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厚度控制
浅谈混凝土结构厚度控制和检测方法
![浅谈混凝土结构厚度控制和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b66ab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d.png)
浅谈混凝土结构厚度控制和检测方法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控制和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反映了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合理的厚度控制和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至关重要。
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
合理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材料质量对于保证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包括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养护等。
质量控制措施,如对混凝土厚度的实时监测和记录等也是厚度控制的关键环节。
目前,混凝土结构厚度检测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波检测、电磁法和钻孔取样等。
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发送超声波脉冲进入混凝土结构,根据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来确定厚度。
该方法准确、快捷、可靠,适用于不同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检测,如楼板、墙体等。
电磁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测量电磁场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传播时间和强度变化来确定厚度。
该方法适用于较薄的混凝土结构,如砼墙、砂浆层等。
相比于超声波检测,电磁法需要专用的仪器设备,且对混凝土结构的涂层和表面有一定的要求。
钻孔取样是一种传统的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钻孔并取出样品进行实验室试验来确定厚度。
该方法精确度较高,但需要破坏混凝土结构,对工程的影响较大,适用于对混凝土结构的验收和审定。
混凝土结构厚度控制和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以确保工程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将为混凝土结构厚度控制和检测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混凝土板厚控制
![混凝土板厚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799102f0029bd64783e2cdd.png)
混凝土板厚控制“板厚”,无论是公司内部的实测实量,抑或是业主方第三方检测中,都是占比极重的一项,同时也是最难控制、最难整改的一项。
因此,楼板混凝土厚度控制,成为了影响房建项目实测成绩的一大关键点。
在一系列的摸索和实践后,我们总结出以下方法:一、拉线法在项目主体刚开始施工时,我们采用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一个方式——“拉通线”来控制板厚。
所谓“拉通线”,即在柱筋上用红油漆标识结构标高控制线,通过标高控制线标识拉通线测量混凝土浇筑完成面标高。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明了,可一眼看出板厚是否有误差。
拉线法但最终经过项目内部实测分析后发现,这种板厚控制做法存在极大的隐患。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我们发现板底模板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偏差,直接导致看似平整的板面由于板底模板的影响,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除此之外,柱的竖向钢筋在施工时可能会在外部施工影响的情况下产生较小的偏位等,最终导致标高控制线不准、通线晃动等不良影响,这直接导致板厚控制出现偏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插钎法当发现常规的拉线法控制板厚无法满足项目要求后,项目部果断决定,在采用拉线控制的同时,采用插钎法对板厚进行二次控制。
插钎法控制板厚插钎法——即按照设计要求的板厚,采用钢筋制作小型钢筋插钎器,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大面找平时人工插入板中,每1.5m~2m检查一处,实时监测板厚。
但此方法受人为影响极大,当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时,工人极易产生疲懒情绪,导致实施中无法全面覆盖,即无法百分百保证板厚。
同时,工具的制作精密程度、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手法等众多因素,都将造成板厚实测数据波动较大,大大影响板厚控制成果。
三、“三段式”控制经过两次板厚控制方式的调整,项目部板厚控制仍存在较大问题,尚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项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采取通过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三段式”控制方式,结合拉线法与插钎法,对板厚控制进行改革。
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板底进行水平极差测量,结合拉线法及插钎法控制板厚。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性及控制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性及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3de8c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e.png)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性及控制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各类现代化的建筑结构,还是各类交通基础结构,均需要使用到钢筋混凝土,其中,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加强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是确保其结构耐久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没有按照规范的规定来设计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特别是在施工环节,存在着有大有小的现象,从而造成很多混凝土构件和结构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的厚度。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作原理,随后分析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性,最后从多个方面阐述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重要性;控制措施引言: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建筑和市政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的施工监理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的实体质量进行监理检验,是施工监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工程面广,在现场验收时,常会遇到施工单位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没有严格把握,导致钢筋安装不准确。
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无法直接观察到其内部结构,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偏差,除原材料质量之外,还会对其受力性能和耐久性产生直接影响,与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密切相关,所以,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需要引起参与施工的各方的高度重视并加以控制。
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作原理钢筋混凝土构件是指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
从原料的力学性质来看,钢筋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都比较高,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比较低,但二者的弹性模量较为相近,具有较好的化学粘合力、机械咬合力和销栓力,从而在充分发挥其受力特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共同承担结构部件所受的外载[1]。
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将钢筋混凝土构件视为一个整体,另外,因为混凝土的拉伸强度比较小,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只考虑其承受的压应力,而拉应力将完全由钢筋承担。
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控制标准制定
![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控制标准制定](https://img.taocdn.com/s3/m/0123a6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c.png)
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控制标准制定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控制标准制定1. 引言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施工工序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而混凝土浇筑层厚度的控制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控制标准的制定。
2. 深度探讨2.1 混凝土浇筑层厚度的重要性混凝土浇筑层厚度的控制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如果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浇筑层强度不足,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或者引起浇筑层内部的不均匀收缩,造成裂缝和渗水等问题。
制定合理的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控制标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延长结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2.2 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制定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控制标准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结构设计要求、材料特性、施工工艺等。
根据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确定浇筑层的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结合浇筑层的施工工艺,确定合适的厚度控制范围。
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养护条件等因素,以减少浇筑层内部的应力和温度差异。
2.3 标准制定的技术手段在制定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控制标准时,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确保施工质量。
可以利用现代测量设备和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浇筑层的厚度,并及时调整浇筑的速度和浆液的配比,以实现精确控制。
可以使用模板和导线等辅助工具来引导浇筑操作员保持一致的浇筑层厚度。
还可以通过混凝土的夯实和震浆等操作来确保浇筑层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 广度探讨3.1 国内外标准比较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控制标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中国为例,目前已经建立了混凝土浇筑层厚度的相关标准,如《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 50204-2015)和《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JGJ/T 10-2011)等。
而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德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控制标准。
通过比较国内外标准,可以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控制的水平。
厚度控制-AGC
![厚度控制-AGC](https://img.taocdn.com/s3/m/3fb419a7f524ccbff12184a8.png)
AGC控制系统的原理数学模型及应用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AGC在上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原理,AGC的分类及数学模型,AGC控制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和AGC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关键词:AGC;控制原理;数学模型;监控1 概述AGC是Automatic Gauge Control System的简称,即所谓的轧机自动厚度控制系统。
是轧机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控制金属带材厚度精度,使金属带材厚差在限定的标准内,提高金属带材的成品率。
AGC系统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辊缝的计算,二是根据产品尺寸结合机架的形变量来调整实际的辊缝值,使之轧制的产品尺寸符合既定要求[1]。
1.1 我国厚度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目前我国已经应用的厚度控制系统,可大致分为3种基本类型[2]。
(1) 用测厚仪信号反馈控制轧机压下或轧机入口侧带钢张力的AGC(Automatic Gauge Control)系统。
上个世纪70年代,厚度控制系统大多是这类系统,而且是模拟线路。
按轧机出口侧测厚仪测出的带钢实际偏差信号反馈控制,大偏差或被轧带钢厚度大于0.4mm时,按偏差信号大小去移动压下位置,改变辊缝间距,以减小厚度偏差,即所谓粗调;在小偏差或被轧带钢厚度小于0.4mm时,则调节轧机入口侧带钢张力,进一步减小厚度偏差,即所谓精调。
我国早期的AGC系统调节压下装置的执行机构是电动的,因电动压下响应慢和非线性的缺点,逐渐被液压压下机构代替睁[3]。
(2) 采用前馈控制和测厚仪信号反馈控制轧机压下或轧机入口侧带钢张力的AGC系统。
将上述AGC系统数字化,并增加前馈控制回路就构成这类AGC系统。
前馈控制是当轧机入口侧有厚度偏差的带钢进入轧辊时,立即调节被控机架压下位置,将入口带钢厚度偏差消除的一种控制策略。
方法是将轧机入口侧测厚仪至轧辊中心的距离分成若干整数段,把经过入口侧测厚仪的每段带钢厚度顺序存入移位寄存器中,寄存器按FIFO方式工作,当寄存器输出的带钢段进入轧辊时,系统按该段厚度偏差值调整压下,以消除进入轧机的带钢厚度偏差。
第9章-轧钢厚度自动控制
![第9章-轧钢厚度自动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c53e1e0503d8ce2f006623bb.png)
材料与冶金学院李振亮课程名称:《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第9章,共11章)编写时间:2010 年9月1日内 蒙 古 科 技 大 学 教 案连铸坯 液芯压下顶弯、 拉矫液压摆式切头均热炉高压水除磷 立辊轧边 F1- F6精轧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图9-14 测厚仪型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系统 图9-15 δh 与δS 的关系曲线h 实—实测厚度;h 给—给定厚度 “压下有效系数”的概念? 由前式可知,当轧机的空载辊缝S0改变δS 时,所引起的轧件出口厚度变化量δS ,δh 与δS 之间的比值C=δh/δS 称为“压下有效系数”,表示压下螺丝位置改变量能造成多大的轧件出口厚度变化量。
h K Mh K M K S mm δδδ)1(+=+= 内 蒙 古 科 技 大 学 教 案GM-AGC工作原理图前馈式厚度自控系统原理”和“厚度计”测厚的反馈式AGC,都无法避免信号传递的滞后,因而限制了控制精度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图9-21 前馈AGC 控制示意图 图9-22 δh 、δS 、δH 之间的关系曲线H K M H M M mδδ=+) (9-10) 内 蒙 古 科 技 大 学 教 案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图9-25 入口和出口断面形状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图9-31 四辊钢板轧机的受力和变形[40]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图9-33 带钢良好板形线簇[40]众所周知,轧制压力波动对带钢板形的影响不是太敏感的,带钢愈厚,影响愈为迟钝。
其原因是带钢是一个整体,只要带钢宽度上各点的不均匀纵向延伸产生的内应力不超过一定限度,带钢就不会失去它维持自身平直的稳定状态,带钢愈薄,维持自身平直的能力愈差。
所以保证轧制带钢板形良好的条件,图上表现出来的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区间,这个区域随板厚增大而变得愈宽,见图图9-34 带钢板形良好区间[40]与区间上限AE的交点E是不产生边部浪形的临界点;塑性线是不产生中部浪形的临界点。
厚度自动控制AGC课件
![厚度自动控制AGC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5f05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f.png)
当轧件出口厚度增大时,增加 张力,降低轧制压力,减小轧辊
S K M h K
弹跳,使轧件出口厚度变小,回到
目标值。张力调节量和轧件厚差的
关系可通过弹跳方程和压力方程的
联解得到。
h S P K
P P h P T h T
图14 软硬金属对轧辊调节量的影响
(a) 厚软金属;(b) 薄硬金属
由上两式可以解出:
反馈AGC的主要缺点是,实际调厚的点不是所检测之处,存在滞 后现象。
反馈AGC的控制量为:
S K M h K
3.4 GM-AGC
为了减小反馈AGC的滞后,可以利用机架作为“侧厚仪”测量轧
出厚度,根据实测的轧制压P力* 、辊S*缝 等值,用弹跳 P0 O G K
P
图1 P-h图(弹塑性曲线)
P
M K
0
S
S(h)
h
H
图2 P-h图
P-h图在定性上比较直观,是目前讨论厚差和厚度控制现象的一个 有用工具。由于轧出厚度h即为“有载”辊缝值,因此在横坐标h上亦 很清楚地表达了“空载”辊缝值So,轧出厚度h和机座弹跳量。这样在 P—h图上可以同时表达出轧机弹性变形和轧件塑性变形的情况。
图10 S 和h 的关系
3.AGC
S ab
h cb
tan K
tan M
ab ac cb cd cd cd ( 1 1 ) cd ( K M )
tan tan
KM
KM
cb cd M
cd
h S
cb ab
M cd (K
M)
K
K M
KM
h K S
K M
K=Cp,轧机刚度系数,t/mm;M=Q,轧件塑性系数,t/mm。
厚板轧机的“自动厚度控制”(AGC)系统
![厚板轧机的“自动厚度控制”(AGC)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c3ae50402020740be1e9b1b.png)
第一章系统介绍Davy国际提供的厚板轧机的“自动厚度控制”(AGC)系统AGC控制装置取代了早期的压下螺丝系统。
新系统为轧辊辊缝和轧制负荷闭环控制提供了全部需要的功能;包括利用来自规程计算机信息对钢板间和各个道次间辊缝的设定,以及轧制中尺寸误差的动态修正功能。
液压控制是利用新的轧辊负荷油缸和设备提供数字位置反馈信号的数字位置传感器以及用来进行负荷测量的压力传感器执行的。
装在轧机牌坊上的延伸仪还可提供轧制负荷作为备用。
有两种方法用于现有压下螺丝闭环位置控制。
第一个方法,长行程绝对位置传感器装在每个压下螺丝中心一下:第二个方法,解析仪齿轮箱装在每个压下螺丝驱动电机涡轮上。
主要特点:压下螺丝位置控制环路液压位置和负荷控制环路轧机弹跳补偿用测量仪控制采用轧出侧r射线测厚仪进行“厚度误差修正”(只用于最后道次)。
带彩色监视器(In Touch MMI)和常规键盘的操作者控制站。
带Borland Paradox 数据库的数据处理PC。
自动调零和轧机弹跳校验。
带In Touch MMI的工程师接口PC机。
带有测厚仪,用来装载每块钢板设定信息的串行接口。
带有泵装置PLC的控制接口AGC系统的目标就是用控轧和非控轧工艺经过数个道次产生出有处于严格公差范围的钢板。
系统的组成AGC系统控制柜这是个双室柜,内有液压AGC系统用中央处理设备。
包括以下主要分系统:单机架控制器(SSC):这是个VME分机架为基础的分系统,包括各种处理器和接口模块。
DDC处理器根据AGC处理器提供有设定值和动态参考值进行液压油缸的闭环控制。
AGC/ LAN处理器经过液压油缸和压下螺丝进行轧制负荷和辊缝的自动闭环控轧。
此处理器利用来自规程计算机信息设定钢板间/道次间的辊缝,还可在轧制过程中修正厚度误差。
提供了各种操作者选择控轧方式,包括有测厚仪或没有测厚仪的负荷控制、位置控制,和厚度误差反馈。
该处理器还处理轧机弹跳校验和负荷调零。
AGC/LAN 处理器还可经过局部区域网络(LAN)提供SSC分系统、系统文件服务站和所有外围主机之间的以太网络和英特网络间的连接。
吹塑薄膜自动厚度控制技术
![吹塑薄膜自动厚度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f66ec803c1ec5da51e27046.png)
吹塑薄膜自动厚度控制技术评论:0 条查看:605 次airring发表于2009-12-15 16:28直到2002年,一直在寻找自动厚度控制技术的吹塑薄膜加工厂商才有了分段式机头装置、IBC基装置和几种分段式风环供选用。
现在,至少有9种自动厚度控制机头(包括两种用于高颈膜泡的机头)和多种风环面世,据称它们都能提高薄膜厚度的均匀度,但又有所区别。
美国的吹塑薄膜加工厂商在如何生产平整度更高的薄膜方面落后于欧洲同行5~8年。
几乎100%的欧洲吹塑薄膜厂商的生产线上都采用了重量控制技术,而且许多生产线上都采用了薄膜自动厚度控制技术。
”而在美国,采用重量控制的加工厂商只有30%,采用厚度控制的不到5%。
美国加工厂商大多采用国产的老式吹塑薄膜生产线,使用的是摆动机头,数量多得惊人,这限制了想进行自动厚度控制装置更新的机器的数量。
自动机头厚度控制不能与摆动式机头配套使用,分段式风环与摆动式机头配套使用不如与固定机头和摆动式牵引设备配套使用有效。
自动厚度控制技术在美国应用的另一个障碍是其膜卷销售传统上是以磅为单位,而欧洲是以面积为单位来销售的。
ISOPoly薄膜公司的车间主任Tom Saxton解释说,“我们约有85%的用户仍旧以磅为单位来购买膜卷”。
ISOPolv两条最先进的薄膜生产线(从W&H公司购买的三层共挤装置)采用了自动机头厚度控制技术。
ISOPoly公司投资自动厚度控制技术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因为均匀度更高的薄膜在后续的复合和印刷中会运行得更快更好。
将自己生产的薄膜加工成袋及复合产品的厂商如Plassein国际公司等急于改用自动厚度控制技术,因为这将直接转化成更高的产率。
Plassein公司使用的单层和三层共挤高颈HDPE薄膜生产线是从Hosokawa Alpine公司购买的,生产线上配备了Plast—Control公司的风环自动厚度控制装置和重量控制技术。
HDPE膜泡的缺点是弹性大,难以控制,但Plassein公司将其厚度保持在标准设定值的±10%之内,实际厚度变化范围为±13%~15%。
楼板 厚度控制措施
![楼板 厚度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43d1c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7.png)
楼板厚度控制措施1. 引言楼板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楼层荷载并传递到支撑结构中。
楼板的厚度控制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经济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楼板厚度控制的一些常见措施和注意事项。
2. 楼板厚度设计原则在设计楼板厚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结构安全性:楼板的厚度应满足荷载的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经济性:楼板的厚度不仅应满足安全要求,还应尽量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节约成本。
•施工性:楼板的厚度应符合施工技术要求,方便施工操作。
•舒适性:楼板的厚度需考虑到楼层的使用要求,如隔音、保温等。
3. 楼板厚度计算方法楼板厚度的计算通常采用弯曲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方法。
具体计算可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楼板的荷载类型和大小,如自重荷载、活载、风荷载等。
2.选择楼板的材料和截面形状,并获得其相应的弯曲强度和承载力参数。
3.根据荷载和材料参数,使用弯曲理论计算所需的楼板厚度。
这一步骤可以采用手工计算或使用结构分析软件进行计算。
4.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通过建模和加载实际荷载,分析楼板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厚度控制措施为了确保楼板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质量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控制施工质量在楼板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加强施工质量的管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楼板模板的安装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模板的稳固和位置准确。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控制好浇注速度和浇注层厚度,避免出现太快或太慢的浇注情况。
•浇注完成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避免出现龟裂和破损。
4.2 检验和验收在楼板完成施工后,应进行检验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楼板的质量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对楼板的尺寸进行测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尺寸要求。
•对楼板的厚度进行测量,检查是否满足设计厚度要求。
•对楼板的平整度进行检查,确保楼板表面平整,无明显的高低差。
厚度自动控制名词解释
![厚度自动控制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f4768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9.png)
厚度自动控制是指通过自动化技术,对物体的厚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其厚度符合预设的标准。
这种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涉及各种领域,如工业制造、食品加工、纸张生产等。
在工业制造中,厚度自动控制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板材、塑料板等材料的加工过程中。
这种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对物料的实时厚度监测,将测量值与预设的厚度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偏差值调整加工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以实现对厚度的精确控制。
这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还可以降低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在食品加工中,厚度自动控制可以应用于各种食品的切片、切丁等加工过程中。
通过实时监测食品的厚度,控制系统可以确保每一片或每一丁的厚度都符合要求,从而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在纸张生产中,厚度自动控制被广泛应用于纸浆的脱水过程中。
这种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对纸浆厚度的实时监测,自动调整脱水器的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以实现对厚度的精确控制。
这不仅可以提高纸张的质量和一致性,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厚度自动控制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降低废品率或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厚度自动控制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板厚控制措施
![板厚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1dcda0d0912a216147929ee.png)
使用钢筋凳控制板厚技术措施
1、板厚控制用14的钢筋焊制小方凳,小方凳长宽均为200mm,腿高为楼板的厚度:
2、混凝土浇筑前布设、间距1.8m,呈梅花形布置.砼浇筑平仓时作为砼上板厚的控制标志:
3、混凝土浇筑平仓后,取出钢筋凳,轮番下层使用:
4、制作楼板厚度检测钢筋钎子:用12圆钢制作,长度600mm,前端磨成半圆锥形, 后端焊上同一直径钢筋,长度150mm,使之呈T形,做为把手.根据楼板厚度在钢筋上做标记,砼浇筑完毕初凝前,用其检测楼板的厚度:
塔吊基础排水技术措施
为了解决塔吊基础积水,造成塔吊安全隐患,塔吊基础施工时,设置排水地漏,见下图,当塔吊基础高出周边地貌,可不按此做地漏,需从塔吊基础周边设排水沟,保证塔吊基础不积水。
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专项施工方案
![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专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76413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6.png)
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专项施工方案一、楼板厚度专项控制措施1、现浇砼楼板安装控制1.1、标高控制在楼板模板支设过程中,技术负责根据图纸要求规范规定进行标高技术交底,然后测量员进行标高放线控制,由质量员复核,复核达标准后木工进行楼板模板支设,木工在支设时注意模板板厚是否等厚,经调整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起拱。
再经木工工长自检合格后报质量员,经质量员复验合格后进行钢筋绑扎。
如下图:2、现浇砼楼板板厚控制2.1、利用板厚控制器控制板厚施工方法:使用与板同厚的板厚控制器,混凝土浇筑前,对浇筑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根据每块板的面积,合理的布置板厚控制器,间距以800-1000mm为宜,适当调整,利用扎丝绑扎固定于钢筋上;浇筑过程中,加强对板厚控制器的检查,保证控制器固定、不倒,避免振捣及其他人为因素使板厚控制器移位及倾倒,而达不到控制板厚的目的。
采用板厚控制器控制浇筑混凝土厚度,不仅能够让作业人员直观、准确地掌握厚度控制情况,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过程中对现场板厚、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内容的检查,可及时发现其问题所在并安排人员整改。
2.2、利用小方凳控制板厚用Φ14的钢筋焊制成小方凳,小方凳长宽均为20cm,腿高为楼板的厚度,砼浇筑前,由技术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对施工工艺及操作要领进行讲解,使每个操作工都了解施工要领。
搭设架空人行脚手板通道,严禁施工人员踩踏钢筋或将操作工具直接放在钢筋上,严格控制上人时间,在最后一遍平仓后6小时内严禁直接上人,防止因踩踏造成板面不平,局部厚度不足的现象。
小方凳的型号根据板的厚度分别制作,不同型号不得混用。
具体做法将小方凳放在相应等高厚度的模板上,间距为1.8米,呈梅花状布置,砼浇筑平仓时作为砼上板厚的控制标志。
如下图:利用小方凳进行控制板厚减少了在楼板模板上二次放线引起的累计误差,又减少了测量员的放线次数,提高了工程进度。
同时利用小方凳进行平仓避免了风雨天工程线所受天气的影响,以及因天气产生的工程线标高变化引起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9.5根据轧机弹跳方程测得的厚度和厚度偏差信号进行厚度自动控制的系统称为GM-AGC或称P-AGC。
2、9.5监控式厚度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就是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3、9.5中厚板头部厚度补偿做法主要有两种:头部三角形补偿法和冲击补偿法。
4、9.6 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热轧带钢厚度偏差±40μm,全长命中率99%,宽度偏差+2~6mm,全长命中率95%。
5、9.6热带厚度精度可分为:一批同规格带钢的厚度异板差和每一条带钢的厚度同板差。
为此可将厚度精度分解为带钢头部厚度命中率和带钢全长厚度偏差。
6、9.6热带头部厚度命中率决定于厚度设定模型的精度。
7、9.6带钢全长厚差则需由AGC根据头部厚度(相对AGC)或根据设定的厚度(绝对AGC)使全长各点厚度与锁定值或设定值之差小于允许范围,应该说头部精度对AGC工作有明显影响。
8、9.6可将宽度精度分解为带钢头部宽度偏差和带钢全长宽度偏差。
9、9.6头部宽度偏差除了决定于宽度设定模型的精度外,还取决于变形条件及是否采用短行程控制(SSC)。
10、9.6热带粗轧用立辊时为了克服头尾宽度变窄采用短行程(SSC)控制。
11、9.7热带轧机弹跳量一般可达2~5mm。
12、9.7在现场实际操作中,为了消除弹跳方程曲线段的影响,都采用了所谓人工零位的方法。
13、9.7做试验确定轧机刚度的方法有轧铝板法和自压靠法。
14、9.8带钢尾部补偿可选用的方法为压尾或拉尾。
二、判断题1、9.5轧件通过轧辊时,由于轧辊及轧机的弹性变形,导致辊缝增大的现象称为“辊跳”。
(√)2、9.5从数据和实验中都获得共识:轧机的弹跳值越大,说明轧机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越强。
(×)3、9.5轧机刚度越大,产品厚度精度就越易保证。
(√)4、9.5中厚板轧制时,在咬钢的瞬间,由于头部温度较低,再加上轧制力的冲击作用,辊缝有一个上升的尖峰。
若不进行补偿,使得轧件的头部变厚。
(√)5、9.6头部宽度偏差除了决定于宽度设定模型的精度外,还取决于变形条件及是否采用短行程控制。
(√)6、9.7轧机机座的弹性变形与压力并非呈线性关系,而是在小压力区为一曲线,当压力大到一定值以后,压力和变形才近似呈线性关系。
(√)7、9.7轧机压靠时所测的轧机刚度和实际轧制时的轧机刚度一样大。
(╳)8、9.8当轧件温度降低时,轧制压力增大,厚度增大。
(√)9、9.8当轧件温度降低时,轧制压力增大,厚度减小。
(╳)10、9.8只存在轧辊偏心时,轧制压力增大,厚度增大。
(╳)11、9.8只存在轧辊偏心时,轧制压力增大,厚度减小。
(√)12、9.8精轧机组各个机架都要进行尾部补偿。
(╳)13、9.8热带粗轧和精轧机组都需要设置厚度自动控制系统。
(╳)14、9.8当选用绝对AGC时,如设定误差过大,计算机将自动改用相对AGC。
(√)15、9.4宽度控制的任务主要是在热轧的粗轧阶段完成的。
(√)16、9.4随着立辊轧机宽度压下量的增大,在几十米长的带钢上,头尾部产生五到几十毫米的失宽,如不加以控制,头部轧后宽度沿着轧制方向的变化规律由窄逐渐变宽,尾部是由宽逐渐变窄。
(√)三、单选题1、9.5为消除厚度偏差δh所必需的辊缝调节量∆S应是( A )。
A、δS=hKMKmmδ+;B、δS=hKMKmmδ+;C、δS=hMMK mδ+;D、δS=hKMMmδ+2、 9.7某热带轧机轧制时轧制压力为2000吨,轧机刚度为500吨/毫米,轧机的弹跳量为( )。
A 、1mm ;B 、2mm ;C 、4mm ;D 、6mm答案:C3、 9.7某热带轧机压靠时1000吨,轧制时轧制压力为2000吨,轧机刚度为500吨/毫米,轧机的弹跳量为( )。
A 、1mm ;B 、2mm ;C 、4mm ;D 、6mm答案:C4、 9.7稳定轧制是指( )。
A 、在升速轧制时,高速稳定轧制阶段。
B 、不带升速轧制的恒定速度轧制。
C 、轧件已通过各机架,活套动作已基本结束,而厚控系统尚未开始工作的状态。
D 、轧制操作熟练,不出事故,生产比较稳定。
答案:C5、 9.7热带精轧机做精确设定时用公式( )。
A 、m K P S h '+=';B 、h=S 0+mK P P 0-; C 、o p F h S S S G O =++++;D 、m x o p F h S S S G O =+++++答案:C6、 9.8热带精轧机用GM-AGC 做精确厚控时用公式( )。
A 、m K P S h '+=';B 、h=S 0+mK P P 0-; C 、o p F h S S S G O =++++;D 、m x o p F h S S S G O =+++++答案:D7、 9.8用测厚仪测厚的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属于( )。
A 、开式控制;B 、闭式控制;C 、半闭式控制;D 、复式控制答案:B8、 9.8厚度计式厚度自动控制属于( )。
A 、开式控制;B 、闭式控制;C 、半闭式控制;D 、复式控制答案:B9、 9.8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属于( )。
A 、开式控制;B 、闭式控制;C 、半闭式控制;D 、复式控制答案:C四、多选题1、 轧机的弹跳方程可以表达为以下形式( AC )。
A 、h=S 0 +P/K ;B 、h=S 0 -P/K ;C 、h=S 0 +(P-P 0)/K ;D 、h=S 0 -(P-P 0)/K2、 9.6与带钢宽度精度有关的是( )。
A 、粗轧区立辊以及F E ;B 、精轧机组活套起套状态;C 、卷取机由速度控制向张力控制模式的转换;D 、短行程控制答案:A 、B 、C 、D3、 9.7用弹跳方程间接测量厚度时精度不很高,其原因是( )。
A 、公式中未考虑热膨胀和磨损的影响。
B 、油膜厚度的变化影响辊缝的精度。
C 、当辊系被加上弯辊力后将影响出口厚度。
D 、压靠时测量的轧机刚度与实际轧制时的轧机刚度不同。
答案:A 、B 、C 、D4、 9.7油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
A 、轧制速度增加,油膜厚度变厚。
B 、轧制速度增加,油膜厚度变薄。
C 、轧制压力增加,油膜厚度变厚。
D 、轧制压力增加,油膜厚度变薄。
答案:A 、D5、 9.8在公式m x o p F h S S S G O =+++++中表示热膨胀和磨损的影响的有( )。
A 、F S ;B 、G ;C 、O ;D 、m x答案:B 、D五、名词解释题1、 9.7辊缝零位常数G :间接测厚法是利用辊缝仪信号来表示轧辊辊隙的,但实际上轧辊直径由于磨损和热膨胀产生缓慢的变动,其结果将使实际辊隙和辊缝仪指示有差异。
这种现象可归结为辊缝零位发生了漂移,为此引入了辊缝零位常数G 。
2、 9.8X 射线测厚仪监视控制:所谓监控就是在精轧机组最末机架的出口侧,装设精度比较高的测厚仪(如X-射线或同位素测厚仪),用来检测成品带钢的厚度偏差δh ,并以适当的增益,把它反馈到各个机架的厚度控制系统中,作适当的压下调整,来控制成品带钢的厚度。
3、 9.8自动复位:在AGC 系统开始投入工作时,应首先记忆下机架的辊缝设定值,在AGC 系统工作结束时,应将各机架的辊缝自动恢复到所记忆下的设定值大小,这一功能称为自动复位。
4、 9.4轧机的短行程控制:短行程控制是在板坯使立辊轧机前热金属检测器接通时,液压调宽缸先将开口度加大,待板坯咬入后按计算机内存储的事前统计好的曲线,将开口度收小,并在尾部到来时,逐步按存储曲线加大开口度。
六、简答题1、 9.4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图4-2 中厚板轧机主要检测仪表布置1-除鳞箱;2-红外测温仪;3-HMD ;4-伺服油缸;5-除鳞辊道;6-机前输入(待温)辊道;7-转钢辊道;8-机前工作辊道;9-机前对中位移传感器.10-压下辊缝仪;11-压下电机;12-压下丝杠;13-油压传感器;14-电液伺服阀;15-伺服油缸磁尺;16-偏心测量仪;17-阶梯板;18-压头;19-机后对中位移传感器;20-机后工作辊道;21-X 射线侧厚仪;22-机后输入辊道;23-机后待温辊道2、 9.6热带厚度精度如何分类?答:热带厚度精度可分为:一批同规格带钢的厚度异板差和每一条带钢的厚度同板差。
为此可将厚度精度分解为带钢头部厚度命中率和带钢全长厚度偏差。
3、 9.6热带厚度精度如何分类及如何保证。
答:(1)热带厚度精度可分为:一批同规格带钢的厚度异板差和每一条带钢的厚度同板差。
为此可将厚度精度分解为带钢头部厚度命中率和带钢全长厚度偏差。
(2)头部厚度命中率决定于厚度设定模型的精度。
带钢全长厚差则需由AGC 根据头部厚度(相对AGC 采用头部锁定)或根据设定的厚度(绝对AGC)使全长各点厚度与锁定值或设定值之差小于允许范围,应该说头部精度对AGC 工作有明显影响。
4、 9.6热带宽度精度如何分类?答:可将宽度精度分解为带钢头部宽度偏差和带钢全长宽度偏差。
5、 9.6控制带钢全长宽度偏差需要在那几方面着手?答:控制带钢全长宽度偏差,需在以下各方面着手:(1)改善卷取机咬钢后由速度控制向张力控制模式转换的平滑性,以免拉窄带钢。
(2)改善精轧机组活套起套状态,实现活套起套软接触技术,以免拉窄带钢。
(3)改善活套工作状态,减少张力波动。
(4)采用定宽压力机以加大调宽能力,并改善带坯头尾形状。
(5)用VSB 时为了克服头尾宽度变窄采用短行程(SSC)控制。
(6)立辊采用电动机构设定,液压微调缸调节宽度以加强宽度控制能力。
(7)粗轧区立辊以及精轧区立辊采用宽度自动控制(AWC)系统。
6、 9.7用弹跳方程表示轧件厚度时精度不很高,其原因是什么?答:用弹跳方程表示轧件厚度时精度不很高,其原因是:(1)在轧制过程中,轧辊和机架的温度都有升高(直到某一稳定状态),产生热膨胀,同时由于轧辊不断磨损,而使辊缝发生“漂移”。
因此在上述公式中,应增加辊缝零位补偿量G 。
(2)当支撑辊采用油膜轴承时,其油膜厚度与轧辊转速和轧制力大小有关,因此在加速过程中,油膜厚度的变化影响辊缝的精度,其变化量为O 。
(3)当辊系被加上弯辊力后,不仅带钢出口断面形状将改变,并且将影响出口厚度,因此厚度方程应添加补偿项S F。
7、 9.7指出下列公式中各项的含义。
m x o p F h S S S G O =+++++答:h ——轧出厚度;o S ——空载辊缝值;p S ——弹跳量,即由轧制力造成的厚度变化。
F S ——弯辊力对出口厚度的影响;G ——辊缝零位补偿量;O ——油膜厚度的变化量;m x ——X 射线监控项。
8、 9.7指出下列公式中0()m K L B β+-项的含义。
00()o p m m P P S K L B K ξβ=-+- 答:K m0为用预压靠法得到的刚性系数(相当于轧件宽度B=L ,L 为轧辊辊身长度),实际轧制时刚度系数较小,需对宽度做出补偿,即加β项,β为轧机刚度的宽度修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