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空间与层次
《第4课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空间层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绘画任务:学生需以“家乡的小山村”为主题,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要求表现出山体的远近、高低、遮挡等空间关系,以及山村建筑、树木、小路等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
2. 观察任务:学生需在课后选择一处自然景观,观察其空间层次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3. 讨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三、作业要求1. 绘画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主题,运用所学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明暗等表现手法,以突出空间层次感。
2. 观察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所选自然景观,尽可能选择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观察,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空间层次关系。
3. 讨论任务: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言,共同探讨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讨论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提交时间:绘画任务和观察任务需在课堂结束前提交,讨论任务需在课后完成并提交小组总结报告。
四、作业评价1. 绘画作品评价:评价标准包括空间层次表现是否准确、线条和色彩运用是否得当、整体构图是否合理等。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2. 观察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空间层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
3. 讨论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总结的规律和技巧是否准确、全面,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作业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对于评价结果优秀的学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3. 对于评价结果不佳的学生,教师需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4课 空气与层次 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课,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师的领导下,比较容易理解风景画中透视和空间的法则。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对风景画的构图能力、对树木、房屋的表现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相信通过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运用速写的方法描绘景物,并能在作业呈现中很好的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个人情感去表现,学生对风景画中建筑物的透视和空间也能有初步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
2、技能目标:学会用形体透视法则描绘风景画。
3、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同一景物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作品,教师范画,课件等。
学生准备:自己擅长的绘画材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一、欣赏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摄影作品,提问:画面中云有什么变化?同学们欣赏、思考、分析生回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变化等。
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生回答:距离产生了近大远小的原因。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就像我们的屏幕一样是二维的,只有宽和高,如何在二维空间上表现有纵深距离感的三维空间,也就是立体感,这就是绘画技巧,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间与层次》。
【讲授】二、分析理解形体透视:1、媒体展示一组春夏秋冬树的摄影作品(一点透视),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图片中的变化,体现什么样的视觉现象?2、媒体展示一组校园内风景的图片,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透视现象,启发学生观察、欣赏、比较、分析、交流,丰富感知。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观察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前后遮挡的关系,并运用到绘画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图形和颜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处理前后关系时,往往容易忽略遮挡关系,使得画面显得杂乱无章。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前后关系,并运用到绘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前后遮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关系进行绘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前后关系的理解。
2.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到绘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掌握前后关系,并运用到绘画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有关前后关系的图形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实践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前后关系的图形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图形和图片的前后关系。
让学生初步了解前后遮挡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实例的前后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前后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用画笔和画纸描绘出这个实例的前后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前后关系。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讨论和评价。
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前后关系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有关前后关系的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前后关系在绘画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四课《空间与层次》word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四课《空间与层次》word教案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节课,主要介绍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引领学生进入风景画的世界。
通过展示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和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
同时,探究风景画的“空间”表现特点,如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以及“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最后,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教学途径包括欣赏、发现、研究、实践和交流。
通过欣赏不同视觉、形式和风格的风景画,从不同角度、天气和季节表现不同的景致,感受风景画最美的精髓——空间与层次。
通过发现不同眼睛看世界会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如形体空间和色彩空间的表现,领悟到风景画的灵魂——意境。
通过研究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如不同视点的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通过线的疏密、调子的浓淡、色彩的冷暖,都能很好的表现空间与层次。
通过实践根据提供的一些参考图,用不同材料不同工具来表现风景画,体会空间与层次的美感。
最后,通过交流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办一个小型的风景画展,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交流不同的信息,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是认识和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是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以及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包括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和绘画材料。
教学要点包括透视和景深,即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以及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
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教学过程和方法可以采用引导式、讨论式、演示式、实践式和展示式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体验创作的乐趣。
中班数学上下空间的辨识教案ppt
03
教学方法
实物教学
总结词
通过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体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来展示上下空间的关系。通过 将物品放在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这种方法可以帮助 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互动教学
总结词
通过互动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上下空间辨识。
深入阶段
问题解决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上下 空间的概念去解决。例如,可以让学 生通过观察地图,判断某个地点相对 于另一个地点的上下位置。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 上下空间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交流和 分享,加深对上下空间概念的理解。
总结阶段
总结知识点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上下空间的概念和辨 识方法,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入新概念
通过提问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 认识和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
展开阶段
上下空间辨识活动
设计一系列互动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例如,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品在容器中的上下位置,或者通过搭积木游戏来感
受上下空间关系。
实例解析
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树木、建筑物的上下关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理解上下空 间的概念。
06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 情况,评估学生对上下空间概念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堂互动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 动情况,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兴趣和接受程度。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他们对上下空间概念的理解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4《前前后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空间表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前后关系,提高他们的空间表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教学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前后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2.讲解:讲解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介绍透视原理。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析,实践描绘物体的前后关系。
4.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物体前后关系a.观察分析b.表现方法c.透视原理2.空间表现能力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作品评价:以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作品为评价对象,评价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和创新精神。
2.学生交流评价:评价学生在交流环节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前后关系,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
理解空间与方向概念幼儿园教案
概念来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讲解,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和方向的概念,从 而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周围环境,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01
01
实物教学
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来理解空间和方向的概念。
例如,使用玩具盒、球等物品让幼儿理解上下、左右等概念。
02
游戏化教学
将空间与方向的概念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例
如,设计寻宝游戏,让幼儿根据指示找到宝藏,从而掌握方向的概念。
03
故事化教学
通过故事情节将空间与方向的概念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
作业要求
家长可适当引导,但不要代替幼 儿完成作业。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 观察结果。
注意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培养 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
作业评价
01
根据幼儿的描述和示意图,评价 其对空间和方向概念的理解程度 。
0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空间 和方向概念,提高其实践能力。
07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方法
02
03
理解基本空间概念
幼儿需要理解空间的基本 概念,如上下、左右、前 后等,以及如何使用这些 概念描述物体的位置。
掌握方向感
幼儿需要掌握基本的方向 感,如东、南、西、北等 ,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方向 描述物体的移动。
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空间与方向的学习,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提 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互动教学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等奖说课稿1、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他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应用数学。
(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引导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讨能摆成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2、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在正式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
过程中,学生在抽象概括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能在数学语言的描述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表达上也可能不够严密,但只要学生表达的意思对,教师就应该积极的给以肯定,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探讨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毕竟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思维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渐近思辩的过程。
三、说教法和学法在“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我的教学思路是:问题引领、动手操作、探究规律,并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空间对应》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空间对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空间与图形》第二节“空间对应”。
主要内容涉及平面图形的空间对应关系,通过对图形的折叠、翻转、旋转等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空间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空间对应关系,能够正确进行图形的折叠、翻转、旋转等操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图形的空间对应关系。
难点:图形折叠、翻转、旋转的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模型等。
学具:剪刀、彩纸、模型、直尺、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趣的折叠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折叠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图形的折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折叠过程中图形的空间对应关系。
(2)讲解图形的翻转和旋转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空间对应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空间对应》2. 内容:(1)图形折叠方法(2)图形翻转方法(3)图形旋转方法(4)空间对应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剪刀和彩纸制作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叠、翻转、旋转,得到一个长方形。
(2)思考:如何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叠、翻转、旋转,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2. 答案:(1)将正方形沿对角线折叠,得到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将两个三角形分别沿斜边翻转,再沿中心线旋转,得到一个长方形。
(2)将正方形沿对角线折叠,得到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室内设计》课件
《室内设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室内设计》教材第四章“室内空间布局设计”,详细内容涉及室内空间的功能区划分、动线规划、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等,重点探讨如何合理利用空间,提升居住与使用的舒适度。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 学会分析空间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动线规划。
3. 培养学生运用室内设计元素,进行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的方法与应用。
教学重点: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动线规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室内设计案例图、绘图板、尺子、圆规等。
2. 学具:A3白纸、绘图笔、彩色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室内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空间布局的优点与不足。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功能分区、动静分离、空间通透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案例,讲解如何进行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空间需求,进行动线规划和空间布局设计。
5. 互动交流(5分钟)各组展示设计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 知识巩固(5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室内空间布局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
六、板书设计1. 室内空间布局设计原则功能分区动静分离空间通透2. 动线规划方法直线动线曲线动线环形动线3. 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墙面处理地面处理顶面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家中的一间卧室进行空间布局设计。
要求:功能分区合理,动线规划便捷,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美观。
2. 答案示例:卧室分为睡眠区、休闲区、储物区三个功能分区。
动线规划采用直线动线,使活动更加便捷。
睡眠区与休闲区之间设置半透明隔断,增加空间层次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功能分区不够合理,动线规划不够便捷等。
认识空间方位幼儿园教案(精选)ppt
能够正确辨识和描述 空间方位。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空间 感知能力。
培养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如迷宫、 拼图等。
学会使用空间方位词汇进行描述和交 流。
情感目标
激发对空间方位的好奇心和探索 欲望。
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自 信心。
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02
CATALOGUE
对空间方位的认识。
寻宝游戏
设置一个虚拟的寻宝游戏,让幼 儿根据空间方位的提示找到“宝 藏”,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
用空间方位的能力。
归纳小结
回顾重点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空间方位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经验
总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帮助他们积累学习经验。
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与空间方位相关的作业,如画出一个房 间的布局图等,以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演示空间方位
通过实物或模型,向幼儿演示空间方位的相对位置,让他们直观地 理解空间关系。
引导幼儿探索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实例,让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空间方位 的理解。
巩固练习
描述方位
让幼儿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如 “杯子在桌子上”、“汽车在停
车场里”等。
拼图游戏
提供一些拼图,让幼儿根据指示 将拼图放在正确的位置,以巩固
然而,在引导幼儿进行空间方位的练 习时,我发现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 集中,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效果。
幼儿反馈
01
大部分幼儿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 的兴趣,积极参与互动和游戏, 对于空间方位的概念表现出浓厚 的兴趣。
02
然而,也有部分幼儿对于空间方 位的练习表现出厌倦和无聊的情 绪,需要进一步关注他们的学习 需求和情绪变化。
景观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章 园林建筑空间的基本类型及组景手法培训课件
瘦西湖的 吹台
凫庄贴水亭榭
闽西连城罗坊云龙桥(明州城的古塔
避暑山庄的金山建筑群
北海濠濮涧
颐和园的云松巢
4.1.3 综合性的内外向空间
4.1.1 内聚性的内向空间 4.1.2 开敞性的外向空间 4.1.3 综合性的内外向空间 4.1.4 长卷式的连续空间
4.1.1 内聚性的内向空间
以建筑、走廊、围墙进行空间围合,庭院内以山水、植物等自然题材进 行点缀,形成一种内向、静谧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一般以近观、静赏 为主,动观为辅。室内外空间联系紧密,庭院空间联系着若干座单体建 筑,起着公共性空间与交通枢纽的作用。
4.1.4 长卷式的连续空间
在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中, 还有一种把建筑物按照一定的观赏路 线有秩序地排列起来, 形成一种类似中国画长卷式的连续空间。这种方式 显然是摹仿我国一些市镇中的建筑组合方式。
清乾隆年间修建的清漪园, 也曾在后湖仿造江南水乡建起了“买卖街”, 它采取“一河两街” 的形 式, 长达二百多米, 两岸分设各式店铺。
4.1.2 开敞性的外向空间
在大的自然环境中的点景建筑物, 常以单体建筑的形式布置于具有显著 特征的地段上, 起着点景与观景的双重作用。由于是独立地建置, 建筑 物完全溶汇于自然环境之中, 四面八方都向外开敞, 在这种情况下, 建 筑布局主要考虑的是能够取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统一。这类建筑常随环 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 但都是一些向外开敞、空透的建筑形象。
避暑山庄正宫区串连式组景
4.2.1 串连式
颐和园宫廷区串连式组景
4.2.2 辐射式
景观组织以集中、内向的主体 庭院为系列的核心,其它次庭 院、小庭院呈围合式分布,向 中心辐合,具有向心性。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
2、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实远虚。
二、透视的种类 1、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或其他物体中有一个面与画面平 行时的透视称之为平行透视。 由于这种透视只有一 个消失点,也称之为一点 透视。
平行透视的特征:
(1)水平线是平行于画 面的原线,有近长远短的 变化。
平行透视图:
(2)垂直线画出来仍然 垂直于画面,有近高远低 的变化。 (3)所有向远处消失的 线都集中在心点上。
空间与层次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 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受 长宽高三个特征展现出来。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三个 特征。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 生层次,即物体于物体的 叠加,通常我们用近景, 中景,远景来表示。
树有什么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楼 房 的 有 什 么 变 化 ?
拓展 1、概念
选取的物象在视觉角度的变化下, 其形状、轮廓和高低大小发生了变化, 便产生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 短等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成之为透视。
2、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又称为二点透视,是指立方物体 中没有一个面与画面或者视平线平行,且消失 点有两个,分别是左余点和右余点。成角透视 是建筑风景速写中最长用的一种透视形式。
成角透视的特征:
(1)立方体的任何一面都不与画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线分别集中在两个余点上。 (3)与地面垂直的线都平行与画面左右两个边,画出来 都是垂直的。
比一比,相同的建筑从不同 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平行透视:庄重稳定
成角透视:灵活多变
仰视:崇高雄伟
俯视:沉稳开阔
• 作业要求: • 1、构图落幅 • 2、抓基本形 • 3、深入刻画 • 4、调整统一
空间与层次教案
苏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
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
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难点: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
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A、认识空间与层次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
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
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感。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
《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合同范文、条据书信、演讲稿、职业规划、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article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contract samples, evidence letters, speeches, career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梳理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1.《江帆楼阁图》作者:唐代,李思训。
李思训是皇亲国戚,唐代开元初年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
2.《游春图》作者:隋代,展子虔。
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3.《溪山行旅图》作者:北宋,范宽。
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所画的《溪山行旅图》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4.《云山墨戏图》作者: 南宋, 米友仁。
米点山水开始于北宋画家米芾,儿子米友仁继承父法,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别具风致,友“米氏云山”“米派”之称。
5.马远和夏奎氏南宋著名上午山水画家,马、夏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后人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
6.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
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7.《容膝斋图》作者:元代,倪瓒。
“画中有诗”是中国画特有的意境8.《真赏斋图》作者:明代,文徽明。
文徽明是一位画家兼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的湖山庭院和文人生活。
9.明清时代,山水画的发展一直在延续,比较著名的画家有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文徽明、沈周、唐寅、仇英;清代四僧:弘仁、髡残、朱耷、石涛。
此外,还有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
10.石涛,本姓朱,名若极,明代王朝宗室,明亡后出家。
山水师法自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
他遍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作品有其独到的构思布局和笔墨技法。
著有《石涛画语录》。
11.《万山红遍》作者:现代画家李可染。
12.《青城山》作者:现代画家黄宾虹。
13,《江山如此多娇》作者:现代画家傅抱石、关山月。
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1.当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美景太宽广且没办法决定画什么时,可以选用取景框。
2.树木是风景画里面的重要素材之一,要想画好树木,首先必须掌握树的结构。
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1.速写本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装订好的、螺旋翻页的、活页的,甚至是手边易得的任何一张小纸片。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学生版)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1.中国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画取得重大成就是在时期2.画家往往通过寄情山水,表达对认识以及的感悟。
3.李思训是皇亲国戚,画史上有之称,及儿子并称,是的集大成者。
4.《》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盛唐气象。
5.《江帆楼阁图》(中国画)代。
6.《》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7.《游春图》中的和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为妥帖。
8.《游春图》(中国画)代。
9.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所画的表现了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10.米点山水开始于,儿子继承父法,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别具风致,具有“米派”之称。
11.米芾的“米氏云山”善于用“模糊”的笔墨表现云雾弥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12.《云山墨戏图》(中国画)南宋13.和是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然而在构图上,都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而是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出浩淼的空间,后人称之为、。
14.《临流赋琴图》(中国画)南宋。
15.《山径春行》(中国画)南宋。
16.代山水画家更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理想意境的创造,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式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17.《荣腾斋图》(中国画)代。
18.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
唐代大诗人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
19.《富春山居图》(局部)代,长卷,曾由明代吴洪裕收藏,因故分成前后两段,现前段在浙江博物馆,后端藏台北博物院。
20.《鹊华秋色图》(中国画)代21.是一位画家兼诗人,他的作品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
22.明清时代,山水画的发展一直在延续,比较著名的画家有,亦称为”吴门四家”、、、清代四僧:、、、。
此外还有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
23.是金陵八家之一,他的《》描绘的是南京清凉山一带的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
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
4.作业要求
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5.展示评价
全班同学作品展示,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是否具有了小巷景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作品是否具有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6.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所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景观,相信你的视野会有所改变,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感受。
二课时
一、认识空间与层次
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
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空间
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咼二个特征显现出来的。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层次
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
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
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
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
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咼二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
面的纵深感。
纵深感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欣赏一组摄影作品,说一说这组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视觉现象?
答:透视。
路的纵深,树的渐渐矮小,云朵的渐远渐灰,构成了画面的透视关系。
二、了解空间与层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以及色彩的明暗,浓淡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
这种现象就是透视。
它分为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
1. 形体透视与空间层次(焦点透视)
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按消失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
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1)透视的几何图。
通过最基础的透视,了解几个重要的名词:
视平线、视点、消失点。
观看两张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图片,它们的透视现象有何不同?有什么特征?
(2)平行透视:有一面与视平线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具有整齐对称、平展稳定、庄重严肃、层次分明、场景深远、一目了然的构图特点。
(3)成角透视:任何一面都不与视平线平行,底线与视平线成角度的正方形或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具有变化多样、形式灵活、纵横交错、富有节奏的构图特点。
(4)倾斜透视:凡物体的面与地面或视平线都不平行时,叫倾斜透视。
如屋顶、楼梯、台阶等。
有天点和地点,也叫三点透视。
高、低、平三种视点的视觉效果。
概括我们平时常见的三种自然景观。
学生活动一:欣赏与探究。
《校园图书馆》(承上)属成角透视, 体现的自然空间的关系,透视现象与建筑物的稳固感在地平线上形成了平稳的构图关系。
(启下)柔和的色彩体现了很好的空间与层次。
2.色彩透视与空间层次:(空气透视)
由于物体所处空间距离的远近不同,景物部位的层次不同使色彩产生冷暖,浓淡,鲜明与灰暗,强烈与虚弱等各种差异,怎样使这些空间距离,层次关系,明暗对比,远近分明的色彩统一在一幅画中,这种技法,就叫色彩透视。
也称大气的透视和空气透视。
色彩透视通过以下情况来表现空间形体。
(1)投影的长短和色彩的冷暖来表现空间形态:莫奈表现早、中、晚的《干草垛》;
(2)光影的强弱和虚实来表现空间形态:莫奈的《鲁昂大教堂》;
(3)视角的高地远近来表现空间形态。
3.景深与空间层次
景深:被描绘的景物所在的空间的深度,就叫景深:常常用近景、中景、远景来表现。
为了表现画面的景深,常常用近清楚远模糊,近景对比强,远景对比弱来表现。
为加强形体的层次感,最好的技法是空间的透视。
使画面景深的颜色对比和明度对比随着物体的向后延伸而逐渐减弱,浅色部分越来越淡,深色部分越来越浅,直至所有的对比同时的融入浅色调。
问题:透视的规律是近浓远淡,《都市的高楼》这幅画为何远浓近淡。
答:特殊的表现技法--逆光。
学生活动二:欣赏与探究。
欣赏杜菲的《圣安德鲁斯远眺》和麦克里迪的《诺森伯兰郡的雨》画家是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的?
距离产生美,同样的对象,近观平淡无奇,远观含蓄统一。
试着从多种角度感受美景。
欣赏:金陵节拍,感受熟悉的金陵,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
三、空间与层次的美感及表现
1.明暗表现空间与层次:明暗对比、色调变化。
2.线条表现空间与层次:线的强弱、粗细、疏密。
3.色彩表现空间与层次:色彩的浓淡、冷暖。
4.动漫中大广角表现的空间与层次。
5.对画面的分割或叠加的特殊空间与层次。
马格利特《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