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上外高翻的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篇上外高翻的报道
群群,明明,晓理(女):均为同传班学员
柴院长:上外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小杜:同传系主任,加拿大人
Topic1:PPMM唱主角?
走进教室才发现,“娘子军”打天下,2名男生成了8名女生的陪衬。学员们清一色都是年轻面庞,年龄集中在22到28岁。心生好奇:做同传,难道漂亮女生最吃香?
晓理:女生嘛,口语能力总占点优势,发音频率高,口齿清楚。男孩的优势是反应灵敏,比较strong(体力好)。
群群:习惯了!学文科,女生数量总是有压倒性优势,以前班级里还有个男、女生比例为3:62的惊人记录。至于年龄,年轻人接受能力强,学翻译当然是越早越好———就像学骑车,小时候比较容易。
柴院长:女多男少,是整个文科类学科面临的问题。所以说,男孩子来报考外语学校,其实很合算。年轻人可塑性大,到了四五十岁再改行的人毕竟少。话说回来,做这行也不是吃青春饭,经验很重要。我们的面试考官中有一位60多岁的法国人,是法国的首席口译员———伊拉克打仗那会儿,法国电视台就是请他把现场的英语新闻口译成法语的!
Topic2:“牛人”都是啥背景?
本想请教这些“牛人”,考前到底做了什么准备。谁知道个个都说“没啥好准备”———不知道考什么,最多只是听听英语广播,看看原版书。他们的背景倒是五花八门,有工作好几年的,有刚毕业的,还有在读的研究生……
晓理:以前在大学实习时,参加了不少在上海召开的国际性会议。会议大多档次很高:在五星级宾馆召开,名流云集……偏偏就是不少翻译的水平很烂。因为这个,我对这次招考动了心———早在大一时,我就考出了高级口译证书。当然,我也不会放弃原来的专业,完全可以和同传找到结合点!
群群:大学时读的就是英语专业,现在再读同传,比较符合我的性格———我不太擅长需要原创性的东西,而同传要忠实于别人的发言,并不需要你自己“创造”。
明明:我原先在IT行业工作了3年———别人都以为方向转得太“猛”,其实自己英语底子一直还可以。几年工作下来,还是觉得学语言最适合自己,凭感觉,同传该是这个领域里面的“塔尖”了吧,收入应该不会比IT业差。
Topic3:考试难倒了英雄汉?
8月份的考试,是这次招生的一道“门槛”。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90多个报名者,笔试后之剩下1/4,本以为20
个招生名额会招满,谁知道面试下来,又刷掉一大半。同传考试,到底考了点啥?
明明:面试的3位考官,有2位是老外,大概因为学理工科出身,我有点发怵。考题的一部分是翻译所给的四、五段材料,从“儿童问题”一直到“企业领导”,一紧张,我漏了不少东西。笔试中有一部分是视译,其实也是口头的———给你中文材料,让你现场翻译,要用录音机录下来———我的经验是不要瞻前顾后,据说不少人老觉得前面的没说好,一开小差,就容易说不成句、停顿下来。
群群:笔试难度,感觉和英语8级差不多,除了常见的中翻英、英翻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作文———不是普通的命题作文,而是让你做完前面的完形填空题后,再顺着文章的思路完成全文。至于面试,一上来是复述一大段英文材料———有一页半A4纸那么长!因为不能做笔记,复述时只记得一堆零散的材料,逻辑关系很容易搞乱。
晓理:最难的是笔试中的“名词解释”。给你一些英文缩写、英文人名,要你用英文解释———知识面不广,你会知道ILO 是“国际劳工组织”的缩写吗?你知道怎么解释瓦杰帕依和维拉潘?
柴院长:被淘汰的人,除了语音语调基础差、逻辑思维不强,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自我发挥”———材料听不懂、看不全,结果就胡编乱造。要记住,做同传,可不需要你“添砖
加瓦”、“横生枝节”!
Topic4:好老师就是好课堂?
现场听了同传班的课。因为开课不久,形式并不复杂:几张桌子拼起来,学生们围坐一圈,小杜老师读完材料,就请学员们翻译。学同传,究竟有什么两样?
晓理:他比大山还要大山———英语好不稀奇,稀奇的是他对汉语的理解比我们还到位。比如他会说,翻译时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常常用“开展了××工作”这样的句子,他就会边比划边说:“汉语里有更地道的词———为什么不说‘抓’好某项工作呢?”
群群:别看上课时他挺幽默,其实也挺严格。谁翻得不好,马上就请其他同学重新翻过,直到他满意为止。课后,他给我们布置的作业份量还挺“足”:要经常阅读《国际先驱论坛》、《经济学家》这样的权威刊物。
小杜老师:千万别以为这种授课方式是我的发明,其实,同传的教学在国际上有着统一标准。刚入门,学员们主要练听力———这时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对母语根本没吃透。今后他们还有很多实习机会,等到第二学年下学期,还会让他们去联合国“实战演习”———在现场做“哑巴”翻译,他们的声音不传送到会场内。
Topic5:许我一个“金饭碗”?
同传的报酬到底有多少?每小时几千?甚至上万?在普通
人眼里,它绝对是个“金饭碗”。很想知道,同传在这些学员
眼里,是个怎样的“饭碗”?
明明:我觉得挺有前途,虽然同传的缺口不大,可真正高水平的同传还是凤毛麟角。既然改了行,我对未来有信心!唯一担心的是怕有上顿没下顿:像“非典”那会儿,几个月没收
入的日子也不是好过的。
群群:同传只是一个“专业人士”罢了。别看它薪水高,可那
是计件的,做个20年,还是这样的标准。不像在大公司做,起初月薪只有五、六千,没法和同传比,可等你做到manager、par tner……同传是个收益股,而依托一个公司,那是“成长股”。
晓理:未来?能找到一份相关的工作最好,找不到也不遗憾。毕竟,第一学年结束后还有中期考试,考不出,照样被淘汰,只能去做笔译。再说了,两年8万元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投资本身就比较高。今后赚不赚大钱不重要,主要是希望通过这段经历提升自己的总体水准。柴院长:不要轻易把同传当成“金饭碗”!同传其实是幕后工作,可不像
你想象得那么光鲜,喜欢做决策的人千万不要来。
看完后发现可能是篇年代久远的报道。。。凑合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