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培训课件(共 85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 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 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
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1)污染事故监测 (2)纠纷仲裁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
3.自动监测阶段 (污染防治监测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之后 采用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监测仪器用电 脑控制,监测数据可送至监测中心。用电脑处理。打印发 布。对大范围的污染可用遥感,遥测手段可预测,预报环 境质量及时发布警告,通知采取预防措施。
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2)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3)微量分析(0、01%~1%)向痕量(<
用量总和的2-3倍 4、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
内的采样次数。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 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能够测定最大值、最小 值和平均水平的时间段内。
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城镇空气质量采样频率和时间
监测项目
采样时间和频率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或氮氧化物) 总悬浮颗粒物
灰尘自然沉降量
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 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 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 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 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2)纠纷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 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
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它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
的、生物的技术手段,对环境中各要素的有关组成成 分及其中污染物进行现场的、长期的、连续的定性、 定量监视、测定和系统综合分析。
•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
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 h, 每月14~16 d,每年12个月 同二氧化硫
隔双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 h, 每月5~6 d,每年12个月 每月采样30±2 d,每年12个月
硫酸盐化速率 每月采样30±2 d,每年12个月
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
污染物 SO2、NOx、NO2 TSP、PM10、Pb SO2、NOx、NO2、CO TSP、PM10、B(a)P、Pb SO2、NOx、NO2、CO、O3 Pb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 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 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第二节 环境监测试样的采集和保存
一、采样概述 1、 采样的原则: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 2、 收集资料、合理布点 3、 采样量:一般采样量应为各项分析测定所需样品
(四)按监测区域分类
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
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监 测,是通过监测了解污染机理、弄清污染物的迁移变化 规律、研究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 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 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和标准分 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预防监测)等。这类研 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0、01%)、超痕量发展; 4)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 5)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
环境监测的特点
1、环境监测的Fra Baidu bibliotek合性
(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 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 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生物等客体。 (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 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必须综合考虑。
(二)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 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 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 生虫等)监测等。
(三)按专业部门分类
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F
取值时间 年平均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 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 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 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 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
生态监测。
环境监测对象选择
• 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生物积累性、毒
性大和属三致物质); • 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高残留; • 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制订优先监测目
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 1.1.1环境监测的目的
•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 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 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 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 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1.1.3 环境监测发展及监测特点
1.被动监测阶段 上世纪50~60年代 对毒物进行化学分 析
2.主动监测阶段 上世纪70年代开始 认识到环境中各种 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环境存在着各种作用,因此必须用 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监测手段进行监测 ,并进行综合 分析,才能对环境质量作出确切的评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