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瓷器的造型解读大全
历代瓷器器型
中国古代瓷器瓶型图解自古至今中国瓷器中瓶类占了主要的地位,前期的瓶类主要是饮用器,后来成为储藏器和陈设观赏器。
现将各类瓶型作一简介,简介之文字内容大多借助网友文章,配图是我选择的,所配图片极大部分是博物馆藏品,倘有不对请指正。
1、尖底瓶:新石器时代陶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汲水器,红陶质,手工制作。
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器表有多绳纹,烧结程度较好,质地坚实。
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尖底瓶略有不同。
庙底沟类型的尖底瓶为双唇、小口,器身瘦长,肩腹部无系。
马家窑文化的尖低瓶为侈口、直颈、折肩、腹有双系以细泥橙黄陶制成,器表涂浅红色陶衣,以黑彩绘旋纹,纹饰充满动感,制作精细。
古时尖底或锥形体的瓶、盆、瓮较多,除了上述所说的尖底瓶取水方便外,我认为这些器具有利于加热,比如这样的形状可以很方便的插入燃烧后的火灰中。
这些器具的下半部大都没有纹饰,也是这个原因。
在某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甚至成为一种风格,宋以前的高古陶瓷中常见。
2、传瓶: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器形,即单口,双腹并联的双缡尊,自铭“传瓶”.目前仅发现两件,分别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后者出土于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
此类瓶的形态主要适用于特殊场合,比如祭祀等,基本上是一种艺术性的行为。
3、葫芦瓶:形似葫芦的瓶式。
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
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
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
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化为“如意尊”。
4、多角瓶:唐至五代流行的器形,由三国、两晋时的古仓罐演变而来。
史上最全瓷器鉴赏知识大全
史上最全瓷器鉴赏知识大全器形是瓷器鉴定的一个组成部分,器形是指器物的口部、颈部、肩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外观形状。
掌握这些有助于宝友们了解手中瓷器相关的时代特点与文化特色,进而帮助大家对器物进行初步鉴别。
今天主要为宝友们介绍下瓷器的口部形式和耳部形式的知识。
一、瓷器的口部形式口沿——瓷容器口部及其边沿的统称。
口沿的形状和成型工艺,是鉴定器物时代及烧造地点的依据之一。
不同时期的不同器物口沿形状各异,接下来鉴宝带大家认识下吧。
1、敛口多见于壶、碗、罐等器皿,形象地说是口边逐渐向内收敛,部分壁先向外留,靠近口边再向内。
明正德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2、直口形状为垂直的筒形。
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罐、瓶等器物,后代的碗、罐、壶、瓶等器均有直口的口式。
清乾隆粉彩九桃瓶3、敞口又称为“侈口”。
形状为近口沿处逐渐开敞宽阔。
历代砚、盘、尊、罐等器多作这种口式。
敞口器物的器壁有弧形和斜直形之分。
清康熙凤尾尊4、撇口形状是口沿向外翻,略呈喇叭状。
这种类型的口多用于瓶、壶等器皿,碗、杯等偶有脱落。
清雍正五彩仕女纹罐5、唇口器口边沿凸起一道浑圆似嘴唇的厚边,因此称唇口。
唐代邢窑白瓷碗和历代一些罐等器物都有唇口。
宋吉州窑玳瑁釉罐6、盘口壶、瓶等口部的一种形式。
器型似盘,直壁,折收,下接细的直颈。
汉代陶壶已有盘口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盘口壶盛行,唾壶、鸡首壶也作盘口。
盘口的壶、罐隋代仍有烧造,唐代变得渐为小巧,至宋代为洗口所取代。
南朝青釉六系盘口瓶7、洗口瓶、罐等瓷容器的口部形式之一。
源于六朝壶的盘口,形象接近而略深,更似文具中的笔洗;一般为浅直壁,折收,下接细颈。
宋代开始见洗口瓶,元、明、清的瓶、罐也有洗口的造型。
清乾隆粉彩博古花卉福纹洗口瓶8、花口一种是指碗、盘等器口部形式,把圆形或椭圆型的器口用连弧线分成若干等分,形若花瓣。
有四瓣、五瓣、六瓣乃至十瓣以上花口。
按花瓣曲线不同,又可分为葵口、菱花口、海棠式口等多种形式。
唐至清代各个窑口烧造的碗、盘、洗、花盆等器均可见花口的造型。
青花瓷常见器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青花瓷常见器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以其独特的青花图案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古代,青花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在明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青花瓷常见器形繁多,每一种器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着重介绍青花瓷常见器形的特点和特色。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分别描述两种常见的器形,并探讨它们在青花瓷制作技艺中的独特之处。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的器形,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青花瓷艺术的魅力。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对青花瓷的常见器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瓷器的独特之美。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所述器形的要点,并给出一些关于青花瓷常见器形的结论观点,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青花瓷的视角。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瓷器文化,并在欣赏青花瓷时获得更多的乐趣。
1.2文章结构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整篇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Section 1)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首先,在概述部分我们将对青花瓷常见器形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提出该主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
接着,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详细说明整个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
最后,在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和研究的重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预期。
正文部分(Section 2)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对青花瓷常见器形的描述和特点的介绍。
具体地说,我们将按照常见器形的分类,分为器形一和器形二两个小节展开讨论。
在每个小节中,我们将对该器形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形态特征、制作工艺、起源和演变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将着重介绍每种器形的独特之处和其在青花瓷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结论部分(Section 3)将对全文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总结要点和结论观点两个小节。
在总结要点部分,我们将回顾并总结本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加深读者对青花瓷常见器形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钧瓷造型寓意解析
传统钧瓷造型寓意解析
钧瓷造型繁多,不同器型蕴含了不同的寓意,今天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观音瓶:因"观音"音同"官印",常被寓意事业步步高升,加上与观音菩萨有一定的联系,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之意,深受大家的喜爱。
三阳开泰尊:阴阳学说中,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兴盛之象,故称三阳开泰。
是一种吉祥语,它表示大地回春,万象更新,预示兴旺发达,诸事顺遂。
双系罐:意为"双喜临门"之意。
益寿瓶:器型端庄古朴,大气浑然,寓意延年益寿,造福后人。
石榴尊:石榴多子,有多子多福之意。
虎头瓶:以猛兽虎头做饰耳,有镇宅辟邪之意。
荷口瓶:瓶口莲花形,荷即"合",有合和平安之意。
象耳尊:象,瑞兽,厚重稳行,"太平有象",为吉祥、喜庆的祥瑞象征,陆游曾赋诗曰:"太平有象天人识,南陌东阡捣麦香"。
双鹤瓶:有长寿平安之意。
葫芦瓶:谐音"福禄",是富贵的象征,另外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又有子孙兴旺之意。
鼎: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钧瓷鼎有显赫、尊贵、权力之寓意。
中国陶瓷花瓶器型大赏
中国陶瓷花瓶器型大赏艺术陶瓷承载着中国数千年陶瓷文化底蕴,虽然,瓷没有被列入中国四大发明之列,但从其诞生、到演变,瓷器一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以至生活质量,可以说瓷的美学,永远无间断地在中国这片沃土滋长着。
下面带来历代瓷器造型大全,以供欣赏学习!宝月瓶宝月瓶是汉族传统名瓷之一,亦称“抱月瓶”。
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称宝月。
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
藏草瓶藏草瓶又称甘露瓶,清朝廷为西藏僧侣烧制的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草瓶。
雍正时已有烧制,乾隆时期制品为圆唇口,直颈有凸弦纹,丰肩,腹下部渐收,束胫,足部外撇。
这类瓶式,体现出西藏地区传统造型与内陆悠久的陶瓷烧造工艺高度完美的结合。
蒜头瓶明清时期常见的一种瓶式样,瓶口似蒜头而得名。
瓷制蒜头瓶始烧于宋代,流行于明清,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柳叶瓶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
花口瓶花口瓶,流行于宋、金时期的瓶式之一,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故名。
始见于唐,宋代景德镇、磁州、耀州等窑均有烧制。
转心瓶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拨动上瓶瓶口,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故称转心瓶。
橄榄瓶橄榄瓶,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
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又叫玉壶赏瓶,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典型器物。
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
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
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胆瓶胆式瓶,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
和瓶和瓶,敞口,长圆腹,圈足,寓意和和美美、事事顺通。
元代瓷器造型特点
元代瓷器造型特点元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高峰时期。
元代瓷器在造型上有着独特的特点,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1. 多种形制的发展:元代瓷器的形制丰富多样,包括瓶、罐、盘、碗、盏、壶等。
其中,元代瓷器的瓶类器物最为精美,有各种形制和装饰风格。
例如,元代青花瓶的造型多样,有高颈瓶、扁瓶、葫芦瓶等。
此外,元代瓷器还有一些独特的形制,如马蹄形瓶、葫芦形瓶等。
这些多种形制的发展使得元代瓷器的造型更加丰富多样。
2. 器型复古:元代瓷器在造型上注重复古,追求古代瓷器的风格和传统。
元代瓷器的造型多采用唐代和宋代的经典器型,如唐代的高颈瓶、宋代的青瓷碗等。
这种对古代瓷器造型的追求,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推崇。
3. 简约而不失庄重:元代瓷器的造型注重简约而不失庄重。
元代瓷器的器型通常较为庄重,线条简洁流畅,整体造型稳定。
例如,元代青花瓶的造型简约优雅,线条流畅,给人以庄重稳重之感。
这种简约而庄重的造型风格,体现了元代瓷器的高雅品质和审美追求。
4. 高度的创新性:元代瓷器在造型上具有很高的创新性。
元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工艺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使得瓷器在造型上能够表现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元代的青花瓷釉色浓烈鲜艳,釉面光润匀净,瓷器的形状更加多样化,装饰图案更加精细丰富。
这些创新使得元代瓷器的造型更加独特和出色。
5. 回归自然:元代瓷器的造型具有回归自然的特点。
元代瓷器的造型常常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题材,如花鸟、山水等。
这种回归自然的造型风格,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崇尚,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总的来说,元代瓷器在造型上具有多种形制的发展、器型复古、简约而不失庄重、高度的创新性以及回归自然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元代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中国瓷器制作的重要里程碑。
元代瓷器的造型特点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特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
瓷器器型鉴赏
天球瓶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 一种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乐、 宣德年间,状若天球,故名天球 瓶。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 仿古风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属 宫廷大型陈设用瓷。除了传统的 青花品种外,五彩、粉彩等彩绘 天球瓶也开始出现,而最为珍贵 的斗彩却很少应用于天球瓶上, 其最主要原因在于,斗彩向无大 器。乾隆朝国力强盛,弘历又极 爱珍瓷雅器,于是天球瓶这一斗 彩大器也就由景德镇御窑厂奉旨 烧造出来了。
抱月瓶
• 抱月瓶是清代的一种瓷器。亦称 “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 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 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 之一,雍正早期烧制,后停烧。 乾隆时又有烧制,多为青花。 • 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 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 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 族特色。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 合抱月瓶自身独特风格,将色彩 与器形完美融于一体 。 • 使其发展成为陈设用的艺术品。 抱月瓶以永宣时期最负盛名,其 中蒜头口抱月瓶于康熙、雍正两 朝多有仿制。乾隆皇帝更是喜爱 有加,因此抱月瓶成为清代乾隆 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外形 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
胆瓶
• 胆瓶,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 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 腹下部丰满。为花器,始烧于唐 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是 陶瓷器型中的经典。胆瓶由于造 型典雅优美,给人超烦脱俗的无 限情趣,为当时宋代朝野各界所 追捧。 • 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 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为 世 • 胆瓶 • 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贡献。唐代 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 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 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 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 超过前代。
渣斗
渣斗,又名爹斗、唾壶,用于盛装 唾吐物。如臵于餐桌,专用于盛载 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 于盛载茶渣,故也列于茶具之中。 元人笔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 间必用筋瓶、渣斗”,即指此物。 渣斗在晋代开始使用,瓷质的较常 见,比如青瓷渣斗。宋代许多窑场 都烧制渣斗,北宋越窑、耀州窑、 南宋官窑等出品都很著名。明、清 时景德镇窑也有制作,数量较多, 有多种色釉和彩绘装饰,而以郎窑 红等最名贵。 明清两代渣斗也被放臵于床边 和几案上,以备存纳微小废弃之物, 用途有所拓宽,材质也日渐多样。 有银器或漆器,堪与名窑瓷器比美。
列举陶瓷造型
陶瓷造型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圆形造型:这是一种常见的陶瓷造型,包括圆形的盘子、碗、杯子等。
2. 方形造型:这种造型包括方形的盘子、碗、杯子等,具有线条简洁、结构稳定的特点。
3. 椭圆形造型:这种造型介于圆形和方形之间,具有柔和的线条和良好的视觉效果。
4. 不规则造型:这种造型的陶瓷产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创意,如仿生造型、抽象造型等。
5. 组合造型:这种造型将两种或多种造型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6. 创意造型:这种造型的陶瓷产品设计独特,往往能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
总结:陶瓷造型种类繁多,从形状上可以分为圆形、方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和组合形等。
其中,还可以细分为仿
生造型、抽象造型等。
此外,还有创意造型的陶瓷产品,设计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历代瓷器器型名称大全
【蟠龙瓶】
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
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
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足。
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蟠龙瓶
【多管瓶】
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
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
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
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
管中间是空的,多与瓶不通。
北宋龙泉窑青瓷多管瓶(五管)
【梅瓶】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
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南宋吉州窑黑地白花荷花纹梅瓶
【花口瓶】
因瓶口如开放的花瓣而得名,细颈,圆腹,撇足。
始见于唐,至宋代较为流行。
清哥釉青花花卉凤纹(双龙头耳)花口瓶
【琮式瓶】
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
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
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
不同时期的瓷器造型及纹饰
不同时期的瓷器造型及纹饰(一)魏晋南北朝瓷器的造型、纹饰特征从墓葬出土情况可以看出,自汉代出现瓷器以来,发展到六朝时期,青瓷逐渐代替了青铜器、漆器。
大陆很多省份的汉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铜器、漆器占主要比重,而江南六朝时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绝大部分是青瓷器。
表明青瓷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瓷器,其造型、纹饰与汉代陶瓷、青铜器有很密切的继承关系。
西晋青釉洗,腹部有一条印纹饰,两面帖铺首衔环,具有明显的汉代特征。
这类青釉洗出土数量很多。
青釉三足尊,也饰有印纹饰,下为三个熊足,两面贴奔兽纹,另两面贴铺首,造型、纹饰也具有汉代特征。
槅,汉墓出土有青铜槅、陶槅,器形特点为平底。
西晋青釉槅胎体厚重,为拿取方便,底边镂空。
西晋谷仓,上部中心为主罐,周围有四个小罐,是继承东汉五联罐和五管瓶造型而略加变化,上面浮雕佛像、鸟雀、动物,下部为罐。
谷仓是墓主生前庄园情况的真实写照,也表示其企望死后能过如生前一样仓满粮食的富有生活。
谷仓在江南地区稍大一点是吴、西晋墓葬中都有出土,有铭文谓之“廪”者,是装稻谷的,北方装谷的叫仓;虎子,汉代多有提梁,西晋保留了这一传统,采用立烧,口向上,臂部触地。
东晋虎子也采用这种立烧法。
圆虎子多为正烧。
虎身一般刻划飞翅纹。
西晋牛头罐,肩上有两个鼠形系,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
从以上器物可以看出西晋瓷器的器形种类及装饰特征。
造型上多取自汉代铜器、陶器,壶、罐一类器物造型比较矮胖。
装饰上也借鉴铜器,多于壶、罐、洗、碗等器物的肩、腹部饰一条带状印纹装饰,间饰铺首衔环、兽纹等。
东晋瓷器种类与西晋相近,造型上的显著变化是器形向瘦高发展,肩部的系多为桥形,故称桥形系。
装饰上以光素为主,少量器物的口沿、肩腹部、动物眼睛等部位点以褐色斑点,形成了这一时期器物的装饰特点。
从最具有代表性的鸡头壶(罐)的演变,可以看出各时期瓷器造型与纹饰的特征。
西晋鸡头罐,肩有双系,双系间饰鸡头、鸡尾。
西晋早期罐的最大腹径在中间,以后重心上移,最大径在肩部,腹径与罐的高度大体相近,所以给人以矮胖的感觉,肩部有印纹饰,东晋鸡头壶盘口,壶颈较长,桥形系,有的壶口沿饰褐斑,鸡头有颈约一寸左右,鸡尾则演变为壶柄,壶的高度明显大于腹径,故给人以瘦长感觉。
超全汇总!63种青花瓷常见纹饰解析,对于爱瓷的你一定见过
超全汇总!63种青花瓷常见纹饰解析,对于爱瓷的你一定见过中国瓷器发展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在这个途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拥有几个民族的特色,因此,青花瓷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青花瓷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从抽象的集合图案,到对自然万物的艺术描绘,或清雅浅淡或浓郁古朴,以单色呈现无边魅力。
01元青花纹饰元青花纹饰主要包括人物、动物、植物等,一般的云龙、鹿、凤、鹤、麒麟、狮子、松石梅、海棠、牡丹、菊、瓜果、八宝纹等独立形象都是装饰在瓷器的中段、腹部等比较醒目的位置。
01莲花纹、牡丹纹、菊花纹元青花中的花卉纹饰非常多见,但最常见的还是莲花纹、牡丹纹、菊花纹。
这三种植物的画法都是基本固定的:莲花花叶呈带双翅的葫芦形:牡丹花叶饱满肥硕,为尖瓣形;菊花花叶为五叉叶片。
三种花朵都自然留出白边,不填满色02变形莲花瓣纹俗称“八大码”,适用于圆形瓷器。
图案为八片莲花瓣,每片花瓣内又加绘朵花、朵云、火焰、杂宝等。
元代青花瓷图案上的莲花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均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线,花瓣之间不连接。
其他部位装饰一些植物类的辅助纹,如卷草纹、锦地、钱纹、莲瓣、缠枝纹、芭蕉纹、云纹、水波纹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海怪纹02明青花纹饰永乐青花图案多样,纹饰秀丽、自然,给人清秀感。
花卉纹饰以缠枝花卉多见,花大叶少,枝蔓清秀,呈现出古朴飘逸的色彩,动物纹饰为龙凤纹,还有少量的麒麟、海兽等。
宣德年间的纹饰特点就是造型夸张的写意的麒麟纹。
永宣青花受西域文化与宗教影响,模仿西亚地区金属、陶器的制品,有的外域风格比较明显,青花瓷器上出现大量伊斯兰教、道教、佛教纹饰,如几何纹、花枝纹等,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
03清三代青花纹饰清代瓷器就是清朝的瓷器。
中国劳动人民瓷器烧造水平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中国古代瓷器瓶型图解
中国古代瓷器瓶型图解自古至今中国瓷器中瓶类占了主要的地位,前期的瓶类主要是饮用器,后来成为储藏器和陈设观赏器。
现将各类瓶型作一简介,简介之文字内容大多借助网友文章,配图是我选择的,所配图片极大部分是博物馆藏品,倘有不对请指正。
1、尖底瓶:新石器时代陶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汲水器,红陶质,手工制作。
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器表有多绳纹,烧结程度较好,质地坚实。
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尖底瓶略有不同。
庙底沟类型的尖底瓶为双唇、小口,器身瘦长,肩腹部无系。
马家窑文化的尖低瓶为侈口、直颈、折肩、腹有双系以细泥橙黄陶制成,器表涂浅红色陶衣,以黑彩绘旋纹,纹饰充满动感,制作精细。
古时尖底或锥形体的瓶、盆、瓮较多,除了上述所说的尖底瓶取水方便外,我认为这些器具有利于加热,比如这样的形状可以很方便的插入燃烧后的火灰中。
这些器具的下半部大都没有纹饰,也是这个原因。
在某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甚至成为一种风格,宋以前的高古陶瓷中常见。
2、传瓶: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器形,即单口,双腹并联的双缡尊,自铭“传瓶”.目前仅发现两件,分别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后者出土于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
此类瓶的形态主要适用于特殊场合,比如祭祀等,基本上是一种艺术性的行为。
3、葫芦瓶:形似葫芦的瓶式。
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
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
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
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化为“如意尊”。
4、多角瓶:唐至五代流行的器形,由三国、两晋时的古仓罐演变而来。
宋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
宋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
宋瓷是中国古代官窑瓷器的代表,其造型与装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型特点:
1. 瓷器形制丰富多样:宋瓷的造型包括瓶、罐、盘、碗、壶、盏等各种器型。
其中,瓶、罐、盘等大型器物较为常见,形制庄重大气,器身丰满饱满。
2. 线条流畅、曲线优美:宋瓷的造型以线条流畅、曲线优美为特点,表现出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曲美”和“中和”之美。
3. 简约而不失庄重:宋瓷的造型以简约为主,注重形式的纯粹性和简洁性,给人以淡雅、庄重的美感。
二、装饰特点:
1. 青瓷装饰:宋瓷以青瓷为主要装饰方式,通过烧制过程中采用的特殊配方和烧制工艺,使瓷器呈现出独特的青色。
这种装饰方式既简约又典雅,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2. 刻花纹饰:宋瓷常常采用刻花纹饰的方式进行装饰,花纹通常为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线条流畅、细腻,图案精致而不失生动。
3. 运用釉色:宋瓷在装饰上还运用了釉色,通过不同的釉色处理,使瓷器表面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
釉色的运用使瓷器更加生动有趣,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艺术感。
4. 釉面装饰:宋瓷的釉面装饰主要有窑变釉、开片釉、滴水釉等。
这些装饰方式使瓷器表面呈现出独特的纹理和颜色,增强了瓷器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宋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高超水平和独特魅力。
其简约而庄重的造型,以及青瓷、刻花纹饰、釉色和釉面装饰等装饰方式的运用,使宋瓷成为世界陶瓷艺术的瑰宝,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追捧。
通过对宋瓷造型与装饰特点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体味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史上最全的古陶瓷纹饰寓意大全
史上最全的古陶瓷纹饰寓意大全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值得文学家去探讨研究,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不同的纹饰有其独有的韵味,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
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值得文学家去探讨研究,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不同的纹饰有其独有的韵味,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婴戏纹所谓婴戏,即以婴儿为画面的主角,描写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放鹌鹑、抽陀螺、攀树折花等种种活动,着墨不多而情趣盎然。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渔家乐图“渔家乐”图案在康熙瓷器上大量出现。
有渔夫们边捕鱼边交谈的画面,有渔舟唱晚、渔翁举杯共庆丰收的画面等等,均为表现渔家劳动欢快的场景。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仕女图仕女图在五彩瓷器上比较常见,有游园的,执扇的,乘凉的,戏婴的,也有在器物上突出画一个仕女。
飘逸凌云,形象优美,画笔传神,栩栩如生。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鹤纹瓷器上的鹤纹初见于唐代,但为数甚少。
宋耀州窑青釉碗有双鹤展翅、群鹤飞舞以及飞鹤与古图案相间的画面。
明清瓷器上多画丹项鹤。
因其体形优美,潇洒秀丽,常为文人墨客诗画题材。
又因丹顶鹤的寿命可达50一60年,所以绘有鹤纹的瓷器,多用作祝寿的礼品。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鹿纹鹿在民间绘画中作为“仁”兽,以表示太平无事。
鹿与禄同音,所以也是官“禄”的象征。
定瓷双鹿盘,盘面两鹿奔跃在枝叶缠绕的石榴花丛,前鹿回首顾盼,后鹿追赶呼唤。
磁州窑瓷枕的鹿纹更多,描绘了小鹿的种种形态,或立、或卧,或奔跑于山间,或漫步于林莽,均极秀美生动。
吉州窑小鹿衔灵芝纹,风格则古朴典雅。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花鸟纹花鸟纹宋代北方民窑常用的装饰题材,笔触流利生动,风格活泼豪放。
如磁州窑残荷秋叶纹枕,枕面画野塘芦鸦、残荷败草,大雁南飞,呈现一派深秋景色。
格调与此相反的竹雀图,只是草草几笔,便描绘了白头鸟停落在挺拔的竹枝上,竹枝似在微微摇颤, 充满逗人情趣和盎然生机。
中国传统瓷器的纹饰(一)
中国传统瓷器的纹饰(一)几何纹是一种原始的装饰纹样,以点线面组成多种规则的几何图形而得名,商周时期几何纹在陶器上的表现十分突出,吴越地区的几何印纹硬陶文化尤其发达,秦汉以后各代,几何纹始终是陶瓷器常见的图案与辅助纹饰。
一、编织纹泛指竹、苇、藤、麻等编织物遗留在器物上的印痕,以及后来摹拟这些印痕的装饰性纹样,是一种具有浓厚传承性的原始装饰纹样。
编织纹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器。
在商周时期,编织纹在原始青瓷、印纹硬陶及灰陶器上已作为常用装饰。
纹样有:席状、人字状、米筛状、叶脉状、方格状等。
汉代陶瓷器承袭了这一传统纹饰。
自唐代至清代,编织纹一直流行不衰,常用作器物的地纹或边饰,也有作为主题纹饰的。
二、网纹又称“网格纹”、“方格纹”,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
图案是:将方格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边疆形式展开似鱼网,有直线网格、斜线网格和曲线网格之分。
网纹的出现正是新石器时代渔猎经济生活在原始制陶及其审美意识上的反映。
网纹的表现方法有刻划、拍印、压印、镂孔、彩绘等多种形式,以彩陶上的彩绘网纹最为生动。
三、条纹又称“条形纹”、“线纹”,一种原始的陶瓷装饰纹样,由较短的相对独立的线条构成,有竖线、横线、斜线、弧线、宽线、窄线、单线、复线等多种形状。
篮纹也可视作一种条纹。
条纹有的单独成立,也有与圆点纹、漩涡纹等组成复合纹样的。
表现技法主要是刻划、压印、拍印、彩绘等。
四、篦纹因其是用篦状工具刻、压出篦状纹而得名的一种装饰纹样。
商周陶器上多见,瓷器上大量采用则是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瓷窑,青瓷和青白瓷器物上最为多见。
用戳刺方法形成的成片点状纹样,习惯上称“篦点纹”;用划花方法形成的细密平行线条纹,习惯上称“篦划纹”。
篦纹还有栉齿纹、梳篦纹、篦线纹等多种别称。
五、剔刺纹也称“刺剔纹”、“锥刺纹”、“针刺纹”、“戳刺纹”等,一种原始的陶瓷装饰纹样,因其是用工具在器坯上成片剔刺而成,故得名“剔刺纹”。
用指甲剔刺而成的纹样,旧称“指甲纹”,也应归入剔刺纹类属。
传统陶瓷艺术鉴赏
传统陶瓷艺术鉴赏陶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传统陶瓷艺术鉴赏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陶瓷器的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韵味。
本文将结合几个具体的陶瓷作品,对传统陶瓷艺术进行鉴赏。
作品一: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
青花瓷的特点是在白色瓷胎上刷上蓝色颜料,然后进行一次高温烧制,使得蓝色颜料在瓷器表面形成浓淡不一的纹饰。
一件经典的青花瓷作品通常具有纹饰繁复、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的特点。
例如,明代的青花瓷罐具有直立的圆柱形,纹饰主要以花卉、山水等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层次感的运用,呈现出自然的美感。
而清代的青花瓷盘则以纹饰的形式更为抽象,但仍然能够准确表达出艺术家的意图。
无论是明代还是清代的青花瓷作品,都展现了传统陶瓷艺术的高度。
作品二:汝窑瓷器汝窑瓷器是中国宋代的一种烧制窑口,以其独特的釉色和质地而闻名于世。
汝窑瓷器的釉色多种多样,有青釉、黄釉、蓝釉等等,每一种釉色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比如,青釉汝窑瓷器通常呈现出宁静、沉稳的感觉,而黄釉汝窑瓷器则更显华美、富丽。
在造型方面,汝窑瓷器多以简约、朴实为主,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例如,宋代的汝窑花瓶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凸显了陶瓷器的纯粹和静谧。
汝窑瓷器的特点是没有过多的装饰,而是通过釉色的运用以及形制的精致来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作品三: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瓷器是中国明代著名的窑口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纯净的白釉而著称。
景德镇瓷器在釉色上以白色为主,整体给人以纯洁、高雅的感觉。
景德镇瓷器的纹饰通常简单朴素,基本上没有过多的花鸟虫鱼等图案,主要通过线条和构图的巧妙运用表现美感。
这种简约的艺术风格正好体现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特点。
例如,明代的景德镇白瓷壶器造型独特,釉色纯净,仅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曲线的美感。
而明代的景德镇白瓷碗则以其纹理细腻、光洁如玉的特点成为艺术品的代表之一。
汉代陶瓷知识点总结
汉代陶瓷知识点总结一、陶瓷种类1. 器型汉代陶瓷的器型主要有壶、罐、盆、方形瓷器、圆形瓷器、器皿等。
这些器型大多以实用性为主,素雅朴实,造型简洁,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
2. 雕刻汉代陶瓷以龙纹、凤纹、云纹等为常见的雕刻图案。
这些图案大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或者是自然风景,富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3. 釉色汉代陶瓷的釉色主要有青釉、白釉、黑釉等。
这些釉色主要是在瓷器表面进行施釉烧制而成,使得瓷器色彩艳丽、美观。
二、技艺特点1. 造型汉代陶瓷在造型上注重了器型的规整,对称,简洁而不失美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 雕刻汉代陶瓷的雕刻技法主要采用浅浮雕或者是素描线描的方式进行,展现了古代艺人对于人物形态、动态的丰富表现力。
3. 烧制工艺汉代陶瓷的烧制工艺主要是采用坯胎制作,辅之以釉质的涂覆,釉上彩绘,再进行高温烧制。
这一工艺使得瓷器的强度、质地、光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提升了瓷器的观赏性。
三、代表作品1. 汉代彩陶汉代彩陶是汉代陶瓷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以雕刻环带饰纹,用彩色绘画大型外表面为特征,主要有著名的汉代陶马、汉代陶俑等。
这些陶俑造型生动,彩绘绚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汉代青瓷汉代青瓷是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产物之一。
它釉面垂缀大颗粒,装饰图案有凤、龙、祥云等。
青瓷造型朴实,釉面如青翠,十分美观,被誉为"中华瓷器之魂"。
3. 汉代黑陶汉代黑陶是汉代陶瓷的又一重要代表。
黑陶的颜色沉稳厚重,造型简洁端庄,散发着一股古朴厚重的气息。
汉代黑陶主要以壶、盆、罐等器型为主,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四、影响汉代陶瓷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的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对后世的陶瓷工艺有着很大的影响。
1. 技术传承汉代陶瓷的烧制技术和装饰技法被后世所传承,并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鉴赏价值汉代陶瓷因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古代艺术品中的珍品之一。
在文物收藏和博物馆展览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鉴赏价值。
了解中国2000年来传统瓷器中常用的24种纹饰
了解中国2000年来传统瓷器中常用的24种纹饰鱼纹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他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如鱼藻纹、鱼鸟纹等;狭义上仅指纯粹的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
鱼纹的表现手法有深刻、彩绘、模印、塑贴等。
鱼水组合的画面称为海水鱼纹或水波游鱼纹。
如耀州窑青釉花口碗内壁上的海水鱼纹,以篦状工具左旋右转刻划细密的水波纹,以粗健的线条勾勒出游鱼,动态真切自然。
鱼与莲组成的画面,称为鱼莲纹或莲池游鱼纹;鱼与水藻相配称为鱼藻纹。
磁州窑的鱼藻纹最为生动,水藻飘动,鱼儿浮游,水藻飘指显示水的流向,令人感受到鱼逆流而上的动态。
元、明、清瓷器中鱼藻纹饰更为普遍,多用青花、釉里红、五彩表现单尾或双尾鱼纹,鲭、鲢、鲤、鳜或鲭、鲐、鲤、鲫鱼四鱼与水草组成的寓意纹饰。
明宣德蓝釉鱼藻纹盘,以晶莹艳丽的宝石蓝色釉托起洁白如玉的鱼藻,清丽动人。
鱼藻纹“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
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陶瓷装饰图案。
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鱼纹盘相融。
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
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
摩羯纹摩羯本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公元4世纪末传入中国。
经隋唐,摩羯形象融入龙首的特征。
宋代瓷器上的摩羯纹多见于耀州窑瓷器。
往往在青瓷碗的内壁刻划头上长角、鼻子长而上卷、鱼体鱼尾的鱼形摩羯,或在碗心的莲池中盘旋,或在碗壁的碧波中对游。
摩羯纹有的作为主题纹饰出现,也有作辅助纹饰的,与水波、莲荷、荷叶等组成带状纹,衬托婴戏主题纹饰。
鸟纹广义上可包含鸟纹与其他内容组合的纹饰,如花鸟纹;狭义上仅指纯粹鸟纹或以鸟纹为主体的纹饰。
神话性质的凤纹或其他瑞禽纹也归在鸟纹类属。
鸟纹的表现技法有刻划、彩绘、模印、塑贴等。
唐宋以后,受中国画影响的鸟纹多与花卉纹相配为饰,习称花鸟纹。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CATALOGUE目录•陶器造型•瓷器造型•铜器造型•玉器造型•漆器造型•古代器皿造型特点及发展历程CHAPTER陶器造型炊具类三足有流无耳,主要用于盛酒。
三足圆口,主要用于温酒。
上下双层结构,上层用于蒸煮,下层用于煮水。
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三足袋状,主要用于煮粥、蒸食等。
瓿小口大底,用于贮藏酱、醋等。
贮藏类瓮大口小底,用于贮藏酒、醋等。
缸大口大底,用于贮藏粮食、盐等。
罍大方口小底,用于贮藏酒、水等。
壶长颈鼓腹,用于贮藏酒、水等。
礼器类方柱形,上端有圆形的横穿,用于祭琮环形有缺,用于佩戴或赠送他人。
玦圆形有孔,用于祭祀天神。
璧珪雕刻成虎形的玉器,用于祭祀山神。
琥0201030405CHAPTER瓷器造型010203花瓶香炉是古代用于焚香的器物,造型有圆形、方形、六角形等,纹饰有云雷纹、弦纹、乳钉纹等。
香炉烛台CHAPTER铜器造型鼎簋鬲甗礼器类兵器类前有刃,后有柄,是古代战场上常用的武器。
戈矛剑盾尖锐锋利,用于刺击敌人。
轻便锋利,是古代武士的主要武器之一。
圆形或方形,用于防御敌人的攻击。
其他实用器类壶盘匜簋CHAPTER玉器造型琮一种方形玉器,中间有孔,常用于祭地。
璧一种圆形玉器,中间有孔,常用作祭天的礼器。
圭一种长条形玉器,上尖下方,常用于朝见天子时手持。
礼器类玉握玉塞玉蝉CHAPTER漆器造型餐具类盘深弧形的器皿,用于盛放汤、米饭等食物。
碗壶杯01020403小巧的圆形器皿,用于饮酒或饮茶。
通常为圆形,用于盛放食物,如水果、菜肴等。
长圆柱形的器皿,常用于盛放酒、茶等饮品。
1陈设类23通常为长身、宽肩、收口的陶瓷或玻璃器皿,内可插花或盛放其他装饰物。
瓶短身、宽肩的器皿,常用于存放茶叶、香料等。
罐浅弧形的器皿,通常用于盛放水果、花卉等装饰物。
盆家具类CHAPTER古代器皿造型特点及发展历程03烧制技术初现早期器皿造型特点01简单实用02石器为主中期器皿造型特点追求工艺美中期器皿造型开始注重工艺,制作工艺更为复杂,装饰增多,器皿表面多有雕刻、绘画等装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瓷器的器型传统瓷器的造型解读瓷器器形若按大类分:有碗、杯、盘、壶、罐、盆、瓶、炉、盒、匝、枕、洗、尊等。
小愚鱼半耕斋文化艺术品商行2013-03-04传统瓷器的造型解读目录(一)碗———————— 2(二)盘———————— 6(三)杯———————— 6(四)瓶———————— 8(五)盒———————— 20(六)罐———————— 20(七)壶———————— 23(八)尊———————— 28(九)匝———————— 31(十)洗———————— 32(十一)炉———————— 34(十二)灯———————— 36(十三)枕———————— 36(十四)其他———————— 36传统瓷器的造型解读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
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
圆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
指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如碗、盘、碟等。
瓷器器形若按大类分:有碗、杯、盘、壶、罐、盆、瓶、炉、盒、匝、枕、洗、尊等。
每一大类又有若干品种,主要有:(一)碗造型特点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种多样。
如六朝时的青釉莲瓣纹碗,唐代越窑海棠式碗,邢窑的釉花口碗,以后出现的折腰碗、斗笠碗、卧足碗、敦式碗、盖碗等。
1、高足碗——碗的一种式样。
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
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
2、宫碗——碗的一种式样。
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
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
3、净水碗——碗的一种式样。
佛前供器。
侈口,下腹宽圆,圈足,有的饼形足或高足。
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
品种多为青花。
4、孔明碗——碗的一种式样。
由两只碗粘合而成,两碗间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称孔明碗,亦称诸葛碗。
始于北宋龙泉窑,明代景德镇有烧制。
5、斗笠碗——碗的一种式样。
广口,斜腹壁呈45角,小圈足。
因倒臵过来形似斗笠,故名。
宋代始烧,此后历代均有烧制。
6、折腰碗——碗的一种式样。
敞口,圈足,碗下腹部硬折,故称折腰碗。
最早见于五代,元代销行最广。
7、鸡心碗——碗的一种式样。
深腹,小圈足,碗底心有鸡心状突起,故名。
明永乐、宣德两朝烧制较多,以青花瓷器为多。
8、卧足碗——碗的一种式样。
浅腹,碗底心内凹,以碗壁充当圈足,故称卧足碗。
多见于明清两代。
9、注碗——碗的一种式样。
温酒具,与注子配套使用。
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体呈莲花形,使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臵于碗中。
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10、玉壁底碗——碗的一种式样。
流行于唐代中后期,明清亦有少量烧制。
圈足宽大,中有脐,似玉壁,故名。
11、圹碗——指明代墓葬出土的民窑青花小碗。
明末多见,工艺粗率,绘画豪放潇洒,多绘山水、花鸟、梅竹、蔬果等。
12、盏—瓷碗的一种样式,饮茶用器。
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
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
兔毫盏、玳瑁盏为“斗茶”之上品。
13、茶船—放茶盏的用具。
因形似船,帮名。
明清时景德镇窑烧制有仿官釉、表花、粉彩茶船。
14、海棠式碗15、花口碗16、敦式碗17、盖碗(二)盘盘的尺寸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敞口、撇口、敛口、洗口、卷沿、板沿、折腰式、葵瓣式、荷叶式、方形转角式和花形攒盘等。
六朝时已有青瓷刻莲花纹盘,以后又出现白、酱、黄、绿红、紫等单色釉盘。
也有在单色釉上饰以印花、刻花和划花纹饰的。
明清景德镇窑又烧制了斗彩、五彩、粉彩、红绿彩、矾红彩装饰的盘。
1、攒盘—用以盛放干鲜果品的用具,是由一定数量、各种式样的小盘,拼攒成一个多格的大盘。
流行于清康熙年间,以素三彩和五彩器为多。
式样有圆形、六方、八方形或叶形、牡丹形、梅花形、莲花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多种。
2、高足盘—盘心下承以高足。
一般高足盘的造型是洗口、盘心平坦,盘以下承以喇叭形高足。
最早见于隋代青釉高足盘,多数在盘心印图案或朵花纹样。
明清两代景德镇窑多烧制青花与釉上彩绘高足盘。
(三)杯1、羽觞——杯的一种式样。
古代饮酒用具。
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面臵半月形双耳,也有饼形足或高足,亦称“耳杯”。
东汉时有绿釉陶羽觞。
两晋时有大量青瓷羽觞,南北朝时羽觞数量减少,形状如两端微尖略上翘的船形。
2、压手杯——明代杯的一种式样。
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
握于手中有凝重之感,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
是明永乐时独有的名贵器物。
杯身绘青花缠枝莲纹饰,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
款形有花心、鸳鸯心、双狮戏球三种。
3、鸡缸杯——一种酒具。
敞口,浅腹,卧足。
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
4、爵杯——杯的一种式样。
酒具。
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一旁有耳。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5、高足杯——杯的一种式样。
酒具。
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
杯身小,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
明代景德镇窑烧制青花高足杯、斗彩高足杯。
宣德青花海水红龙纹高足杯、成化斗彩缠枝莲纹、葡萄纹高足杯是精粹之品。
清代以青花高足杯居多。
6、高士杯—明成化斗彩杯之一。
饮酒用具。
直口沿边微撇,口以下渐收敛,浅圈足造型小巧丰腴。
所谓“高士杯”是杯身绘有文人行乐的图画,如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
7、三秋杯—明成化斗彩杯的一种,敞口、浅斜式腹壁、圈足,杯身以秋菊、蝶、草组成画面,故名三秋杯。
色彩以青花色勒,草花和飞蝶轮廓,以鹅黄、紫红、姹紫点染飞蝶和花蕊。
杯形秀巧,画面素雅,为明瓷珍品。
(四)瓶盛酒或供陈设用器。
唐代越窑青釉瓶、邢窑白釉、工艺精细、釉色纯正。
宋代南北各地瓷窑大量烧制青、白、黑、青白、白地黑花、白地褐花、三彩和黑地铁锈花等装饰的瓶。
1、蟠龙瓶——瓶的一种式样。
明器。
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
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足。
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2、多管瓶——瓶的一种式样。
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
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
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
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
3、梅瓶——瓶的一种式样。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
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
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4、花口瓶——瓶的一种式样。
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故名,宋代景德镇、磁州窑、耀州窑均有烧造,明清亦仿制。
5、琮式瓶——瓶的一种式样。
仿周代礼器玉琮烧制。
圆口、方身、圈足,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线纹为饰,口与足大小相若。
宋代创制,以龙泉窑、官窑多见,元、明清仍有烧制。
6、玉壶春瓶——瓶的一种式样。
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
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均有烧造。
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
7、宝月瓶——清代的一种瓷器。
亦称“抱月瓶”。
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
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雍正早期烧制,后停烧。
乾隆时又有烧制,多为青花8、天球瓶——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
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
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
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
宣德天球瓶胎骨厚重,敛口短颈,上阔下敛;腹大而扁,砂底微凹。
后仿的器型多颈长腹圆。
清代天球瓶颈稍长、腹较圆,康熙时为平砂底。
雍正乾隆时天球瓶烧制较多。
雍正为直口微撇,腹扁圆。
乾隆时天球瓶直口较粗,圆腹,假圈足,部分为釉底。
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仿古风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属宫廷大型陈设用瓷。
除了传统的青花品种外,五彩、粉彩等彩绘天球瓶出现。
乾隆朝国力强盛,景德镇御窑厂开始烧造斗彩天球瓶。
9、象腿瓶——一统瓶,清代创烧的一种瓷器造型。
瓶形为广口外撇,短颈,肩部宽与口相若,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所以又名“象腿瓶”。
因“筒”与“统”谐音,有“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
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五彩。
10、胆式瓶——瓶的一种式样。
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
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清代景德镇窑多见,大多为单色釉。
葫芦,故名。
南宋龙泉窑创制,元、明景德镇窑多见,并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
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大吉”二字。
11、橄榄瓶——瓶的一种式样。
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
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12、凤尾瓶——瓶的一种式样。
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凤尾,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13、蒜头瓶——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样,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
瓷制蒜头瓶始烧于宋代,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为多见,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明清景德镇窑蒜头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蓝釉、酱釉等各种单色釉品种。
明嘉靖蒜头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装饰;明成化蒜头瓶,仅口部作花瓣状,耳为随意堆塑;明正德蒜头瓶,在瓶腹上设出戟;明万历蒜头瓶,趋于简化,口部已无蒜头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