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中华古诗词 传承传统文化(新)
诵读古诗词弘扬传统文化
![诵读古诗词弘扬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f54f4e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4.png)
2020年第5期学前教育研究诵读古诗词弘扬传统文化曲浙英新疆阿勒泰地区实验幼儿园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
诵读经典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的法宝,在幼儿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启智幼儿感悟经典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幼儿;古诗词;传统文化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灿烂历史长卷中的绝妙华章,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一、经典诗词诵读的意义(一)有利于增强幼儿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幼儿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陶冶幼儿情操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且由于产生的时代背景、原因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同经典古诗词呈现出的特色也是各不相同的,且一直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对于广大幼儿来讲,其学习的古诗词知识内容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在诵读学习中也能够充分感受到先辈对民族的那种忠诚,以及那种强烈的生活热情、对百姓的忧思,也正是因为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是极为深刻的,所以即使再过多久,古诗词具有的魅力都是无穷的。
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既丰富了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也帮助幼儿及早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语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语感,,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3-6岁的幼儿正处于语言的敏感期,古诗词韵律感强,节奏性强,古诗词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如《江南》《咏鹅》等古诗词,内容浅显易懂,音韵和谐,幼儿进行诵读,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幼儿的语感。
工整的诗节,对仗的上下句,朗朗上口,使得幼儿诵读变得简单。
幼儿园开展古诗词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从而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经典诗词诵读融入幼儿教学的方法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进入了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对传统文化中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日益丰富。
幼儿园组织幼儿欣赏、诵读经典诗词,,演讲.表演经典故事等,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诵读中华经典诗词 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诵读中华经典诗词 传承祖国优秀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be7f11a76e58fafab00350.png)
诵读中华经典诗词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越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中,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词的诵读.我从小就让儿子诵读古诗词,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经典诗文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命体验。
它能引导孩子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争做胸怀传统美德的新时代小公民和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另一方面从孩子的成长来说,古诗词的平仄韵律的特点是非常适宜于孩子诵读的,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和逐步的理解,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熏陶、引导,这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我清楚地记得儿子背出的第一首唐诗是《草》。
他的“生”字落了地,我激动地跳了起来,因为我的宝贝居然已经会背唐诗了!平时,我时不时地给他读读唐诗,看他高兴了,就让他也跟着读一遍,他没有耐心,就让他玩自己的。
就是在这样的闲散当中,他居然记下了一整首诗。
而后,他陆陆续续地迸出了《静夜思》、《咏鹅》、《悯农》……在潜移默化中儿子慢慢地爱上了古诗词,他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播下了我们伟大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这种子,随着他的长大,生根、发芽。
如今儿子能大量熟背经典诗文,所背古诗上自先秦,下至晚清,有诗有词、有歌有赋,,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长期的古诗词诵读,直接提高了儿子的诵读能力、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记得有一天,我带着一年级的儿子漫步在东湖的怡心园。
面对着图画一样美丽的湖水清莲,他正琢磨着该如何描述,儿子脱口说出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被宝贝如此贴切的审美表述惊住了。
这两句诗动静结合,远近相交,体现了一种非常生动的意境。
这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古诗词诵读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诵读千古诗文-传承民族文化
![诵读千古诗文-传承民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9064d62581b6bd97e19ea5d.png)
诵读千古诗文传承民族文化概要: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母体,炎黄子孙的根。
古诗文,民族文化的精华,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诵读古诗文,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让古诗文从我们口中琅琅诵起,让传统文化在子孙后代生命中传承。
一、中华传统文化,炎黄子孙的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我们的祖先以其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犹如历史长河的滔滔洪水裹挟的金砂,沉淀,聚集,今天,我们把它称作文化。
它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成为中华传统文化。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经历数千年的积淀,犹如人间仙境,气象万千,风光无限。
它包括在思想、学术、哲学、教育、典章、道德、文字、文学、艺术、地理、医药、科技、建筑以及衣食住行、民间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无不显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和宏博,堪称一座包罗万象的宝库。
自然,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中走出来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其糟粕,但更有精华。
因其有精华,故能沿着历史曲线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也因其有糟粕,又唤起一代又一代革新者不断梳理,清除垃圾,这就要求我们去大胆地扬弃,批判地接受。
全盘否定民族文化无疑是在倒掉洗澡水的同时连同澡盆里的婴儿一同倒掉。
我们所要继承的,正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和优秀品质。
如古籍中所阐发的自强不息、刚健奋进、威武不屈、好学不倦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思想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的精髓。
2、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得以形成、繁衍、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内在灵魂,而且是现代中国文化之源,是实现文化再度复兴、繁荣的根基。
如果没有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就不可能有现代文化茁壮成长之苗,更不可能培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https://img.taocdn.com/s3/m/1e31a7d2336c1eb91a375dd7.png)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那你知道哪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下面为你整理了几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一中国传统文化中,何为需要继承的精华,何为应该摒弃的糟粕。
中华古诗词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能够历代被人们奉为经典且不断流传,便证明它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将迎来庆元旦—诗歌朗诵会。
看过一个个节目,觉得自己班的节目在他们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觉得自愧不如,真香找个地洞钻进去。
其它班花样繁多,有的班一部分人硬着音乐,合着节拍,跳起了舞蹈,舞姿翩翩,有些班有才华的人还弹起了古筝,优雅无比;有些班还将古诗词边唱边拍手,节奏清脆;有个班最具有特色,跳起了橡皮筋,有意思吧!总而言之,老师为这次比赛奋进了心思,同学们则下尽了心思!我们班实在没有特色,也就迎着节奏将《弟子规》背了出来,毫无特色可言,况且还不止我们一个班背。
既要上场了,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心怦怦的跳着,似乎下一秒钟就会跳出来了。
只希望,表演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如我所愿,表演成功,台下响起了了热烈的掌声。
我终于明白了,我们没有输,赢不一定要赢在花样上,我们应在气势上,只有我们的吟诵,才最符合"经典"两个意义深重的字!"教五子,名俱扬………."那声声传递古诗词的声音,扔不时在我耳畔响起。
中华传统古诗词源远而流长,极富有深刻的意义,它本身富有内涵,那短小的篇幅,却蕴含这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
直到现在,我还回味无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二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https://img.taocdn.com/s3/m/5c99180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d.png)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一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
在这其中,古诗词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历代被人们奉为经典且不断流传,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诗歌朗诵会上,各班表现各异,有的班跳舞、弹古筝,有的班边唱边拍手,有个班还跳橡皮筋。
我们班选择了背诵《弟子规》,虽然不太特别,但我们通过气势和吟诵来表达经典的深刻意义。
最终,我们的表演成功,证明了赢不一定要赢在花样上,而是在气势上。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它们蕴含着许多道理,虽篇幅短小,但却广为流传,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我至今仍然回味无穷。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二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人生五伦中的首要伦理。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孝顺父母,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我们应该铭记报亲恩的责任。
孝顺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端,我们应该先尽好饭好衣,不让父母受苦受忧。
在出入扶持、朝夕侍候中,我们应该谨慎行事,不厌其烦。
同时,我们也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不贪图酒色财气,不损害阴德,不惹骂父母的心。
每天清晨要来相问,关心父母的冷热好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体贴父母的意愿,让他们无忧无虑,安享晚年。
感受到了温暖。
因为他们。
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安宁。
所以,让我们不要忘记。
孝顺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时刻关注父母的健康和生活。
为他们的幸福和长寿而努力。
不要让忙碌的工作和生活。
让我们忘记了最初的爱和亲情。
让我们时刻铭记。
父母的恩情如山般深厚。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
用行动去回报。
让他们在有生之年。
享受到我们的孝心和关爱。
需要我们去阅读,去感悟。
我们看到了那些孝顺的榜样。
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和希望的力量。
我相信,每个纯真善良的孩子。
都曾在内心深处向父亲母亲许下孝心。
我相信,每个许下孝心的孩子。
都会发誓要在未来让父母为他们骄傲。
享受幸福安康的晚年。
然而,我们有时会忘记时间的残酷。
品读诗词之韵,传承中华文化——以《登鹳雀楼》为例
![品读诗词之韵,传承中华文化——以《登鹳雀楼》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0d5550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e.png)
教学较之以往各版本的教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选的古诗文数量大大增加。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将学习、品味古诗文的方法教给学生,而且要以儿童的视角,以贴近儿童的方式,引导学生与古诗“对话”,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用文化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是古诗教学的归宿。
基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年级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诵读浅近的古诗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优美的语言。
”这为我们备课提供了尺度参考。
本文以统编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为例,浅谈如何落实低年级古诗教学。
一、品声韵之美“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古诗文,发之于声,首先是一种声音作品。
因此,我们可以先从声音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学习。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直观感受为主,他们可以在声音中感受形象、体会情感、理解诗歌。
因此,我们不妨将诵读作为这一阶段学习古诗的主要路径。
如何读好古诗?最基本的应是把握好节奏,读好平仄,读好韵脚。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这些概念并不容易掌握。
所以,在这一阶段的诵读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发挥示范作用,以范读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学会诵读。
首先是节奏。
节奏,是诗歌语意的停顿,也是情感的直接体现。
就《登鹳雀楼》而言,我们根据诗歌大意进行划分,很容易就能明确应读成2/3节拍,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选入低年级的诗词大多浅显,节奏停顿也相对明显,因此,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先示范,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在读中学习、体会即可。
其次是平仄。
古诗的读音自古就有平仄之分,一般说来,平长仄短,平高仄低,平仄交错,循环反复,读来更有韵味。
“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尽”和“黄河入海流”中的“入、海”为仄声,读的时候气息应短促、滞涩、紧张,结合诗境来看,其实就是要读出傍晚时分的暮气即将笼罩大地的压抑之感。
“欲穷千里目”则是以入声字“欲”开头,又以入声字“目”结尾,一句中,入声字首尾呼应,抑扬顿挫的对比更加鲜明,因此,这句要读出一种强调、突出、转折的意味,表达出压力感和紧迫感。
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5篇可选)
![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5篇可选)](https://img.taocdn.com/s3/m/e6513a1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0.png)
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5篇可选)第一篇: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云锦小学诗词诵读特色文化罗永明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就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人文素养的积淀,每一首诗词里都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诗词的诵读,不仅让学生体味到我国经典诗词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
一、诗词诵读的背景我校是泸县东部边远的一所农村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886人,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虽高,但多数家长又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孩子们缺少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身上缺少书卷气。
学校有教职工110人,多数教师不能主动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
面对这种现状,学校将诵读经典诗词作为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努力打造“彩云文化,自主课堂,阳光教师,文明学生”的办学特色。
办学的核心理念:为学生的未来奠基,让每朵花儿都绽放。
办学思想:强化爱与责任,倡导阳光与快乐,培育习惯与文化,构建安全与和谐,成就精彩与辉煌。
办学目标:学校如彩云般美丽,似锦绣般辉煌。
环境是精美的,工作是精致的,生活是精神的,管理是精细的,成绩是精彩的。
课改理念:推行自主课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校训:如云似锦,活出精彩。
校风:文明活泼,团结友爱。
学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风:爱生敬业,求实创新。
领导作风:清正廉洁,务实高效。
校歌:阳光下成长。
校本课程:诗词诵读读本1-12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12册;少年宫活动小组教材上、下册。
二、诗词诵读的意义1.中华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
小学生诵读大量的古典诗词,可以使他们既获得丰富的文学知识,又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既启迪思维、培养灵感,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既孕育创新精神,又增强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新)
![教学设计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新)](https://img.taocdn.com/s3/m/137e2eadf78a6529657d532e.png)
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中华古诗诵读比赛语文活动教学设计活动的目的:一、掌握诵读方法,提高诵读水平。
二、激化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三、增加古诗积累,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习惯。
四、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实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
活动时数:1课时。
活动准备:赛前组织多媒体教学活动步骤:一、课前欣赏。
二、导入。
(教师)……下面我们班举行“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中华古诗诵读比赛决赛。
1、有请主持人——同学。
2、有请评委就座。
三、主持人宣读诵读要领。
1、PPT关于朗诵的名言。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学者观书,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大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2、主持人宣读朗诵要领。
PPT⑴、细致感知作品内容,体味诗歌的内涵意境。
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倾向。
把握作品的抒情层次,起伏高低的脉络。
⑵、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歌的言外之意。
对读诗有神圣感。
对诗人有亲近感。
对诗作产生共鸣。
⑶仔细把握朗读节奏,体验诗歌音韵之美。
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
3、主持人宣读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PPTa、朗诵内容(1.5分):朗诵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切实体现“中华经典”,宜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长远影响力、具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为群众所称颂的名家名篇;b、表现形式(1.5分):形式新颖,令观众耳目一新。
c、语言技巧(4分):普通话标准,声音条件较好,语言流畅,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得当;d、临场表现(3分):着装大方得体,态势语言运用得当,感情充沛,感染力强。
四、比赛第一部分。
继往开来 PPT1.有一位诗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有千古诗才,他有一身傲骨。
他犹如灿烂星空,群星簇拥的明月。
他就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下面请听李白小组同学朗诵《登金陵凤凰台》。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的古诗大全六句诗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的古诗大全六句诗](https://img.taocdn.com/s3/m/da260d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d.png)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1.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译文: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新年送走了旧年。
人们正喝着屠苏酒,春风扑面而来。
【北宋】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家家户户都贴上新桃符取下了旧桃符。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语文活动 诵读经典古诗 弘扬传统文化(六)
![语文活动 诵读经典古诗 弘扬传统文化(六)](https://img.taocdn.com/s3/m/d080ed45011ca300a6c390e5.png)
语文活动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掌握欣赏诗歌、诵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形成爱听古诗文,爱诵古诗的习惯;掌握古诗、词、曲的一般特点及文学史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及欣赏水平。
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增加古诗积累,提高文化素养,养成在日常学习中自觉运用古诗词的习惯,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积累古诗词的习惯,接受古文化的熏陶,传承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活动形式建议1.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导入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兴趣。
如:·听故事,诵古诗·唱古诗词歌曲·看古诗文有关的影视剧(如《联林珍奇》)·趣味古诗趣味对联(以上内容可由教师推荐,也可由学生自行收集。
)2.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得到综合锻炼。
如:·讲故事——学生喜欢的“诗林笑录”,故事可以由学生自己搜集,也可老师提供·写说明——由学生撰写并讲述自己搜集的诗歌说明,诗人介绍等·朗诵——朗诵经典古诗词·评朗诵——学生能以诵读的基本方法评价(从字音、停顿、节奏、语气和情感等到方面综合评价)活动准备建议1.以4-6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
2.搜集并阅读诗林故事,感受诗人与诗歌的情趣,作复述准备。
3.撰写诗歌、诗人、中国文学史的说明文稿。
要求:在诗歌的说明介绍中以一定的方法(如举例、分类等)来进行,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时间顺序举例说明,诗人可按诗人的发展来说明。
只要学生不犯知识性的错误,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4.制作评价表(见教参)活动步骤建议(一)难点处理建议1.写说明应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包括两方面:一是以怎样顺序写离学生较远的和古诗相关的内容;二是从怎样的角度入手,把诗歌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二是朗诵,朗诵的要求较高,中职生能达到的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应多在调动学生朗诵的兴趣上下功夫。
诵读中华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诵读中华经典弘扬民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a53efc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3.png)
诵读中华经典弘扬民族文化做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犹如春风细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文化修养的提高,甚至对他们将来事业所取得的成就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校于二年前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和目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开展国学经典与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去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
在诵读国学经典与古诗文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诵读经典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江主席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
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
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
虽然目前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
诵读经典是加强人文教育的需要。
知识就是力量。
可是,人文精神比知识更为重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
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
21世纪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是新的人文精神的再造。
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
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补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民族文化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民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557ccc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c.png)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民族文化宋春娟(陕西省杨陵区第四初级中学)摘要: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诵读中华经典,吸收经典营养,丰富文化积淀,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诵读经典;文化积淀;文化素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悠久的传统文化,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们毅然决然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作为炎黄子孙,怎能丢弃?我们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的学生在心灵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诵读诗文活动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将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我校开展了“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的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吸收经典营养,增加传统文化积淀,加厚学生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空间。
一、书香校园营造文化氛围我校是一所新建的标准化初级中学,为将我校建设成美丽书香的校园,学校做了大量工作,经典古诗词在校园随处可见,前院是唐诗,后院是宋词,楼道见李白,橱窗见屈原,抬头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低头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餐厅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室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走进校园,阵阵诗意扑面而来。
让学生在舒适、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处处让直观形象的事物耳濡目染,熏陶感染,久而久之,就会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去年我校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室,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站的作用,利用上下午放学及课外活动时间播放古诗词歌曲,《悯农》《春晓》《水调歌头》等在校园广为流传,古诗词每天陪伴着学生,不知不觉中经典诵读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
通过诵读古诗词品味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诵读古诗词品味中华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20630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f.png)
通过诵读古诗词品味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承载着中华传统精神的内涵。
通过诵读古诗词,我们能够深刻体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人对人生、自然、情感等方面的思考与表达。
下面将通过诵读古诗词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记忆诵读古诗词是重温历史记忆的一种方式。
古诗词中大量的历史典故、人物传记、时代风貌等元素,让我们了解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状态。
通过诵读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历史的思考和记录,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二、审美情趣诵读古诗词也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方式。
古诗词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其形式美、意境美、语言美和音乐美等多重美学因素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通过诵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对美的追求和表达,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交流诵读古诗词是情感交流的桥梁。
古诗词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涵盖了人生百态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能够与古人的情感共鸣。
通过诵读古诗词,我们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进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我们之间的感情纽带。
四、思想智慧诵读古诗词是思想智慧的汲取与启迪。
古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它们对于人生、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诵读古诗词,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和思考方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五、国粹传承诵读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国粹的传承。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诵读古诗词,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古诗词的魅力得以持续传播和发扬光大。
总之,诵读古诗词不仅能够带给我们审美养趣和情感共鸣,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朗诵古诗词传承传统文化
![朗诵古诗词传承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37e7631f46527d3240ce0d2.png)
朗诵古诗词传承传统文化作者:麦玲玲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11期摘要:眾所周知,中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不仅蕴含了极其丰富精华,还是民族的瑰宝。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尤为重要。
主要对高中语文古诗词展开了分析,希望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古诗词,将国家的文化传承给学生。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古诗词不仅博大精深,还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
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育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既可以促使他们学习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又可以促使他们升华道德情感。
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古诗词中的历史内容、人性情感道德情感这几方面,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育教学中。
一、古诗词中的历史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都是经过千挑万选被选入教材中的,不仅有着浓厚的历史背景,还将我们国家古代的社会形态充分体现了出来。
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他们可以在提高自身的语文人文素养中培养人文情怀。
当然,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课本内容,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促使学生从中传承文化,进而取得较好的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笔者在教授《书愤》这首古诗词时,为了促使学生可以了解陆游和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以及可以在阅读这首古诗词后,能在阅读古诗词时感受作者在写作这首诗歌时描绘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将作者对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体会出来,并可以掌握我们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抛出陆游的绝笔诗词《示儿》,这首古诗词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过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促使学生懂得自己今天要学习的古诗词是一首爱国诗歌。
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新课内容《书愤》,鼓励学生阅读古诗词,在学生阅读古诗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什么为这首古诗词题名《书愤》?作者为什么事情而愤?”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懂得了这首古诗词是表达作者一心报国却状志难酬。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21521c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71.png)
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化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
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中华子孙的血脉,又如一美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
诵读中华经典,不但能通晓人生智慧,更能提升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古诗,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子孙后代的心灵。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那么如何“在诵读经典诗词活动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华传统文化”?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一、利用教材资源,激发诵读兴趣。
一、利用教材资源,激发诵读兴趣。
1、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古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味无穷。
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
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
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写了春天百花盛开,蝶舞莺啼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蝶舞莺啼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这样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这样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生有诵读的愿使学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不过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水平。
平。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所以很多诗词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即可完成。
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即可完成。
只要善于唤醒学生的只要善于唤醒学生的背诵潜能,学生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记下的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记下的古诗词将成为永恒的东西,一生受益。
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f0b100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1.png)
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诵读古诗词是我校的特色,在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中,我认为在诵读古诗词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还要充分利用古诗词诵读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
一、传承美德——感知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
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切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于是我在诵读中强化了一些能传承美德教育诗篇的教学。
如在教学《游子吟》时,引导学生联想我们的父母,让他们说出“妈妈、爸爸每天都为你做了哪些事?你为爸爸、妈妈做过哪些事?”诵读声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
“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
”并利用“在家做小主人”社会调查、“将感恩进行到底”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养成教育。
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欣喜地反映:“我家孩子最近懂事了!”老师们欣慰地看到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了。
可见诵读古诗词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养成美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陶冶情操——养性情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感受性强,倾向于模仿周围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仰慕先进,易受英雄行为感染。
”学生的品德具体化于他们的行为,而行为又决定于知识程度和文化素养。
中华古诗词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
而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只贪图享乐。
品读经典诗词,传承文化精髓——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案例分享
![品读经典诗词,传承文化精髓——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b468e0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9.png)
品读经典诗词,传承文化精髓——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案例分享一、背景中国悠久历史中沉淀了诸多经典古诗词,这部分文化是颇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就涵盖了不少的古诗词素材,且新教改实施以来,我们也不难发现,新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所占的比例已有所增加,这也就意味着教育部对于这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
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一些教师未正确认识古诗词诵读教学,认为学生能够背诵课本上的古诗词,就是完成了古诗词的教学,学生虽然通过反复背诵在短时间内有所记忆,但是对于古诗词的内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时间一久,学生就会遗忘所背记的古诗词,同时生硬的背诵教学会使得课堂氛围沉闷,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注意,不能让学生感受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这样,一方面是对于教学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信心。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急切,不能给予学生充足诵读的时间,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不少教师利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对诗词逐句分析,这样的教学不仅枯燥,也与生本教育相违背,只有让学生进行诵读,与古诗词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魅力,而将其从而将其深刻与内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现阶段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重视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学习,更要积累一些课外的诗词。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化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记载了先贤们的智慧和文明,古诗词更是先人们留给我们后代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精炼,言简意赅,他的教育作用不容小觑。
孩子们更多的接触中国文化的精髓,才能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诗词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做法鉴于上述的认识,我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典诗词诵读活动。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诗词,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经典诗词,希望能够使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从小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并伴随他们的成长,提高他们的修养,增强孩子们的民族精神,滋养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整理版]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明
![[整理版]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51f9757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3.png)
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明—小学经典古诗咏诵教学探索【内容摘要】: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重视对古诗文的教学,以古诗文为载体进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因此,鼓励学生在平时大量诵读古诗文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习惯多样化想象生活中国作为一个诗的国度,有着传统的诗教教学。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
重视古诗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或慷慨激昂或萧瑟悲凉的佳句时,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在小学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
我在此文中仅就诗歌教学中的诵读策略的培养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与体会。
一、重视读诗习惯的培养。
众所周知教好语文就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学起来古诗来就轻松了。
“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的习惯,”因此要正确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培养学诵读古诗文的习惯。
孩子们愿意读诗,但大多数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错态百出,在诵读数量和质量上也达不到要求,一般的孩子仅仅只会背诵所学课文中的古诗,远远打不到课标的基本要求。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好的诵读习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比如给黑板一角留下一小块地方专门写上诗歌,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逐步由初读到自己背诵再到教师逐一检查所要求背诵的诗文等程序进行,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诗氛围,同学们无论在课外活动、睡觉前、饭后,还是放学路上都在朗诵经典的古诗名句。
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精髓](https://img.taocdn.com/s3/m/4bfcff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f.png)
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关于文化如何繁荣发展的意见》中的一席话。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
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不仅是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途径,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手段。
一、古诗词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文化、科学、艺术成就,而古诗词则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智慧和才情的结晶,她不仅文字华丽,蕴含深意,还充满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哲学、审美观念等,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因此,学习古诗词,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进行传承,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古诗词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古诗词具有非常独特的教育功能,它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例如《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蚁负山原绕郡城。
”这些文字虽然在表达某种景色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洞察。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美的追求,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精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古诗词通过文字表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古诗词,才能够将这些中华文化的精髓传递下去,与后代人一同感悟、亲近这种优秀的文化资源。
四、古诗词学习的实践意义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中背诵与学习梳理,更要贴近生活,融入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吟诵和创作古诗词,将其与当下的生活相结合。
例如,在一些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朗诵古诗词,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中华古诗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华古诗文文化内涵之丰富、辞章之精华,是任何一个民族难以望其项背的。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背过的内容往往终身难忘。
在记忆力最佳的孩提时代,让他们吟千古名句,诵经典诗篇,不管生活怎样地变迁,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诗词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从古诗文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柴桑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古诗文诵读活动。
新课改伊始,我校把《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一百六十篇古诗文,按年级段进行搜集整理,制定出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的篇目。
一年级共30篇,上学期15 篇,下学期15篇;二年级共30 篇,上学期 15篇,下学期 15篇;三年级共30 篇,上学期 15篇,下学期15篇;四年级共 30篇,上学期15篇,下学期15篇;五年级共30篇,上学期15篇,下学期15篇;六年级共30 篇,上学期1 5篇,下学期15篇。
每年寒暑假到来时,学校把各年级必背的古诗印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背诵,这成为我们柴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
我校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已有六年了。
2001年开始我们在全校推广,学生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
诵读活动也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现在,我校
六年级学生每人至少都能熟练背诵一百六十首古诗文,多达一百八十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学校为了展示学生寒暑假古诗文诵读的成果,每学期开学举办一次背诵竞赛活动。
于是,开学后,各班又掀起了背诵古诗文的高潮。
先由各班举行古诗文背诵竞赛活动,再在全校开展背诵竞赛活动。
参加比赛的班按人数比例确定比赛人数。
每名参赛选手抽签,签上有3首(段)古诗文题目,参赛选手按抽签上的题目进行背诵。
评委根据选手背诵的熟练程度、节奏、语气、表情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
活动中评出了“古诗大王”、“班级赛诗团体奖”、“才艺展示奖”等,孩子们在竞赛中兴趣盎然,如痴如醉。
古诗文背诵竞赛,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自2002年秋进行新课程实验以来,每学期都进行古诗文背诵竞赛活动。
孩子们学古诗文热情充分激发起来,把他们引入诗情古韵之中,与圣贤相约,与诗人握手,让他们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
让他们尽情地吮吸经典文化营养。
在此基础上,各班还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每月一主题”活动。
各班都精选唐宋诗词及《三字经》等经典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开辟一块“古诗天地”专栏,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午间和上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读背。
每天保证5-10分钟的诵读时间。
在理念上,我校提倡在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的阅读、背诵古诗文。
与此同时,我校每学期将背诵古诗的优胜者安排在学校广播站现场诵读展示,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
我校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古诗文考级活动。
考级活动中,我们把160首古诗分为四个等级,会背151——160首的为甲级,能背141——150首的为乙级,能背131——140首的为丙级,能背诵121——130首的为丁级,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考级。
各个班级配有5至6位考级测试员,负责考评工作。
考级的同学把已经会背诵的古诗文背给考级员听,通过后由考级员在相应篇目后签名,并通过主考官(各语文老师)的审查达标后,颁发相应级别的等级证书。
考级活动变“要我背古诗”为“我要背古诗”,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激情。
我校古诗文诵读的活动,使学生在走近中华古典诗文,享受中华古诗文带来快乐的同时,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了学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民族精神,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柴桑小学语文教研组
0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