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学分析技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酶学分析技术课件优秀课件

酶学分析技术课件优秀课件

·L·V标
实际保温时间
四、酶促反应进程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
酶量的测定:
通过酶活性测定间接测得酶的含量,因此,要准确 测定酶量,应使酶浓度(〔E〕)与酶促反应速度成 正比,即〔E〕∝-d〔S〕/dt或〔E〕∝d〔P〕/dt。 能够真正代表酶活性大小的是线性期的酶促反应速 度,即酶促反应初速度。
酶活性测定时首先要确定线性期,在此期测定反应 速度才能准确代表酶活性。
(四)Km和Vmax的测定
1.Linweaver-Burk作图法,又称为双倒数作图法
1 Km +〔S〕 Km 1
1
—— = ————— = ——— · —— + ———
v Vmax〔S〕 Vmax 〔S〕 Vmax
2.Cornish-Bowden作图法 又称为直线线性作图法。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酶学分析的类型
酶促反应初速度
酶活性
酶的含量
五、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
中间产物学说:
酶促反应进行时,酶首先与底物结合为中间产物,然后再催
化底物反应生成产物。E + S ES → E + P
米-曼氏方程:
Vmax〔S〕 v = —————
〔S〕+ Km
上式中v代表反应速度,Vmax代表最大反应速度, 〔S〕代表底物浓度,Km称为米氏常数。
特点: 优点是简单。 缺点是难以确定反应时间段酶促反应是否处于线性期。
注意:固定时间法时间段的预定不宜太长,一般以30~60分 钟为宜。
(二)连续监测法
定义: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又称为速率法。
原理:
该方法每隔一定时间(10s~60s)测定一次底物或产 物的变化量,连续测定多点,然后将测定结果对时间作图 ,绘制反应速度曲线。

《酶法分析》课件

《酶法分析》课件

酶的分类和特性
酶的分类
酶的种类:包括氧化还原酶、 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 构酶等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离 子强度等因素影响
酶的来源:包括动物、植物、 微生物等
酶的稳定性:受温度、pH值、 离子强度等因素影响
酶的特性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 学反应的速度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离子强 度等因素的影响

酶法分析的应 用领域广泛, 包括食品、医 药、环境等领

酶法分析的发 展趋势是向着 自动化、微型 化、高通量方
向发展
酶法分析的未 来前景广阔, 有望在更多领
域得到应用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酶法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实例:例如,酶法分析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血脂、胆固醇等 物质,也可以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尿素、肌酐等物质。
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将会越来 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信息。
食品分析中的酶法分析
《酶法分析》PPT课件
汇报人:PPT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酶法分析的实验技术 和方法
04
酶法分析概述
02
酶的分类和特性
03
酶法分析的应用实例
05
酶法分析的优缺点和 未来发展前景
06
添加章节标题
酶法分析概述
酶法分析的定义和原理
酶法分析:利用酶的生物催化作用,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酶法分析ppt课件

酶法分析ppt课件
品计算,每1mg的效价不得少于2500单位。
胰蛋白酶能专一地作用于赖氨酸、精氨酸等碱性氨基酸 的羧基组成的肽键,酰胺键及酯键。其水解速率为酯键>酰 胺键>肽键。也可水解间位经基苯甲酸酶及脂肪酸酶,以及 变性蛋白如酶蛋白、血红蛋白。
可选用酪蛋白或含有碱性氨基酸的酰胺、酶等作为底物。 目前均采用专属性较高的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
2H2O2
2H2O + O2
Fe3+ 催化,效率为6×104 mol/mol. S 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为6 × 106 mol/mol.S
专一性
即对底物的选择性或特异性。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
底物转变成相应的产物。
4
酶容易变性
这是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所决定的。
酶的可调节性 抑制和激活(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 反馈控制(feed back) 酶原激活(activation of proenzyme) 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 化学修饰(chemical modification ) 多酶复合体(multienzyme complex)
(3)被测物为活化剂:当其他条件最适且一定时,活化剂在
低浓度范围内,酶反应速度随活化剂浓度增大而升高,并在
一定范围内具有线性比例关系。但是用动力学方法测定时有
两个问题应注意:①活化剂浓度超过一定水平后常导致抑制;
②对于某一种酶,相似的离子往往也能表现出活化作用,因
此测定不专一,易受到干扰。
17
(4)被测物是抑制剂: 不可逆抑制剂对酶反应产生的抑制程度,随抑制剂浓度呈
乳酸 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
23
反应液(酶量,第一反应1km1,指示酶1~2个km指 ) 反应产物的抑制(反应物除去;再生系统偶联)

《酶学分析技术》课件

《酶学分析技术》课件

04 酶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
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通过酶学分析技术,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分子的 结构和功能,为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
支持。
在生物工程领域中,酶学分析技术对于新药研发、疫 苗生产、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如蛋白质组学研究、基因表达分析、代谢 组学研究等。
《酶学分析技术》PPT课件
目录
• 酶学分析技术概述 • 酶的分类与特性 • 酶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 酶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 • 酶学分析技术的未来展望
01 酶学分析技术概述
酶学分析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酶学分析技术是一种利用酶的催化特性进行物质检测和分析的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特点 。
详细描述
通过改进酶的提取和纯化技术、酶的固定化 技术、酶反应动力学研究等手段,可以提高 酶学分析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同时,创 新性的酶学分析方法和技术也将不断涌现, 例如酶联免疫分析、酶传感器、酶反应动力
学分析等。
酶学分析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
总结词
随着酶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领域将 不断拓展,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详细描述
酶学分析技术是利用酶的生物催化作用,通过测量反应产物或底物浓度变化来推算酶活性或酶含量的技术。由于 酶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优点,因此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
酶学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酶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如临床生化检验、食品安全 检测、环境保护等。
详细描述
酶学分析技术不仅在生物工程、制药、环保等领域有 广泛应用,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农业残留检 测、生物安全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 增加,酶学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酶学检测技术-精品医学课件

酶学检测技术-精品医学课件

Katal单位:1979年国际生化协会为了使酶活性单
位与国际单位制(SI)的反应速率相一致,推荐用 Katal单位。即在规定条件下,每s时间内催化转 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1 katal=1 mol·s-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中的酶催化活性单位katal,其 对血清中酶量而言显然过大,故常用单位为 μkatal或 nkatal。1 katal=60×106 U,1 U=1 μmol·min-1=16.67 nmol·s-1=16.67 nkatal。
ALTs, ALTm ASTs, ASTm GP-BB, GP-LL, GP-MM (GP1,GP2,GP3)
心梗、肌病、颅脑损伤、肿瘤
心梗、肌病、肺梗死、肝病、 肿瘤
肝胆疾病、骨病、妊娠、结肠 炎、肿瘤
前列腺癌、血液病、骨肿瘤 肝癌、梗阻性黄疸 心梗、肝病 心梗、肝病
心梗、脑损伤、肾病、肌病
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AST :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肝、骨骼肌 和肾等。肝中7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 AST有两种同工酶ASTs 和ASTm,分别存 在于可溶性的细胞质和线粒体。血清AST 活性升高,多来自心肌或肝脏损伤。
按检测方法分类——底物或产物浓度的检测
测定项目 胆碱酯酶 脂肪酶
淀粉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方法原理 氯化乙酰胆碱做底物产生乙酸根
三油酸甘油酯悬乳液做底物,生成油酸甘油一 酯,浊度下降
淀粉做底物,一定时间后,剩余的淀粉不足以 使碘呈兰色
赖氏法 IFCC推荐法
固定化谷氨酸氧化酶膜生成过氧化氢,利用过 氧化氢电极
2.特点
主要优点 设备简单,操 作方便,检测过程中无需 恒温设备,用分光光度计 即可测定,也不用考虑显 色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是 早期常用方法。

生物化学分析课件第三章酶分析法

生物化学分析课件第三章酶分析法
属酶法分析范畴,是酶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发展 较为迅速的一个领域。酶分析法已成为一项公认的分析技术。
3-1 酶分析法概述(3)
酶分析法的类型
以“酶”为分析对象,测定的是样品的酶含量或活力,这类分析 方法称为“酶活力测定”。 ❖以“酶”为分析试剂,测定样品中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于检测的物 质,如酶的底物、抑制剂、活化剂和辅助因子等,这类分析方法称 为“酶法分析”。
羧肽酶结合底物前后的x-射线衍射分析
270Glu
145Arg
248Tyr
3-2-3 酶促反应的机理(2)
酶高催化活性的原因
诱导契合:酶活性中心的化学结构,诱使底物的化学键变形或极化, 提高了底物基态的能量,使其具有更高的活性; ❖接近效应:结合基团与对底物的固定化作用,使其与参与反应的基团 接近,大大提高了活性中心区域底物及催化基团的浓度,使反应类似于 分子内反应,反应速率远高于分子间反应; 定向效应:使底物正确而有利的定向,反应时键只最小程度的移动或 旋转,活性中心合适的电荷分布几何形状也有利于反应活化能的降低; 多功能基团间的协同催化作用:酸碱催化、共价催化、活性中心的微 环境、金属离子的作用等。
Assisted Catalysis
含小分子辅基的结合酶,
Active Site Amino Acids 是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
一大类酶,包括过氧化
氢酶、过氧化物酶和细 Substration binding or active site
Fe
AA
Proximal ligand of the iron: Cysteinate in cytochromes P450 histidine in hemoglobin, peroxidase
溶菌酶的活性中心

酶学分析技术课件课件

酶学分析技术课件课件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公式:
(A测定 – A对照)·V总·106 每单位规定的保温时间
酶单位/升 = —————————×————————
·L·V标
实际保温时间
第8页,幻灯片共44页
四、酶促反应进程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
第9页,幻灯片共44页
酶量的测定:
通过酶活性测定间接测得酶的含量,因此,要准确测定酶 量,应使酶浓度(〔E〕)与酶促反应速度成正比,即〔E
第14页,幻灯片共44页
表7-1 某些酶的Km值

乳酸脱氢酶
己糖激酶
-半乳糖苷酶 碳酸酐酶 过氧化氢酶
蔗糖酶 糜蛋白酶
底物
Km(mmol/L)
丙酮酸
D-葡萄糖
D-果糖
D-乳糖
H2CO3
H2O2 蔗糖 甘氨酰酪氨酰甘氨酸
0.017
0.05
1.5 4.0
9.0 25 28 108
第15页,幻灯片共44页
(二)由等位基因编码 (三)由多肽链化学修饰产生
第36页,幻灯片共44页
二、同工酶的测定方法
(一)按照理化性质不同进行分离鉴定
1.电泳法
同工酶氨基酸组成不同,等电点不同,电泳迁移率 也就不同,据此可用电泳法分离鉴定。 2.层析法
根据同工酶分子荷电量不同,可用离子交换层析法 加以分离。
第37页,幻灯片共44页
(四)按照免疫学特性不同进行分离鉴定 (五)按照耐热程度不同进行鉴定
(六)选择性抑制法
第39页,幻灯片共44页
第四节 酶学分析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血浆酶的来源
酶的区域化分布
酶活性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同工酶的诊断价值
第40页,幻灯片共44页

酶学习课件学习.pptx

酶学习课件学习.pptx

第9页/共86页
3. 二者的功能
酶蛋白
辅助因子
决定反应的专一性 决定反应的类型
种类多
种类少
如: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NAD+ 苹果酸脱氢酶 第1苹0页/果共86酸页 脱氢、NAD+
二、酶的活性中心 (active center) 1.必需基团
第11页/共86页
第12页/共86页
2.活性中心概念: 酶分子上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
③ 动力学特征 斜率不变、Vm减小、Km减小
第61页/共86页
各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比较
作用特征 无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与I结合的组分
动力学参数 表观Km 最大速度
林-贝氏作图 斜率 纵轴截距 横轴截距
Km Vmax
Km/Vmax 1/Vmax -1/Km
E
增大 不变
增大 不变 增大
第3页/共86页
一、酶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部分+非蛋白质部分=结合酶 酶蛋白 + 辅助因子 = 全 酶
第4页/共86页
1. 全酶的概念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
第5页/共86页
2. 辅助因子(cofactor)
二者结合程度
辅基: 结合紧密 辅酶: 结合疏松
金属离子:维持构象、传递e、E和S
第15页/共86页
一、酶促反应的特点 酶与一般催化剂共同点
❖反应前后没有质、量的改变 ❖用量少,催化效率高 ❖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第16页/共86页
㈠ 高催化效率
活化分子:达到或超过反应能阈的分子 活化能:使低能分子达到活化状态所 需要的能量
第17页/共86页
能 量

第八章酶法分析ppt课件

第八章酶法分析ppt课件
❖当[S]= km时,v= vmax/2,因此km在数值上等于当
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值一半时底物的浓度。
❖ 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值大 表示亲和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 km值小表 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活性高 kES[E]S[]k2k2k3km k2>>k3时 [E]S k1 k1
kES为ES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米氏常数的测定
v v max[S] km [S]
▪ 改变底物浓度,便可以得到如前图所示曲线, 找出vmax。但是在实验上一般误差较大:双曲 线图型,不易确定。若找不到真正的vmax,任
1.1 酶及酶催化反应
1.1.1 酶的单位 酶活力(Enzyme Activity):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底
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酶的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IU):在特定条件下
1min将1u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酶的量。 卡特尔(Katal):1Katal为1s内将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酶分析法 ▪ 蛋白质分析 ▪ 免疫分析 ▪ 核酸分析
生化分析
▪ 氨基酸分析
▪ 糖的分析
▪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 术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v v max[S] km [S]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课件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课件

临床诊断
酶学检验技术可用于检测疾 病标志物、酶活性和酶相关 疾病,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
食品工业
酶学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 如面包发酵、啤酒酿造和乳 制品制造等。
环境保护
酶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废水处 理、生物降解和环境修复等 方面,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
酶学检验技术的分类
1 基础测定方法
通过测定酶的活性和底物浓度等指标来评估酶的功能和活性水平。
3
光信号检测
荧光检测仪器测量反应的光信号强度。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基础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通过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目标分子结合,再通过酶催化 反应产生的信号来检测目标分子的存在或浓度。
3 环境污染监测
用于检测水、土壤和大气中的污染物,评估环境质量。
酶化学发光技术的原理
酶化学发光技术利用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为光信号,通过荧光检测仪器进行 定量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宽动态范围等优点。
酶化学发光技术的检验过程
1
底物与酶结合
底物结合至酶表面,形成底物-酶复合物。
2
催化反应触发
催化反应激活底物,产生化学发光反应。
2 动力学测定方法
研究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和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揭示酶的动力学特性。
3 免疫学检验技术
利用抗体与酶结合反应的原理,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监测。
酶的工作原理
底物结合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 物。
催化反应
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加速底物 转化成产物的反应速率。
产物释放
酶将产物释放,继续催化更多 底物转化。
酶标记技术的种类和优缺点
过氧化物酶标记
优点:灵敏度高、信号稳定;缺点:染色反应 耗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若为单底物的反应,则此时反应速率与单底物浓度[S]的一次方 成正比,为一级反应。
第二节 酶学分析的类型
➢工具酶:将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待测酶活性或底物浓度的酶。 ➢偶联:工具酶与待测酶、工具酶与工具酶之间的联合。
分类:
工具酶有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和水解酶类
表7-2 常用工具酶的名称及其缩写符号
线性度=[前半段△A/min-后半段△A/min]/[(前半段△A/min+后半段△A/min)/2]×100% 线性度值越小则线性越好。一般判断标准:不大于15%,否则判为非线性
(三)非线性期(偏离线性期、平坦期 )
进入非线性期的原因:
反应的不断进行,底物消耗越来越多,酶变性失活增加、可逆反应 增强、产物抑制增加等使得反应速率明显下降。
如 ALT测定 工具酶是LDH
二、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分类:
按照仪器检测方法分类:分光光度法、浊度法、荧光法、 放射性核素法、电位滴定法、电极法、量气法。
按照反应时间分类;分为定时法、连续监测法和平衡法。
按照检测对象分类: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2

3


1
A
1、定时法
原理:
t1
t2
时间t
图5-6 定时法的三种反应进程
名称
缩写符号
乳酸脱氢酶
LDH
苹果酸脱氢酶
MDH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D
谷氨酸脱氢酶
GLDH
葡萄糖氧化酶GOD Nhomakorabea胆固醇氧化酶
COD
磷酸甘油氧化酶
GPO
过氧化物酶
POD
名称
缩写符号
己糖激酶 肌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甘油激酶 脂蛋白脂肪酶 胆固醇酯酶 脲酶 肌酐酶
HK CK PK GK LPL CE
常用品工具酶主要是氧化还原酶类,部分 转移酶类和水解酶类。
酶学分析技术
什么是酶enzyme?
酶是生物体内活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 特异催化作功能的蛋白质。
目前将生物催化剂分为两类: 蛋白质酶 、 核酶(脱氧核酶)
几个有关名词
❖ 底物(substrate, S):被催化的物质。
❖ 产物(product, P):反应生成的物质。
❖ 酶促反应:酶催化的反应。
❖ 酶活力: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
定时法是固定时间法的简称,是指测定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t1~t2)
产物的增加量或底物的减少量以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该方法一般需要在反
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用强酸、强碱、蛋白沉淀剂等终止反应。
特点: ➢优点:简单,因为最后测定时酶促反应已被终止,故比色时不需要 保温设备,显色剂的选择也可不考虑对酶活性的影响。
二、酶活性单位
(一)酶活性单位
定义:表示酶的相对含量,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生成一定量的产物或消耗一定量的底物所催化的酶量。 表示方法:
➢惯用单位(一定的反应量/一定的反应时间) ➢国际单位IU(µmol/min) ➢Katal单位(mol/s)
1.惯用单位:
20世纪60年代以前根据酶活性测定方法建立者的姓氏命名的单位
定义:酶活性(enzyme activity)也称为酶活力,指 酶促反应速率,即规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 量或底物的减少量。
表示方法:
v d[P] dt

v d[S] dt
式中v:反应速率,[P ]:产物浓度,t:时间,[S]:底物浓度。
注:在实际测定酶促反应速度时,以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物的 生成量为好。
3.Katal单位
✓定义:1Katal是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催化1mol底物转变为产物的 酶量。1Katal=1mol/s。
IU与Katal单位的关系:1katal = 60×106U,1U = 16.67nkatal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吸 光 度
A
以产物生成量(或反应 物减少量)为纵坐标、反 应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所得 到的一条曲线,称为反应 进程曲线(或反应时间曲 线、速率曲线、时间曲线)
✓特点:各单位对温度、时间、物质量的定义不同,导致各测 定值、参考范围相差很大,彼此间无法比较,现在临床应用较 少。
IFCC,2001年
2.国际单位IU(µmol/min)
37℃
✓定义:在规定条件下(25℃及其他最适条件),每min催化1µmol 底物转变为产物的酶量,为1U,1U=1µmol/min。
✓举例:
ALP的金氏单位(King) 氨基移转酶的卡门氏单位(Karmen)
金氏单位:100ml血清ALP在37℃与底物作用15min,产生1mg酚。
卡门氏单位:1.0ml血清在25℃,340nm,反应体积3.0ml,光径 1.0cm时每分钟测定吸光度下降0.001,即消耗4.82 10-4μmol NADH为一个卡门氏单位
➢此阶段酶促反应速率基本保持恒定; ➢对底物而言,为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S]的零次方成正比的零级反应, 即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而只与酶活性浓度成正比 ; ➢此时底物的消耗量小于5%,反应速率为反应初速率。 ➢酶活性浓度越高,线性期就越短
线性度:判断线性期的一个指标,指吸光度(A)相对于时间(min)变化的可以接受 的程度 。

线





线


t1
t2
时间t
图5-1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
(一)延滞期(lag phase、延迟期 )
特点:为反应的初始阶段,反应速率一开始时较慢,通常为几秒到几分钟
吸 光 度
A
延 滞
非 线



孵延
线
育滞 期期
性 期
R1 R2 t1
t2
时间t
图5-1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
(二)线性期
特点:可代表酶促反应速度
转 氨 酶
A l a + α - 酮 戊 二 酸
丙 酮 酸 + G l u
丙氨酸
谷氨酸
常见酶类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 ❖ 乳酸脱氢酶(LDH)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 ❖ 肌酸激酶(CK) ❖ 5′-核苷酸酶(5′-NT) ❖ α -羟丁酸脱氢酶(α -HBD)
一、酶活性
工具酶的质量要求 工具酶的用量一般较多,故 要求工具酶来源广泛,价廉易得,纯度要求不 太高,可降低制备成本,但对工具酶中的杂质 也要有一定的限制,以保证工具酶有一定的比 活性,减少或避免一些能干扰测定的副反应。
NAD(P)+或NAD(P)H偶联的脱氢酶及指示反应, NADH和NADPH在340nm有光吸收特性,可用紫 外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另外,NAD(P)H还有强 烈荧光,其激发光波长为 365nm, 荧光波长 为 460nm,荧光法的灵敏度比分光光度法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