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附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B版数学必修二2.3.2

人教B版数学必修二2.3.2


学 必 修 ②
+12)2=52,即 x2+y2-3x+y=0.
人 教 B

返回导航
·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3.圆 x2+y2-2y-1=0 关于直线 y=x 对称的圆的方程是 导学号 92434785
(A) A.(x-1)2+y2=2 C.(x-1)2+y2=4
B.(x+1)2+y2=2 D.(x+1)2+y2=4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命题方向1 ⇨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
典例 1 m 是什么实数时,关于 x、y 的方程(2m2+m-1)x2+(m2-m+2)y2 +m+2=0 表示一个圆? 导学号 92434788
[解析] 由题意,得2m2+m-1=m2-m+2,

即m2+2m-3=0,

必 修
解得m=-3或m=1.
[解析] ∵方程 x2+y2-2x+4y+m=0 表示圆,
∴(-2)2+42-4m>0,
∴m<5.

又∵圆与 x 轴相切,∴ -22+2 42-4m=2,

必 修
∴m=1.

人 教
B

返回导航
·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5.(2016·浙江文,10)已知 a∈R,方程 a2x2+(a+2)y2+4x+8y+5a=0 表示 圆,则圆心坐标是__(-__2_,__-__4_)____,半径是____5___. 导学号 92434787

人 教
B

返回导航
·
·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当 m=1 时,原方程化为 2x2+2y2+3=0.
不合题意舍去;
当 m=-3 时,原方程化为 14x2+14y2-1=0,

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含详解

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含详解

例.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人 教 B 版 数 学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例1] 证明以A(4,3,1),B(7,1,2),C(5,2,3)为顶点的
△ABC是等腰三角形.
人 教
B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求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A(-1,-2,3)、B(3,0,1);
人 教
B
(2)M(0,-1,0)、N(-3,0,4).
d(A,C)= (3-1)2+(6-2)2+(12-4)2=2 21,
∴AB+BC=AC,故 A、B、C 三点共线.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人 教 B 版 数 学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例3] 求到两点A(2,3,0)、B(5,1,0)距离相等的点P的坐
标满足的条件.


B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答案] (0,0,0)或(2,0,0)
人 教
B
[解析] 设点A坐标为(x,0,0),
版 数

解得x=0或x=2. ∴点A的坐标为(0,0,0)或(2,0,0).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5.已知点P在z轴上,且d(P,O)=1(O是坐标原点), 则点P到点A(1,1,1)的距离是________.
难点: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由平面内两点P1(x1,y1),P2(x2,y2)间距离公式可类比
得出空间两点 P1(x1,y1,z1),P2(x2,y2,z2)间距离公式
人 教
B
|P1P2|=
且空间两点间距离 版 数
公式中,当z1=z2=0时,就是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特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4 时,直线与圆相切; 3 4 当 d < 2,即 m > 0 或 m < − 时,直线与圆相交; 3 4 当 d > 2,即 − < m < 0 时,直线与圆相离. 3
法二:(代数法) 将 y = mx − m − 1 代入圆的方程,化简并整理,得
(1 + m 2 )x2 − 2(m 2 + 2m + 2)x + m 2 + 4m + 4 = 0.
1. 当D 2 + E 2 − 4F > 0 时,比较方程②和圆的标准方程,可以看出②表示以(− 圆心,
1 − − − − − − − − − − − − √D 2 + E 2 − 4F 为半径长的圆; 2 D E 2. 当D 2 + E 2 − 4F = 0 时,方程②只有实数解x = − ,y = − ,它表示一个点 2 2 D E (− , − ); 2 2 3. 当D 2 + E 2 − 4F < 0 时,方程②没有实数解,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 − − − − − − − − −− − − − −
(x − a)2 + (y − b)2 = r2 ⋯ ⋯ ①,若点M (x, y)在圆上,有上述可知,点M 的坐标适合方程 ①;反之,若点M (x, y)的坐标适合方程①,这说明点M 与圆心A 的距离为r ,即点M 在圆心为 A 半径为 r 的圆上.我们把方程①称为以A(a, b)为圆心,以 r 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standard
所以 △ABC 的外接圆方程为 x 2 + y 2 − 4x − 2y − 20 = 0 . 光线从点 A(−1, 1) 发出,经过 x 轴反射到圆 C :(x − 2)2 + (y − 3)2 = 1 上,则光线经过的 最短路程是______. 解:4 . 点 A(−1, 1)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A ′ (−1, −1) ,圆 C :(x − 2)2 + (y − 3)2 = 1 的圆心为 C (2, 3) ,半径为 1 ,所以光线经过的最短路程为

数学人教B必修2教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Word版含解析

数学人教B必修2教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Word版含解析

示范教案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对第二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从整体上来把握本章,使学生基本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基本方法条理化.通过小结与复习,对全章知识内容进行一次梳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提高一步.采用分单元小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回顾和小结各单元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对一些关键处予以强调.比如可重申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坐标法.并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串联全章知识,使全章知识网络更加清晰.指出本章学习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可让学生先阅读教科书中“思考与交流”有关内容.教师重申坐标法、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及分类与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本章中的特殊地位.三维目标.通过总结和归纳直线与直线的方程、圆与圆的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对全章知识内容进行一次梳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提高一步..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形成.教学难点:整理形成本章的知识系统和网络.课时安排课时导入新课设计.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送给大家这样一句话:疏浚源头流活水,承上基础梳理已整合;千寻飞瀑悬彩练,启下重点突破须提升.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总结复习,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刚结束的本章.引出课题.设计.为了系统掌握第二章的知识,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阅读教材思考交流,画出本章知识结构.)讨论结果:知识结构(\\(应用示例))思路例已知直线与直线+-=平行,并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求直线的方程.解:设:++=,则当=时,=-;当=时,=-.∵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直线的方程为+±=.点评: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变式训练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经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经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答案:()+-=.()-+=.例求圆心在直线--=上,且过点()和点(,-)的圆的方程.分析:因为条件与圆心有关系,因此可设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圆心在直线--=上,同时也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由两直线的交点得出圆心坐标,再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出圆的半径,从而得到方程.解:方法一:设圆的方程为(-)+(-)=,由已知条件得(\\(--=,,(-(+(-(=,,(-(+(--(=.))解得(\\(=,=,=().))。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章末归纳总结》ppt课件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章末归纳总结》ppt课件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a)2+(y-b)2=r2.
由题意,得00- -aa22+ +06- -bb22= =rr22 ,解得ab= =33
.
a-b=0
r=3 2
故所求圆的方程是(x-3)2+(y-3)2=18.
解法二:由题意,所求圆经过点(0,0)和(0,6),∴圆心一定 在直线 y=3 上,又由解法一,知圆心在直线 x-y=0 上,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1 知识结构 2 学后反思
3 专题研究 4 课时作业
知识结构
学后反思
• 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使我们从抽象的推理中解脱 出来,用坐标的计算替代推理.为我们研究几何问 题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 本章介绍了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建立直 角坐标系,求出或设出点的坐标,通过坐标的运算, 对方程的研究来解释几何现象,表述几何问题.
• [例3] 设有直线l:y=kx+3与圆O:x2+y2=16, 求k为何值时,直线l被圆O所截得的弦最短?并求出 最短弦长;能否求得k的值,使直线l被圆O所截得的
弦最长?
[解析] 解法一:设所截得的弦长为 L,
则 L=2 16-k2+9 1.
显然,当 k=0 时,Lmin=2 7; 不论 k 取何值,L 均无最大值,故弦长取不到最大值.
• 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从两个方 面入手:①直线与圆有无公共点,等价于它们的方程 组成的方程组有无实数解,方程组有几组实数解,直 线与圆就有几个公共点,方程组没有实数解,直线与 圆就没有公共点,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慎用此法; ②运用平面几何知识,把直线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 的几何结论转化为相应的代数结论.
21190,∴当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全章总结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全章总结新人教B版必修2

平面分析几何初步总结1.详析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定义:把直线y kx b 中的系数 k 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垂直于x 轴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的方向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经过两点 A( x1 , y1 ) 、 B( x2, y2 )x1 x2的直线的斜率k y2y 1 .x2x1( 2)斜率k与倾斜角的关系:k 0 时,0 ; k 0时,0 ,90 且随k的增大而增大;k 不存在时,90 ; k 0时,90 ,180且随k的增大而增大.2.比较直线的五种方程名称方程常数的几何意义合用条件点斜式y y0k( x x )( x0 , y0 ) 是直线上的一个定点,k 是斜直线不垂直于x 轴率斜截式y kx b k 是斜率, b 是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直线不垂直于x 轴两点式y y1x x1( x1 , y1 ) , ( x2 , y2 ) 是直线上的两个定点直线不垂直于x 轴和y 轴y2y1x2x1截距式x y1 a ,b分别是直线在 x 轴,y轴上的非直线不垂直于x 轴和a b y 轴,且可是原点零截距一般式Ax By C0( A ,A, B,C为系数任何状况B 不一样时为0)特别直线x a (y轴:x0 )垂直于 x 轴且过点(a,0)斜率不存在y b (x轴: y0 )垂直于 y 轴且过点 (0, b)斜率 k 03.辨析两条直线订交、平行、重合、垂直的两种条件直线方程b1,l1: A1x B1 y C1 0,l1: y k1xl 2: y k2 x b2l2: A2 x B2 y C20 ,订交的等价条件k1 k2l1与 l2订交A1B2A2 B10l1与 l 2订交平行的等价条件k2且 b1 b2l1//l 2A1 B2A2 B10 且l1// l2k1B 1C 2 B 2 C 1 0重合的等价条件l 1 与 l 2 重合 k 1 k 2 且 b 1 b 2 l 1 与 l 2 重 合 A 1 B 2 A 2 B 1 0 且B 1C 2 B 2 C 1 0垂直的等价条件l 1 l 2k 1 k 2 1 l 1 l 2 A 1A 2 B 1 B 2 0说明: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即为对应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的解.方程组有一组解,则两直线有一个交点;方程组无解,则两直线平行.4. 依据直线地点关系妙设直线方程( 1)与直线 Ax By C 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 Bym 0 ( m 为参数,且 m C );与直线 AxBy C 0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Bx Ay m 0 ( m 为参数).( 2)与直线 ykx m 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bm) ;与直线 y kxm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y1x b .k(3) 过 直 线A 1 xB 1 y 1C0 与 A 2 x B 2 yC 2 0 的 交 点 的 直 线 方 程 可 设 为A 1 xB 1 y1CA 2 xB 2 y2C0 ( 为参数).注意此方程中不包含直线A 2 xB 2 yC 2 0,在解题时要考证该直线能否切合题意.特别地,直线过定点问题,一般将直线方程整理为A 1 xB 1 yC 1A 2 xB 2 yC 20 的形式,将定点转变成直线A 1xB 1 yC 1 0与 A 2x B 2 y C 20 的交点.5. 记忆重要公式,重视坐标法思想( 1)四个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种类 已知条件公式中点坐标A x 1 , y 1 ,B x 2 , y 2x 0x 1 x 2, y 0 y 1 y 222 数轴上的点A x 1 , B(x 2 )| AB | | x 2 x 1 |两点间的距离A x 1 , y 1 ,B x 2 , y 2|AB|(x 2 x 1 )2( y 2 y 1 )2点到直线的距离P x 0 , y 0 , l : Ax By C 0| Ax 0By 0 C |dA2B2两平行直线的距离l 1 : Ax By C 10 ,| C 2 C 1 |dA2B2l 2 :Ax By C 20 ,( A ,B 不一样时为零)( 2)坐标法思想:即依据图形特色,成立适合的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量,利用坐标间的代6.明确圆的两种方程,掌握待定系数法( 1)圆的标准方程:( x a) 2( y b)2r 2,此中,圆心是 C (a, b) ,半径是r.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 Ey F0 ( Dx Ey F0) .此中圆心是 ( D,E) ,半径是122 D 2 E 24F .2注意: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是x2和y2项的系数相等且不为零;没有xy 项.( 2)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中都含有三个参变量(a,b, r 或 D , E, F),求圆的方程时,由题意得到三个独立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三个参变量的值即可.7.点击圆的有关地点关系( 1)点与圆的地点关系点与圆的地点关系有三种:点在圆上、点在圆内、点在圆外,可经过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2)直线与圆的地点关系直线圆的地点关系有三种:订交、相离、相切,其判断方法有两种:代数法(经过解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构成的方程组,依据解得个数来判断)、几何法(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断).(3)圆与圆的地点关系圆与圆的地点关系有五种:外离、外切、订交、内切、内含,其判断方法有两种:代数法(依据两圆方程联立的方程组解的状况判断)、几何法(依据两圆的圆心距 d 与两圆半径r1, r2之间的关系判断).8.切记圆的切线求法,细解弦长问题( 1)圆的切线求法:①设切线斜率,获得切线方程,与圆联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依照鉴别式为0求解;②设切线斜率,获得切线方程,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求解.解题时,注意切线斜率不存在的状况.(2)当直线与圆订交时,圆的半径、弦心距、弦长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3)求订交两圆的公共弦长时,可经过两圆方程相减求出两圆公共先所在的直线方程,从而求出此中一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及该圆的半径,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弦长的一半,从而求得弦长.9.清晰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成立法例,直击距离公式( 1)建林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要按照右手法例.222( 2)空间中P1( x1, y1, z1),P2( x2, y2, z2)之间的距离| PP12|x2 x1y2 y1z2 z1.专题概括研究专题一巧设直线方程解题在本章中,常常要用直线方程解决问题,但好多时候直线方程并不是已知,而是要设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这时,怎样选择方程形式将决定解题过程中的好坏简繁.典例 1直线l过点P(8,6),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直线l 的方程.研析由题意知,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且不为0.方法一设直线 l 的方程为xy 1 或x y 1 (a0).当直线 l 的方程为xya a a a1时,a a∵点 P(8,6) 在 l 上,∴86 1 ,解得 a14 ,a a∴直线 l 的方程为 x y140 ;当直线 l 的方程为xy 1 时,a a∵点 P(8,6) 在 l 上,∴861,解得 a 2 ,a a∴直线 l 的方程为 x y 2 0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 x y20或 x y140 .方法二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kx b(k0, b0) .令 x0 ,得 y b;令 y 0 ,得 x b.kb|,∵ b由题意,得 | b | |0 ,∴ k1.k当 k 1 时,直线 l 的方程为 y x b ,∵点 P(8,6) 在 l 上,∴ 68 b ,b2,∴直线 l 的方程为 y x 2 ,即 x y20 ;当 k 1 时,直线 l 的方程为 y x b,∵点 P(8,6) 在 l 上,∴ 68 b , b14 ,∴直线 l 的方程为 x y140.综上所述,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20或 x y140 .方法研究凡波及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或周长等与截距有关的问题,用截距式较简单,但要注意截距式应用的前提是截距存在且不为零.典例 2已知直线 l 过点 P(1,2) ,且点 A(4,1) , B(2,5) 到直线 l 的距离相等,求直线l 的方程.研析设直线 l 的方程为m( y2) x 1,即 x my2 m 1 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4 m2m 1|| 2 5m2m 1|,解得 m0 或 m3.m21m212故直线 l 的方程为 x10 或 2x3y80 .方法研究设直线方程为 x x0m( y y0 ) ,防止了遗漏斜率不存在的状况(斜率不存在即m0 ).典例 3已知圆 C : x2y26x8y210 ,求过点(1,1)的圆 C 的切线方程.研析设所求切线的方程为m( y1)x 1 ,即 x my m 1 0 .圆的圆心坐标为 (3, 4) ,半径r1( 6)2( 8)24212.2由题意可知| 3 m4 m 1 |2 ,解得 m 0 或 m2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z 1 或1m22121x20 y410 .方法研究过圆上一点 ( x0 , y0 ) 求圆的切线方程,都可能存在切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为了防止议论斜率和判断点与圆的地点关系,可直接设切线方程为m( y y0 ) x x0.专题二商讨两类圆方程的求解方法1.求过直线与圆的交点的圆的方程解此类问题的方法是: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求出交点坐标,依据点在圆上及其余条件求圆的方程.典例 1求经过直线 x y0 与圆x2y22x 4y 80 的交点,且经过点P( 1,2) 的圆的方程.研析x y0,x1,x 4,A(1, 1) 和点解方程组y22x 4 y 8 0.得或即直线与圆交于点x2y 1.y 4.B(4,4).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x2y2Dx Ey F 0 ,分别将A,B,P的坐标代入,得方程组11D E F0,D3,16164D4E F 0,解得E3, ∴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3x 3 y 8 0 .14D2E F0.F8.2.求过两圆交点的圆的方程求过两圆交点的圆的方程,一般先求出两圆的交点坐标,在利用圆的几何性质确立所求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也可由题意设出所求圆的方程,再依据条件成立方程组求参即可.典例 2 求圆心在直线x y40 上,且经过两圆x2y24x60 和 x2y24y 60 的交点的圆的方程.研析方法一x2y2 4 x 6 0,x11,或x23,由22解得y 1.y2 3.x y 4 y60.1故两圆 x2y24x60 和 x2y2 4 y 60 的交点分别为A(1,1) , B(3,3) .线段 AB 的垂直均分线的方程为y 1( xy 1 ( x 1),x 3,1) ,由y4 0. 解得y1.x∴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3, 1) ,半径为(3 3)2(3 1)24 ,∴所求圆的方程为 ( x 3)2 ( y1)2 16 .方法二同方法一求得 A( 1, 1) , B(3,3)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 xa)2 ( y b)2 r 2 (r 0) ,由a b 4 0,a 3,( 1 a)2(1 b)2r 2 ,解得 b 1, (3 a) 2 (3 b)2r 2 .r 216.∴所求圆的方程为 ( x 3)2( y1)2 16 .接下来介绍利用过两圆交点的曲线方程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这里谈的过两圆交点的曲线方程是指过两圆交点的圆的方程及它的特例—直线的方程.经过两点的圆有无数个,这些圆有一共同的性质:圆心都在已知两点连线的垂直均分线上,构成了一个圆的会合,记这个会合为M .我们把拥有某一共同性质的全部的圆的会合成为圆系,它的方程叫做圆系方程.( 1)设圆 C 过圆 C 1 :x 2y 2 D 1x E 1 y F 1 0 与圆 C 2 :x 2 y 2 D 2xE 2 yF 2 0的交点 P ,Q ,则与圆 C 齐心的圆系方程为 x 2y 2 D 1x E 1 y F 1x 2 y 2 D 2 x E 2 yF 2①,此中为参数且1.该圆系方程不包含圆C 2 .方程①的特例:当1 时,方程①变成 ( D1D )x (EE ) yF F② ,21212若圆 C 与圆 C 2 相切,这时点P , Q 重合为一点,则方程②表示两圆公切线的方程(切点为P ).1( 2)若直线 l : Ax By C 0与圆 C : x 2y 2 Dx Ey F 0 订交于不一样的两点 P ,Q ,则 过 P , Q 两点的圆系方程为x 2y 2 Dx Ey F( Ax By C) 0 ( 为参数).典例 3求圆心在直线x y0上,且过两圆x 2y 2 2x10y 24 0 ,x 2 y 22x 2 y 8 0交点的圆的方程.研析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 2 y 2 2x10y 24x 2 y 2 2 x 2 y 80 (1) ,即 x2y 22(1) 2 5y8(3 )0,可知圆心坐标为(1, 5) .11111由于圆心在直线 xy 0 上,因此15 0 ,解得2 .11将2 代入所设方程并化简,可得所求圆的方程为x 2 y 2 6x 6 y 8 0 .。

人教B版必修二: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3.2

人教B版必修二: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3.2
当 D2+E2-4F>0 时,二元二次方程x2+y2+Dx+Ey+F=0 表示一个圆,这时这个方程叫做圆的一般方程.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RB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2
易 错 易 误 辨 析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菜 单Biblioteka 课 时 作 业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RB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2
易 错 易 误 辨 析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3)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求出圆的方程. (4)能用坐标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待定系数法的运 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探究问题的精神.
必修2
易 错 易 误 辨 析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RB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2
易 错 易 误 辨 析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RB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2.2阶段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2.2阶段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2.2阶段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B 版必修2对应学生用书P61(范围:2.1~2.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斜率为2的直线的倾斜角α所在的范围是( ) A .0°<α<45° B.45°<α<90° C .90°<α<135° D.135°<α<180° 答案 B解析 因为斜率为1的直线的倾斜角是45°,斜率为2的直线的倾斜角大于45°,倾斜角大于90°且小于180°时,直线的斜率是负值,所以斜率为2的直线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45°<α<90°,故选B .2.在x 轴上的截距为2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方程为( ) A .y =3x -2 3 B .y =3x +2 3 C .y =-3x -2 3 D .y =-3x +2 3 答案 A解析 由题可知直线的斜率k =ΔyΔx =tan60°=3,所以直线方程为y =3(x -2),即y =3x -23.3.若三点A(4,3),B(5,a),C(6,b)共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a -b =3 B .b -a =1 C .a =3,b =5 D .a -2b =3 答案 A解析 由k AB =k AC 可得2a -b =3,故选A .4.若实数m ,n 满足2m -n =1,则直线mx -3y +n =0必过定点( ) A .⎝ ⎛⎭⎪⎫2,13 B .⎝⎛⎭⎪⎫-2,13C .⎝ ⎛⎭⎪⎫2,-13D .⎝ ⎛⎭⎪⎫-2,-13 答案 D解析 由已知得n =2m -1,代入直线mx -3y +n =0得mx -3y +2m -1=0,即(x +2)m+(-3y -1)=0,由⎩⎪⎨⎪⎧x +2=0,-3y -1=0,解得⎩⎪⎨⎪⎧x =-2,y =-13,所以此直线必过定点⎝⎛⎭⎪⎫-2,-13,故选D .5.设点A(-2,3),B(3,2),若直线ax +y +2=0与线段AB 没有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 ⎛⎦⎥⎤-∞,52∪⎣⎢⎡⎭⎪⎫43,+∞B .⎝ ⎛⎭⎪⎫-43,52C .⎣⎢⎡⎦⎥⎤-52,43 D .⎝ ⎛⎦⎥⎤-∞,-43∪⎣⎢⎡⎭⎪⎫52,+∞ 答案 B解析 直线ax +y +2=0过定点C(0,-2),k AC =-52,k BC =43.由图可知直线与线段没有交点时,斜率-a 的取值范围为-52<-a <43,解得a∈-43,52.6.和直线5x -4y +1=0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 A .5x +4y +1=0 B .5x +4y -1=0 C .-5x +4y -1=0 D .-5x +4y +1=0 答案 A解析 设所求直线上的任一点为(x′,y′),则此点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因为点(x′,-y′)在直线5x -4y +1=0上,所以5x′+4y′+1=0,即所求直线方程为5x +4y +1=0.7.已知直线x =2及x =4与函数y =log 2x 图象的交点分别为A ,B ,与函数y =lg x 图象的交点分别为C ,D ,则直线AB 与CD( )A .平行B .垂直C .不确定D .相交 答案 D解析 易知A(2,1),B(4,2),原点O(0,0),∴k OA =k OB =12,∴直线AB 过原点,同理,C(2,lg 2),D(4,2lg 2),k OC =k OD =lg 22≠12,∴直线CD 过原点,且与AB 相交.8.过点M(1,-2)的直线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P ,Q 两点,若M 恰为线段PQ 的中点,则直线PQ 的方程为( )A .2x +y =0B .2x -y -4=0C .x +2y +3=0D .x -2y -5=0 答案 B解析 设P(x 0,0),Q(0,y 0).∵M(1,-2)为线段PQ 的中点,∴x 0=2,y 0=-4,∴直线PQ 的方程为x 2+y-4=1,即2x -y -4=0.故选B .9.若三条直线y =2x ,x +y =3,mx +ny +5=0相交于同一点,则点(m ,n)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A . 5B . 6C .2 3D .2 5 答案 A解析 由⎩⎪⎨⎪⎧y =2x ,x +y =3,解得⎩⎪⎨⎪⎧x =1,y =2.把(1,2)代入mx +ny +5=0可得m +2n +5=0, ∴m=-5-2n ,∴点(m ,n)到原点的距离 d =m 2+n 2=5+2n2+n 2=5n +22+5≥5,当n =-2时等号成立,此时m=-1.∴点(m ,n)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5.故选A .10.点F(3m +3,0)到直线3x -3my =0的距离为( ) A . 3 B .3m C .3 D .3m 答案 A解析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点F(3m +3,0)到直线3x -3my =0的距离为3·3m +33m +3=3.11.若直线l 经过点A(1,2),且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15 B .⎝⎛⎭⎪⎫-∞,12∪(1,+∞) C .(-∞,-1)∪⎝ ⎛⎭⎪⎫15,+∞D .(-∞,-1)∪⎝ ⎛⎭⎪⎫12,+∞ 答案 D解析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点A(1,2),B(-3,0),C(3,0),过点A ,B 作直线AB ,过点A ,C 作直线AC ,如图所示,则直线AB 在x 轴上的截距为-3,直线AC 在x 轴上的截距为3.因为k AB =2-01--3=12,k AC =2-01-3=-1,所以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1)∪⎝ ⎛⎭⎪⎫12,+∞.12.已知△ABC 的边AB 所在的直线方程是x +y -3=0,边AC 所在的直线方程是x -2y +3=0,边BC 所在的直线方程是2x -y -3=0.若△ABC 夹在两条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之间,则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A .355B . 2C .322D . 5答案 B解析 联立直线方程,易得A(1,2),B(2,1).如图所示,当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最小时,两平行直线分别过点A ,B ,又两平行直线的斜率为1,直线AB 的斜率为-1,所以线段AB 的长度就是过A ,B 两点的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易得|AB|=2,即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是直线y =x +1的倾斜角的2倍,且过定点P(3,3),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答案 x =3解析 直线y =x +1的斜率为1,倾斜角为45°.直线l 的倾斜角是已知直线y =x +1的倾斜角的2倍,所以直线l 的倾斜角为90°,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3.14.直线x 3+y4=t 被两坐标轴截得的线段长度为1,则t =________.答案 ±15解析 直线与x ,y 轴的交点分别为(3t ,0)和(0,4t),所以线段长为3t2+4t2=1,解得t =±15.15.已知点A(2,4),B(6,-4),点P 在直线3x -4y +3=0上,若满足|PA|2+|PB|2=λ的点P 有且仅有1个,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答案 58解析 设点P 的坐标为(a ,b).∵A(2,4),B(6,-4),∴|PA|2+|PB|2=[(a -2)2+(b -4)2]+[(a -6)2+(b +4)2]=λ,即2a 2+2b 2-16a +72=λ.又∵点P 在直线3x -4y +3=0上,∴3a-4b +3=0,∴509b 2-803b +90=λ.又∵满足|PA|2+|PB|2=λ的点P 有且仅有1个,∴Δ=⎝ ⎛⎭⎪⎫-8032-4×509×(90-λ)=0,解得λ=58.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直线y =2a 与函数y =|x -a|-1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则a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2解析 因为y =|x -a|-1=⎩⎪⎨⎪⎧x -a -1,x≥a,-x +a -1,x<a ,所以该函数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又直线y =2a 与函数y =|x -a|-1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则2a =-1,即a =-1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Rt△ABC 的顶点坐标A(-3,0),直角顶点B(-1,-22),顶点C 在x 轴上.(1)求点C 的坐标; (2)求斜边所在直线的方程.解 (1)解法一:依题意,Rt△ABC 的直角顶点坐标为B(-1,-22), ∴AB⊥BC ,∴k AB ·k BC =-1.又∵A(-3,0), ∴k AB =0+22-3--1=-2,∴k BC =-1k AB =22,∴边BC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y +22=22(x +1),即x -2y -3=0. ∵直线BC 的方程为x -2y -3=0,点C 在x 轴上,由y =0,得x =3,即C(3,0). 解法二:设点C(c ,0),由已知可得k AB ·k BC =-1,即0+22-3--1·0+22c +1=-1,解得c =3,所以点C 的坐标为(3,0).(2)由B 为直角顶点,知AC 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 ∵A(-3,0),C(3,0),∴斜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0.18.(本小题满分12分)点M(x 1,y 1)在函数y =-2x +8的图象上,当x 1∈[2,5]时,求y 1+1x 1+1的取值范围. 解y 1+1x 1+1=y 1--1x 1--1的几何意义是过M(x 1,y 1),N(-1,-1)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点M 在直线y =-2x +8的线段AB 上运动,其中A(2,4),B(5,-2).∵k NA =53,k NB =-16,∴-16≤y 1+1x 1+1≤53,∴y 1+1x 1+1的取值范围为⎣⎢⎡⎦⎥⎤-16,53.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直线l 经过直线3x +4y -2=0与直线2x +y +2=0的交点P ,且垂直于直线x -2y -1=0.(1)求直线l 的方程;(2)求直线l 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S .解 (1)联立两直线方程⎩⎪⎨⎪⎧3x +4y -2=0,2x +y +2=0,解得⎩⎪⎨⎪⎧x =-2,y =2,则两直线的交点为P(-2,2).∵直线x -2y -1=0的斜率为k 2=12,所求直线垂直于直线x -2y -1=0,那么所求直线的斜率k =-112=-2,∴所求直线方程为y -2=-2(x +2),即2x +y +2=0.(2)对于方程2x +y +2=0,令y =0则x =-1,则直线与x 轴交点坐标A(-1,0), 令x =0则y =-2,则直线与y 轴交点坐标B(0,-2), 直线l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AOB , ∴S=12|OA||OB|=12×1×2=1.20.(本小题满分12分)一条光线经过点P(2,3)射在直线l :x +y +1=0上,反射后经过点Q(1,1),求:(1)入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2)这条光线从P 到Q 所经路线的长度.解 (1)设点Q′(x′,y′)为点Q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QQ′交l 于点M .∵k l =-1,∴k QQ′=1,。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课件新人教b必修2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课件新人教b必修2

k1≠k2 k1k2=-1 k1=k2, b1≠b2 k1=k2, b1=b2
A1B2-A2B 1≠0 当 A 2 B2 ≠ 0 时,记为
A1
A1A2+B1B 2=0 当 B1 B2 ≠ 0 时,记为
A2 B2 A1 A2 B1 B2

B1
· = -1
A1 B2 -A 2 B1 = 0, A1 B2 -A 2 B1 = 0, 或 当 A 2 B2 C2 B2 C1 -B1 C2 ≠ 0 A1 C2 -A 2 C1 ≠ 0 A1 B1 C1 ≠ 0 时,记为 = ≠ A 2 B2 C2 A1B2-A2B 1=B2C1-B1C2=A1C2-A2C1= 0 当 A 2 B2 C2 ≠ 0 时,记为

������·
2
������0 -������
������ 0 -������ ������0 +������
= -1,
������ +������ 2
= ������· 0
+ ������.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4)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求直线l关于直线g的对称直线l',主要依 据l'上任一点M关于直线g的对称点必在l上. 8.计算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的常用方法 (1)几何方法:运用弦心距(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长的一半及 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计算. (2)代数方法: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弦长公式
.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3)两平行直线l1:Ax+By+C1=0(A2+B2≠0)与 l2:Ax+By+C2=0(A2+B2≠0)的距离 d= |������1 -������2 | .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n=-1,
∴所求直线方程为 x+2y-1=0.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
25
程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
【知识点拨】 (1)与定直线 Ax+By+C=0(A2+B2≠0)垂直 的直线方程为 Bx-Ay+m=0;
(2)与定直线 Ax+By+C=0(A2+B2≠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Ax+By+n=0(n≠C).
已知两直线 l1:x+my+3=0,l2:(m-
1)x+2my+2m=0,若 l1∥l2,则 m 为( )
A.0
B.-1 或12
C.3
D.0 或 3
解析:由 1·2m-m(m-1)=0,得 m=0 或 m=3.
当 m=3 时,l1:x+3y+3=0,l2:2x+6y+6=0,
l1 与 l2 重合,∴m≠3;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直线方程: (1)经过点 A(3,0)且与直线 2x+y-5=0 垂直的直线方程; (2)经过直线 x-y-1=0 与 2x+y-2=0 的交点,且平行于 直线 x+2y-3=0 的直线方程.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
23
程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
A.2
B.-2
C.12
D.-12
【解析】 由 l1⊥l2,得 m+2×(-1)=0,∴m=2.故选 A.
【答案】 A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
20
程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
直线 y=kx 与直线 y=2x+1 垂直,则 k
等于( )
A.-2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a| = |b|
⋯⋯②
由 ①② 解得 a = b = 5 或 a = −1 ,b = 1 ,所以直线方程为 x + y − 5 = 0 或 x − y + 1 = 0. (ii)当 a = b = 0 时,直线过原点和 P (2, 3) ,所以直线方程为 3x − 2y = 0 . 综上可知,所求直线方程为 x + y − 5 = 0 或 x − y + 1 = 0 或 3x − 2y = 0 . 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 A(−5, 0) ,B(3, −3) ,C (0, 2) ,求 A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以及该边上的 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过点 A(−5, 0) ,C (0, 2) 的两点式方程为
直线的基本量与方程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的相关计算
三、知识讲解
1.直线的基本量与方程 描述: 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 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 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 线l 的倾斜角(angle of inclination).直线倾斜角α 的取值范围为0 ∘ ≤ α < 180 ∘ .
2 y − (−3) x−3 由两点式得直线 BD 的方程为 ,整理可得 8x + 11y + 9 = 0 ,这就是 = 1 − (−3) −5 − 3 2 A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 ⎩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描述: 直线 l 1 :y = k1 x + b 1 ,l 2 :y = k2 x + b 2 . 当 l 1 与 l 2 平行时,则 k1 = k2 且 b 1 ≠ b 2 ; 当 l 1 与 l 2 重合时,则 k1 = k2 且 b 1 = b 2 ; 当 l 1 与 l 2 相交时,则 k1 ≠ k2 ,特别地,若两直线垂直,则 k1 ⋅ k2 =#43; B 1 y + C1 = 0, A 2 1 + B 1 ≠ 0 ,l 2 :A 2 x + B 2 y + C2 = 0, A 2 + B 2 ≠ 0 . 当 l 1 与 l 2 平行时,则 A 1 B 2 = A 2 B 1 且 B 1 C2 ≠ B 2 C1 ; 当 l 1 与 l 2 重合时,则 A 1 B 2 = A 2 B 1 且 B 1 C2 = B 2 C1 ; 当 l 1 与 l 2 相交时,则 A 1 B 2 ≠ A 2 B 1 ,特别地,若两直线垂直,则 A 1 A 2 + B 1 B 2 = 0 . 例题: 直线 3x − 2y + m = 0 和 (m 2 + 1)x + 3y − 3m = 0 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重合 C.相交 D.不确定 解:两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交. )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4.2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4.2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

对应学生用书P75知识点一空间两点间的距离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4.2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3,2,-5)到x轴的距离d等于( )A.32+22 B.22+-52C.32+-52 D.32+22+-52答案 B解析过点A作AB⊥x轴于点B,则B(3,0,0),所以点A到x轴的距离d=|AB|=22+-52.2.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O-A′B′C′O′,则A′C 的中点E与AB的中点F的距离为( )A.2aB.22aC.aD.12a答案 B解析A′(a,0,a),C(0,a,0),点E的坐标为a2,a2,a2,而F⎝⎛⎭⎪⎫a,a2,0,∴|EF|=a24+02+a24=22a,故选B.知识点二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3.点P(x ,y ,z)满足x -12+y -12+z +12=2,则点P 在( )A .以点(1,1,-1)为球心,以2为半径的球面上 B .以点(1,1,-1)为中心,以2为棱长的正方体内 C .以点(1,1,-1)为球心,以2为半径的球面上 D .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 C 解析x -12+y -12+z +12表示P(x ,y ,z)到点M(1,1,-1)的距离,即|PM|=2为定值.故点P 在以点(1,1,-1)为球心,以2为半径的球面上.4.如图所示,PA ,AB ,AD 两两垂直,四边形ABCD 为矩形,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求证:MN⊥AB.证明 如图所示,以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B ,AD ,A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设B(a ,0,0),D(0,b ,0),C(a ,b ,0),P(0,0,c),连接AN .因为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所以M ⎝ ⎛⎭⎪⎫a 2,0,0,N ⎝ ⎛⎭⎪⎫a 2,b 2,c 2,则|AM|2=a 24,|MN|2=b 2+c 24,|AN|2=a 2+b 2+c24,所以|AN|2=|MN|2+|AM|2,所以MN⊥AB.对应学生用书P75一、选择题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一定点P 到三个坐标轴的距离都是1,则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A .62 B . 3 C .32 D .63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OABC -O 1A 1B 1C 1中,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a >0),则点P 在顶点B 1处,建立分别以OA ,OC ,OO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P 的坐标为(a ,a ,a),由题意得a 2+a 2=1,∴a 2=12,∴|OP|=3a 2=3×12=62. 2.与两点A(3,4,5),B(-2,3,0)距离相等的点M(x ,y ,z)满足的条件是( ) A .10x +2y +10z -37=0 B .5x -y +5z -37=0 C .10x -y +10z +37=0 D .10x -2y +10z +37=0 答案 A解析 由|MA|=|MB|,即(x -3)2+(y -4)2+(z -5)2=(x +2)2+(y -3)2+z 2,化简得10x +2y +10z -37=0,故选A .3.到定点(1,0,0)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的点的集合是( ) A .{(x ,y ,z)|(x -1)2+y 2+z 2≤2} B .{(x ,y ,z)|(x -1)2+y 2+z 2≤4} C .{(x ,y ,z)|(x -1)2+y 2+z 2≥4}D .{(x ,y ,z)|x 2+y 2+z 2≤4} 答案 B解析 由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点P(x ,y ,z)到定点(1,0,0)的距离应满足x -12+y 2+z 2≤2,即(x -1)2+y 2+z 2≤4.4.△ABC 的顶点坐标是A(3,1,1),B(-5,2,1),C ⎝ ⎛⎭⎪⎫-83,2,3,则它在yOz 平面上射影的面积是( )A .4B .3C .2D .1 答案 D解析 △ABC 的顶点在yOz 平面上的射影点的坐标分别为A′(0,1,1),B′(0,2,1),C′(0,2,3),∵|A′B′|=0-02+1-22+1-12=1,|B′C′|=0-02+2-22+3-12=2, |A′C′|=0-02+2-12+3-12=5,∴|A′B′|2+|B′C′|2=|A′C′|2,∴△ABC 在yOz 平面上的射影△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面积为1.5.已知A(x ,5-x ,2x -1),B(1,x +2,2-x),当|AB|取最小值时,x 的值为( ) A .19 B .-87 C .87 D .1914答案 C 解析 |AB|=x -12+3-2x2+3x -32=14x 2-32x +19=14⎝ ⎛⎭⎪⎫x -872+57, ∴当x =87时,|AB|最小.二、填空题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A(m ,1,3),B(1,-1,1),且|AB|=22,则m =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AB|=m -12+[1--1]2+3-12=22,解得m =1.7.已知点P 32,52,z 到线段AB 中点的距离为3,其中A(3,5,-7),B(-2,4,3),则z =________.答案 0或-4解析 由中点坐标公式,得线段AB 中点的坐标为12,92,-2.又点P 到线段AB 中点的距离为3,所以32-122+52-922+[z--2]2=3,解得z=0或-4.8.点B(3,0,0)是点A(m,2,5)在x轴上的射影,则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4 2解析由点B(3,0,0)是点A(m,2,5)在x轴上的射影,得m=3,所以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d=32+22+52=32=42.三、解答题9.如图所示,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1C|=|CB|=|CA|=2,AC⊥CB,D,E,F分别是棱AB,B1C1,AC的中点,求|DE|,|EF|.解以点C为坐标原点,CA,CB,CC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C1|=|CB|=|CA|=2,∴C(0,0,0),A(2,0,0),B(0,2,0),C1(0,0,2),B1(0,2,2),由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中点坐标公式可得D(1,1,0),E(0,1,2),F(1,0,0),∴|DE|=1-02+1-12+0-22=5,|EF|=0-12+1-02+2-02=6.10.如图,正方形ABCD、ABEF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ABEF互相垂直.点M在AC上移动,点N在BF上移动,若CM=BN=a(0<a<2),(1)求MN的长;(2)当a为何值时,MN的长最小.解由于平面ABCD、ABEF互相垂直,其交线为AB,且CB⊥AB,所以CB⊥平面ABEF,故以B为原点O,BC所在直线为z轴正半轴,BA所在直线为x轴正半轴,BE所在直线为y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于N点在对角线BF上,且BN=a,N点到x轴和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N点坐标为2 2a,22a,0.同理M点的坐标为M22a,0,1-22a.于是:(1)MN=22a-22a2+22a-02+22a-12=a-222+12,0<a<2.(2)由(1)知MN=a-222+12,故当a=22时,MN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22.。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4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4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

对应学生用书P59【知识点一点到直线的距离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B 版必修21.若点(1,a)到直线x -y +1=0的距离是322,则实数a 为( ) A .-1 B .5,C .-1或5D .-3或3 答案 C解析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1-a +1|2=322,∴a =-1或5.2.已知两点A(3,2)和B(-1,4)到直线mx +y +3=0的距离相等,则m 为( );A .0或-12B .12或-6 C .-12或12 D .0或12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mx +y +3=0与AB 平行或过AB 的中点,则有-m =4-2-1-3或m×3-12+2+42+3=0,∴m =12或m =-6.{知识点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A .1110B .85C .157D .45 答案 A解析 由两直线平行,得m =6,所以mx -8y +5=0可化成3x -4y +52=0,因此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d =⎪⎪⎪⎪-3-5232+42=1110,故选A .4.已知直线l 与两直线l 1:2x -y +3=0和l 2:2x -y -1=0平行且距离相等,则l 的方程为________.答案 2x -y +1=0.解析 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2x -y +c =0(c≠3,c≠-1),分别在l 1:2x -y +3=0和l 2:2x -y -1=0上取点A(0,3)和B(0,-1),则此两点到2x -y +c =0的距离相等,即|-3+c|22+-12=|1+c|22+-12,解得c =1,故直线l 的方程为2x -y +1=0.】知识点三距离公式的综合应用5.已知点P(m ,n)是直线2x +y +5=0上任意一点,则m 2+n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5,解析 因为m 2+n 2是点P(m ,n)与原点O 间的距离,所以根据直线的性质,原点O 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就是m 2+n 2的最小值.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d =522+12=5.故答案为5.6.已知直线l 1:x +y -1=0,现将直线l 1向上平移到l 2的位置,若l 1,l 2和两坐标轴围成的梯形的面积为4,求直线l 2的方程(如图).解 ∵l 1∥l 2,可设l 2的方程为x +y -m =0. l 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 [l 1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D ,得A(1,0),D(0,1),B(m,0),C(0,m).∵l2在l1的上方,∴m>1.∵S梯形ABCD=S△OBC-S△AOD,∴4=12m2-12,解得m=3或m=-3(舍去).)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y-3=0.~对应学生用书P59一、选择题,1.到直线3x-4y-1=0的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方程是()A.3x-4y-11=0B.3x-4y+11=0C.3x-4y-11=0或3x-4y+9=0D.3x-4y+11=0或3x-4y+9=0:答案C解析到直线3x-4y-1=0的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是与3x-4y-1=0平行的直线,设直线方程为3x-4y+C=0,则|C+1|32+-42=2,∴C=9或C=-11.2.点P(x,y)在直线x+y-4=0上,则x2+y2的最小值是() A.8 B.2 2 C. 2 D.16答案A-解析由题知所求即为原点到直线x+y-4=0的距离的平方,即0+0-4212+12=162=8.故选A .3.若动点A(x 1,y 1),B(x 2,y 2)分别在直线l 1:x +y -11=0和l 2:x +y -1=0上移动,则AB 中点M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A .x -y -6=0B .x +y +6=0C .x -y +6=0D .x +y -6=0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得点M 所在的直线与直线l 1,l 2平行,所以设为x +y +n =0,此直线到直线l 1和l 2的距离相等,所以|n +11|2=|n +1|2,解得n =-6,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y-6=0.故选D .4.若直线l 1:y =k(x -4)与直线l 2关于点(2,1)对称,则直线l 2恒过定点( ) A .(0,4) B .(0,2) C .(-2,4) D .(4,-2) 答案 B(解析 由于直线l 1:y =k(x -4)恒过定点(4,0),其关于点(2,1)对称的点为(0,2),又直线l 1:y =k(x -4)与直线l 2关于点(2,1)对称,∴直线l 2恒过定点(0,2).5.若动点A(x 1,y 1),B(x 2,y 2)分别在直线l 1:x +y -7=0和l 2:x +y -5=0上移动,则AB 的中点M 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为( )A .3 2B .2C . 2D .4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点M 在直线l 1与l 2之间且与两直线距离相等的直线上,设该直线方程为x +y +c =0,则|c +7|2=|c +5|2,即c =-6,∴点M 在直线x +y -6=0上,∴点M 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就是原点到直线x +y -6=0的距离,即|-6|2=32.、二、填空题6.如果已知两点O(0,0),A(4,-1)到直线mx +m 2y +6=0的距离相等,那么m 可取不同实数值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 3解析 解方程6m 2+m 4=|4m -m 2+6|m 2+m 4(m≠0),得m =6或m =-2或m =4.7.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1,又点A(-2,-1),B(4,5)到l 的距离相等,则l 的方程为________.\答案 x -y -1=0或x =1解析 显然l ⊥x 轴时符合要求,此时l 的方程为x =1.设l 的斜率为k ,则l 的方程为y =k(x -1),即kx -y -k =0.∵点A ,B 到l 的距离相等, ∴|-2k +1-k|k 2+1=|4k -5-k|k 2+1,∴|1-3k|=|3k -5|,∴k =1,∴l 的方程为x -y -1=0.:8.已知平面上一点M(5,0),若直线上存在点P 使|PM|=4,则称该直线为“切割型直线”.下列直线是“切割型直线”的有________.①y =x +1 ②y =2 ③y =43x ④y =2x +1 答案 ②③解析 可通过求各直线上的点到点M 的最小距离,即点M 到直线的距离d 来分析.①d =5+12=32>4,故直线上不存在点到点M 的距离等于4,不是“切割型直线”;②d =2<4,所以在直线上可以找到两个不同的点,使之到点M 的距离等于4,是“切割型直线”;③d =2032+42=4,直线上存在一点,使之到点M 的距离等于4,是“切割型直线”;④d =115=1155>4,故直线上不存在点到点M 的距离等于4,不是“切割型直线”.故填②③.三、解答题:9.已知直线l 1:ax +by +1=0(a ,b 不同时为0),l 2:(a -2)x +y +a =0. (1)若b =0且l 1⊥l 2,求实数a 的值;(2)当b =3且l 1∥l 2时,求直线l 1与l 2间的距离.解 (1)当b =0时,l 1:ax +1=0,由l 1⊥l 2知a -2=0,解得a =2. (2)当b =3时,l 1:ax +3y +1=0, .当l 1∥l 2时,联立⎩⎪⎨⎪⎧a -3a -2=0,3a -1≠0,解得a =3,此时,l 1的方程为3x +3y +1=0,l 2的方程为x +y +3=0,即3x +3y +9=0,则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 =|9-1|32+32=423. 10.过点M(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x ,y 轴的正半轴于点A ,B ,若四边形OAMB 的面积被直线AB 平分,求直线AB 的方程.解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x a +yb =1(a>0,b>0), ∴A(a ,0),B(0,b). ∵MA ⊥MB ,∴(a -2)×(-2)+(-4)×(b -4)=0, 即a =10-2b .∵a>0,b>0,∴0<b<5,0<a<10.∵直线AB 的一般式方程为bx +ay -ab =0, ∴点M 到直线AB 的距离d =|2b +4a -ab|a 2+b 2.∴△MAB 的面积S 1=12d|AB|=12|2b +4a -ab|=|b 2-8b +20|=b 2-8b +20, △OAB 的面积S 2=12ab =5b -b 2. ∵直线AB 平分四边形OAMB 的面积, ∴S 1=S 2,可得2b 2-13b +20=0,解得⎩⎪⎨⎪⎧b =4,a =2或⎩⎪⎨⎪⎧b =52,a =5.∴所求直线AB 的方程为x +2y -5=0或2x +y -4=0.。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二课件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2精选ppt课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二课件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2精选ppt课件

[再练一题] 3.求过定点 P(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 l 的方程. 【解】 设直线的两截距都是 a,则有 ①当 a=0 时,直线为 y=kx,将 P(2,3)代入得 k=32,∴l:3x-2y=0; ②当 a≠0 时,直线设为ax+ay=1,即 x+y=a, 把 P(2,3)代入得 a=5,∴l:x+y=5. ∴直线 l 的方程为 3x-2y=0 或 x+y-5=0.
1.由两点式求直线方程的步骤 (1)设出直线所经过点的坐标. (2)根据题中的条件,找到有关方程,解出点的坐标. (3)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写出直线的方程. 2.求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策略以及注意点 当已知两点坐标,求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满足两点式 方程的适用条件:两点的连线不平行于坐标轴,若满足,则考虑用两点式求方 程.
【解析】 由于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所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直 线上任意两点的横坐标及纵坐标都不相同,所以直线能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或 点斜式.由于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有可能为 0,所以直线不一定能写成截距式, 故选 B.
【答案】 B
教材整理 2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阅读教材 P79~P81 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 x,y 的 二元一次方程 表示. 2.每个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 一条直线 .
1.直线 l1:A1x+B1y+C1=0,直线 l2:A2x+B2y+C2=0, (1)若 l1∥l2⇔A1B2-A2B1=0 且 B1C2-B2C1≠0(或 A1C2-A2C1≠0). (2)若 l1⊥l2⇔A1A2+B1B2=0. 2.与直线 Ax+By+C=0 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Ax+By+m=0,(m≠C), 与直线 Ax+By+C=0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Bx-Ay+m=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直线经过点A(1,-5)和点B(1,2),则直线AB的斜率为()
A.0B.-3
C.2 D.不存在
2.经过圆x2+y2=10上一点M(2,6)的切线方程是()
A.x+6y-10=0 B.6x-2y+10=0
C.x-6y-10=0 D.2x+6y-10=0
3.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A.x-2y-1=0 B.x-2y+1=0
C.2x+y-2=0 D.x+2y-1=0
4.已知两直线x-ky-k=0与y=k(x-1)平行,则k的值为()
A.1 B.-1
C.1或-1 D.2
5.已知圆x2+y2=100,则直线4x-3y=50与该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切
C.相交D.无法确定
6.若P(2,-1)为圆(x-1)2+y2=25的弦AB的中点,则直线AB的方程是()
A.2x-y-5=0 B.2x+y-3=0
C.x+y-1=0 D.x-y-3=0
7.若直线(a+2)x+(1-a)y=a2(a>0)与直线(a-1)x+(2a+3)y+2=0互相垂直,则a等于()
A.1 B.-1
C.±1 D.-2
8.两直线3ax-y-2=0和(2a-1)x+5ay-1=0分别过定点A、B,则|AB|等于()
A .895
B .175
C .135
D .115
9.直线l 过点M (-1,2),且与以P (-2,-3),Q (4,0)为端点的线段PQ 相交,则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25,5
B.⎣⎢⎡⎭
⎪⎫
-25,0∪(0,5] C .⎣⎢⎡⎭⎪⎫-25,π2∪⎝ ⎛⎦
⎥⎤π2,5
D .⎝ ⎛

⎥⎤-∞,-25∪[5,+∞)
10.关于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一点P (1,2,3),有下列说法: ①点P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13; ②OP 的中点坐标为⎝ ⎛⎭
⎪⎫1
2,1,32;
③点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3); ④点P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3); ⑤点P 关于坐标平面xOy 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3).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11.已知圆M :x 2+y 2-2ay =0(a >0)截直线x +y =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2,则圆M 与圆N :(x -1)2+(y -1)2=1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相交
C .外切
D .相离
12.圆O 的方程为x 2+y 2=2,圆M 方程为(x -1)2+(y -3)2=1,P 为圆M 上任一点,过P 作圆O 的切线P A ,若P A 与圆M 的另一个交点为Q ,当弦PQ 的长度最大时,切线P A 的斜率是( )
A .7或1
B .-7或1
C .-7或-1
D .7或-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过两点A (-1,1),B (3,9)的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圆C:x2+y2+2x+ay-3=0(a为实数)上任意一点关于直线l:x-y+2=0的对称点都在圆C上,则a=________.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x2+y2=4上有且只有四个点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为1,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10分)已知直线l:2x-3y+1=0,点A(-1,-2),求:
(1)过点A(-1,-2)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m的方程;
(2)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的坐标.
18.(12分)过点P(3,1)作圆(x-1)2+y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求直线AB的方程.
19.(12分)已知点P(2,0),及⊙C:x2+y2-6x+4y+4=0.
(1)当直线l过点P且与圆心C的距离为1时,求直线l的方程;
(2)设过点P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当|AB|=4时,求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20.(12分)已知以点A(-1,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m:x+2y+7=0相切,过点B(-2,0)的动直线与圆A相交于M,N两点.
(1)求圆A的方程;
(2)当|MN|=219时,求直线l的方程.
21.(12分)已知△ABC的顶点A(0,1),AB边上的中线CD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x-2y-1=0,AC边上的高BH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0.
(1)求△ABC的顶点B,C的坐标;
(2)若圆M经过不同的三点A,B,P(m,0),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圆M相切于点P,求圆M的方程.
22.(12分)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矩形OPQR的顶点按逆时针顺序依次排列,且O,P,Q三点的坐标分别是O(0,0),P(1,t),Q(1-2t,2+t),其中t∈(0,+∞).
(1)求顶点R的坐标;
(2)求矩形OPQR在第一象限部分的面积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