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重点总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细胞损伤、适应与修复

第二节 组织细胞的可逆性损伤-变性

概念: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增多。 类型(一)细胞水肿(hydropic degeneration)

(二)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1.肝脂肪变性 脂蛋白合成障碍 中性脂肪合成过多 脂肪酸氧化障碍

2.心肌脂肪变性(虎斑心) 主要见于贫血、缺氧、中毒、感染

3.肾脂肪变性 主要见于贫血、缺氧、中毒、感染

(三)透明变性(玻璃样变性):在血管壁,组织间质,细胞内出现嗜伊红染色的均匀物质 (四)纤维素样变性:结缔组织,小血管壁伴有纤维肿胀、断裂、血管壁破坏→纤维素样坏死 (五)其它类型的变性:1.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 2.淀粉样变性(amyloid deg.) 3 .病理性色素沉积:主要有含铁血黄素、脂褐素、胆红素 、黑色素等

(六)病理性钙化 (calcification):在机体的骨和牙以外的部位,组织内有固体的钙盐沉着。

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第三节 细胞的死亡

1、概念:活体内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2、类型:坏死和凋亡

坏死(necrosis)-活体内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一)基本病理变化:自溶性的变化过程 (1)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

(2)胞浆:分解,水分↑,均匀伊红染色 (3)间质:出现较晚,均匀无结构物质 (二)类型

1.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on necrosis):

部位:肾、脾、心的缺血性坏死;生长迅速的肿瘤中心 眼观:变实、干燥、灰白灰黄色;早期有充血出血带 镜观:细胞结构消失、轮廓存在

干酪样坏死:富含类脂质,奶酪样,坏死彻底,细颗粒样

2.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on necrosis):蛋白溶解酶的作用,呈液状,形成坏死腔

脑组织含脂肪和水分多而蛋白质少,常为液化性坏死。

脂肪坏死:眼观:黄白色 不透明 斑点 斑块。镜下: 脂肪细胞轮廓模糊。见于急性胰腺炎。

3.坏疽(gangrene):体表肢体,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坏死+腐败, 发黑+ 发臭 (1)干性:四肢动脉阻塞、静脉回流正常。干、黑、硬、界限 (2)湿性:内脏,动脉阻塞+淤血;湿润、黑、软、臭、分界不清 (3)气性:厌氧菌感染、腐败重

6.纤维素坏死(fibrinoid necrosis):发生在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 形态学所见:病变部位正常结构消失,为嗜酸性颗粒状无结构的物质。 (三)坏死的结局

1.溶解吸收 2.脱落排出 3.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 4.包裹、钙化

凋亡(apoptosis) 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最后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个细胞小体。

各种损伤因子 → 组织细胞损伤

可复性-变性

不可复性—坏死

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 纤维素样变性 淀粉样变 粘液样变 病理性色素沉着 适应性变化 :萎缩、增生、肥大、化生

凝固性坏死(干酪样)

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 纤维素坏死 坏疽

第四节细胞和组织损伤的适应性变化

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分为生理与病理性萎缩

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实质细胞数目减少

病理变化:小、细胞器减少,脂褐素沉积。器官缩小,质韧,包膜皱缩,边缘锐功能下降

二、肥大(hypertrophy):组成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体积增大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修复与再生

一、再生(regeneration)

组织细胞损伤后,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殖来完成修复的过程

生理性再生:多为完全再生

病理性再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再生

二、修复

1、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及多少不等的炎细胞

疤痕组织

2、创伤愈合

一期愈合,直接愈合,少或无疤痕

二期愈合,间接愈合,肉芽组织,疤痕多

痂下愈合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内容包括:局部血量的异常、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的异常、血管密闭性或连续性的改变

第一节充血

一、局部充血(hyperemia)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内微循环含血量增多。

(一)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由动脉流入的血液量增多所致,又称主动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简称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V enous hyperemia)

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congestion)。

1、病因和发病机制:1.局部性:静脉受压、静脉管腔阻塞和坠积

2.全身性:心力衰竭

2、病理变化:体积肿大,色暗红(体表紫绀),温度低;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重要脏器淤血举例:

1.肺淤血

(1)急性肺淤血:见于急性左心衰竭

大体:肺饱满肿胀、肺膜光滑,切面暗红色,挤压时有泡沫样液体流出。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呈串珠状突起,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和气泡。

临床: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2)慢性肺淤血:多见二尖瓣狭窄,有心力衰竭史

大体:似急性肺淤血

镜下:肺静脉扩张,肺泡壁增厚,其中纤维组织增生,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和红细胞、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心力衰竭细胞。

临床:呼吸困难、紫绀、湿罗音、咳铁锈色痰。

后果:肺褐色硬变→肺循环阻力↑→右心衰竭

2、肝淤血

(1)急性肝淤血:多见于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

病变:中央静脉、肝窦淤血,肝细胞坏死

(2)慢性肝淤血:右心衰竭所致全身静脉淤血

大体: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质实,切面红黄相间(槟榔肝)

镜下: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小叶中央肝C受压萎缩、消失(色红),周边肝细胞缺氧而脂肪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