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就业与失业保险
江苏省失业保险规定(2018修订)

江苏省失业保险规定(2018修订)【发文字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25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公布日期】2018.12.28【实施日期】2018.12.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江苏省失业保险规定(2011年5月8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72号发布根据2018年12月28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25号修订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单位和人员(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一)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二)个体经济组织及其雇工;(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前款所列的用人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参加失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
参保人员失业后,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法律、法规对失业保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失业保险工作的领导,将失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征集和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其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办理失业登记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地税、审计等有关部门和工会等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失业保险相关工作。
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第五条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一)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等增值收入;(三)欠缴失业保险金加收的滞纳金;(四)财政补贴;(五)按照规定应当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失业保险管理办法

失业保险管理办法------------------------------------------作者------------------------------------------日期哈尔滨市失业保险办法(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120号)《哈尔滨市失业保险办法》已经 年 月 日市人民政府第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一)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联营企业,城镇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台、港、澳、侨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二)事业单位;(三)社会团体;(四)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用人单位依法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失去工作,并已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
第四条∙ 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履行缴费义务。
失业人员有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五条∙ 失业保险应当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相结合,鼓励、扶持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第六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市的失业保险工作。
区、县(市)劳动和保障行政部门依照职责权限负责辖区内的失业保险工作。
市、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
财政、审计、工商、税务、统计、民政等行政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当协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第二章 失业保险登记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 日内,持下列材料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登记:(一)单位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者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三)开户行账号、职工名册;(四)社会保险登记表。
就业指导课 --第三章

三、人才市场、人才流动、人事 人才市场、人才流动、 代理
• A人才市场:是以中专或以上学历人才为对象 的劳动力市场。 • B人才流动:人事调动,跳槽,炒鱿鱼等 • C人事代理:是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下属的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的人事政策 法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对其人事业 务实行集、规范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和系列服务 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学校原则上不允许违约,要讲诚信。 签订就业协议书后,正式派遣前,毕业生因种种原因 提出调整就业单位(就业计划)的,应按下列程序办 理: ①应征得原单位的谅解,取得原单位出具的退函 ②原则上有新单位的接收函 ③填写违约申请表 ④所在学院主管领导同意(要见到原单位解约函的原 件后办理) ⑤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办理违约手续,原则上每位毕 业生只能办理一次违约。
9、改派:毕业生派遣后,重新调整就业单位的叫 做改派。
下列情况可申请改派: ①错派。②所派单位破产。③由于其他不可抗 拒的原因必须改派的。 改派的程序: ①原派遣单位出具统一改派的公函。②新接收 单位出具接收函。 ③原报到证及就业通知书(在档案内)④若档 案不在学校,应将其转回学校。⑤改派申请。
二、就业主管部门的一般程序
案例分析: 思考题:掌握就业基本程序对顺利就业有何意 义?
五、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政策规定
1、现阶段高校毕业生除少数实行定向就业外,大部分 在国家就业方针的政策下通过“供需见面”或“双向选 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 2、边远地区 3、签订定向协议 4、师范类 5、符合国家规定,申请自费留学毕业生 6、对身体有病 7、结业学生 8、推荐硕士、博士研究生
最新《失业保险条例》全文

最新《失业保险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失业保险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劳动能力且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劳动者。
第三条失业保险事业的指导思想是:国家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由国家、地方共同负责,城乡统筹,依法定期缴纳,保障个人的基本生活,并通过促进就业,实现全民共享的保障目标。
第四条失业保险的目标是通过失业补助金、生活补贴、再就业服务等方式,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帮助。
第五条失业保险实行统一的基金制。
失业保险基金应当依法、及时、足额地筹集和使用。
第六条国家制定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保障劳动者享有失业保险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第七条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一)办理失业登记的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二)国家、地方财政安排的失业保险经费;(三)其他收入。
第二章缴纳和领取第八条劳动者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九条失业人员应当在失业保险关系存续期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条失业人员因遇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一)因劳动合同期满,由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二)经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三)劳动者主动辞职;(四)经调解解除劳动合同;(五)劳动者不按期参加工作,超过规定时间旷工后,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章失业保险待遇第十一条失业人员按照下列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一)失业补助金;(二)生活补贴;(三)上岗培训补贴。
第十二条失业补助金是指失业人员在失业登记期间,按照规定条件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基本生活补助。
第十三条生活补贴是指失业人员在接受职业培训期间,按照规定条件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生活费用补贴。
第十四条上岗培训补贴是指失业人员在参加职业培训并顺利就业后,按照规定条件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补贴。
第四章失业登记和服务第十五条失业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办理失业登记。
第十六条失业人员可以享受再就业服务,包括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岗位推荐、创业帮扶等。
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

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颁布日期2001-7-21颁布单位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7月21日通过,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和国家机关中的事业编制人员、劳动合同制工人(以下简称单位和职工),应按本条例规定参加失业保险。
第三条单位和职工应依法履行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义务;失业人员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省的失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就业业务管理机构,是承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失业保险费的征缴、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失业保险金的发放。
其他有关部门和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第五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审计制度,每年至少应向社会公布一次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依法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进行监督。
第六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所需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财政拨付。
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第七条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失业保险登记,按月申报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数额,按月或按季缴纳失业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不得减免。
第八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其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
社会团体按照本单位专职人员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其专职人员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
国家机关按照本单位事业编制人员、劳动合同制工人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其事业编制人员、劳动合同制工人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
浙江省失业保险政策

第三章
失业保险生活保障待遇
※浙劳社厅字〔2004〕259号:
自1999年1月1日起,在我省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因参保缴费时间不足一年、
自愿辞职、没有求职要求或不进行失业登记以及自谋职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等
原因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其原有缴费时间予以保留。 上述人员重新就业后,按规定参保缴费满1年或者按照《浙江省失业保险条 例》第34条规定从事短期就业累计后缴费满1年的,再次失业时如符合享受失业
第一章 失业保险参保范围
省内各县(市、区)失业保险城乡统筹情况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地区
杭州 宁波 温州 湖州 嘉兴 绍兴 金华 舟山 衢州 8个县市均未统筹
失业保险城乡统筹情况
6个县市原定2015年5月起统筹,后为等省级文件暂停 9个县市均实行城乡完全统筹 4个县市均未统筹 海宁城乡完全统筹,其它5个县市由农民工自主选择 6个县市均实行农民工自主选择 义乌城乡完全统筹;永康、浦江、武义、磐安4个县市未统筹;其他3个县市实 行农民工自主选择 4个县市均完全统筹(2016年11月1日) 龙游实行农民工自主选择,其他6个县市均未统筹
(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支出)
第六章 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金)申领
第一章
失业保险参保范围
一、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 户及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雇工。 二、国家机关及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合同制职工。 ※保障范围覆盖城乡大部分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除 公务员、依照、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外,都应当参 加失业保险。
第三章
失业保险生活保障待遇
※相关政策(不适应形势): ①省条例第34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三年内,在同一统筹地区有二次以上 短期就业,每次就业缴费时间不满一年,但累计后满一 年的,应当予以累计,并根据累计后的缴费时间按照本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确定其享受待遇期限。
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全文)

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全文)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于20xx年11月21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公布,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xx年11月21日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20xx年7月25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5次会议通过,20xx年11月21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其次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下列单位和人员应当参与失业保险:(一)企业、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及其职工;(二)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三)有非军籍职工的军队、武警部队所属用人单位及其非军籍职工;(四)有雇工的个体经济组织及其雇工;(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前款所列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前款所列人员,以下统称职工。
第三条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在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参与失业保险,依法按月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征集和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在失业保险基金消失支付不足时赐予补贴。
失业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待遇根据国家规定不计征税、费。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失业保险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失业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负责失业保险费的征收工作。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依照国家和省的规定详细承办失业保险事务,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业务、财务、平安和风险管理制度。
第六条失业保险基金根据国家规定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2024年修订)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24.06.14•【文号】•【施行日期】2024.06.14•【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失业保险正文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2000年10月26日劳动保障部令第8号公布根据2018年12月1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9年12月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24年6月1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失业人员及时获得失业保险金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根据《失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参加失业保险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以及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参加失业保险的其他单位人员失业后(以下统称失业人员),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适用本办法;按照规定应参加而尚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受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申请,审核确认领取资格,核定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及标准,负责发放失业保险金并提供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第二章失业保险金申领第四条失业人员符合《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其中,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是指下列人员:(一)终止劳动合同的;(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三)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三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五条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应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报受理其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备案,并按要求提供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等有关材料。
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

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雇工,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失业保险。
国家机关及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合同制职工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失业保险。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失业保险工作的领导,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征集和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把失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设立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
政府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会等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第五条失业保险费由地方税务部门依法征缴。
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第六条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组成:(一)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职工、雇工(以下统称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等增值收入;(三)财政补贴;(四)失业保险费的滞纳金;(五)社会捐赠;(六)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七条失业保险基金由设区的市本级、县(市)分别统筹。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实行全市一级统筹。
第八条建立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制度。
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按照统筹地区依法应当征收的失业保险费为基数,按照规定比例筹集,由各级国库划解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财政专户。
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收不抵支的差额部分由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和统筹地区财政按照规定比例予以调剂和补贴。
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

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劳动者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适用本条例。
本省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及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统称职工)应当按照本条例参加失业保险。
国家公务员和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职工的失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征集和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
失业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待遇按国家规定不计征税、费。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省的失业保险工作,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市、县(区)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和工会等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第五条失业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全市(地级以上,下同)统筹。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实行全省统筹。
单位、单位分支机构应当在注册登记地参加失业保险。
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第六条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一)单位和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三)失业保险费滞纳金;(四)财政补贴;(五)依法应当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七条单位按照本单位应当参加失业保险职工(含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其中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八条失业保险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任何单位不得拒付。
失业保险费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不得减免。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缴费单位和缴费职工的缴费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汇总,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就业失业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就业和失业管理,促进就业稳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第三条就业和失业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就业优先原则,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公平竞争原则,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各类劳动者平等就业;(三)就业服务原则,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服务;(四)失业保障原则,对失业人员给予适当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就业和失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调控,提高就业和失业管理水平。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就业和失业管理职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六条劳动者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二章就业管理第七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规定,合理确定招聘条件,不得设置歧视性招聘条件;(二)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非法限制劳动者的就业;(三)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事项;(四)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督,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失业保险,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
第三章失业管理第十三条失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失业保险待遇,支持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失业管理和服务等支出。
第十四条失业人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累计缴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经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8号《失业保险条例》,已经1998年12月16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颁布者总理朱镕基颁布时间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本条所称城镇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第三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失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
第四条失业保险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缴。
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第五条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一)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三)财政补贴;(四)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失业保险费。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七条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第八条省、自治区可以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
失业保险调剂金以统筹地区依法应当征收的失业保险费为基数,按照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筹集。
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失业保险调剂金调剂、地方财政补贴。
失业保险调剂金的筹集、调剂使用以及地方财政补贴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失业人员数量和失业保险基金数额,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适当调整本行政区域失业保险费的费率。
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

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法》,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就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失业人员,是指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一)注册失业的劳动者;
(二)符合有关标准的半失业人员;
(三)拒绝且不服从劳动部门安排就业的劳动者;
(四)被剥夺就业资格的劳动者。
第二章参保资格
第三条年满16周岁至领取养老金期满的劳动者,都应当参加失业保险,除因不可抗力不能参保外,不得拒绝参保或者中断参保。
第四条劳动者参加失业保险时,应当向劳动部门登记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参加后就获得失业保险资格,即签署失业保险协议书后。
第五条参加失业保险的劳动者,有权利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有义务按有关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三章参保义务与保险责任
第六条参加失业保险的劳动者,在失业的时候,有通知劳动部门的义务;劳动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妥善处理。
第七条劳动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当发现失业保险未及时缴纳时,予以及时缴纳。
第九条因失业造成的损失,四川省人民政府负责赔偿。
第十条『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重庆市失业保险条例全文

重庆市失业保险条例全文重庆市失业保险条例2016全文(2003年9月26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0年7月23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单位及其职工(依照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除外),必须依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参加失业保险:(一)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二)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三)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四)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五)国家机关中事业编制人员、劳动合同制工人和其他工勤人员;(六)驻渝部队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七)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第三条单位及其职工有依法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义务;失业人员有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四条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分级管理。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失业保险调剂基金。
第五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市的失业保险工作。
区县(自治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是失业保险经办机构。
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失业保险费的征收。
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依法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每年至少向社会公布一次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与管理第七条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一)单位和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孳息;(三)按规定收取的失业保险费滞纳金;(四)财政补贴;(五)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八条单位必须按规定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单位和职工失业保险登记,申报缴纳失业保险费基数。
税务部门进行税务检查时,应检查单位参加失业保险登记情况。
劳动法第三章讲义

劳动法第三章讲义一、劳动就业概述1、劳动就业概念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有劳动意愿的公民获得有报酬的职业。
劳动就业关系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劳动就业关系并非劳动关系。
劳动就业关系一般来说是发生劳动关系的必要前提,但其中的失业保险关系也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
国际劳工组织给“就业”定义的标准为凡是在规定年龄以上并符合以下条件者都属于就业者:(1)正在工作中,即在规定的时期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收入职业的人;(2)有职业但临时停止工作的人。
如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休假、旷工或气候、机件故障等原因临时停工的人;(3)雇主和个体经营者,或者正在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农场而不领取报酬的家属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从事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者。
劳动就业的范围,一般只包括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使用的劳动力,从事家务劳动、义务劳动、慈善性劳动人员及武装部队中的人员和在校学习的学生不包括在劳动就业人员的范围内,不是就业保障的对象。
与劳动就业相对应的概念是失业,失业是指在法定的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得不到劳动机会或就业后又失去工作的状态。
其中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国际劳工组织将失业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失业,是指凡能够工作、可以工作,并确定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不能得到适当职业而没有收入的状态;另一种是半失业,是指因暂时缩短工时而造成的收入损失,或暂时中止工作造成的收入中止或收入减少,但并未因为经济、技术结构或类似性质的原因而中断就业关系的状态。
我国一直存在着城乡二元就业机制,政策法规中的失业概念仅指城镇失业,而将乡村中的未就业者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
失业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具有以下特征:(1)失业者仅限于依据有关法规和政策应当保证其就业的公民。
不满法定就业年龄、没有劳动能力、没有就业愿望的人员,以及在部队服役的军人、在校学习的学生和其他依法不予以保障其就业的人员,均不存在失业问题。
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

• 5、失业保险基金中用于救济失业职工的支 出比例过低 • 6、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缺乏协调 • 7、在组织上缺乏负责全国失业管理的专门 机构。 • 另外,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中给付期过长,且 没有明确规定等待期,不利于促进就业。
• 5、国家失业补助制度(澳大利亚、匈牙利 、新西兰) • 6、储蓄性的失业保险制度(坦桑尼亚、赞 比亚、尼泊尔) • 7、受补贴的自愿保险和国家救助相结合的 制度(芬兰) • 8、储蓄性失业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制 度(印度)
• 三、失业保险的对象 • 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有关 失业问题的决议称为《就业公约》。 • 失业保险的对象:凡达到一定年龄、具有 劳动能力但没有职业或工作负荷达不到一 定标准而正在为获取收入寻找工作,并已 向职业介绍机构登记者,均为失业中,作 为失业保险的对象。
• 不属于适当职业,失业者有权拒绝的: • 1、涉及改行,未考虑失业者的能力、专长、 业务经验而硬性指派的新职业 • 2、搬迁到无合理住房地点的职业 • 3)工作条件或工作报酬,都远不如失业前所 在的单位 • 4)劳资纠纷所空缺出来的职业 • 5)对失业者家庭有不利影响的职业
• 六、失业保险的给付标准 • 在我国,失业保险给付主要有:失业期间的 失业救济金、医疗费、死亡丧葬补助费,以 及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费和救济费。 • (一)确定失业保险给付的原则: • 1)确保职业者及赡养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 2)给付标准应适当低于失业者原有的工资 水平 • 3)失业保险权利和义务相对等的原则等待
• (2)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标准 • 给付期限:按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 工作时间长短为标准确定。连续工作1年以 上不足5年的,最多为12个月;5年及5年以 上,最多24个月。 • 给付标准:相当于当地民政部规定的社会 救济金额的120%-150% • 给付项目:失业救济金、医疗补助金、丧 葬补助金、遗属抚恤金、困难补助金
第三章 就业与失业保险

累计缴费时间 1 年以下 满 1 年不足 5 年 满 5 年不足 10 年 10 年以上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限 0 12 18 24
(2)失业者领取失业保险津贴的等待期
社会保障学
五、失业保险的管理 (一)失业保险管理体制 1、由政府直接管理; 2、在政府监督之下,授权自治机构管理; 3、在政府支持和指导下,由工会专职进行管理。
社会保障学
2、实施依据 (1)失业保险是劳动者失去职业而转向社会援助, 它只能由社会统一筹集失业保险基金,并由失 业保险管理机构统一给付; (2)失业保险所承担的风险是社会性风险。
社会保障学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给付 1、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 (1)失业保险津贴; (2)领取失业保险津贴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3)领取失业保险津贴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 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4)领取失业保险津贴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 绍的补贴; (5)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 费用。
社会保障学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原则和内容
1、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原则 (1)专款专用; (2)统筹安排、合理调剂。 2、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重点: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 使用方向和结构。 3、失业保险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失业保险 具有保障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双 重功能 。
主动辞职 "辞"掉失业保险金 辞 掉失业保险金
社会保障学
对那些目前虽无工作,但没有工作要求的人不能 视为失业人员。这部分人自愿放弃就业权利,已 经退出了劳动力的队伍,不属于劳动力,也就不 存在失业问题。 2、失业率 失业率由失业水平和失业程度两个方面的因素所 决定。
年失业率=该年度的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平均失业持续期/52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21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80年代 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 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 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 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在经济活 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
2021/2/21
❖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 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 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 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 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 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 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 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 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 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 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 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 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第三章 就业与失业保险
2021/2/21
本章目录
一 就业的意义、现状与难点 二 失业与失业保险 三 失业保险的市场失灵 四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付 五 失业保险的管理 六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2021/2/21
一、就业的意义、现状与难点
就业的意义
个人
稳 定 的
个人 一切 社会 福利
归 宿
收 都得 感
2021/2/21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 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 质量下降的现象。
❖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 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 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 能得到资金的人。
14
住房补贴*
15.03
住房补贴
27
家庭收入辅助**
5
家庭收入辅助
9.8
学校免费午餐
6
学校免费午餐
6
减:个人所得税
10.7
减:个人所得税
\
社会保险费
9
社会保险费
\
等于:实际收入
120.96
等于:实际收入
106.05
收入替代率=106.5/120.96=88%
注:*两个儿童,分别10岁和13岁;**房租每周为20英镑。按1985年 税收津贴计算,英镑/周。
资料来源:根据《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 据汇集而成。
2021/2/21
二、失业与失业保险
(一)失业与失业率标准
1、失业 失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
力、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 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失业保险条例》所指失业人员只限定为,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就业转失业的人 员。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目前的法定劳动年龄是 16-60岁,体育、文艺和特种工艺单位按照国家规 定履行审批程序后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 人。
2021/2/21
(二)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2021/2/21
(三)失业保险及其类型
1、涵义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实行的,对非因本人意 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期 限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2、类型 失业保险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和任意性失业保险 两大类。
2021/2/21
对企业中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职 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中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 岁的职工实行退休制度,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和 符合条件的患病、因工致残职工可以降低退休年龄 。
所谓有劳动能力,是指失业人员具有从事正常 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人员, 若不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也不能视为失业人员, 如精神病人、完全伤残不能从事任何社会性劳动的 人员等。目前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是指 失业人员有工作要求,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尚未实 现就业。
入 到了
保障
社会
维护社 会的稳 定发展
国家
保障了 国民经 济的持 续发展
2021/2/21
(二)就业现状与难点
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初次就业 城镇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中 国 现 状
2021/2/21
3、中国的对策:积极的就业政策
2003-2007年全国就业和城镇就业人数及其增长 (单位:万人)
2021/2/21
(四)失业陷阱
1、涵义 失业陷阱是指由于收入替代率(即失业时的实 际收入与就业时实际收入的比率)过高,失业者 缺乏再就业的动力,长期摆脱不了或不愿摆脱贫 困的状态。
2021/2/21
2、案例
英国三口之家的收入替代率
金额
金额
就业收入
100
失业津贴
49.25
加:儿童津贴
14
加:儿童津贴
2021/2/21
对那些目前虽无工作,但没有工作要求的人不能视 为失业人员。这部分人自愿放弃就业权利,已经退 出了劳动力的队伍,不属于劳动力,也就不存在 失业问题。 2、失业率 失业率由失业水平和失业程度两个方面的因素所 决定。
年失业率=该年度的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平均失业持续期/52周
❖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G.Akerlof)在1970 年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与市场机制》 中提出了著名的旧车市场模型,开创了逆向选择理 论的先河。
2021/2/21
❖“柠檬”(a feeble or unsatisfactory person or thing)是指旧货,阿克洛夫文中指的是质次的旧车, 旧车市场上,买者和卖者有关汽车质量的信息是不 对称的。卖者知道所售汽车的真实质量;但一般情 况下,潜在的买者要想确切地辨认出旧车市场上汽 车质量的好坏是困难的,他最多只能通过外观、介 绍及简单的现场试验等来获取有关汽车质量的信息 ,而从这些信息中很难准确判断出车的质量,因为 车的真实质量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使用才能看出,但 这在旧车市场上又是不可能的。
2021/2/21
三、失业保险的市场失灵
失业是一 种系统性
风险
相关概率 难以预知
逆向选择与 道德风险特 别严重
失业风险的特点
2021/2/21
(二)失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
解决办法:强制集体参保(也称作团体保险)
(三)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规避途径: (1)增加道德风险制造者的成本; (2)保持失业者与保险机构之间 的“激励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