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声的世界 测试题(1)(附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f5be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e.png)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及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下列关于此时此地此景中的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关上窗户是在声源处减弱考场噪声B.关窗时的撞击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C.约定的铃响方可答卷,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隐隐约约听到写字声,是因为声音的音调太低3.下列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其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房间墙壁上使用吸音材料B.在高架路两旁建隔音墙C.在道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4.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提到风声、雨声、鸟鸣声,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鸟鸣声最快D.一样快5.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听到上课铃响同学们都走进教室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新年的礼炮声不是振动产生的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C.超声波的频率很低,人耳不能听到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7.唢呐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人们可以用它吹出高音、中音和低音。
这里的“高”、“中”、“低”指的是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速8.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打鼓面,附近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车间工人配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弹吉他时,增大拨动弦的力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9.如图为国家大剧院的一次演出场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越大,传播的速度越快B.现场的音响设备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C.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演奏者停止演奏后,在短时间内还能听到这种声音,说明声音不是由乐器的振动产生的10.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或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敲击音叉,旁边的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图乙:两个声音的波形图反映的声音音调相同,但音色和响度不同C.图丙:噪声检测仪可以显示声音的响度,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D.图丁: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1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 声的世界 学业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 声的世界 学业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32fe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d.png)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声的世界学业质量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A.施工的场地周围设置墙板B.在闹市区设置噪声监测仪C.在住宅和小区周围密植树篱D.城区以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2.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众人物的声音,是根据声的( )A.频率B.响度C.音色D.振幅3.下列关于声音“高”“低”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男低音”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D.“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4.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阻断噪声的传播C.机场跑道的工作人员要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5.如图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减小B.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听到声音的响亮程度减小C.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音色改变D.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声速改变6.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同学听清楚了,而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B.老师发出的声音节奏不好C.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D.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7.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演奏前需要调弦,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B.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C.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D.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8.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1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分贝。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2dff4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e.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做法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道路两旁植树B.住宅装双层玻璃C.闭目养神D.禁止鸣笛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响桌子,却看不到桌面振动,说明发声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敲击长钢管的一端,在钢管另一端能听到2次声音,说明声速只与传声介质的种类有关C.轰隆隆的雷声震耳欲聋,说明雷声的音调高D.窗外优美的琴声对于正在听英语听力的学生是噪声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D.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4.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拉二胡的琴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我们的听觉,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7.杭州亚运会的迎宾表演使用“水玉琮”敲击出激扬的鼓声。
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主要是改变鼓声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发声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和声速不受影响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二、填空题9.小华是位音乐爱好者,他能从音乐会的乐器合奏中分辨出演奏的各种乐器。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11bb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f.png)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解析:A选项: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只是靠空气传播,所以A错误。
B选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耳听到声音还需要满足其他条件,如有介质传播、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20Hz 20000Hz)等,所以B错误。
C选项:回声是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C正确。
D选项: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种类和温度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快,所以D错误。
答案:C2. 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铛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 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 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 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 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解析:用手按在自行车铃铛上,敲打时铃铛受手的阻碍,不能正常振动,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铃声不会清脆。
A选项,声音能传出,只是不正常;B选项,铃振动了,只是受阻碍;D选项,周围有空气介质。
答案:C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 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 人唱歌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析:A选项: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条件缺失时说法不准确,A错误。
B选项:人是靠音色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而不是音调,B错误。
C选项:人唱歌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C正确。
D选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传播过程中,D错误。
答案:C4.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沪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沪科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c7050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e.png)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沪科版(含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发出的声音低于人的听觉范围,属于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在皖北地区很流行传统儿童游戏“摸瞎”,如图所示,蒙着眼的小朋友根据声音判断是哪位小朋友以及他的位置。
蒙着眼睛的小明同学能根据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判断出其他小朋友与他距离的远近。
4.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也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
我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
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的。
5.为做好新冠肺炎及其病毒变异防疫工作,某学校利用晨会时间开展了防疫知识的宣传,提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
同学们听到领导讲话的声音是由于人的声带发生____________产生的,且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
6.在2021年央视春晚上,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通过云传播的方式为中国观众演唱了歌曲《我的太阳》,其中“男高音”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特性名称)。
7.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
我们日常所说的声音就是一种波。
若火车的鸣笛离我们越来越远时,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填“高”或“低”)。
8.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这里声音加强的是________(填“响度”或“音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章 声的世界(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章 声的世界(word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8ce7cad1f34693daef3ec7.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2. 站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听不到自己的回声,其主要原因是A. 老师讲话声音不够大B. 教室里有学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吸收C. 讲台离墙太近,原音和回声混在一起D. 教室窗户是打开的,没有障碍物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 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4.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5. “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 音色音调B. 音色响度C. 音调响度D. 音色音调响度6. 如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D. 都是噪音7.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B.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C. 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 大象能听到超声波8. 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频率B. 振幅C. 节奏D. 音色9. 如图所示,把相同的几只瓶子灌入高度不同的水,拿筷子用相同的力量敲打它们时,可听到不同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声音的响度不同B. 声音的音色不同C. 声音的音调不同D. 振幅不同10. 关于听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一定是相同的B.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C.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定是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D.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有关11.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c189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b.png)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6分)1. 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介质2.将耳朵贴在足够长铁水管(管中有水)的一端, 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水管的另一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B. 听到二次敲打的声音C. 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D. 听到最后一次敲打的声音是水中传播的声音3.一个同学站在原地不动并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 1.5 s后听到回声, 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 m/s, 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 A. 510 m B. 255 m C. 340 m D. 1 020 m4.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师生合唱《我的祖国》, 歌声响彻礼堂。
“响彻礼堂”描述的是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5.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 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 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 声速B. 响度C. 音调D. 音色6.如图所示, 排箫又叫“参差”, 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真空中可以听见箫声B. 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C. 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声音的音调D. 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7. 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B.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 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D.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8.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在空气中声速跟光速相等C. “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色不同D. 声呐是利用次声波来定位的9.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 选手在鼓声指引下, 整齐地划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C. 鼓声震耳欲聋, 说明鼓声的音调高D. 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0.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图所示, 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的B. 城市快速路方便快捷, 如图是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 目的是使声在声源处减弱C. 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 可看出下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D. 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 会发出超声波, 利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监测, 可以预报灾害, 减少损失11.科学家在研究大象之间的交流时, 发现大象会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
八年级物理 声的世界 测试题(附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 声的世界 测试题(附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a205a7ed630b1c59eeb5d6.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1)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3×3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二、填空题(21×1分)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部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除了可以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可以,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140c7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2.png)
图 1 第三章 声的世界 检测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
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2.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 )A.空气不能传声B.液体不能传声C.真空不能传声D.固体不能传声3. 以下关于发声和发声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的空气中的传播速是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最大C.被敲响的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再发声D.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比空气中的快 4. (·济南中考)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
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C.音色D.频率5. 如图1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演示( )A.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越高B.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越大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6. (·)如图2所示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图2 A.音调不同 B.响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音色均不同7.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8. 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9. 人们把频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1)
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
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
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
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
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
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
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
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
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
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
二、填空题(21×1分)
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部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除了可以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可以,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
15.一切、、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只能在中传播,不能传播声音。
16.请你根据下表给出的一些声音的频率完成以下填空:
能够听到次声的动物:。
能够听到超声的动物:,。
表中所有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它们中发出声音最低的是。
17.将录音机的喇叭卸下来(它与录音机之间的连线没有损坏)后,在喇叭上撒一些很小的泡沫粒,放响录音机后可以看到泡沫塑料会;若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关开大,这时还会看到,这说明发声体的越大,响度越大。
18.防止噪声的思路与防控传染病是相似的,都是从产生、传播、接收着手,那么控制噪声应从、、三个方面考虑,其中最重要的是。
19.太阳和地球都在不断地扩展和收缩,这时会产生“呼吸”的声音,若用仪器在地球上进行探测,则仪器“听到”地球的声音,“听到”太阳的声音。
(填“能”或“不能”)
20.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若声音被多次反射,则在原声消失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教室内的回声比空旷的原野要(填“大”或“小”),歌剧院的设计考虑混响问题(填“需要”或“不要”)。
三、简答题(2×5分)
21.当声源朝着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当声源远离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变低。
那么你能根据火车的汽笛声来判断火车是进站还是出站吗?22.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却写出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音乐界的神话,他在演奏时用牙咬住一根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的共鸣箱上,以此来鉴别琴声,你能分析其中的道理吗?
四、探究创新题(4×4分)
23.当你叩击自己的上下牙齿,或者咀嚼一只胡萝卜时,你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牙齿的扣击声或咀嚼声.若你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这是为什么呢?
24.如图,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5.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的实验中,小强选择了以下两组物体进行探究:
①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②一把钢尺。
则橡皮筋粗的一根的音调比细的那根要;钢尺短时比长时的音调要;若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的不同。
这里要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26.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利用同学们的汽水瓶设计出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
(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到哪些器材?
(2)他的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五、计算题(2×7分)
27.科研人员为测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14.26秒后收到返回的声信号,请你计算出此处海沟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28.科研人员为测出海水中的声速,在海面上向另外一艘船发出超声波,另一艘船在4s后收到声音信号,两船相距6120m,请你计算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章(A)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C6.A 7.A8.C 9.B10.A 11.D 12.B13.A
二、填空题
14.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15.固体、液体、气体,介质,真空。
16.狗,狗、海豚,钢琴。
17.振动;振动加剧,振幅。
18.消声、隔声、吸声,消声。
19.能、不能
20.回声,混响,大,需要。
三、简答题
21.若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高,则火车正在进站,若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低,则火车正在进出站。
22.利用了固体传播声音。
四、探究创新题
2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气体中传播要快。
24.水灌得越满,则上方空气柱的长度越短,故音调将会越高,据此可以判断瓶内水的多少。
25.低;高;响度。
控制变量法。
26.略
五、计算题
27.10916.03m 28.153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