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化区组设计随机化区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 验剌激的那一组对象。 控制组(controlled group)也称为对照组,它是各 方面与实验组都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实验 刺激的一组对象。 实验者在实验中增加一个控制组,将实验组和控制组 放到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给实验组加以实验刺激,而 控制组没有实验刺激。然后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 测和后测的结果。如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结果的变化情 况不同,说明实验刺激的因素产生了作用。反之,情 况是一样的,说明这种变化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5.因果性
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为直接宗旨和主要 任务,本质上是按因果推论逻辑设计与实施的,它是揭示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11
实验法的局限性

1.研究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2.无关变量的控制难度较大
3.一些复杂的公共管理问题很难进行实验研究 4.研究的外部效度通常较低 由于以上原因和限制,在公共管理研究中,实验研究

验(true experiment)和准实验(quasi-experiment)。

根据实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对比实验( contrast experiment)、析因实验(factorial experiment)、探索性实验(exploratory experiment)和模拟实验(simulation experiment)。

19
(二)确定研究变量,给出操作定义

在科学研究中,概念或属性往往会在质或量上有所变动, 即同一概念或属性往往会以不同的状态或分量表现出来。 研究者将这种具有变动特点并可以进行量度的概念称为变 量。

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 所作的说明。其做法是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一步 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 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
23

(六)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对在实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资料,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 行统计分析,一般是先用描述统计的方法把反映结果的原 始资料加以列表、图示或计算该资料的平均数、标准差和 相关系数等,然后再用推断统计的方法来检验自变量与因 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验中常用的推断统计方法有 Z检验、 T检验、F检验等。
要特别注意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匹配问题,所有实验对 象和实验环境的各方面状况应尽可能相同或相似。
21

(四)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变化的措施和条件,又称实验处理。它是研究者 创设和操纵的情境或刺激物,用它能促使被试产生反应和 变化。实验目的是看自变量的介入会引起被试什么反应和 变化。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主要是在实验激发的过程中, 严格执行设计方案,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实验激发的环 境和程度,使它们有序地作用于被试。
第六章 实验法

第一节 实验法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实验法的分类与操作程序

第三节 实验效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第四节 实验设计方法

英国哲学家培根(F. Bacon,1561~1626)认为“ 实验是科学之母”。 意大利的伽利略(Galileo,156 4~1642)最先设计了物理斜面实验,因此被公认为 是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的创始人。而后
入把握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
9
实验法的特征

实验法具有主动性、可控制性、可重复性、精确性和
因果性等一些基本特点。

1.主动性 在实验中研究者处于主动状态,可以主动地操纵实验 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和变化过程,使它 服从于认识的需要。 2.可控制性 没有控制,便无所谓实验。包括主动操纵自变量,客 观地测定因变量,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
8


5.实验结果 在既定目的的指引下,在有控制的环境中,通过实验 操作,能重现部分社会事实,虚拟出一些现实中尚未 发现或是不能随时发生的现象,通过反复操作能使实
验者全面清晰地认识事物的客观发展状态,这些情况
往往以数据或是文字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就是实验 结果。

利用实验结果,与现实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深


无关变量也就是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实验者、实验对象 和实验环境三个方面。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就是要从这三 个方面着手,努力排除或减少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 扰。
22
(五)实施实验,进行前测和后测

实验的前测是指实验前对被试进行的与实验相关的某些特 质的测验。通过前测可以使实验者了解被试某些特质的现 有水平,从而为判断实验效果建立一个基准,同时可以利 用前测进行取样和分组。进行前测要注意以下问题:前测 必须测出实验所研究的特质;前测要客观,尽量采用标准 化测验;在测验过程中,测验人员不要给被试任何暗示。 实验的后测是和实验前测相对而言的,没有后测,实验的 统计工作就无从进行,也无法得出实验的结论。实验的后 测,要注意以下几点:后测要在停止实施实验变量后立即 进行;后测和前测必须是同质测验;保证后测和前测分数 的同值性。
15




(三)对比实验、析因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模拟实验
1.对比实验 运用对比实验,就是将某个研究的事物同一个已经确定知道其结果的事物作对比 ,以便确定某种因素的影响。 2.析因实验 析因实验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各水平交叉分组,进行实验(或试验)的设 计。它不仅可以检验各因素内部不同水平间有无差异,还可检验两个或多个因素 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3.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以探索某种科学现象或科学规律为目标,通过探索研究对象的因果 关系以及问题的解决,尝试建构某种科学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4.模拟实验法 模拟实验法就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对研究对象不能或不允许进行实际实验, 为了取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根据已知的事实、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理论,设计和 构想出研究对象的“替代物”——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获取研究对象的 信息和资料。

根据实验结果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定性实验(quality experiment)和定量实
验(quantity experiment)。
13

(一)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1.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指在有专门设备的实验室中进行的,并对实验的条 件、控制以及实验设计都有严格规定的实验。


2.现场实验
假设→确定研究变量,给出其操作定义→选择实验对象,创设实
验环境→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实验实施,进行前测和后 测→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18
(一)选择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

必须从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出发,选择公共 管理研究课题。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公 共管理理论和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 的前沿性专题和重大公共管理理论问题。从实际的需要看 ,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 决社会实际问题,对公共管理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从 可行性看,要选择通过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 ;要根据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 研究假设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或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或相关关系。整个实验过程通常是围绕着验证研究假设展 开的,假设是实验研究的核心。
力学、光学、化学、生理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开始
广泛地运用实验法来验证假说和发展理论。

实验方法并不是自然科学所特有的方法,社会科学同
样也需要实验的检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
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开始运 用实验方法。
3
一、实验法的内涵
实验: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 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自然科学实验)和社会现象( 社会科学实验),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



16


(四)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1.定性实验 定性实验是判定研究对象具有哪些性质的实验,包括判定某些因素是否 存在,某些因素之间具有什么性质关系等类的实验。 2.定量实验


定量实验就是测定对象的某些数值,以确定某些因素之间数量关系的实
验。
17
二、实验法的操作程序

一项完整的实验操作程序通常包括为:选择研究课题,提出研究
现场实验是指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的实验,也称实地实验。
14

(二)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 1.前实验

前实验是一种不够规范的实验。实验前缺乏清晰的假设,实验中 往往不设对照组,对无关变量和实验环境的控制不够严格,干扰 实验因素很多,因此实验结论一般只具或然性。 2.真实验
真实验是指实验研究人员能够随机地把实验对象分派到实验组或 控制组,也可以对实验误差来源加以控制,使得实验结果能够完 全归因于自变量改变的实验。 3.准实验 准实验是指实验研究人员无法随机分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或控制 组,也不能完全控制实验误差来源的实验。准实验是一种接近实 验法而又不十分合格的实验。

1.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指不受其他研究变量影响而自身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是wenku.baidu.com随着其他研究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我们做实验控制的变量,而因变 量是因为自变量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变量,也就是实验所得
到的结果。

实验研究的基本目标是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自 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法的应用不如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研
究方法广泛。
12
一、实验法的分类

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实验手段的日益提高,实验方法的种
类也越来越多。

根据实验的实施场所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laboratory experiment)、 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 根据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前实验(pre-experiment)、真实
6

3.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是与实验对象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 实验环境包括硬性实验环境与软性实验环境两部分: 硬性实验环境指实验中必备的仪器、设备、软件、场
所等。软性实验环境指实验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
历史资料、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
7

4.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实验的各个环节中所进行的具体活动,是 在一定的环境中为了既定的实验目的而实施的实验步 骤。 公共管理实验操作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实验自变量的 操作原则、方法与实施程序;规定实验对象的选择原 则、分组方法和实施程序;制定无关变量控制的目标 、原则、方法与程序;提出阶段性实验目标达成的评 价标准和方法以及终级目标达成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即进行因变量观测设计;确定实验资料的积累要求、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0

3.可重复性 实验是可以重复验证的,对同一被试或相似被试在相似的
控制条件下,应得出相似的研究结果。这种重复验证的程
度越高,实验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就越高。

4.精确性
实验研究使研究者有可能准确地、精细地、分别地研究问
题的各个层面或组成部分的某个具体问题,深入细致地研 究某些特定因素(自变量)对现象(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最后的一个工作,就是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书的 格式和内容,依实验研究问题的性质而定。一般地说,实 验报告书的内容包括:①实验研究的问题;②实验的目的 ;③实验的计划;④实验的结果分析;⑤实验的结论。
概念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 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寻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 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
20

(三)选择实验对象,创设实验环境

实验对象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选择实验对象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随机原则从 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 个体单位较多、个体之间同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 总体情况了解较少的情况。第二种,主观挑选,即由实验 者根据实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了 解,有意识地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验。这种 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少、个体之间异质 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多的情况。

的条件下研究和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实验法: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经过精心的设计,充 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
选择研究对象,以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探索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
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一个完整的实验,需要具备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组与控
制组、实验环境、实验操作环节和实验结果五个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