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10个公共危机案例分析
10个公共危机案例分析1、UT斯达康行贿事件:20xx年xx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
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
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20xx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
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
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受08年行业事件的影响,现在网上洋奶粉热销,而中国乳业复苏难,谁知眼下,曾经影响众多孩子健康的三聚氰胺却又死灰复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企业的深思。
中国乳业正处在复苏阶段,“毒奶粉”却重出江湖。
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拿孩子的健康乃至性命为儿戏。
在利润诱惑面前,将所以法律与道德准则抛之脑后,由此带来的一切严重后果,有关企业纯属纠由自取。
3、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在两年前的奥运年春节期间,因十二生肖广告倍受质疑的恒源祥,眼下又受困于“羊”商标。
20xx年8月,该商标专用人发现,恒源祥擅自在部分T恤、衬衣等服装上印有“羊”商标,遂于当年11月,将恒源祥起诉至法院索赔上千万元。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突发事件和灾难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应对公共危机成为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以多个真实案例为基础,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规律和经验,为今后的危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案例一: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2019年底,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武汉迅速传播,造成大量感染和死亡病例,引发全球关注。
中国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了封城、隔离等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并向全球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为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各国纷纷响应,加强合作,共同抗击疫情,最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一案例展示了在公共危机面前,相关部门的及时决策和有效行动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形成合力,实现危机化解的最佳效果。
案例二:2011年福岛核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引发全球对核能安全的关注。
日本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导致灾害扩大和社会不安。
事后,日本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并对核电站管理和安全监管进行改革,加强了核安全措施,提升了公众对核能的信心。
福岛核事故给我们的启示是,企业在面对公共危机时,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危机应对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企业应积极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及时向公众披露事故信息,建立透明的沟通渠道,维护公共信任和社会稳定。
案例三:2014年马航MH370航班失联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飞行途中突然失联,引发全球搜救行动。
马来西亚相关部门和航空公司未能及时准确披露信息,对失联原因调查失控,导致搜救工作陷入僵局,舆论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公共关系危机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危机案例分析公共关系危机是指企业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引发的公共关系事件,可能对企业形象、声誉和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
在当今信息社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通过分析一个典型的公共关系危机案例,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危机处理过程以及取得的教训。
案例分析,某知名食品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公共关系危机。
该企业生产的某款食品被曝出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企业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首先,该危机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企业在产品质量管理上存在疏漏,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屡次发生。
其次,企业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未能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关切,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和透明,导致公众对企业的质疑和不信任加剧。
最后,企业在危机处理中缺乏有效的危机公关策略,导致危机处理不力,无法有效控制舆论,最终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针对该危机案例,企业应该从源头上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企业在危机发生后,应该及时、公开、透明地回应社会关切,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恢复公众信任。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应对机制,制定完善的危机公关预案,加强危机公关团队建设,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通过对该危机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危机公关意识和能力建设,做好危机预防和应对工作,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公共形象。
结语,公共关系危机是企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危机管理和公关能力建设,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化解危机,保护企业形象和利益。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社会和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10个公共危机案例分析
10个公共危机案例分析对于大型而复杂的企业而言,他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的一切工作可以和董事会的期望保持一致。
但在过去几年中,很多企业没有恰当理解自身的所作所为,尤其没有真正理解风险。
2022年初,一家欧洲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中空前诚恳地指出银行运营本应有两个目的,一是盈利,二是管理风险。
而如今深陷金融风暴中的银行们只记得第一个目的,全然忘记了第二个目的。
事实上,这场金融风暴的爆发就是由于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只顾眼前利益而诱发的。
如今全球流动性紧缩,人人都在强调现金流。
但不管这方面的日常压力多大,企业都必须抵制住走捷径的诱惑,不要让短期行为继续为祸,毕竟这是危机留下的最大教训。
而风险管理作为这次金融危机的“风暴眼”,那些深具远见的CFO们将如何在动荡中反思和优化风险管理呢?为此,《首席财务官》记者专访C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全球CEOCharleTilley。
《首席财务官》:您认为在如今的环境下谈论风险管理的意义何在?Tilley:我来自一个因经济危机而风云变幻的世界。
在这严峻的环境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其中亦包括中国。
但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中国的前景相比之下会更加积极。
因为中国的经济力量依然强大,最近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可期。
在过去多年中西方世界确实获得很大成功,但同时也犯了不少错误。
西方世界需要吸取教训,亚洲等国家也能从这些教训中获得启发。
在今天谈论风险管理确实恰逢其时。
就如一杯烈性鸡尾酒,无数因素正共同影响着企业,全球化,新市场不断产生,政治和经济环境不稳定等等。
和以往相比,如今的企业不仅自身复杂程度,它所在供应链的复杂程度也大幅提高。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框架,才能将风险转化为机遇,并在严酷的形势下控制局面。
《首席财务官》: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西方国家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关系很大。
可对于风险管理,西方国家企业一向是中国企业的“老师”。
但这次危机让我们发现“老师”也不是尽善尽美。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在面临突发事件或危机时,组织或个人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有效化解危机、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各种类型的危机层出不穷,而危机管理的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企业甚至个人的重要素质。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背景:某地区一家化工厂发生了一起泄漏事故,导致大量有毒气体泄漏,严重威胁了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恐慌,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公众舆论一片哗然。
危机管理分析:首先,化工厂应对危机的反应显得迟缓和不够果断,没有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缺乏透明度和公开度,导致了公众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升级。
其次,政府部门在危机发生后的协调和处理上也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展开救援和疏散周边居民,缺乏有效的危机处理预案和应急措施。
最后,媒体的报道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部分媒体过于渲染危机,缺乏客观中立的立场,导致了公众的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
危机管理对策:针对此次危机事件,化工厂应该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团队和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危机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增强透明度和公开度,减少公众的恐慌情绪。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体系,制定完善的危机应对预案,提高危机处理的应对能力。
媒体在报道危机事件时,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避免过度渲染,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同时加强对危机事件的监督和报道,促进社会公众的理性反应。
总结: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对于企业、政府和媒体来说,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危机管理能力。
通过对此次化工厂泄漏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危机管理中,透明度、应急预案和舆论引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化解危机,保护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希望通过这次案例的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视,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公共危机事件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事件案例分析公共危机事件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发的、对公众利益或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这类事件往往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不安,对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在现代社会,公共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对于预防和处理类似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案例——2010年的英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这一事件是由英国石油公司(BP)运营的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引发的。
漏油事件导致了数百万加仑的原油泄漏进入墨西哥湾,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造成了严重破坏。
此外,漏油事件还对旅游业、沿岸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了一起严重的公共危机事件。
在这起事件中,BP公司面临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和指责。
首先是公众对公司的不满和愤怒,认为BP未能及时有效地应对漏油事件,导致了事态的恶化。
其次是政府和监管机构对BP的调查和处罚,公司不仅面临了巨额的赔偿费用,还承受了巨大的声誉损失。
此外,投资者和股东对公司的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针对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包括危机预警、危机应对和危机后续处理等环节,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其次,公司应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与各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
此外,公司应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对这一公共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公共危机事件对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预防和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预防和应对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全,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希望各个组织和机构都能引以为戒,不断提升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汇公司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及案例分析
双汇公司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及案例分析双汇公司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及案例分析引言:近年来,企业面临的公共关系危机愈发频繁,这给企业的声誉和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处理公共关系危机时,企业需要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对企业形象和经营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以中国知名肉制品品牌——双汇公司为例,探讨其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方式,并分析其案例。
第一部分:双汇公司公共关系危机的背景和原因双汇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之一,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基础。
然而,在2011年,双汇公司却爆发了一场公共关系危机,其产品被曝出含有瘦肉精成分,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社会担忧。
这一事件对双汇公司的声誉和市场形象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导致这一公共关系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双汇公司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缺乏有效管理,导致产品安全隐患;其次,双汇公司在危机爆发后的应对措施不及时、不充分,没有积极主动地应对危机。
第二部分:双汇公司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措施面对公共关系危机,双汇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处理危机,包括危机公关团队的组建、透明度的提高、公开道歉以及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等。
首先,双汇公司组建了专门的危机公关团队,负责危机的应对和处理工作。
团队成员来自企业高层,具备危机管理和公关经验,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危机情况。
其次,双汇公司通过提高透明度来增强公众的信任。
公司公开了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流程,向公众展示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以打破公众对产品安全的质疑。
另外,双汇公司还通过多个渠道公开道歉,向受影响的消费者和相关利益方表达歉意,并承诺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最后,双汇公司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沟通,及时提供产品信息和检测结果,提高危机管理的透明度,以增强公众对双汇公司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部分:双汇公司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效果及分析双汇公司在处理公共关系危机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透明度的提高和公开道歉使公众对双汇公司的质量安全问题有了更大的了解和认知,进一步增强了双汇公司的透明度,重建了公众对品牌的信任。
公共危机的案例分析范例
公共危机的案例分析范例公共危机是指一种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对广大公众、社会安全或公共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
由于公共危机的复杂性和影响面广泛,因此在解决和应对公共危机方面的方法和手段也需要非常专业和有针对性。
本文将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对公共危机的应对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一、案例介绍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被称为“三聚氰胺事件”的公共危机。
这起事件发生在中国的奶粉生产和销售业,涉及到公司追求利润和质量控制不够严谨的问题。
在这一事件中,多家国内知名奶粉企业被曝出含有三聚氰胺成分,数千名孩子在食用这些奶粉后出现肾结石、肾衰竭等病症,近百名婴儿因此死亡。
二、应对和解决方法1.立即公开事件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政府和企业立即应该公开事件,并全面、透明地向社会公众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影响范围和应对措施。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政府和企业曾多次尝试掩盖此事,立即向公众公开事件是一个积极的回应方法,可以为公众提供及时信息,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
2.及时切断事件源头公共危机解决的关键在于及时切断事件的源头,防止危机进一步发展、蔓延。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中国政府采取了封锁市场的措施,禁止含有三聚氰胺的产品出售。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迅速、有效地切断了事件的源头,避免了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3.全面检查和回溯公共危机在处理之后,还应全面检查和回溯受影响的人群,确保他们得到充分和妥善的处理和治疗。
对于三聚氰胺事件中受伤者和受害者,中国政府积极组织了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同时严格管理奶业生产企业,确保通过回溯机制发现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建立长效机制公共危机的发生无一例外地说明预防机制没有到位。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长效预防机制,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管、提高门槛、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等方式,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总结公共危机是一种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公共健康的风险,应该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采取及时、有效、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应对和解决。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案例分析
1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
1、现代政府面临的新挑战 所谓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 所谓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 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 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 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 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 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 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 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 机的危害, 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 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突发事件危机的特征: 突发事件危机的特征:
(1) 突发性 (2) 危害性 (3) 紧急性 (4) 连锁性 (5)群体性 (6) 不确定性 (7) 机遇性
25
危机虽然可能发生,但政府应有能力管理; 危机虽然可能发生,但政府应有能力管理; 危机虽具有突发性,但可以预防; 危机虽具有突发性,但可以预防; 危机虽有不确定性,但可以降低; 危机虽有不确定性,但可以降低; 危机虽然无法避免,但可以减缓强度,缩小范围; 危机虽然无法避免,但可以减缓强度,缩小范围; 危机虽会造成损害,但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 危机虽会造成损害,但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 危机虽会产生风险,但也是改善和发展的机会。 危机虽会产生风险,但也是改善和发展的机会。
8
其次, 其次,危机管理是提高政府组织管理水 平的必需。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缺乏危机 平的必需。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 意识,必然会导致管理水平低下。 意识,必然会导致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的政 府组织和企业目前缺乏一种能够预防、 府组织和企业目前缺乏一种能够预防、察觉 和化解危机的内在机制。 和化解危机的内在机制。危机管理包容了政 府组织在顺境、 府组织在顺境、逆境之中以及发展过程各阶 段的管理内容, 段的管理内容,是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管 理思想,因而它是目前较合适的管理模式。 理思想,因而它是目前较合适的管理模式。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题三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题三一、案例背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给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公共危机管理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案例分析将环绕某国某地区发生的一起公共危机事件展开讨论,旨在探索该事件的背景、危机管理措施以及其效果。
二、案例分析1. 事件背景该国某地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大量房屋被毁、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毁。
此次自然灾害是该地区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2. 危机管理措施(1) 紧急救援措施:政府迅速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调派了救援队伍、医疗人员和物资到灾区。
同时,政府与当地社区合作,组织了志愿者队伍,提供紧急救援和救助。
(2) 信息发布与沟通:政府建立了紧急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向公众提供灾情、救援发展和安全提示等信息。
政府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回答他们的问题和提供匡助。
(3) 重建与恢复:政府制定了详细的重建计划,包括修复基础设施、提供住房援助和重建当地经济等。
政府与国际组织、企业和社会团体合作,筹集资金和资源,加快重建进程。
3. 危机管理效果(1) 救援及时:政府迅速组织救援行动,及时救助被困群众,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信息透明:政府及时发布灾情信息,提供安全提示,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3) 重建有序:政府制定了详细的重建计划,加强了与国际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加快了重建进程,匡助灾区居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4) 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展现出高效、负责的形象,赢得了公众的赞誉,提升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三、案例启示本案例分析反映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的领导和组织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案例启示:1. 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2. 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向公众提供准确、透明的信息,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3. 加强与社区和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匡助。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组织或个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应对和恢复措施,以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公共危机管理案例,探讨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案例背景:2010年海地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了里氏7.0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了超过22万人死亡,30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地震是海地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该国的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破坏。
危机预防阶段在危机发生之前,海地政府和国际社会对地震的预防工作做得并不充分。
海地位于地震活跃带,地震风险较高,但该国的建筑标准和抗震设计普遍不达标,许多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此外,海地的预警系统和应急准备也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地震预警和疏散演练。
危机应对阶段地震发生后,海地政府立即启动了紧急响应机制,但由于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救援行动受到了很大限制。
国际社会迅速响应,派出救援队伍和物资援助。
联合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组织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医疗救助、食品和帐篷等。
然而,由于救援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协调不力,救援效率受到了影响。
危机恢复阶段地震过后,海地面临着重建家园的艰巨任务。
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重建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海地重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同时,海地政府也加强了对地震风险的管理,提高了建筑标准和抗震设计要求,以减少未来地震可能带来的损失。
案例分析1.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海地地震案例表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
这包括提高建筑标准、加强预警系统和进行应急演练等。
2. 应对策略的及时性:在危机发生后,迅速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减少损失至关重要。
这需要政府和国际社会迅速响应,提供必要的救援资源和技术支持。
3. 协调合作的必要性:在危机管理中,各方的协调合作对于提高救援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
公共管理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康泰公司16日发布通报,将此称为“疑似偶合死亡事件”, 并称“偶合症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容易造成误解的”, “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
12月13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通知,暂停深圳康泰公司这两 个批次的乙肝疫苗使用,当时这些疫苗已销往广东、贵州、湖 南三省。12月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下发通知,要 求暂停使用深圳康泰公司的全部批次重组乙肝疫苗,前两批次 疫苗流向也已公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深入调查婴 儿死亡原因,进一步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对疫苗产品质 量进行检验。
疫苗有可能对健康构成危害,那么国家对此有何救助措施?
•
根据2005年6月1日起施行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
予一次性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级政府制定。其中,对接种第一类疫苗所
致异常反应,其补偿费用由省级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因接
质炎疫苗相关病例善后处理指导意见,要求帮助符合条件的患者及其家庭按
规定享受基本生活救助、父母再生育、医疗救助以及残疾照顾等方面的政策。
2014年1月3日,国家食药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联合通 报乙肝疫苗问题调查进展:未发现深圳康泰公司生产的疫苗存在 质量问题。目前累计报告的17例疑似与接种康泰公司产乙肝疫苗 有关的死亡病例,均已明确或初步判断与接种疫苗无关;1例已 康复出院的重症病例,不排除接种康泰产乙肝疫苗引起的异常反 应(过敏性休克)。
• 康泰疫苗市场占有率高达65% • 康泰生物官网信息显示,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
是中国最大的乙肝疫苗生产企业,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上市 占有率达到65%以上。 • 12月15日国家药监局要求立即停用康泰生物批号乙肝疫苗。12月24日食药监 总局进驻康泰开展病例调查工作。此前,国家食品监督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 委已联合下发暂停使用康泰疫苗的紧急通知。26日康泰有关负责人表示,国 家卫计委和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专家检查组正在调查,20天左右会出检验结果。 截至2013年12月28日康泰生物厂区已经处于停工状态。 • 大连汉信生物亦暂停生产 • 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9月,是国内起步较早的一家专业从 事疫苗生产、研发、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1.6亿元人民币,截至 2013年12月拥有国内最好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 12月26日记者了解到在疫苗事件出现之前汉信公司就已经停产。 • 天坛生物:涉事产品全部合格 • 天坛生物12月25日还就公司疫苗致婴死亡发布了澄清公告,称公司对相应批 号乙肝疫苗的生产和运输过程等方面作了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批 疫苗产品在生产、检验、批签、储存、运输等环节均符合相关规定。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doc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5-2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姓名:***学号:**********班级:公共1215*2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一一基于政府公信力的视角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履行职责时,其言行受到公众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力。
它是公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
公共危机管理对于政府公信力而言既是挑战乂是机遇。
如果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处置得当,不但能缓解危机的负面影响,还能增强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进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水帄。
反之,则会进一步加速危机事态的严重性,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很大冲击,甚至政府可能由此失去民心。
近年来,国内有关政府机关行政合法性的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政府在处理此类事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政府公信力在不冋程度上受到损伤。
因此,木文旨在从公共危机管理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研宄思路出发, 通过对具体的政府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分析,找出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下降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有利于减少该类危机事件的发生,更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水帄和公信力水帄。
首先,本文分别对政府公信力和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做了阐述,为事件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对政府公信力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关系进行论述,分析出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
以此为基础,对近期的5 *2 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进行具体分析,找出政府机关行政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最后,本文综合概念分析、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建设、提升政府危机管理公职人员的素质水帄、提升公共危机的社会参与水帄以及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建设等一些建议。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5 *2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政府机关行政合法性公共危机目录1•弓I言 (4)1.1研究背景 (4)1.2现实意义 (4)2. 5.2黑龙江庆安枪击事件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5)2.1事件概况 (5)2.2事件经过 (5)2.3 5. 2本案对政府公信力冲击的原因分析 (6)2.3. 1事发后各主体第一时间行为 (6)2.3.2公众舆论压力下的相关主体行为 (6)2.3.3对公信力原因冲击的分析 (7)2.4事件结果及总结 (7)4.政府提高公信力的措施 (9)4.1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 (9)4.2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建设 (9)4.3提升政府危机管理公职人员的素质水帄 (9)4.4提升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参与水帄 (9)4.5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建设 (10)5. (10)1•引言1.1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和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深化,我国各类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各种社会矛盾及问题不断积聚,社会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特别是近些年,我国持续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度频发期。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危机”与“突发事件”往往交织在一起:
一个系统内蛰伏的危机因素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可能引爆 某个突发事件,这样一来,突发事件就成了危机开始的标志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准备
1.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2.应急预案的编制 3.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4.加强公共安全的教育
公共危机的影响
指采取行动以挽救生命、 减少损失,如激活应急预 案、启动应急系统、提供 应急医疗援助、组织疏散 与搜救 兼顾三个目标: 1.最大限度地保障 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和安 全 2.最大限度地减轻 危机所造成的财产、经济 损失 3.严防次生灾害的 发生
原因分析
据统计,2015年美国发生各类枪击事件超过 5万起,造成1.3万多人死亡,2.6万多人受伤。 枪支暴力事件在美国已成常态。枪支管控是 美国核心政治议题之一,折射出美国人在控 枪问题上泾渭分明的态度,体现了主张严格 控枪的民主党和鼓励拥枪权力共和党的政治 分化。究其根源,正是美国的选举政治和利 益集团控枪议题停滞不前,并最终议而不决
公共响应程序十个环节
1. 2. 3. 4. 5. 6. 7. 接警与初步研判 先期处置 启动应急预案 现场指挥与协调 抢险救援 扩大应急 信息沟通
8.
9. 10.
临时恢复
应急救援活动结束 调查评估
消除公共危机的影响
消除公共危机的社会影响 减轻公共危机造成的环境影响
降低公共危机的经济影响
消除公共危机的心理影响
公共管理案6月12日凌晨,美国佛罗 里达州奥兰多市一家夜总会发生 枪击案。枪击案发生在一个名叫 “Pulse”的夜总会里,当地时间 12日凌晨2点左右,夜总会内枪声 四起。随后消息传出,夜总会里 有多人遭到枪击,枪手还劫持了 人质。不久,闻讯赶来的警察进 入夜总会,在与枪手进行短暂交 火后,枪手被警方当场击毙。此 次枪击案导致至少49人死亡,53 人受伤,这是美国史上最严重的 单起枪击事件,此前在2007年,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曾发生过 一起枪击案,当时共造成32人死 亡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需要以高度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来解决。
在企业面临危机时,如何正确地处理危机,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将通过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探讨如何成功应对公共关系危机,提高企业和品牌的形象。
案例一:星巴克的"抗议事件"2018年4月,星巴克的一名黑人男子在费城被两名白人店员报警遣送后,引起了一场轰动。
这次事件被称为“抗议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种族歧视的强烈谴责。
在经过11小时的谈判后,星巴克宣布关闭8100家门店,进行一天的“种族敏感培训”。
这种反应得到了有利的回应,显示了星巴克对于公众关注的问题的敏感度以及高水平的危机处理能力。
这也为星巴克建立了更加强大的公共形象。
案例二:三星的移动电话家族爆炸事件在2016年,三星的一个问题手机家族的问题被曝光,其电池可能会在充电和使用过程中起火或爆炸。
这种问题闹得很大,引起了大量的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给三星造成了巨大的声誉危机。
三星在该问题曝光后积极响应,迅速回收了所有的受影响的手机,并向受影响的客户道歉,同时向他们提供了一种免费的改进后的替换手机。
这种尽责的态度,反映出三星在公关危机处理方面的专业能力,从而保护其品牌和声誉。
案例三:美国联邦快递捐赠希拉里集会的文具处理问题在2016年,联邦快递被爆出因为错误地处理文具而将一些希拉里支持者的文具捐赠给了对方阵营。
这一问题引发了大量的质疑,给联邦快递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
此后,联邦快递经过全面的调查,向受影响的客户发出严肃的道歉信,同时给他们发送了带有赔偿的礼品,以缓解这种负面影响。
这种积极向上的姿态让人们对于联邦快递有了更好的信任感,也展现了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结语以上的案例表明了危机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品牌形象。
在危机处理时,开放和透明是最好的策略之一。
企业在处理公共关系危机时,应该及时公开、具体和积极地回应公众关切,以促进及时、有效的危机解决。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总结词:该市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时,采取了有效的应 对措施和处理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详细描述
1. 信息公开:该市政府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公开相关信 息,避免了恐慌和谣言的产生。
2. 调查处理:该市政府迅速展开调查处理工作,查明 事故原因,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3. 应急预案:该市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 急预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023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目录
• 公共危机概述 • 公共危机预警与应对措施 •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 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 公共危机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公共危机概述
公共危机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公共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可能对公众生 命、财产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紧急 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 事件等。
跨部门合作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公共危机。
05
公共危机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构建全面协同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跨部门协同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跨部门的 危机应对机制,避免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
跨区域协同
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协同,实现 公共危机管理的区域联动和资源共享。
公共危机应对措施的制定
迅速响应
科学决策
在接到危机预警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组织相关力量进行应对。
根据掌握的危机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 对方案,避免决策失误。
分级应对
动态调整
根据危机等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优化 资源配置和协调各方力量。
根据危机发展态势和应对效果,及时调整应 对措施,确保有效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发的、对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企业、组织等针对突发事件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管理手段。
本文将以某公司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例,分析其公共危机管理措施的得失,以期为类似事件的管理提供借鉴。
某公司生产的某款产品因质量问题引发消费者投诉,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形成了一起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
在此次危机事件中,某公司首先采取了召回产品、公开道歉、赔偿受害者等措施,以尽快控制危机蔓延的势头。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的不满情绪,减少了事件的负面影响。
但与此同时,某公司在危机处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某公司在危机初期的信息公开和应对措施上存在不足。
公司未能及时向公众公开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进展,导致公众对事件的猜测和传言愈演愈烈,加剧了事件的负面影响。
其次,某公司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舆情监控和危机预警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应对危机事件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导致危机处理不够及时、果断。
最后,某公司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缺乏与消费者、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有效沟通和协调,未能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导致事件处理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不足,某公司应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危机管理团队,完善危机处理预案,加强舆情监控和危机预警机制,提高危机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同时,某公司还应加强与消费者、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协调,树立公司的社会责任形象,增强公众对公司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企业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体系,加强危机处理的预案制定和应对能力提升,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企业才能在危机中化危为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综上所述,公共危机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企业需要加强危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危机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增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协调,以有效化解危机、保护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公共危机事件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事件案例分析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发的、对公众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它可能来自自然灾害、事故、疫情、恐怖袭击等多种因素。
在这些事件中,公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公共危机事件案例,探讨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应对策略和管理经验,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9.0级地震和海啸灾害,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近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成为了一次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
在这次灾害中,日本政府和相关部门展现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和管理经验,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日本地震和海啸灾害中,政府迅速启动了国家应急预案,各级政府部门和救援力量迅速投入到灾区救援工作中。
同时,政府还积极协调国际社会的援助,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灾区重建。
这种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其次,及时、透明的信息发布是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关键。
在日本地震和海啸灾害中,政府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情况和救援进展的信息,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同时,政府还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向国际社会传递了灾情信息,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支持。
这种及时、透明的信息发布可以有效减少公众的恐慌情绪,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有利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和处理。
最后,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在日本地震和海啸灾害中,除了政府和救援力量的努力外,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积极参与到灾区救援和重建工作中。
志愿者组织、企业捐赠、民间救援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灾区的救援和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种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是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的重要保障,它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资源,提高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效率。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企业或组织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危机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化解危机、保护公众安全和维护组织声誉的一种行动。
以下是一个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2011年,日本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核电站事故,被称为福岛核事故。
该事故由于发生在海啸和地震后,导致核电站发生严重的破坏,核辐射泄露,对公众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日本政府和电力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管理任务,需要及时而有效地应对危机。
首先,日本政府在面对福岛核事故时,采取了快速、透明和开放的危机管理策略。
政府迅速成立了核废料处理委员会,并发布了紧急声明,告知公众事故的严重性,并提供相关的应对措施。
政府还向公众提供了详细的辐射信息,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事故的情况和危险程度。
这样的危机管理方法让公众感到政府对事故的处理非常重视,并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其次,电力公司也在危机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电力公司迅速采取措施,封锁事故现场,限制辐射泄露。
公司聘请了专业的团队,进行核废料处理和事故调查。
此外,电力公司还积极与政府、媒体和相关组织合作,共同制定危机管理方案和传播信息。
电力公司的积极应对,帮助减轻了公众对事故的恐慌和焦虑,提升了组织的形象和信誉。
最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援助也对危机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向日本提供了援助,包括专业知识和物资支持。
这些援助在应对核事故、处理核废料和保护公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社会的支持使政府和电力公司在危机管理中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危机。
通过对福岛核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快速、透明和开放的危机管理策略、专业团队的配备、与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合作是成功应对危机的关键。
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政府、企业或组织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事件,保护公众安全和组织声誉,并与相关方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政府与民众矛盾突出
瓮安县政府和瓮安县人民之间有深刻的矛盾。 该县治安长期不好,安全指数极低,群众的幸福 感也低,少数公安人员涉黑严重。因此,县公安 局和政府有关部门在群众中丧失了公信力和权威 性,在“6·28”事件发生之前,2007年9、10月, 瓮安县城连续发生了四起爆炸案,至今未破案, 此事让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一些居民直言根本不 信任警察。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 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 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 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 反应十分强烈。
一、瓮安县“6·28”事件回顾
危机前阶段 危机阶段 危机后阶段
• (一)危机前阶段
• 6月21日晚,李树芬在刘某做俯卧撑的时候“被水淹了”。 十几名消防队员打捞半个多小时未果,撤走。
• 22日,家属请求将王某等三人带回派出所询问。派出所未 做笔录就将人放走。家属怀疑死者系他杀,请求刑侦。公 安局鉴定死者系溺水死亡,未予立案。
• 5. 开展政府政府整顿工作 实施干部问责制度,解决合理 诉求与积案 ,作 出一系关于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 制度安排。
三、瓮安事件危机管理工作的成功与不足
• (一)危机管理的成功之处
1.慎用专政措施
• 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不法分子用石头、砖头、 酒瓶、爆竹等袭击维持秩序 的公安民警和消防 兵,广大民警和武警、消防官兵保持了极大的克 制,没有动用火力,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各级公安、 武警和地方党政干部的一同努力下。在二十九号 下午,最终依法、克制、妥善处置了这起群体突 发事件,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有力地维护 了瓮安县的社会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尽可能地 减少损害。
• (二)政府部门危机阶段管理工作
• 1.派出警力,进行维稳,向上报告情况 6月28号公共机关派出 大量警员,消防员,警车进行维稳工作。黔南州公安局110指挥 中心立即将重要信息编发《黔南公安情况反映》向上报告。贵州 省委书记石宗源作出8点批示。
• 2. 高层领导出面与群众沟通 6月29号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 记、省公安厅长崔亚东接到石宗源的批示后,带领省公安厅有关 人员火速奔赴瓮安。6月29日凌晨1时30分,崔亚东一行抵达 “瓮安事件”现场,遵照省委书记的指示精神,靠前指挥,处置 正在进行中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从外地调集的武警部队进入现 场。公安、武警向围观群众喊话,劝告群众“不要围观,尽快离 开现场”,随即拉好警戒线。
• 扮演的不同角色和应该承当的义务或责任,采取 了全方位的整顿;和以往相比,采取了多主体的 治理方式,大大拓展了治理空间,因而成为类似 事件善后处置的宝贵经验。
• 2.危机管理参与的缺乏
• 从一名初中生的落水事件演变成群体事件来看, 正是因为当地政府缺乏危机意识,缺乏对公共危 机的感知能力和应付能力,在危机隐伏期为采取 措施从源头上加以阻断,往往就导致瓮安群体事 件的破坏性影响不断蔓延,最后造成了不可收拾 的局面。因为当地政府缺乏危机意识,未建立完 备的应急体系,导致政府主体进行公共危机管理 时缺乏统一指导,从而影响了危机的可控性。因 此,是否具备危机意识,及危机意识的正确与否 将直接影响公共危机管理的质量。如果没有危机 意识就不可能有具体的危机防范行为。
• 2.舆论监Biblioteka 的初步参与 • 6月29日凌晨,数千群众继续到县政府,
公安局门前围观,甚至用石头等五物品攻 击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此后,瓮安县委 有关负责人在与黔南州有关部门联合举行 了新闻发布会,尽管还未充分调查清楚情 况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随后当地媒体 开始大规模地刊登和播放《瓮安群众愤怒 谴责不法分子》等新闻,使翁安县以至全 国人民引发广泛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监 督了政府的行为 。
(三) 少女之死
•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李树芬 于2008年6月22日凌晨溺水死亡。当日7时40分许, 经雍阳镇责任区刑警队现场勘查、尸检、DNA鉴 定,认定李树芬系跳河自杀。死者家属不能接受, 认为有被奸杀嫌疑。
• 6月25日,黔南州派法医复检,结论仍为溺水死 亡。死者家属要求公安部门责令当时在场人员王 某、刘某、陈某等人赔偿50万元。
(一)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
• 瓮安县
坐落于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腹地, 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 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83.25%,第一产业比重占GDP的38.6%。瓮安县水 利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有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 电站,同时瓮安也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县,全县煤 炭总储量10.64亿吨,磷矿总储量6.5亿吨,铁矿 藏量1500万吨,锌矿藏量60万吨以上。农业县、 水电站、矿产,在中国可以分别将它们理解为贫 穷、移民、暴富阶层,因此瓮安是一个贫穷的县 城,瓮安县群众长期以来对县经济发展缓慢,收 入太低,生活艰难十分不满。
• 27日,家属反悔调解方案,不同意安葬。公安局再次下达 《尸体处理催办通知书》,限时17时前把尸体抬走处理。 谣言四起、真假混杂、舆论哗然。多人以各种方式反映危 险,相关负责人搁置不问。
• (二)危机阶段
• 28日,死者家属和当地群众到县政府请愿。人越聚越多, 个人利益受损害者、社会闲杂人员加入。整个过程始终没 有领导出现,打砸抢烧开始,并冲破民警在公安局一楼大 厅组成的人墙,打砸办公设备、烧毁车辆,并围攻前来处 置的公安民警和消防人员,抢夺消防龙头,剪断消防水带, 消防人员被迫撤离。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作出8点批示。 而市县领导仍处于等待上级命令中。
• 6月26日,经县工作组多次做工作,死者家属表 示同意县工作组的协调意见,答应在6月28日签 订协议了结此事。
贵州瓮安县“6·28”事件
• 2008年6月28日下午,因对贵州省瓮安三中初二年 级女学生李树芬(1991年7月生,瓮安县玉华乡雷 文村泥坪组人)死因鉴定结果不满,死者家属聚 集到瓮安县政府和县公安局上访。在有关负责人 接待过程中,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 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最终酿成严重打砸 抢烧突发事件。
• (三)政府部门危机后阶段管理工作
• 1.领导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信息 30日,石宗 源看望、听取 汇报、座谈、与媒体沟通。07月01日 瓮安 6.28事件首次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称50余名嫌疑人被抓 媒体增加对案件事实本身的报道。
• 2. 组织专家再次进行尸检,发布结果 7月02日 贵州专家 组对李树芳进 行第三次尸检07月09日 李树芬第三次尸检 结果公布,结论为溺水死亡。
• 29日凌晨1时30分,贵州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抵达现场。武 警部队陆续进入现场。2万多群众陆续散去,事态暂时平息。
• 29日6时起,6000多人聚集,少数心怀不满的人煽动。 • 29日晚7点,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执行命令,开始强行清场,
人群逐渐散去。
• (三)危机后阶段
• 30日,石宗源看望、听取汇报、座谈、与媒体沟 通。媒体增加对案件事实本身的报道。
• 3.危机过后彻底整顿瓮安政府
• 在危机事件过后,对瓮安县政府原县委书记、县 长、公安局长被撤职予以撤职处分,同时瓮安模 式除了采取依法惩戒不法分子、打击黑恶势力等 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善后处置措施外,实施干部问 责制度,解决合理诉求与积案 ,作出一系关于 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制度安排。更重要的 是根据事件过程中当事主体
• 3. 处罚相关渎职官员,设立信访机构 7 月04日 瓮安县 原县委书记、县长、公安局长被撤职05日 瓮安新任县委书 记和代理县长走马上任,06日 瓮安县公安局设立信访日。
• 4. 组织调查,逮捕暴力事件带头人员 公安部对组织、策 划、指挥和参与“6·28”事件的主谋熊教勋向全国发出了 A级通缉令,要求尽快将其抓获归案。
(二)危机管理的不足之处
• 1.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预警不完善
• 在这次危机事件中,瓮安县政府在危机发生后未能由专门的 危机管理部门即刻拿出应对预案,导致事态发展不断恶化。 如果翁安政府提早制定、启动针对社会群体危机的应急管 理预案,可能就不会出现管理混乱不堪的局面,更不会出 现暴动事件。在6·28事件发生之前,瓮安县就已经处于不 稳定阶段,各种公共事件频发,民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只有59%,到2008年6月为止群众的上访量已达到3348起, 这些都是重要的警示信号。6月28号,公安局、县委、县政 大楼被点燃后,找不到相关负责的组织,相关的领导仍未 站出采取果断的措施,而是从县政府到州领导,层层开会 研究,层层请示等待,却没有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 事发当时,瓮安县政府相关部门能针对“上访”问题采取 相应地补救措施,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此次上访或许不会 演变成群众暴乱的地步。
• 23日,家属对结果怀疑,向黔南州公安局申述、提出再次 尸检要求。公安局认定死者溺水死亡系自杀,并向死者家 属送达了《不予立案通知书》和《尸体处理通知书》
• 24日,家属对公安机关结论不服,拒绝领回尸体处理。维 稳办组织双方调解,失败。
• 26日,黔南州公安局再次进行尸检,仍维持溺水死亡结论。 家属则坚持奸杀嫌疑。调节依旧失败。
• 本来简简单单的一桩命案,作为当地执法部门, 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给群众一个真相其实并 不难。但很显然,无论是当地有关部门,还是相 关媒体,依然似乎是在回避问题本身。无论在当 地有关部门的解释中,还是媒体的报道中,只是 大概描述了群众围攻和冲击政府的行为事实,但 对造成这一事实的导火索,对引发事件的命案并 没有些许的说明和相关解释,仅仅一句“一些人 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 果不满”作结。这一明显带有纸里包火意味的含 糊其辞,无疑会衍生出诸多的猜测和臆想,而群 众据此不满也是理所当然。
• 3. 武警开始强行清场 崔亚东和当天赶到瓮安的武警总部副参 谋长薛国 强、省武警总队队长周爱民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 应对措施。6月29日19时,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执行命令,开始 强行清场,人群逐渐散去。
• 4 . 高层领导现场指挥6月30日一大早,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 常委会主任石宗 源专程奔赴瓮安,现场指挥“6·28”事件处置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