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宝中学物理光现象实验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上海民办上宝中学物理光现象实验同步单元检测(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选取两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_ (仍能/不能)重合.(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答案】大小不能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 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解析】【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对称来解答此题.(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得出结论.【详解】(1)实验要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此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不再相等,因此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________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________ ;(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3)如图1,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________;(A/B/C/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________(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两个像的中心距离为________mm.(5)如图2,小丁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6)小丁同学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案】茶色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B 不能虚玻璃板太厚 6 C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为竖直放置)【解析】(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研究平面镜的成像实验时,因为用平面镜不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不能用,为了减小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干扰,提高成像的对比度,应选茶色玻璃板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实验时像和物体可以完全重合,所以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3)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根据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的特点,可知像的位置在B处;因为平面镜成虚像,由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不能承接到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面都能成像,即会成两个像,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后面的像物距和像距都大了3mm,所以两个像会相距6mm.(5)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如图中的字母:ATV都是左右对称的,所以不能达到目的,C字母左右不对称,所以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C图;(6)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此时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能重合.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3.(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上海市上宝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小强对光现象很感兴趣,通过学习,他对光现象有以下一些理解,正确的是()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前端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光,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B.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首次将太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C.使用验钞机时,我们看到的验钞机发出的淡紫色的光就是紫外线D.雨后天边的彩虹门是半圆形,说明光在空气里不是沿直线传播2.现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作为装饰。
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光滑的表面时,会产生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光污染”。
产生“光污染”的原因从物理学角度讲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镜面反射D.光的色散3.兴山县进入“高铁时代”。
宜万铁路兴山境内隧道很多,挖掘隧道过程中,为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采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下列光现象的原理与激光准直掘进技术相同的是()A.河水变浅,池底上升B.日食、月食的形成C.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D.对着镜子梳妆打扮4.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
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
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A.B.C.D.5.如图是小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与光现象有关的实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钱币真伪B.乙图: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现象C.丙图:雨后天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丁图: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烛焰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倒像”是实像B.一束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则反射角是40°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则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0cmD.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变小7.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30cm处以4cm/s 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靠近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8cm/sC.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2cm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8.如图所示,为我们教材上几幅插图,下面对这些插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影子游戏和水中桥的倒影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镜面玻璃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而毛玻璃不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C.虽然我们通过凸面镜和凹面镜看到的图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粼粼波光和公路上的“海市蜃楼”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9.如图所示,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乙图中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夜间潜水时,水面下的人与岸上的人以光互传信息,现在水面下的人向岸上的人照射一束激光传递信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的是()A.B.C .D .11.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
上海民办上宝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光现象》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成像更清晰,应该将两支蜡烛都点燃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将靠近玻璃板C.做多次实验是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2.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
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A.B.C.D.3.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
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加水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向左移动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束远离法线4.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商业楼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B.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这个速度为3 108km/sC.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40°时,反射角的大小也为40°D.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一定增大10°5.2020年6月21日下午,苍穹上演了天文奇观——日食!这次日食被称为2020年最重要的天象奇观,日食现象的成因是()A.太阳光从侧面照到月球上B.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C.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D.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挡住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D.光和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7.如图,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像是()A.条形的B.圆形的C.方形的D.根本不能成像8.如图所示,一本物理书从小美的书包里掉到了地面上,小美听到声音回头看见了,走过来的小亮也看到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美听到书掉到地上的声音,说明书发出了次声波B.小亮看到物理书是因为光从眼睛射到了书表面C.书掉到地面上,书做了机械运动,但不是匀速直线运动D.小亮和小美都看到了物理书,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9.下列四个光学现象的原理与“体委检查班级纵队是否站直”所应用的原理不相同的是()A.月食现象的形成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C.白光通过三棱镜D.小孔成像10.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都比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物体亮C.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衣服呈红色D.在岸上看到水中的云,看到的是云的实像11.研究光的传播情况时,引入“光线”,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理想模型法C.等效替代法D.类比法12.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左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大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AB之间的距离为2m,在A点放一个小球,小球大小不计,此时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______m,当小球从A向B点移动了1m时,小球和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m,小球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上海民办上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C.百米赛跑比赛中,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明更快2.城市洒水车在夏天洒水时常常拖着彩虹尾巴,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光的漫反射B.光的色散C.光的镜面反射D.光沿直线传播3.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也第一次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因。
如图是小孔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B.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C.无论怎样移动蜡烛,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都是放大的D.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4.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与文中词句相关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渔歌互答”,歌声要靠空气传播,水中的鱼是听不到歌声的B.“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湖中月是因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薄雾冥冥”,湖面的雾是湖水汽化形成的D.“锦鳞游泳”,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透过湖水看到的位置更深些5.如图所示,长30cm的物体AB斜放在平面镜前,会在镜中成像A B''(未画出)。
若A 到镜面的距离为7cm,B到镜面的距离为25cm,则A到B'的距离为()A.30cm B.40cm C.50cm D.60cmθ=︒从空气射6.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水平放置,一束光以与上表面夹角30到玻璃砖上表面的A点,在A点一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光折射,折射光线照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的B点。
则()A.A点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为30°B.A点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60°C.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入射光线平行D.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折射光线平行7.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上海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光现象》检测(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成像更清晰,应该将两支蜡烛都点燃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将靠近玻璃板C.做多次实验是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2.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在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所示。
据此可知,一束红紫复色光沿AO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发生折射,光路可能正确的是()A.B.C.D.3.某科幻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太空中,神鹰号飞船发出一枚炮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只见天狼号火焰滚滚,显然已被炸毁,得意地笑了。
下列关于该场景的评述正确的是()A.神鹰号宇航员能听到巨响,也能看到火焰滚滚B.神鹰号宇航员既不能听到巨响,也不能看到火焰滚滚C.神鹰号宇航员只能听到巨响,不能看到火焰滚滚D.神鹰号宇航员只能看到火焰滚滚,不能听到巨响4.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燕子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燕子和像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像大小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距离变小、不变B.实像、距离变小、变小C.虚像、距离变小、不变D.虚像、距离变小、变小5.如图所示,一本物理书从小美的书包里掉到了地面上,小美听到声音回头看见了,走过来的小亮也看到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美听到书掉到地上的声音,说明书发出了次声波B.小亮看到物理书是因为光从眼睛射到了书表面C.书掉到地面上,书做了机械运动,但不是匀速直线运动D.小亮和小美都看到了物理书,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6.小明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的现象。
其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水中的云朵B.阳光下树的黑影子C.湖中的游鱼D.人在水中的倒影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将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减少20度,则反射角减少20度B.如果甲可以在镜子中看到乙的眼睛,则乙一定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的眼睛C.光垂直照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为90度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桌椅,是因为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8.温室里可以培养反季节蔬菜,绿色蔬菜需要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则()A.绿色是因为蔬菜发出绿光B.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绿光D.温室顶部应当安装绿色透明玻璃9.如图,下列光现象及应用中,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凸面镜扩大视野B.海市蜃楼C.小孔成像D.自行车的尾灯10.下列短语中所涉及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立竿见影B.镜花水月C.天狗食月D.鱼翔浅底11.某同学通过一块平面镜观察到身后的某车牌为,则该车牌号码为()A.F62065 B.F65092 C.F92092 D.F92065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上海宝山实验学校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选取两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_ (仍能/不能)重合.(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答案】大小不能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 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解析】【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对称来解答此题.(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得出结论.【详解】(1)实验要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此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不再相等,因此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线光与ON在_____内.(2)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将一束光沿原BO方向射O点,它反射后沿_____方向射出.这现象说明:_____;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3)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_____.【答案】不能同一平面 OA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0 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由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构成的平面与平面镜垂直,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当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0°;(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故答案为 (1)不能;同一平面;(2)OA;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0°;(3)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3.小明同学在使用洗手间水龙头时发现:当手伸进水龙头下如图所示窗口前时,水龙头出水,当手离开时断水。
上海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物理光现象实验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2)此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到的效果会更好些.(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大小较暗虚【解析】(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 (2)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点睛: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2.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上海民办上宝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同学们在公园的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
正确的是()A.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B.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C.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D.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2.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5°,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平面镜不动),则入射光线应()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3.如图所示,把透明塑料薄膜粘贴在玻璃水槽侧壁,向薄膜内吹气使薄膜膨胀,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
当平行光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是()A.平行光束B.会聚光束C.发散光束D.无法确定4.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与文中词句相关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渔歌互答”,歌声要靠空气传播,水中的鱼是听不到歌声的B.“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湖中月是因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薄雾冥冥”,湖面的雾是湖水汽化形成的D.“锦鳞游泳”,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透过湖水看到的位置更深些5.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丙表示的是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的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红、黄、蓝光被人们称为光的三原色B.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汽车的后视镜利用凹面镜来扩大视野D.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108m/s7.如图所示,为我们教材上几幅插图,下面对这些插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影子游戏和水中桥的倒影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镜面玻璃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而毛玻璃不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C.虽然我们通过凸面镜和凹面镜看到的图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粼粼波光和公路上的“海市蜃楼”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8.夜间潜水时,水面下的人与岸上的人以光互传信息,现在水面下的人向岸上的人照射一束激光传递信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的是()A.B.C.D.9.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所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乙图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C.丙图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镜间的距离无关D.丁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10.下图的现象或应用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A.铅笔“弯折”B.阳光下的人影C.用后视镜观察D.豹子的倒影1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C.雨后彩虹的形成与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原理相同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越厚,焦距一定越大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C.图中虚线框内的透镜是凹透镜D.白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FO与OG垂直,请判断:反射光线是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
上海民办上宝中学物理物态变化实验同步单元检测(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________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BC 吸液固相同不同【解析】(1)图中BC段表示温度不变,即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2)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 (3)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80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保证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图表示物质熔化的时间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点睛: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相同质量的冰和萘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加热装置相同,这就说明了两者完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据此进行分析.2.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均为100g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2)由图乙可知,____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为____,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3)加热1min,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冰/石蜡)的比热容较大;(4)冰熔化时吸收了____J的热量。
上海市上宝中学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根据收集的数据作出如图甲所示的图像:(1)由图像可知,小明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45cm刻度处时,小明应该如何观察烛焰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皮的明明把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如图乙所示,小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该把光屏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故答【答案】:(1)10;(2)在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向左观察,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3)远离【解析】(1)由图象可知,u=v=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45cm刻度处时,有图可知此时u=5cm 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应该在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向左观察,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当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这样像距会增大,因此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时,应该向左移动光屏______cm(等于10,小于10 ,大于10),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步骤3中如果不移动光屏也可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上一个适当______(凸透镜,凹透镜),也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上海民办上宝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物体沿着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离凸透镜10cm时,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5cm时,它的像一定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2.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到55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处,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移动光屏,一定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②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③移动光屏,再次成像的像距为30cm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②和③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8 cm B.10 cm C.12 cm D.15 cm5.放映幻灯的时候,银幕上的像太大,想让像变小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将幻灯片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B.将幻灯片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C.将幻灯片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D.将幻灯片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6.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没有光屏,眼睛无论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的像B.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D.凸透镜既可以成正立的像,也可成倒立的像7.如图所示,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8.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实像B.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9.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高老师是近视眼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10.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1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12.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市民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二、填空题13.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远视眼是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图中表示远视眼的是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远视眼应佩戴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上海宝山实验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光现象》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错误的是()A.图甲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表面是否光滑平整,他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B.图乙是彩色显示器屏幕,屏幕上排列着许多由红、绿、蓝组合而成的发光点C.图丙记录了日环食的情形,日环食发生时,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D.图丁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右侧屏上色光排列为上方红色,下方紫色2.将一张报纸的一半压在厚玻璃板底下,一半露在外面。
压在玻璃板下的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升高了,下列能反映这个现象的光路图是()A.B.C.D.3.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商业楼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B.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这个速度为3 108km/sC.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40°时,反射角的大小也为40°D.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一定增大10°4.关于超市里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光下的绿叶蔬菜看上去绿油油的,是因为蔬菜吸收了绿光B.打开紫外灯消毒,能看见淡蓝色的紫外线C.红外探头是通过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识别体温高的顾客D.多盏灯光的照射下,地面上几乎看不见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绕过了人体传播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D.光和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6.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B.墙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7.如图,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烛焰相对于小孔向上移动时,成像相对于小孔向下移动B.适当增大小孔面积能使成像变大C.小孔的形状影响着像的形状D.转动罐,我们可以看到薄膜上的像随之转动8.“一河诗画,满城烟花”,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
上海民办上宝中学高中物理选修一第四章《光》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27989]某同学想用以下方法测液体的折射率,取一个半径 1.2cmr=的薄软木塞,在它的圆心处插上一枚大头针,让软木塞浮在液面上,调整大头针插入软木塞的深度,使它露在外面的长度 1.1cmh=,这时从液面上方的各个方向向液体看,恰好看不到大头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折射率 1.1n=B.光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是82.210m/s⨯C.液体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满足sinh Cr =D.恰好看不到大头针的原因是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2.(0分)[ID:127984]如图甲、乙所示的2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甲、乙两种单色可见光分别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条纹)。
则甲光和乙光波长的大小关系为()A.甲光大B.乙光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3.(0分)[ID:127973]如图所示,为一个均匀透明介质球,球心位于O点,半径为R。
一束单色光从真空中沿DC方向平行于直径AOB射到介质球上的C点,DC与AB的距离3 2RH=,若该光束射入球体经一次反射后由E点再次折射回真空中,此时的出射光线刚好与入射光线平行,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则()A.介质球的折射率为n=3B.若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则该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C.光束从C点射入到从E点射出所经历的总时间为6R cD.若介质球的折射率增大,光线可能在介质球的内表面CBE区域的某位置发生全反射4.(0分)[ID:127961]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θ=30︒,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3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大D.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5.(0分)[ID:127956]如图所示,三角形ABC 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 为BC 边的中点,∠BAO 为θ。
上海市上宝中学物理物态变化实验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均为100g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2)由图乙可知,____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为____,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3)加热1min,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冰/石蜡)的比热容较大;(4)冰熔化时吸收了____J的热量。
[c冰=2.1⨯103J/(kg⋅℃)]。
【答案】使物质受热均匀 A 固液共存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石蜡 8.4×103【解析】【分析】【详解】(1)[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
(2)[2][3]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会有温度不变的阶段,故由图乙可知A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处于熔化阶段,其状态为固液共存状态。
[4]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
=∆,可知在吸收相同热量条件下,比热容越大则温度变化量越(3)[5]由吸热公式Q cm t小,则;加热1min,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石蜡温度变化量较小,此时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4)[6]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因此冰熔化时间为t=6min-2min=4min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当加热2min时冰开始熔化,由于加热过程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故冰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为33==∆=⨯⨯⋅⨯⨯=⨯℃℃Q Q c m t22 2.110J/(kg)0.1kg208.410J冰冰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甲、乙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上海七宝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小强对光现象很感兴趣,通过学习,他对光现象有以下一些理解,正确的是()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前端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光,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B.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首次将太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C.使用验钞机时,我们看到的验钞机发出的淡紫色的光就是紫外线D.雨后天边的彩虹门是半圆形,说明光在空气里不是沿直线传播2.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他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然后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则()A.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看到蜡烛A的像更清晰B.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3.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B.C.D.4.关于光现象的相关知识:①小孔成像,皮影戏都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②湖水中出现“鱼在云中游”的奇异现象,水中的“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造成的;③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现象;④红外线可用来测体温,紫外线可用来灭菌。
上述判断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
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
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A.B.C.D.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万中新生军训地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发生在万州的“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现象C.鸟巢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D.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是光的反射形成的7.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蜡烛A需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在右边三图中,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直径与蜡焰大小相当的圆形挡光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将变小8.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丙表示的是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的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9.如图所示,要使入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则α角为()A.10°B.20°C.70°D.无法确定10.医者仁心,逆行而上。
上海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光现象》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
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A.B.C.D.2.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A的像与蜡烛B不再重合3.将一张报纸的一半压在厚玻璃板底下,一半露在外面。
压在玻璃板下的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升高了,下列能反映这个现象的光路图是()A.B.C.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芳面向穿衣镜,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1m,镜中的像将变小B.景物在河中的“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暗”,是因为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雨后晴朗的夜晚,当你背着月光走,为了不踩到积水,应走“较暗”的地方D.光由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5.如图所示,将激光笔沿入射点旋转一定角度可以照射到墙壁上的A点,关于这个现象,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角减小B.入射光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角增大C.光被墙壁反射均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D.入射光应该顺时针旋转才能照到A点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进入每一户家庭,关于小汽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汽车的后视镜采用凹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B.夜间行车时,为了安全车内最好关着灯C.关上车窗后,车内会变得安静很多,是因为玻璃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D.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防止车内的物体成像在车正前方,影响司机视线7.如下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纸板、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纸板宜选用白色且表面粗糙的纸板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C.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D.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将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减少20度,则反射角减少20度B.如果甲可以在镜子中看到乙的眼睛,则乙一定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的眼睛C.光垂直照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为90度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桌椅,是因为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9.温室里可以培养反季节蔬菜,绿色蔬菜需要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则()A.绿色是因为蔬菜发出绿光B.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绿光D.温室顶部应当安装绿色透明玻璃10.以平面镜BC和CD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个侧面AD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
【单元练】上海市上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测试题(培优练)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B解析:B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繁星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运动,疏密不断变化,大气层对星光折射的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星光时明时暗的闪烁,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把光能量聚集的点就是焦点B.在成像实验中,若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凸透镜不能成像C.2倍焦点处是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小D解析:D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才是凸透镜的焦点,故A错误;B.在成像实验中,若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凸透镜仍能成像,只是不再光屏的中央成像,故B错误;C.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是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故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物距越大,像越小,故D 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所用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 C解析:CABD.图中折射光线是发散的,所用透镜为凹透镜,故ABD不符合题意;C.图中折射光线是会聚的,所用透镜为凸透镜,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B.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缩小、倒立的像C.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25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动40cm右侧D解析:DA.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便是凸透镜的焦点,图中凸透镜的焦距f=20cm,故A错误;BC.此时的物距u=1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成像,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不能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故BC错误;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25cm处,2f>u>f,此时的像距v>2f=2×20cm=40cm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要将图中光屏向右移动到40cm以外,故D正确。
【单元练】上海民办上宝中学高中物理选修1第四章【光】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城市交通中,用红灯表示禁止通行是因为红光更容易产生衍射B.观看3D立体电影时,观众戴的眼镜是应用光的偏振原理制成的C.唐诗“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中“疑水浅”是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D.阳光下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出彩色条纹是光的全反射现象D解析:DA.用红灯表示禁止通行,这是因为红光更容易产生衍射,照射更远的地方,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象重叠在银幕上。
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体电影,就要在每架电影机前装一块偏振片,它的作用相当于起偏器。
从两架放映机射出的光,通过偏振片后,就成了偏振光,左右两架放映机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B正确,不符合题意;C.人看到的水底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像的位置比实际物体要浅,所以看上去水底浅,实际上很深,C正确,不符合题意;D.太阳光照射下,油膜呈现彩色,这是光的干涉现象,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紫光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大B.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越快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D.光纤通信及医用纤维式内窥镜都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D解析:DA.紫光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短,A错误;B.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都是8,B错误;310m/s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C错误;D.光纤通信及医用纤维式内窥镜都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受到重力作用而形成上薄下厚的薄膜,从膜左侧面水平射入红光,在左侧面观察到干涉条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涉条纹是由薄膜左右两个面的反射光叠加形成的B.干涉条纹是红黑相间的竖直条纹C.入射光如果换成紫光,相邻亮条纹间距变大D.薄膜上不同颜色的光的条纹的明暗位置相同A解析:AA.干涉条纹是由薄膜左右两个面的反射光叠加形成的,A正确;B.干涉条纹是红黑相间的水平条纹,B错误;CD.光波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lxd λ=入射光如果换成紫光则波长变短,相邻亮条纹间距变小,而且由于不同光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故不同颜色的光的条纹的明暗位置不相同,故CD错误;故选A。
【单元练】上海民办上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小强对光现象很感兴趣,通过学习,他对光现象有以下一些理解,正确的是()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前端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光,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B.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首次将太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C.使用验钞机时,我们看到的验钞机发出的淡紫色的光就是紫外线D.雨后天边的彩虹门是半圆形,说明光在空气里不是沿直线传播B解析:BA.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功能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A错误;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正确;C.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的效应进行防伪的,紫外线看不到,故C错误;D.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城市洒水车在夏天洒水时常常拖着彩虹尾巴,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光的漫反射B.光的色散C.光的镜面反射D.光沿直线传播B 解析:B城市洒水车在夏天洒水时,洒出的是小水珠,而小水珠相当于三棱镜,光通过它时,会发生折射现象,而看到常常拖着彩虹尾巴,是因为白光经过水珠折射后,分成各种彩色的光,这种现象也叫光的色散。
故选B。
3.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
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
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A.B.C.D. B解析:B能重新看到是硬币,是光线发生折射的结果。
A.A图中,光线仍然直线传播,没有发生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BCD.B图中,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能重新看到硬币,眼睛看到物体,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眼中我们才能看到,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选取两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_ (仍能/不能)重合.(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答案】大小不能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 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解析】【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对称来解答此题.(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得出结论.【详解】(1)实验要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此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不再相等,因此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2.宁宁对有关光学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甲所示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法线ON,用激光笔沿着白纸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①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②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a图能观察到反射光OB,而b图却看不到反射光OB,这说明________.(2)如图乙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①宁宁将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________,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②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③排除了上述情况的干扰后,他继续进行实验,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④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⑤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40cm处,现以5cm/s的水平速度向玻璃板匀速靠近,则经过2s后蜡烛A与像的距离为________ cm,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将玻璃板放置成与水平面成45°角,将会观察到蜡烛A运动的方向与像运动的方向互相________.【答案】显示出光的路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者不在同一平面内像的位置大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等效替代法不能 60 不变垂直【解析】【分析】(1)①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②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三线在同一平面上,是通过光屏展现在眼前的;(2)①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像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②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③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④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⑤利用svt=计算出2s蜡烛A移动的距离,求出其距离平面镜的距离,利用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计算经过2s后蜡烛A与像的距离;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作图解答.【详解】(1)①为了更好的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实验中采用了白色硬纸板,光线在白色纸板上的轨迹就容易观察到了,也方便观察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②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a图能观察到反射光OB,而b图却看不到反射光OB,这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2)①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 代替蜡烛A的像,来比较物、像的大小;②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③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④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⑤根据svt=可得2s蜡烛A移动的距离5cm/s2s10cms vt==⨯=,蜡烛A此时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40cm−10cm=30cm,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0cm,所以,经过2s后蜡烛A与像的距离为30cm+30cm=60cm;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故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若将玻璃板放置成与水平面成45°角,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蜡烛A沿桌面由A位置运动到B位置时,分别作出蜡烛在两个位置所成的像,将会观察到蜡烛运动的方向与像运动的方向互相垂直,如图所示:3.新思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学完光学中小孔成像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像的形状可能与物体形状有关;猜想二:像的形状可能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同学们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E”、“F”和“R”形状的LED发光字来充当物体,做成两个小孔形状不同的纸筒,纸筒另一端绷装半透明膜,做好装置后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1)物理上将“F”、“E”和“R”形状的LED发光的字称为________,射出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传播;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同学们将“F”发光字固定好后,先用小圆孔纸筒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倒立的“F”,如图所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同学们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后,再换用小方孔纸筒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3)同学们再换用“E”和“R”形状发光字,分别按照实验(2)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发光字小孔形状像的形状半透明膜上是否呈现1F圆形倒立呈现2F方形倒立呈现3E圆形倒立呈现4E方形倒立呈现5R圆形倒立呈现6R方形倒立呈现(4)通过比较________,同学们验证了猜想一,得出结论: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同学们通过比较1、2,3、4和5、6,得出结论:___________(6)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答案】光源直线较黑暗实像1、3、5(或2、4、6)在物体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详解】(1)[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LED发光的字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进行,成的像会比较清晰。
(2)[4]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成在光屏上,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实像。
(4)[5]通过比较1、3、5(或2、4、6)实验数据可知,小孔形状相同,物体形状不同,所成像的形状不同,说明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6]通过比较1、2,3、4和5、6,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形状相同,小孔形状不同,所成像的形状相同,说明在物体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6)[7]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物体形状和小孔形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烛若干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白纸、火柴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如图甲所示,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把其他各支蜡烛依次放在玻璃板后面适当位置,当蜡烛B故在后面时,从玻璃板前面看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
此时,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实验中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______移动(选填“向上”“向下”或“不”)。
(5)如图丙所示,两个平面镜L1和L2平行竖直放置,两镜相距s,物体A在两镜之间,A在L1中的一个像是A1,A2在L2中的一个像是A2,已知A1、A2相距1s,当物体A在两镜之同移动时,A在两镜里成的像A1、A2的距离1s的变化情况是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大小相等虚向上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 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 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