播种密度对旱地不同类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年型旱地小麦播种行距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年型旱地小麦播种行距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fef57e7aeaad1f346933f40.png)
2 世纪 5 0 0年代 , 由于麦 田土壤肥力低 , 晋南旱垣小
麦 播 种行 距 大 都 在 2~ 8 m,晋 西 的瘠 薄 旱 地小 麦 播 种 6 2 c 行 距 为 4 ~ 0 m; 入 2 世 纪 6 年代 至 7 年代 , 0 5 进 c 0 0 0 随着 氮
积温为418 ℃。 . 6 5 常年平均降水 48 m 20 年一20 6.m 。 06 5 07
2 挫 拗f 2 搐
201 03 2.
总第 2 3期 3
1 . 调查 内容及 统 计 方法 3
均为 5m, 3次重 复 , 机 区组 排列 。三个 试 验年 度 小 麦 品 随
试 验 于 20 年一 2 o 年 在 山西 省农 业 科学 院小 麦 06 09 研 究 所试 验场 进 行 。试验 地 点海 拔 为 4 7 年平 均气 5 .m, 9
温 l .℃ , 小 于 0 22 不 ℃的 积温 为 47 54 , 小 于 l ℃的 1 .℃ 不 0
法, 开展 了不 同年型 旱地 小麦播 种行 距对 产 量和 水 分利 用效 率 的影 响研 究 。该项研 究将 为旱 地 麦 田进 一 步提 高单 产提供 了理论 技 术 支撑 。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水分 利 用效 率 技 术 支撑
种植密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08a778f1a37f111f0855b19.png)
种植密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作者:周秋峰于沐张果果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20期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方法]分析了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
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在返青期前单位面积的群体量明显递增,至拔节期其差距逐渐缩小,趋于接近;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生育期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有所增加。
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性状也受种植密度的显著影响,过高或过低均对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不利,种植密度适宜可改善小麦群体结构,从而提高产量。
[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越冬期;返青期;群体;生长发育;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0-0035-03Abstract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wheat. [Method] 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wheat population chracters, yield and its component factors. [Result]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wheat growth perio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the unit area population showed an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 before returning greening stage, and the gap at the jointing stage gradually narrowed and tended to be close. Appropriate planting density could increase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he leaves during wheat growth, and enhance the photosynthate production accumulation. Planting density also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population traits of wheat at each growth stage. Too high or low planting density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wheat population and yield formation. Appropriate planting density could improve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wheat and further increase the yield. [Conclusion]This research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enhancing the wheat yield.Key words Wheat;Planting density;Overwintering period;Returning greening stage;Population;Growth and development;Yield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到生态环境、品种遗传、栽培措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且不同因素影响程度不同[1]。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节水新品种衡S29产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节水新品种衡S29产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675b23059eef8c75fbfb346.png)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节水新品种衡S29产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李强李慧敏李丁乔文臣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赵明辉赵凤梧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7年第03期摘要:明确国审冬小麦新品种衡S29的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可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此特进行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14—2015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
结果表明:①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不显著。
②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随种植密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S29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减少,穗粒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
综合分析表明:衡S29适宜播期为10月6日—17日,最佳播期为10月6日—11日,最佳种植密度为270万~330万/hm2。
关键词:冬小麦;衡S29;播期;种植密度;产量;产量因素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3-0037-05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of new winter wheat cultivar Heng S29,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the cultivar, the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were studied. The split-plot design was adopted in this trail including 5 sowing dates and 6 planting densities. The trail was carried out in dry-farming and water-saving experiment station, which located in Hujiachi Town in Shenzhou City of Hebei Province during 2014-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sowing date on spike number per unit, kernels per spike, 1 000-kernel weight and grain yield were significant.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kernels per spike, 1 000-kernel weight and grain yield were significant, while not significant on spike number per unit. With the delay of sowing date, the yiel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the yield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in certain limits, the spike number per unit and 1 000-kernel weight decreased with the delay of sowing date, but the kernels per spike increased; the kernels per spike and 1 000-kernel weigh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of Heng S29 was October 6th-17th, the best sowing date was October 6th-11th,and the reasonable basic planting density were 2 700~3 300 thousand per hectare.KeywordsWinter wheat; Heng S29; Sowing date; Planting density; Yield; Yield complonents小麦是我国北方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主要口粮。
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0b972b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0.png)
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种植密度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食物安全。
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本文将在不少于2000字的篇幅内,进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一、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种植的小麦植株数量。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在实际种植中,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小麦适宜的种植密度有所差异。
根据过往的研究成果,种植密度与小麦的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同时存在一个最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
过低的种植密度会导致土地利用率降低,蒸发量增加,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等问题,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
而过高的种植密度则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不足,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
一般而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根据小麦品种、生长周期、土地类型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得出的。
在研究中,常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来比较不同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差异。
研究发现,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的穗数、株高和小麦千粒重等指标,从而增加小麦的实际产量。
二、种植密度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除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种植密度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
小麦的品质包括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胶体含量等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小麦的食用价值和加工利用。
研究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提高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
此外,适宜的种植密度还可以改善小麦的养分分配和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小麦的品质。
然而,种植密度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过高的种植密度可能导致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从而影响小麦的品质。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来平衡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三、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综合影响种植密度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c39901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5.png)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玛依努尔·图尔荪1吐尼沙古丽·吐鲁甫2一、小麦产量受其播种密度的影响通常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其播种量会影响播种密度,从而可知播种密度问题也是一种播种量问题。
合理播种量是进行适当密植,合理应用光能及地理,将麦苗,麦穗及产量增加的主要措施。
在土壤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因为专用小麦品种存在不同类型产生一定差异,使得小麦产量受小麦播种量影响。
通过相关学者报道可知,小麦粒重、产量会受到播种密度的严重影响,播种豫麦4号的密度是120×104-165×104/hm2,会有较高的产量,在大于255×104/hm2,播种密度会明显降低。
播种密度降低对于粒重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麦产量和播种密度呈现负相关。
一些学者在研究小麦产量受其播种量影响时,发现1hm2的播种量在112.5kg以下时,产量会随着播种量增加而增加,在播种量大于112.5kg/hm2时,产量随之降低。
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小麦穗粒数和穗均结实的小穗率受到播种量影响比较明显,在播种量小于105kg/hm2时,播种量增加,穗粒数、穗均结实小穗数,结实小穗率也随之增加。
如果播种量比105kg/hm2高,那么播种量增加,穗粒数、穗均结实小穗数、结实小穗率会随之减少,会出现穗粒数明显下降的情况。
上述说明种植小麦的最佳播种量会受到播种密度的影响,过大或者是过小的播种量都会对小麦群体结构和形态建成有严重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相关学者报道。
基本苗330×104/hm2低播种密度平均产量比基本苗405×104/hm2地中播种密度低,然而基本苗495×104/hm2的中高播种密度间、低播种密度和高播种密度间没有明显差异。
一些学者研究指出,弱筋小麦的籽粒产量在播种密度增加后会提高,籽粒产量会在播种密度处于临界值时下降,过低和过高的播种密度对于提高弱筋小麦产量都有一定影响,将播种密度合理增加可以有效提升产量。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7c32b3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5.png)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播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种子的数量,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
的播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光照和空间,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能力,
增加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的生长势。
过高的播种密度会导致小麦植株竞争
激烈,光照和养分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
而过低的播种密度则会造成土壤养分
浪费和阳光利用率低下,浪费土地资源,也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的播种密度可
以使小麦植株之间的距离适中,既能够保障光照和养分的供应,又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提高小麦的生长势和产量。
适宜的播种密度对小麦的品质也有直接影响。
合理的播种密度可以促进小麦植株之间
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保持小麦的健康和品质。
适宜的
播种密度还可以减少小麦穗粒之间的竞争,促进穗粒充实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小麦的品质。
研究表明,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增加小麦的千粒重和粒重,改善小麦的品质指标,提高小
麦的加工价值和食用品质。
不同地区和不同小麦品种对播种密度的适应能力各有差异。
一般情况下,播种密度应
根据土壤条件、气候环境、栽培技术等因素进行调整。
比如在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
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而在气候干旱的地区,可以适当减少播种
密度,降低水分蒸发速度,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ac5e1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e.png)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播种密度是指在种植作物时所使用的种子数量与种植面积的比例。
在小麦种植中,播种密度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播种密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文将探讨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1.1 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据研究表明,不同的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过大的播种密度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产量下降。
过小的播种密度则会造成土壤肥力的浪费,导致小麦产量无法达到最大化。
为了取得较高的小麦产量,科学合理的播种密度尤为重要。
1.2 最佳播种密度的确定确定最佳的播种密度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小麦的品种、生长周期、生长环境、土壤条件等。
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小麦对播种密度有着不同的适宜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生长周期较长的小麦品种可以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最佳播种密度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多次试验和总结来确定。
经过大量试验和比较,一般推荐的小麦播种密度范围为每亩75-150公斤,具体数字还需要进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一些研究中发现,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将小麦的产量提高10%以上,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科学合理地确定播种密度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之一。
除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外,播种密度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
研究表明,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的籽粒充实度、品质指标(如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从而提高小麦的加工价值和营养价值。
而过大或过小的播种密度则会导致小麦品质下降,直接影响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对小麦品质的提高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保证小麦植株之间的营养供应均衡,有利于籽粒的丰满和品质的提高。
适宜的密植可以促进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小麦的品质。
冬小麦种植模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冬小麦种植模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938b2f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3.png)
冬小麦种植模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齐林;陈雨海;周勋波;刘岩;高会军【摘要】在同一种植密度下,设3种种植模式,包括25 cm等行距平作、"20+40"大小行平作和"20+40"沟播.研究了冬小麦沟播和平作种植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40"沟播产量显著高于平作;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水势(ψw)和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整体下降趋势,其中,沟播处理RWC、ψw和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等行距和"20+40"平作处理;另外,"20+40"沟播还能明显提高冬小麦田土壤贮水量,减少总耗水量,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增加了冬小麦产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各水分指标,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减小了各种植模式间差异."20+40"沟播在灌水135 mm条件下既保障产量又较等行距节水25%.由此表明,冬小麦"20+40"沟播可改善叶片水分状况,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7【总页数】8页(P1888-1895)【关键词】冬小麦;种植模式;水分特征;水分利用效率【作者】齐林;陈雨海;周勋波;刘岩;高会军【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生产上冬小麦的种植方式出现了多元化。
据统计,仅山东省冬小麦的种植方式就有近300种[1]。
雨养和灌水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雨养和灌水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f133ea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f.png)
雨养和灌水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朱文美;费立伟;代兴龙;张秀;董述鑫;初金鹏;钤太峰;贺明荣【摘要】于2015-2016、2016-2017年连续两个小麦生长季,选用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22(S22)为试验材料,设置雨养(全生育期不灌水)和灌水(每次灌水60 mm)2个灌溉水平,泰农18选用135、270、405、540株·m-24个种植密度(分别用T135、T270、T405、T540表示),山农22选用90、180、270、360株·m-24个种植密度(分别用S90、S180、S270、S360表示),研究了雨养与灌水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农田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雨养和灌水条件下,随种植密度增加,两品种籽粒产量、氮素利用率、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泰农18和山农22种植密度分别为405、270株·m-2时上述各指标达到最大值,并且种植密度的增产增效效应在雨养和灌水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雨养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氮素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灌水条件,这与其在雨养条件下干物质提升幅度大(雨养和灌水条件下分别为29.78%和20.42%)、氮素利用效率下降幅度小(雨养和灌水条件下分别为12.90%和17.65%)和耗水增量低(雨养和灌水条件下分别为4.95%和6.74%)有关.两品种冬小麦在雨养条件下基于氮素积累增量、水分消耗增量的密度增产效应亦优于灌水条件,生产中将有限的肥水投入到雨养或节水栽培条件下其增产效应可能更为显著.【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50)008【总页数】7页(P35-41)【关键词】冬小麦;种植密度;雨养与灌水;产量;水氮利用效率【作者】朱文美;费立伟;代兴龙;张秀;董述鑫;初金鹏;钤太峰;贺明荣【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10.1水分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冬小麦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冬小麦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https://img.taocdn.com/s3/m/1d42a7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6.png)
冬小麦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密度对于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冬小麦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并分析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
一、引言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
种植密度作为农作物管理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冬小麦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对于优化冬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基础2.1 种植密度的影响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植株的数量。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然而,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不足,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2.2 冬小麦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冬小麦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
一般来说,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冬小麦植株充分分布,形成较好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冬小麦进行观察和比较。
选取相似生长状况和健康的冬小麦植株,随机分为不同处理组。
每个处理组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比较各处理组的产量和品质差异,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4.1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差异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冬小麦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当种植密度较低时,植株之间的竞争较小,养分和水分的供应相对充足,产量有所提高。
然而,当种植密度继续增加时,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不足,导致产量下降。
4.2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品质差异除了产量外,种植密度还对冬小麦的品质产生影响。
通过实验比较,我们发现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冬小麦的灌浆,提高籽粒的质量和品质。
然而,过高或过低的种植密度都会导致品质下降,出现病虫害的风险增加。
五、小结综上所述,冬小麦对不同种植密度具有一定的响应能力。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潜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9be55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3.png)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播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的种植密度或种子数量。
对于小麦来说,播种密度的选择对产量和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复杂的。
合理的播种密度有助于实现高产量。
过低的播种密度会导致植株间的竞争减少,使得每株小麦植株的生长空间更大,但也会降低单位面积上的总植株数,从而减少总产量。
过高的播种密度则会增加小麦植株间的竞争,每株植株的生长空间较小,容易造成养分和水分的匮乏,导致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从而降低产量。
播种密度还会对小麦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适当的播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
较低的播种密度会增加光线和空气的流动,有利于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谷粒的充实度和品质的提高。
过高的播种密度则会导致植株间的竞争加剧,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不足,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降低谷粒的质量和品质。
播种密度还与病虫害的发生和影响小麦品质的风险有关。
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使得植株间空气湿度适中,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适度的播种密度也可以使得植株间的空间较大,有利于露天机械操作和农药的喷洒,减小病虫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小麦对播种密度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根据不同的栽培条件和品种特性,选取适当的播种密度对于实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地面积小、光照充足的地区可适当增加播种密度;而地面积大、光照不足的地区则可适当降低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
合理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既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充实度,提高产量,又能改善小麦的品质和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
农民在进行小麦种植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e462adf58f5f61fb73666c0.png)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作者:张露雁等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5年第03期摘要:以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为材料,采用3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其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品种、种植密度对公顷穗数、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品种对千粒重的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00万、300万、225万苗/hm2,因品种特性的差异,3个小麦品种的主攻方向也不相同,泰山28和新麦26应侧重提高穗粒数,中育9398应侧重提高公顷穗数。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密度;产量;产量因素中图分类号:S512.1+10.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3-0030-04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Winter WheatZhang Luyan1, Sheng Kun2*, Wu Yunbilige3,Li Xiaohang2, Yang Lijuan2, Dong Yun2, Zhao Zongwu2(1.Huix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Huixian 453600, China; 2.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xiang 453000, China;3.Horqin Zhongqi Meteorlogical Station,Horqin zhongqi 029400,China)AbstractTaishan 28, Zhongyu 9398 and Xinmai 26 were used as materials and three density treatments were se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winter whea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varieties, planting densiti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yield of winter wheat. Variety and planting density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pike number and grain number per spike. The effect of variety on 1 000-grain weight reached to significant level, while tha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1 000-grain weight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optimal planting density for Taishan 28, Zhongyu 9398 and Xinmai 26 was 3.00, 3.00 and 2.25 million seedlings per hectare respectively. Because of different variety traits, the improving of Taishan 28 and Xinmai 26 should emphasize on grain number, and Zhongyu 9398 should emphasize on spike number.Key wordsWinter wheat; Planting density; Yield; Yield components种植密度是冬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1~4]。
播种密度对旱地不同类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播种密度对旱地不同类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2469e48a8956bec0975e3cf.png)
耗 水 量 E mm) 播 前 2 土 壤 贮 水 量 ( m ) T( = m m 一生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验 地 概 况 试 验 于 2 0 — 0 8年 在 甘 肃 省农 . 0 7 20
育期 间 2 土壤 贮水 量( m mm) +生育期 间 降水量 ( mm) 作 物 水分 利 用效 率 wuE( gmm.m = 粒 产 k/ h )子
于 9月 2 7日人 工手 锄开 沟播 种 . 行距 2 e . 种深度 0r 播 a
缺水 是制约 我 国西北 干旱 、半干旱地 区农 业生 产 的关键 因素之一 .水分 胁迫 是 限制旱地农 业 生产 的严 重问题 [ 在旱 地雨 养农 业 区 . 1 _ . 由于缺 少外 来 水源 和 地 下水 源 的灌 溉条 件 .发 展节水 农业 的核心 是提 高 当地 天 然降 水 的利用 效 率闭 小 麦 品种 的生 产 潜力 受 品种 的遗传 因素 和环 境栽 培 条件 的共 同制 约}1 小 麦 是 3. '冬 4 分 蘖性较 强的一 种密植 作物 , 其产量 受单 位面 积穗数 、
成熟后 每小 区取样 3 测定 穗粒数 、 0株 千粒 重等经 济性
状。 测产 方法 : 成熟 后每小 区选 取 中间 1 分别 收获 、 0行 脱粒 、 产 计 土壤水 分 和水分 利用效 率测定 : 播种 前 、 拔 节期 、 抽穗期 与 成熟 期分别 采 用土壤 钻 取样并 测定 0 ~ 201 土 层 ( 2c 0 c1 1 每 0 I 一 个 层 次 ) 土 壤 含水 率 . n为 的 计 算 出各个 小 区的土 壤 田间 水量 .小 麦生育 期 降水 量 通过 E 5 M9 0自动气象 站 记录仪 获得 . 用农 田土壤 水 利 分 平 衡 方程 计算 每 个 小 区的 全 生育 时 期 的总 耗 水 量
播期密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播期密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00c1cda49649b6648d74796.png)
播 种 密度 ( ; B) 四个 密度 水平 :O万 ( ) 、7万 2 4 3 B1 3 )、2万
03、9万 (4。试 验 采 用 A B(* ) 交 试 验 设 计 , 1 3)4 B) * 44 正 共 6 个处 理 , 机 区 组 排 列 , 随 重复 4 , 区 面 积 2 I , 用 人 次 小 0 r2采 l 工 条播 , 距 1 m。 尿 素 2 g6 7 、 酸 二 铵 2 g 行 5c 0 k /6m2磷 5k/
表 1 不 同播 期 和 密 度对 小 麦 穗 部 性 状 及产 量 的 影 响 播期 1 1 0 7 月 日 1 2日 0 4 月 1 3日 0 1 月 1 7 1 日 月
生 育 期 灌 水 4次 , 3月 1 2日麦 田 喷 施 2 4 D 防 除 杂 草 播 ,一 娘 蒿 。6月 中旬 小 麦 进入 完熟 期 , 6月 1 6日收 获 。
12 试 验 材 料 与 方 法 _
供 试 小 麦 品 种 为 新 冬 2 。试 验 共 设 四 个 播 期 :1 0 O月
1 7曰( ) 1 A1 、 0月 2 4日( 2 、 0月 3 A )1 1日( 3 、 1月 7日( 4 。 A )1 A)
满 、 体 较 大 , 后 出 苗 的 冬 小 麦 籽 粒 小 、 体 小 、 粒 重 个 冬 个 干
1 材 料 与 方 法
少 。 0月 2 1 4日后 播 种 小麦 冬 前 出苗 但 不 产 生 分 蘖 . 本苗 基
数 量 随 密 度 的增 加 而 增 加 。
陇南雨养旱区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陇南雨养旱区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43af36c9b6648d7c1c746f6.png)
2 1 1 播 期 由表 1可 知 , .. 随着 播 期 的推 迟 , 粒 穗 数有 所下 降 , 成 穗 数 、 粒 重 和 产 量 先 上 升 后 下 而 千
降 。产 量从 9月 2 5日的 386 1 g h 2 升 到 1 7 .5k/ m 上 0
月 1日的 396 2 g h 2后又 下 降到 1 0 .3k/ m , 0月 7日的
试 验 于 20 0 9—2 1 0 0年设 在 甘 肃 省 天 水 市 农 科
所 山地 小 麦 试 验 育 种 基 地 中梁 试 验 站 , 拔 16 0 海 3
m, 属二 阴 山 旱 地 。试 验 地 土 壤 为 黄 绵 土 , 茬 小 前
麦, 土壤 含量 有机 质 1 . g k 、 3 6 / g 全氮 13 / g全 磷 .5g k 、 0 5 / g 氧化 钾 13 / g 碱 解 氮 4 g k 、 效 .6g k 、 .2g k 、 5m / g 速
响 , 一定 范 围 内 , 播 期推 迟 , 麦产 量 下 降 【5, 在 随 小 4 . J
籽 粒 的总体 加工 品质 有 所 改善 , 不 同地 域环 境 和 但
不 同品种 条件 下 得 到 的研 究结 果 不 尽一 致 _7。密 6 | J 度对 小麦 的产量 和品 质也有 一定 影响 L 。本 文研究 8 J
万/ m 增 加 到 1 h2 0月 1日的 50万/ m 。但 随播 期 的推 迟 , 蛋 白含 量 和 沉 降值 呈 降低 趋 势 , 面 筋 含 量 、 团形 成 7 h 粗 湿 面 时 间和 面 团稳 定 时 间 呈 上 升 趋 势 ; 密 度 为 30万/ n 当 9 hl , 白 质 含 量 、 面 筋 含 量 最 大 , 别 为 1 .4 和 2时 蛋 湿 分 4 2%
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42794c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4.png)
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董飞;党建友;王姣爱;张定一;裴雪霞;张晶;马惠梅;程麦凤【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6【摘要】为探索晋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条件下适宜的小麦播种模式,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条播行距15 cm(行距-15)、条播行距20 cm(行距-20)、人工撒播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植株分蘖特征、产量及构成因素、籽粒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播种量下,条播比撒播处理基本苗多,且条播行距-15处理的冬小麦总茎数以及成穗数显著高于行距-20和撒播处理,产量最高,比撒播和行距-20处理分别增产8.67%,10.26%;而撒播处理冬小麦单株分蘖数和单株成穗数优于条播处理.可见,条播行距-15有利于冬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提高,而撒播处理更利于单株效应;行距-15处理下冬小麦籽粒品质综合评价值较高,比撒播和行距-20处理分别高6.25%,10.86%;行距-15处理的籽粒水分利用率(WUE籽粒)比行距-20处理高11.15%,比撒播处理高3.99%.说明在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模式下小麦采用条播行距-15处理的群体结构更加合理,利于冬小麦优质高产.%To explore suitable sowing pattern in wheat-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 in south of Shanxi province,three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drilling with 15 cm row space,drilling with 20 cm row space and broadcasting) under the same seeding rate 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wing pattern on winter wheat tillering characteristic,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grain qual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ame seeding rate,drilling increased basic seedlings compared with broadcasting,andtotal stem number and ears in 15 cm row spa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20 cm row space and broadcasting.The yield in 15 cm row space was the highest,which increased production by 8.76% compared to broadcasting and 10.26% compared to 20 cm row space.While tillering number and ears per plant under broadcastin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drilling treatments.It indicated that drilling with 15 cm row space was favorable to group growth and yield increasing,broadcasting was beneficial to individual effect.Grain quality comprehensive index in drilling with 15 cm row space was 6.25% higher than broadcasting and 10.86%higher than drilling with 20 cm row space.Water use efficiency in drilling with 15 cm row space was 11.15% higher than drilling with 20 cm row space and 3.99% higher than broadcasting.In wheat-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the suitable sowing pattern was drilling with 15 cm row space for wheat high quality and yield.【总页数】5页(P944-948)【作者】董飞;党建友;王姣爱;张定一;裴雪霞;张晶;马惠梅;程麦凤【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闻喜县种籽公司,山西闻喜0438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1【相关文献】1.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J], 高应平2.黑龙港地区施氮方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J], 魏建伟;李丁;李强;孟祥海;李会敏;乔文臣;孙书娈;赵明辉;赵凤梧3.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冬小麦'西农20'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祁皓天;董永利;李川;Angelique Twizerimana;任慧丽;海江波4.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冬小麦'西农20'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祁皓天;董永利;李川;Angelique Twizerimana;任慧丽;海江波5.不同播种方式对合丰50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J], 吴秀红;郭泰;王志新;郑伟;王洪武;李灿东;张茂明;赵清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64115c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9.png)
不同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旱地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收益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水分和栽培方式等。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一、传统施肥+种植密度较低栽培方式该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种植密度一般在13.5万~15万株/亩,肥料主要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不使用抗病虫害的农药等化学品,因为农民缺乏化肥和农药使用知识,在施用上容易过量或不足,导致底肥不足、缺乏养分等问题。
该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生长周期长,耗水量较大,所以需要在生长期加强水分管理。
该方式下整体产量较低,但是由于种植密度较低,冬小麦植株之间的空隙较大,有利于通风和光合作用。
因为不使用化学品,所以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有利于保持粮食品质安全。
二、化肥+宽松栽培方式该栽培方式下施用化肥,并将施肥根据生长发育需要进行施用,不使用有机肥。
种植密度较低,但是栽培土壤要求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避免底肥不足或缺乏养分的问题。
该栽培方式下,需要避免冬小麦孕穗期营养缺乏的情况,因此需要在孕穗期加强施肥。
该方式下冬小麦生长迅速,早期增长快,在生长期密切注意加强水分管理,以保证产量的最大化。
整体产量较高,并有利于冬小麦品质的提升。
三、高效育种+立体栽培方式该栽培方式下通过育种选育耐旱、耐病的冬小麦品种,使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在品种选育上,还可以通过杂交培育等手段选育出更加适合北方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
该栽培方式下种植密度较高,但是精准施肥,不会过分浪费肥料,同时还减轻了肥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该方式下采用立体栽培,有效利用空间,避免植株之间空隙太大而影响生长。
综上所述,不同的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栽培方式。
在实际栽培中,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栽培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46892b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8.png)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播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播种的作物种子数量。
对于小麦来说,播种密度是影响小
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播种密度可以达到最佳小麦产量和品质。
适当的播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一般而言,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保证小麦植株
之间的间距合理,避免植株竞争营养和生长空间。
如果播种密度过大,植株之间的间距过小,植株之间会发生激烈竞争争夺养分和光线资源,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穗粒减少、小麦
产量下降。
相反,如果播种密度过小,植株之间的间距过大,会导致小麦种植面积的浪费,没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无法达到较高的小麦产量。
适当的播种密度还可以影响小麦的品质。
在适宜的播种密度下,小麦植株之间可以保
持较好的通风和透光条件,有利于穗粒充分受光和充分发育,促进小麦品质的提升。
适宜
的播种密度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进一步保证小麦的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播种密度的选择和调整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生态环境和小麦品种来
决定。
在具体的农田生产中,还需要结合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管理等因素,进行
适时的密度调整。
适宜的播种密度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和调整播种密度,
可以达到最佳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农田生产效益,满足人们对小麦产品的需求。
浅谈小麦播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浅谈小麦播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f99ce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6.png)
浅谈小麦播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发布时间:2021-05-03T09:34:13.16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4期作者:张晓燕[导读] 赣榆区小麦的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播种的密度直接决定小麦的产量。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摘要】赣榆区小麦的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播种的密度直接决定小麦的产量。
种植密度不一样,产量也不尽相同,并不是密度越大,产量就越高,也不是密度越希产量就越高,这个在一定的范围内,密度与产量成正比,超过了这个范围,产量反而降低。
品种、施肥、植物保护都影响产量。
本文介绍了小麦试验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发表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小麦的产量是受不同播种密度和小麦发育生长情况的影响的。
探索的方法是分析了播种密度对小麦生长的群体、小麦的性状、小麦亩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探索的结果是;第一,小麦播种密度不同,对小麦的生育期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播种量逐渐加大,于返青期之前每公顷的小麦苗数明显增加,到拔节期没有明显的差距,基本平衡;第二,适宜的播种量可以提高小麦生育期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有所增加。
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性状也受种植密度的显著影响,过高或过低均对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不利,种植密度适宜可改善小麦群体结构,从而提高产量。
这项探索结论为提高小麦产量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小麦播种期;播种密度;小麦越冬管理;返青管理技术;小麦群体;生长状况;产量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离不开生态环境、小麦品种的遗传性、种植模式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且因素不同影响程度也不一样[1]。
播种密度作为种植措施中主要部分,对群体生长的小麦、形成产量都有促进作用[1]。
合理密植是小麦获得高产的最基本要求[2],一定范围内,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提高[3] 。
在高密度或早播条件下,小麦群体过大,易引起茎秆质量下降,增加倒伏的风险[4]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小麦生态区水热条件都发生了改变,影响小麦播种及生长发育。
播期与密度对旱地冬小麦天选55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播期与密度对旱地冬小麦天选55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330cd2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9.png)
播期与密度对旱地冬小麦天选55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希恩;韩瑜;王德贤;张光耀;王孟孟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以天选55号为指示品种,在天水市雨养旱区研究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相同时,冬小麦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通过增加播种密度可以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早播和中播时,大密度和小密度均会降低小麦的产量.冬小麦早播时合理的种植密度能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中播时较小密度能提高粗蛋白含量;晚播时,大密度能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面团形成时间.综合分析表明,天选55号在9月18日播种时,密度为480万粒/hm2时折合产量最高,为3146.0 kg/hm2,如晚播则需适当增加播量.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王希恩;韩瑜;王德贤;张光耀;王孟孟
【作者单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天水 741001;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天水 741001;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天水 741001;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天水 741001;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天水 7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陇南雨养旱区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3.播期和密度对红壤旱地直播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4.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新品种周麦32号产量构成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5.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3期研究论文
播种密度对旱地不同类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
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立明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兰州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9B07、2006BAD29B02);
农业部甘肃镇原黄土旱塬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站基金
摘要:在旱地条件下,选择3个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进行播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小麦产量随密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来表达,品种对获得最佳经济产量的播种密度要求不同,每hm 2
多穗型315万、中间型369万、大穗型433万;播
种密度对穗数与穗粒数的变化影响较大,对千粒重影响相对较小;品种与种植密度的不同,对整个小麦生育期田间耗水量无明显影响,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密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缺水是制约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水分胁迫是限制旱地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1],在旱地雨养农业区,由于缺少外来水源和地下水源的灌溉条件,发展节水农业的核心是提高当地天然降水的利用效率[2]。
小麦品种的生产潜力受品种的遗传因素和环境栽培条件的共同制约[3,4],冬小麦是分蘖性较强的一种密植作物,其产量受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之间的协调程度直接影响,种植密度不仅直接影响群体的起点、群体数量和动态的变化,而且影响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与经济产量的高低[5]。
本研究选择不同类型品种,以及不同的播种密度,探讨建立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小麦高产群体结构,分析高产冬小麦群体特征和品种类型的差异,以期为节水高产群体的塑造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07-2008年在甘肃省农
科院镇原试验站(107°39′E ,35°30′N )进行,海拔
1297m ,属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年均降水量547mm ,年平均气温8.59℃,无霜期160d 。
试验布置在
未灌溉的旱作农耕地上,试验地平坦宽阔,土壤为覆盖黑垆土,前茬为玉米,播种前测定0~20cm 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11.0g/kg ,全氮0.89g/kg ,碱解氮62g/kg ,
速效磷8.4g/kg ,速效钾248mg/kg 。
1.2试验材料与设计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选择当地
种植的多穗型冬小麦品种IR17、中间型西峰27号与大穗型长6878为主处理,播种密度为副处理,设基本苗150万/hm 2、225万/hm 2、300万/hm 2、375万/hm 2与
450万/hm 25个水平,试验地前茬为玉米,播前结合整
地每hm 2施磷酸二铵180kg 、尿素105kg 为基肥,试验于9月27日人工手锄开沟播种,行距20cm ,播种深度
5cm ,小区面积15m 2(3m ×5m),重复3次,小麦返青期(3
月13日)行间开沟追施尿素225kg 。
1.3测定项目方法生育期间与生长情况调查:苗期
成熟期按每小区设3m 行段调查基本苗、成穗数,小麦成熟后每小区取样30株测定穗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
测产方法:成熟后每小区选取中间10行分别收获、脱粒、计产。
土壤水分和水分利用效率测定:播种前、拔节期、抽穗期与成熟期分别采用土壤钻取样并测定0~
200cm 土层(每20cm 为一个层次)的土壤含水率,计
算出各个小区的土壤田间贮水量,小麦生育期降水量通过EM950自动气象站记录仪获得,利用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每个小区的全生育时期的总耗水量(ET )。
耗水量ET (mm )=播前2m 土壤贮水量(mm )-生育期间2m 土壤贮水量(mm )+生育期间降水量(mm )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 (kg/mm ·hm 2)=子粒产量(kg/hm 2)/耗水量(mm )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1
可以看出,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各品种穗粒数、千粒重逐渐下降;IR17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穗数逐渐增加,当密度达到375万株/hm 2,穗数最多,以后随密度增加,穗数反而下降,其余2个品种西峰27、长6878均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穗数呈现上升的趋势。
分析播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差异,在本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3个品种的田间最高穗数与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