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本节重点教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构成。
教育学的发展
苏格拉底——“产婆术”
亚里士多德——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著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雄辩术原理》
夸美纽斯——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荀子——性恶论代表,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力量加以调教
孟子、格赛尔、威尔逊——内发论代表,认为人的发展需要靠人的本性和内
在力量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形成与发展
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2.卡洛夫——《教育学》,世界公认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学著作;
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功在流浪儿与违法者改造,核心集
体主义教育
4.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学著作;
5.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的五条教学原则;
6.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倡导发现教学法;
错题
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重点: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Ⅰ. 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确定;
2.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决定
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
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育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经济功能);
2.再生产科学知识
Ⅱ. 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性质)
1.决定教育目的;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受教育的权力;
4.影响部分教育内
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可以对教育者进行选
拔
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非识记)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 2.影响教育内容选择;3.影响教育方法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 2.传播和交流文化; 3.选择
和提升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重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启示——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不能揠苗助长
阶段性:启示——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具体任务,采
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并注意各阶段的平衡和过度;
不平衡性:启示——人有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在此时施加教育影响,则能事半
功倍。互补性:启示——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自身优势,促
进个性化发展个别差异性:启示——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重点: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
第五节教育制度
双轨制:代表为英国,两轨互不相通,分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子女
两类;西单轨制:美国,学制的进步,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
方分支制:苏联
壬寅 yin 学制——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我kui 卯 mao 学制——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国壬子 kui 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
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小学6年初中 3年高中 3年
重点:义务教育
概念: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保证的国
民教育。
特点:强制性、普及型、免费性。
第六节教育目的
重点:教育目的相关基础知识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核心要求,它规定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
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
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作用: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理论: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实际学要出发,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柏
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个人本位论(培养自然人,卢梭、罗杰斯、匹斯泰洛奇)、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我国当前教育方针
我国当前教育目的: 1996.6,《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