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镇调研报告

------朱家角古镇

镇区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

长街临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

明清建筑,古风犹存。朱家角素有“上

海威尼斯”及“沪郊好莱坞”之誉。

摘要:调研报告将从上海朱家角一

些较为典型的历史建筑着手,联系当地的自

然地理和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特征,对朱家角

历史建筑的风格、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

究,总结出其重要的建筑价值,为以后朱家

角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提供必要的研究

信息。

正文:朱家角由于所处地域的特殊

性,其历史建筑的风格、布局等方面也表现

出自身的独特性。一方面,朱家角靠近于太

湖流域,古镇在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不

可避免的受到市镇经济、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其历史建筑也因此具有浓厚的江南特色;另一方面,朱家角又与上海联系密切,其主要的交通要道淀浦河与黄浦江相连。到了民国时期,市镇经济的发展渐趋缓慢,而上海强大的近代文化向周边地区快速辐射,朱家角的历史建筑也因此开始烙上“上海”的印记。

简言之,在朱家角的历史建筑中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相互博弈、融合的一个过程。

一、建筑风格的研究

对于朱家角历史建筑风格的研究,主要依据其建筑布局形式、建筑结构及装饰等多方面特征的综合整理,分为两大类:

1、中国传统式历史建筑

2、中西合璧式历史建筑

这两种种建筑风格的产生、发展在时间上既有一定的连续性,又有一定的重合性,因而在表现形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以及差异性。

A中国传统式历史建筑

朱家角传统风貌区中90%以上的建筑都是中国传统式历史建筑风格,其建成年代跨度可以从明代一直到民国时期,继承了传统建

筑形式的特点,其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下几点:

a) 建筑结构特征:传统木构形式,主要梁架为抬梁式或穿斗式,

或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的形式,砖墙起填充作用,不起结构

性承重作用。

b)建筑布局:纵向布置发展的传统院落式,平面形式主要表

现为:“凹”字型、“L”字型、“H”字型等。

c)建筑细部及装饰:屋顶、墙体及墙面处理、门窗形式、铺

地形式等方面,在材料的选择上、匠作工艺上,都采用中国

传统的形式。

中国传统式历史建筑构成了朱家角古镇主要的建筑风貌及形态,是最重要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的形成及发展与朱家角的地域特征有

关,在地域上朱家角靠近太湖流域,在明清时期就受到其经济、文

化、建筑形态等方面的辐射影响,这种强大的影响力与当时朱家角

的整个物质及意识形态相吻合,因而具有强劲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使得朱家角的中国传统式建筑风貌特征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B 中西合璧式历史建筑

朱家角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主要建成于清末民初及民国三十年代左右,它不像中国传统式历史建筑风格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而是以个别厅堂宅第的形式出现。

中西合璧式建筑历史建筑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下几点:

a) 建筑结构特征:从清末民初至民国后期,随着建筑建成年代

的不同,建筑的结构不再是完全的传统木构形式,砖及混凝土材料也渐渐从辅助的装饰材料发展成建筑的承重性结构材料。

b)建筑布局:这个时期产生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布局主要分为两

种类型——一类是沿袭了传统建筑布局形式,既院落式布局;另一类是受上海近代建筑影响的里弄式布局,建筑呈“一”字型排列。

c) 建筑细部及装饰:中西合璧式历史建筑中,一方面保留了一

些传统的建筑构件,如挂落、仪门等;另一方面,西式山花、卷草雕饰、水刷石线脚等细部处理开始出现,并对建筑立面及装饰风格产生影响。

可以看出,在中西合璧式建筑产生、发展的这个时间阶段,经历了一个材料之间(即木与砖、混凝土)的角色转换的过程:首先,砖墙代替建筑木柱承重,其他主次梁及檩条都保持传统结构形式及受力特征,混凝土等其他新式材料开始成为辅助的、局部的装饰材料。

然后,混凝土作为新型结构材料出现,它不仅承担装饰作用,而且以混凝土梁、柱的形式代替传统木梁、木柱成为承重构件。

总之,朱家角中西合璧式历史建筑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地域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上海近代文化及建筑形式的影响。上世纪出,朱家角受到上海强大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强大辐射,在建筑上也表现出与传统式建筑形态明显的不同,它开始与外部文化及信息逐步结合,在保留传统建筑优势的基础,吸收上海近代建筑的多种元素,尝试新的发展和探索,在形成过程中显示出继承与创新的特点。

二、建筑布局的研究

1.建筑布局的总体概述

朱家角是明清时期发展繁荣起来的一个典型的江南市镇,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建立在以水为主要脉络的基础上,因而其城镇形态也显

示出明显的结构特征。朱家角水系发达,河网纵横交错,路随河行,

屋随路建,其城镇结构在《城镇空间解析——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

构与形态》一书中其被归为“星”型市镇,具有极强的辐射发散能力。

朱家角漕港河南北两岸由于历史原因,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各有不同,其建筑发展的时间、规模、速度也并不一致。

漕港河北岸建筑占地约12公顷,建筑主要沿东井亭港以及西井亭港

两条水系而建,唯一的商业街东井街全长约110米。北岸的建筑多

建于清末民初,建筑规模较小,只有少数较好的厅堂宅院。如北岸

的马家花园建于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前夜,是北岸建造年代较早的、

较有规模的建筑。漕港河南岸的建筑占地约为北岸的四倍,建筑数

量约为北岸的五倍,市河、瑚玠港、东西湖、东市河、祥凝浜等多

条水系贯穿其中,沿河而生的商业街有北大街、漕河街、大新街,

总长度超过500米。南岸建筑形成较早,厅堂建筑形式多样,规模

较大,分布较广。

朱家角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厅堂建筑多位于古镇的市梢,远离喧闹的商业街道。如位于胜利街南端的王剑山宅、位于西湖街的金

宅、位于西井街末梢的马家花园、以及镇南圣塘浜附近的柳亚子别

墅、杨家别墅等等。这些古镇边缘地区的建筑多为居住性质,建筑

密度相对较疏,建造布局形式相对自由。同时,位于古镇核心区域

的建筑多为商业性建筑或店铺,以北大街为主的一些商业性街道两

侧的建筑密度极高。

2. 布局形式的研究

朱家角历史建筑的布局形式按其布局形式,主要分为三类:

1、主支弄排列式(里弄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