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第四五九章宫殿、坛庙、陵墓
中外建筑史考试重点
绪论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
5、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优点(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墙不承重,室内可自由分割;门窗可任意开设,以适应不同环境。
(3)抗震性好:榫卯连接有一定的活动性,可有效抗震。
(4)施工速度快:木材比石材更易于加工。
(5)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1)木材资源缺乏、且易遭受火灾;(2)难以满足大而复杂的空间需求。
(1)斗拱的主要构件:栱、斗、昂。
(2)四个作用:结构作用度量单位装饰作用建筑物等级的象征。
1、单体建筑的外部组成: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单体平面构成要素是间5、单体建筑的整体特征:◆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体建筑,平面轮廓和结构简明;◆真实:建筑结构一目了然;◆有机: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割空间的作用,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
单体建筑的屋顶类型:(1)庑殿顶(四坡顶、四阿顶)歇山顶悬山硬山攒尖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出发点:古代儒家、道家都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一)善择基(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隋代:宇文恺---隋代东西都城的规划、设计与营造者。
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宋代:李诫---编修了《营造法式》,,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
明代:蒯祥、徐杲等---明代初期建筑名家、北京宫城设计者。
蒯祥主要负责了总体规划和布局,徐杲负责了明代故宫三大殿的重建。
第一章穴居(黄河流域)代表性遗址:西安半坡村遗址大房子巢居(长江流域)构木为巢代表性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面积180多平方米)——我国已知的最早使用榫卯技术的木结构房屋。
后期演变——干阑式建筑。
原始社会小结奴隶建筑社会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是夏末都城——斟?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四合院我国已知最早最验证的四合院实例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春秋: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作为诸侯公式用过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封建社会前期秦:(1)秦咸阳的布局:摒弃传统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广阔地区大造离宫别馆。
4中外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三、成熟的宫殿形制(隋唐时期)
宫殿开始转向纪念性。 1、 形成“三朝五门”的形式
发展是御街千步廊 制度;
2、元大都宫殿 ① 延用了“工字 殿”“州桥”“千步
d 廊”形式。 e ② 宫城周桥前设 r 棂星门,是对前代 te 宫殿建筑的发展。 is ③ 宫殿建筑内容
带有民族特色。
g 受游牧生活、 e 喇嘛教及西亚建筑 R 的影响,用多种色 n 彩的琉璃,金红色 U 装饰,挂毡毯毛皮
帷幕。
3、明初南京宫 殿
建筑形式内 容极力寻找礼 制的依据,如 《 礼 记 》《 周 礼》等儒家经 典所规定的宫 殿形制:前朝 后寝制,三朝 五门制。
UnRegistered
四、 明、清北京宫殿
明北京宫殿,由
d 蒯 祥 设 计 , 集 中 前 朝 e 所 有 各 种 宫 殿 建 筑 形 r 制的特点。 te 1、 宫殿和城市中轴线 is 重合。 g 2、 采用千步廊,在序 e 曲部分做文章。 R 3、 采用三朝五门制。 n 4、 采用前朝后寝制。 U 5、 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
d ◎ 类型 re A. 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 te 方 锥 体 形 的 封 土 。 坟 冢 的 is 直 接 发 展 , 夯 土 压 实 形 成
方锥体,秦汉广泛使用,
g 一直沿用于宋陵。 Re B. 以山为陵:起源于汉代文 n 帝 灞 陵 , 利 用 自 然 的 山 体 U 作为封土。
C. 宝 城 宝 顶 , 方 城 明
直接和天发生关 系。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考研重点、建筑《中国建筑史》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中国建筑史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属于基础课。
通过中国建筑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新一代建筑总是在上代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
给初学建筑设计的人树立一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较为正确和全面的学习和创作的方法与观点。
为后续专业课,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课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建筑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的目标与要求1.了解中国建筑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建筑实例,能区别不同历史期的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3.掌握掌握中国建筑传统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成就。
4.运用所学的建筑历史知识,对建筑物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与鉴别。
5.批判的继承和正确的认识中国优秀的建筑遗产和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用《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1)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华夏意匠》李允F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印(3) 《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刘敦桢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 《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第一章,古代建筑各历史时期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成就。
考核内容: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成就。
第二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考核内容:对现存历史城市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宫殿、坛庙和陵墓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考核内容:通过现在著名建筑实例,检查学生的记忆,认识和分析批判能力。
第四章,宗教建筑的形成及其重要建筑实例。
中外建筑史 · 第4章 宋辽金元建筑
装塔饰檐偏塔13于檐层华紧,密檐丽相与叠檐,之间共
满布斗拱。塔檐逐 层内收
刻意仿木达到无以复 加塔的刹程度
第四章 宋、辽、金、元建筑
第三节 宗教与祭祀建筑 二、佛塔 2、喇嘛塔 案例:北京阜成门内妙应寺白塔
1)喇嘛塔是随着元代对藏传佛 教的尊崇而出现的一类佛塔建筑
第三节 宗教与祭祀建筑 二、佛塔 2、密檐式塔 案例:天宁寺塔
1)建于辽代(1119-1120年)
2)塔台基:下层方形,上层八角 形
3)塔总高55.38米,全部砖砌, 平面八角形,实心。
塔座
下段:须弥座
塔身
中段:须弥座+
塔檐
平坐斗拱+栏杆 上段:莲台
塔刹
第四章 宋、辽、金、元建筑
第三节 宗教与祭祀建筑 二、佛塔 2、密檐式塔 案例:天宁寺塔
第四章 宋、辽、金、元建筑
第三节 宗教与祭祀建筑 一、佛寺 1、正定隆兴寺
3)现存寺内的摩尼殿、转轮藏殿、慈氏阁和山门都是宋代的 木构建筑。
现存的最古老的转轮藏。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是中国现存最早 的转轮藏(可以转动的佛经书架)。梁思成先生评价:“转
轮 为藏转殿动之此转结柜轮构可藏,获殿尤得为和精念巧经,同是样木的构功建德筑。之杰转作轮。藏”佛教徒认
苏州文庙内刻碑
第四章 宋、辽、金、元建筑
第一节 城市建设 二、北宋 ·平江府
3、街道 1)水路、陆路相结合的交通系统; 2)主要街道横平竖直,十字交叉或丁字交叉 3)大街:“两路夹河”;小街:“一河一路”并行
4、住宅 平江位历于史子街城区以位于北苏,州东古西城向东北联隅排,长是巷苏形州迄式今,保巷存内最建完整宅、,规巷模口最立大的牌历 坊史,街巷区,外堪为称商苏业州街古城道的缩影。
中外建筑史
877- 中外建筑史一、考试性质《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建筑学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中外建筑史》考试要力求反映建筑学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城乡建设事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开阔的学术视野、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建筑学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要求考生全面了解中外建筑历史发展演变的历程,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各种建筑特点,能够分析历史上经典建筑的创作思想、实践经验及其历史价值。
考生应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叙述、绘图与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科目试题解答,考核考生对中外建筑发展历史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对中外建筑发展进程中的典型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综合能力;对建筑学经典著作的了解与评析能力。
三、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部分,各占约50%。
—、中国建筑史: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建筑、近代建筑、现当代建筑,以古代建筑和近代建筑为主。
要求考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它们的形成过程、典型特征和现存著名建筑实例,能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的发展演变、空间组合、结构装饰等作出叙述与评论;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及其社会文化意义;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构造技术与建筑造型的关联;了解中国近代及现当代建筑发展的主要现象。
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类型与发展概况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2)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3)古代建筑发展概况2.中国古代城市建设1)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经验4)中国古代城市实例分析3.住宅与聚落1)住宅形制的演变2)住宅构筑类型3)住宅与聚落实例分析4.宫殿、坛庙、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①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阶段②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实例分析2)中国古代坛庙建筑① 坛庙的分类② 坛庙实例分析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① 地下埋葬制与墓室② 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③ 陵园建筑④ 陵墓实例分析5.宗教建筑1)宗教建筑发展概况2)宗教建筑类型:佛寺(含佛塔、经幢、石窟)、道观、清真寺6.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景建设1)园林发展概况2)唐宋明清园林发展的特点3)明清皇家苑囿4)明清江南私家园林5)风景建设的特点7.中国古建结构构造技术1)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2)清式建筑作法8.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观念1)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2)选址与布局3)审美与建筑设计9.中国古代重要建筑典籍10.中国近代、现当代建筑1)近代中国建筑① 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② 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③ 近代中国的城市转型及主要类型④ 近代中国城市主要实例⑤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⑥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⑦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2)现当代中国建筑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② 建筑类型及技术的发展变化③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④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⑤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⑥ 港澳台的建筑二、外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以西方建筑发展史为主,历史跨度从奴隶社会至当代。
中外建筑史
7. 布达拉宫——西藏拉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重建,最大的喇 嘛教寺院。
8. 席力图召 ——内蒙呼和浩特,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建, 汉藏混合式喇嘛庙。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 (要举例、绘示意图)
1. 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公元1056
年),俗名应县木塔。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二的楼 阁式木塔。
4. 晋祠圣母殿——山西太原;建于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 建) 。殿前有鱼沼飞梁 。
5. 道观寺永乐宫——山西芮城;元初建筑,建于元中统三年公元1264 年。内中壁画著称;永乐宫原址山西永济,因修三门峡而移建芮城, 是我国文物保护迁建古建筑较成功的一例 。
6. 清净寺(俗名麒麟寺)——福建泉州;元至正年间重修,公元 1341~1370年,保持外来影响。
• 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 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三、坛庙: • 坛 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 庙 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 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
中外建筑史资料(按章节顺序)
商:①青铜工业纯熟;②、建筑技术提高、城市出现;③、夯土技术纯熟。
【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
西周:①、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一—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
②、瓦的发明和使用一一西周中晚期: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
③、铺地房砖春秋:①铁器和耕牛使用;②瓦普遍使用:③高的建筑出现;④开始使用砖[砖仅用于防水.潮.铺地一一明朝广泛用于砌墙;⑤建筑装饰与色彩更为发展。
战国:装修用的砖出现一一技术水平提高秦:长城汉:①`木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券有很大发展[西汉一一东汉纵联拱成为主流.砖.穹窿顶。
②.抬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形成。
③斗拱已普遍使用,形式不统一;[西汉]创造了楔形和有榫的砖。
④.屋顶形式多样、悬山、庑殿、歇山、囤顶;⑤/石建筑迅猛发展。
三国·晋·南北朝:①.佛教建筑发达,高层佛塔出现,石窟·佛像·壁画巨大发展。
⑵.佛寺·佛塔·石窟③.山水园林有所发展【秦汉时兴起】北魏:洛阳永宁寺最大。
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现存最早的佛塔。
北方十六国:①.垂足而坐的高坐具─方凳·圆凳·椅子。
②.石刻技术提高。
隋:①.兴建都城─大兴城和寺都洛阳城;[古代最大的城市]②.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石拱桥【或者空腹拱桥】李春汉设计修建,它比西方的早1200年。
唐:规模宏大;建筑群处理的逾越成熟,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有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完整,改变纵横对寸,突出主题,利用地形,环境】。
【长安城】: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石塔的广泛使用】;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水平成熟、实用与装饰与美得结合。
宋: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表现:①.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里坊制和夜禁改变】②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李诫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一一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开支,保证工程质量】③、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的空间层次。
中外建筑史 习题答案汇总 鲁艳蕊 教学单元1--18
教学单元1配套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木构架2.屋顶3.重檐歇山4.屋基、屋身、屋顶5.间二.简答题1斗拱的主要分件是什么?答: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两类,根据其所在位置不同又分为柱头斗拱(宋称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柱间斗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转角斗拱(宋称转角铺作,清称角科)。
这里所谓的铺作(或科),是指一组斗拱(宋称一朵,清称一攒)而言。
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多寡,清代以踩计(宋以铺作计)。
出踩或铺作的次序规定:出一跳为三踩(宋称四铺作),出两跳为五踩(宋称五铺作),出三跳为七踩(宋称六铺作),依次类推。
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超过四跳九踩(七铺作)。
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形式有哪些?答:古建筑的基本屋顶样式按等级高低依次是尻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攒尖、卷棚以及蠡顶、盔顶等(如图1-6),每种样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并可组合成多种形式。
3.中国木构架建筑的结构体系有哪几种?答: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4.中国木建筑组群布局特征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
5.清代彩画的种类有哪些?管:中国古代竺筑的彩绘按照等级制度,根据纹饰和用金量的多少,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
教学单元2配套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B2.A3.B4.C5.A二、简答题1举例前明原始社会居住形式。
答,原始社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巢居和穴居两种。
这两种原始构筑方式,反映出不同地段的高低、干湿和不同季节的气温、气候对原始建筑方式的制约。
穴居可能是地势高且干燥的地区采用的居住方式,巢居可能是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1.穴居穴居,在北方的黄河流域。
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
2.巢居巢居,一般发生在南方潮湿的地带。
中外建筑史介绍及图例欣赏
:0 :0 :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编辑编辑器引用陵墓建筑永泰公主墓在乾隆前东南,是乾陵的陪葬墓之一。
地面上有边长为五十五米、高十一米的方形陵台,四周有垣墙。
墓室在陵丘地下十六米处,有平面为方形的前后室各一间。
墓室用砖砌成,室顶为尖瓣拱。
墓道全长八十七米,满绘彩色壁画,但剥落甚多。
壁画内容丰富,构思完美,技法熟练,表现著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留言文集作者: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时间:2004-06-12 09:54:29编辑编辑器引用民居建筑——福建晋江大仑蔡宅本宅厅堂前天井两侧的相房为二层,称为“角脚楼”,空间变化丰富,装饰精细,立面轮廓舒展优美。
-----------------------------------: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山门以高矗的仿木结构砖雕牌坊构成。
祠内建筑多采用木步架与硬山砖墙组合,屋脊多施雕饰,其风貌在朴实素雅中又显得多姿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祠前有石狮一对,造型十分生动,雕作极其精美,须弥座式的基座上还有奔马,舞风等浮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留言文集作者: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时间:2004-06-12 10:08:59编辑编辑器引用园林建筑——谐趣园西宫门谐趣园地处颐和园的东北角,它是仿造江南2 名园无锡寄畅园建造的、自成一体的园中之园。
谐趣园中央是水池,环池建有亭、堂、楼、轩、斋、榭等十多座建筑和游廊、石桥,它们错落相间,互为对景,形成了一个绮丽怡静的园林环境。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与细部演变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
地理位置独特2.人口众多3.没有遭到古代中国建筑一脉相承,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是:1.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异己或被同化或被驱逐。
外来影响和冲击减弱。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
(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唐代已经到达成熟阶段。
如:古代中国最古老的木构架建筑是——唐晚期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简介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木构架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第二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1. 材料来源广泛:(古代森林茂密;树木可再生)2. 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由于木构架采用榫卯结构,地震力的作用下允许有一定的变形。
木材本身具有柔韧性,能够最大程度的消减地震力的破环程度,@木构建筑中分隔空间的墙体是自承重墙体,可以进行自由的分割,灵活性大,适应性强。
)3. 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从唐代时期进入成熟期,民间建筑和管式建筑呈现高度程式化,尤其是官方建筑的程式化达到及其严密的程度,使用建筑模数制的方法。
) 4. 便于加工和运输(青铜,铁器)5. 利于迁移和维修(木构架采用构件组合的形式进行装配式施工,节点采用榫卯构造连接方式,拆卸性非常强。
维修替换很容易。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1. 大型材料逐渐减少:(木材生长需要时间,特殊材质的大型木材越来越少,《营造法式》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一系列节约木材的措施)2. 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虫蛀,水灾腐朽的损害,火灾的毁坏性)3. 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木材的承受荷载的能力有限,所以木构建筑的体量和高度与石材建筑相比受到的限制比较大)4. 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免受风雨的剥蚀,需要经常对结构构件和装饰构件表面的油漆.彩绘进行护理甚至重新修缮,日积月累,成本很高)5. 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断水等) 第三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色两种基本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地宫为“方中”(汉武帝陵,240x240m) ②形成帝陵建筑群 ③出现石像生-----东汉起 ④东汉的规模相对减小,不如西汉的一半,提
·归属性---一般不能共用,必葬入属于自己的墓地。
如:明十三陵(十三个皇帝)
清东陵、西陵(九座帝陵、六座后陵)
各自成一组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陵墓建筑——发展演变过程
四、发展演变过程
1. 秦陵----以高为贵,以方为尊
345x350x43(现存最古老的帝王陵墓)
2. 汉陵----帝王墓由此时称为“陵”;臣民为 “坟墓”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7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陵墓建筑——目录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三、等级观念 四、发展过程 五、实例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陵墓建筑——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陵墓建筑——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 举行祭祀活动的地上部 分
PPT文档演模板
• 安置埋葬死者和遗物的地下部 分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陵墓建筑——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②单体形制
在清代陵寝建筑的经营实践中,“遵照典礼 之
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的原则,不仅表现在各 陵
寝的朝向、建筑群布局及空间序列展开层次均因 风水地形不同而各又所异,即便是单体建筑形制
2.纪念意义:对死去的先帝的纪念,表达 思念之情。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陵墓建筑——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中外建筑史笔记精华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一 .名词及条目①,L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②,J 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③,L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④,J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⑤,L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6,J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7,L合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8 ,J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9 ,L<<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10,J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11,L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12,J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13,L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14,J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15,L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16,J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17,L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18,J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19,L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20,J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21,L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22,J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23,L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25,L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26,J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27,L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28,J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29,L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30,J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31,L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32,J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33,L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34,J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35,L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36,J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37,L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38,J间的名称: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39,L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40,J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41,L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42,J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中外建筑史4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PowerPoint演示文稿
42
3.故宫的人力物力消耗
1406年准备,1420年建成,前10年备料,四 年施工. (1)工 (2)木 (3)砖 (4)石
43
5.几处重点庭院的设计手法 (1)太和殿庭院 (2)太和门廊院
44
(1)太和殿庭院 • 位于组群中最重要的位置,突出、显要。 • 最大的廊院尺度,可容纳万余人举行仪式。 • 单体建筑的最高等级——太和殿,九开间,
• 商代,宫殿建筑由单体变为群体。 • 西周,从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的
宫殿也应采用合院的形式,且已由前堂后室演变为前朝 后寝。
6
7
(2)、发展中的宫殿形制(春秋至南北朝) 使用高台建筑 前朝后寝(汉) 东西堂制(汉) 宫殿前设阙
阙,最初是供守望、显示威严的建筑。 春秋时宫殿正门开始建阙。
渎,建庙祭之
61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山东沂山、西镇陕西吴山、北 镇辽宁医巫闾山、南镇绍兴会稽山、中镇 山西霍山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四渎:江渎/淮渎/河渎/济渎
62
第二类 祭祀祖先 太庙:皇帝祭祖 家庙:平民祭于“祠堂”
· 北京太庙(“左祖右社”,规定布置的) ----似为宫寝建筑的原型,等级高,用色 简单。 实例: A.北京历代帝王庙(最多时100余位帝王) B.其它
·凶礼:对丧葬的有关礼制------陵墓建筑 ·军礼:指出征、命将、狩猎、行军等方面的礼仪规定 ·宾礼:指朝觐、聘使、君臣相会时的礼节 ·嘉礼:日常服饰、车仗等规定
54
②吉礼建筑分为两大类:坛与庙----“敬天 法祖”思想的具体体现:
· 属于祭祀自然保护神的称之为坛,祭 坛
中外建筑史讲义
中外建筑史讲义第⼀讲中国古代宫殿,坛庙,陵墓⼀、古代宫殿·周制三朝五门:三朝:外朝——决定国家⼤事。
治朝——王视事之朝(平时办公)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
五门: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隋唐的三朝五门是: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门、内朝两仪殿。
紫禁城宫殿——中国仅存的⼀处宫殿。
⼆、坛庙1坛庙建筑的产⽣与作⽤(1)产⽣:源于祭祀;(2)作⽤:助⼈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礼制建筑。
2类型(1)祭祀⾃然神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祀)祭⽇(⽇坛)⽉(⽉坛);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祭国⼟政权(社稷坛)(2)祭祀祖先:太庙、祠堂、家庙;(3)祭祀圣贤:⽂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等。
3实例(1)北京天坛天坛的环境艺术设计:1)为衬托天坛祈年殿⾼耸近天之势,殿周全组建筑建于4m⾼的⼤平台上,平台四周遍植4m⾼的常青松柏等;2)天坛庭院及丹陛桥,皆⾼出地⾯4m,⾏如步云;3)附屋建筑,皆掩没于林海之下;4)皇乾殿隐于祈年殿之后;5)祈年殿两侧配殿,皆半途⽽⽌,不⼊视野,以全祈年殿之孤傲突兀之势;6)环丘四周以矮墙环护,反衬丘坛近天之势;7)附属建筑全隐蔽于树林之下。
(2)北京社稷坛(3)北京太庙(4)太原晋祠(5)曲⾩孔庙三、陵墓1墓葬的等级及名称林——孔⽒宗族陵——帝王墓葬墓——王侯将相坟——⼀般百姓2基本形制及沿⾰(1)基本形制——地下墓室:存放棺椁之处——地⾯纪念性建筑:供后⼈凭吊(2)发展历史1)上古:地下——⼟坑⽊椁地上——不封不树2)商周时期地下——⼟坑⽊椁地上——坟丘、⽊构建筑3)秦汉:地下——砖⽯墓室地上——“⽅上”(⼈⼯封⼟)⼗字中⼼式布局4)三国、两晋、南北朝:神道柱、⽯兽、⽯碑等。
5)唐:因⼭为陵墓;⼗字中⼼式布局,发展了南向⼊⼝前的引导空间6)宋:承上启下—北宋:陵区更加集中;规模较⼩;北低南⾼——南宋:上、下宫在⼀条轴线上;攒宫7)明:有多处,南京孝陵,葬太祖朱元璋;风阳皇陵,葬明太祖⽗、母及亲族;北京⼗三陵,葬成祖以下⼗⼆帝,占地40平⽅公⾥。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三、坛庙: • 坛 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 庙 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 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
望祭、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
• 圜丘 祭天的坛。 • 特征建筑物:天坛、孔庙应作全面了解。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五、特有的建筑观
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从来不把建筑作为一门学术。 崇尚俭朴。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一、城市 • 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 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2. 北魏洛阳城
3.明清北京城 4.元大都 5.隋、唐洛阳 6.明南京城 7.汉长安城 • 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 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
• 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 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复习整理中国建筑史一、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1.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是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2.木架建筑作为主流建筑的优势:①取材方便②适应性强③有较强的抗震功能④施工速度快⑤便与修缮和搬迁;缺陷有:①木材越来与稀少②木架建筑容易遭火灾③无论是穿斗式还是抬梁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3.木架结构体系中国古代木架结构有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3种不同的结构形式;①叠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抬梁式;是适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特点:柱子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檩条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量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②穿斗式多用于南方地区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特点: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条竖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并以挑枋承托出檐;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链接;其优点是用料较少,山墙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空间不够开阔,柱子较密;③井干式井干式结构中不用立柱和大梁,而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特点:耗用木材多,绝对尺度和门窗开设都受限制,因此仅用于少数森林地区;4.在木构架体系中,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被称作“大木作”,是木建筑形体和比例尺度的决定因素;其由柱子、梁、枋、檩、椽、斗拱等组成;5.斗拱时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特有的部件,它由方形的斗、升,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既有承重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常以斗拱作为鉴定建筑年代的主要依据; 斗拱的分类:柱头辅作;补间辅作;转角辅作;6.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简明、真实、有机; 外形上的特征-三段式构图,外观轮廓均由台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7.屋顶有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平顶等形式,特点图片p318.庭院的围合方式:①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②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③主房前两侧东西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为门屋或倒座则称之为四合院;9.彩画 3种p3910.原始社会较具代表性的两种建筑: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代表建筑p3 p411.夏代表建筑p6页特别提示商p6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有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和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p10特别提示;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春秋建筑技术发展:p11秦代表遗址p13两汉建筑技术成就:①木构建筑逐渐成熟,穿斗抬梁两种结构体系形成②木构楼阁盛行③斗拱出现并普遍应用④屋顶形式出现⑤砖石技术和拱劵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⑥石建筑大发展,石阙、石墓等; 重楼:是汉代建筑结构发展的标志,也是后来木塔盛行的基础; 两汉建筑特点:①木构架建筑日趋成熟;从当时的画像石、画像砖、名器陶屋等简介资料看,叠梁式、穿斗式两种主要的木构形式已经形成②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皇家建筑、礼制建筑、居住建筑、东汉末年出现了佛教建筑③多层重楼的兴起和盛行-标志着木构建筑整体性的重大进步,木构阁楼逐渐取代台榭建筑④建筑群规模庞大12.佛塔的三种形式: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式石窟: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p15三国、晋、南北朝的建筑艺术成就+p14、15、1613.隋安济桥p17唐建筑成就p17、18辽代留下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的唯一木塔,也是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元明清了解即可14.城市建设的特点: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的宫廷而展开,在建筑程序上先宫城、皇城,然后是都城和外郭;布局上,工程位于首要位置,其次为各种政权职能机构,最后是平民住处和工商业地段.A.城市建制 a.夏商周-城即是国;按诸侯等级筑城 b.战国自行建城 c.秦以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B.城市选址相士尝水 a.解决水源问题-饮用,景观,漕运 b.政治,军事,经济的要求 c.风水上的要求C.筑城办法 a.夏商周:版筑夯土筑城 b.唐以后砖包夯土 c.元代以后用拱门代替木过梁D.城市布局结构 a.城-子成、内城、阙城 b.郭-罗城、外城、国城 c.宫殿式大内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郭,明清北京城有四道城墙E.城市道路系统绝大多数取南北方向为主的方格布置,始于商代;宋代以前都是土路,没有路面,宋代以后砖石路面在南方城市广泛应用;F.都城绿化G.市政设施建设 a.防水:宋代建立了消防队 b排水H.都城规模大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城了解即可15.礼制建筑有:宫殿建筑、坛庙建筑、陵墓建筑宫殿经历的4个发展阶段p56 从汉、唐、明三朝宫殿可见其发展趋势为:p57明清北京故宫细看一、故宫的设计匠意:1.主要宫殿占据主要地段;2.最大的规模和建筑组群;3.最严整的规划布局,采用层层封闭的空间形态,大小空间对比强烈;4.广泛运用了雕刻、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手段;5.体现了一整套礼制要求左祖右社、前朝后寝、择中而宫、三朝五门;6.运用象征手法蕴含这里的模数比例; 二、故宫的艺术成就: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了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三大殿的庄严、崇高、雄伟;2.院落的运用和空间的变化,从大清门起经过5个封闭庭院,而后到达主殿,空间的收放变化,在太和殿前的广场达到了全局的高潮;3.建筑的形体尺度和对比,用以小衬大,以低称高的手法突出主体;4.华丽的色彩和装饰;强烈的色彩对比时故宫在蓝天和全城屋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绚丽璀璨,光彩夺目;5.技术设施高超;坛庙种类:①祭祀自然神;社稷坛,土地之神稷,五谷之神等②祭祀祖先;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③先贤祠庙:孔庙;武侯祠,关帝庙陵墓16.住宅①中国住宅特点p82、83 ②北京四合院,记,会画平面图p84③天井式住宅和四合院住宅的异同:一、相同点:中轴对称,等级制度明确;院落、正房、厢房为三大组成部分; 二、不同点:四合院天井院地理位置北方长江中下游朝向正南正北相对灵活不固定大门东南角正中央院落1.院落正方形;2.开敞,采光,防风沙;3.周围房屋布置具有极强的向心性;4.院被建筑包围;1.长方形,狭小,用来通风;2.不向心,不完全被建筑包围3.有备弄结构抬梁+硬山抬梁+穿斗竖向交通无楼梯,单层有楼梯,多层主轴主轴布置内容不同,天井式多了一些房间装饰装饰不同17.园林皇家园林特点p92 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p97、9818.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特点p107 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佛塔p112、113页19.近代中国建筑了解即可外国建筑史1.古埃及的建筑类型、金字塔的演变过程了解即可古埃及神庙中阿蒙神庙p1502.古希腊建筑特点:①城市与广场:希腊化时期的米利都城,采用方格网城市规划理论阿索斯广场采用殿廊,城市建设善于利用地形;②建筑类型扩大;③柱式:多里克、爱奥尼、科林斯柱式,以及人像柱式;④庙宇形制形成古希腊神庙平面布局形成:前后廊端柱,双排柱围廊,端柱式、列柱围廊;⑤视差矫正:帕提农神庙水平线中间升起,柱子有侧脚、卷杀、角柱加粗列柱式,假列柱围廊前后廊列柱,假双排柱围廊;⑥装饰、雕刻与建筑密切结合:雅典娜女神像成为雅典卫城建筑群的中心,建筑风格明朗健康;⑦结构技术:采用柱式系统,发展梁柱结构;古希腊建筑历史分期:1.荷马时期 2.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其建筑遗迹以石砌神庙为主 3.古典时期 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希腊文明发扬并向外域传播 3种柱式比较,图会画p1563.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p1584.古罗马拱劵技术,5种柱式,万神庙,公共建筑及广场p161、162、163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三原则:适用、安全、美观;古罗马御用建筑师维特鲁威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当时的建筑经验写的一本书,共十篇;巴西里卡古罗马的巴西利卡是用做法庭,商业贸易所或会议厅的大厅;平面是长方形,两段或一端有半圆形龛;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中央比较宽的是中厅,侧廊窄,中厅比两侧高,入口通常在长边;这种建筑容量大,结构简单,后来成为基督教堂的基本形式;古罗马的巴西利卡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建成,主要承重结构为墙面和粗大的柱子;5.拜占庭建筑特征帆拱会画 p167 圣索菲亚大教堂p1686.罗马风建筑特点:①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形成了罗马风结构特点的四分肋骨拱和六分肋骨拱,创造了“扶壁”、“肋骨拱”、“束柱”②教堂平面拉丁十字,长轴东西向;③外观沉重,透视门,对哥特建筑有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品: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7.哥特式建筑的特征、代表作品p171、172、1738.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起始的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p178特别提示9.圣彼得大教堂,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高成就的作品;这一伟大工程的成功之处有三点:①穹顶结构出色;②出色的教堂整体设计;③宏伟的教堂建筑组群及良好的环境;10.巴洛克风格建筑的主要特点:①立面突出垂直划分,强调垂直线条的作用,多层建筑作叠柱式,强调立面垂直感;②追求体积的凹凸和光影的变化,墙面壁龛做的很深,多用浮雕且很外凸;③追求新颖形式,故意使一些建筑局部不完整;11.洛可可装饰特点:p196特别提示1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①古典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典复兴建筑采用严谨的古代希腊、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②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代表作—英国议会大厦;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③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中主义建筑是越过古典主义建筑和浪漫主义建筑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历史上各种样式,也称模仿主义建筑;13.德意志制造联盟p221 表现主义p22514.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原则:①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功能并在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②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材料和建筑结构结构的性能特点;③把建筑的经济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④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⑤认为建筑空间空间是建筑的主角;⑥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15.四位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建筑风格特色、代表作品;16.包豪斯包豪斯学派建筑特点: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17.走向新建筑中心思想:激烈否定 19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激烈的主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①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住房是居住的机器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并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理性学习;②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创造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艺术家,他并且把当时艺术界中正在兴起的立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体主义流派的观点移植到建筑中来,他既是理性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图为秦咸阳宫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
秦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解剖图
“四号宫殿”遗址。
汉
汉代在建筑上的突出表现为木架建筑渐趋 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汉 代是确立斗拱在中国木构件建筑体系重要地位 的时期。 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西汉长安城西南,整个宫殿面 积5平方公里,占全城的1/7。宫内主要有前殿、 宣室殿、温室殿、昭阳殿、柏梁台等大量殿宇 建筑。它的建筑特点是屋角平直无起翘,建筑 造型质朴简洁,体量雄伟,气势恢弘。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 定型化。 如 ,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 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间, 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 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 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 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 同的梁架跨度。 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大明宫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 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 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 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 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 苑区。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丹 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 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 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 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元代的宫殿继承 了前朝的“工” 字殿格局,又在 台基形式上有所 发展。
大 明 殿
大明殿复原图
汉白玉台基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 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 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紫禁城
屋顶用琉璃瓦, 其用色则有区别。 从高处看,整体 为灰色的北京城 其中心是一大片 明亮的金黄色, 色彩对比十分突 出,充分体现了 皇权的至高无上。
总的来说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茅茨土阶就是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其中二里头 与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 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第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 组合体,其台基很高,或用人工堆砌,或因天然土 阜裁切修筑。有两千年遗风。宏伟的前殿。 第三,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第四,纵向布置三朝阶段
河南洛阳二里头商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二里头遗址内底部铺垫了石块的排水沟
河南安阳洹水南岸殷商都城遗址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由于政治、军事上的要求 和生活享乐的需要,见着了大量高台宫室,其基 本方法是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若干座方 形土台,四面有很大的侧脚向下延伸,然后在高 台上建殿堂。 西周的宫殿建筑发展成布局严整、分区明确 的院落,并开始在屋顶上使用瓦。其“三朝五门” 制度成为以后历代宫殿的布局原则。
5.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 又开朗。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 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 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 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这 固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 建筑上表现得更为彻底。
明清北京宫殿
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处,称为“内 朝”,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
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 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 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 现。
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 形式多样。紫宸殿以北约200米处即为龙首塬 的北沿,其下有 ,又名蓬莱池,面积 约16000平方米。水池的形状接近椭圆形,在 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高5米多,称作蓬莱山。 池的沿岸建有回廊,附近还有多座亭台楼阁 和殿宇厅堂。 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游宴 区。
明清宫殿建筑 明清宫殿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 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 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 天坛 ——沟通天地的神妙艺术。 明清宫殿继承了宋元宫殿的一些特点,总体布局原 则依然延续历代宫殿所遵循的“三朝五门”制度,同 时也有所调整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简化院落层次, 突出主要殿宇在宫殿建筑群中的地位,进而强化宫殿 空间序列的艺术感染力。北京故宫充分体现了明清两 代以建筑群体结构组织空间的高超艺术。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 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 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 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大 明 宫 图
大明宫建筑是盛 唐时期国家安定、 财力雄厚、技术 和艺术成熟的物 质表现,同时也 是以建筑暗喻皇 权至高无上的精 神象征。
大明宫玄武门与重玄门的复原想像图
含元殿复原想像 图及立面复原图
麟德殿复原图
元朝宫殿建筑
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艺术特点为多种风格交融、 共存,新的建筑类型和风格不断涌现。 这些新的建筑类型主要表现在庙宇、佛塔、 陵墓等方面,而在宫殿的总体布局上,则依然遵 循“三朝五门”的原则,主要沿殿宇的中轴线布 局,辅助建筑分别沿平行于中轴的次轴线布置。 但各个朝代还是有些创造,如宋代的宫殿建筑中 出现了“工字殿”等,且其宫殿建筑大量使用黄 琉璃瓦和红宫墙,创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艺术效 果。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 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 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 之首 (北京故宫、 。
北京宫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 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 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3,600平方 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清代则沿用明代旧宫,其间已有重建、 改建,而总体布局仍大体保持明代旧貌。
中外建筑史
宫殿
坛庙
陵墓
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历代朝 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 造这些建筑。因此这三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 建筑成就。同时宫殿、坛庙、陵墓又是帝王权威和统治的 象征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社会的统治思想和典章制度对它们 的布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果说西方古代以单体建筑的宏伟、典雅、豪华而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那么中国古代这些具有纪念性的建筑物则以 群体布局的空间处理见长在基址选择、因地制宜地塑造环 境以及空间、尺度、色彩处理等方面都富有特色和创造性。
紫禁城 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环以10 米高的城墙,城墙外是宽52米的护城河。 这是一个由许多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靠轴线关 系、对称关系组合起来的庞大建筑群。其中轴线 上,由南向北按顺序分布着大清门、千步廊、天 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前三殿、乾清门、 后三殿、、御花园、神武门等,它们是故宫建筑 中最重要的部分。 中轴两侧有东西六宫,东西五所等众多辅助 性院落。 太庙和社稷坛分列于故宫的左右,即左祖右社。
西周陕西岐山 凤雏建筑遗址 是一座相当严 整的四合院式 建筑,这是我 国已知的四合 院最早实例。
西周陕西岐山凤雏建筑遗址复原图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穷奢极欲,纷纷在高台 上兴建大量壮观华丽的宫室,即所谓“高台榭, 美宫室”,使高台建筑成为当时宫殿建筑的主 要特征。
战国时期建筑复原图
秦
秦始皇好大喜功,在建筑上也颇有作为。统 一中国后,秦建造了阿房宫等众多宫室,使咸阳 城“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一味追求穷奢极欲的享乐和 壮丽庄严的逼人气势,以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 其建筑规模空前庞大,如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和 诸座离宫别馆,多依山傍水连绵百里。 此外,秦还修建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第一节 宫殿
宫殿: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宫殿是 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形象壮丽, 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王权的尊 严。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巩固人间秩序,与西方和 伊斯兰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不同,中国建筑成就 最高、规模最大的就是宫殿。从原始社会到西周, 宫殿的萌芽经历了一个合首领居住、聚会、祭祀 多功能为一体的混沌未分的阶段,发展为与祭祀 功能分化,只用于君王后妃朝会与居住。在宫内, 宫殿常依托城市而存在,以中轴对称规整谨严的 城市格局,突出宫殿在都城中的地位。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 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663 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存在了 220余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 里举行大朝贺活动。
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是宣政殿,为皇帝临 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殿基东西长70 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 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 在殿前130米处,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左右 是横贯式的宫墙,墙、殿之间形成较大的院 庭。
唐大明宫
唐大明宫是长安城三大宫之一。 从高宗时起,历朝皇帝多在此听政,是二 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 大明宫是中国盛唐时期世界上规模最为宏 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 是大唐帝国国都的王宫,总面积达4800亩。
大明宫位于高处,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 内街市。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 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 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 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 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 街,以北是含元殿、 殿、紫宸殿、蓬莱 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 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 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
夏代的宫殿建筑在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将建 在夯土台上的殿堂用廊院围绕起来的“ 廊院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