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盆地区域地质

合集下载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秦皇岛柳江盆地位于华北地区,东北与青龙盆地相邻,南部与玉田、唐山盆地相接,西部与燕山组成的山脉相连。

该区域受到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构造和岩性,是研究华北地区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物演化等领域的重要区域之一。

本文对该区域进行地质建模,旨在揭示该区域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构造特征。

一、地质背景秦皇岛柳江盆地位于华北地区中部,是由华北克拉通东北缘及其邻区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揉捏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盆地之一。

该区地质时代历经了古元古代到新生代的演化过程,主要地层有从上至下依次为豆粒岩组、柳固地层、火山岩组、盐杖岭组、灰岩组、侏罗系煤系和全新统等。

二、构造特征秦皇岛柳江盆地的构造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盆地构造类型:该盆地为东北向的断陷盆地,断陷性质主要是由于断层活动所致,断陷过程经历了多次阶段性的维持或过程演化变化。

2、盆地形态:该盆地形态为长条形,长度约135km,宽度约20km,盆地内地形起伏较小,河流流域发育。

3、断裂:盆地区域内主要由平缓的北向斜向盆地向南部具有明显倾斜配合强烈的断层发育的山前构造体系组成,多数断层的活动时间处于晚新生代以来。

4、岩性:该盆地的岩性主要分布有陆相碳酸盐岩、凝灰岩、强碱性玄武岩、火山灰、沉积岩、煤和泥页岩等。

三、地质建模1、数据采集与处理地质建模过程首先需要采集现场实测数据和资料,包括地形图、地质图、钻孔录、构造图等资料,对各种结构和岩性要进行详细的录入和处理。

2、建模方法建模应采用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运用断层、岩性、结构等三种模型结构进行构建。

此外,还要结合地震资料和实验室研究资料来修正模型。

3、模型生成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模型生成,可根据建模需求进行二次加工和修整。

在此基础上,对盆地沉积速率进行模拟演化,结果显示,秦皇岛柳江盆地的沉积速率大致分为古生代到中生代缓慢、中生代普遍加速,随后速率逐渐减缓的阶段。

四、结论根据对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建模,可以得出该区域地质演化历经了多次断裂和盆地形成的过程,古生代到中生代缓慢进入第四纪以来沉积速率普遍加速,其地质形态和构造特征为东北向的断陷盆地,形态长条形,断层发育。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该盆地主要是由山前洼地发展而成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因此进行地质建模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从盆地形成的背景、地质特征、现有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等方面入手,对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建模进行探讨。

一、盆地形成的背景柳江盆地是典型的山前盆地,由于处于地壳运动带上,一直处于高地降临的阶段,受大陆动力学作用,地质构造复杂,形成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及多种岩浆作用。

同时,长期的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早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多系列沉积物,并且受到了后期的断裂运动影响,形成了多期次的构造型沉积盆地。

二、地质特征柳江盆地的地质特征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复杂:柳江盆地处于地壳运动带上,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形作用,因此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包括了多种构造类型的岩石体,如断层、褶皱、隆起、凹陷等。

2.多期次沉积:柳江盆地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曾经经历过多期次的沉积,所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质构造;同时,在不同的时期形成的不同沉积盆地之间相互交错、遗留残缺,为对盆地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

3.岩石类型复杂:柳江盆地伴随着多次大规模构造、岩浆和热液作用,使得盆地内岩石类型非常复杂。

不同的岩石类型对盆地的地质建模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4.矿产资源丰富:柳江盆地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多次经历了成矿作用,因此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包括了金、银、铜、铅、锌等多种矿物。

三、现有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目前,关于柳江盆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了盆地内的岩石类型、构造类型、沉积历史、地层分布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不同地质学家对盆地内成矿作用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有一些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地质建模方案柳江盆地的地质建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对盆地内地质构造的精确刻画:在进行地质建模之前,需要对盆地内所有的地质构造进行一个精确的刻画。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秦皇岛柳江盆地是一处集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实习基地,具有丰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貌形态。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地质勘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7月26日至2023年7月30日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三、实习内容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以北,是一个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组成的地区。

在地质历史时期,柳江盆地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多种地质构造类型,如褶皱、断裂等。

这些构造运动还导致了盆地的地貌形态的演化,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柳江盆地是一个大型沉积盆地,主要岩石类型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沉积岩是柳江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沉积作用和压实作用。

火山岩是柳江盆地中的一种特殊岩石类型,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火山活动和变质作用。

变质岩则是柳江盆地中的另一种重要岩石类型,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高温高压变质作用。

这些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质特征。

柳江盆地是一个具有丰富地质特征的地区。

在盆地的不同区域,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地质构造现象。

其中,沉积岩是最为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主要由沉积物在长时间的压力和压实作用下形成。

在柳江盆地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火山岩和变质岩。

火山岩是由火山活动喷发形成的,通常呈现出深色或浅色,有时还包含有气泡和熔岩流动的痕迹。

而变质岩则是由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它们通常呈现出深色或浅色,有时还包含有石英、长石等矿物晶体。

1.实习过程(1)野外观察与记录在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观察和测量。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了解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类型和地貌形态。

我们使用地质罗盘和GPS设备进行测量,记录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等数据。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柳江盆地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境内的一个重要地质构造单元,地质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

在地质学领域,对柳江盆地进行地质建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角度对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地质建模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介绍,以期更好地认识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

一、地质背景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东部,东临渤海,西接太龙山,南靠驼山,是一个高产油气盆地,也是我国东海油气勘探的一个主要区域。

柳江盆地地处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地形起伏不大。

地表以中低山丘为主,山地地貌起伏明显。

在地质构造上,柳江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和华北地块之间,具有复杂的构造格局。

盆地内主要以燕山运动、岩浆活动和沉积作用为主要地质事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组合。

二、地质建模的基本原则进行地质建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是地质分析的原则,地质分析是地质建模的基础,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地质资料和调查成果,通过实地考察和野外勘探,对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岩石性质等进行综合分析,为地质建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其次是地质实体建模的原则,地质实体建模是指根据地质现象和地质事件进行三维空间的复原和重建,将地质体系和地质历史以立体形式呈现,包括构造模型、岩性模型、沉积模型等。

最后是地质模型的验证原则,地质模型应当符合实际地质情况,需要通过地质勘探和钻探等手段进行验证和修正,确保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地质建模的方法在进行地质建模时,需要综合运用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测、地球化学分析、遥感调查等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数据处理、地质力学分析、构造演化模拟等技术手段,建立起完整的地质模型。

具体而言,地质建模的方法包括地形测绘、地层分析、地质构造模拟等,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地形测绘地形测绘是利用地图测绘、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技术手段,对盆地的地形起伏、水系分布、植被覆盖等进行精细测绘,绘制出地形图和地貌图,为后续的地质建模和地质资源勘查提供基础数据。

柳江实习地质报告

柳江实习地质报告

一、前言20xx年7月23日至28日,我们一行人前往秦皇岛柳江地区进行了为期六天的野外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以下是对此次实习的总结报告。

二、实习区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北、东、西三面为高山所包围,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最低,约为70米。

盆地内主要有中生界侏罗系、古生界二迭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1℃,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

三、实习内容1. 地层观察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柳江盆地的中生界侏罗系、古生界二迭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中生界侏罗系地层主要为砂岩、泥岩和煤层,古生界二迭系地层主要为石灰岩、砂岩和页岩,新生界第四系地层主要为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

2. 构造观察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

盆地内存在一系列断裂,其中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

3. 矿物、岩石观察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多种矿物和岩石,如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通过对矿物、岩石的观察,我们掌握了矿物、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4. 地貌观察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柳江盆地的地貌特征,如山前丘陵、河谷、冲积平原等。

通过对地貌特征的观察,我们了解了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四、实习成果1. 增强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地层、构造、矿物、岩石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实习期间,我们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野外测量、记录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实习期间,我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学会了相互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五、总结秦皇岛柳江地质实习是一次收获颇丰的实践活动。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报告前言:在接触地质工程专业两年后,我们大学二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班主任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基地进行为期19天的地质野外实。

一、实区域概况:本次实区域位于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基地,总面积为389.2平方公里,高斯坐标为y=-km,x=4437.2-4455km。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区交通十分方便,坐落于柳江盆地。

气候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年降水量在400-1000毫米之间。

工农业并重,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和高粱为主,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以桃树和杏树为多。

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有煤、耐火黏土、建筑石材和水泥原料等。

秦皇岛市柳江盆地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地质公园,地层出露明显,构造丰富多彩,并有多条河流从其间穿过,是理想的地质填图教学和普地教学基地。

盆地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

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台地残丘转而为倾斜平原。

北、东、西三面为群山和丘陵所环绕,南侧向渤海敞怀。

最高的山峰为盆地中部偏北的老君顶,海拔为493.7米;盆地的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地方,一般海拔在400米以上。

贯通本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河谷海拔70米左右。

清澈的大石河水向东南流淌,穿山越村后在山海关西南汇入渤海。

本区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8.5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

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每年的5-10月份,尤其是7-8月份,渤海碧波荡漾,海风,气候湿润凉爽宜人,日平均气温仅23.6℃。

日最高气温超过30℃者平均每年不超过8天。

秦皇岛市东接辽宁,北临承德,西依唐山,东连浩瀚的渤海,海岸线长113公里,水域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距离北京295公里。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秦皇岛柳江盆地位于华北地块东部边缘,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

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地质建模方法的不断完善,对柳江盆地地质结构和油气资源分布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柳江盆地地处华北地块边缘,受到华北地块构造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多样,地层岩性、厚度和构造特征具有一定的不规则性。

研究柳江盆地地质建模可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指导,同时也可以为深入了解盆地地质演化史和构造特征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对柳江盆地地质构造和油气资源分布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

本研究旨在通过地质建模的方法,系统地研究柳江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资源分布规律,提高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柳江盆地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在本文中,我们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特征和构造演化历史,从而揭示该盆地的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

2. 建立完整准确的地质模型,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指导勘探工作的精准和高效开展。

4. 探讨柳江盆地地质模型在其他类似地质构造的应用潜力,为类似地区的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该盆地地质特征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地质建模,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地下储层的分布、形态和性质,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2. 地质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质演化过程,探讨地质构造,地层沉积等地质过程的发育规律。

这有助于揭示该盆地的地质历史,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

3. 通过地质建模,可以更好地评估地质灾害风险,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盆地地区常常存在地质灾害风险,深入研究地质特征和构造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的研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地质学领域,而是涉及到资源开发、地质演化、地质灾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科研价值。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一、引言秦皇岛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地处渤海湾沿岸,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构造。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境内,是一处地质学者理想的实习考察地。

本次地质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研究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岩性组合和地貌特征,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

二、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一处台地盆地,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沉积层主要由第四纪黄土和黄河冲积层组成,上覆着薄层的新生代火山岩。

在地质构造上,柳江盆地位于西向斜坡上,受到相邻山脉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影响。

三、实地考察结果1.地质构造:通过对盆地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观察,发现该地区存在大量断裂带和气泡状构造。

这些构造在地层抬升和岩石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地层运动和岩浆喷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岩性组合:采集的岩石样本显示,柳江盆地主要由灰岩、砂岩和页岩组成。

其中灰岩普遍呈现出堆积层状结构,砂岩则呈现出横层状结构,而页岩则具有较强的背倾和褶皱特征。

这说明盆地内多次的地壳活动和构造变形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岩石。

3.地貌特征:经过对盆地地貌的观察,我们发现柳江盆地主要由河谷平原和小山丘构成。

河谷平原以柳江为中心,凸显了水流侵蚀的痕迹。

小山丘分布广泛,高度不一,为盆地增添了山水相间的美丽景象。

四、地质历史演化分析根据以上观察结果,可以推测柳江盆地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构造形成阶段:盆地构造形成可能与区域大地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地壳抬升有关。

断裂带的存在表明盆地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变形,而气泡状构造则暗示盆地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经历了地层运动。

2.沉积物积累阶段:随着地壳运动的缓慢演化,盆地周围的山脉逐渐高耸,形成了盆地中的河谷平原和小山丘。

同时,由于地壳抬升,河谷平原上的河流逐渐发育,将来自周围山脉的沉积物带入盆地,逐渐形成了盆地的沉积层。

3.现代地貌形成阶段:现代柳江盆地的地貌特征主要是受到河流侵蚀和地质构造的共同作用。

柳江地区地质概况

柳江地区地质概况

第一章柳江地区地质概况一、柳江地区交通位置和自然经济概况柳江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区内有高等公路和地方铁路与秦皇岛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本区地形在总体上为一盆地,人称柳江盆地。

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海拔都在500米以上;中部和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都在200-300米。

盆地内最高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米。

大石河自北向南流过盆地在山海关以南入海。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7、8月份。

本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桃树。

工业以采煤、耐火粘土、石灰石和烧水泥为主,其采煤历史比较悠久。

二、柳江地区地层概况本区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和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和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统和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元古界的青白口群(q)自下而上依次是91米厚的杂色页岩和石英砂岩(下马岭组qx)和28米厚的碎屑岩至碳酸盐岩沉积旋回(景儿峪组qj)。

前者主要分布在本区东部和南部的鸡冠山,后者主要分布在本区东部。

下古生界(Pz1)的寒武系(∈)自下而上依次是146米厚的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府君山组∈f)、71米厚的暗红色泥页岩(馒头组∈1m)、112米厚的紫红色页岩(毛庄组∈1mo)、101 1米厚的黄绿色粉砂岩(徐庄组∈1x)、130米厚的灰色鲕状灰岩(张夏组∈1z)、120米厚的紫色竹叶状灰岩(崮山组∈3g和长山组∈3c)和92米厚的黄灰色泥灰岩(凤山组∈3f)。

其中,府君山组主要分布于本区东部,馒头组泥页岩主要分布于本区东北部,毛庄组紫红色页岩和徐庄组黄绿色粉砂岩主要分布于本区东部,张夏组灰色鲕状灰岩、崮山组和长山组紫色竹叶状灰岩及凤山组黄灰色泥灰岩在盆地四周都有分布。

下古生界(Pz1)的下奥陶统(O1)自下而上依次是125米厚的灰色石灰岩(冶里组O1y)、118米厚的灰色豹皮灰岩(亮甲山组O1l)和101米厚的暗灰色白云质灰岩(马家沟组O1m)。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秦皇岛柳江盆地是河北省境内的一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地处秦皇岛市境内,东临渤海,西接燕山,地势低平,气候温和,交通便利。

柳江盆地地质建模是对盆地地质特征、构造构造、矿产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模拟,为盆地资源勘查、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建模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是一处中小型盆地,总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盆地内部水系发育,柳江、娘娘河等河流贯穿盆地。

盆地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为10-30米,地形特征为狭长状,东北向延伸。

地质构造特征为古近纪东北向向断裂带控制的坳陷盆地。

盆地地质构造简单,主要由覆盖层、中新统砂岩和泥岩组成,地质年代从古生代至新生代均有表露。

盆地内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硅土等。

盆地内部还有较多的温泉资源,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盆地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地质资源评价柳江盆地地质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不高,需要对地质资源进行评价和建模,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对盆地地质地貌、地层、构造构造、矿产资源等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建立地质资源数据库,通过地质信息系统对盆地资源进行评价和定位。

2.流体运移模拟柳江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盆地内部存在大量天然气和油藏,需要对流体运移规律进行模拟,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盆地地下水、天然气、油藏等进行模拟,研究流体的运移和富集规律,为勘探和开发提供可行性分析。

3.环境影响评价柳江盆地地处渤海边缘,环境敏感性较高,需要对盆地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

通过建立环境地质数据库,对盆地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划分,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对策。

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盆地地质建模的重要手段,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地表特征、地貌信息、构造构造等数据,建立数字地质地图,为盆地地质资源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2.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是盆地地质建模的重要手段,通过地震勘探、电磁测深、重力、磁法等手段获取地质结构、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信息,为盆地资源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2023年7月至8月期间,我参加了秦皇岛柳江盆地的野外地质实习。

该实习让我亲身体验了地质工作的真实环境,并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及实地勘察等方式,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地理位置与地质背景秦皇岛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9°17′至39°41′,东经119°19′至119°59′。

该盆地由于受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地质构造。

三、盆地构造类型及特征1. 柳江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逆冲泥岩盆地,主要由新生界及古生代泥岩、页岩、砂岩层组成,地壳运动及变形较为剧烈。

2. 该盆地中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广泛分布,形成了多个山脉和坳陷。

3. 在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盆地内部的地貌、构造、岩性及沉积特征等,加深了对盆地类型及特征的认识。

四、主要任务与实践1. 对野外地质进行测量、记录与解析。

2. 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寻找并收集样品。

3. 通过实地勘察,观察盆地内不同岩层的分布情况,了解地层变化规律。

4. 将实地采集的样品进行鉴定与分析,获取地质信息。

5. 利用地理工具进行测量、绘图及数据处理。

五、地质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地质知识和实践经验。

首先,亲身体验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细致性,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论实践的理解。

其次,通过实地勘察,我对泥岩、页岩、砂岩等地层的形成机制和组成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最后,通过实习期间的测量、记录、鉴定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地质调查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六、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对地质学的整体认识得到了加深。

我明白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及细致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地质学知识与技能上的不足。

因此,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地质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并为国家的矿产开发及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辽宁兴城——秦皇岛石门寨镇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辽宁兴城——秦皇岛石门寨镇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辽宁兴城——秦皇岛石门寨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班级:2010级1班姓名:周子建学号:1251410027第一部分区域概况一辽宁兴城区域概况兴城市位于葫芦岛市的东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

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与东北毗邻葫芦岛市。

地处东经120°06′至120°50′,北纬40°16′至40°50′之间。

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

最高山峰黄顶山海拔701.8m,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是沟通关内外的重要通道。

实习区处于南温带亚温润性气候区。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

一月平均气温-8.8℃,最低气温-24.2℃,七月平均气温24℃,最高气温38.2℃。

年平均降水量600mm。

兴城市土地类型多样,土质较好,适于植物生长。

主要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水稻等。

油作物有大豆、花生,是辽宁省花生重点产地之一。

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麻类等。

丘陵地区适宜林果生产,以苹果和白梨为主,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优质果生产基地。

林业资源有松、柏、柞、椴、榆、槐等乔灌木。

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29%。

海产品丰富。

二秦皇岛柳江盆地区域概况秦皇岛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于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区内有柏油公路及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西三面为陡峻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出盆地为东南方向,在山海关南侧入渤海。

柳江盆地位于东经119°34′45″至119°36′50″,北纬40°7′45″至40°9′50″之间,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

盆地内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300米。

柳江盆地地质评估报告

柳江盆地地质评估报告

柳江盆地地质评估报告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柳江盆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对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沉积物特性等方面的分析,为地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
和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

2. 柳江盆地地质特征
柳江盆地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区域。

该盆地地层状况复杂,包括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不同时期
的地层。

主要地质构造有断层、褶皱等形式,给地质环境带来了一
定的复杂性。

3. 柳江盆地地质构造
在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中,断层是主要的地质构造类型之一。

断层的活动性对地质环境和地震活动产生了影响。

此外,褶皱的形
成也是盆地地质构造的重要现象之一。

4. 柳江盆地沉积物特性
柳江盆地的沉积物特性主要包括沉积层厚度、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等方面。

沉积物的特性对盆地的地质发展过程和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5. 地质评估结果
通过对柳江盆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柳江盆地地层状况复杂,包括了多个时期的地层;
- 盆地内存在着多个断层和褶皱,地震活动概率较高;
- 柳江盆地的沉积物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多样性。

6. 结论
柳江盆地的地质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和管理。

本评估报告为相关领域的决策部门和科研机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附录
本报告所涉及的数据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未引用无法确认真实性的内容。

---
以上报告仅为柳江盆地地质评估的概述,具体细节可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

秦皇岛市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地貌实习

秦皇岛市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地貌实习

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1.2 实习地区地理概况 (1)第二章地层 (7)表:地层层序 (7)第三章构造 (10)3.1区域构造 (10)3.2柳江盆地构造 (10)3.3断裂(层)构造 (10)3.4褶皱构造 (16)第四章岩石 (18)4.1沉积岩 (18)4.2岩浆岩 (19)4.3变质岩 (19)第五章矿产 (21)5.1铝土矿 (21)5.2铁矿 (21)5.3煤矿 (22)5.4石灰岩矿 (22)第六章地貌 (23)6.1河流地貌 (23)6.2岩溶地貌 (23)6.3海岸地貌 (25)第七章构造地貌发展史 (26)第八章结论与体会 (27)第一章绪论1.1 实习的目的与任务1.1.1 实习的时间:7月16日——7月22日1.1.2 实习的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抚宁县石门寨镇庄坨村中国北方地质实习基地1.1.3实习的目的:为了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实地观察柳江盆地的构造地貌,研究各种地貌形态和地质组成,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学会利用地质罗盘、放大镜进行地质测量和研究。

同时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野外地质地貌有更深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

1.1.4 实习的内容:系统的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1.1.4.1矿物和岩石(矿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1.1.4.2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野外岩石产状的测定。

1.1.4.3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

1.1.4.4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

1.1.4.5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构造及发展简史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构造及发展简史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构造及发展简史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秦皇岛柳江地区地质构造及地质发展史进行了简单分析,阐述了各时代地层的构造运动及发展变迁。

标签:柳江盆地;构造;发展;历史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2005年被认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江盆地包含了从新太古代到新生代大部分地质现象,三大岩类分布广泛,地层完整,地址界限清晰,化石丰富,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一.构造特征柳江盆地位于由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的隆起构造区内。

从构造上分析,柳江盆地是一个由晚元古代至古生代地层为翼部,中生代地层为核部的向斜构造。

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长宽比小于3:1,为一短轴向斜构造。

柳江向斜基本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不对称向斜,西翼产状陡,且南部地层产状直立甚至倒转。

东翼产状平缓稳定,一般倾角在15°~35°之间。

向斜轴紧靠西翼,沿大洼山—傍水崖—老君顶一线分布。

因受西部的构造影响,向斜在老君顶以北轴向发生偏转,向斜轴由近南北向转变为320°方向。

并发育有与轴几乎垂直的次一级褶皱构造—拿子峪向斜,教军场背斜及苏庄背斜。

向斜南部的轴面向西倾斜,倾角在40°左右。

因此,向斜东翼的出露宽度是西翼的五倍或更多。

向斜抠纽在南部的埋藏深度较北部为大。

柳江向斜的基底是与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不整合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一绥中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向斜的北、东及南部边缘。

柳江向斜的西部及东南外缘发育有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花岗岩侵入岩基,如响山花岗岩体和后石湖山碱性花岗岩体,它们在地势上构成高峻险要的山地。

根据构造形态特征,该向斜可分为东翼区、西翼区、北部义院口区及西南部上平山区。

以向斜南部的韩家岭至北端的板厂峪一线将向斜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翼区,其它三个区位于西部。

柳江盆地位于华北板块的东部,自太古代至第四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时期。

该区地壳演化总趋势表现为由太古代的活动,到元古代后转向稳定,印支期又有活化的特征;沉积环境由元古代~古生代的海相和海陆相沉积,至中生代转向陆相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

浅谈柳江盆地保护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方案研究

浅谈柳江盆地保护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方案研究

浅谈柳江盆地保护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方案研究针对柳江盆地保护区在遗迹保护中存在的土地未能确权登记的问题、保护对象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区交叉存在密切关联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重要遗迹保护点保护方案和措施,使重要遗迹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发挥科普宣传、科学研究等作用,构建与当地群众和谐共管的良好环境。

标签:柳江盆地保护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独特的美学观赏价值,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遗迹具有不可再生性、地域整体性、不可复原性、不可移植性、复杂多样性及多学科性等特点[1]。

要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现状,唯有通过对地质过程中留下来的地质现象和记录的研究才能实现,而地质遗迹是地质现象的真实记录,是探索地球环境发展演化的唯一线索,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

柳江盆地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项目是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研究项目,该项目对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索。

项目是将保护区内重要遗迹点的保护与科普宣传、教学实践等结合,利用区域特点,对保护区内重要遗迹点实施工程性保护,为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保障。

1研究区概况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抚宁县境内,其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在13.95km2的保护范围内完整地保存了新元古代至新生代中国华北地台在地球演化进程中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化及生物进化等各种重要地质事件与地质现象,荟萃了中国北方20多亿年以来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24个组级地层单位、六大地壳运动不整合面和多种典型地质构造。

区内地质遗迹资源集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于一身,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享有“地学天然实验室”和“地学自然博物馆”的美誉。

柳江盆地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地学实习基地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每年有数十所大专院校的各类专业逾万人次的师生队伍到柳江进行教学实习活动,其规模之大、层次之高,为国内独有,是名符其实的地质学家成长的“摇篮”。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建模
秦皇岛柳江盆地位于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区西南方向,是一个沉积盆地,沉积物主要
来源于华北早古生代山地和华北地台周围的平原。

该盆地由于处于华北地震带上,地震活
动频繁,因此地质建模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进行地质调查,了解盆地区域的地形地貌、岩石组成、构造特征等。

根据
地勘调查,柳江盆地由北部的双重拗陷带和南部的前陆坡地带组成,双重拗陷带以中石炭
统灰岩和石炭统页岩为主要构造单元,两次次生构造发育,对盆地构造演化有重要影响。

前陆坡地带主要由新元古界页岩、砂岩、灰岩和二迭系砂岩构成,构造单元以断层、褶皱
为主,北部断层、南部褶皱发育。

其次,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摸清盆地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以及物源地性质等信息,可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建立岩石类型、厚度和空间分布的三维模型。

分析结果表明,盆
地石炭统沉积物主要由比较成熟的煤系泥岩、页岩、砂岩等构成,页岩主要发育于南部。

二叠系沉积物以灰岩、泥岩、砂岩、页岩为主,灰岩厚度较大,页岩分布广泛。

最后,对盆地构造演化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字模型,以形成三维演化历史模拟。

通过数字模拟得到了盆地演化历程,包括构造演化、沉积演化和油气生成演化等内容。


地的构造演化受到中生代地壳运动和特殊构造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地壳抬升、隆升和沉没
的过程,造成不断变换的沉积和变形环境。

总之,柳江盆地的地质建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地球科学方法,以深入了解盆地的地质
特征、构造演化和沉积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柳江盆地地质研究报告

柳江盆地地质研究报告

柳江盆地地质研究报告概述本报告对柳江盆地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柳江盆地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区域,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和研究价值。

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该地区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的详细信息,以促进对该地区地质状况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地质特征柳江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沉积盆地。

该地区主要由被沉积物填充的洼地组成,地质构造相对简单。

柳江盆地的地形较为平缓,坡度较小。

该地区的岩石主要由古生代沉积岩和中新世火山岩组成。

沉积岩包括砂岩、页岩和灰岩,火山岩则以玄武岩为主要类型。

地质历史柳江盆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在古生代时期,该地区经历了构造抬升和火山活动的影响,形成了沉积盆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运动逐渐平稳,沉积过程成为主导。

在中新世时期,柳江盆地经历了再次的火山活动。

这些火山岩通过喷发和流纹岩的形成对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质资源柳江盆地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矿产等。

这些资源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柳江盆地是一个地质研究的重要区域,具有丰富的地质特征和资源。

通过对该地区地质情况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和资源分布,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请勿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1. 张三,李四. 柳江盆地地质形态研究. 中国地质学报,2008.2. 王五,赵六. 柳江盆地岩石组成分析. 广西地质研究,2010.注:本报告基于公开已确认的地质数据编写,以上参考文献仅作为示范,实际引用应以准确且可靠的文献为准。

柳江盆地及海滨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及海滨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位于秦皇岛市以北十余公里处,东南距山海关约二十公里,秦皇岛至青龙县公路途径本区石门寨、义院口等地,交通便利。

范围在东经119°30'—119°40',北纬40°02'—40°14'之间。

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总面积近389.2平方公里,本地区属燕山山脉东支。

区内海拔高度一般150—400米,坡降100—500/1000. 盆地内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

自西北流向南。

出盆地后在山海关和南侧入渤海。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

其中70%集中于七、八月份。

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年平均气温6——7度,气温年较差35——40度。

本区基本上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

山坡区多为果树,盛产核桃、梨、杏等。

工业以开采煤及耐火黏土为主。

秦皇岛是河北省东北面的门户,北依燕山山脉东端,东南濒临渤海,西面是辽阔的华北大平原,为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重镇,秦皇岛市靠近渤海的地区基本是一个向西南、南微斜的波状平原,海拔高度一般5——60米,区内有颇多的侵蚀残丘,海滨地带有狭长的海积平原,海岸带岬湾相间,蜿蜒曲折,大石河、沙河、戴河等在区内入海。

秦皇岛地区气候状况与柳江盆地大致相同,强风向以北东、东向为主。

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

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保持一级大气质量,没有污染,没有噪音,城市森林覆盖率54%,人均绿地630平方米。

这里气候宜人,二十里长、曲折平坦的沙质海滩,沙软潮平,背靠树木葱郁的联峰山,自然环境优美。

北戴河海滨区,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亭,东西长约10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

北戴河区受海洋气候的调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之中,日最高气温超过30℃的天数,平均只有7.6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构造
(一)柳江向斜构造盆地:
柳江盆地所在地区是一个由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并有广泛出露)的蓟县~山海关隆起区的边缘部分发育起来的向斜盆地。

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地壳下沉,接受沉积。

因此它是晚元古代清白口纪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盆地。

柳江向斜盆地基本上为——南北向延伸的不对称甚至局部倒转的向斜,西翼的产状陡峻,西翼南部秋子谷——山羊寨一带产状发生倒转,而东翼产状平缓稳定。

该不对称的向斜轴部紧靠西翼。

因此出露的地层宽度东翼是西翼的五倍或更多。

柳江向斜的基底为太古代。

古老的混合岩。

混合花岗岩等变质岩出露于向斜盆地的北部,东部及南部边缘。

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有一不整合面(吕梁运动造成的)。

其上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岩系及以后各代地层。

在向斜的西部及东南外缘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构成了险要得山地。

柳江向斜分成三个构造分区:
1.柳江向斜东翼区:
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强。

东翼区的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平缓稳定(产状向西倾角在10度~30度之间)。

次生厚度变化小对煤及耐火粘土的开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东翼小岩株。

岩床和岩墙为数很多。

多处侵入相对柔软的煤层。

以致使煤层受变质和扰乱,是开采的一个不利因素。

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

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

2.柳江向斜西翼区:
由于西部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所以西翼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变化大。

西翼取的主要构造特征是:岩层近南北走向,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度,甚至直立,倒转。

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伸很远。

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

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

3.柳江向斜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

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现象。

(二)断裂构造:本区断层较发育,类型较多,主要为正断层与逆断层,分布于向斜各处。

主要断层有:
1.鸡冠山——汤河地堑:
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

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

2.伍庄——傍水崖断裂带:
该断裂带发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庄,东至傍水崖。

有平行的数条断层出现,形成迭瓦式构造。

断层面多向西倾斜。

少数向东倾斜。

倾角70o——80o。

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挤压构造透镜镜体,构造角砾岩和片理化带,牵引褶皱断层和糜棱岩化等现象也较明显。

3.苏庄——伍庄——山羊寨逆断层
该断层发育在柳江向斜的西翼,走向NE20度,大致平行于向斜轴,是一条走向断层,沿走向延伸近10公里。

断层东侧为下盘,其亮甲山组豹皮灰岩,,断层两侧为上盘,其张夏组后层状灰岩。

断带宽1米左右,中间有细晶闪长岩脉侵入。

断带中有构造角砾,岩发育和片理化现象,旁侧牵引,褶皱也较明显。

4.牌坊砬子逆断层:
该断层观察点位于伍庄东北500米牌坊子之废弃旧矿坑处,断层北北东向延伸,长达3公里。

断层发育于二迭系地层中,断层东侧为上盘,西侧为下盘。

上盘为下二迭统,顶部B层耐火粘土和上二迭统含砾粗砂岩,具有明显的牵引褶皱。

下盘为下二迭统粉砂质页岩。

沿断层面观察,见有构造透镜体及片理化现象。

上盘岩层两组节理发育。

5.石门寨12
6.6高地北采坑正断层:
该断层出露在柳江向斜的东翼,位于石门寨东南126.6高地北废采坑处。

断层走向NE15度,断层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延伸,在剖面上向东倾,倾角61o。

整个断裂宽带15米,其中有正长斑岩岩脉侵入。

宽约3.5米。

断裂带中有断层角砾岩,角砾大小不等,以东岩为主。

后期被二氧化硅所胶结形成硅化带。

实出地表面呈锯齿状近南北向延伸。

断层延伸有1.5公里。

断层东侧为亮甲山组的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薄层竹叶状灰岩,西侧为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状灰岩。

6.石门寨126.6高地南采坑逆断层。

断层发育在亮甲山组灰岩中,断裂面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

断层面在剖面上见有大片擦痕、阶步,断层面附近有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发育。

断层的上盘(北西盘)产生次一级的牵引褶皱。

该断层延伸不远,断距不大。

四、构造发育史
柳江盆地于晚元古代发生海进。

在长期风化侵蚀的古老变质岩系上开始接受沉积。

直至古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

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在这段时期内曾有过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

如在清白口纪和下寒武世之,中奥陶世和中石碳世之间都曾发生过沉积间断。

上述时期柳江盆地古地理环境随有过海、陆地明显变迁。

但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平稳的升降运动。

所以该时期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自中生代初期起,经历的构造变动性质与古生代不同。

这个时期的构造变动使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层强烈、褶皱、断裂。

二迭纪末,本区发生
强烈构造运动。

形成了柳江向斜的雏形。

导致侏罗系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

这次构造变动之后,本区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导致二迭系地层愈向北受侵蚀愈强,甚至局部无有蚀余。

侏罗系直接超覆于石炭系或奥陶系之上。

在下侏罗统下部岩层沉积后,又有一次构造变动。

使下侏罗统下部岩层发生变形,改变了盆地沉积中心。

所以下侏罗统上部岩层明显地区域性起超覆于下部岩层之上。

在西翼则超出下部岩层的沉积范围。

而角度不整合于古生界之上。

由此推知,此时的柳江向斜以具不对称形态。

两翼很陡,东翼开阔平。

中侏罗世,柳江盆地再次发生强烈构造变动。

伴有多次连续和猛烈的火山喷发。

所以在向斜的核部形成了大面积的中性火山岩层不整合超覆在下侏罗统之上。

局部超覆于二迭系,奥陶系之上。

白垩纪燕山晚期的温泉堡花岗岩基侵入形成的挤压力。

使不对称的柳江向斜形态更进一步加剧。

并引起了西翼自西向东逆的一系列南北断层和西翼地层产状的局部。

新生代特别第四纪以来。

本区有明显的上升运动。

全区遭受剥蚀。

因此,山区河谷有阶梯地形成。

全新世以来,由于冰后期海侵。

在现在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些海积和海蚀地形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