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细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细菌ppt课件有图
![细菌ppt课件有图](https://img.taocdn.com/s3/m/9baebe9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4.png)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重要作用。
营养物质合成
一些细菌能够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 素K,这些维生素对人类健康至关 重要。
免疫系统调节
细菌可以训练和调节免疫系统,使 其更好地应对外来入侵者和疾病。
细菌感染与疾病
常见细菌感染
包括呼吸道感染、肠道感 染、皮肤感染等。
细菌性传染病
如肺炎、肠道感染和败血 症等,可通过空气、水和 接触传播。
细菌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细菌简介 • 细菌的结构与组成 • 细菌的生存与繁殖 •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 细菌的利用与保护 • 细菌研究的前沿与展望
01
细菌简介
细菌的基本信息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 膜、细胞质和核等基本结构。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在于其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
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具有维持细 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调节物质交换 等作用。
细胞质
细菌细胞质主要由水、蛋白质、核酸和多糖 等组成,具有进行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等作 用。
细菌的遗传物质
DNA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它由四 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 啶和胸腺嘧啶)组成,通过DNA 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细菌的形状和大小各异,一般呈球形、杆状 或螺旋状,大小在微米级别。
细菌的发现与历史
细菌最早由荷兰科学 家列文虎克于17世纪 发现。
细菌在医学、农业、 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 的应用价值。
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 广泛,对人类生活和 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细菌的分类与特点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具有 肽聚糖层,对一些抗生素具有耐 药性。
微生物学第07章细菌感染ppt课件
![微生物学第07章细菌感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229b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c.png)
菌血症 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40
临床表现
性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 抗毒素,易 弱、不易产生抗毒素,不
被脱毒形成类毒素
易脱毒形成类毒素
33
二、 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细菌感染的来源 ❖ 外源性 ❖ 内源性
传播途径 ❖ 呼吸道:流感 ❖ 消化道:霍乱 ❖ 皮肤粘膜:破伤风 ❖ 血液:艾滋病 ❖ 节肢动物:乙脑 ❖ 性传播:淋病
34
三、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29
Shwautzman反应的机制
❖ 二次注射间隔时间仅十余小时,不是免 疫反应所致。认为与凝血系统、激肽系 统、补体系统的激活等有关。
❖ LSR:第1次局部注射皮肤组织毛细血管 暂时性轻度凝血,第2次静脉注射LPS后可 加剧局部病理变化导致出血、坏死。
❖ GSR:第1次注射后在全身毛细血管及小 静脉内形成广泛的轻度凝血,第2次注射 后加据了此种病理变化,引起DIC。
细菌毒力
致病因素
细菌数量
细菌侵入途径
机体的免疫状况
环境因素
2
细菌的毒力(virulenc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括二部分
侵袭力 (invasiveness) ❖ 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
内定植、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毒素 (toxin) ❖ 细菌产生的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并
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物质
3
(一) 侵袭力 1、细菌侵袭过程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 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D50) 或半数感染量(ID50) 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
40
临床表现
性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 抗毒素,易 弱、不易产生抗毒素,不
被脱毒形成类毒素
易脱毒形成类毒素
33
二、 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细菌感染的来源 ❖ 外源性 ❖ 内源性
传播途径 ❖ 呼吸道:流感 ❖ 消化道:霍乱 ❖ 皮肤粘膜:破伤风 ❖ 血液:艾滋病 ❖ 节肢动物:乙脑 ❖ 性传播:淋病
34
三、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29
Shwautzman反应的机制
❖ 二次注射间隔时间仅十余小时,不是免 疫反应所致。认为与凝血系统、激肽系 统、补体系统的激活等有关。
❖ LSR:第1次局部注射皮肤组织毛细血管 暂时性轻度凝血,第2次静脉注射LPS后可 加剧局部病理变化导致出血、坏死。
❖ GSR:第1次注射后在全身毛细血管及小 静脉内形成广泛的轻度凝血,第2次注射 后加据了此种病理变化,引起DIC。
细菌毒力
致病因素
细菌数量
细菌侵入途径
机体的免疫状况
环境因素
2
细菌的毒力(virulenc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括二部分
侵袭力 (invasiveness) ❖ 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
内定植、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毒素 (toxin) ❖ 细菌产生的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并
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物质
3
(一) 侵袭力 1、细菌侵袭过程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 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D50) 或半数感染量(ID50) 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
细菌结构图[1](共7张PPT)
![细菌结构图[1](共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0768e014791711cd79170e.png)
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羊肚菌等。它们既是一类重要的菌类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
要资源。
第二页,共7页。
微生物
病毒
•
仅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构
成的专营细胞内生存的寄生物。无细胞结构,为
纤细的病原体。
•
•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
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
5微米,椭圆到柱菌状细,胞位于杆菌状体,中可央运或稍动偏,,格芽兰孢氏形成染后色菌阳体性不;膨大芽。孢椭圆形或近圆柱形,孢囊 促进作物生膨长胀、成不熟明、显降,低芽成本孢、多增中加生产;量、好提氧高,收生入长; 温度范围3-45℃。在营养琼脂培养基
上,菌苔生长厚实,不分散,平滑或中度暗淡,有时稍有皱纹(zhòuwén); 菌老化时,常带点暗黄色;长时间培养,菌和培养基可变成棕色或黑色。在 葡糖琼脂上生长,可有不同程度的黏膜。
• 木霉菌具有拮抗、竞争作用,木霉菌可以通过快速生长和繁殖而夺取水分和 养分、占有空间、消耗氧气等,以至削弱和排除同一生境中的灰霉病病原物 ;有重寄生作用,研究发现木霉菌会在特定环境里形成腐霉对灰霉病菌;具 有重寄生作用,它进入寄主菌丝后形成大量的分枝和有性结构,因而能抑制葡 萄灰霉病症状的出现;还具有诱导抗性、促生作用,经实验人员发现,木霉 菌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控制灰霉病的发生,而且能增加种子的萌发率、根 和苗的长度以及植株的活力。
芽孢椭圆形或圆柱形,芽孢端生或近端生;格兰氏染色(rǎnsè)不稳定; 可运动;该菌对叠氮化合物敏感;在葡萄糖培养基中大多数菌株在无氧条件 下生长良好,pH降到5.3以下停止生长直到死亡,部分菌株不能厌氧生长。 芽孢杆菌属中,此菌的芽孢比其它嗜热菌的芽孢更耐热;但室温下,该菌的 活力将会迅速丧失;生长温度最高为65- 75℃,最低为30-45℃。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7bc38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1.png)
2024/3/27
11
03
细菌学
2024/3/27
1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
组成成分、功能特点
2024/3/27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菌的细胞质与核质
遗传物质、核糖体
13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01
细菌的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繁殖方式
2024/3/27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 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等八大类。
4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 菌三类。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其形态 多样,有球形、杆形、砖形、弹状、丝 状等。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 壳两部分。
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致病机理、 免疫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2024/3/27
任务
揭示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其与宿主相互作 用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9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024/3/27
研究对象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 生物及其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平衡
菌群种类、数量、分布及作用
条件致病菌与机会性感染
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病原菌与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举例
细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2《细菌》(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2《细菌》(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681db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b.png)
情境导入
喜马拉雅旱獭憨态可掬、惹人喜 爱,许多游客想方设法去接近它们。 然 疫而的大,细气旱菌污獭。染身上却可能携带可引起鼠
想一想:接近旱獭的行为有哪些 风险?
无保护性地接触旱獭,旱獭身上携带的细菌可能传播到人 体,引起鼠疫的传播。
学习目标
1.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 2.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巴斯德(L.Pasteur)
新课释疑
思维训练 作出假设,验证假设
请推测,巴斯德作出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实验能够验证他 的假设吗?
假设:腐败物质中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 烧瓶有一个弯曲的长管与外界空气相通。瓶内的溶液加热 至沸点,冷却后,空气可以重新进入,但因为有向下弯曲的长 管,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不能与溶液接触,使溶液保持无菌 状态,溶液可以较长时间不腐败。如果瓶颈破裂,溶液就会很 快腐败变质,并有大量的微生物出现。实验得到了令人信服的 结论:腐败物质中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
颜色。 2.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是:①配制_培__养__基__,最常用的制 作材料是_琼__脂__;②高温灭菌,目的是_杀__灭__培__养__皿__和__培__养__基__上__ _原__有__的__细__菌__、__真__菌__,排除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③冷却、接 种(冷却的目的是_防__止__高__温__杀__死__接__种__的__细__菌__或__真__菌_)。④恒温 培养,可在恒温的_恒__温__箱__中培养,也可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 3.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_水__分__、__适__宜__的__温__度__、__有__机__物__等____。
新课释疑
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人体的肠道中也生活着很多细菌,大部分属于正常菌群。有些 细菌还能够合成维生素。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0460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e.png)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细菌课件
![微生物细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a69d0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5.png)
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 度失水,具极强的耐热性。
4.芽孢萌发
一个芽孢如没有被活化,在营养丰富的基质中也不会发芽。
萌发分3 个阶段: 活化; 出芽; 生长
活化:可由热刺激引起,开始发芽,芽孢休眠期破坏, 芽孢膨胀、芽孢衣破裂和溶解,芽孢内容物释放出来,代 谢活动增强,芽孢的耐热和其他抗性消失,折光缺失。
工业中常见的微生物
细菌的定义:单细胞不分支原核微生物,微 小而透明,可以适当的染色后再观察。
一、细菌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二、细菌的繁殖 三、细菌的群体形态 四、食品发酵工业、医药上常用的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排列方式和大小
(一)个体形态和排列
球状
基 本
杆状
形
态
螺旋状
一、细菌的形态、排列方式和大小
鞭毛的着生方式
一端单毛菌 一端丛毛菌 两端单毛菌 两端丛毛菌 周生鞭毛菌 侧生鞭毛菌
单端鞭毛 端生丛毛
两 端 生 鞭 毛 周生鞭毛
鞭毛的有无和着生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运动机制 鞭毛的运动机制是通过“栓菌”试验验证的。
鞭毛逆时针旋转推动细菌向前运动; 鞭毛顺时针旋转,菌体停止并翻滚(周
生鞭毛菌)或改变运动方向(极生鞭毛 菌,拉细胞代替了推细胞),然后回到 逆时针旋转推动细菌向前运动。
②渗透屏障,维持பைடு நூலகம்胞内正常的渗透压;
③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 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
④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 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⑤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二、细菌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三)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 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含水 量约80%。
4.芽孢萌发
一个芽孢如没有被活化,在营养丰富的基质中也不会发芽。
萌发分3 个阶段: 活化; 出芽; 生长
活化:可由热刺激引起,开始发芽,芽孢休眠期破坏, 芽孢膨胀、芽孢衣破裂和溶解,芽孢内容物释放出来,代 谢活动增强,芽孢的耐热和其他抗性消失,折光缺失。
工业中常见的微生物
细菌的定义:单细胞不分支原核微生物,微 小而透明,可以适当的染色后再观察。
一、细菌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二、细菌的繁殖 三、细菌的群体形态 四、食品发酵工业、医药上常用的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排列方式和大小
(一)个体形态和排列
球状
基 本
杆状
形
态
螺旋状
一、细菌的形态、排列方式和大小
鞭毛的着生方式
一端单毛菌 一端丛毛菌 两端单毛菌 两端丛毛菌 周生鞭毛菌 侧生鞭毛菌
单端鞭毛 端生丛毛
两 端 生 鞭 毛 周生鞭毛
鞭毛的有无和着生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运动机制 鞭毛的运动机制是通过“栓菌”试验验证的。
鞭毛逆时针旋转推动细菌向前运动; 鞭毛顺时针旋转,菌体停止并翻滚(周
生鞭毛菌)或改变运动方向(极生鞭毛 菌,拉细胞代替了推细胞),然后回到 逆时针旋转推动细菌向前运动。
②渗透屏障,维持பைடு நூலகம்胞内正常的渗透压;
③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 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
④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 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⑤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二、细菌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三)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 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含水 量约80%。
生物 第一节 细菌(共17张PPT)
![生物 第一节 细菌(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2319fd14693daef5ef73db8.png)
枯草杆菌
寄生 :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
自养
:蓝细菌的呼吸类型
好氧性细菌:结核杆菌、根瘤菌
有氧呼吸
厌氧性细菌:乳酸菌、甲烷螺旋菌
无氧呼吸
害
六、细菌与生活
净 化 污 水 , 分 解 动 植 物 遗 体 等
利
生病
食品制作
食品腐烂
产生甲烷照明的路灯
制药
1 细菌可以为动植物提供营养 2 细菌可用于食品加工 3 细菌可用于制药
作业布置:
1. 细菌的主要特征
2 画细菌的结构模式图
微生物的世界
第一节 细菌
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性传染病
自主学习:
一 、细菌的形态
1.个体:十分微小,一粒小米=10亿个细菌、单细胞生物
2.形态:
球形
肺炎双球菌
杆形
大肠杆菌
螺旋形
甲烷螺旋菌
二、细菌的结构
拟核(DNA)
C.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细菌荚膜的作用( A )
A.保护和营养 C.遗传作用 B.运动作用 D.生殖作用
课堂效果检测
3.细菌的休眠体是( D )
A.荚膜
B.鞭毛
C.拟核
)
D.芽孢
4.细菌的叙述错误是 ( C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都对人有害
B.都是单细胞个体
D.分裂繁殖
5.下列各项均为细菌特殊结构的是( D )
A 芽孢 细胞核 细胞质 B 荚膜 细胞核 液泡
C 鞭毛 芽孢 细胞质
D芽孢 鞭毛 荚膜
课堂效果检测
5.细菌的生殖方式( D )
寄生 :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
自养
:蓝细菌的呼吸类型
好氧性细菌:结核杆菌、根瘤菌
有氧呼吸
厌氧性细菌:乳酸菌、甲烷螺旋菌
无氧呼吸
害
六、细菌与生活
净 化 污 水 , 分 解 动 植 物 遗 体 等
利
生病
食品制作
食品腐烂
产生甲烷照明的路灯
制药
1 细菌可以为动植物提供营养 2 细菌可用于食品加工 3 细菌可用于制药
作业布置:
1. 细菌的主要特征
2 画细菌的结构模式图
微生物的世界
第一节 细菌
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性传染病
自主学习:
一 、细菌的形态
1.个体:十分微小,一粒小米=10亿个细菌、单细胞生物
2.形态:
球形
肺炎双球菌
杆形
大肠杆菌
螺旋形
甲烷螺旋菌
二、细菌的结构
拟核(DNA)
C.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细菌荚膜的作用( A )
A.保护和营养 C.遗传作用 B.运动作用 D.生殖作用
课堂效果检测
3.细菌的休眠体是( D )
A.荚膜
B.鞭毛
C.拟核
)
D.芽孢
4.细菌的叙述错误是 ( C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都对人有害
B.都是单细胞个体
D.分裂繁殖
5.下列各项均为细菌特殊结构的是( D )
A 芽孢 细胞核 细胞质 B 荚膜 细胞核 液泡
C 鞭毛 芽孢 细胞质
D芽孢 鞭毛 荚膜
课堂效果检测
5.细菌的生殖方式( D )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细菌感染与免疫 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细菌感染与免疫 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497dbad7c1cfad6195fa7de.png)
超抗原 2:细菌侵入数量 3:细菌侵入部位
侵袭过程
•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黏附与定植
• 黏附现象:单个散在吸附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 黏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 • 黏附机制:静电吸引/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联作用/配体受体相互结合
• 黏附的组织趋向性
E. coli fimbriae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5、其他梭菌外毒素:艰难梭菌可产生毒素 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 A和B的靶分子是Rho,其作用机制尚不清 楚。
• 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不是A—B型模式的尚有: (1)损伤细胞膜的毒素
• (2)激素样作用的毒素
内毒素
是G-在死亡裂解之后,释放出来的菌体成分
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肝枯否细胞、 中性粒细胞 等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 再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所致。
(B)白细胞数目改变
早期白细胞减少,以后增加。减少可能与大量白细胞粘 附于毛细血管壁有关;继之白细胞数增多, 则与骨髓受内 毒素刺激后, 使白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有关。但伤寒菌内 毒素是例外, 始终使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数减少。
• 1、具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的 毒素:这类毒素都为A-5B结构,即每 一外毒素分子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 单位组成。包括有霍乱肠毒素、大肠 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百日咳毒素等。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2、RNA糖基化酶毒素:这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式 为A-5B。例如痢疾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和大肠 埃希菌0157:H7产生的Vero毒素。
Type 1
mannose
P
• galactose – glycolipids – glycoproteins
侵袭过程
•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黏附与定植
• 黏附现象:单个散在吸附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 黏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 • 黏附机制:静电吸引/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联作用/配体受体相互结合
• 黏附的组织趋向性
E. coli fimbriae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5、其他梭菌外毒素:艰难梭菌可产生毒素 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 A和B的靶分子是Rho,其作用机制尚不清 楚。
• 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不是A—B型模式的尚有: (1)损伤细胞膜的毒素
• (2)激素样作用的毒素
内毒素
是G-在死亡裂解之后,释放出来的菌体成分
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肝枯否细胞、 中性粒细胞 等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 再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所致。
(B)白细胞数目改变
早期白细胞减少,以后增加。减少可能与大量白细胞粘 附于毛细血管壁有关;继之白细胞数增多, 则与骨髓受内 毒素刺激后, 使白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有关。但伤寒菌内 毒素是例外, 始终使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数减少。
• 1、具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的 毒素:这类毒素都为A-5B结构,即每 一外毒素分子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 单位组成。包括有霍乱肠毒素、大肠 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百日咳毒素等。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2、RNA糖基化酶毒素:这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式 为A-5B。例如痢疾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和大肠 埃希菌0157:H7产生的Vero毒素。
Type 1
mannose
P
• galactose – glycolipids – glycoproteins
微生物链球菌ppt课件
![微生物链球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dfaf362af90242a895e5e8.png)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微生物链球菌
·
•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种类多, 致病性强弱不一,主要引起各种化脓性感 染、肺炎、猩红热、链球菌感染后超敏反 应等 • 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 球菌
• 链球菌分类
1、根据溶血能力分类(在血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其周围溶 血环的情况) 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圈 致病性较弱,条件致病菌
乙 型 溶 血 性 链 球 菌 的 溶 血 情 况
☆不完全溶血--溶血圈
窄,圈内RBC未完全 破坏,呈草绿色
α - 溶血
☆完全溶血--溶血圈宽
大,RBC完全溶解溶血 圈透明
β-溶血
丙链
甲链
乙链
2、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类 根据C多糖抗原不同分20群(其中致病菌株多 属于A群) 各群之间,又按蛋白质抗原不同,分若干 型。如A群—— 分M、T、R…等约150个型 B群——分 4型 C群——分13型
镜
• 培养特征– 营养要求高,血平板上生长
菌落周围α-溶血,与甲链相似
肺炎球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胆汁溶菌
试验、菌落中间下陷(自溶)
脐样凹陷 18-24h
胆汁溶解试验
致病物质
• 荚膜-- 抗吞噬,是肺炎球菌主要侵袭力。有荚膜为光滑型 “S”型,毒力强 无荚膜的粗糙型“R”型,毒力降 低。 其它致病因素-- 肺炎球菌溶血毒素、脂磷壁酸、神经氨 酸酶等,与肺炎球菌致细胞坏死、溶血、与细胞粘附等作 用有关。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
特点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 丙型链球菌 (γ - streptococcus)
微生物链球菌
·
•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种类多, 致病性强弱不一,主要引起各种化脓性感 染、肺炎、猩红热、链球菌感染后超敏反 应等 • 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 球菌
• 链球菌分类
1、根据溶血能力分类(在血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其周围溶 血环的情况) 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圈 致病性较弱,条件致病菌
乙 型 溶 血 性 链 球 菌 的 溶 血 情 况
☆不完全溶血--溶血圈
窄,圈内RBC未完全 破坏,呈草绿色
α - 溶血
☆完全溶血--溶血圈宽
大,RBC完全溶解溶血 圈透明
β-溶血
丙链
甲链
乙链
2、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类 根据C多糖抗原不同分20群(其中致病菌株多 属于A群) 各群之间,又按蛋白质抗原不同,分若干 型。如A群—— 分M、T、R…等约150个型 B群——分 4型 C群——分13型
镜
• 培养特征– 营养要求高,血平板上生长
菌落周围α-溶血,与甲链相似
肺炎球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胆汁溶菌
试验、菌落中间下陷(自溶)
脐样凹陷 18-24h
胆汁溶解试验
致病物质
• 荚膜-- 抗吞噬,是肺炎球菌主要侵袭力。有荚膜为光滑型 “S”型,毒力强 无荚膜的粗糙型“R”型,毒力降 低。 其它致病因素-- 肺炎球菌溶血毒素、脂磷壁酸、神经氨 酸酶等,与肺炎球菌致细胞坏死、溶血、与细胞粘附等作 用有关。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
特点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 丙型链球菌 (γ - streptococcus)
2.3.2细菌课件(共36张PPT)初中生物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2.3.2细菌课件(共36张PPT)初中生物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76e2d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d.png)
恢复为正常的细菌细胞,D正确。
课后练习作业
4.某科研团队对痤疮皮肤杆菌(一种皮肤细菌)进行了有效改造,使其
可产生和分泌适合治疗痤疮症状的治疗分子。下列有关痤疮皮肤杆菌的
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痤疮皮肤杆菌属于细菌
1.今B年.改夏季造,后盛产的于痤东南疮亚、皮有肤着“杆水果菌补之可气王功”之用效称。于的食榴治用莲的疗进榴入痤莲采果疮摘肉旺主季要,属大于量( 进)入广西市场,榴莲具有强身健体,健脾
益处——人类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对人类有益
人的肠道中也生活着很多细菌,它们大部分属于正常菌群,对 人体没有危害,其中有些细菌还能够合成维生素,对人体健康 很有益处。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思维训练——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路易斯·巴斯德 1822-1895
法国科学家,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他 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 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
细菌——通过分解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细菌内不含叶绿体, 但少数细菌含有能 进行光合作用的片
层结构
细菌分解苹果使苹果腐烂
大多数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
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方式——形成芽孢
➢ 芽孢的形成: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芽孢。芽孢具有细胞壁厚、 含水量少等特点。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思维训练——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煮熟的肉汤在室温下放久了会因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繁殖而腐败变 质,这些导致肉汤腐败的微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 科学家巴斯德(L.Pasteur)作出假设,并利用鹅颈瓶进行探究实验。
假设: 1.肉汤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 2.细菌、微生物的移动需要依靠菌毛、鞭毛,并且需要在有液体介质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移动
微生物细菌ppt课件
![微生物细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25f9920029bd64793e2c22.png)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2、鞭毛:某些细菌表面由细胞内生出
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结构。 鞭毛具有运动功能,一般认为鞭毛靠鞭
毛丝旋转而动,它们是细菌的“运动器
官”。
鞭毛的长度:一般为15—20 µ m, 最长可达70 µ m 。 鞭毛的直径:为0.01—0.02 µ m.
不同细菌的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不 同,鞭毛数目一般一至数十条。
鞭毛
滑行(蓝细菌、粘细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螺旋体(轴索)
3、纤毛(或线毛、菌毛、伞毛、须)
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短而多的附属物。 纤毛比鞭毛更短、更细,且又直又硬。 数量很多,不具有运动功能,但与细菌 的致病性.吸附等有关。 性纤毛:比纤毛长,粗,数量少。 交配时使雄性的DNA通过性纤毛转移到 雌中。
4、芽孢
大肠杆菌属
大小0.4~0.7×1~3um, G-杆菌,无 芽胞,大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 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 类包膜。最适生长温37-40 ℃ 大肠杆菌系为人及动物肠道内正常栖 息菌,一般无害,且可合成维生素B、K 及叶酸供体内利用,还会产生大肠杆菌 素抑制某些病原菌在肠内的繁殖。
(二)群体形态 1、固体培养
(1)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 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 子细胞群体。 菌苔:大量细胞密集生长,结果长
成的各“菌落”连接成一片。
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其菌落特征不同。同 一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也不尽 相同。
菌落的特征:
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质地、透 明度、光泽、表面、湿润度等。 见书上33页图2—17
皮层主要含芽孢肽聚糖、 DPA— Ca,皮层体积大,比较致密。 核心含有DNA、RNA、蛋白质酶等物 质,还含有2,6—吡啶二羧酸 (DPA),DPA是芽孢特有的成分。 一般以 DPA—Ca的形式存在。 芽孢平均含水量低,约40%.
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结构。 鞭毛具有运动功能,一般认为鞭毛靠鞭
毛丝旋转而动,它们是细菌的“运动器
官”。
鞭毛的长度:一般为15—20 µ m, 最长可达70 µ m 。 鞭毛的直径:为0.01—0.02 µ m.
不同细菌的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不 同,鞭毛数目一般一至数十条。
鞭毛
滑行(蓝细菌、粘细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螺旋体(轴索)
3、纤毛(或线毛、菌毛、伞毛、须)
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短而多的附属物。 纤毛比鞭毛更短、更细,且又直又硬。 数量很多,不具有运动功能,但与细菌 的致病性.吸附等有关。 性纤毛:比纤毛长,粗,数量少。 交配时使雄性的DNA通过性纤毛转移到 雌中。
4、芽孢
大肠杆菌属
大小0.4~0.7×1~3um, G-杆菌,无 芽胞,大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 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 类包膜。最适生长温37-40 ℃ 大肠杆菌系为人及动物肠道内正常栖 息菌,一般无害,且可合成维生素B、K 及叶酸供体内利用,还会产生大肠杆菌 素抑制某些病原菌在肠内的繁殖。
(二)群体形态 1、固体培养
(1)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 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 子细胞群体。 菌苔:大量细胞密集生长,结果长
成的各“菌落”连接成一片。
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其菌落特征不同。同 一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也不尽 相同。
菌落的特征:
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质地、透 明度、光泽、表面、湿润度等。 见书上33页图2—17
皮层主要含芽孢肽聚糖、 DPA— Ca,皮层体积大,比较致密。 核心含有DNA、RNA、蛋白质酶等物 质,还含有2,6—吡啶二羧酸 (DPA),DPA是芽孢特有的成分。 一般以 DPA—Ca的形式存在。 芽孢平均含水量低,约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鞭毛的 结构:
鞭毛丝 鞭毛 鞭毛钩
基体
G-和G+的鞭毛
(4)鞭毛的观察: ▪电镜 ▪特殊鞭毛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半固体穿刺培养 ▪从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判断
一般情况下: 菌落形状大,薄且不规则,边缘极不平整, 可能有鞭毛。 菌落十分圆滑,边缘平整且相对较厚,可能 没有鞭毛。
(5)、微生物的运动性
目前尚不很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 素有关,如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 芽孢中的酶分子量小,比较耐热。 过去认为芽孢抗热与DPA有关,现 在已否认了这种假设
(5)芽孢的形成
两个核区的营养细胞:两套染色体DNA 轴丝形成:两套染色体DNA聚集在一起 芽孢的横隔膜形成: 前芽孢形成: 形成皮层:两层膜之间形成芽孢肽聚糖等 开始合成芽孢衣:在皮层外进一步形成芽孢衣 形成外壁、外壳 成熟
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其菌落特征不同。同 一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也不尽 相同。
菌落的特征: 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质地、透 明度、光泽、表面、湿润度等。 见书上33页图2—17
五、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常见的主要的几个细菌属:见书36页
1、假单胞杆菌属 Pseudomonas
2、醋酸杆菌属 Acetobacter
(6)伴孢晶体
四、细菌的繁殖和培养
(一)繁殖 一般为无性繁殖,二分裂 法。 同形裂殖:裂殖后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子细胞大小相等。 异形裂殖:分裂产生两个 大小不等的子细胞。 细菌分裂过程: ①核分裂 ②形成横隔壁 ③子细胞分离
(二)群体形态
1、固体培养 (1)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 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 子细胞群体。 菌苔:大量细胞密集生长,结果长 成的各“菌落”连接成一片。
3、埃希氏杆菌属 Escherichia
4、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 Lignieres,1900
5、变形杆菌属 Proteus
6、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7、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
8、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9、梭状芽孢杆菌属 Clostridium
10、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1)概念:某些
菌生长到一定阶段,
芽 孢
细胞内形成一个圆
形、椭圆形或卵圆
形的内生孢子,是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
抵抗力的休眠体。
(2)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种类:
在杆菌中能形成芽孢的种类较多,在球菌 和螺旋菌中只有少数菌种可形成芽孢。 产生芽孢的几个属: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 ▪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 ▪生孢八叠球菌属(其中的一个种)Sporosarcina
芽孢的形成过程
芽孢 裂解 皮层 合成 孢衣 合成
DNA浓缩 形成束状 质膜内陷
前芽孢双 层膜形成
合成DPA
(6)伴孢晶体
伴孢晶体:少数产芽孢杆菌,会在其形成 芽孢的同时,在芽孢的旁边形成一颗菱形 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
对多种昆虫幼虫有极高的毒性,如苏云金 芽孢杆菌,制成微生物农药可用于防治多 种害虫(如:小菜蛾幼虫、金龟 )。
11、其它
大肠杆菌属
大小0.4~0.7×1~3um, G-杆菌,无 芽胞,大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
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 类包膜。最适生长温37-40 ℃
大肠杆菌系为人及动物肠道内正常栖 息菌,一般无害,且可合成维生素B、K 及叶酸供体内利用,还会产生大肠杆菌 素抑制某些病原菌在肠内的繁殖。
沙门氏菌生物学性状
大小0.6~1.0×2~3um,无 芽胞,一般有鞭毛(鸡沙门菌 除外),无荚膜,多数有菌毛, 革兰氏阴性杆菌,需氧或兼性 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 37℃,最适pH值为6.8~7.8。
同,鞭毛数目一般一至数十条。
(1)鞭毛的的数量和着生方式: 单生 丛生 周生
2、鞭毛
单 生
丛生
丛生
丛生
周生
(2)鞭毛的化学组成:
主要由鞭毛蛋白构成,还含有少量 的多糖、脂类等。 鞭毛起源于细胞质膜内侧的基粒。 细胞质区内有一个颗粒状小体,此 小体为基粒,鞭毛自基粒长出穿过 细胞壁延伸到细胞外部。
(3)芽孢的形态及其在细胞中的位置:
细菌芽孢的各种类型
(4)芽孢的组成和结构 芽孢有多层结构,主要包括
孢外壁:有的无此层 芽孢衣:疏水性角蛋白 皮层 核心 芽孢的外壁层厚而致密,主要成分 为脂蛋白,通透性差,不易着色。
皮层主要含芽孢肽聚糖、 DPA— Ca,皮层体积大,比较致密。
核心含有DNA、RNA、蛋白质酶等物 质,还含有2,6—吡啶二羧酸 (DPA),DPA是芽孢特有的成分。 一般以 DPA—Ca的形式存在。
鞭毛 滑行(蓝细菌、粘细菌) 螺旋体(轴索)
3、纤毛(或线毛、菌毛、伞毛、须)
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短而多的附属物。 纤毛比鞭毛更短、更细,且又直又硬。 数量很多,不具有运动功能,但与细菌 的致病性.吸附等有关。
性纤毛:比纤毛长,粗,数量少。 交配时使雄性的DNA通过性纤毛转移到 雌中。
4、芽孢
但目前发现五种大肠杆菌会引起食物中毒, 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其毒性很强可致 人死亡,1996年5~8月间在日本发生大规模 EHEC流行,中毒者达9451人,死亡12人。
许多食物都可引起发病,如生的或半成 品的肉、奶、汉堡包、果汁、发酵肠、酸奶、 蔬菜等,目前这种毒素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主要是不吃生食,在EHEC产毒前将其杀灭。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2、鞭毛:某些细菌表面由细胞内生出的 细长、波曲、毛发状的结构。 鞭毛具有运动功能,一般认为鞭毛靠鞭 毛丝旋转而动,它们是细菌的“运动器 官”。
鞭毛的长度:一般为15—20 µm, 最长可达70 µm 。
鞭毛的直径:为0.01—0.02 µm. 不同细菌的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不
芽孢平均含水量低,约40%.
芽孢的结构
(5)芽孢的特性: (a)含水量低(40%),具有多层 厚而致密的壁,通透性差,不易着色。 (b)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 眠状态(代谢性低),耐热的酶。 (c)具有很强的抗热、抗干燥、抗 辐射、抗化学药物能力。 (d)一个芽孢萌发产生一个个体。
芽孢的抗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