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一课时)
一、三维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3、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烛之武形象的分析。
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学会归纳文言句式及词语
德育渗透目标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设想
1、由于本文是高中语文第一篇文言文,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很必要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学生的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的给以点拨,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
3、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尤其不可低估,所以本堂课自始自终以诵读为教学手段和依据,在诵读中赏析课文、分析人物。
五、教学方法
1、问题式。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2、探究式。探究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3、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寸之舌”的典故吗?
(等学生回答之后,再补充。多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和同行的19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
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提问:除了毛遂,大家还知道有那几个像毛遂这样的人物呢?
老师补充指正: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夫敌百万之师”的人物还有鬼谷子、张仪、苏秦、烛之武、蔺相如、晏婴等,当时这类人叫做纵横家。可以有空你们就去查一查这些人的相关事例。今天我们先去拜访烛之武,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
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左传》中的哪一篇文章?(想了解学生对过去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上的是B班,可能没有几个能回答出来。初中学过的有《曹刿论战》)
(先让学生看文章注解①关于《左传》的介绍)教师补充板书:《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左传》的进步思想:民本思想;爱国思想;揭露残暴和荒淫。
《左传》的艺术特色:故事性、戏剧性;善于写战争;行人辞令(相当于现在的外交辞令)之美.。
三、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诵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正音)
板书:
①生字:函(hán)氾(fán)佚(yì)缒(zhuì)阙(quē)
②多音字:朝(zhā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逢(páng)(人名逢孙)
③通假字:无能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何厌之有(餍)
3、生齐读课文。(师点拨字音、停顿。)
4、生结合课文注释初步梳理课文。(边轻声朗读,边梳理)
提问《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春秋时期的一件什么事?
思考:(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四、简介秦晋围郑形势图
(多媒体展示)
先让学生述说秦晋郑三国的地理形势,然后再补充。
这是秦国,都城为壅。这是晋国,都城为绛。这是郑国,都城新郑。晋郑彼邻,秦如攻打郑国,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远。”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
《烛之武退秦师》中所记述的就是秦晋攻打郑国之前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是这场外交斗争的主角,他身负君命,只身赴秦,说退秦军,实属不易。
当时,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与次文相关的历史史实,对我们学好这篇课文十分重要。
提问:同学们学过历史,有谁了解课文中开篇提到的“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相关历史故事?
补充:
(1)、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