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景与情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 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 “寓情于景”重点在景, “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 中。
二者如果“表现出色”, 就称作“情景交融”。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
触景生情
▪ 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 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在人难以成寐时,忽 而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从而触动了 诗人的羁旅情怀。
▪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 故乡明”,发现今夜的露更白,顿生寒意 中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
▪ 答题思路:指出手法--- 解说手法---指明 效果.
内情 在与 联景 系的
▪ ⑴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⑵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 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 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 想象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强调的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 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
触景生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由于某种景 物的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情感。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 “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 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 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 一切景语皆情语。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 分析。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指出手法)诗人 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 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解说手法)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对生活 的热爱。(指明效果)
3、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歌借景抒情,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
湖,生意盎然,作者以 “莺争”“燕啄”“绿 杨”“白沙”等意象,从动态到色彩,字里行间充 满了无尽的爱意——乐景 ,借乐景抒发了自己的 喜爱之情。
(一)乐景写乐情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Fra Baidu bibliotek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没一句直接写情, 但句句饱含着作者深情。我们在阅读中能 感受到作者的兴奋、激动的之情,连猿猴 的哀鸣在这里也如音乐一般的美丽。这是 作者在流放夜郎国的途中突然被大赦,从 水路返家之时所写,那种归心似箭的愉悦 心情融汇在了写景之中。
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指出 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 “雨”景、“月”色的描写,(解说手法)赋予 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 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指明效果)
2、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 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 一类的考题:
▪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首诗作赏析。” ▪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与景关系
的?”
古诗的情与景
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 明代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 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 离散的感伤。
▪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 江水绿如蓝。”借“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 蓝”的“江水”,表达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萦、 久久不忘的情感。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柳色引起了少妇 的联想与感触——蒲柳先衰,青春易逝, 从而表明闺怨的主旨。
▪ 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 山一带伤心碧”的景色触动了游子的心, 从而引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人。
寓情于景”(也叫“融情于景”)
▪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 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 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 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 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 情。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手法,(指出手法)因见 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 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 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解说 手法)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指明效果)
情与景关系题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抒发感情。
情与景的关系: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 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 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 种感情的色彩。
▪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 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 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 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 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