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经济体制比较

合集下载

关于西方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一些比较

关于西方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一些比较

关于西方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一些比较财科所2013会计博士孙明成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反映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出现了不少醒目的标题,如:"金融危机重创英美模式"、"美国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转折"、"中国模式给世界带来启迪";还有的从社会制度层面论述市场经济模式问题,如:"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走上末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观察是正确的",等等。

在这些标题下,我认为只有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其本质才能有效得出结论。

从根本上说金融危机仍然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引发的。

也就是说,只要有资本主义这种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一定会不定期的发生。

只是在在新的形式下又有其新的表现而已。

一、金融垄断必然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本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

从而出现了银行、保险、金融市场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扩张等,从而保证资本的流动性。

在当代资本全球化的有力推动下,资本主义企业实现了空前规模的积聚。

全球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最后,信息技术深入到所有生产部门,其中包括服务部门,推动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连续化,IT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加速了金融垄断的形成。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潜在危害性。

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金融经济具有虚拟化、泡沫化的弊端。

虚拟经济本身具有脆弱性。

一但金融资本出现问题会很快席卷到实体经济领域对各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提到的更多的词是次贷、金融衍生品等与金融、资本相关的词。

充分凸显了金融资本在当前社会中的巨大的作用。

同以往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最深刻变化是在金融领域。

金融垄断资本无所不在的事实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新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想看清资本主义就必须懂得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中西方经济体制比较

中西方经济体制比较

中国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混合经济体制比较摘要:混合经济体制在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与民主社会主义的西方世界同时存在,并且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学者们对混合经济体制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导致了论证上的分歧,文章在论述上将采取在国家意志层面上的混合经济体制概念内涵。

通过对两种混合经济体制从所处的文明发展阶段、国家的指导思想、发生学、组成成分的功能以及目标趋向等层面进行比较分析,改变传统对混合经济体制研究中对两者在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不足。

两种混合经济体制的相似点关涉到混合经济体制模式未来发展和对二者关系的认识问题,而传统对此研究的认识论基础主要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故而在思想认识产生了上一些问题,文章将采用“一分为三”的认识论对此进行一些尝试。

关键词:混合经济体制;中国;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比较;“一分为三”Comparison of Mixed Economy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Democratic Socialists Abstract: Mixed economy system is running in China and Democratic Socialists. Although mixed economy system bring active social effect , the notion of “Mixed economy system” is quite different among academicians. As a result of this ,the disputes on the Mixed economy system are existing as long as the Mixed economy system’s history.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notion of Mixed economy system in the constitution level. By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phase, the tutor ideology, the origin, the structure of two different Mixed economy systems, the philosophical notion on Mixed economy system will be produced. The sameness between them link with the fu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 The contradictory analytical method is the root of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about Mixed economy system, which is very fit of Mixed economy system research , so this article analyze Mixed economy system by One dividing into three analytical method.Key words: Mixed economy system;China;Democratic Socialists;Comparison;One dividing into three一、混合经济体制的内涵混合经济体制(Mixed Economy)思想通常认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21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提出。

中外经济体制变革比较分析

中外经济体制变革比较分析

中外经济体制变革比较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国家在经济体制上的差异逐渐凸显出来。

那么,在经济体制变革方面,中外有哪些不同的做法呢?这篇文章将对中外经济体制变革进行比较分析,从政府角度、市场角度和社会角度来探讨其中的差异。

政府角度从政府角度出发,中外的经济体制变革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变革侧重于政府主导下的改革,而西方国家更偏向市场的力量。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中,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

政府以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等形式,鼓励企业的发展,并通过政策引导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可行性研究同样也是指导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组织专家和学者开展研究,制定经济计划和政策。

相反,西方国家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为市场提供基本的法律框架,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同时发挥监管的角色。

政府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被市场经济模式取代,市场经济模式注重私人企业的自由发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容易引发非法犯罪和垄断等问题,政府的监管作用大大增加。

市场角度从市场角度出发,中外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发力于出口,凭借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优越的政策支持,逐渐成为制造业出口大国。

这种经济模式在经济萎缩的时候比较脆弱,海外市场需求缩减会导致企业收入骤降。

相反,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注重服务业的发展,因为服务业的比制造业更加适合本土市场。

服务业中的金融行业、医疗行业和娱乐行业等都是发展得非常成熟的领域。

同时,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高附加值的行业,而非劳动力成本低的行业。

社会角度在社会角度上,中外也有巨大的不同。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社会结构较为庞杂复杂。

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需为老年人提供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也逐渐得到完善。

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加速也在推进,白领和蓝领之间的差距渐渐缩小,人民的消费观念正在逐渐改变。

相反,西方国家老龄化问题已更加突出。

因此,在他们的社会发展模式之中,提供养老金和福利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关于中西方经济差异的研究讲解

关于中西方经济差异的研究讲解

2、 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 ----第二次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 •杰文斯、瑞 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几乎 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 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 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 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居于支配地位,这也 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结论
我国的经济与西方经济在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理论、经济增长 等当面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但是我国经济政策或者经济制度的选择都是围 绕着如何能产生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如何能让经济成果惠及更多的人这 样一个角度,所以正如周恩来总理的一句名言” 求同存异”,存在着再多的 差异,也仅仅是差异而已。同时,通过分析我们的经济发展的上层建筑可 以发现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借鉴西方先进的已成型的经济理论,服务于 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中西方经济的不同,不是批判西方, 褒扬自己,而是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我们自身的状况和西方的现状,见贤而 思齐,善莫大焉。
3、 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第三次革命
1936年英国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使西方经济 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这也 正是“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影响所在。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 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够开放国人的视野,为日后的改革的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而在80年代以 后,我国对西方经济思想的研究则与我国国内改革的实际需要相连,以期 寻找二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这一阶段,翻译出版的主要是西方经济思想 中的凯恩斯主义。同时这一阶段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所谓的滞胀现象, 凯恩斯主义不断遭人诡病,从而对其加以改良的供给学派成为了当权者的 不二选择,在这一国际背景的影响下,供给学派的相关理论也被引入我国。 伴随着农村改革卓越成效,国内进行全面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于是增长 经济学尤其是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比较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比较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比较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有不同的应用和效果。

本文将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特点和优缺点。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国家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公有制和公平分配。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产权保护和公共服务等手段来平衡市场经济的不平衡性,并实现经济的公正发展。

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则更加注重市场的自由运作和私有企业的发展。

在这种理论中,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资源的分配,个人和企业的自由选择和竞争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国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有效干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国家应该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经济的发展,避免市场失灵和产生社会不公。

而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则倾向于相对较少的国家干预,重视市场的自发调节能力。

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的自由机制可以更有效地分配资源,最大程度上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动力。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注重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应该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关注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

而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理论倾向于追求经济增长和利润最大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少。

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共同发展。

根据这一理论,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在经济中应该共同存在,相互补充和竞争。

而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则更加强调私有企业的发展和竞争。

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私有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角色相对较小。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注重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强调国家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导向。

而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更加注重个人和企业的自由选择和市场的自主调节。

这种理论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市场的机制和个人的自主行为。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的国际比较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的国际比较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的国际比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的国际比较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体制的演变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之一。

从原有的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历了独特的转变。

本文将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探讨中国经济体制的国际差异。

一、计划经济时代:大政府主导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经济体制以国家计划为核心,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政府制定五年计划,统一分配资源,控制价格和生产规模,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这种体制在苏联和其他共产主义国家也存在。

然而,与苏联等国相比,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是更为灵活和适应性更强。

中国政府注重发展重工业,采取以工代赈、以工定产等灵活的政策,以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尽管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低效率等问题,但中国在计划经济阶段迅速崛起。

二、改革开放:市场因素崭露头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理念逐渐渗透,市场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政府开始放松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转向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改革过程更具特色。

中国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方式,避免了剧烈的冲击和社会动荡。

政府积极推动特定地区(如深圳、上海等)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和技术引进。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三、国际比较:中国的优势和挑战在国际比较中,中国的经济体制呈现出一些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是中国政府的强大干预能力。

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仍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政府干预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计划、实施政策等方式迅速调整经济,对于一些重大决策可以快速落地。

这种干预能力在危机管理和战略产业布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然而,政府干预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宏观调控的过度依赖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此外,政府垄断和官僚主义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中国经济体制的开放程度。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体制比较研究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具体运行方式和相关制度安排。

西方经济学对于经济体制的研究,常常从国家治理、市场机制和制度安排等多个角度进行比较。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一、国家治理在西方经济学中,国家在经济体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同国家对于经济体制的管理和调控方式各有不同。

以美国和德国为例,美国主张市场经济的自由和竞争,国家干预的力度相对较小;而德国则更倾向于社会市场经济,注重国家的干预和社会保障。

对于国家治理的研究,西方经济学常常从政府机构和政策制定的角度出发,来比较各国的经济体制。

二、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体制比较研究的重要内容。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两种主要的市场机制,它们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组织方式上存在差异。

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国家往往实行计划经济。

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两种市场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比较不同市场机制的效率和公平性等指标,分析两种市场机制的优劣之处。

三、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是指经济体制中各种法规、规章和约定等的具体呈现。

不同国家的制度安排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着经济体制的运行。

在西方经济学中,对于制度安排的比较研究,常常关注法律框架、产权保护、合同执行和监管机构等方面。

例如,美国注重市场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其制度安排比较偏重于强调个人自由和自主性;而欧洲国家则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福利,其制度安排更偏向于社会保障和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体制比较研究从国家治理、市场机制和制度安排等角度出发,对不同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国的经济体制特点,为我们在实践中选择适合的经济体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体制比较研究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经济体制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为我们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体制提供启示。

精品word--西方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差别

精品word--西方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差别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主要差异封建国家经济的主要依托是对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

封建社会的产品分配形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与此密切相关。

法国地处西欧,中国地处东亚。

法国的封建体制也就是西欧的封建体制,而中国的封建体制则代表了传统的东方政权。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政治差异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制度,皇权至上是其主要特征。

它既是夏、商、西周奴隶社会那种专制主义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进入封建社会后自然经济的集中反映。

一方面小农经济的独立性很弱,小生产者始终有赖于封建政权的庇护;另一方面地主阶级也需要专制主义为其统治利益服务。

历代统治者因此以天子自居为所欲为,力图使其一家天下永存。

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官田和民田。

皇室、贵族占有的土地如明代皇庄,国有土地如屯田等为官田,其它地主和农民占有的土地为民田。

即使照这一看法,国家、皇室直接占有大量土地,以至成为古代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之一,也可说明中国古代国家土地所有制之发达和中国封建国家经济之强大。

事实上,现在人们所说的“民田”在宋代以前,即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所有权也并不属于民人即一般地主和农民,而是属于国家,也就是说,国家不但对官田有所有权,对民田也拥有所有权。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及其经济,不仅体现在国家对部分土地的直接经营管理上,也体现在占田制、均田制方面。

均田制授予的土地分永业田(北魏称桑田,北齐亦称业田)、口分田(北魏称露田)。

历代均田制的法令规定,国家授予的口分田是要“身死入官”的。

很明显,当时民人分得的这部分土地,其所有权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

对永业田,国家也掌握着一定的所有权。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中国有很大不同。

西欧封建社会,尤其在前期,封建国家的经济政治力量远远不能与中国的封建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相比。

在西欧,封建君主只是许多贵族中的一员,封建国家远没有中国封建王朝那样巨额的赋税收入。

中西方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一、中西方经济体制的概述中西方经济体制的差异可以追溯到对经济制度的不同认知。

在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被广泛接受,并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竞争优势。

而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被奉为指导思想,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引导起着重要作用。

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西方国家主张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有限的作用,最好能够避免干涉市场。

通常只会在监管垄断行业和解决市场失灵时才会出手。

相反,中国政府在经济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市场的管理者,也是经济的推动者。

政府对重要产业的选择和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企业制度的差异在西方经济体制中,企业归私人经济主体所有。

政府仅在监管和税收方面进行干预。

而在中国,国有企业是经济的中流砥柱,它们扮演着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持作用。

四、金融制度的差异在西方,政府并不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而是通过政策工具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相反,中国则在金融领域持续地开展监管和政策调节,以维护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避免经济动荡。

五、投资与创新的支持西方国家在投资和创新方面给予民间资本更大的自由度,在资本市场上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这有望激励私人投资和创新。

相比之下,中国主张展现国家决策的力量,主张国家投资和创新。

虽然在很多领域开展了很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却带来了不少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六、法律制度的差异西方国家在法律制度上拥有广泛的、与政治权利和市场相关的体系,并鼓励民间经济的自由化和产权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在中国,法律制度缺乏独立性,与公众权力分离,法律只能在政府上级和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有效实施。

七、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在西方,劳动力市场更加自由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个人选择性更加广泛,企业中的员工市场会出现更严格的竞争。

与此相反,在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相对较为分散,部分地区具有原始状态。

八、国际化程度的比较西方国家的经济体系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位置,很多企业已经变成了全球性企业。

大部制改革中外对比讲稿(1)

大部制改革中外对比讲稿(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因此,大部制改革是我国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从大部制的视角,对中外政府机构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特点并借鉴其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方国家大部制改革的背景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带来了巨大影响,这提升了西方各国对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视程度。

而政府能力是一国综合能力和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政府如何有效引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作,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甚至激化了社会矛盾。

2.国内政治压力加大纵观西方各国的大部制改革,无不是在国内经济、社会陷入困境时进行,这符合社会进步的规律:当旧的体制不能很好的管理社会促进生产力的进步时,就革除它。

3.政府机构弊病显现在西方国家行政机构调整过程中,往往在编制中增添许多新的机构和人员难以适应政府管理范围的扩大化,但这使西方政府的工作重复、混乱,浪费、权力和管辖权的冲突现象严重,政府机构之间矛盾重重,出现了行政管理混乱的现象。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西方国家的大部制改革就势在必行。

西方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方法步骤部门体制作为政府组织形态变革的重要举措,涉及面广,各国在推行过程中都十分慎重,采取了很多办法来推动改革,以充分发挥大部制对改进政府管理的积极作用。

1、注重整合,加强协调在促进部门之间协调方面,各国采取的办法有:通过总统和总理完成部门问的协调;通过减少副首相等副职数量、提高部分部长的地位来实现;通过成立专门委员会或部际联席会议进行协调。

随着部门数量的减少和职能的扩大,各个大部具有较为独立、完整的行政资源和权力系统,容易造成各个大部之间的协调难题,从而影响政府政策的整体性。

2、体制支撑,配套改革为了推行大部制,各国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主要有:设置各种执行机构,大部具有功能综合性、设置稳定性的优点,直属机构具有运作灵活性的优点,可以呼应社会变迁对政府职能的新要求,与大部相配套。

不同国家经济体制的对比实证研究

不同国家经济体制的对比实证研究

不同国家经济体制的对比实证研究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在生产活动中的归属关系和管理方式。

在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中,各个经济主体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和配备的方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活力的差异。

本文将从经济制度、产权制度和货币制度三个方面,对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进行比较分析。

一、经济制度的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可以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类型。

计划经济的核心是政府垄断经济决策权,由政府来统一决定资源配置方案、生产计划、价格、市场规模和分配利润等诸多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扮演着经济管理的核心角色,强调政治权力对经济生产和分配的主导作用。

市场经济则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市场的竞争和自由决定资源配置、价格、产量和分配比例等经济决策。

在瑞士等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社会生产力高度集中在了市场机制中,市场环境稳定,政府快速响应经济外部性也被极大地满足。

市场机制被充分研究,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日益完善、细致、复杂。

与之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苏联等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实施,通过政府计划来指导社会生产,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统一资源,在农业揉搓中也发挥着很大作用,但由于没有市场机制的价值指引,经济周期波动较大,社会财富和资源配置不充分等弊端也随之而来。

二、产权制度的比较产权制度是指国家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进行所有权归属和管理的方式。

在产权制度下,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归属关系和产权的扩散方式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产权可以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

公有制通常指政府、国家和集体对国家资产和资源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集体企业等,而私有制则指个人或个体经营者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的占有和所有权,包括工商、农业、服务业等领域。

在美国等国家,私有制产权体系的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数以百万计的小企业和公司在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经营更灵活、积极,对市场需求和变化的应对更敏锐。

中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中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经济发展速度和路径。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经济发展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的不同。

一、政治制度1.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中西方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政治体制、选举制度和社会管理方面。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议会制和总统制,更注重法治和人权的保障,政治中多元化和平衡,社会管理上更运用市场机制和非政府组织。

而中国采用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更强调集中统一和稳定,社会管理中更多地运用行政机制和公共部门。

2.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在政治制度上,西方国家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人权,这也促进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创新能力。

而中国的政治体制更加注重集中统一和稳定,市场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二、经济模式1.中西方经济模式差异中西方经济模式差异主要体现在市场结构、经营方式和国有经济比例方面。

西方国家的市场更加开放和自由,企业更多地注重市场份额的争夺和经验规模的优化。

而中国市场的竞争相对较小,企业更多地注重政府关系和行业垄断。

2.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在经济模式上,西方国家注重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机制和非政府组织。

而在中国,市场经济还需要更多的政府引导和干预,发展依赖于国家的计划和政策。

三、经济发展路径1.中西方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中西方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方面。

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更加成熟和多元化,产业结构更多地集中于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

而中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产业结构还存在规模效应和低附加值产业经济的影响。

2.经济发展路径与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路径上,西方国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也带动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优化。

而中国则更多地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效率和规模效应。

全球化时代中西方组织文化的比较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西方组织文化的比较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西方组织文化的比较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组织文化的比较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组织文化是指公司或组织中员工所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和信仰,是一种影响着组织管理和经济活动的文化现象。

不同的组织文化会影响员工的行为表现、生产效率和组织氛围,进而影响组织的整体经营效果。

本文将就中西方组织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差异以及可能的原因。

一、中西方组织文化的差异1. 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方国家的组织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强调个性、竞争、自由和法制。

相比之下,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更注重集体主义、忠诚、和谐以及权威。

2. 领导方式的差异西方公司的管理方式主要采用民主和授权原则,强调员工的参与和表现,注重沟通和合作。

而中国公司则更加强调领导的权威,员工需要服从领导,注重执行力和绩效。

3. 员工价值观的差异西方员工注重个人成就,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喜欢寻求变革和创新,强调自由和独立。

而中国员工则更加注重群体利益,重视稳定和团队合作,倾向于遵循传统和规矩。

二、中西方组织文化差异的原因1. 历史文化差异西方公司的组织文化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这种文化强调个性、竞争和自由。

而中国等东方国家则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强调群体利益、道德规范和权威。

2. 经济体制差异西方公司的经济体制相对较为开放和自由,可自由竞争,而中国等东方国家存在较为集权的经济体制,公司在决策和经营方面受政策影响较重。

3. 社会发展阶段差异西方国家处于萎缩的时期,而中国等东方国家处于经济发展中的阶段。

萎缩时期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而发展时期则容易出现一种集体主义和功利的思想。

三、中西方组织文化差异的影响1. 组织氛围中西方组织文化的差异会直接影响组织氛围。

西方组织文化强调个性和员工参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和氛围也比较轻松。

而中国组织文化则更注重员工投入和忠诚,公司关系比较严肃。

2. 经营效率由于不同文化的员工的工作价值观不同,对工作尺度和要求也不同,这往往会影响到整体经营效率。

中国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区别

中国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区别

中国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 市场经济的别
为什么选择市场经济?
• 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发挥的作用:
• 就前苏联来讲,在列宁、斯大林时代,计划经济曾使一个落后的沙 俄在半个世纪内成为与西方最发达的国家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重工 业、国防力量和科学技术在世界上数一数二。若再考虑到苏联还顶住 了法西斯疯狂侵略的历史功勋和遭受战争的巨大损失,而美国却成了 战争的受益者等因素,更可显示出计划经济威力 • 就中国来讲,在建国后的近20年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使中国从 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转变成基本建立起独立完 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科学技术体系的社会主义强国,为改革开放奠定 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53-1978年间, 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实际增长率:国民收入为6.0%,社会总产值为 7.9%,工农业总产值为8.2%,.大大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期的经 济增长速度
• 当经济已进一步大发展的情况下,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才愈益显示出其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 发展的要求,而需要适当加以调整.从一个角度来 说,计划经济也是一种资本原始积累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在国际上的地位
•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订的议定书里面,已经承 认我国不是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导致了wto里面的 诸多协议不适合于我国,这也是我国跨国公司在国 际贸易争端中屡屡失败的重要原因.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经济体制的异同点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经济体制的异同点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经济体制的异同点国际上对现代市场经济有不同的分类。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1年《转换到市场经济》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成功的市场经济的三种体制模式:美国、英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日本、法国的行政管理导向市场经济体制;德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一、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一谈到西方市场经济,人们自然首先考虑到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因为他们既重要、发达,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一谈到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人们又往往比较重视研究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诚然,这些特殊性确实是显著而重要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但是,从借鉴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探讨它们的共性。

(一)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的经济体制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而在私有制经济中,都是以私人垄断企业为主导。

在美国、日本、德国经济中,国有部分约占1%-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会所有制的份量更小,其余80%-90%以上均属私有制。

而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80%-90%甚至更多,但它们毕竟是从属的。

例如在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60%以上同大企业有承包关系。

在美国20万家工业公司中,最大的50家占了全部工业资产总额的49%。

[1]在日本,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有175万家,其中资本额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有2195家,仅占公司总数的0.13%,但它们占了全部法人企业资本总额的41.4%。

[2]在德国将近4.4万个工业企业中,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0个,占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却占了销售总额的44%。

[3]这里我们之所以突出大公司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影响和作用实在太大,太重要。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概括说,大多数国家都是依靠几十个工业集中区和几百家公司提供大部分出口产品,提高生产率和国民生活水平的。

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

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
(三)中西方财务会计发展进程因素
西方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传统理财”阶段,二是“综合理财”阶段,三是 “现代理财”阶段。
在连续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后,使西方财务会计日渐成熟。 形成了企业财务的重点是研究所筹资金在投资运用时如何考虑投 资报酬与风险的对应关系,减少投资风险,以增加投资收益,使 股东财富最大化。至此,西方财务会计已形成了以筹资、投资、 股利为核心的企业财务内容,其本质是有关企业资金的运用过程 和管理结果。
至于现金,西方是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中国单指库存 现金。
西方财务会计采用转回分录,即对按常规程序处理的、事后 才真正发生的经济业务调整分录,到下一会计期初又将相关的前 期调整分录的借、贷方全部冲转回去。
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这种程序,如月末企业“银行存款余额调 节表”平衡后,就不再作会计分录,待下月初收到有关凭证后11 才 正式作有关分录。
4
一、经济环境的比较
(二)经济体制因素
在中国,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将财务作为财政体 系的组成部分,因而有关企业筹资、投资、股利分配等重大财务 活动都由国家财政去统一规范。因而国家股仍然在绝大多数股份 制企业中占控股地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仍是处理 企业与国家等之间的财务关系,这也正是中国关于财务与会计关 系表述上存在“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西方财务会计合 一观”等存在的现实。纵观中国几十年的企业财务体制一直只在 被动地处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形式,国家与国有企业的 分配关系,集中财务与扩大企业财权上下功夫。这偏离了财务的 本质,造成了我国财务与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合二为一的局面。
是管理的主体,财务是管理的对象,必须对财务实施会计管理。 2“大财务论”,认为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会计只属于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反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模式的比较分析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模式的比较分析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模式的比较分析一、导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经济体系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探究不同国家之间经济模式的差异和相互间的优劣势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其中,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模式是两个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本文旨在对这两种经济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解读其中的异同点和优势劣势,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第一部分:西方经济学的概述西方经济学是指欧美发达国家在过去两百多年间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和研究体系。

它把经济活动看作是社会资源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主张通过市场调节和自由竞争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其基本理念包括市场自由化、竞争自由化、私人财产权、自由贸易等。

西方经济学的代表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

古典经济学奠定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张通过市场调节,用自由竞争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新古典经济学是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主张市场应具有完全竞争、信息对称和理性的经济主体,以实现经济效率和公平。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是西方经济学的另一条主要支流,主张通过政府干预经济来调节市场经济,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率,代表人物包括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

三、第二部分:中国经济模式的概述中国经济模式是指在中国特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和体制安排,它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逐渐采取出口导向的发展方式,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倡导市场与政府的积极互动,发挥市场僵化、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的优势。

中国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并存,政府和市场协同运作,政府为主导推动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立起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了企业法人制度,同时也一直在加强市场监管和防范市场垄断。

中国的制度与其他的比较

中国的制度与其他的比较

中国的制度与其他的比较中国的制度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

在全球范围内,它备受关注并被广泛研究。

与其他国家的制度相比,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具有许多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的制度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一、政治制度比较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体制。

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不同,中国采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种制度保证了人民的广泛参与和利益表达,同时也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公平。

与此相比,许多西方国家采用了多党制和竞选制度。

这种制度注重个人权利和多元利益的代表,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然而,多党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治利益斗争和决策效率低下等。

相比之下,中国的政治制度在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二、经济制度比较中国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它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加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注重市场的调节和资源的配置效率。

这种制度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相比之下,许多发达国家采用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这种制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市场的自主,使得市场资源的配置更加高效灵活。

然而,资本主义体制也存在着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来说更加注重公平与稳定,但也面临着市场监管不足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挑战。

三、社会制度比较中国的社会制度强调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平。

中国实施了全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如医疗、教育、住房等。

这种制度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相比之下,许多发达国家采用了福利国家的社会制度,注重社会保障和民生福利。

这种制度在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福利国家模式也存在着财政负担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中国的社会制度相对来说更加注重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基本权益的保障,但也需要在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质量上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中国的制度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与其他国家存在诸多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混合经济体制比较摘要:混合经济体制在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与民主社会主义的西方世界同时存在,并且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学者们对混合经济体制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导致了论证上的分歧,文章在论述上将采取在国家意志层面上的混合经济体制概念内涵。

通过对两种混合经济体制从所处的文明发展阶段、国家的指导思想、发生学、组成成分的功能以及目标趋向等层面进行比较分析,改变传统对混合经济体制研究中对两者在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不足。

两种混合经济体制的相似点关涉到混合经济体制模式未来发展和对二者关系的认识问题,而传统对此研究的认识论基础主要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故而在思想认识产生了上一些问题,文章将采用“一分为三”的认识论对此进行一些尝试。

关键词:混合经济体制;中国;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比较;“一分为三”Comparison of Mixed Economy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Democratic Socialists Abstract: Mixed economy system is running in China and Democratic Socialists. Although mixed economy system bring active social effect , the notion of “Mixed economy system” is quite different among academicians. As a result of this ,the disputes on the Mixed economy system are existing as long as the Mixed economy system’s history.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notion of Mixed economy system in the constitution level. By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phase, the tutor ideology, the origin, the structure of two different Mixed economy systems, the philosophical notion on Mixed economy system will be produced. The sameness between them link with the fu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 The contradictory analytical method is the root of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about Mixed economy system, which is very fit of Mixed economy system research , so this article analyze Mixed economy system by One dividing into three analytical method.Key words: Mixed economy system;China;Democratic Socialists;Comparison;One dividing into three一、混合经济体制的内涵混合经济体制(Mixed Economy)思想通常认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21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提出。

[1]庇古第一个以外在性概念、社会费用概念和运用唯理论基础分析了市场经济的缺陷,认为市场经济并不是经济领域唯一的最好的手段,而需要由政府干预来解决市场的弊端。

庇古因此成为西方国家现代“混合经济体制”概念真正创始人。

[2]同时期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唯一切实办法”就是扩大政府的机能,“让国家之权威与私人之策动力相互合作”。

[3]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在1941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中,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体制”的含义。

汉森认为,从19世纪末期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模式就开始逐渐变为私人经济和社会化经济并存的“公私混合经济体制”或者“双重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萨保罗·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日本经济学家都留重人等都对混合经济体制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

这些学者们认为,混合经济体制一般就是指国家机构和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行控制,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更为重要,以此来维持高额的就业数量,旺盛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物价水平。

[4]换言之,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混合经济体制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西方学者对混合经济体制的论述主要是以经济的调控方式为基点的。

西方学者一般认为,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当前施政的经济纲领或者党的经济计划都是围绕混合经济体制展开的。

我国国家层面上对混合经济体制正式的使用开始于党的十五大: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内学者对混合经济体制的定义通常是基于所有制结构来定义混合经济体制,既是指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各种不同经济成分在社会所有制结构中并存,也指在微观的经济主体中由不同所有制成分组成的资本结构,但是主要是在宏观层面上使用混合经济体制。

也有学者是从企业资本的构成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的。

[5]学者们对混合经济体制的认识在其存在的时间范围内有较大的分歧:有学者们认为混合经济体制即是经济的代名词,经济的应然状态就是混合经济体制[6];也有学者们指出混合经济体制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施行的经济制度和科学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后半期实行的经济制度。

[7]分歧的出现主要是源于对混合经济体制概念把握不清。

文章认为,混合经济体制是指在国家意志层面明确规定采取传统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体系进行经济建设,允许存在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国家经济制度。

二、中西两种混合经济体制相异之处1.所处的文明阶段不同中国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两者所处的文明发展阶段不同。

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是经历数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完成了三次工业革命,生产力高度发达,实现了工业化,工业文明与科技理性文明成为社会文明的主导,建成了市场经济,进入到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或者是后现代文明,开始了“第二性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步入了“风险社会”。

[8]基于对工业文明和传统资本主义的反思,尤其是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出现使得在其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没有未来”的思想,[9]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资本主义世界开始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私有经济,向混合经济体制发展。

而我国是一个经过了近两千年封建社会发展,之后是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1956年经过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即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一元的公有制。

1978年后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中国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换言之,我国刚刚开始国家整体层面上的现代化建设,但是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我国目前现代化的存在至少三种文明的“共时”,这种文明“共时”的结构中包含有农业文明(前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后现代)。

舒国滢教授将其称作是“时间的叠合”。

[10]时间的叠合或者是不同文明的存在应当是我国实行混合经济体制制度不同于西方民主社会和主义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的社会历史根基。

2.指导思想不同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的特点是实行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其思想渊源包括了新康德主义、基督教教义、马克思主义、伯恩斯坦主义、凯恩斯主义等方面。

[11]在多元理论的指导思想基础上,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提出要建设多元民主,具体在经济方面就实行经济民主,即是指混合经济体制制度。

此经济制度包括国有经济成分、私有经济成分等多种经济成分。

民主社会主义既不是主张实行全面的国有,也不主张实行传统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只是要求注重公共利益,注重满足公共目标,加强国家干预,以此来改善国民生活状况和国家的经济实力。

混合经济体制是其实现经济民主的手段。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在现阶段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对列宁、斯大林的苏联式的经济模式和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反思基础上形成的。

具体而言,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是源至于改革开放之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式,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实行混合经济体制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落后局面,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科学地发展,以此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步入共产主义。

3.发生学考量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形式混合经济体制是在其完成了传统的自由竞争的古典市场经济,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认识到“市场失灵”问题,经历由纯粹的单一依赖市场的自由调节到“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过程。

在其国家意志层面,国家的经济体制,主要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也由原来的单一的所有制发展为私有制与公有制经济并存。

其起点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所有制经济。

中国实行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经历了30余年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开始的。

经济的调控手段也是主要以政府干预为主,市场手段或者价值规律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也并不是认识到“市场失灵”和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局限性,而是出于对计划经济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只有在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中,国有经济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

[12]我国开始混合经济体制的起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由此可见,中西方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的起点完全是两个极为相左的经济形态。

4.混合经济体制组成要素的地位、作用不同混合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在两者之间是基本相同的,即是存在着私有制与公有制等不同经济成分,公有经济主要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不同的经济成分在中西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很大的差异。

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在国家经济体制中的比例不同。

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私有经济必然是西方国家混合经济体制中的核心要素,在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占据绝对的份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