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线段、角的和差倍分
线段、角的和差
A B C D E AB C D 专题四:线段、角的和差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长【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线段中点与角平线的概念;2、掌握线段、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3、进一步规范推理过程。
【解题技巧】熟练掌握线段、角的和、差、倍、分关系,灵活解题【考情分析及预测】此类知识是本学期的必考点,题型分布较广,各种题型都会出现,选择、填空题主要考查表示方法、相关性质及简单计算,解答题主要考查和、差、倍、分的应用,并且较开放,多以7分或9分题出现。
【精典例题】例1:如图,已知AB= 40,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为线段CB 上的一点,点E 为线段DB的中点,EB=6,求线段CD 的长。
例2:已知:如图,∠AOB=25○,∠AOB=31∠AOC , OC 是∠BOD 的平分线,求:∠AOC 、∠BOC 、∠BOD 、∠AOD 的度数。
【过关检测】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 cm,CB=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2、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 D是AB的中点,C是DE的中点,E是CB的中点,DE=6,求AB的长。
3、如图,已知点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1)若AB=18cm,求DE的长;(2)若CE=5cm,求DB的长.4、如图,AB :BC=2:1,D 为AC 的中点,DC=2cm ,求AB 的长.5、如图,已知∠AOC=∠BOD=78°,∠BOC=35°,求∠AOD 。
6、如图,已知∠AOB=20°,∠BOC=60°,且BOD BOC ∠=∠21.求∠BOD 、∠AOC 的度数.D O C BA7、如图,已知∠1=30°,OD平分∠BOC,求∠BOD和∠AOD的度数。
8、如图,已知OE为∠BOC的平分线,OD为∠AOC的平分线,且∠AOB=1500,求∠DOE的度数.9、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OA平分∠EOC,∠EOC=70°,求∠BOD的度数。
证题技巧之三——证明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推荐文档)
证题技巧之三一一证明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一、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1、方法:①长(或大)折半 ②短(或小)加倍2、判断:两种方法有时对同一个题都能使用,但存在易繁的问题,因此,究竟是折半还是加倍要以有利于利用已知条件为准。
3、添线:①为折半或加倍而添;②为折半或加倍后创造条件或利于利用已知条件而添。
4、传递:在加倍或折半后,还不易或不能证明结论,则要找与被证二量有等量关系的量来传递,或者添加这个量来传递。
此时,添 线从两方面考虑:①造等量②为证等量与被证二量相等而添。
参考例4、例5、例6。
例1 AD 是^ ABC 的中线,ABEF 和ACGH 是分别以AB 和AC 为边向形外作的正方形。
求证:FH=2AD/ BAC+ / ACN=180证明:延长AD 至N 使AD=DN则ABNC 是平行四边形CN=AB=FA AC=AH又/ FAH+ / BAC=180 •••△ FAHY NCA ••• FH=AN例 2、△ ABC 中,/ B=2 / C ,AD 是高,M 是BC 边上的中点。
$•••1求证:DM=2 AB/ 2=Z B •••/ 2=2Z 1•••/ 1 = / DNM 又 AN=DN=ND • DM=2 A B1贝J BFAC••• BF=AE•••△ AEC 心 BFD •DF 二CE 二 CD=2CE作业:1、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BE 的延长 1线交AC 于F ,求证:AF=2 FC2、AB 和AC 分别切© O 于B 和C, BD 是直径。
求证/ BAC 二Z CBD3、圆内接△ ABC 的AB=AC ,过C 作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D , DE 垂直于AC 的延长线于E 。
求证:BD=2CE例4从平行四边形的钝角顶点 A 向BC 边作垂线,垂足为E ,证明:取AB 的中点N ,连接MN 、DN贝J MN // AC / 1 = / C••• DM=DN例 3 △ ABC 中,AB=AC , E 是AB 的中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 DB=AC 。
线段和差倍分的证法
设 = , = ) , ,
B D =五
D H _ / /
l 、
K B ’ 。 即A B= 3 A C
七、 借助辅助四法 例7 如图, 在 四边 形 A B C D 中, 对角线 A C平 分 / _ D A B, 若/ _D A B 1 2 0 。 , LB与 LD互补 , 试证 明 A 曰+
。
点 曰作 B E- L A D交 A D延长线 于 E 点 D为 A E 中点.
’
.
CE+BE=EF +E G=2 A D.
求证
A B= 3 A C .
注
因题设 中有 平行的条件 , 可 考虑用此法证.
曰 .
简证
延长 B E、 A C交 于
A
四、 代 数 法
例 4 如图, 已知 锐 角 AA B C中 , A D上B C且 A D=
▲ A 数学大{ } I 暴 0 . 1 ▲ I v; 。 . 。 + 。 . 。 . 。
则D E=C E・ c o s LC E D, = B C・ c o s LC B F,
.
。L C BF = C DE. . ‘ . DE =B F .
.
‘ .
A B+ A D:( A F+ F) +( A E— O E)= A F+ A E,
又 A E = A F : A C - c 0 s 6 o 。 = ÷ A c , . . . A B + A D = A C .
三、 比 例 法
、
( 2 ) 设 B=LA C B= a , 则P E=P B・ s i n c  ̄ ,
PF:PC ・s i n a.
‘
D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遇到线段与角之间的和、差和倍分计算问题。
这些计算方法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本文将详细
介绍线段与角之间的和、差和倍分计算方法。
一、线段的和、差计算
1.线段的和计算:给定线段AB和线段BC,我们需要计算出两个线段
的和,即线段AB+BC。
计算方法是将线段AB和BC的长度相加,即AB+BC。
2.线段的差计算:给定线段AB和线段BC,我们需要计算出两个线段
的差,即线段AB-BC。
计算方法是将线段AB的长度减去线段BC的长度,
即AB-BC。
二、角的和、差计算
1.角的和计算:给定角α和角β,我们需要计算出两个角的和,即
角α+角β。
计算方法是将两个角的度数相加,即α+β。
2.角的差计算:给定角α和角β,我们需要计算出两个角的差,即
角α-角β。
计算方法是将角α的度数减去角β的度数,即α-β。
三、线段与角的倍分计算
1.线段的倍分计算:给定线段AB,我们需要计算出线段AB的一半或
一四分之一的长度。
计算方法是将线段AB的长度除以2或4,即AB/2或AB/4
2.角的倍分计算:给定角α,我们需要计算出角α的一半或一四分
之一的度数。
计算方法是将角α的度数除以2或4,即α/2或α/4
以上是线段与角的和、差和倍分计算的基本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几何定理和性质来简化计算,例如角的补角、互补角和对应角等关系。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计算一、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已知线段AB=a,延长BA至点C,使AC=AB.D为线段BC的中点。
求CD的长度和a的值。
解析:根据线段的定理,AC=AB+BC,又因为BC=2CD,所以AC=AB+2CD。
又因为AC=2AB.D,所以AB+2CD=2AB.D,化简得CD=(2D-1/2)a,a=3AD。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已知AB=5cm,点O是线段AC的中点,且OB=1.5 cm,求BC的长度。
解析:因为O是AC的中点,所以OC=OA,又因为OB=1.5 cm,所以BC=BO+OC=1.5+OA。
根据勾股定理,OA^2+AC^2=OC^2,代入已知条件,得到OA=√(25-3.75)=4.3301.所以BC=1.5+4.3301=5.8301,约等于6 cm。
某汽车公司所运营的公路AB段有四个车站依次是A,C,D,B,___。
现想在AB段建一个加油站M,要求使A,C,D,B站的各一辆汽车到加油站M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则M的位置在哪里?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AC^2+BD^2=2AM^2+2MC^2.又因为AC=CD=DB,所以AM=MC=MD=MB=AC/2=CD/2=DB/2.所以AC^2+BD^2=4AM^2+4MC^2=8AM^2,所以AM^2=(AC^2+BD^2)/8.因为AC=CD=DB=AB/3,所以AB^2=3AC^2=3BD^2,代入上式得到AM^2=AB^2/12.所以M在AB的中点。
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AB=4cm,求线段CD的长度。
解析:根据线段的定理,AC=AB/2=2cm,BD=AB/2=2cm,又因为CD=AC/2=1cm,所以CD的长度为1cm。
已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D,E分别是AB,CB的中点,AC=8,EB=5,求线段DE的长。
解析:根据线段的定理,AC+CB=AB,所以AB=AC+CB=8+2EB=18.又因为D和E分别是AB和CB的中点,所以DE=AD-EB=AB/2-EB=9/2.线段AC∶CD∶DB=3∶4∶5,M,N分别是CD,AB的中点,且MN=2 cm,求AB的长。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例析线段和差倍分问题的求解策略
例析线段和差倍分问题的求解策略在几何问题中,要证明一条线段是另外几条线段的和差,或是另一线段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我们统称为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处理这类问题的指导思想是化归为线段的相等问题.本文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求解策略.一、利用全等形或相似形对于线段的倍分问题,通常可利用图形中特殊的分点为解题的突破口,找出图形中较短线段的倍分线段,再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它与较长线段相等,或围绕特殊分点对应线段所在三角形寻找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形对应线段的比例关系达到求证的目的.例1 如图1,在△ABC中,AB=BC,BE⊥AC于点E,AD⊥BC于点D,∠BAD =45°,AD与BE交于点F,连CF.(1)求证:BF=2AE;(2)若CD=2,求AD的长.分析由图形的对称性,不难发现点E为AC的中点,即AC=2AE,故问题(1)只要证明BF=AC.(2)略.例2如图2,点A、B、C、D在⊙O上,AC⊥BD于点E,过点O作OF⊥BC于点F.(1)求证:△AEB∽△OFC;(2)AD=2OF.1二、取长补短法对于线段的和差问题,通常采用延长较短线段或截取较长线段的方式,化归为线段的相等问题(俗称取长补短法).例3 如图3,已知点A、B、C、D顺次在⊙O上,且AB=BD,BM⊥AC于点M,求证:AM=CD+CM.证明(延长法)延长DC至点N,使CN=CM,下面只要证明AM=DN即可.连BN,则由AB=BD,得∠ACB=∠ADB=∠BAD=∠BCN,又CN=CM,BC为公共边,例4 如图4,在菱形ABCD中,F为BC边的中点,DF与对角线AC交于点M,过点M作ME⊥CD于点E,∠1=∠2.(1)若CE=1,求BC的长;(2)求证:AM=DF+ME.23解(1)略;(2)证法1(截取法)如图4,连BD 交AC 于点O ,分别证明AO =DF ,OM =ME 即可.证法2(延长法)如图5,延长DF 至点N ,使FN =ME ,只要证AM =DN 即可.连CN 、MB .同证法1可得△BCD 为正三角形,M 是正△BCD 的中心.三、几何变换法用几何变换法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实质上是利用几何变换将线段移动,使较短线段在适当的位置进行“集中”,使隐含的数量关系明显化,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例5 如图6,⊙O 外接于正方形ABCD ,P 为劣弧AD 上任意一点,求证:PA PC PB+恒为定值,并求出此定值.证明当P 与A 重合时,易知2PA PCACPB AB +==;一般情况下,可将△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CBQ,则综上,无论P为劣弧AD上哪一点,PA PCPB+恒为定值2,得证.例6 如图7,在四边形ABCD中,AB∥CD,E为BC边的中点,F在DC边的延长线上,且∠BAE=∠EAF,求证:AB=AF+CF.解将△ABE绕点E顺时针旋转180°,得到△GCE,则由AB∥CD、E为BC边的中点知点G在DC的延长线上.4。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五、家庭作业
1、如图所示,已知线段 、 ,用圆规和直尺画一条线段 ,使 。
2、已知如图所示,点 在线段 上,线段 , ,点 、 分别是 、 的中点,求线段 的长度。
3、如图所示,直线 表示一条铁路,铁路两旁各有一个点 ,表示工厂,现要在靠近铁路处建立一个货站,使它到两厂的距离最短,问这个货站应建在何处?
() () () ;
() () ; () () ()
() ; () ; () () ()
例2、如图所示,若 , , ,求 、 、 、 、 的长。
例3、已知线段 ,在线段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使 ,再在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 ,使 ,求 。
例4、尺规作图
1、如图所示,已知线段 、 。
(1)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的长度等于 ;
(2)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的长度等于 。
2、如图所示,已知线段 、 、 ,用直尺、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
3、如图所示,已知线段 、 ,用圆规和直尺画一条线段 ,使 。
例5、点 为线段 上任意一点, 是 的中点, 是 的中点,问:
(1) 的大小与 有怎样的关系?
(2)当点 在 上移动时,其他已知条件不变,此时 与 的大小关系如何变化?为什么?
4、两条线段的和、差
两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他们的和(或差)也是一条线段,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段的和(或差)。
5、线段的倍、分
(1)线段的倍: ( 为正整数, 是一条线段)就是求 条线段相加所得的和的意义。 也可以理解为线段 的 倍。
(2)线段的中点: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二、课前检测
1、判断
(1)连结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2)如果线段 ,那么 是线段 的中点。()
教材回归(七)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及计算
一 线段的和差倍分及计算(教材P128练习第3题)如图1,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C 是线段AD 的中点,若AB =4 cm ,求线段CD 的长度.图1【思想方法】 (1)数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线段有和差倍分四则运算;(2)线段的和差倍分四则运算,关键是正确地画出图形,有时需要分类讨论;(3)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可设某条线段为x ,再结合已知量找出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4)结论:已知线段AB ,点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与线段BC 的中点,则MN =12AB .P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P =25AB ,M 是AB 的中点,若PM =2 cm ,则AB 的长为( )A .10 cmB .16 cmC .20 cmD .3 cm如图2,在一条笔直公路的AB 段有四个车站依次是A ,C ,D ,B ,AC =CD =DB .现想在AB 段建一个加油站M ,要求使A ,C ,D ,B 站的各一辆汽车到加油站M 所行的总路程最少,则M 的位置( )图2A .在AB 之间任一点 B .在CD 之间任一点C .在AC 之间任一点D .在DB 之间任一点如图3,线段AC ∶CD ∶DB =3∶4∶5,M ,N 分别是CD ,AB 的中点,且MN=2 cm ,求AB 的长.图3已知线段AB 的长为4,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AC =53BC ,在线段AB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BD =47DC ,若E 为DC 的中点,求BE 的长.二 角的和差倍分及计算教材P140习题4.3第9题)如图4,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COE 的平分线. (1)如果∠AOB =40°,∠DOE =30°,那么∠BOD 是多少度? (2)如果∠AOE =140°,∠COD =30°,那么∠AOB 是多少度?图4【思想方法】 解这种题的方法主要是寻找出要求的角与相关的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通过求出相关的角,从而求出要求的角.如图5,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BOE =90°,∠COF =90°.图5(1)图中∠AOF的余角是____(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填出来);(2)图中除直角相等外,还有相等的角,请写出两对:____;(3)如果∠AOD=140°,那么根据____,可得∠BOC=____,如果∠AOF=70°,可得∠DOB =____.已知∠α和∠β互为补角,并且∠β的一半比∠α小30°,求∠α,∠β.[2016春·威海期中]如图6,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已知∠AOC≠90°,射线OD平分∠AOC,射线OE平分∠BOC,射线OF平分∠DOE.(1)当0°<∠AOC<90°时,求∠FOB+∠DOC的度数;(2)若∠DOC=3∠COF,求∠AOC的度数.图6。
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
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1.线段上有1个点。
如线段AB上有一点M和:AB= + 差:AM= — BM= —特别:当M是线段的中点时。
倍:AB= AM= BM 分:AM= AB BM= AB2.线段上有2个点。
如点M、N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
和:AB= + + ;AN= + ;MB= +差:AM=AB— ; AM=AN— ; MN=AB—— ; MN=AN—MN=MB— ; NB=AB— ; NB=MB—。
一、填空题1.如图,点M、N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则不同的线段有:。
2. 如图,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分别是。
3.如图,M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且线段AM=MB,则点M是线段AB的,AB= AM,BM= AB.4.如图,P为线段MN上一点,且线段MP=5cm,PN=3cm。
求线段MN的长。
解:因为MP=5,PN=3所以MN= += +=3..如图,P为线段MN的中点,且线段MN=10cm。
求线段NP的长。
解:因为P为线段MN的中点1所以NP=2= =4.如图,P是线段MN的中点,且线段MN=4cm,则线段MP=PN= cm。
5.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线段AC=2cm,CB=3cm,则线段AB= cm。
6. 如图,已经线段MN=10cm,线段PN=3cm,则线段MP= 。
7.如图一,已知线段AB=8cm,点C在线段AB上,且线段BC=2cm,,则线段AC= ;如图二,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且线段BC=2cm,则线段AC= cm。
(已知线段AB=8cm,点C在直线AB上则线段AC= )8. 如图,在线段AB上有两点M、N,且线段AM=2cm,MN=4cm,NB=3cm,则线段AB= 。
9.如图,已经线段AB=12cm,AM=4cm,MN=2cm,则线段AB= cm。
10.如图,已经线段AB=12cm,AM=3cm,NB=5cm,则线段MN= 。
11.如图,已知线段AB=14cm ,点M 为中点,线段MN=3cm ,,则线段NB= 。
【精品】角的和、差、倍、分问题
第一节角的和、差、倍、分【典型例题】二倍角问题的辅助线添法己知:如图所示,MBC中,ZA = 2ZB,CD平分£4C3・求证:BC=AC+AD.例2已知:如图所示,在AABC中,ZA = 2ZB,AB=2AC.求证:ZC = 90°.例3 已知:在A4BC中,ZACB = 2,B.求证:2AC>A3.例4已知:AD是A4BC的中线,ZC = 2ZB,AC = -BC.求证:A4OC是等边三2 角形.证明角的和、差、倍、分例1如图所示,已知AABC中,ZC>ZB, AD是角平分线,AELBC于E,求证:ZZ)AE = ^(ZC-ZB)例2如图所示,己知:E为A4BC的边BC延长线上一点,ZABG匕ACE的平分线相交于D.求证:ZZ) = -ZA.2例3如图所示,己知:ZVIBC中,/ABC和/4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0.求证:4。
= 9。
+ 捉.B' C例4如图所示,己知DO平分ZADC, BO平分ZABC,求证:ZA + ZC = 2ZO.例5如图所示,已知AB>AC, AD平分ABAC, EF LAD,垂足为G, EF交AB于E,交AC于F,交BC的延长线于M.求证:ZM =^(ZACB-ZB).例6如图所示,已知AABC中,AB=AC, CD L AB交BA延长线于D, E, F分别是AC、BC的中点.证明:ZEDF = 90°--ZBAC.2【大展身手】1如图所示,已知D为AABC内任意一点,求证:ZBDC =ZA + ZABD+ ZACD.2如图所示,线段BP、BE把ZABC三等分,线段CP、CE把4C8三等分.求证: ZBPC=-(ZA + ZBEC).3如图所示,AA8C中,延长BC到D, ZABC与匕4CO的平分线相交于E点,ZEBC 与匕ECD的平分线相交于F点,求证:ZF = -ZA. 4【小试锋芒】1求证: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2 如图所示,MBC中,外角ZCBD, ZBCE的平分线交于点0 ,求证:E = 9。
证题技巧之三——证明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
证题技巧之三——证明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一、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1、方法:①长(或大)折半②短(或小)加倍2、判断:两种方法有时对同一个题都能使用,但存在易繁的问题,因此,究竟是折半还是加倍要以有利于利用已知条件为准。
3、添线:①为折半或加倍而添;②为折半或加倍后创造条件或利于利用已知条件而添。
4、传递:在加倍或折半后,还不易或不能证明结论,则要找与被证二量有等量关系的量来传递,或者添加这个量来传递。
此时,添线从两方面考虑:①造等量②为证等量与被证二量相等而添。
参考例4、例5、例6。
例1 AD是△ABC的中线,ABEF和ACGH是分别以AB和AC 为边向形外作的正方形。
求证:FH=2AD证明:延长AD至N使AD=DN则ABNC是平行四边形∴CN=AB=FA AC=AH又∠FAH+∠BAC=180°∠BAC+∠ACN=180°∴△FAH≌△NCA ∴FH=AN ∴FH=2AD例2、△ABC中,∠B=2∠C,AD是高,M是BC边上的中点。
求证:DM=12AB 证明:取AB 的中点N ,连接MN 、DN 则 MN ∥AC ∠1=∠C ∠2=∠B ∴∠2=2∠1 ∴∠1=∠DNM ∴DM=DN又 AN=DN=ND ∴DM=12AB 例3 △ABC 中,AB=AC ,E 是AB 的中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DB=AC 。
求证:CD=2CE证明:过B 作CD 的中线BF则 BF ∥12AC ∠A=∠DBF ∵AB=AC ,E 是AB 的中点∴BF=AE又DB=AC ∴△AEC ≌△BFD ∴DF=CE ∴CD=2CE作业:1、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求证:AF=12FC 2、AB 和AC 分别切⊙O 于B 和C ,BD 是直径。
求证∠BAC=2∠CBD3、圆内接△ABC 的AB=AC ,过C 作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D ,DE 垂直于AC 的延长线于E 。
线段及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线段及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首先我们来介绍线段的和、差计算方法。
1.线段的和计算:
设线段AB的长度为a,线段BC的长度为b,那么线段AC的长度为
a+b。
2.线段的差计算:
设线段AB的长度为a,线段BC的长度为b,那么线段AC的长度为,
a-b,即两个线段长度的差的绝对值。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角的和、差计算方法。
1.角的和计算:
设角A的度数为α,角B的度数为β,那么角A和角B的度数和为
α+β。
2.角的差计算:
设角A的度数为α,角B的度数为β,那么角A和角B的度数差为,α-β,即两个角度数的差的绝对值。
--------------------------------------------
下面我们来介绍线段和角的倍数计算方法。
1.线段的倍数计算:
设线段AB的长度为a,倍数为n,那么线段AB的n倍长度为na。
2.角的倍数计算:
设角A的度数为α,倍数为n,那么角A的n倍度数为nα。
需要注
意的是,角度的n倍有时候不是一个具体的度数,而是一种表示角度大小
关系的相对概念。
线段和角的等分计算方法:
1.线段的等分计算:
设线段AB的长度为a,要将其等分成n份,那么每一份的长度为a/n。
例如,要将线段AB等分成3份,那么每一份的长度为a/3
2.角的等分计算:
设角A的度数为α,要将其等分成n份,那么每一份的度数为α/n。
例如,要将角A等分成2份,那么每一份的度数为α/2。
【初三】线段、角的和差倍分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线段、角的和差倍分一、内容提要证明线段、角的和,差,倍,分,常用两种方法:一是转化为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一是用代数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一.转化为证明相等的一般方法㈠通过作图转化1.要证明一线段(角)等于两线段(角)的和(用截长补短法)⑴分解法――把大量分成两部分,证它们分别等于两个小量⑵合成法――作出两个小量的和,证它与大量相等2.要证明一线段(角)等于另一线段(角)的2倍⑴折半法――作出大量的一半,证它与小量相等⑵加倍法――作出小量的2倍,证它与大量相等㈡应用有关定理转化1.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梯形中位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2.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中,含30度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5.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等于底角的2倍6.三角形的重心(各中线的交点)分中线为2∶17.有关比例线段定理二.用代数恒等式的证明1.由左证到右或由右证到左2.左右两边分别化简为同一个第三式3.证明左边减去右边的差为零4.由已知的等式出发,通过恒等变形,到达求证的结论二、例题例1.已知:△ABC中,∠B=2∠C,AD是高求证:DC=AB+BD分析一:用分解法,把DC分成两部分,分别证与AB,BD相等。
可以高AD为轴作△ADB的对称三角形△ADE,再证EC=AE。
∵∠AEB=∠B=2∠C且∠AEB=∠C+∠EAC,∴∠EAC=∠C辅助线是在DC上取DE=DB,连结AE。
分析二:用合成法,把AB,BD合成一线段,证它与DC相等。
---------------------------------------------------------------------------------------------------------------------------------仍然以高AD为轴,作出DC的对称线段DF。
线段及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3、根据图形填空 (1)∠AOC=∠AOB -∠__B_O_C = ∠__A_O_D -∠COD
B
D
C
O
A
(2)若∠AOC=30°,∠BOC=80°,射线OC平分∠AOD, 则∠COD=__3_0_°__,∠BOD=__5_0_°__,并说明理由.
(4)结论:已知线段 AB,点 C 是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点 M,N
分别是线段 AC 与线段 BC 的中点,则 MN=12AB.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已知AB=5 cm,点O是
线段AC的中点,且OB=1.5 cm,则BC的长是 ( D )
A.6 cm
B.8 cm
C.2 cm或6 cm
综上,在CD之间(含C、D点)建一个加油站M时,所行驶的总路程最 少,所行驶的总时间最少.
如图3,已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D, E分别是AB,CB的中点,AC=8,EB=9,求线段DE的长.
图3 解:根据 EB=9 得出 CB=18,则 AB=AC+CB=26,则 DB =A2B=13,所以 DE=DB-EB=4.
图7
解:(1)∠BOD=∠BOC+∠COD, ∵OB是 ∠AOC的平分线,∴∠BOC=∠AOB=40°. ∵OD是∠COE的平分线,∴∠COD=∠DOE=30°, ∴∠BOD=∠BOC+∠COD=70°;
(2)∠AOB=12(∠AOE- ∠COE)=12(∠AOE- 2∠ COD)=12× (140°-2×30°)=40°.
∴∠α=80°,∠β=100°.
如图10,从点O引出6条射线OA,OB,OC,OD, OE,OF,且∠AOB=100°,OF平分∠BOC,∠AOE=∠DOE, ∠EOF=140°,求∠COD的度数.
线段和差倍分
课堂检测
1.如果线段AB=13厘米,MA+MB=17厘米,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M点在线段AB上 B.M点在直线AB上 C.M点在直线AB外 D.M点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
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
如果MC比NC长2cm,AC比BC长(B )
思路1:算数法
思路2:设未知数
∵AB:BC:CD=2:3:4
4 ∴CD= 9 AD=8,
∴AD=18
由AB:BC:CD=2:3:4,设 AB=2x,BC=3x,CD=4x,则 AD=9x
∵CD=8,即4x=8,解得:x=2
又∵M是AD的中点 1
∴MD= 2AD=9 ∴MC=MD-CD=1
∴AD=9x=18 又∵M是AD的中点 ∴MD= 12AD=9
1 2
AB
类似的可以这样处理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3、线段比例关系的处理
若AB:BC:CD=1:2:3,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方式1】算数法
AD被分成了1+2+3=6份,所以AB=
1 6
AD,BC= 13
AD,
1
CD= 2AD 【方式2】设未知数
由AB:BC:CD=1:2:3,设AB=x,BC=2x,CD=3x
专题学习
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
学习目标
• 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 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问题。
1、线段的和差
AC=AB+BC AB=AC-BC BC=AC-AB
2、线段的倍分
知识梳理
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则:
相等关系:AC=BC
初中数学竞赛精品标准教程及练习40线段角的和差倍分
初中数学竞赛精品标准教程及练习40线段角的和差倍分线段角是指由两条线段所夹成的角,其中一条线段称为角的边,另一
条线段称为角的腿。
线段角的和、差、倍分是数学竞赛中常见的考点,也
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下面将对线段角的和、差、倍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线段角的和
线段角的和是指由两个线段角相加得到的角。
当两个角的腿和边分别
相等时,这两个角的和就等于两个腿与边的和构成的角。
具体而言,设有
两个线段角∠AOB和∠BOC,其中∠AOB的腿OA和OB的长度分别为a和b,∠BOC的腿OB和OC的长度分别为b和c。
那么,∠AOB和∠BOC的和
∠AOC可以表示为∠AOB+∠BOC=∠AOC。
二、线段角的差
线段角的差是指由两个线段角相减得到的角。
和线段角的和类似,当
两个角的腿和边分别相等时,这两个角的差就等于两个腿和边的差构成的角。
具体而言,设有两个线段角∠AOD和∠DOC,其中∠AOD的腿OA和OD
的长度分别为a和b,∠DOC的腿OD和OC的长度分别为b和c。
那么,
∠AOD和∠DOC的差∠AOC可以表示为∠AOD-∠DOC=∠AOC。
三、线段角的倍分
线段角的倍分是指将一个线段角分成若干等份,其中每一份称为该角
的倍分。
具体而言,设有一个线段角∠AOC,要将其分成n等份,即将该
角分成n个相等的角AO_1C、O_1O_2C、O_2O_3C、..、O_{n-1}OC。
那么,每一个倍分的度数可以表示为∠AO_iC=1/n*∠AOC,其中i=1,2,3,...,n-
1。
平面几何中线段“和差倍分”问题的证明
利用 “ 平 行线 间距 离相 等 ” 、 “ 夹 在 平行 线 间 的 平 行 线段 相 等 ” 等定理 , 可通过添加平行线 , 将 某
些 线段 “ 送” 到 恰 当位置 , 从 而获得 证题 思路 .
证法 2 如图 3 , 延长 C A至 点 G, 使A G=A E, 联结 D C, D B, DG . 易证 AA D E AA D G, 从 而 可 证
故 Ⅱ=k + b—c为整 数. ( 3 ) 令 0=b=c= =1 , 则 是平 方数 , 因此不 一定 成 立. + +C=3 , 不
若h , m 的奇偶 性不 同 , 则 1 6 a+ 4 b=( h+ , ) ( h—m)
为奇 数 , 这与1 6 a+ 4 6为偶 数矛 盾.
等. 证法 1 与 证法 2正好 是 “ 割” 与“ 补” 的 2种 方
法.
现 矛盾 的转 移 , 从而达 到化 未知 为 已知 、 化难 为易 、 化 繁为 简 的 目的. 本 文拟对 这类 问题 的常用 解法 作
一
例2 在 锐 角 AA B C中, / _ _ A C B =6 0 。 , 0 为 AA B C外 接 圆 的 圆心 , H为垂心 , O H 的延 长 线 交
若和 差 倍 分 "问 题 的 证 明
●倪 建荣 ( 秀州中学分校 浙江嘉兴 3 1 4 0 0 0 )
△B D E △C D G, 得 B E=C G, 即A B—A C= 2 A E .
线段“ 和差 倍分 ” 问题是 几何 证 明的 重要 内容 之一 , 这类 问题 的证 明方 法灵 活 多变 、 技巧 性 强 , 且
相关 线 段或 其 延 长线 上 构 造 能 够 表 示 线 段 “ 和差
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六:和差倍分、平行与垂直北师大版
中考总复习六:和差倍分、平行与垂直一、和差倍分问题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问题,一般是通过平移、轴对称或旋转等变换构造全等代换线段,最终转化为证明相等的问题。
1.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45°,则有结论EF=BE+FD成立;(1)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是∠BAD的一半,那么结论EF=BE+FD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若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延长BC到点E,延长CD到点F,使得∠EAF仍然是∠BAD的一半,则结论EF=BE+FD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解:(1)结论EF= BE+FD成立.延长EB到G,使BG=DF,连接AG.∵∠ABG=∠D=90°, AB=AD,∴△ABG≌△ADF.∴AG=AF且∠1=∠2.∴∠1+∠3=∠2+∠3=∠BAD.∴∠GAE=∠EAF.又AE=AE,∴△AEG≌△AEF.∴EG=EF.即EF=BE+BG=BE+FD.(2)结论EF=BE+FD不成立,应当是EF=BE-FD.在BE上截取BG,使BG=DF,连接AG.∵∠B+∠ADC=180°,∠ADF+∠ADC=180°,∴∠B=∠ADF.∵AB=AD,∴△ABG≌△ADF.∴AG=AF.∵∠1=∠2,∴∠1+∠3=∠2+∠3=∠BAD.∴∠GAE=∠EAF.∵AE=AE,∴△AEG≌△AEF.∴EG=EF即EF=BE-BG=BE-FD.此题可有如下变式:2.设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滑动保持且,AP EF于点P.(1)求证:AP=AB;(2)若AB=5,求的周长。
解:(1)将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即F、D、G在一条直线上.AE=AG,AF=AF,,.,即AP=AB.(2),EF=FG.的周长=CE+EF+CF=CE+FG+CF, DG=BE,的周长=CE+EF+CF =BC+DC=5 2 =10.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是AB上一个动点,若∠B=60°,AB=BC,且∠DEC=60°,确定AD+AE与BC的关系解: 有BC=AD+AE.连结AC,过E作EF∥BC交AC于F点.则可证△AEF为等边三角形.即AE=EF及∠AEF=∠AFE=60°.所以∠CFE=120°.又AD∥BC,∠B=60°,故∠BAD=120°.又∠DEC=60°,所以∠AED=∠FEC.在△ADE与△FCE中,∠EAD=∠CFE,AE=EF,∠AED=∠FEC,所以△ADE≌△FCE. 所以AD=FC.则BC=AD+AE.4.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是对角线,AB=AC,∠ABD=60°,过D作ED⊥AD,交AC于点E,恰有DE平分∠BDC.试判断线段CD、BD 与A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结论:AC=BD+CD.证法一:延长BD至,使得D=DC.∵DE平分∠BDC,∴∠1=∠2.∵ED⊥AD,∴∠ADC=90°+∠1,∠3=90°-∠2.∵∠AD=180°-∠3=90°+∠2.∴∠ADC=∠AD.在△ADC和△AD中,∴△ADC≌△AD(SAS).∴AC=A.∵AB=AC,∴AB= A.∵∠ABD=60°,∴△AB是等边三角形.∴A=B,∴AC =BD+CD.证法二:延长CD至,使D=DB.∵ED⊥AD,∴∠2+∠3=90°,∠1+∠4=90°.∵DE平分∠BDC,∴∠1=∠2.∴∠3=∠4.在△ADB和△AD中,∴△ADB≌△AD(SAS).∴AB=A,∠ABD=∠=60°.∴AC = A.∴△AC是等边三角形.∴AC = C.∴AC =BD+CD.5.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一组对边的平方和等于另一组对边的平方和,则称这个四边形为等平方和四边形.(1)写出一个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平方和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___________.(2)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AC⊥BD,垂足为O.求证:,即四边形ABCD是等平方和四边形.(3)如果将图(1)中的△A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度(0°<<90°)后得到图(2),那么四边形ABCD能否成为等平方和四边形?若能,请你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1)图(2)解:(1)菱形或正方形;(2)证:∵AC⊥BD于点O,∴∠AOD=∠BOC=∠AOB=∠DOC=90°.∴∴.即四边形ABCD是等平方和四边形.(3)解:四边形ABCD是等平方和四边形.证:原梯形记为,依题意旋转后得四边形ABCD,连接AC、BD交于点,∵∥BC,∴∽.∴.∵,,∴.∵,∴∠AOC=∠DOB=180°-.又∵,∴△AOC∽△DOB.∴∠1=∠2.又∵∠3=∠4,∴.由(2)的结论得:.即四边形ABCD是等平方和四边形.二、位置关系的证明位置关系的证明以线段的平行、垂直为主,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大家也要注意总结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线段、角的和
差倍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线段、角的和差倍分
一、内容提要
证明线段、角的和,差,倍,分,常用两种方法:一是转化为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一是用代数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一.转化为证明相等的一般方法
㈠通过作图转化
1.要证明一线段(角)等于两线段(角)的和(用截长
补短法)
⑴分解法――把大量分成两部分,证它们分别等于两个
小量
⑵合成法――作出两个小量的和,证它与大量相等
2.要证明一线段(角)等于另一线段(角)的2倍
⑴折半法――作出大量的一半,证它与小量相等
⑵加倍法――作出小量的2倍,证它与大量相等
㈡应用有关定理转化
1.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梯形中位线等于两底和
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含30度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
半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5.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等于底角的2倍
6.三角形的重心(各中线的交点)分中线为2∶1
7.有关比例线段定理
二.用代数恒等式的证明
1.由左证到右或由右证到左
2.左右两边分别化简为同一个第三式
3.证明左边减去右边的差为零
4.由已知的等式出发,通过恒等变形,到达求证的结论
二、例题
例1.已知:△ABC中,∠B=2∠C,AD是高
求证:DC=AB+BD
分析一:用分解法,把DC分成两部分,分别证与AB,BD 相等。
可以高AD为轴作△ADB的对称三角形△ADE,再证EC=AE。
∵∠AEB=∠B=2∠C且∠AEB=∠C+∠EAC,∴∠EAC=∠C 辅助线是在DC上取DE=DB,连结AE。
分析二:用合成法,把AB,BD合成一线段,证它与DC相等。
1
2
仍然以高AD 为轴,作出DC 的对称线段DF 。
为便于证明,辅助线用延长DB 到F ,使BF =AB ,连结AF ,则可得
∠ABD =2∠F =2∠C 。
例2.已知:△ABC 中,两条高AD 和BE 相交于H ,两条边BC 和AC 的中垂线相交于O ,垂足是M ,N
求证:AH =2MO , BH =2NO
证明一:(加倍法――作出OM ,ON 的
连结并延长CO 到G 使OG =CO 连结AG ,则BG ∥OM ,BG =2MO ,AG ∥ON ,AG =2NO ∴四边形AGBH 是平行四边形, ∴AH =BG =2MO ,BH
=AG =2NO
证明二:(折半法――作出AH ,BH 分别取AH ,BH 的中点F ,G 连结FG ,则FG =MN =
2
1
AB ,FG ∥MN ∥AB 又∵OM ∥AD ,
C
A
B D
F B C
D
3
∴∠OMN =∠HGF (两边分别平行的两锐角相等) 同理∠ONM =∠HFG ∴△OMN ≌△HFG ……
例3. 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AB 上且CE =AD +AE ,F 是AB 的中点
求证:∠DCE =2∠BCF
分析:本题显然应着重考虑如何发挥CE =AD +AE 条件的作用,如果只想用加倍法或折半法,则脱离题设的条件,难以见效。
我们可将AE (它的等量DG )加在正方形边CD 的延长线上(如左图)也可以把正方形的边CD (它的等量AG )加在AE 的延长线上(如右图)后一种想法更容易些。
辅助线如图,证明(略)自己完成
例4.已知:△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I , 求证:∠BIC =90 +
2
1
∠A 证明一:(由左到右)
G
4
∠BIC =180 -(∠1+∠2)=180 -
2
1
(∠ABC +∠ACB ) =180 -21(∠ABC +∠ACB +∠A )+2
1
∠A
=90
+2
1∠A
证明二:(左边-右边=0) ∠BIC -(90 +
2
1∠A ) =180 -21(∠ABC +∠ACB )-90 -21
∠A
=90 -2
1
(∠ABC +∠ACB +∠A )=……
证明三:(从已知的等式出发,进行恒等变形)
∵∠A +∠ABC +∠ACB =180 ∴∠A =180 -(∠ABC +∠ACB )
21∠A =90 -2
1
(∠ABC +∠ACB ) 90 +21∠A =180 -21
(∠ABC +∠ACB ),即∠BIC =90 +
2
1
∠A 三、练习
1. △ABC 中,∠B =2∠C ,AD 是角平分线,求证:AC =AB +BD
2. △ABC 中,∠B =2∠C ,AD 是高,M 是BC 的中点,则AB =2DM
5
3. △ABC 中,∠B 的平分线和∠C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E ,则∠A =2∠E
4. △ABC 的AB =AC ,CD 是中线,延长AB 到E 使BE =AB ,连结EC ,则CE =2CD
5. 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 =Rt ∠,BD 是角平分线
求证:BC =AB +AD
6. 已知:△ABC 中,AB <AC ,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
求证 :∠DAE =
2
1
(∠B +∠C ) 7. 已知:△ABC 中,AB =AC ,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 求证:∠CBD =
2
1
(∠ABD -∠D ) 8. 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E 是AD 的中点,BE 延长线交AC 于F 求证:BF =4EF
9. 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一点,AF 平分∠DAE ,交CD 于F 求证:AE =BE +DF
10. 在△ABC 中,∠BAC =Rt ∠,BC 的中垂线MN 交AB 于M ,交BC 于N ,角平分线AD 延长线交MN 于E ,则BC =2NE (1987年泉州市双基赛题)
6
11. 以Rt △ABC 两直角边AC ,BC 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CDE 和BCFG ,分别过E ,G 作斜边AB 所在直线的垂线段EE ,,GG ,则AB =EE ,+GG ,
12. 已知:△ABC 中,AB =AC ,AD 是高,CE 是角平分线EF ⊥BC 于F ,GE ⊥CE 交CB 延长线于G , 求证:FD =4
1
CG (提示:以CE 为轴作△CEG 的对称三角形)
13. 已知:△ABC 中,∠A =100 ,AB =AC ,BD 是角平分线 求证:BC =BD +AD
14. 已知:正方形ABCD 中,AE 平分∠BAC 交BC 于E ,交BD 于F ,O 是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CE =2FO
15. 已知:如图AC ,BD 都垂直于AB ,且CD 交AB 于E ,CE =2AD
求证:∠ADE =2∠BDE
16. 已知:△ABC 中,AB <AC <BC ,点D 在BC 上,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且BD =BE =AC ,△BDE 的外接圆和△ABC 的外接圆交于点F
求证:BF =AF +FC (1991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提示:在BF上取BG=CF)
(15)
练习题参考答案
1.以AD轴作轴对称三角形
2.取AB中点N,再证明DN=DM
3.利用外角性质,分别用两角差表示∠A和∠E
4.有多种证明方法,注意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5.在BC上取BE=BD,则△EDC等腰,作DF∥BC交AB于
F,可证△ECD≌△ADF
6.∠B+(∠BAE-∠DAE)=90,∠C+(∠EAC+∠DAE)=90
7.∠ABC=∠ACB=∠D+∠CBD,两边同加上∠CBD 10.作高AH
7
12延长GE交AC于M,则E是GM的中点,作EP∥BC交AC 于P,则EP被AD平分
16.在BF上截取BG=FC,△BGE≌△CFA,再证GE=GF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