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为基点塑美育之心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塑造全面完整的人,也正是美育的宗旨。”美学家席勒曾说:“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重点。作为美育工作者,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提取生活各个方面的元素以渗透美育。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因此,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教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美(行为美、心灵美等),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多姿多彩的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蕴含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如服饰、建筑、舞姿等,这些色彩和线条表现出来的造型美、色彩美、韵律美、节奏美,能够带给人直观的审美享受。教师应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我们身边。

一、从丰富的民俗中体验传统美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56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体现出不同的形式、意蕴和内涵。从形式上看,每个民族自己的服饰样式、造型、色彩,风格各异的曲式小调,不同特色的风味小吃……它们作为民俗文化内涵的载体,是民族美的创造物,也包含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传统节日时,可以通过各民族表达节日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美育。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学做粽子和香囊。二年级《做香囊迎端午》一课就提到了“沐浴兰汤、悬挂香囊、熏蒸艾草、酒饮雄黄”的习俗。佩戴香囊是端午节时常见的习俗之一,通过制作香囊体验浓郁的节日氛围,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民俗文化。在一年级《民间面塑》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面塑是源于汉代的中国传统民俗艺术之一,通过欣赏不同造型和不同颜色的面人、面花所具有的不同寓意,增长学生的见识。当看到龙凤呈祥、双龙戏珠、年年有鱼的图案时,学生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领略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在五年级《悠悠老街》一课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感受糖画、扯白糖、娶亲、昆曲等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这些具有中华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让学生感受传统美,以此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审美感知。

二、从多彩的环境中体会有序美

1.体验整齐美

教师可以在平时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的升旗仪式,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排出整齐的方阵,唱着国歌向国旗敬礼,体现出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操,仪式具有庄重美。合唱比赛时统一的着装和起伏的和声,教室中排列整齐的课桌椅,书柜中有序排列的书本,广播操比赛时统一的动作和口令,逢年过节时长廊上大小、形状一致的红灯笼,校园操场边高低一样的黑围栏和白灯柱等,整齐划一、反复出现,给人一种整齐一律的节奏美。教师要让学生做有心人,从生

以生活为基点塑美育之心灵

□吴雪钦

摘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美,让学生从丰富的民俗中体验传统美,从多彩的环境中体会有序美,从多样的人群中感受心灵美,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传统有序人情

68

教学心得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活中感受物体的整齐美。

2.领略对称与均衡美

对称是指一条中心线的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对称具有安定、稳重的特性,可以衬托中心和主题。均衡是指突破中心线而又不失稳定感的美。在五年级《适合纹样》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对称与均衡的物体,感受对称美和均衡美的魅力。如,班级中的黑板报设计,家庭背景墙的墙面装饰,舞台的造型设计,桥梁和房屋建筑等,都遵循和谐与稳定的设计原则,这样会让周围环境看起来更有序,也能使人们在这种有序的环境中尽情享受和谐之美。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中知道对称是一种庄重的美;两边不一样但重心稳定是活泼的均衡美。如,在《动物身上的斑点》一课中,教师可以将一条鱼和一只豹子进行比较展示,让学生观察它们身上斑点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懂得鱼身上圆点是重复的排列,而豹子身上的点是随意排列,从而明白重复排列的整齐美和随意排列的自由美。当教师与学生交流、评论时,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能在点滴的感悟中得到培养。

3.感受节奏与韵律美

节奏和韵律存在于生活和自然中,如四季更替、动静交互,城市中的曲线、直线、斜线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如,古诗词富有节奏感,讲究平仄、韵律,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人富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带领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在四年级《线条的魅力》一课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线条魅力,如优美的弧线设计——楼梯,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层层旋转的楼梯看作一位舞者在翩翩起舞,似要舞出充满生命力的人生;又如,由长短线条组成的斜拉桥,可以被看作一把琴,仿佛在等待世人去拨响琴弦,为城市奏响天籁之音;再如,直线般高耸入云的高层建筑具有一种挺拔向上之美,促动人们对生活勇往直前。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和想象身边富有韵律的节奏之美,让学生养成自觉寻找进而发现生活美的能力。

三、从多样的人群中感受心灵美

人的幸福感离不开亲人和朋友的呵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心灵美。在一年级《新朋友》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朋友的好处、如何与朋友相处才能更快乐,以教育学生明白与人友好相处是美好生活、快乐成长的源泉。在《爷爷奶奶》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爷爷、奶奶照顾自己的场景,进行尊老爱老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懂得尊老爱老既是中华传统美德,又是一种心灵美。在《叔叔阿姨真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展示不同岗位的人们在工作时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了解其工作时的辛劳和各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让学生感谢不同岗位的人们给学生生活带来的便利,培育学生学会感恩,明白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从小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四、从独特的人生中享受个性美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思想、行为。在绘画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敢于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把自己独特的创想表现在手工上,把生活元素和自己的情感体现在艺术创作中。在《房间的一角》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房间的布局,了解物体的摆放、色彩的搭配,从而让房间独具一格,教他们做自己房间的小主人,享受富有个性的房间所带来的空间美。在《我们爱劳动》一课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整理自己书桌、书包、衣服、作业,做到既整洁又舒适。当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物品整理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就会从心底感受到喜悦,明白劳动也是一种美。在《我的档案袋》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设计一款富有个性的档案袋,用来装美术用品,既实用又美观,还能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在《美丽的盘子》一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一款具有特色的盘子,并让学生设想如何装扮自己的卧室或教室。在一点一滴的不断尝试和积累中,学生的审美水平会随之不断提升。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热爱美、接受美、创造美、表现美、享受美。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认为,食肉的欲望是躯体生存的需求,而赏竹的闲雅之趣则是在此之上的精神审美需要。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各种手段巧妙、耐心地进行美育,让学生懂得美来源于生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练就一双慧眼,熏陶一颗美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王福阳.审美的教育旨趣与实践路径.福建教育,2018(4).

[2]武晓玲.审美如何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2012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滨江小学)

编辑张泽

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