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

吴式太极拳37势教学提纲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有别于现代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据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太极拳正式的以太极拳的名称出现,多数认为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

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诞生为标志。现代对太极

拳的规范定义是:太极拳综合地继承和发展各家拳法,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协调动作,结合古代引导术和吐纳术,吸取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运动为基本形式,是一种内外兼修、轻灵柔和、缓慢沉稳的传统武术项目。太极拳根

据习练的特征和传承关系,可以分为陈氏、杨氏、吴式、孙氏、武式五大派别,还有李式、赵堡式,以及建国以后编创的竞赛套路等。一、吴式太极拳是在杨氏小架的基础上

发展成熟起来的。明末,努尔哈赤建都沈阳,去世之后其

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早崩,皇太极九子福林继位。九子年幼,由其叔多尔衮任摄政王。多尔衮听得知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消息之后,联合投降农民起义军、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由其接应向北京进军(辽宁绥中就门口长城暗道)。同年五月进入北京。九月,顺治帝从沈阳进入

北京,开始了大清王朝长达260多年的统治。清王朝的军

队在入关之前和入关后的前一个时期,能骑善射,作战力量高强,平定多处番蛮。后来多年的和平环境,养尊处优、吃喝玩乐,军队的战斗力日渐衰落;宫中的王公贵族不思进取,生活堕落。到进京200年即鸦片战争前后,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统治者为了扭转这一状态,采取诸多改善军队和王公子弟们素质的措施。遂请杨式太极拳师杨露禅进宫教拳。

当时,满族人全佑(1834——1902,汉姓吴福氏),任王府五品带刀护卫,具体负责这一事务。因为当时宫中封建等级制度的关系,全佑、万春、凌山等人均拜杨露禅之子杨班侯为师,由杨露禅向其传授拳艺,三人学习有成。后来有人根据三人学习的结果,称三人分别学到了杨露禅拳技的筋、骨、皮。也就是说全佑学得最好。由于多年的败坏,宫中学员

们已经不适应此种严格训练。全佑在学得技艺的基础上,去除拳架中高难、消耗体力的动作,改编了原来的套路,形成了吴氏太极拳的雏形。所以,吴福氏·全佑被称为吴氏太极拳的始祖。后来全佑将吴式太极拳传授给其子吴鉴泉和王茂斋、郭松亭、常远亭等。民国初年,袁世凯的机要秘书宋书铭在京城推手的技艺相等厉害,众太极名家均拜其为师。吴鉴泉与王有林向其学习以后,拳架拳风有了很大的变异,拳架除体现太极拳已有的轻灵、圆活、松静、自然的风格以外,鼓荡、松柔之风更见明显。可以这样说,宋氏太极功对吴氏拳架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二、吴式太极拳南

北两派的形成一九二八年吴鉴泉与杨澄甫两位宗师应邀南

下教授太极拳,既标志着吴氏架的正式问世,也标志着吴氏太极拳南北两派的形成:以吴鉴泉为一支的吴氏南派架;以王茂斋为另一支的吴氏北派架,所以吴氏架素有“南吴北王”

之称。吴鉴泉(1870——1942),吴全佑之子,河北大兴县人,幼承庭训,心法脉传,年长后愈加致力苦研,日臻化

境。王茂斋(名有林)(1862——1940),山东掖县(莱州市)人。少时在北京学徒,从师全佑,生性忠诚好义,奋力好学。功力扎实稳固。全佑公逝世后,极力维护吴氏在武林中的地位,与师弟吴鉴泉、郭松亭等研究拳术拳理十多年。当时,王茂斋的拳技在同门中高出非属一般,已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至今没有人超过,被奉为太极宗师。当时有人劝说其自立山门。但是王茂斋说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全佑师傅,我要辅助吴鉴泉把吴式太极拳传承下去。吴鉴泉传给

后人(子)公仪、公藻,(女)英华,(婿)马岳梁和吴图南、徐致一等人。王茂斋传给后人(子)王子英和杨禹廷,修丕勋,王历生等人。其中杨禹廷(1887——1982)(又名瑞霖;雨亭),终生课徒为业,北京及北方地区吴氏架传人

多为其所传。杨禹廷的弟子中著名者有:王培生;王辉璞;马有清;李秉慈等。其中王培生先生一生辅师教学,拳学造诣颇深,著述较多,门徒广众,是当今吴氏架传人中硕果最丰者之一。修丕勋、王厉生的传人在哈尔滨有颇多影响三、一代宗师王培生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吴式太极拳。吴氏架的

传承分为社会架与传统架。社会架主要以办学收费为目的,所以少有内在操法。而传统架与太极心法则仍以拜门嫡传为主,保留有宗风真髓。王培生师从杨禹亭门下学习吴式太极拳,功夫长进了得。被王茂斋发现,遂带领王培生到北京所开的店铺传授真经。所以王培生虽是杨禹亭的弟子、四代

传人,却直接得到了王茂斋的真传。王培生(1919年3月24日- 2004年9月11日),名力泉,号印诚,1919年3月24日生人,原籍河北武清县小韩庄,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武术家。精通八卦、教门弹腿、形意、太极等功夫,年轻时就有少年打壮汉、怒打日本兵、大胜擂台等故事。解放后被周总理指派与日本武术高手切磋,一招制胜,在日本有很高声誉。在国内被称为一代宗师。曾在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人民日报等教授吴式太极拳。多次负责全国武术比赛的裁判工作。八十年代,任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多年。四、吴式太极拳37势是吴氏太极的精华。吴式传统太极拳是嫡传的吴氏太极的内家拳,流传有82、83、84、85等架势。1953年,王培生为了使吴式太极拳更好地向民众普及,与王辉璞老师一起,将传统拳架中的37个独立动作加以编排,使之好学易懂。形成了现在的吴式太极拳37势。因此可以说王培生传吴式太极拳37势,全面继承了吴氏太极的宗风真髓,堪称太极精华,又好学易懂。既有很高的内功和观赏性。又具有锻炼、养生、修炼的功能。徐中富老师是吴氏太极第五代传人,师从著名拳师战波先生,习练太极三十余年,精通各套拳技刀剑推手,掌握太极真功。特别是八十年代在北京得到王培生先生亲传,对吴氏太极拳有独到见解。现在教学使用的教材,是王培生先生的高徒马金龙的教学教材。教材编制全面细致,传授技艺详尽,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