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林分经营目标和林分结构的确定
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
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森林经营分区是指将森林资源按照地域、类型、功能等要素进行划分,通过不同的经营策略与目标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木材、药材等资源,还可以起到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作用。
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林地分区经营策略1.多功能林地的经营策略:在多功能林地中,要把握好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保护重点在于保持林地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利用重点在于合理开发林地资源,发挥其经济和生态效益。
要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和保护措施,确保多功能林地的良性发展。
2.生态保护林地的经营策略:生态保护林地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设立的,所以经营策略主要侧重于生态保护和修复。
在生态保护林地中,应该采取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保护特有植物和动物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经济林地的经营策略:经济林地是为了经济效益而设立的,其经营策略主要侧重于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在经济林地中,要合理选择树种,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加强育种改良,提高木材和果实的产量和质量,以实现经济林地的可持续经营。
二、林地分区经营目标1.多功能林地的经营目标:多功能林地的经营目标是既要保持其生态环境功能,又要实现经济效益。
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使林地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充分利用其资源,实现经济效益。
三、建议与展望1.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的制定需要建立在充分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的基础上。
要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最适合不同林地类型的经营策略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加强政策支持和管理措施:制定科学的林地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还需要政策支持和管理措施的配套。
要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林地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的实施和落实。
3.加强社会宣传和参与:要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和参与,提高公众对林地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的理解和支持度。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第3章 林分结构
第3章林分结构●内容提要●林分直径结构●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林分树高结构幻灯片2林分结构●林分在未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林分内部存在着一些比较稳定的结构规律。
●林分结构:指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状态●林分结构主要研究:●(1)林木在林分中的空间占有状态-生态学●(2)林木各调查因子按林木大小的分布状态-测树学幻灯片3第一节林分直径结构●一、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林分直径分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配状态,也称作林分直径结构。
●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林分直径便于测定,且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的分配状态,将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材积、材种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
●各因子的结构规律与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紧密相关。
幻灯片4一、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1)林分材种结构与林分直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对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及特点,林分直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林分直径结构是编制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基础。
2)林分直径结构规律是研究、推断相关因子(如树高、断面积、干形和材积)的结构规律。
3)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预测林分断面积和蓄积及其生长过程的一个依据。
4)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可作为制定、检查营林措施(如抚育间伐)效果的主要依据。
幻灯片5二、同龄纯林直径结构(一)直径正态分布●静态分布-近似正态的单峰有偏分布: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为峰点、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向其两端径阶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的对称的山状曲线●同龄纯林直径分布曲线(一)直径正态分布●直径分布截尾正态分布幻灯片7(二)描述直径分布的统计特征数●林分算术平均直径:●变动系数:●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幻灯片8(三)直径分布动态规律●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平均直径(Dg):由小→大;●变动系数(CD):由小→大;●偏度(α3):左偏(α3>0,正偏)→正态(α3=0)→右偏(α3<0,负偏);●峰度(α4):高峰态(α4>0)→正态(α4=0)→低峰态(α4<0)。
结构化森林经营
墨西哥原始林
3.2 遵循连续覆盖的原则(1)
尽量减少对森 林的干扰,只在 林分郁闭度不小 于0.7的情况下才 进行经营采伐, 否则应对林分进 行封育和补植;
3.2 遵循连续覆盖的原则(2)
禁止皆伐,采伐利用达到自然成熟(目标直径)的树种单 木;保持林冠的连续覆盖,相邻大径木不能同时采伐, 按树高一倍的原则确定下一株最近的相邻采伐木。
森林自然度等级
SN值
林分状态特征
<=0.15 0.15~0.30 0.30~0.46 0.46~0.60 0.60~0.76 0.76~0.90
>0.90
疏林状态(在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上发育的植物群落,或是地带性森林或 人工栽植而成的林分由于持续的、强度极大的人为干扰,植被破坏殆尽后形成的林分 ;乔木树种组成单一且郁闭度较小;林内生长大量的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偶见先 锋种;林分垂直层次简单,迹地生境特征还依稀可见,但已经不明显)
4 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与技术(8)
➢ 点抽样
结构参数调查:从林分中一个随机点开始,走蛇形线路,每隔一定
距离(调查的参照树最近4株相邻木不重复)设立一个抽样点。以激光 判角器作为辅助设备,调查距抽样点最近4株胸径≥5cm的单木的空间结 构参数及其属性,同时调查参照树与最近4株相邻树构成的结构单元的 林层数和树种数;
• 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用角尺度(W)来分析; • 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或者说林分树种组成和空间配置情况,用混交
程度(M)表示; • 林木个体大小分化程度,或者说树种的生长优势程度,用大小比数
(U)来表达。
• 评价自然度 • 分析经营迫切性
4 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与技术(10)
➢ 利用森林自然度划分森林经营类型
第三章林分调查与林分结构
林分年龄的确定
• 对于绝对同龄林分,林分中任何一株林木的年龄就是该 林分年龄;
• 对于相对同龄林或异龄林,通常以林木的平均年龄表示 林分年龄。可采用算术平均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
• 混交异龄林,以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的年龄为主
• 对于复层混交林,通常按林层分别树种记载年龄,而以 各层优势树种的年龄作为林层的年龄。
• 调查方法:查考资料、现地调查、访问
(二)林层 (或林相)(storey)
——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 单层林(single-storied stand) :明显地只有一个林
层的林分 • 复层林(multi- storied stand)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明显林层的林分 • 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
b. 幼树、灌木、活地被物及生物多样性调查 :采用样方调 查法。
c. 土壤调查 :在标准地内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土壤。 d. 森林健康:对林分的灾害情况(火灾、病虫害)、树冠脱
叶、树叶颜色等森林健康因子进行调查。
2、内业
—各项林分调查因子计算
包括: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年龄、树种组成、 地位级(立地指数)、疏密度(郁闭度)、株数 密度、胸高断面积、蓄积量、材种出材量及出材 级等。
(1)每木检尺( tally,每木调查) a. 确定径阶大小:一般为2cm; b. 确定起测径阶:一般为6径阶,即5.0cm为起测胸径; c. 分树种、林层、用材树、半用材树、薪材树等调查记录。 (2)测树高 a. 按株数径阶分布分配实测15~25株树的高与胸径;绘树高曲线或建立D— H方程; b. 测3株优势木高。 (3)测定郁闭度:“一步一抬头” (3)测定年龄:生长锥或伐倒标准木等方法。 (5)林分环境因子调查:幼树、下木、地被物、土壤、海拔、地形、坡 位、坡向、坡度等。
森林经理复习资料带答案2011(081、082)
一、填空1. 我国国有林森林区划系统国有林场区划系统:林场(总场)—分场(营林区、作业区、林区)—林班—小班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指与森林资源管理活动有关的经过加工的能反映资源现状、动态及管理指令、效果、效益等管理活动的一切数据。
3.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森林资源监测是对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的森林资源状态进行的连续性跟踪调查。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组织、建立、实施森林资源监测的一整套方法。
我国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由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和资源信息通讯及管理系统组成。
4.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成果:森林经营方案5.森林经营档案:(1)调查卡片、统计报表及图面资料;(2)经营活动记载;(3)地形图、遥感资料;(4)材积表等林业数表;(5)样地资料;(6)社会经济;(7)设计文件;(8)法规(共10条,答8条可给满分。
)6.样地: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设计的实测调查地块。
7. 森林资源管理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按一定的方法和准则,对多个方案进行理性选择的过程。
8. 标准地是在林分内按照什么要求确定的什么地块: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
也称典型样地。
9.森林评价:是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一项活动。
10.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
11.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12.森林区划的目的: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经营单位,便于长期的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活动,便于经济核算工作13. 间伐:主伐前进行的抚育性质的采伐利用,包括抚育采伐和卫生伐。
14. 更新:15. 林相图:是以基本图为底图编绘而成的、反应林业经营单位内小班的林种、树种、年龄等分布情况的服务于经营活动的图面材料。
二、是非判断题(1-13柯坪姐姐,14-27 唯丹姐姐 1-15 )1.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分析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是指林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结构,包括林分的分布密度、大小、形状和分布格局等要素。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可以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分析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
1. 种植密度优化: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是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关键。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林分间的竞争加剧,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和更新,同时也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过低的种植密度则会导致容易受到入侵物种的侵害,影响林分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根据林木的生长特性和经营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种植密度,有利于优化林分空间结构。
2. 林分结构调整:林分结构是指林分的物种组成、年龄组成和竞争层次等要素。
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特性和生长速度,对林分的空间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在选择种植物种时,应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共生特点,避免林型单一和物种单一的情况。
合理地组合不同物种,根据其生长速度和年龄组成,可以构建多层次的林分结构,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3. 林分间隔调整:林分间隔是指林木之间的距离。
合理地调整林分间隔可以实现林分的适度竞争和协同生长。
太密集的林分会导致竞争激烈,林木生长缓慢;太稀疏的林分则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根据林分的生长周期和目标,科学地确定林分间隔,有利于优化林分空间结构。
4. 疏伐和补植:疏伐是指对生长缓慢、生长不良或者已到成熟期的树木进行适当的削减。
通过疏伐可以调整林分的密度和结构,促进强壮的树木生长,提高林分的质量和产量。
需要及时进行补植,保持林分的整体稳定性。
疏伐和补植是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
5. 林分更新和改造:林分的更新和改造也是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有效途径。
对于老龄化、退化或疾病受害的林分,可采取适当的更新和改造措施,引进具有良好生长特性和经济价值的新物种,提高林分的质量和产值。
通过林分的定期更新和改造,可实现林分的良性循环和持续经营。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是提高森林经营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措施。
天然林名词解释
天然林名词解释
天然林是指未经人工种植或干扰的自然生长的森林。
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生态系统,包含多种植物和动物物种。
以下是天然林常见名词的解释:
1. 树种:指天然林中主要的树木种类。
例如,南方天然林中的主要树种有松、柏、杉、榉、楠等。
2. 林分:指天然林中由相同树种组成的一片森林。
例如,松林、柏林、杉林等。
3. 林分结构:指天然林中不同树种的分布和层次结构。
例如,松林中可以分为主干层、次干层和草本层。
4. 森林底层:指天然林中树下生长的植物,包括草本、蕨类、苔藓植物等。
5. 落叶层:指在天然林中树木落叶后形成的一层枯叶和植物残渣,可以为森林提供养分。
6. 乔木层:指天然林中高大的树木层,通常高度在10米以上。
7. 灌木层:指天然林中低矮的灌木植物层,通常高度在1.5-3米之间。
8. 枯枝落叶层:指天然林中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和其他植物残渣,对森林土壤和水分保持起重要的作用。
9. 物种多样性:指天然林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天然林由于没有人工干扰,物种多样性通常比人工林要高。
10. 生态系统服务:指天然林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如保
持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维护气候稳定、提供采集、旅游等经济价值。
林木育种学整理
一.名词解释1.林木育种学:又称林木改良,是应用林木遗传性原理,以生物统计学为工具,与森林生态学等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研究林木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混合选择: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按表型进行的选择,即挑选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或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且对选择出来的个体不分单株,混合采集种子或穗条,混合繁殖或造林,这种不考虑上下代及与其他亲属根系的选择。
单株选择:是谱系清楚的选择,根据入选标准,从群体中挑选出优良个体,分别采种或采条,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
3.引种: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或引进外来树种,称为引种。
4.遗传资源:也称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种质资源: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
林木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一部分,指在选育有利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生物多样性: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
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原地保存:指在自然生境内的保存,保存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保持和恢复有生存力的种群。
异地保存:指把搜集到的种子、穗条在其他适宜的地区栽培。
也叫迁地保存。
6.种源:通常是指从同一树种分布区范围内不同地点收集的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
种源试验:把自然分布在各地理区的种源样本(种子或苗木)集中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其生长、形态及生理特性等所进行的对比栽培试验。
7.单交:两个亲本进行一次简单杂交。
复式杂交:用两个以上的品种经过两次以上的杂交。
回交:有两个亲本产生杂种F1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
8.无性繁殖:指采集树木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无性系选育:指从天然群体或人工杂交、诱变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经无性系测定,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林木育种材料的名词解释与简答
名词解释1、林木品种:是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征和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出来的林木群体。
(品种不是分类单位,是经济上的概念)2、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殖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3、林木育种学的任务:选育和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其最高目标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
4、家系:由同一植株上产生的全部种子(子代)属同一个家系。
5、无性系:凡是从同一植株上采条,通过无性繁殖方法产生的群体。
6、遗传资源:也称为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7、林木育种资源:指在选育林木优良品种工作中可能利用的一切繁殖材料。
包括创育新品种中备用的资源。
8乡土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乡土树种。
9外来树种:当栽种到自然分布区外时,被称为该地区的外来树种。
10、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有分布范围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称引种。
11、种源:指从同一树种分布区范围由不同地点手机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12、原产地:指获得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原始地理区域。
13、种源选择:在种源试验的基础上,为各造林地区选择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种源过程。
14、优树:又称正号树,是指在相同立地条件、相同林龄,采取相同营林措施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生长量、干形、材性及抗逆性等性状特别优异的单株15、远缘杂交:是不同种、属间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
它主要用于创造更丰富的变异类型。
16、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取得杂种,对杂种进行鉴定和选择以获得优良品种的过程。
17、杂种优势:它是指2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18、无性系选育:从天然群体或人工杂交、诱变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经无性系测定,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分析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是指森林群落中各种树种的分布、组成、大小、密度和空间分布等特征,它的合理优化对森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是森林经营中需要考虑的一项关键问题。
1. 林分优化设计林分优化设计是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科学测量和分析林分的生长条件、树种组成、树木结构和均匀度等因素,确定最优布局方案,从而实现林分的优化设计。
在优化设计中,需要考虑树种多样性、林分稳定性、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具体操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树种组合、设定合理的密度和基径等指标,确保林分的生长、利用和保护效益最大化。
2. 森林间伐森林间伐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林分调节方法,它是指在林分生长过程中针对特定的树种进行适当的伐除,调节林分内部结构和组成,优化林分空间结构。
间伐的目的是通过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提高林分内部的光照、通风和营养物质的分配均衡性,以保证优势树种的生长和发展;同时利用伐除的木材获得经济效益。
3. 林分均衡调节均衡调节需要根据林分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调节计划,实现优选树种、调整林分密度和基径、增强林分稳定性等目标。
4. 树种结构透光树种结构透光是指以树种的高低、呈放射状或平行分布等特征,实现林分内部光照均衡分布的一种林分经营方法。
通过透光调节,可以使林分内部调节光照条件,优化树木生长和发展环境,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总之,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是森林经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需要综合考虑林分生长条件、环境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采用合适的经营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林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林分结构名词解释
林分结构名词解释林分结构是指森林中不同种类树木的分布规律和空间排列方式。
根据森林结构和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混交林、纯林、天然林、人工林等。
不同的林分结构对森林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和维持不同,因此对森林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林分结构名词解释:1. 纯林:由同一树种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纯林可以是天然形成的自然纯林,也可以是人工种植的人工纯林。
纯林的优点是树种同质性高,养护和经营管理相对简单。
缺点是林分结构单一,往往不利于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维护。
2. 混交林:由不同树种混合而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混交林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例如改善土壤质量、稳定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等。
混交林还可以抵御病虫害和林火等自然灾害,提高林木抗逆性。
3. 天然林:由自然演替过程形成的林分结构。
天然林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多层次的植被覆盖和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
天然林对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强,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来源。
4. 人工林:人工种植或人工干预管理形成的林分结构。
人工林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产出率,满足对木材、纸浆、能源等需求。
但如果人工林过度经营和管理不当,则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引起土壤侵蚀等。
5. 分层林:由不同树种形成的上、中、下三层结构的森林。
分层林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6. 调和林:由不同种类木本植物混植的林分。
调和林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森林内部的生态环境,使生态体系更加稳定和持久。
7. 科属林:由不同科属的木本植物混植的林分。
科属林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减轻人类干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之,林分结构不仅是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也决定了森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对于林业管理和保护,我们应该注重优化森林结构和树种组成,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
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的挑战时,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和目标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针对森林经营分区的经营策略和目标的一些建议。
1.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森林经营分区的首要任务。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土壤水源的稳定、维护气候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经营分区应制定相应的策略和目标,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防止非法砍伐和滥伐导致的森林破坏。
2. 提高经济效益森林经营分区的经营策略和目标还应该兼顾经济效益。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开展可持续经营,既可以提供经济收入,又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可以鼓励发展森林旅游业、开展种植业和林业科技研究等,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益,增加经济收入。
3. 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森林经营分区的管理水平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森林经营分区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资源监测和管理,确保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要加强对非法砍伐和滥伐的打击力度,维护森林经营分区的秩序和稳定。
4. 加强国际合作森林是全球资源,需要全球共同管理和保护。
森林经营分区应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等全球性挑战。
可以通过制定国际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制定森林经营策略和目标,保护全球森林资源。
森林经营分区的经营策略和目标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兼顾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全球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和目标的指导下,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林业经营知识
林业经营(一)、当代国内、外代表性林业经思想随着世界各国林业各国林业实践的不断发展,在17世纪德国创立的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基础上,先后出现了森林多功能理论、林业分工论、新林业理论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1、森林永续经营理论17世纪中期,德国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原是森林资源,18世纪出出现了全国的“木材危机”。
1713年,德国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创始人卡洛维茨提出了人工造林的思想,目的是“不断地、永续利用森林”,获取持续和稳定的木材产量。
1795年哈尔蒂希进一步发展了森林永续经营的思想。
1826年,洪德斯哈根“法正林”学说问世,经补充和发展,成为森林永续和均衡利用的经典理论。
对各国林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在天然林经营上长期居支配地位。
2、木材培育论哈尔蒂希提出,选择材积生长量高的树种,建立生产力高的林分以获得短时间内的大量产出。
1849年浮士德曼“土地纯收益理论”,主张从每一块林地获取尽可能高的地租,对速生丰产纯林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森林多功能理论1811年,德国林学家哥塔“木材培育”延伸“森林建设”,将森林永续利用的解释扩大到森林能为人类提供的一切需求,主张营造混交林。
1833年,科尔也曾批评针叶纯林造林运动。
1867年,哈根提出了“森林多效益永续经营理论”,认为林业经营应兼顾持久满足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需求,以及森林在其他方面的服务目标。
1888年波尔格瓦创立“森林纯收益理论”,指出应该争取的是森林总体的最高收益,而不是林分的最高收益。
1905年,恩德雷斯阐述了森林对气候、水分、土壤和防止自然灾害,以及在卫生和伦理方面对人类健康影响方面的福利效益,发展了森林多效益永续经营理论。
1922年满勒提出恒续林经营法则,要使森林所有成分均处于均衡状态,营造复层混交林,低强度择伐。
1933年,德国《帝国森林法》提出了林业木材生产、自然保护和游憩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的规定。
二战后,德国林业进入了多效益经营阶段。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探究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探究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提供生态服务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经营是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而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林分空间结构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林分空间结构是指森林中林木的分布形态、密度和空间关系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不同的林分空间结构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一)单一林分结构单一林分结构指森林中一种或少数几种树种占绝对优势,其他树种的生长受到限制的情况。
这种林分结构有利于相应树种的生长和产量,但会导致其他树种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森林的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混交林分结构指森林中不同树种之间相互混合分布的情况。
它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树种的生态和生理特性,形成生态链和生态位,促进种间相互作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
开放林分结构指在林分中留有一定的空地或光线,使得一部分地表植被可以得到充分生长的情况。
它有利于林分中草本、灌木等植被的生长,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一)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是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关键。
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选择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生理差异较大的树种进行混交,形成复层、复层林下植物、林下植物等不同生态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二)合理布局各类林地应根据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强度、树种生长特点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类林地,使得林分空间结构合理、错落有致,同时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合理利用自然特征和生态位应充分利用林地的自然特征和生态位,如林下植被、水源、地形等,开发生态旅游、野生果品采摘等森林休闲项目和经济作物种植,提高森林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科学管理林分应科学管理林分,通过选优育优、疏伐和调整密度等管理措施,使得林分内树种之间的竞争关系得到协调和平衡,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本章着重说明有关人工林结构的设计问题,在主要造林树种确定以后,人工林结构主要决定于密度、配置、组成等因素。
林木群体结构――指林木群体的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式。
下面逐项介绍林分结构设计的主要项目:林分密度、种植点配置、树种组成第一节林分密度一、概念和意义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的数量。
林分密度是所能控制的主要因子,也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结构的数量基础,对林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林分的稳定性都有深刻的影响,探索合理密度是森林培育研究及生产的中心课题之一。
由于密度在森林一生中不断变化,就冠以不同名称来称之。
将森林起源时形成的密度称之“初始密度”,它是森林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密度变化的基础,而将其它时期的密度称为“经营密度”。
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穴)数。
如:杉100~300株/亩;油茶3~5粒/穴;油桐2~3粒/穴,70~80穴/亩。
二、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造林密度以及由它发展成的后期林分密度在人工林整个成林成材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些作用规律,将有助于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密度对林木的作用,从幼林接近郁闭时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成熟收获期,尤以在干材林阶段及中龄阶段最为突出。
(根据密度作用规律,说明密度与树冠、胸径、树高的关系,并说明其原因)1. 密度与树冠的关系随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密度与树冠呈反比。
说明密度大小明显影响树冠的发育即冠幅CW、冠长、树冠表面积或体积。
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林分郁闭提前,树冠之间的矛盾就来得早,相互之间抑制也早,因此,冠幅就越小。
2. 密度与直径生长的关系密度对直径生长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即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与直径呈反比关系。
密度倒数式:D-1=A+BN(密度效应曲线)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叶面积指数减小,制造的光合产物减少。
对一个树种来说,一定的胸径与一定的密度相对应,而与年龄和立地无关。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七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七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营造技术: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林种:据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不同而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种类称之。
3、乡土树种:就是在当地有自然分布或经过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生长良好、经济价值较高,无严重病虫害的树种。
4、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5、天然林资源保护:狭义地说,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
广义地讲,是对天然林与可以恢复天然林的地段进行科学经营,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的天然或人工群落。
二、填空题20%(每空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 综合性强 、实践性强 、 专业性强 、区域性强 的特点。
2、林业两大体系指 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
3、树种选择的基础是 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特性 、 林学特性 。
4、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是成活 、 成林 、 发挥一定的防护效益 、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5、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6、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 、 地形、 土壤 、 水文 、 植被 和 人为因子 。
7、混交方法有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 星状混交 。
8、四旁地指的是 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
9、杉木植苗造林要求 穴大根舒 、 深浅适度 、 根土密接 、 不反山 。
10、常见的造林地清理的方式有 全面清理 、 带状清理 、 块状清理 。
天然林林分经营目标和林分结构的确定
天然林林分经营目标和林分结构的确定一.天然林林分经营目标的确定(一)经营类型的概念由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称作天然林。
在同一林种区内,虽然经营利用方向一致,但各个小班的经营目的和自然特点往往有很大的差别。
因而不能用同一的经营方式进行经营活动,因此,在划分了林种区后,还需要根据小班特点,将它们分别归类组织起来,采取相同的经营目的和经营利用措施,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经营类型或叫作业级。
因此,经营类型就是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每一经营类型都有相应于其经营目的森林作业法,而不是某一阶段性的经营措施,如对用材林种区来说,经营类型就成为确定主伐年龄,主伐方式,标准年伐量,间伐量以及一切经营措施的单位。
(二)如何确定组织经营类型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树种的不同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树种不同时,在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需要程度以及森林的防护效能亦不相同,如在用材林种,为了培育某一材种,就需要把达到一定年龄时可提供这样规格木材的小班组织成一个经营类型,以便统一定向培育。
在防护林或其他林种中,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的有效作用,也需要按不同树种组织经营类型。
所以,树种的不同是组织经营类型的首要因素。
对天然林而言,每个小班的树种组成不可能完全单纯,这时应以优势树种为主。
但各个小班的优势树种不一定是主要树种,也可能是次要树种占优势,因此,当优势树种是主要树种时,应按优势树种的不同组织经营类型。
如次要树种占优势时,可以组织临时经营类型,以便通过合理经营使其转变为以主要树种占优势的经营类型。
如某些优势树种的小班占面积过小时,可将性质相似的几个主要树种合并在一起,组织成一个经营类型。
如针叶树经营类型、软阔叶经营类型等。
2.立地质量的不同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不同,表现在地位级、地位指数不同时,小班的自然生产力则有较大差别。
03第三章 林分结构Y
桉树纸浆林
杨树大径材林
桉树大径材林
第一节
林分密度
三、确定密度的原则 1.林分密度与造林树种间的关系 喜光性、速生性、树冠特征、根系特征、干形和分枝特点等。
喜光而速生的树种宜稀,如杨树、落叶松等; 耐阴而初期生长较慢的宜密,如云杉、侧柏等; 干形通直而自然整枝良好的宜稀,如杉木、檫树等; 干形易弯曲且自然整枝不良的宜密,如马尾松、部分栎类树种; 树冠宽阔而且根系庞大的宜稀,如毛白杨、团花等; 树冠狭窄而且根系紧凑的宜密,如箭杆杨、冲天柏等。
第一节
林分密度
二、密度的作用-5 2.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 (4)密度对林分干材产量的影响 对林分总产量的影响 系统密度管理法 :通过造林密度的选择、幼林抚育管 理、疏伐、间伐等一系列调整密度的方法,使林分从第一次 进入合理密度开始,使其密度始终保持在合理密度范围之内, 即经多次密度调节最终达到主伐期。系统密度管理法的意义 就在于把竞争引起的能量消耗转化为生产,是提高林分生产 力的重要途径。
853 793 743 701 665 634 608
390mm
1342 1188 1063 959 872 798 734
250mm
930 824 737 665 604 553 509
第一节
三、确定密度的原则
3.林分密度与培育技术的关系
林分密度
就培育技术的总体而言,培育技术越细致,越集约,林木 就越速生,就越没必要密植。 4.林分密度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选择投入产出比最合理的造林密度,特别是商品林。
图3—3不同密度杉木林分 平均单株材积的阶段变化
当N趋于最大密度时,α值接近1.5,叫 3/2幂法则。 3/2幂法则与雷尼克公式是编制密度管理图表的主要基础。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探究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探究林分空间结构是指森林中各个生长层次植物的排布形式。
森林经营中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方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生产力、提高木材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进行探究。
一、合理设立林分合理设立林分是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基础。
森林栽培的林分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生态习性、生长特点、土壤条件等进行设立。
通过合理设立林分,避免混栽、乱植等情况的出现,有利于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木材品质。
二、合理调整林分结构合理调整林分结构是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关键。
根据不同树种生长特点、树冠大小以及与周围植物的空间关系,对林分进行合理调整,剔除弱势树,保留优势树。
同时,在整个林分中要协调地配置各种植物,使得林分空间结构更加完善。
三、实施适当的间伐适当的间伐既可以有效地增加树木生长所需的光能、水分、养分等资源,也可以改善林分内部的空气流动状况,有利于树木生长的健康和优势树木的生长。
另外,间伐还可提高木材的质量和增加森林产值。
因此,通过适当的间伐,可以实现森林经营的利益最大化。
四、推广混交林经营混交林经营是指在同一片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从而形成不同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森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
混交林经营可以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合理利用间隙间隙是指森林内相对稀疏或光照充足的区域。
合理利用间隙可以使森林经营更加高效和收益更加可观。
在间隙中种植新的树苗或者其他用途的植物,可以有效地增加林分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设立林分、合理调整林分结构、适当的间伐、推广混交林经营和合理利用间隙,可以有效地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提高森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此,在森林经营中,必须注重空间结构的优化,以实现可持续经营模式的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林林分经营目标和林分结构的确定
一.天然林林分经营目标的确定
(一)经营类型的概念
由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称作天然林。
在同一林种区内,虽然经营利用方向一致,但各个小班的经营目的和自然特点往往有很大的差别。
因而不能用同一的经营方式进行经营活动,因此,在划分了林种区后,还需要根据小班特点,将它们分别归类组织起来,采取相同的经营目的和经营利用措施,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经营类型或叫作业级。
因此,经营类型就是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每一经营类型都有相应于其经营目的森林作业法,而不是某一阶段性的经营措施,如对用材林种区来说,经营类型就成为确定主伐年龄,主伐方式,标准年伐量,间伐量以及一切经营措施的单位。
(二)如何确定组织经营类型
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种的不同
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树种不同时,在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需要程度以及森林的防护效能亦不相同,如在用材林种,为了培育某一材种,就需要把达到一定年龄时可提供这样规格木材的小班组织成一个经营类型,以便统一定向培育。
在防护林或其他林种中,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的有效作用,也需要按不同树种组织经营类型。
所以,树种的不同是组织经营类型的首要因素。
对天然林而言,每个小班的树种组成不可能完全单纯,这时应以优势树种为主。
但各个小班的优势树种不一定是主要树种,也可能是次要树种占优势,因此,当优势树种是主要树种时,应按优势树种的不同组织经营类型。
如次要树种占优势时,可以组织临时经营类型,以便通过合理经营使其转变为以主要树种占优势的经营类型。
如某些优势树种的小班占面积过小时,可将性质相似的几个主要树种合并在一起,组织成一个经营类型。
如针叶树经营类型、软阔叶经营类型等。
2.立地质量的不同
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不同,表现在地位级、地位指数不同时,小班的自然生产力则有较大差别。
立地质量高的适宜于培育大径材,而立地质量低的只能培育出中、小径级材或薪炭材。
3.森林起源的不同
优势树种相同而林分起源不同,则林木的寿命、生产率、材种和防护效能等均不相同。
所谓森林起源不同,一般指林分是实生或萌生,有时亦指天然林或人工林。
因而林分起源不同时,可分别组织经营类型。
如杉木实生经营类型,杉木萌生经营类型等。
4.经营目的不同
由于经营上的需要,可以根据经营目的不同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在经济条件好、交通方便的林区,经营目的不同往往是组织经营类型主要的依据之一。
如在用材林林区中,有一些分散的特种经济林小班,就可以组织特用经济林经营类型,又如母树经营类型、油茶林经营类型等。
有时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某一种特
殊的需要而组织专门生产某材种的经营类型,如矿柱材经营类型、造纸材经营类型等。
对有林地小班应根据上述条件来组织经营类型。
对无林地小班,则应按其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差异,分别归到相应的经营类型中去,以便对经营类型设计森林经营措施时一并考虑。
二.天然林林分林分结构的确定
不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在未遭受到严重地干扰(如自然因素的破坏及人工采伐等),经过长期的自然生长枯损与演替的情况下,林分内部许多特征因子,如直径、树高、形数、材积、树冠以及复层异龄混交林中的林层、年龄和树种组成等,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状态,而且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结构规律性,在测树学中称它为林分结构规律(law of stand structure)。
因此,林分结构内涵着这些反映林分特征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规律。
探讨这些规律,对森林经营技术、编制经营数表及林分调查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直径结构(Stand diameter structure),亦称林分直径分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不仅因为林分直径便于测定,而是因为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的分配状态,将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材积、材种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
经研究也表明,上述各因子的结构规律与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紧密相关。
在理论上它为许多森林经营技术及测树制表技术提供了依据。
在林分直径结构中,又以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为基础,而复层异龄混交林的直径结构规律要复杂得多。
因此,在林分直径结构中,主要研究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以及在营林技术中的作用。
(一)同龄纯林直径结构
在同龄纯林中,每株林木由于遗传性和所处的具体立地条件等因素的不同,会使林木的大小(直径、树高、树冠等)、干形等林木特征因子都会产生某些差异,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未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及人为干扰),这些差异将会稳定地遵循一定的规律。
同龄纯林直径结构规律的主要特征,可归纳如下。
各林分直径分布曲线的具体形状虽略有差异,但就其直
径结构规律来说,尽管林分平均直径不同,但都是形成一条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为峰点、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向其两端径阶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的单峰左右近似于对称的山状曲线,这条曲线近似于正态分布曲线(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多年来林学家曾利用正态分布函数(Normal distribution function)拟合、描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并取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
因此,可认为同龄纯林直径结构近似遵从正态分布。
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即幼龄林平均直径较小,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skewness)为左偏(亦称正偏,即偏度值大于零);其峰度(亦称峭度,kurtosis)为正值;这种左偏直径分布属于截尾正态分布(truncated normal distribution)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分算术平均直径逐渐增大,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由大变小,峰度也由大变小(由正值到负值),林分直径分布逐渐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值及峰度值均为零)。
(二)异龄林直径结构
在林分总体特征上,同龄林与异龄林有着明显的不同,正如,同龄林与异龄
林在林分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就林相和直径结构来说,同龄林具有一个匀称齐一的林冠,在同龄林分中,最小的林木尽管生长落后于其他林木,生长得很细,但树高仍达到同一林冠层;而异龄林分的林冠则是不整齐的和不匀称的;异龄林分中较常见的情况是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一定直径后,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inverse J—shaped curve),在同龄林分和异龄林分这两种典型的直径结构之间,存在着许多中间型,且林分直径分布曲线的形状与林相类型有些关系。
但是,由于异龄林的直径结构规律受林分自身的演替过程、树种组成及树种特性、立地条件、更新过程以及自然灾害、采伐方式及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其直径结构曲线类型多样而复杂。
例如,stands)(指一定面积上由于人为或灾害原因仅保留了少数林木加上后来更新生长起来的林木所形成的林分)及群状同龄林(even—aged group stands)(指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连续更新高潮所形成的,如同几个同龄林交叠起来的林分)的林分直径分布呈间断的或波纹状的反J型曲线;具有明显层次的复层异龄林分,直径分布呈双峰山状曲线;林冠层次不齐整的异龄林分,则呈不规则的山状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