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中治理与升级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管理

[收稿日期]2008-05-0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研究”(04B J Y 063);惠州市社会科学项目“基于全球价值链

治理的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研究”(06G L -01);惠州学院校立文科项目“基于全球生产网络治理

的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发展研究”

(C 207.0105)[作者简介]吴建新(1972-),男,甘肃天水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惠州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是

国际贸易;刘德学(1961-),男,吉林九台人,管理学博士,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是国际贸易。

全球价值链中治理与升级的关系

吴建新,刘德学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摘 要]在对全球价值链治理和升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治理对升级的影响及其动态性,并进一步讨论了全球价值链

下发展中国家企业升级的内外部条件、升级路径的多样性及结果的不确定性,指出嵌入全球价值链不会自动实现升级,企业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治理; 升级; 动态性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8)06-0058-06

R esearch on the R elationship betw een G overnance and Upgrading

in G lobal V alue Chains

WU Jian -xin ,LI U De -xue

(School of Economics ,Jinan University ,G uangzhou 510632)

Abstract :The theory of global value chains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into the production patter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 2nomic globalization.This paper examines how g overnance affect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its dynamic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g overnance and upgrading respectively.Then the authors study the uncertainty of the upgrading trajectory and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The authors argue that upgrading will not be realized automatically by just insertion into global value chains.Firms ’efforts and supports from g overnment are necessary.

K ey Words :global value chains ;g overnance ;upgrading ;dynamics

一、引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解释全球化对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冲击,产生了很多理论,比较重要的有以D Ernst (2002)为代表的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和以G errefi (2003)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主要从纵向维度来研究全球经济组织,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则更倾向于从纵、横两个维度来研究经济组织。产品越复杂,生产包括的工序越多,其纵向维度越长;产业越庞大,专业化分工越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其横向维度相应就越发达。全球生产网络可以被认为是全球价值链发展的高级形式,而全球价值链既可以看作是生产网络的

初级形式,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全球生产网络的抽象和简化,这种抽象和简化对于理论研究来说是必要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价值链内部的结构、分工、协调、价值分配及其变化,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和升级两个方面。全球价值链的治理主要研究如何协调价值链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以及价值链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主要研究价值链中的行为主体如何通过融入价值链来提高自己企业的能力及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该理论还不够缜密,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强调从产

85・

业内部和一国内部出发,通过扶持使本国企业获得国际竞争力。随着进口替代战略实践的失败和以东亚为代表的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人们逐渐认识到融入全球经济市场的重要性。全球价值链理论正是研究本地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后通过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理论。但是,有些学者(如Schmitz和K nor2 ringa,2000)认为,现实并没有像东亚奇迹所展示的那样乐观,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发现,它们不得不面对势力强大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才是价值链中的治理者和驱动力[1]。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则占据了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升级受到链中领导企业的影响,并非所有方向的升级都能得到价值链领导企业的支持,当某些升级(如设计、营销和品牌建设)影响到领导企业的核心能力时,领导企业可能通过阻碍价值链中知识的流动来阻止供应商的升级,即存在升级的“天花板效应”。无独有偶,保罗・克鲁格曼(1994)以K im、Lau(1994)和Y ong(1992、1994)的实证研究结论为基础,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的增长主要依赖的是要素的增长,而不是技术进步,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要说明发展中国家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后的升级问题,就必须解释清楚治理和升级的关系。

现有文献对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和升级都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很少有文献研究治理和升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动态治理和升级的关系。本文试图在现有价值链治理与升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治理和升级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性,来进一步完善全球价值链理论体系。

二、全球价值链中的治理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是指价值链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以及价值链中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生产活动的协调。治理是全球价值链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目前对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治理模式方面,其中以Hum phrey(2000)、Sturgeon和Lee(2001)、G ereffi(2003)的研究最具代表性。Hum phrey(2000)区别了四种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即市场、网络、半层级制和层级制[3]。Sturgeon和Lee (2001)在其国家生产模型的基础上区分了三种全球生产网络,即领导型、关系型和模块型[4]。G ereffi等(2003)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抽象,结合价值链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技术能力与企业学习等理论提出了一个比较严谨、完整的分析框架。他们首先归纳出五种典型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方式,按照链中主体的协调和力量不对称程度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市场、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和层级制。然后,通过企业间交易的复杂程度、用标准化契约降低交易成本的程度(交易的标准化能力)和供应商能力三个变量来解释五种价值链治理方式(如表1)[5]。

表1 

全球价值链模式的决定及其动态变化表

注:表中①表示交易复杂程度的增加降低了供应商适应新需求的能力,②表示交易复杂程度的降低使契约的完全性增加,③表示契约的完全性增强,④表示契约的完全性降低,⑤表示供应商的能力增加,⑥表示供应商的能力降低。

资料来源:参见G ereffi G、Hum phrey J和S turgeon T(2003)的文章《The g 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

(1)市场。通过契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产品比较简单,供应商能力强,不需要购买者太多的投入,在资产的专用性较低时,会产生市场治理。这时,交易比较简单,双方只要通过价格和契约就可以很好地控制交易的不确定性,不需要太多的协调。

(2)模块型。产品较复杂,供应商的能力较强,其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买卖双方的数量虽然有限,但仍有一定的市场灵活性,更换合作伙伴较为容易。双方交流的信息量较市场型大且复杂,但能够通过标准化契约较好地降低交易成本,因此,需要的协调成本不高。

(3)关系型。产品复杂导致交易复杂,双方需要交换的信息量大且复杂,供应商的能力较强,领导厂商和供应商之间有很强的依赖性,但双方可以通过信誉、空间的临近性、家族或种族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双方常常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行协商和交换复杂的信息,因此,需要较多的协调,改变交易伙伴也比较困难。

(4)领导型。产品复杂,供应商的能力较低,需要大量投入和技术支持,为了防止其他供应商的竞争,供应商将其资产专用化。供应商对领导厂商的依赖性非常强,很难改变交易对象,成为“俘虏型供应商”。领导厂商通过对供应商高度控制来实现治理,同时通过提供各种支持使供应商愿意保持合作关系。

9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