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舞蹈
达斡尔族舞蹈基本动作
达斡尔族舞蹈基本动作
达斡尔族舞蹈基本动作包括:
1. 扭腰:舞者站立,靠近左脚踩地,右脚抬起,同时扭动腰部,将右腿向左侧拉动。
2. 翩翩起舞:舞者脚尖微抬,双手平伸,左脚向前迈一步,右脚跟随。
3. 手舞足蹈:舞者双手上托,下探,脚蹬踏地,身体倾斜,头部抬起。
4. 飘逸起舞:舞者双手轻抬,依次抬起左脚,右脚,脚尖着地,舞步轻盈。
5. 旋身压腿:舞者右脚向后踢出,同时身体右转,左脚托住右腿,形成压腿动作。
6. 跳跃舞蹈:舞者双手屈腕,身体抬起,双脚用力跳跃,落地时膝盖微屈。
7. 踱步:舞者双手自然下垂,匀速踱步,形成一种整齐有序的跨步动作。
8. 扇舞:舞者手持扇子,手腕轻挥,舞姿飘逸。
以上是达斡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其中每一种动作都有着
独特的舞姿和舞蹈技巧。
通过这些舞蹈动作的组合,达斡尔族舞蹈呈现出优美的形态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形式构成及应用实践研究》范文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形式构成及应用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民间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就是“鲁日格勒”。
该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对“鲁日格勒”舞蹈的形式构成及其应用实践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二、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的形式构成(一)舞蹈动作“鲁日格勒”舞蹈的动作以旋转、跳跃、摆手等为主,动作流畅、优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舞蹈者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身体的协调配合,将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风格。
(二)音乐与节奏“鲁日格勒”舞蹈的音乐以打击乐为主,旋律欢快、节奏明快。
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结合,使得舞蹈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在表演过程中,舞蹈者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灵活地变换动作,使舞蹈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服饰与道具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其独特的形式构成部分。
舞蹈者的服饰以民族特色为主,色彩鲜艳、图案丰富。
而道具则以手鼓、扇子等为主,这些道具在表演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动作、增强表现力的作用。
三、应用实践研究(一)文化传承“鲁日格勒”舞蹈作为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舞蹈的表演和传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达斡尔族文化,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艺术表演“鲁日格勒”舞蹈在艺术表演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该舞蹈在各种艺术表演中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通过将“鲁日格勒”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丰富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其在艺术舞台上更加耀眼。
(三)社会活动“鲁日格勒”舞蹈还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活动中,如节日庆典、婚礼等。
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表演“鲁日格勒”舞蹈,可以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同时,这也为达斡尔族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达斡尔族舞蹈的特征是什么
达斡尔族舞蹈的特征是什么达斡尔族舞蹈的特征是什么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都是非常的能歌善舞。
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文化特点的舞蹈形式。
这里自然少不了民风彪悍的达斡尔人民,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达斡尔族文化里的舞蹈特征是什么呢?达斡尔族舞蹈的特征是什么篇1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鲁日格勒”以群舞为主,多表现狩猎生活和劳动场面,表演时舞者上身和手臂的动作较为丰富,脚下以侧滑步为基本步伐,舞蹈开始时先唱徐缓轻快的舞歌,舞者随着歌声轻柔地舞动起来。
旁观者可任意加入队伍随舞,舞蹈气氛逐渐热烈,节奏加快,舞者不断穿插交换位置,舞蹈达到高潮时,同时齐发出“哲嘿哲”、“德乎达”等简短风趣的呼号,脚上踏出有力的节拍。
“鲁日格勒”来源于达斡尔族的劳动生产生活,因此舞蹈中有采集、提水、捕鱼、飞翔、禽类斗闹的内容及舞蹈形象。
如今,在鲁日格勒舞的原生地区,这种民间舞蹈备受冷落,面临失传的危机,急需采取保护措施。
达斡尔族是个精于骑射、擅长歌舞的民族。
聚居在黑龙江省的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舞又称“哈库麦勒”。
它一方面具有传统狩猎歌舞的特征,如从原始狩猎篝火歌舞中保留下来圆圈队形、模仿走兽吼叫和飞禽鸣叫的呼号等内容,另一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如队形有多种变化,演唱的新曲数量增多,歌舞内容更为广泛,衬词更加丰富和独特等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哈库麦勒歌舞有了比较清晰的“三段式”表演程式,第一段“比歌”以歌为主,以舞为辅;第二段“赛舞”,以舞为主,以歌为辅;第三段“打斗”,以打斗为主,演员随着高声激昂的呼号,振臂挥向对方,彼此盘旋打斗在一起,最后决出胜负来结束歌舞表演。
在研究和探索北方民族原始狩猎歌舞发展和沿革的变化轨迹方面,哈库麦勒歌舞如同一件“活化石”。
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哈库麦勒歌舞与满族“莽式”宫廷歌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在哈库麦勒歌舞中出现的打斗动作与满族“莽式空齐”的“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手于背,盘旋作势”是基本一样的,这种相似之处是很值得研究的。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地区。
作为我国56个民族中的13个少数民族之一,内蒙古自治区保留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传统技艺、文化表演、传统节庆等多种形式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自治区设立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涉及的文化遗产进行认定和记录。
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哈萨克族阿勒泰哈拉鲁木大赛马哈拉鲁木大赛马是哈萨克族传统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哈萨克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活动。
每年的夏季和秋季,哈萨克族人民都会举行哈拉鲁木大赛马,参与者骑着骏马,进行激烈的角逐和竞赛,这一传统活动已成为哈萨克族的文化象征。
2. 达斡尔族月湖礼仪达斡尔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保留着独特的文化传统。
月湖礼仪是达斡尔族传统的一项仪式活动,通常在特定的日子举行,参与者会在月湖边举行祭祀和祈福的仪式,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和家庭幸福。
月湖礼仪不仅是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其宗教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3. 鄂温克族圆形舞鄂温克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音乐和舞蹈传统。
圆形舞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舞蹈形式之一,参与者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跳起舞来,舞蹈动作轻盈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圆形舞不仅是鄂温克族人民娱乐放松的方式,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
4. 蒙古族软式摔跤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摔跤文化。
软式摔跤是蒙古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在草原上,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进行摔跤比赛。
软式摔跤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体育运动,也是他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部分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底蕴,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的认定和保护,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内蒙古自治区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让世人更加了解和尊重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达斡尔族舞蹈基本动作
达斡尔族舞蹈基本动作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主要民族,他们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地。
达斡尔族的舞蹈是他们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下面是达斡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踏步:达斡尔族舞蹈通常以双脚为基础,舞者通过不同的踏步动作展示出独特的节奏感和力量美。
踏步可以分为平踏、跟踏、脚尖踏等不同形式。
2. 手臂动作:手臂动作是达斡尔族舞蹈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舞者通过手臂的挥动、扩展和扬起等动作,表达出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和赞美。
3. 舞姿:达斡尔族舞蹈注重舞姿的优美和动感,并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示出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舞者在舞动中展示出柔韧而又坚定的舞姿,体现出达斡尔族人民的自信和豪放。
4. 跳跃动作:跳跃是达斡尔族舞蹈中常见的动作形式,舞者通过跳跃展示出舞蹈的轻快和活力。
跳跃动作可以有单脚跳、双脚跳和跳跃组合等形式,形成丰富多样的舞蹈形态。
5. 旋转动作:旋转动作是达斡尔族舞蹈中的精彩之一,舞者通过旋转展示出舞蹈的高潮和动感。
旋转动作可以有单人旋转、双人旋转和多人旋转等形式,展示出舞蹈的协调和整体感。
参考内容:1. 达斡尔族舞蹈音乐与动作的探析(蒋荣民、王洪轶)该论文研究了达斡尔族舞蹈的音乐与动作的关系,探讨了不同音乐节奏对舞蹈动作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舞蹈特点的动作形式。
2. 达斡尔族舞蹈的风格及特色(王媛媛)该研究探讨了达斡尔族舞蹈的风格和特色,包括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表达的意义以及舞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等方面。
3. 达斡尔族舞蹈中的形态美探析(李玲)该文研究了达斡尔族舞蹈中的形态美,包括舞姿、手臂动作和身体姿态等方面,探讨了形态美对舞蹈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4. 达斡尔族传统舞蹈的时空感研究(李晓慧、赵文生)该研究通过对达斡尔族传统舞蹈节奏和动作的分析,探讨了舞蹈中时空感的表达和感受,以及舞蹈在时空感传达中的作用和意义。
5. 达斡尔族舞蹈的美学特征与魅力(孟凡强)该论文研究了达斡尔族舞蹈的美学特征和魅力,探讨了舞蹈在表现力、节奏感和视觉效果等方面所展示的独特艺术魅力。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35 Ⅱ-4 NMⅡ—20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民间音乐
34 Ⅱ-3 NMⅡ—18 蒙古族长调民歌
999 Ⅹ-92 蒙古族养驼习俗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民俗
998 Ⅹ-91 NMⅩ—13 鄂温克驯鹿习俗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 民俗
217 Ⅳ-73 NMⅣ—5 二人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传统戏剧
132 Ⅲ-29 NMⅢ—12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民间舞蹈
131 Ⅲ-28 NMⅢ—11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民间舞蹈
67 Ⅱ-36 NMⅡ—22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民间音乐
396 Ⅷ-46 NMⅧ—1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东乌珠穆沁旗 传统技艺
298 Ⅵ-16 NMⅥ—3 蒙古族搏克 内蒙古自治区 杂技与竞技
297 Ⅵ-15 NMⅥ—16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杂技与竞技
276 Ⅴ-40 NMⅤ—2 乌力格尔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科右中旗、通辽市 曲艺
鄂尔多斯婚礼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民俗
496 Ⅸ-48 NMⅩ—45 那达慕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民俗
488 Ⅸ-40 NMⅩ—9 祭敖包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民俗
482 Ⅸ-34 NMⅩ—44 成吉思汗祭奠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民俗
433 Ⅷ-83 NMⅧ—7 桦树皮制作技艺(鄂温克族桦树皮制作技艺)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 传统技艺
994 Ⅹ-87 NMⅢ—2 抬阁(脑阁)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 民俗
鲁日格勒舞蹈-古老的民间舞蹈遗存
鲁日格勒舞蹈-古老的民间舞蹈遗存以呼号为节,有时也用"哈库麦"做伴奏。
再次是赛舞,也是舞蹈情绪高潮部分,带有竞赛意义。
有生活的情态,也有表演欢乐情绪和嬉戏动作的。
二人一组,动作激烈,情绪奔放,竞争激烈,舞者举拳挥向对方,两人似以拳相击,步子加大,呼号紧促、高亢嘹亮,似进行激烈的比赛。
当双方难解难分,不分胜负时,第三人以同样的动作加入劝解,互相追逐,直到有一方,没跟上呼号和动作的变化时算为输了,就此舞蹈告一段落。
鲁日格勒舞蹈动作跳起来上身沉稳,身略后仰,注视对方,胯随着步伐重心的移动左右交替摆动。
动作优美奔放,表现了达斡尔族妇女温文尔雅的性格。
舞蹈呼号贯穿全舞,也是舞蹈的主要伴奏。
它起着统一舞步,协调动作,增强节奏感,抒发舞者激情,渲染舞蹈气氛、激起观者共鸣与互动的作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现已收集到呼号有11种40多个。
由于地域的不同,鲁日格勒舞蹈的风格也有不同的变化,有的保留了较原始的特征,舞风古朴,刚健有力,步伐多为“拖拍步”,呼号短促。
有的舞蹈动作虽不多,但是舞姿潇洒优美,胯的摆动明显,步伐多为“滑拖步”。
有的舞蹈粗犷,摆胯不明显。
鲁日格勒舞蹈,是达斡尔族欢乐吉祥的缩影,是古老的民间舞蹈遗存。
舞蹈对生产生活中如采集、狩猎、动物、鸟类,采用拟声、状形、达意、传情等手法进行摹拟,从而构成了相应的舞蹈动作,在民间舞蹈中实属罕见。
鲁日格勒民间舞蹈没有乐器伴奏,用歌曲或呼号来统一舞蹈节奏及舞姿。
舞蹈曲调一般比较明快,节拍严整,同时舞歌或呼号也可单独演唱。
舞歌或呼号充满热情、风趣、欢乐,能感染民众,联系情感,舞蹈简洁华丽,自然古朴。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形式构成及应用实践研究》范文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形式构成及应用实践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鲁日格勒”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式构成及其在文化传承、社区发展以及民族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究。
文章从舞蹈动作特征、音乐节律、服装装饰到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旨在为“鲁日格勒”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应用途径。
一、引言达斡尔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民间舞蹈文化独具魅力。
“鲁日格勒”作为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动作和音乐节律展现了该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本文通过对“鲁日格勒”的形式构成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以期为这一舞蹈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鲁日格勒”的形式构成(一)舞蹈动作特征“鲁日格勒”的舞蹈动作多样,强调上下肢的协调运动。
舞者通过细腻的手势变化和优雅的脚步移动,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其动作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音乐节律“鲁日格勒”的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共同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氛围。
其音乐节律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舞者的表演热情。
(三)服装装饰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在“鲁日格勒”的表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服饰上的装饰如刺绣、珠片等,不仅美观,还体现了达斡尔族的文化特色。
舞者在表演中通过服饰的展示,进一步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鲁日格勒”的应用实践(一)文化传承“鲁日格勒”作为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舞蹈的表演与传承,达斡尔族的文化得以延续,其民族精神得以传承。
(二)社区发展“鲁日格勒”的表演常在社区活动中举行,成为了促进社区凝聚力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舞蹈的表演与交流,加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推动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三)民族教育“鲁日格勒”的表演可以作为一种民族教育的手段。
通过舞蹈的学习与表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达斡尔族的文化,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达斡尔族艺术研究
达斡尔族艺术研究一、达斡尔族主要的艺术形式经过历史岁月长河的洗礼,达斡尔族各种艺术形式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在不同时期又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兼收并蓄,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艺术形式:1传统民歌。
达斡尔族民歌与其历史同样久远。
按照本民族习惯,可分为扎恩达勒、雅德根调等。
其内容非常广泛,有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萨满歌、祝赞歌、教诲歌、儿歌等类别。
“扎恩达勒可直译为‘歌’,是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歌曲的统称”2。
通常是达斡尔人在生产生活时所唱。
其旋律舒展悠扬、起伏较大;雅德根调即萨满调。
在历史上,达斡尔族曾信仰萨满教,达斡尔族称萨满为雅德根,雅德根在通过请神附体、为人治病、驱鬼驱邪的同时,一边击鼓一边演唱。
其唱词属自由体韵文,旋律流畅,具有原始文化的神秘色彩。
2民间舞蹈。
达斡尔族的民间舞蹈颇有特点。
常称做鲁日格勒舞,也称哈肯麦舞,大约产生于狩猎采集为主业的年代,至今该舞蹈的动作仍保留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如许多民间舞蹈中有模仿黑熊搏斗、布谷鸟的鸣叫,以及鹿走、鹰飞、兔跳的动作,有模仿挑水、采野果、梳头、照镜子等生产生活的动作等。
鲁日格勒的表演,以女性集体舞为主。
萨满舞,属达斡尔族的宗教舞蹈,系雅德根消除灾难、祈求丰收、祭神治病时所跳的舞蹈。
萨满舞并不是人们想像的简单的蹦跳,其舞蹈语汇独具神秘色彩,反映了达斡尔族舞蹈的原生态特征。
3说唱艺术———乌春。
乌春为达斡尔族曲种,一般用达斡尔语演唱,是流传于达斡尔族中的一种传统说唱形式。
流传于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及黑龙江等省的达斡尔族聚居地。
乌春无职业艺人,多为群众在农闲或节日的自娱性演唱。
相传乌春产生于“17世纪达斡尔族社会由原始渔猎生产发展为从事农业生产,并且有了定居的村屯以后”3。
现发现最早形成书面文字的乌春是在清咸丰元年(1851)。
呼伦贝尔八旗佐领阿拉布丹创作的《巡察额尔古纳河和格尔必齐河》。
乌春曲目丰富,题材广泛,包括描述劳动生活、爱情婚姻、教诲子女、征战沙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东北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鲁日格勒来源于达斡尔 族的生产劳动与生活,因此,舞蹈中有采集、提水、捕鱼、飞 翔、禽兽斗闹的内容及舞蹈形象.它以群舞的形式为主,多表 现狩猎生活和劳动场面.
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很有代表意义的传统文化娱乐活 动,反映了达斡尔族早期狩猪生活的情景、早期舞神崇拜, 表现了达斡尔族许多劳动、生活的情景和审美情感.
舞间经舞国蹈务的院称批谓准.列历入史第悠一久批国, 家级非物
质文
化据遗史产料名记录载. ,古代达斡尔在
春意微透的夜里聚集在村
头的草坪上,围绕熊熊燃烧
的篝火手舞足蹈,你呼我唤,舞蹈形式抒 发心声,调整精神,消除疲 劳.
勒与达斡尔族人 民的生产、生活、 习俗有着密切的 关系.
朝 鲜 族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赫哲族无文字, 其民族语言-赫哲语为一种黏着 语, 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通古斯— 满语族, 赫哲语源 于古女真语.受满、汉、蒙、俄等周边民族语言的 影响, 他们的语词语汇中有许多源于他民族的借词, 其民族文化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 的.
由此, 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 渔猎 文化特色十分鲜明, 对其进行理论上的研究非常必 要, 这有利于确立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 系, 使其更好地继承和振兴.
申请时间:20##5月20 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迁戍 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 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应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锡 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
锡伯族—西迁节
锡伯族的西迁节,俗称:"迁徙节"、"农历四月十八节".乾隆二十九 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兵及眷属奉朝廷之 命由盛京〔今##〕出发,西迁##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之后每逢农历四 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以隆重纪念先祖的英雄业绩. 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达斡尔族萨满舞介绍
达斡尔族萨满舞介绍达斡尔族萨满舞介绍达斡尔族过去主要信仰萨满教,主持萨满教仪式的人叫“萨满”,达斡尔语为“雅达干”。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达斡尔族萨满舞介绍,欢迎阅读参考!萨满男女皆有,平日仍参加劳动。
其职能主要是维护本民族的安全和兴旺,如为患者跳神看病、祈求生产丰收(达斡尔族昔日有用水相泼以求雨的风俗)、为死者送魂以及为没有生育过的妇女求子等。
萨满舞是萨满进行跳神活动时手执抓鼓边敲边跳的舞蹈。
萨满跳神时要穿戴特制的衣帽和法具。
衣帽制做复杂,颇有讲究。
帽顶上的铜制小鸟就是鹰神的象征,用鹿、犴皮制作的对襟紧身长袍上,缝系着琳琅满目的铜镜、贝壳、彩带、铜铃等饰物。
萨满跳神时,这些饰物随之发出铿锵响亮的声音。
萨满用的鼓为抓鼓,用柳木作圈,羊皮或狍皮蒙面,背面用四条皮绳分结于鼓缘,中心系一铁环或铜圈,为持鼓之用,鼓槌用细藤条做心,外裹柔软的兽腿皮。
萨满舞击鼓的主要动作有“碎鼓”(将鼓执于胸前鼓面向外敲碎鼓点)、“扬鼓”(双手向上打开后在胸前或低处敲鼓)、“转鼓”(随左手腕的绕动,将鼓转动起来,在鼓面向下和向上时分别击鼓)、“扇鼓”(双手握鼓缘,鼓面向外扇动)、“扔鼓”(舞蹈最激烈时,边敲边将鼓扔出手在空中转一圈后接在手中再继续敲击)、“滚鼓”(将鼓立放于地面滚至一旁等。
主要步伐有“抖腿”(舞者坐着踮起半脚掌,双腿交替或同时抖动)、“前曲腿跳”(一脚上步,另一脚踢前曲腿跳起同时击鼓)、“跳落后曲腿”(跳起时击鼓)、“八字步小跳”(前后移动)、“原地碎步转”(躬腰或仰身敲碎鼓点)等。
还有“上步翻身敲鼓”的`动作。
当舞至高潮时萨满迈着多变的步法,将鼓在手中灵活敏捷的敲击和耍动,并有节奏的摆动身体,这时鼓声、歌声、服装上饰物相碰的悦耳声浑然一体,显示出舞者娴熟高超的技艺,展现了萨满舞蹈的独特风格和韵律。
解放后,达斡尔族人民逐渐消除了封建迷信思想,萨满跳神活动业已日趋消亡,萨满舞也随之失去表演场合。
萨满舞是达斡尔族古老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原始宗教舞蹈的遗迹,因而抢救下来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东北区域概括
126艺术家The artists蹈发展中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东北区域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文化有着自己的发展脉络,七个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互融互通实现了东北地区的繁荣共生。
东北地区的各民族舞蹈不仅具有文化功能,也具有教育功能,舞蹈历史悠久且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
在舞蹈中表现了东北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东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反映了民族迁徙历史、生产技能传授、宗教信仰传播等社会现实,以舞蹈表现了东北各族人民对生活的态度。
一、历时角度:地域和源流东北区域的蒙古族、朝鲜族、满族三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历史资料较丰富。
朝鲜族舞蹈集中分布于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
朝鲜族舞蹈文化是在高丽、扶余及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
朝鲜族舞蹈多用来表现劳动场面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且随着各民族的交流往来与生活环境的影响,朝鲜族舞蹈在保持了原有的尚白、敬老、重礼节习俗的同时,又融合了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最终逐渐形成了与朝鲜半岛朝鲜传统舞蹈风格迥异的审美特征。
蒙古民族舞蹈分布在内蒙古地区,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该民族的人民自古就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
满族舞蹈多流传在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尽管满洲形成的时间较晚,但其舞蹈形式和风格不是在近期形成的。
例如,当地历史悠久的萨满教,在其祭祀和“跳神”之时,便保存了一些原始的舞蹈动作,这些舞蹈动作应该说是来自对现实和客观事物的理解与体会[1]。
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三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历史资料相对较少。
鄂伦春族舞蹈流传于黑龙江南岸大、小兴安岭地区。
17世纪中叶以前,这里主要是钵室韦人和深末怛室韦人的活动区域,因此,隋朝时的钵室韦、深末怛室韦是鄂伦春族舞蹈的主要来源。
鄂温克族舞蹈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辉何、伊敏河流域、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在长期的狩猎、游牧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并由祖辈们代代相传后流传至民间。
达斡尔族“哈库麦勒”风格特征及其传承
达斡尔族“哈库麦勒”的风格特征及其传承摘要哈库麦勒是达斡尔族民歌四种体裁之一,是达斡尔典型的歌舞音乐,深受达斡尔族人民的喜爱。
本文从哈库麦勒歌曲的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曲式等方面,分析了哈库麦勒歌曲的风格特征,并为其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对达斡尔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做一个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达斡尔哈库麦勒风格特征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达斡尔”是民族的自称,意为“开拓者”。
由于音译不同,历史上曾经有过“达瑚哩”“达呼尔”等称呼。
很久以前,达斡尔族就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的北岸,被统称为“索伦部”。
17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沙俄的入侵,达斡尔族被迫南迁到嫩江两岸。
现在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区以及新疆塔城等地。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达斡尔族灿烂的民族文化,编制、雕刻、刺绣、剪纸等手工艺品精致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达斡尔族众多的民族文化之中,达斡尔族歌曲犹如一幅有声的画卷,向世人展示出达斡尔族的经济、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在达斡尔族歌曲四种体裁之中,“哈库麦勒”最能体现出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一歌与舞相结合的哈库麦勒哈库麦勒,因达斡尔族聚居区域不同,在称谓上有所区别,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一带称为鲁日格勒,海拉尔地区达斡尔族则称为阿亨拜勒。
哈库麦勒中所唱的歌曲称作哈库麦勒呼苏菇,即哈库麦勒歌曲。
哈库麦勒歌曲广泛流行于达斡尔族聚居地,是具有竞技性和群众性的歌舞表演形式中演唱的民间歌曲。
这类群众性的歌曲形式最初时参加者女子居多,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男子也开始踊跃参加,舞蹈的人数不限。
传统哈库麦勒的表演场地一般是在室内,但后来也发展到室外和广场。
哈库麦勒一般是在节庆日如春节和正月期间跳,平时亲朋好友欢聚也可即兴歌舞。
哈库麦勒是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舞蹈,哈库麦勒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由在场的所有人尽情歌唱,有时齐唱,有时分成两组对唱。
乌兰察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乌兰察布。
这里不仅有壮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乌兰察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此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
1. 乌兰察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意义乌兰察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记录了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乌兰察布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这个地方宝贵的精神财富。
2. 乌兰察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内容乌兰察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民间工艺、民俗节庆等多个方面。
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乌兰察布草原牧民文化节”、“达斡尔族牧民歌舞”、“鄂尔多斯察哈尔清明节”等,展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风采。
3. 乌兰察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和传承乌兰察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研究和挖掘,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够感受和体验到乌兰察布的文化魅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乌兰察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撰稿人,我对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倍感自豪。
这些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我希望通过我的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乌兰察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总结乌兰察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录了这个地方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该名录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民间工艺、民俗节庆等。
舞蹈的起源
舞蹈的起源一、舞蹈的定义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上古时代,它就充当原始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把舞蹈解释为“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一般用音乐伴奏。
”《诗经·大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情动於中而形於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当人的内心产生感情时,就会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可是,当语言无法表达时,就会是感叹。
当感叹无法表达内心的感情时,便会歌唱。
若当歌唱也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时,便会不知不觉的手舞足蹈。
可见,舞蹈是表现人的情感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也是一种最能充分表现人情感的方式。
还记得上《舞蹈美学概论》课的第一节,井老师便让同学们们做各种动作,并让其他同学猜测这个动作的意义,这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也充分理解了人的情感可以通过人的动作来表现。
所以,我认为广义的舞蹈可以定义为:通过动作、行为等表现人情感、生活和思想的方式。
二、舞蹈的起源关于舞蹈的起源,真是众说纷纭,各执其词。
比较流行的说法有劳动说、图腾和巫术说、性爱说、模仿说等。
1、劳动说劳动说认为,舞蹈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的。
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也是由于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艺术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舞蹈艺术的物质载体—人的灵活自如的、健美的、有着丰富表情功能的身体。
而且,动作和节奏与劳动是密切相关的,不管是哪一种劳动,人的手脚总是要活动的,手用以拍打,脚用以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再伴以呼喊或打击石块和木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劳动说是我国许多舞蹈史论工作者所赞同的理论。
从原始人的一些洞窟壁画中很多表现他们狩猎生活的舞蹈场面;从原始舞蹈的现代遗存中许多反映狩猎和种植生活内容的舞蹈中都可以使人们看到舞蹈起源于劳动。
如西班牙东海岸克鲁库地方的洞画,画了有女性参加的狩猎舞的画面。
民族舞都有哪些舞种
民族舞都有哪些舞种民族舞都有哪些舞种我国民族众多,其民族特色也多种多样,最显著的'民族特色莫过于其舞蹈了,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看民族舞都有哪些舞种。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族舞都有哪些舞种一、蒙古族舞蹈1、太平鼓舞2、灯舞、盅碗舞3、达力根巴雅尔4、宗教舞蹈查玛5、安代舞6、筷子舞7、育呼尔舞二、回族舞蹈1、宴席曲2、跳花儿3、弦三、维吾尔族舞蹈1、赛乃姆2、多朗舞3、萨玛舞4、夏地亚纳5、纳孜尔库姆6、盘子舞7、萨把依舞8、击石舞四、苗族舞蹈1、芦笙舞五、彝族舞蹈1、打跳2、花鼓舞3、丝弦舞4、烟盒舞5、乐作舞6、阿细跳月7、铜鼓舞8、披毡舞9、摆手舞10、对脚舞11、羊皮鼓舞六、壮族舞蹈1、师公舞2、壮采茶3、扁担舞4、铜鼓舞5、拟兽(鸟)舞七、塔吉克族舞蹈1、“恰苏孜”2、“恰甫苏孜”3、“买力斯”4、“马舞”5、“木偶舞”6、“阿戛乔、阿薄希荷”八、朝鲜族1、农乐舞2、长鼓舞3、扇舞5、剑舞6、僧舞九、满族舞蹈1、莽势2、庆隆舞3、单鼓腰铃4、大五魁舞5、笊篱姑姑十、瑶族舞蹈1、长鼓舞2、祭祀舞3、习俗舞十一、白族舞蹈1、“绕山林”2、“栽秧会”3、“西山打歌”4、“龙舞”5、“烟锅舞”、“草帽舞”6、“巫舞”7、“南诏奉圣乐”十二、土家族舞蹈摆手舞十三、京族舞蹈1、"跳天灯”、“花棍舞”、“采茶摸螺”2、“对唱情歌”、“对花屐”3、“竹马舞”、“摇船舞”十四、傣族舞蹈1、孔雀舞2、鼓舞4、大鹏鸟舞5、鹭鸶舞6、花环舞7、刀舞和棍、拳、棒舞8、戛朵9、其它种类的傣族民间舞十五、纳西族舞蹈1、“哦热热”2、“喂玛达”3、“呀哈哩”4、“阿哩哩”5、“芦笙舞”6、“笛子舞”7、“东巴舞”8、“拟兽舞”十六、鄂温克族1、努该里2、斡日切(天鹅舞)3、巴勒图克卡南(跳虎)4、伊堪(篝火舞)5、萨满舞十七、畲族1、敬茶舞2、功德舞十八、基诺族舞蹈1、大鼓舞2、姑娘舞十九、鄂伦春族1、黑熊搏斗舞3、依哈嫩舞4、采红果舞5、依和纳仁舞6、萨满鼓舞二十、东乡族舞蹈1、哈利舞2、哲兹白二十一、藏族舞蹈1、果谐2、堆谐3、朗玛谐4、锅庄5、谐6、热巴卓7、卓谐8、工布卓9、拉姆夏卓10、羌姆二十二、赫哲族舞蹈1、叉草球2、天鹅舞3、哈康布力4、“庇里西勒”或“庇里沁5、萨满跳神6、跳鹿神二十三、土族舞蹈1、安召2、依姐3、纳东——庄稼会二十四、达斡尔族舞蹈1、鲁日盖满2、萨满舞二十五、保安族舞蹈1、宴席舞2、扇舞二十六、羌族舞蹈1、喜事锅庄2、忧事锅庄3、巫舞二十七、高山族舞蹈1、拉手舞2、杵舞3、口弦舞4、头发舞。
浅析达斡尔族民间舞蹈与传统宗教的发展联系
浅析达斡尔族民间舞蹈与传统宗教的发展联系摘要:达斡尔族世代生活在边疆地区,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使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得以很好保存。
在达斡尔族人的生活中很多重要活动与歌舞密切相伴,比如他们的节日、婚嫁、丧礼、狩猎、农业耕作等。
歌舞活动与萨满的宗教仪式经常交织,是达斡尔文化的表现。
现代社会中,“萨满教”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萨满教的仪式,歌舞活动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加以保护,认真研究“萨满教”与达斡尔民间舞蹈,对达斡尔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达斡尔族;民间舞蹈;萨满教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49-02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的古老少数民族,从民族源流上达斡尔族属于古老契丹人的后裔,在文化传统上受蒙古族和满族的影响较大。
达斡尔族世代生活在边疆地区,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使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得以很好保存。
达斡尔族的文化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萨满教”是达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与重要的活动密切相关。
现代生活中,达斡尔人的生活仍然充满了传统的宗教文化和民族音乐舞蹈。
达斡尔人的民间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来自于传统“萨满教”文化的影响。
“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在达斡尔人的文化中顽强的延续下来。
受“萨满教”的影响,达斡尔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对很多自然界中的动物进行崇拜,在生产生活的各项重要活动中,都要进行祭祀,同时也对祖先崇拜非常虔诚。
在达斡尔族人的生活中很多重要活动与歌舞密切相伴,比如他们的节日、婚嫁、丧礼、狩猎、农业耕作等。
歌舞活动与萨满的宗教仪式经常交织,是达斡尔文化的表现。
现代社会中,“萨满教”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萨满教的仪式,歌舞活动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加以保护,认真研究”萨满教”与达斡尔民间舞蹈,对达斡尔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达斡尔歌舞中萨满教教义的影响达斡尔族人能歌善舞,他们的生产生活和歌舞宗教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