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陶山镇碧山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安市陶山镇碧山小学
发表时间:2017-04-25T11:20:47.220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2月作者:戴丽丽
[导读]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缺乏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扼杀了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
如何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课程是基础教育部分,也是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教学目的的课程。该课程对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但实际教学中,小学科学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多冠以“副科”之名。本文就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实验比重、实验教学设计等为落足点,阐述如何提升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素质教育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缺乏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扼杀了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是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最佳手段。
只有创设良好的情境才能提升课堂实验课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创设并选择适合的学习情境是小学科学教师亟待面对的问题。在苏教版《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中,授课教师可通过将捕捉的小动物带入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多媒体,营造出校园环境氛围,进而向学生一一展示动物(蚯蚓、蜗牛、蚂蚁)。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实验了解动物的视觉、听觉和味觉功能,老师在总结学生发言后可将动物知识进行延伸,如: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上述课程中,应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寻找校园内的常见动物,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动物知识。这样才能将课堂内实验与课堂外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创设学习情境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均可尝试。凡是与大自然相关的课程,尽量以自然界为基础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如:土壤、植物、天气等方面的课程。
二、逐步提升实验教学的比重
考试是我国传统教学检验学生知识水平的唯一标准。考试多以书面为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综合性课程,这就需要我们摒弃传统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理念。评价学生的成绩应采用日常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考试也应以实际操作为主,以分组形式完成以前的实验,这样不仅能提升小组团队意识,还能检验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知识掌握的程度。
三、做好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设计需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确保方案贴近学生、贴近教材,从而保证实验教学方案的趣味性和完整性。为降低实验的危险性,教师应在课认真操作一遍,并针对危险环节进行记录。
以《空气中有什么》为例,氧气、二氧化碳实验科前,教师可不先讲述具体实验要求。而是结合实际生活引入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教学内容,“同学们,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你们知道我们吸进去的是什么吗?呼出来的又是什么吗?空气的什么颜色的?”,通过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为后面的实验做好铺垫。实验过程中,需先将烧杯、蜡烛等器材一一进行讲解,着重告诉大家操作要领和安全事项。每个实验小组分别将三根蜡烛放置于空气中、大烧杯中、小烧杯中点燃,然后观察三个蜡烛的燃烧情况,进而让学生发言阐述蜡烛燃烧和熄灭的原因,各组完成发言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同样,教师协助各小组将二氧化碳注入大烧杯之中(大烧杯中有高低两根燃烧的蜡烛),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两根蜡烛熄灭时间差异较大,此时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结果,进而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与密度问题。
四、以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应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措施。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其探究科学知识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当他们获取知识真谛时也会更加自信。实验课程本身就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将实验课程与小学生心理紧密结合起来。
以《把固体放到水里》实验教学为例,笔者首先结合日常生活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水作为一种液体和固体发生’亲密接触’时,它们之间会有几种存在形式呢?”,大多数学生会回答“固体会沉底、固体会漂浮”。此时,我们可以边说边取出实验器材,大烧杯、小石子、小木块、塑料瓶盖以及硬币等等。通过分组,让各组将烧杯内注入清水,并在实验中做好固体沉、浮记录。实验后,学生们总结出固体和液体“相遇”后会出现固体下沉或漂浮两种状态,此时,教师提出固体遇到液体后的第三种形态“相融”(可能在前一步实验时会有学生提出,教师应针对这一问题加以引导“什么固体会融入水中?”),然后各组分别将分发的盐、糖、小苏打等放入水中,观看是否完全溶解。
为提升上述实验课的有效性,还可使用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准确掌握固体融入液体这一科学现象。
五、加强实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可大幅降低教学难度,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情绪。生活化的实验课程能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更加积极的探索科学知识。
以《根和茎》一课为例,教师事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家中都养着什么植物?”从而为下一节实验课做好实物准备。在实验课堂内,教师准备好家庭养殖较多的植物,做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区分植物的根和茎,并就这两部分的功能进行阐述。然后,让学生亲手实验,了解植物的内部结构。在《我们来抽丝》一课中,可先引入谜语(聪明玲俐白姑娘,自己动手盖闺房,闺房造得真灵巧,可惜门窗都没造)引出课题,进而讲解嫘祖养蚕抽丝的传说,还可更深一步讲述蚕丝随张骞出使西域、我国古丝绸之路的成因等。接下来可结合多媒体展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蚕的成熟期与最佳抽丝时间。实验时,先分配给每个小组若干蚕蛹及器皿、水、竹丝刷、皮尺等,学生抽丝时老师应做好指导工作。最后,学生们用卷尺测量蚕丝的长度(可测量一部分),最后得出数据:最长蚕丝约为3000米左右。
在上述实验中,学生们既能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还能博古通今并能掌握多种实验技巧,学生们就会更加热衷于实验课程。
结束语:
总之,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和教师多方努力的结果。教师应从教学设计、过程、手段、方式上入手,通过积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创新,从而不断提升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