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分析理论的我国新高考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教育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基于教育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基于教育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本文为湖南省教 育科学 “ 十二五”规划 2 0 1 2年度教育考试研 究专项课题 ( 编号 : X J K 0 1 2 J KB 0 2 1)
高校 管理
基于教育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陈海利 ’ 曹红峰 ( 1 . 南华大学 湖 南衡阳 4 2 1 0 0 1 ; 2 .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湖南长沙 4 3 0 0 0 0)

评价不仅关注结果 , 更注重考生的成长过程 。但在实践操作中 , 各高校


高校招生考试 评价 制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录取新生 除个别类型的招生外 , 绝大多数 考生思想政治品格考核 、 体检
都是合格的 , 而最终仍然还是以分数的高低决定是否录取 , “ 择优录取 ” 从 新中国成立 初期至 “ 文革 ”前, 全国实行统一命题 、 统 一考试 ; 1 9 7 7 的原则被简单 、 机械地变成了 “ 惟分是取 ”的选拔结果和录取标准, 使 年 全国恢 复高考至 1 9 7 8 年后 的一段时期内 , 除个别高考改革试验 区的 过 程性评价演变为终端性评价 , 发 展, 性评价变成以高考为 目标 指向的
【 摘
要 】 高考具有选拔和评价 两种相互依存的功能。文章分析 了我国高校招 生考试评价制度 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 , 论 述了高校招 生
考试评价体 系改革的意义。 认 为改革 的关键在于着力构建一套科 学、 系统的评价标准体 系: 完善现有考试评价制度 ; 探 索多元考试选拔机 制;
建立分层分类考试制度。
等教育资源有 限的情况下 , 无论是 改革 前的全国统一考试还是 改革后 纵观现行的 高考 制度, 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高校选拔人 才曾经产

普通高中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探析

普通高中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探析

知识文库 第24期普通高中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探析李巨龙新高考改革序幕已经拉开,与实力较强的老牌名校相比,许多普通高中在招生时会遭遇更为强烈的竞争。

高考制度改革对于高中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等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普通高中为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改革挑战,需要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与教学特色进行培养计划调整,对招生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这有助于为普通高中带来更多优质生源,从而促进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1 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策略为了更好面向未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外语多考、取消文理分科、两依据一参考、减少批次等高考新政带来了全新的人才观和录取模式,上海、浙江及北京、海南等先行试点省份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策略。

2020年四川省新高考改革政策也将出台并落地,作为“国贫县”的普通高中,必须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思谋新高考改革的应对策略。

1.1 重新定位学科设置,提供个性化选择上海市与浙江省的改革方案,均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这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也要求大学对专业所需选考科目进行公布。

在四川省的改革实施方案当中,也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以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大学的要求进行选考科目的选择。

从改革来看,这种改革方案一方面体现了对学生选择自有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的因材施教,能够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 探索全新培养方案,实现差异化培养从新高考改革要求及目前高中培养凸显的问题来看,普通高中应该为迎接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是需要对学生潜在的选考方式进行预测,并针对不同的选考方式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尤其是学生生涯规划培育方案,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针对自身条件进行选择;二是要引导学生学科选择与大学专业接轨,使其所选择的学科能够更好地面向未来的大学专业,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和素养等的储备。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性审视——《高考改革研究丛书》评价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性审视——《高考改革研究丛书》评价

效度研究》本来是一个技术性、 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题,但作者是把自 己的研究建立 在基础理论探索之上的, 首章即为 《 高考与效度的 理论分析》 有机地将定量与定性研 ,
究结合,实际与理论贯通。 关注现实问题是本套丛书的又一重要特点。正如 《 总序》所说,由于受传统和现
实的制约,中国人的高考变成了 文化, 变成了 经济, 变成了政治, 变成了盛大的仪式, 变成了一种各方面关注的 社会活动, 变成了 一种惯例式的全民动员。中国的高考既有 与世界各国的选拔考试相同的规律, 也存在不少独有的现象和问题。 高考制度改革研 究不能仅停留在抽象思辩上, 应更多地关注和解决现实中人们普 还 遍关心的实际问题。
度研究》( 杨李娜著) 《 、 英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 王立科著) 《 、 高考形式与内
容改革研究》 ( 耀萍著) 《 张 、 高考效度研究》( 吴根洲著) 。这种选题构架和品种布
局 展现出研究者的理论追求、实践品格与宏阔视野。主编在丛书 “ 总序”中指出,
当 今人们对于高考这么一项影响重大, 万众瞩目 的重要制度的看法见仁见智, 总体而
的一些论著着眼于高考制度、考试改革的基本理论 ,力求跳出简单的对策性、技术性
研究框框。 刘海峰著 《 高考改革的 理论思考》就比 较集中地反映出 作者维护高考制度、 渐进推行高考改革的 理论观点。作者对高考制度进行了 人文与哲理的思考, 力图澄清

些对高 考制度的 误解, 对高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吴根洲的 《 高考
践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套大型的研究丛书包括 1 册,分别是 : 《 0 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 刘海峰著) 、 《 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 ( 罗立祝著) 《 、 高校招生考试法治研究》( 覃红霞著) 、

我国高考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

我国高考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

关键词 :高考 ;缺陷 ; 实 ;未来 ;改革 现 作者简介_ 叶燕 (99 ) 17一 ,女,福建漳州人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 0 级硕士研 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6 高等教育理论。
( 福建 厦 I 60 5 1 10 ) 6
现阶段 ,随着社会 和教育的发展 ,高考各个环 节的弊端不 今 年完全 推翻往年的做法 ,如此频繁 的变 更常常导 致学 校、考
评 价学生 时仍 以考分为主要标准,评 价学 校时仍以升学率为主 海南等省份 的高考 录取分数 线比全国其它省份要低 得多。对于 要 依据 ,以至于 中小 学 教育仍以取得高分为主要 目的,在新 的 边远省份 的低分数 线,人们普遍 能够给 予理解 ,而对于 经济发
教学 改革 过程 中顾 虑重 重,左 右为难 。就 目前来看,尽管近 年 达 、教育资源充裕的京津沪地 区的低分数线则持有强烈的不满。 来高考科 目、 内容—直都 在进行 着改革和探 索,但是 现实中这 近年来 ,愈演 愈烈的 “ 考移民”现象 就是一 个警示 ,体现 了 高 些改革 没有充分发挥 其对 中小学 教学 的正面导 向作用,导 致中 考试 公平 与区域 公平的矛盾,是我 国各地 区高 等教育资源分布
毋庸置 疑,作为 “ 中国第一大考” ,高考对 中小 学教育 的影 线存在 较 大 差异
响是 巨大 的。人们批判 高考是中小学 教育教学 的指挥棒 ,它引
领着 中小学 教育课程 、教材、教学 的方向和内容 ,直接 导致 了 年扩大 到 1 个 省) 8 、分省 定额 录取 的政 策,因而录取 工作一直 应试教育的产生 。 高考造成 中小学 在教育 教学过程 中学校、 教师、 在各 省、市、 自治 区分别进 行。 可以说 ,我 国实行分省 定额录

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探究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课程设置已经开始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进行调整。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

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探究和改进。

本文从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

新高考改革主要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考试评价和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对素质教育的转型。

在这一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以下挑战:1.学科知识与综合素质的平衡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考核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水平,更是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然而,过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忽视了自身对于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教材与实际情境的联系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思想理论基础、国家制度、道德规范等内容。

然而,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学校和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材的学习,忽视了与当下社会实际情境的联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难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3.新生代的思政素养和认知能力的提升问题随着新生代的崛起,其对于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也与日俱增。

这一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兴趣和探求,需要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真实情境作为借鉴和学习的依据。

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无法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素养的兴趣。

二、新思政教育模式的发展新思政教育模式主要是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设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通过真实的故事案例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新思政教育模式具体特点如下:1.打破束缚,开放思路新思政教育模式所强调的“真实故事案例和实际情境”体现了其开放性和多样性,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

这种模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逐渐成为自主思考和探究的人才。

2.教科书和现实结合,培养思考能力在新思政教育模式中,教材的传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重心,而是真实故事案例和实际情境。

高考改革政策安排制度设计之鉴——基于对自主招生的反思

高考改革政策安排制度设计之鉴——基于对自主招生的反思
还不 够完 善 , 存在 很 多 的 问题 , 改革 的实 践也 逐渐偏
段人们接受高等教育需求 的骤升 和 民主意识 的提
离初衷。其 中, 其最让人诟病 的莫属公平公正问题 。
( ) 一 自主招生降低 了农村学生的入学比例
高, 要求改革高考制度的呼声也 日渐高涨。 于是高考 从 内容 、 目到形式等各方面都在不断改革 , 科 但是 ,
几乎每项改革都又引起新 的矛盾 , 某些改革甚至根
本无 法 实现 其初 衷 。团 因此 , 理性 分 析 已有 高 考改 革
清华大学等七所 高校 2 1 年 自主选拔初审通 0 1
过名 单 显示 , 成学 生 来 自大 中城 市 。 七 虽然这 并非 最
终结果 , 但舆论据此质疑 自主招生不利于农村考生。 事实上 , 自主招生推行至今 , 从 自主招生不利于农村
自主招 生 ”真 正 的 自主招 生 , 学 校 与学 生 的双 向 , 是
这样一来 , 外地考生报考像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就
越 加 困难 了。 因为 即使 自主招生 不 占统考 录取 名额 ,
考 生 的质疑 声 一直 不 绝于 耳 。 据媒 体报 道 , 多名名 校
的经验教训 , 并在 以后 的改革 中引以为鉴 , 便具有 了
重 大 的理论 和现 实意 义 。本 文就 自主招 生政 策进 行
分析思考 , 略陈其中高考改革政策制定可借鉴之处。
校长、 招办负责人甚至教育部也 曾坦言 , 无论是考试
作 为中国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 , 高考上关国家、 民族前途 , 下系民众个人命运 , 与高等教育的招生 且 与发展和普通教育的教学与改革都 紧密相关 , 其改 革可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 往往“ 牵一发而动全 身” 1 。【 ] 因此高考 的任何改革都具有极 大的影响力 , 社会各界对之也相 当敏感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考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国普通高中选课研究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国普通高中选课研究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国普通高中选课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普通高中选课制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新高考改革旨在打破传统高考模式的束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而选课制度作为连接学校教学与高考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国普通高中选课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梳理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分析其对普通高中选课制度的影响和要求。

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当前我国普通高中选课制度的实践情况,包括选课模式、课程设置、管理机制等方面。

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选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剖析,如课程设置不够丰富、学生选课自主权受限、师资力量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改进和优化建议。

例如,丰富课程资源,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选课方案;加强学生选课指导,提高其自主选课能力;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等。

这些建议旨在推动普通高中选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将展望我国普通高中选课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可能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新高考改革概述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旨在构建更加科学、公平、多元的高校招生制度。

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高考模式的束缚,实施多元化的考试和选拔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正在由单一的分数导向向多元化、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实施分类考试,将传统的高考统一考试分为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二是实行综合评价,将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多方面因素纳入高校招生录取的考量范围,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三是推行多元录取,鼓励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招生录取方式,以更好地选拔符合自身培养要求的人才。

新高考改革的三种制度逻辑——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新高考改革的三种制度逻辑——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收稿日期:2019-05-20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究项目“中学教师转化‘边缘人’的领导力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项目编号:2016ZC05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研究”,项目编号:17JJD880001;毕节市社科联理论研究项目“毕节市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表征与消解策略研究”,项目编号:BSKZ—1908。

作者简介:赵敏(1970-),女,安徽淮北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赵曼曼(1984-),女,安徽淮北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财政经济系讲师。

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张进华(1983-),男,安徽阜阳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财政经济系讲师。

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2019年第4期第37卷(总第201期)NO.4,2019Vol.37General No.20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国务院于2014年9月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与措施,开启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篇章。

2014年浙江、上海率先实施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于2017年也实行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2018年新高考改革在全国17个省份陆续展开,并希望在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逐步形成一套能够发挥学生特长、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招生考试制度的变革具有引领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变革、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作用。

然而,学校、教师表现出职责立场与利益立场的纠结与角力,使得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面临困境。

”[1]邓小平在1978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

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高考制度改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高考制度改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U I E ST D C TO C E C NV R IY E U A I N S IN E
大学教育科学
21 0 0年第 1 ( 期 总第 19期 ) 1
高 等教 育 大众 化 中 的高 考 制度 改 革
— —
基 于利 益 相 关 者 理 论 的 分 析
张应 强 ,李 峻 武汉 407 304;
主要是市 场 因素的介 入 ,以及. 生规 模扩 大所致 由招

[ 收稿 日期 ]20 - -5 09 1 2 2 [ 基金项 目】南京 邮电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 动基 金项 目 “ 高考制度重建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的视 角” ( Y 00 3 N 29 3 )
[ 作者简介】张应强 (94) 16一,男 ,湖北天门人 ,教育 学博 士 , 中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 事高等教育 华
( .华 中科技 大 学 1
教 育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研 究院 ,湖 北
2 南京 邮 电大学 高等教 育研 究所 ,江 苏 南京 2 04 ) . 10 6
[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 ,我 国长期 以来 实施的全 国统一 的高考 制度发生 了局部变化 ,主要
特征是开始 由高度 的统一性 向多样化演变 ,由 中央高度 集权 向地 方分权转 变。从利益 相关者理论 来看 ,这些变 化是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高等学校和广大考生 四方利益博 弈的结果 ,走 向 四方 利益 的均 衡是高考制 度改革 和 发展 的方 向。
用 ,带 动 中小学 教育 教 学 和课 程 改革 ,提供 了空 间 和便 利 条件 。 分 省命题 考 试 的实 施范 围不 断 扩大 ,打 破 了长
学 ( 理科 考 生 ) 、人 文 与 社 会 ( 科 考 生 ) 文 。考 生

新改革高考方案

新改革高考方案

新改革高考方案第1篇新改革高考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制度作为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平性、科学性和选拔性受到广泛关注。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对现行高考制度进行深化改革。

本方案旨在完善高考制度,推动教育公平,提升人才选拔质量,促进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

二、目标定位1. 公平选拔:确保高考制度公平、公正,为各类考生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

2. 科学评价:构建多元化、综合性评价体系,全面考察考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

3. 促进衔接:优化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引导教育:引导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具体措施1. 考试内容改革- 调整考试科目设置,增设综合素质测试,强化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 优化考试内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减少机械记忆性内容,增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施分类考试,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和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试科目和内容。

2. 评价体系改革-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将高考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相结合,全面评价考生素质。

- 推进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客观、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 引导高校科学制定录取标准,探索建立符合专业特点的选拔机制。

3. 录取机制改革- 优化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增加考生志愿选择,提高考生满意度。

- 实施高校招生“一校一策”,赋予高校更多招生自主权,鼓励高校探索多元化录取方式。

- 加强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的政策倾斜,实施专项计划,促进教育公平。

4. 考试管理改革- 完善高考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考试安全、公平、公正。

- 加强考试环境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高考秩序。

- 推进高考标准化考点建设,提高考试服务质量。

5. 政策宣传与指导- 加强高考政策宣传,提高考生、家长和社会的认识度和认同度。

基于--SWOT矩阵视角分析新高考改革的研究调查

基于--SWOT矩阵视角分析新高考改革的研究调查

基于--SWOT矩阵视角分析新高考改革的研究调查发表时间:2018-11-26T16:55:08.48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作者:赖鑫卢胡钰棵孔盛杰[导读] 自2014年9月4日起,中国的新高考改革制度在浙江和上海两个地区正式开始实施,引起了一波浪潮,对现阶段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影响较大。

而该本文主要着眼于SWOT分析法的概念及方法来探讨关于新高考改革的详细内容和实施措施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首先通过(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摘要:自2014年9月4日起,中国的新高考改革制度在浙江和上海两个地区正式开始实施,引起了一波浪潮,对现阶段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影响较大。

而该本文主要着眼于SWOT分析法的概念及方法来探讨关于新高考改革的详细内容和实施措施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首先通过运用SWOT分析所建立的模型对新旧高考改革制度进行对比和分析,观察比较两者的优劣等等,从而得出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最终目的。

最后围绕着该课题的目的,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来提出新高考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过去高考制度的改善,并针对其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蓝图,最后得出我们的结论。

关键词:SWOT矩阵分析法;新高考改革一、SWOT矩阵分析法简述1.SWOT矩阵分析法的概述 SWOT矩阵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最先提出的,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的制定、竞争对手的分析等等场合。

SWOT矩阵是由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y)、挑战(Threats)这四个分析方向所组成的。

通常在分析某企业的现状时,要求将企业本身的竞争优、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都罗列出来,然后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

浙江省通用技术新高考趋势分析与研究

浙江省通用技术新高考趋势分析与研究

浙江省通用技术新高考趋势分析与研究前言自2014年以来,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逐渐逐步取消,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实行新高考制度,其中就包括浙江省。

虽然现行的新高考制度已经实行多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经验的深化,趋势及变化也是时时刻刻存在着的。

本文将围绕浙江省通用技术新高考的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新高考与通用技术新高考,即高中阶段教育证书考试,是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它强调以德育为魂、以核心素养为主线、以综合评价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让高中教育更为贴近现实,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

而通用技术则是新高考中的一门重要考试科目,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工学一体”基本理念、工程实践、信息技术和调节原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二、浙江省通用技术新高考发展历程浙江省自2014年开始实行新高考制度,将之前的文理分科制度改为了文、理、综合化三种不同的考试方式。

其中,通用技术成为了浙江省新高考的科目之一。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浙江省的新高考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并产生了自己的特点。

2014年,浙江省的新高考时间和阶段与原来的高考相同,整体性考试还是由语文、数学、外语、文综或理综科目构成,但在考试的形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变。

其中包括通用技术考试的出现和“蓝皮书”设计的运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探索,2016年起,浙江省的新高考招生考试制度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改革,包括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的调整。

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文理分科考试,改为“综合”考试。

即按照专业课程取向分为五种类型,并分别进行综合考察,其中就包括通用技术考试。

三、浙江省通用技术新高考评价标准浙江省通用技术新高考采用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考查能力而非知识的记忆通用技术新高考彰显的是“实践”“创新”的双重素养,因此其考查重点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对于相应主题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强调工学一体的实践能力在评价标准中,通用技术重视实践能力的体现,考评通常围绕“科技实践创新”“科技实验与工程制作”“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

新高考改革遭遇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新高考改革遭遇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新高考改革遭遇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1.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而新高考改革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打破传统的升学制度,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然而,新高考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以浙江省为例,对新高考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问题分析2.1. 考试内容与实际需求的脱节新高考改革的初衷是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然而,目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的评价上,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导致了高校招生时更倾向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优秀人才。

2.2. 考试评价方式的单一当前的新高考改革在考试评价上过于单一,主要以笔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技能能力。

这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多地追求应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培养。

2.3.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新高考改革在理论上提倡公平,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有些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高考成绩的差距。

这一不公平现象加剧了社会阶层差距的存在。

3.对策研究3.1. 加强综合素质评价提高高考考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不仅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

可以引入面试、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评价方式,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3.2. 推行多元化评价模式除了传统的笔试考试,应该鼓励学校实施多元化评价模式,包括论文、作品展示、实际操作等形式,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应试学习的过度依赖,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

3.3.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不仅要加大对教育财政的投入力度,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支持。

增加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实现真正的公平与公正。

新高考改革的研究分析

新高考改革的研究分析

新高考改革的研究分析新高考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教育和评价体系。

该涉及到学科设置、考试评价、招生录取等多个方面,对学生、教师及整个教育系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新高考的研究分析。

首先,新高考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往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通过引入选考科目和特长生招生计划,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新高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传统的高考制度对学生的压力较大,导致学生普遍存在课外负担重、缺乏时间进行兴趣爱好培养的问题。

新高考鼓励学生选择选考科目,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机会。

再次,新高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

以往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分数和分数线,学校、教师会为了提高升学率而过分关注应试技巧和提高分数。

而新高考强调素质教育,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和录取方式,使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时,新高考还取消了高考加分政策,减少了地域、贫困等因素对学生录取的影响,提高了教育公平性。

然而,新高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力度大、影响面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此外,后的评价体系和录取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以确保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另外,学校和教师要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需要时间和培训。

综上所述,新高考是对传统高考制度的一次重要,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虽然新高考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通过持续和完善,相信可以推动我国教育向着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于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22年6月27日,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八个省(区)陆续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从2025年起普通高考将实行“3+1+2”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于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高考测试制度改革的历史反思--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

高考测试制度改革的历史反思--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

JOURNALOFNATIONALACADEMYOFEDUCATIONADMINISTRATION●2014.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高考测试制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高考子制度①。

从微观与宏观或局部与整体两种视角,审视高考测试制度60年来的演变,不难发现,其在顺应高考制度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改革中的新问题。

厘清与总结这些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变迁路径,是认清高考测试制度改革局势,汲取改革经验教训,揭示高考制度变迁规律的重要前提。

一、高考测试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考试作为获取大学入门券的主要手段,其科学性决定着公平性。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相对独立、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能,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且这些智能又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呈现。

因此,从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来看,科学的人才评价与考核方式应该是多元而非单一。

综观高考测试制度的改革演变,其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及命题方式等在整体上基本是沿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考试形式上,打破了统考独大的僵局,实现了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变,为改变“一试定终身”和综合评价选拔人才奠定了基础。

统一考试有“抵制特权,维护公平、公正”,“规模效益,节省人力、财力、物力”,[1]以及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

中国从开始推行科举到20世纪80年代的李木洲(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高考测试制度改革的历史反思摘要:反思高考测试制度的改革历程,其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及命题方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制度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多元评价、分类选才理念及其文化的形成。

但受制于中国社会整体改革节奏,高考改革亦处于重大转型期,多种考试形式急需改进与整合、多元命题方式尚需调整与完善、考试内容结构与设计有待优化、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还存在较明显的阶段性矛盾。

【高考化学】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高考化学】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单旭峰(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100084)摘要: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化学科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基于学科特点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化学科的功能定位,确定考查化学观念、思维方法、实践探索、态度责任4项学科素养,将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确定为化学学科关键能力,提出基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的情境化考查思路。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将促进化学科考试评价理念的转变,推动高中化学育人方式改革。

高考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局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高考内容改革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首先明确“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为此,教育部考试中心探索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

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上,化学科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化学课程标准》),探索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的实施路径,提高化学科考试命题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从学科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1 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的理论基础高考评价体系是指导高考命题的实践体系,“四层”规定命题内容,“四翼”保障命题水平,它将有力促进高考内容改革以及命题质量的提升。

《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内容改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为基本遵循,科学构建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为各学科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指明了方向。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化学课程标准》,参考大学化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研究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框架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制度分析理论的我国新高考改革研究高考历来被视为中国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考试活动之一。

从考生个体角度来看,高考是决定其将来能否享受高等教育资源、找到心仪工作、赚取满意酬劳的最重要渠道,进而是中国家庭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最优路径;从国家与社会角度来看,高考也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最合适的形式,不仅可以为国家建设提供所需的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才,也能通过大学教育的教化功能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因此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

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保证高考能够较为公正有效地运行下去,使高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的价值,就是高考以及高考制度的存在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考制度历经波折,在不断改革完善自身的过程中前进,力求为国家与社会公平选才、科学选才。

以时间为考察线索,可以一窥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路径,并将其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949-1965年为我国统一高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高考制度处于国家统一规划安排的阶段,并受一定政治因素影
响;1966-1976年高考在“文革”影响下转而以推荐制的形式存在,缺乏规范考试程序的高考无力再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1977年至今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下我国高考制度的全新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高考改革始终以公平科学为准绳,在考试科学化、考核多元化、评价人本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以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为标志,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新高考改革旨在以更合理的考试标准、更科学的选拔方式、更多元的考试内容
来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双重功能。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新高考改革只在浙沪两地实现了第一次招生录取工作,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还存在讨论空间。

一方面,新高考改革涉及内容广泛,在高考测试制度、高考管理制度、高考录取制度三个子制度上全面展开,另一方面,新高考改革在推动制度本身变革的同时,还对与其直接相关的高中与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目前阶段新高考改革在内容方面的实施意涵,并且全面探讨其对高中与高校的利弊影响,进而在分析当前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未来路径,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制度分析理论为分析工具,首先介绍了我国新高考
改革的背景、目标与价值取向,随后介绍新高考改革在测试制度、管理制度与录取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并对其在高中与高校的影响进行探讨,最后从价值导向、高考制度改革、高中课程与教学改革、高校招生与教学改革四个方面进行了新高考改革的趋势分析,以期从制度视角对未来新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完善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