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苗造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植苗造林的特点
植苗造林又称栽植造林或植树造林,是以苗木作材料进行的一种造林方法。其特点有:
1)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苗木是在条件较好的苗圃中培育的,具有完整的根系和生长健壮的地上部分。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故在气候干旱的风沙区、水土流失区、杂草丛生、鸟兽危害严重及冻拔害比较严重的造林地上都可采用植苗造林。“四旁”绿化采用大苗栽植,便于管护,见效又快。
2)植苗造林幼郁闭早,对林分的稳定和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3)植苗造林比直接造林节省种子,在种源不足的情况下,应优先育苗再造林。
4)植苗造林生产工序多,技术要求严,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使用范围,随着育苗造林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为更广泛地使用植苗造林方法开创广阔的途径。如容器苗造林、吸水剂、浸水、草灌覆盖、接种菌根菌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植苗造林方法获得显著的效果。
(2)、苗木种类
植苗造林所用苗木有播种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及容器苗四类。农田防护林林网多用无性繁殖苗和移植苗,甚至为多次移植苗。但这与树木本身特性有关,随着林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容器苗在西北干旱地区造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3)、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1)苗林保护
植苗造林成活与否,关键在于能否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苗木换水过多,生理活性就会降低,影响造林成活。因此单有健壮的苗木是不够的,还必须从起苗到栽植的全过程中,精细保护好苗木,特别要保护好苗木的根系。因根系细胞壁薄,失水快,失水后很快丧失生活力。苗木根系失水率远比地上部大,而失水速度以最初20分钟最快,这就要求起苗后迅速进行选苗分级和包装假植,尽量缩短苗木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防止苗木失水。
为了提高西北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各地在苗木保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归纳起来其具体作法是:“起苗前灌水,土墒合适起苗,水中浸苗分根,适度泥浆沾根,塑料薄膜包装,开沟假植灌水,栽时塑料袋装苗”。有些地方采取带土丛起丛植,随起随栽。
2)苗木处理
为了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必要的处理,地上部分处理的措施有:截干、去梢、剪除侧枝等;地下部有:修根、蘸泥浆等。
a. 截干:在苗干距地面10—15厘米处剪去地上部分所采取的措施,截干可以减少苗木地上部水分的蒸发,防止苗木干枯和大风摇动造成整株死亡,多在风大、干旱的地区应用,也可在耽误造林或利用质量较差的苗木造林时采用。留干高度不宜过高,最好不要超过15厘米,过高萌条细弱,生长不良。适于截干造林的树种主要为萌芽能力强的树种。
b. 去梢:去梢是截去苗木部分主干的措施。通过去梢可以减少枝、芽、叶的数量,缩小蒸腾面积,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去梢一般可剪去苗干高度的1/3—1/4,不要超过1/2,剪口位置应在饱满芽上方1厘米左右处,以免枝条干枯影响芽的萌发。
c. 剪侧枝:对苗龄较大、已长出侧枝的苗木采取的措施。剪侧枝时留枝长度一般为其全长的1/3—1/2,剪后相邻两侧枝间长度不宜相差过大。常绿阔叶树木栽前可适当剪去1/3左右的枝叶。
d. 修根:修剪过长和受机械损伤的苗根。修根有利于吸水,便于栽植。适当修剪主根有利于伤口愈合萌发新根;细根不太长,就不必修剪。
e. 沾泥浆:沾泥浆是一项简便易行,生产上应用很广的护根措施。采用粘重土壤加水调成濯浆,也有用吸水剂液或0.25—0.5%食盐水调成泥浆,稀稠以成捆苗放入后能顺利沾上泥浆,但根系不能粘成团,否则影响根系生命活动,根系容易腐烂。
f. 浸水:是造林前将苗根或苗木浸入水中,使其充分吸水,增加含水率,延长抗旱时间,提早生根发芽。苗木数量少时可在容器中浸泡;或在水沟或水池内浸泡,应每天换水一次,浸泡时间以1—3天为宜,最长不能超过6天,此法在西北干旱地区栽植杨树时应用最多,成活率一般达90%以上。
g. 化学药剂、有机酸沾根或喷叶:北京林业大学用1.0%苹果酸、1.0%柠檬酸、1.0%脯胺酸、1.0%丙胺酸、0.3%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根30分钟,使油松造林成活率高达93%—98%。苗木经处理后,蒸腾速率降低。细胞原生质粘滞性和弹性增强,抗旱力提高,故能提高成活率。
(4)、栽植方法的技术
栽植方法按使用的工具分为手工栽植和机械栽植两种。按栽植穴的形状分为穴植、沟植等。栽植技术包括栽植深度、栽植位置、每穴株数及施工要求等。
1)穴植法:
穴植是在整过地的造林地上挖穴栽苗。穴的规格视苗木大小而定。
栽植深度:一般要求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印2—3厘米。栽植过浅,根系外露或处于较干旱的表土层,苗木容易受旱死亡;栽植过深,影响苗木根系呼吸,防碍地上部分同化器官的生理活动。大量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证明,在干旱地区深栽较好,使根系接近下部湿润的土层。确定栽植的适宜深度,关键要根据树种、气候和土壤及造林季节等灵活掌握。粘紧湿润的土壤,应浅栽些,沙土和轻壤宜深;秋季栽植宜稍深,雨季可略浅;有的树种(如杨树)可栽到接近地下水的深度(1—1.5米)。
栽植位置:手工栽植多把苗木栽于穴的中央(特别是大苗),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山西省群众多把苗木栽于穴壁的内侧,称靠壁栽植。靠壁栽植使苗木根系与未被破坏结构的土壤密接,毛管作用强,能及时吸收水分,适用于各种针叶树小苗。黄土高原造林整地一般为反坡梯田、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等,苗木多栽于外侧,外侧土壤疏松,有利于蓄水保墒,由于外高内低,还可以防止苗木被雨水浸淹和泥土於理。
每穴株数:阔叶树一般每穴1株,针叶树每穴1—3株或带土丛起丛植,每
丛2—4株。丛植具有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强,特别在对杂草竞争中能发挥群体作用。据各地试验,油松丛植比单株栽植成活率高30%左右。
施工要求:
a. 栽植时暂时不用的苗木应假植在背阴的地方,随栽随取;正在栽的苗木应放在塑料袋或盛有水的小桶中,或用湿草覆盖。当天起的苗木最好当天栽完。
b. 栽进要作到“苗端、根展、深栽、砸实”。
c. 栽后整穴,留坑蓄水,并覆盖草灌或塑料薄膜,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
2) 缝植法:
在事先整过地的造林地上,用植苗锹或镢头开缝栽植苗木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把植苗锹插入土中达到栽植深度后,把锹向前推,再往后拉,开出窄缝,把苗木放入缝中后取出植苗锹,深度同前,先推后拉,压实植苗缝隙土壤。缝植法工效较高,也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但栽植时必须把土壤压紧,严防根系“悬空”。此法多用于土壤疏松的采伐迹地、沙地上栽植针叶树或直根性树种的裸根小苗。在冻拔害比较严重的高寒山地,用缝植法可以避免冻拔危害。目前大面积荒山造林很少用此法。
3) 沟植法:
在已经整过地的造林地上,用植树机或畜力按一定行距开沟,并将苗木按一定株距摆放在沟内,再以相反方向开沟翻土覆盖苗根,最后扶正苗木,踏实土壤。这种方法工效较高,但只能在地势较平坦、坡度较缓、土层深厚的地方应用。
西北干旱地区在道路和村庄绿化中,也经常采用沟植法,即沿道路两侧挖宽1.0米、深0.6—0.8米深的沟,然后按一定的株距把苗木放入沟内,填土砸实。此法虽然费工,但栽植质量很高。
(5)、栽植季节
确定适宜的栽植季节,必须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我国地域辽阔,从南方到北方自然条件相差十分悬殊,因此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适宜的造林季节。主要在春秋两季造林。
1)春季栽植:
春季是植树的黄金季节,目前,全国每年造林任务80%左右是在春季完成的。它的特点是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土壤比较湿润,有利于根系提早愈合和萌发新根,苗木尚处于休眠状态,栽后易于成活,且生长良好。春季栽植关键在于“早”,地一解冻即可开始,阔叶树必须在发芽前,否则会因萌动而根系尚未愈合和萌发新根,不能及时吸收水分供应地上部分,造成苗木死亡。
2)秋季栽植:
秋季也是造林的好季节,进入秋季后,气温逐渐降低,树木生长开始变慢,并先后进入休眠状态,而根系停止生长较晚。栽植后根系当年可恢复一部分,到翌春生根发芽都早,抵抗春旱的能力强。秋季造林适宜限较长,便于安排生产。秋季栽植的具体时间是:西北地区可在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冻结前进行,约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