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部师德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内部师德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摘要: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实现师德目标,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针对当前高校师德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工作和高职院校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师德评价的机制,设计出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师德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评价评价机制评价体系

师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行为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构建科学规范的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师德评价体系能为教师未来的发展指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促进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师德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对教师的考核基本上都是采用本科高校所沿用的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根据领导、学生、同行三方面评价进行加权得出考评结果的模式。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强调师德的重要性,从教师年度考核到各类评优、职称评聘、出国选拔等,都对师德表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把职称学历层次、教学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作为硬性指标,而个人的工作态度、育人实绩、师德、师风这些软要求,往往就被忽略了。师德评价只

是流于形式,师德评价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尤其在评价体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忽视职业院校特点,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专校合并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其办学层次、办学环境和办学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内部要建设一支既是“学者”又是“工程师”,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在当前高职院校广泛深入的进行教改和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能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而目前高职院校内部的师德评价体系没有针对这些特点进行设计,没有将教师的专业技能、职业情感、工程实践经历、项目指导等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作为观察点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

2.师德评价内容不够具体,评价标准不够科学

由于目前师德评价只是在面上进行,未能细化到具体的点上,评价的标准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价值,所以评价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搞形式主义,填表时就敷衍了事,一味唱赞歌;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泄私愤的好机会,把对自己要求严厉的教师评得一无是处。同样,教师们也对此褒贬不一,课多、班级多、学生多的教师在评价时问题最多;而课少、班级少、学生少的教师却往往获得很高的评价。所以,这种评价标准没有从客观上体现教师的劳动价值,没有体现学生的主观意识,不具有科学性,最终只会流于形式。只有目

标设计全面具体,才能合理区分评价对象的师德水平;只有既看动机、结果还看过程才能使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设计科学,才能真正考核教师的师德状况。

3.师德评价不具有发展性,平均主义突出

师德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一方面,师德水平的高低,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评价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有多高无法说清,说他水平低,有多低,也无法说明白,惟其如此,才使教师个人师德的评价表面看起来是一个软任务、虚指标,使师德评价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况。另一方面,对教师师德的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是评价者对“德”的评价标准、内容缺乏科学与一致的认识,师德评价平均主义化和庸俗主义化相当普遍,教师若无太大问题和教学事故,言行举止不至于太损形象,基本上师德评价等级能评为优秀。评价结果没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不能促进教师以后的发展与提高。

二、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内部师德评价机制的构建

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的机制能全面、合理地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师德评价取得成效,发挥师德评价应有的作用。其具体评价的路径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完善的师德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目的的确定(价值取向)、评价指标的构建、评价标准的设定、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对评价结果的反馈。

1.师德评价的价值取向

师德评价从目的上分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评价;二是发展性评价。根据教师劳动、教师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以及高校管理的特点等,高职院校应按学校和教师发展的要求确定以发展性评价为评价的价值取向。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示范性等特点,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其劳动成果的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其行为成果往往是以内隐的形式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信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准确掌握,所以这必然要求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并重视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及评价以后的相应的奖罚来调控教师的行为只是一种外因,而要真正起作用,还必须将其转化为教师的内在需要。为此,就要求选择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作为评价的取向,以此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使教师注重自己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使教师关注自己的未来发展。

2.师德评价指标的设计

师德评价的指标应具备时代特征以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师德评价的指标体系虽然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但也形成了一系列公认的师德规范。其中,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依法从教、爱岗敬业的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表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学术规范等,都应该是师德评价指标中必须具备的要素。高职院校师德评价的方案应该在内容详尽的基础上定出明确的指标,包括一级

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细化到针对高职院校特点要求的具体的观察点。可量化的指标要准确量化,不能或很难量化的指标要清楚明确地表达出其特征,以让评价者可以明白领会,不存在模糊认识。

3.师德评价标准的设定

师德评价的标准是指师德评价的基本依据和主要规范,它是评判、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行为的尺度和准绳。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标准涵盖内容的全面性,即既要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考查教师的教学态度,切忌师德评价过程中的唯质量论。第二,标准的动态性,即师德规范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确立符合时代特色的师德规范。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继承前人的师德规范,也要解放思想,赋予传统师德以新的时代内容,努力构建新时期的师德规范体系。第三,标准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在制定师德规范时应体现出其层次性和差异性,力求能具体化、细则化,即既制定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也有一些具有激励性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鼓励教师努力做到。

4.师德评价方法的选择

师德评价应努力调动各种力量,探索多渠道、多途径的评价方式。在师德评价中,要力求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外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应坚持评价者的主体性,多开展自我评价,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自我评价能够在外在评价不能涉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