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综述

ADHD综述
ADHD综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的研究与展望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量表;测验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一类行为问题,是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性疾病。其中,注意缺陷被认为是本病的核心症状。发病年龄在7岁之前。主要临床表现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是一常见于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是儿童精神科和儿童心理门诊中最多见的行为问题。近年已占儿保门诊病例的第一或第二位。

1.ADHD的病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多动症的病因到目前为止尚未明确,只知为生物、心理和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遗传

通过对家族研究、寄养子研究和双生子研究等提示,ADHD具有家族聚集性。而这也被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得到了证实。1963年Rutter和Kom 等人首次有关ADHD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子(MZ)ADHD患儿的症状比双卵双生子(DZ)的更相似,从而证实了遗传的重要性。本病患者双亲患病率20%,一级亲属患病率10.9%,二级亲属患病率4.5%。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1%-64%,双卵双生子同病率33%。寄养子研究发现患病者血缘亲属中患病率高于寄养亲属的患病率。

1.2 神经递质

几年来,研究相对集中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三类神经递质上。患者多DA功能不足,NE功能不足或者5-HT功能亢进都会引起ADHD。最近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儿茶酚胺类物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在注意缺陷障碍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的作用。

1.3铁,锌等微量元素

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铁、锌等微量元素,若偏食则会导致铁和(或)锌的缺乏。,缺铁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当缺锌时脑组织中DNA合成减少,可致三碘甲状腺原胺酸减少,脑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延迟,还可使脑内超微结构改变,神经介质的反应性全面降低,造成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导致多动。零食中含有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如果含量超标或食用过量会影响儿童的发育,零食食用过多又会导致主食的摄取减少从而进一步导致微量元素缺乏,更增加了多动的危险。当身边环境污染或有爱啃手指、咬铅笔的习惯时,会使体内铅含量增高,严重者可出现铅中毒。在工业染或闹市区,工业三废,汽车尾气排放中都含有大量的铅,而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吸收。当铅含量在体内增多时,可干扰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的正常代谢,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紊乱,同时由于锌等微量元素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机体在缺锌及钙的情况下.对铅的吸收明显增加。

1.4 母亲妊娠史

母亲妊娠因素中有病毒感染服药史、营养不良、外伤、情绪异常,使胎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影响,脑功能出现轻微异常,致使孩子长大后易出现多动症。我国学者研究发现难产,新生儿窒息,分娩时脑缺氧,幼年有过高热昏迷这四项因素与多动症存在高度的相关。

1.5 家庭社会因素

儿童正处于个性和人格的塑造期,家庭社会环境对孩子起了示范和强化作用。家长,教师以及同伴关系都影响儿童的行为。Biederrnan等哺认为儿童期不良的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可导致其广泛范围的适应不良,如家庭关系不和睦、、管教方式不良、在校受体罚或歧视。Rutter和他的同事最早开始(1975年)研究问题家庭孩子的精神病理学。通过对英国两个地方

l0岁的患精神障碍的男孩和女孩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家庭的危险因素为:婚姻冲突,低收入阶层,大家庭,父亲犯罪,母亲有精神障碍,寄养等。。Biederman1995年第一次对美国在临床上用DSM.Il1.R诊断为ADHD的家庭的研究表明:问题家庭与ADHD、抑郁、焦虑、行为障碍和学习障碍是高度相关的。问题家庭包括的危险因素是:母亲患精神病、父亲的反社会人格、低收入阶层、大家族、家庭冲突、重组家庭。我国学者通过对ADHD患者病因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单亲家庭以及和与外祖父母生活的儿童患病几率明显高于一般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重组家庭的儿童得不到双亲的爱护,家庭环境的变化在儿童的心里留下阴影,使之患上ADHD。而老人对孩子的过分的关怀,缺少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缺乏正常的沟通与交流而致ADHD。

2.目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研究方法及其不足

目前,ADH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对注意缺陷多动儿童障碍儿童的机制研究资料也不多。实验室实验和课堂观察均证实了儿童存在持续注意缺陷。门诊中,对ADHD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依据患儿病史和对行为的观察和描述,收集的资料也是通过家长和教师访谈和问卷测量法。虽然目前对ADHD 有各种版本的诊断指南,但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要使用行为评定量表来获得多渠道的信息。其中最常用的是美国精神医学协会DSM—IV诊断标准和conners量表。

2.1量表法

2.1.1美国精神医学协会DSM—IV诊断标准

由家长来填写,并由主治以上儿科医师进行评定。包括2个维度(注意涣散和多动冲动),各有9条标准,任何维度满足其中的6条或6条以上,则为该种维度亚型,若均符合6条或者6条以上,则为混合型。

2.1.2 Conners量表

在ADHD诊断中应用价值最大和使用最多的是Conners量表,该量表主要由家长及教师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的观测和评定,以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和connners教师症状问卷((TRS)应用最为广泛。

conners量表应用至今约有20年历史,是筛查儿童行为问题(特别是多动症)用的最广泛的量表,主要有三种问卷,即父母问卷,教师问卷以及父母教师问卷。父母问卷原有93个条目(1970年),1978年修订为48条,采用四级评定分法(0,1,2,3)这48条可归纳为六个因子,基本上概括了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其信度、效度已经过较广泛的检验,能满足一般需要。其记分及计算方式均较为简单,用X±2S来代表正常教师问卷用的更为广泛,原表有39个条目(1969年,1973年),1978年修订为28个条目,较原版更扼要实用,也采用四点记分(0、1、2、3)。这28条可归纳为四个因子,包括儿童在学校中常见的行为儿童,此问卷的信度、效度基本通过检验,其计算方式同父母问卷。

在临床应用中,研究者发现conners量表对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具有较好的鉴别力。郭平等人研究显示PSQ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多动-冲动、焦虑及多动指数所有因子中,ADHD儿童的问题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对儿童在学校的行为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以DSM—IV诊断标准作效标.根据ROC曲线采用常模的多动指数第9l百分位作划界分时.区分正常儿童和ADHD儿童.TRS对ADHD儿童诊断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94.7%.诊断符合率为90.3%在临床应用研究后发现对ADHD 儿童的诊断敏感.并能反映药物治疗效果.为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一种客观的评价工具.值得推广和应用,

通过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和采用量表测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量化指标和有效信息。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使得他们无法为临床提供全部的信息。conners量表综合了广泛的行为症状,但这些量表没有与DSM 中描述的特异性临床诊断标准相关的项目,只能依据与常模的偏离程度来评分,对诊断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信息,且缺乏对共患病和功能损害的评估。

另一方面,我国对ADHD的诊断仍缺乏规范,一方面是仅仅凭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的表现得出结论,陷入经验诊断和现象诊断的误区,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为教师和家长多以成绩为分水岭来决定是否需要就医,许多轻型的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因学习成绩尚可,而被忽略了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综合症的存在;另一方面是过度依赖量表,难以排除家长和教师的主观印象,造成诊断不规范化和扩大化。由于每位家长的理解与观察角度不同.并且儿童的行为在不同情境会有不同,不同的成年人作出的判断会强调不同的症状。同时DSM一Ⅳ在诊断ADHD时存在局限性,在临床诊断中使用了“与发展水平不一致”作为对诊断的判断标准,但DSM还是对不同年龄的人使用了相同的症状,用于诊断的症状的数量,没有按年龄和成熟水平加以调整I3J,使ADHD患儿的诊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需要寻找更客观的检查手段。

2.2实验室法

实验室方法为探讨ADHD儿童注意力缺陷特征主要采用的是注意力持续测验,一般采用视觉,听觉以及视听结合的测验,同时其他使用的较为广泛的有作业测试法,d2注意力测验,图像视觉研究以及脑电活动研究。

2.2.1持续性操作测验(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CPT)

由Rosvold等首创,是专门反映受检者持续性注意功能的检查方法。近20年来有10多个版本的CPT用于注意稳定性障碍的评定。CPT是一系列的刺激(数字或字符)在计算机监视器或音响上快速呈现,并要求受试者对预先指定的刺激所进行的反应,可较直观、准确地测试患者的注意力集中的维持能力、冲动性和警觉性。该测试由受试者自己操作,不受语言、文化水平影响。CPT有视觉和听觉测试两种模式,测试参数包括0E、CE及RT。cE反映受试者注意力不集中,0E反映受试者的冲动性及反映冲动的抑制能力,RT可反映受试者的警觉性水平及认知加工速度。既往有研究结果显示ClOT对ADHD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引,但对ADHD的分型和严重程度的判断有无价值未见有研究报道。

目前,国外多采用持续性操作测验(CPT)作为评价儿童注意障碍的客观标准,如美国Braintrain公司生产的IVA-CPT测试软件。该软件在计算机上操作,通过反复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对儿童的持续性注意力进行测试。要求儿童听到或看到靶目标“1”时,快速点击鼠标左键1次,而在听到或看到干扰目标“2”时不做出反应。该软件自动记录并在测试结束后显示结果。可以得出6个综合商数,即:综合控制力商数(full scale re-sponse control quotient,FSRCQ)、综合注意力商数(fullscaleattention quotient,FSAQ)、听觉控制力商数(auditory re-sponse control quotient,ARCQ)、视觉控制力商数(visual re-sponse control quotient,VRCQ)、听觉注意力商(auditoryattention quotient,AAQ)、视觉注意力商数(visual attentionquotient,VAQ)。所有商数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

在国内,我过学者多采用罗学荣编制的CPT测试软件3.0版,包括视觉持续性注意测试(VcPT)和听觉持续性注意测试(ACPT)。由专业人员统一指导讲解,并进行练习1分钟,确认受试者理解后,再进行正式测试。测试结果包括:虚报错误(OE)(次)、漏报错误(CE)(次)、平均反应时间(RT)(ms)的实际值和转换后的标准值(T值)及其总测试结论。T值愈高,注意障碍的可能性愈大。总测试结论包括:无障碍、可疑障碍、轻度障碍、中度障碍和重度障碍5个等级。

视觉注意力持续测验主要是将刺激以图片或数字的形式呈现。由计算机显示器屏幕呈现视觉刺激数字0—9,在屏幕上随机出现,要求儿童看到数字“3”时敲击空格键。数字间隔时间1 300ms,字符呈现时间200ms,测试时间12min,总字符数480个,目标字符96个,目标字符占总字符数的20%,自动记录OE、CE及RT,并自动记录报告测试结果。

听觉持续性注意测试测验主要是将刺激以声音的形式呈现。由计算机报0—9随机数字,要求受试者听到数字“3”后,敲击空格键。数字间隙时间1 500ms,目标数字占10%,测试时间12min,自动记录OE、CE及RT,自动报告测试结果。

许多CPT的研究发现,ADHD儿童持续性注意力差,冲动控制力差,表现在视觉和听觉CPT的漏报和/或虚报错误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上我们发现ADHD儿童听觉注意力较视觉注意力更差,但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注意的受损程度有无差异目前尚未见报道,于是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验(IVA-CPT)作为CPT的一种出现了,它可以同时测定视觉和听觉的持续性注意水平。部分学者认为ADHD的儿童主要存在持续注意力缺陷,在完成一个持续的任务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很难完成,IVA—CPT就是通过反复视听刺激测定儿童的控制力商数和注意力商数来反映儿童是否为ADHD以及分型。

目前,国内外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多采用美国Braintrai公司生产的IVA—CPT3.0版持续性操作i贝0试软件对儿童进行测试。IVA数据库自动记录,其中包括4个认知变量的遗漏(靶目标遗漏的数目)、错击(对非靶目标反应的数目)、反应时(反应速度、认知加工速度)、稳定性(前后反应时变化)及28个与认知变量相关的商数指标。

IVA—CPT对ADHD的诊断标准:在理解商数尺度正确率>6O%的前提下,符合以下3项中的任意1项可诊断ADHD。(1)综合反应控制商数、综合注意力商数、听觉反应控制商数、视觉反应控制商数、听觉注意力商数、视觉注意力商数,其中6个商数中任何一个商数值<80。(2)其中6个商数中任何一个个商数值在8O~85间,并且多动商数<85或理解商数<85。(3)谨慎商数、一致性商数、毅力商数、警惕商数、注意力集中商数、速度商数中任何一个商数值<75,且有ADHD病史。

IVA—CPT 对ADHD的分型标准: (1)多动型: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听觉反应控制商数、视觉反应控制商数、谨慎商数、一致性商数、毅力商数.其中任一商数值符合IVA—CPT诊断标准者。(2)注意缺陷型:综合注意力商数、听觉注意力商数、视觉注意力商数、警惕商数、注意力集中商数、速度商数,其中任何一个商数值符合IVA—CTP诊断标准者。(3)混合型:同时满足多动型和注意缺陷型诊断标准者。

IVA—CPT将儿童ADHD的核心症状进行量化,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标准化,目前IVA—CPT在美国建立了诊断ADHD的常规模式. IVA-CPT是通过认知功能检测来判断是否存在ADHD的,在测试过程中还可与测试者智力因素、情绪因素及感觉统合失调等因素有关,导致特异度较低,误诊率较高,因此IVA—CPT更适用于筛检ADHD。0.05),I VA—CPI同时具有客观,直接的数据,家长信任度高,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等优点,研究报道显示IVA—CPT有助于ADHD的诊断”。与DSM一1V诊断标准对照,IVA—CPT对ADHD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80%。陈一心等研究结果提示IVA—CPT对ADHD等认知功能缺陷有较好辅助诊断价值。

IVA—CPT 作为一种直接用于患儿的相对客观的检查手段,避免了主观判断造成的偏差,有一定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为ADHD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一个客观的评定方法。但是,依据IVA—c 诊断标准确定的ADHD与其他量表诊断对照,有一定的漏诊率与误诊率,尤其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诊断结果差异很大,而且IVA—CPT与DSM—IV对照,对ADHD的分型诊断的价值也存在差异,二者仅对PI诊断符合率较高。CCMD一3与DSM—IV相比较,CCMD.3诊断标准要求注意缺陷与多动两种情况需同时存在,而DSM—IV诊断标准中注意缺陷与多动存在两者之一便诊断为ADHD,CCMD一3的诊断标准相对严格,当以CCMD-3为参照标准时,IVA-CPT 对ADHD诊断特异度降低,误诊率增大。潘学霞等人的研究提示IVA—CPT对7.0~8.9岁ADHD 诊断价值较高,对较小及较大儿童还需结合临床行DSM—IV量表或其他量表评分,综合评定。其在分型诊断中建议只用于PI的测定,对HI的诊断需谨慎。

2.2.2作业测试法

作业测试法包括4项分测试:写字、迷津、译码、配对。①写字:在规定了大小的方格内按已示的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填写,要求不出格、不写错、字迹端庄;②迷津:按规定路线走出宽狭不等的迷津,要求画线直、画线不能与迷津相交;③译码:有l0个符号标以数字0~9,将l0个符号任意排列100个,让儿童于5 min内译出;④配对:有2排方块

图,每排l0个,任意排列,要求上下配对。根据错漏情况给予评级,分为A、B、C、D、E 五个级别,分别评给l~5分。4项得分相加,总分4~6分为正常,7~l0分为轻度注意缺陷障碍,ll~l4分为中度注意缺陷障碍,l5分以上为重度注意缺陷障碍。

测试设计的项目,注意力正常的儿童多是毫不费力地、迅速准确地完成,失误很少,而在我国学者路安洪的研究中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作业测试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

(P<0.o1),说明作业测试法确实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注意缺陷障碍的存在。它设计科学,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P>0.05)。多动症儿童在做作业的时候,其注意缺陷的主症暴露无遗,医生可直接观察到儿童做事粗心、心不在焉、自控力差、易于分心、注意力难以维持的表现,而且可以对其缺陷程度量化。这种测试方法又非常简便、快捷,儿童乐于接受,确实是一种迅速筛查协助诊断的好方法。

2.2.3 d2注意力测验

d2注意力测验(d2 test of attention)是关于选择性注意的限时测验。该测验是对划销测验的标准化改进,可测量个体对视觉上相似的刺激进行辨别时的加工速度、规则的遵守以及操作成绩,因此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选择性注意和注意集中能力。该测验在德国和美国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并发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J。与其他选择性注意的神经心理学测试不同之处在于,该测验中目标物较多(比率为294/658),要求被试必须快速完成,而且每一行的测试时间只有20秒钟。

Zillmer于1994年将d2注意力测验(德国版)引人美国 ]。该测验为单页,其中一面是纪录测验各项目分数的列表和练习样例,背面是标准化测验,共14行,每行47个字符,共658个字符。测验项目由“d”、“P”以及1—4个短线组成,这些短线以单个或成对的形式出现在“d”或“P”的上部或下部。测验要求被试仔细观察每一行字符,识别并划掉所有带有两个短线的“d”。在测验中,这些项目被称为目标项目,而其他字母以及短线数都是非目标项目。每一行要求被试在20秒内完成。测验结果用手册记分系统计分。

该测验包括以下项目: (1)任务完成总量(TN)。TN包括被试完成的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用来衡量加工速度,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动机。 (2)错误数,包括遗漏错误(E1)和违规错误(E2)。当带有两个短线的目标项目“d”没有被删除时,就会导致遗漏错误。该错误用于评估注意控制、依从规则、视觉扫描的准确度以及作业成绩。如果违背指导语,删除无关的字母,就会导致违规错误。违规错误与抑制控制、遵守规则、视觉扫描的准确度、态度认真程度以及认知的适应性有关。(3)错误率(E)。即在加工所有的项目中出现错误的概率。错误率越低,说明被试的准确性越好,工作的质量越高,审慎程度也越高。(4)总成绩(TN.E)。是用已加工的项目总数TN减去错误数(E1+E2)。可以用来衡量注意控制和抑制控制,以及操作过程中的速度和准确率的关系。(5)集中程度(CP)。是正确删除目标刺激的数目减去违规错误(E2)的数目。与TN.E不同的是,如果被试偶尔遗漏了测验列中的一部分字母,或者被试未经过辨认就删除字母,这些都不会影响整个任务的新分数(CP)。因而利用CP时,表面扫描并不会导致那些无根据地过高估计被试的集中作业

(cP)。它是协调作业成绩的速度和正确率的极好指标。(6)波动比率(FR)。是列中最大项目数与最小项目数之间的差量。FR可以用来评定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就是暂时的持续性)。

自Barkley提出了注意抑制不能是ADHD儿童的主要心理学病因机制这一假设以来,大量研究采用不同的实验范式证实了ADHD儿童存在选择性注意的抑制缺损 d2注意力测验是对选择性注意的一个简明测量。选择性注意是以行为为导向,对刺激进行持续和集中的选择过程。这一过程包含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和对目标刺激的快速而正确的判断能力Zillmer(2oo5)检测了d2注意力测验和A.B连线测验、数字标示测验(SDMT)、Stroop色词测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d2注意力测试中的指标和SDMT以及Stroop测试的相关性最高。探索性因素分析的

结果发现,d2注意力测验中的TN、CP、FR更多地反映了选择性注意能力,E更多地反映了选择性注意中的抑制能力¨II J。而且该测验的使用手册中提供了不同人群(正常人、脑损伤、慢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等),不同年龄段,不同种族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认为d2注意力测验通过各种不同的指标全面评估了选择性注意的三个方面:TN体现了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El、E2、E体现了个体在选择性注意中的抗干扰能力,即注意抑制能力;CP、TN —E是对工作模式的总体测量,即速度和准确性权衡之间的关系。

2.2.4图画的视觉加工研究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DHD儿童在认知功能的组织、计划、工作记忆、视一空间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提示ADHD儿童在对视觉信息的整合及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着某种异常。图画有很强的视觉特点,有突出的整体性,图画中的重要信息非常直观,往往通过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其识别加工过程。而且图画是直接表意系统,可直接接通其语义,无须以其他符号为中介基于此基础上,杨思渊等人用加拿大SR Research公司生产的EyelinkⅡ眼动仪,以复杂的主题图片作为视觉靶标,以探求ADHD儿童对图画的视觉加工特点。

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为:制造的EyeLink第二代眼动仪对ADHD儿童进行眼球运动轨迹检查在眼动实验室进行,周围无噪音干扰,照度为150~250 lux;受试者距离屏幕大约为0.7 m左右(屏幕宽度的两倍),文字视角为28×22。,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受试的身高进行适当的变化,但注意要清楚地看到靶标。眼动仪与电脑通过数据线进行连接。测试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受试儿童情绪轻松、注意力集中,在身体舒适和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时候进行;测试期间,只应有主试和被试2人。正确地设置眼球和头部镜头并对被试的视线和头部位置进行校正和确认,确保瞳孔位置和屏幕位置一一对应。利用头镜校正,保证面部与屏幕平行,使视线与屏幕中央垂直。将屏幕四角的定标器成为视平面的基准(初始注视点是原点),进一步经过眼镜校正,将视线和屏幕坐标一一对应起来。完成调试阶段后,进入视靶呈现和数据记录阶段。

主题图片主要的入选标准是:主题分明,背景颜色鲜艳,内容简单,易于理解。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背景的复杂程度,选出实验的图片视靶。在每个图片视靶后都会设置问题,主要考察被试者在有限时间内对视靶的理解和对所搜寻到信息的再利用程度。分别呈现10 S 后消失,在呈现靶标之前,有如下指导语:下面你将看到一个汉字,请你仔细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不要移动头部。考虑到ADHD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测试的时间不宜过长。受试测试中途如疲倦可允许其闭眼休息(但不能除下头盔)。在观察过程中,所有数据由电脑全程记录。

定量指标包括:①眼球注视点(number of eyefixation,NEF):眼球注视靶标过程中出现的全部注视点,注视是获取信息的主要过程。我们把眼球移动的幅度在2度以内,持续100 ms以上的点称为一个注视点。反映主体对客体的注意力和关注程度。②眼球平均注视时间(mean number of eye fixation,MNEF):每一个注视点上平均所花的时间。平均注视时间可以反映受试对目标的关注程度。③眼跳数目(number of saccade ,NS):眼球在注视点之间的跳动称为眼跳动。在一定时间内,眼跳数量越多,则停留在每个注视点的时间越少。④平均眼跳幅度(mean extent of saeeade,MES):眼跳跃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平均眼跳幅度越大,表明单位时间内主体对客体信息的扫描范围越大。也可见于无规则的扫描。

定性指标包括视敏感区域(vision interest—ing area)和扫描轨迹(scanning track)两项指标。视敏感区域是受试在观察视靶时所表现的最为感兴趣的区域,在正常人中,视敏感区域一般就是目标主题所在。扫描轨迹是受试在观察视靶时视点的停留路线。

在这个实验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ADHD儿童存在异常的眼跳现象,这样的现象表明ADHD 可能在这样的一些区域或区域问联系存在着某种缺损。从扫描点的分布位置来看,ADHD儿童的视点则相当的混乱,对主题关注度很低,扫描路线胡乱交叉,对图画的特征点的注视停留

少见。同时,,他们对于执行复杂的、沉闷的以及有高度干扰的任务感到困难。这项实验给我们提示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2.2.5EEG的应用

EEG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手段被应用于ADHD 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ADHD 病因的明确、类型划分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同类型ADHD 儿童的EEG特点:混合型ADHD 儿童的EEG有三种表现[ 9 ] : ①高幅θ波活动增多且δ和β波活动不足(低觉醒群体) ( hypoa rousal ) ; ②慢波活动增多且快波活动不足(成熟迟滞群体) ( maturational l ag) ; ③过度的β波活动(过度觉醒群体) ( hyperaro usal) 。其中第三种所占比例很小。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 儿童的EEG可以划分为两类[ : ①高幅θ波活动增多且δ和β波活动不足(低觉醒群体) ; ②慢波活动增多且快波活动不足(成熟迟滞群体) 。

EEG的研究中一般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和分析ADHD的EEG相干性。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 EE G—ep haloflutuographic technology , EEG —EFG) 的熵值原来是一个热力学概念,表示某一系统中能量集中程度的大小,也就是对系统本身组织程度和有序性的度量。在此项研究中,熵值表示α波间的能量涨落是分散在各个频率成分上(即8、9 、10 、11 、12 、13 Hz) ,还是集中于某一频率成分上。EEG相干性( EEG coherence) 反映成对信号在某一频率范围上波动形式的一致程度,能够间接反映相应位点大脑皮质之间的联络程度。通过对EEG进行模- 数转换,得到来自两个导联的信号在频率f 的相干系数。相干系数值没有计量单位,取值范围为0 - 1 。0 表示一对信号之间的功率和相位是随机关系,二者之间相对独立;1 表示两信号的功率和相位是线性关系;两极端值之间的取值表示两信号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关系。两个EEG信号之间的相干值越大,说明二者活动的同步化程度越高,提示两个信号相互联络、相互依赖的程度越强。不同位点两个导联之间的相干系数越大,表示导联所在位点的皮质联络越强。通过相干性研究可以发现ADHD 患儿的EEG视觉分析及功率谱分析中未能发现的问题。

从ADHD 的EEG研究中研究者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这个临床群体不是均匀同质的,任何单一的检测方法都很难对其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诊断。目前G检查在其临床应用中已取得了一定进展,虽然缺乏统一的结论及量化指标,且同一诊断亚型会存在不同的脑功能障碍,但前景可观。

2.2.6其他研究方法

对ADHD的研究,除以上所介绍的以外,还有其他更多的方法。目前,国外针对ADHD儿童评估较多的钟表绘画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测试在我国还鲜有人使用。研究显示,CDT 能反映视觉空问知觉、书写运动技能、语言记忆及执行功能等。CDT评分系统也逐渐完善,应用较广的有Cohen等制订的评分系统。Benton视觉保持测验(Benton visualretention test,BVRT)是一种应用简便快捷的单项神经心理测试方法,主要用于视知觉、视觉记忆、视空间结构能力的评估,并用于研究与视觉有关的脑结构的机能定位。国内外研究证实,BVRT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脑半球功能状况。在我国已有人将BVRT 延用到ADHD 儿童神经心理学特征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ADHD儿童的视觉记忆和视觉认知能力等特点,可为进一步研究ADHD的发病机制提供信息,也为其矫治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3.ADHD研究的展望

目前对ADHD的研究尚有不少问题有待探讨。儿童ADHD具体病因仍不太清楚,针对其成因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在现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学科交叉性的研究是儿童ADHD成因研究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对ADHD儿童的研究方法大体上都是比较单一的,很少人将一些方法进行相互的融合,渗透。如果在今后的各种实验中如对ADHD 儿童图像视觉研究中结合有关ADHD脑结构成像、脑功能成像、SPECT等技术也许可以为我们

提供更具体的线索和证据。未来的研究应重视将实验室的研究推广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从目前的实验室研究结果推论现实情境中的行为尚有一定困难,还需进一步研究来验证ADHD 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与其在实验室中的表现大致接近。对于ADHD儿童的研究也需要细化,单靠主试或者家长与教师的观察有可能漏掉一些重要信息,从而掩盖了ADHD儿童在各方面的一些不足。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评估表教学内容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 D H D)评估表

编号: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评估表—父母问卷(共2页)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年级__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 填表日期 ________ 提示:在填写此表格时,请根据你的孩子过去6个月的行为举止来认真填写此表格。此评估建立于当你的孩子――用药期间――非用药期间――不肯定 症状从 不 偶 尔 经 常 频 繁 1.不能仔细注意细节或常发生粗心大意所致的错误0 1 2 3 2在学习工作或活动时,注意力难以持久0 1 2 3 3.与之对话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0 1 2 3 4.不听从指令而难以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并非因为不理解教 导所致) 0 1 2 3 5.难以完成或组织各项工作和活动0 1 2 3 6.逃避、不喜欢或不愿参加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工作或活动0 1 2 3 7.遗失作业或活动所需要的东西,如玩具,作业本,铅笔或课 本 0 1 2 3 8.易因声音或其它外界刺激而分心0 1 2 3 9.遗忘日常活动0 1 2 3 10.手或足有很多小动作,或在座位扭动0 1 2 3 11在要求安坐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0 1 2 3 12.在要求坐好的场合奔来奔去或爬上爬下0 1 2 3 13.不能安静地参加游戏或活动0 1 2 3 14.似被发动机驱动地一刻不停地活动0 1 2 3 15.讲话过多0 1 2 3 16.在他人问题还没问完时就急于回答0 1 2 3 17.难以静侯轮换0 1 2 3 18.在他人交谈时插嘴或打断他人的活动0 1 2 3 19.与成人争论0 1 2 3 20.发脾气0 1 2 3 21.经常拒绝大人的要求或不听规劝0 1 2 3 22故意激怒他人0 1 2 3

儿童多动症的研究综述

儿童多动症的研究综述 河北师大心理系杨向永 摘要: 近年来,关于儿童多动症的报道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性逐渐提高,家长们特别关心子女的异常行为, 认为自己子女患此病的家长也越来越多,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认识儿童多动症。本文旨在阐述关于儿童多动症的各方面的研究,包括概念、病因、症状、治疗等,使人们对儿童多动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多动症儿童,让一些家长、老师走出误区,使儿童多动症患儿尽可能得到好的治疗。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障碍神经递质 一儿童多动症的概念及简介 由于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综合症)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和原理尚未完全弄清楚。关于病名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几经更易,至今尚未完全统一,国内外的命名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nal Brain Damage 简称MBD ) 2 、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简称ADD) 3、伴有多动的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al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 简称ADDH ) 4 、活动过度及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简称ADHD )① 目前,国外及国内的一些学者倾向于第四种命名,即ADHD 。它较好地体现了“多动症”的主要特点,也代表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深度。 早在1845年,德国医生霍夫曼第一次把儿童活动过多看成是一种病态。1931年,文科夫第一次把儿童活动过度称为儿童多动症,又称活动过度综合症。1937年布雷特得利采用苯丙胺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治疗多动症的一次大的进步②。从20世纪50年代起,学者对此症的命名开始与脑功能障碍联系起来。1987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的修订版(DSM-Ⅲ-R)认为注意力缺损是主要的,而多动现象只是从属因素,并首次使用了“注意力缺损过度多动障碍”这一术语,并且列出了鉴别ADHD的14种标准,目前,DSM-Ⅵ正在编制中,对鉴定标准又作了修改。 在我国,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儿童多动症”这一名称,它指的是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儿童,存在着与实际年龄特点不相符的注意困难,活动过度,易冲动等特点。因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社会适应不良等后果。据估计,约有25%到40%的此类儿童有学习困难的症状;30%到90%的此类儿童有情绪障碍。在国内的统计中,患儿童多动症的儿童约占全体儿童的1%到10%不等,而且,男童明显高于女童③. 二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一般发生于6-12岁的学龄儿童,通常起病于学龄前期,10岁是高发期,至13-15岁少年期有自行缓解和好转的倾向。ADHD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发性症状,另一类是继发性症状④。 (一)原发症状 1 、注意困难。这是儿童多动症最关键的症状,因为有的患儿并无明显的多动不安的症状,而主要表现为注意上的困难,与同龄儿童相比,这类儿童的注意显著涣散,很难集中,无论多么

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精)

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现代医学归属于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征,是临床上多见于儿童时期(学龄期左右)的一种心因性病症,主要表现为:多动不宁,注意力不集中,多语秽言,多数表现为行为障碍(及性格缺陷)。中医无此病名,临床上属“烦躁”、“健忘”、“抽搐”等范畴,临床上主要分:肝肾阴虚、心脾两虚、阴虚阳亢、痰热内扰四大主症。采用滋阴补肾、养心健脾、滋阴抑阳、清热化痰、安神定志等法治疗[2]。 1 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儿童秽语抽动综合征相鉴别,小儿秽语抽动综合征,多以运动性抽搐与不自主发声为主要特征。以抽搐不自主伴乏眼及面部肌肉抽动为首发症状,继之症状加重,范围扩大,临床上多见清嗓声、干咳、无节律乱叫等症,实证多见于临床。儿童多动症虚实并见,进行常规教导,可抑制症状发生。 2 辨证施治 2.1 肝肾阴虚伴有两颧潮红、咽干、口渴、五心烦热、两目干涩、牙齿松动,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0 g,生白芍15 g,山茱萸10 g,茯神10 g,枸杞10 g,丹皮10 g,五味子10 g,远志10 g,生牡蛎30 g,炙甘草5 g,大枣10 g,鳖甲30 g。 2.2 心脾两虚伴有面色白光白,食欲减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舌红少苔,脉细数,纳少便溏,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10 g,白术15 g,茯神10 g,远志10 g,山茱萸10 g,白芍2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大枣15 g,天麻10 g,神曲20 g。 2.3 阴虚阳亢伴有颜面潮红,五心烦热,午后为盛,口苦咽干,心烦不宁,肢震颤,脉细数。天麻钩藤汤加减:天麻10 g,石决明45 g,牛膝10 g,杜仲10 g,桑寄生20 g,黄芩20 g,山茱萸15 g,山栀15 g,白芍15 g,当归20 g,龙眼肉20 g,大枣15 g,远志10 g。百事通 2.4 痰热内扰伴有头目昏眩,嗜睡,呕恶心烦,时呕痰涎,食少不寐,苔白腻,脉濡滑。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10 g,半夏5 g,陈皮10 g,甘草10 g,茯神10 g,杜仲10 g,竹茹10 g,大枣10 g,龙齿30 g,菖蒲5 g,远志10 g。 3 煎服法上药水煎服,日3次,每次50 ml,15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无效停药。生龙骨、生牡蛎、鳖甲先煎30 min,后下诸药。 4 小结小儿时期其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多处于神经怯弱的状态。脏腑形态结构及功能均由未成熟,渐向成熟发展,呈现出生机旺盛,迅速发展的现象。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且小儿禀赋不足,护养不当,病后失调,亦可导致心肾肝脾功能障碍。心藏神,心失所养则情绪多变,注意力不集中;肾藏精,肾精不足则脑失所养目不聪;肝主筋,肝阳上亢则多动不安;脾藏志,脾失所统,则兴趣多变,思绪不宁,所以本病是由多脏器功能紊乱,多种致病因素协同作用于脏腑引起的一个临床症候群。我科经过多年临床总结,认为本病以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心脾两虚、痰热内扰为多见。治疗重在调理肝肾,健脾养心,豁痰化湿,治疗中,药物疗法与心理疗法并举,多与学校、家长密切配合,沟通,导以心理疗法,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患儿精神压力,结合患儿兴趣爱好,药物治疗与行为指导相结合,多数患儿6个月可愈。百事通

【儿童心理】儿童多动症(ADHD)的成因及早期症状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6295655.html,/ 【儿童心理】儿童多动症(ADHD)的成因及早期症状小丽,女,7岁,马上要上二年级了。三个月前,父母带其到医院,被诊断为多动症。 小丽在学校里,老师把她调到第一排特殊位置,就是因为上课小动作多,还常和同学交头接耳,上课东张西望,成绩也颇不理想。由于老师经常反映孩子的情况,所以父母才带去医院咨询就诊。 一 什么是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多动性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一种常见的精神失调状况,目前常见的案例以儿童为主,但此类状况也会在成人身上出现。 在 7 岁以下,约有 3% 至 5% 的儿童会出现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通用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称此症为「过度活跃症」(Hyperkinetic Disorder),分类编号为 F90,一般又俗称为「多动症」、「过动儿」。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仅美国就有超过500万儿童罹患该病。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该病的确诊率正在逐年增加:2013年,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估计,9.5%的4-17岁的儿童(13.3%的男孩,5.6%的女孩)被诊断为ADHD。此外,近2%的3-4岁儿童被诊断为ADHD,这一比例比1997年的0.5%增长了近4倍之多。 一个短视频带你了解多动症孩子的真实世界 二 多动症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食较困难、不容易养成大小便定时习惯、随年龄的增长,除活动增多外,有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很短,知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课不守纪律和学习困难。患儿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听觉辨别能力差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较一般低。 临床症状以学龄儿童较为突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 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表现为: (1)注意障碍(又称注意缺陷障碍)

儿童多动症300问教学设计

儿童多动症300问教学设计 300 questions teaching design of ADHD

儿童多动症300问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弄了一整天,大家分享. 儿童多动症300问 1.什么叫儿童多动症? 2.谁最早把儿童活动过多当病态描述? 3.哪一年是谁报告了第1例活动过多患儿? 4.我国于哪一年对多动症作了第一次综述报道? 5.儿童多动症的命名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6.目前儿童多动症的命名主要公认的有哪几种? 7.儿童多动症有哪些主要特点? 8.多动症患儿常伴有的其他症状是什么? 9.独生子女容易患多动症吗? 10.淘气的孩子一定是多动症吗? 11.多动症的发病与种族、城乡区域有关吗? 12.多动症与少年违法犯罪之间有何关系? 13.儿童多动症分为几型? 14.目前把多动症分为哪两种? 15.多动症相当于中医的什么病证?

16.中医文献中有类似“多动症”的描述吗? 17.多动症不经药物治疗可以自愈吗? 18.对怀疑多动症的患儿,医生应注意采集哪些病史? 19.目前国内对多动症治疗有特色的中医专家有哪些? 20.国内对多动症有研究的西医专家有哪些? 21.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22.多动症的发病与遗传有何关系? 23.心理、精神因素对多动症的影响如何? 24.环境因素对多⒌挠跋烊绾危? 25.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与多动症的发病关系如何? 26.轻微脑组织器质性损害与多动症的发病有何关系? 27.额叶功能失调与多动症的发病有何关系? 28.微量元素与多动症有何关系? 29.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是什么? 30.中医对多动症的病因有哪些认识? 31.中医认识多动症的病机特点是什么? 32.为什么说“阴虚阳亢”是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病理机制? 33.多动症的发病与中医哪些脏腑病变有关? 34.中医所言脏腑中“心”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35.“肝”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36.“脾”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37.“肾”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

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 本文是关于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缘由 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有人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的轻度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近年的调查研究,在患儿血统父母,寄养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期朋多动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 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研究 有关养子的研究也发现,多动症儿童的亲生父母的反社会人格,酒依赖及癔病明显高于养生父母或对照组儿童的父母,父母的童年期有多动和品行障碍的历史及有精神病障碍者也比较多。单卵双生子的多动症儿童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同胞兄弟儿童发病率也约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少患儿未能找到病因。近年积累的资料提示本病有神经生理基础异常,认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脑内儿茶酚胺系统 (去甲肾上腺素等,其前身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关。动物实验中用药物使大鼠脑内多巴胺的存储减少或耗竭时,动物出现活动过度症。给动物服用苯丙胺以提高脑内多巴农垦在突触部位的含量,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可使动物安静。临床上苯丙胺及丙米嗪(均有加强脑内突触部位多巴胺含量的作用)对治疗患儿活动过度有效。在丙磺舒试验中,测定患儿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的含量,亦发现较对照组低。 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要点

儿童多动症表现及对策

九种表现可判断儿童多动症 1.需要安静的场合,他却难以安静,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6.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纪律. 7.情绪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 8.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 9.动作较笨拙,精细运动技能差. 儿童多动症的具体表现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如果不加以纠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据调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 1、这类儿童无目的性活动过多。如上课时,顽皮的孩子会为了故意引起别人注意,或为了好玩有趣而偶然做小动作。但多动症儿童就不同了,他们好象不受意识支配似地不停活动,如毫无目的地摇桌子,晃椅子,即使受到老师的提醒、制止或批评,马上又不由自主地重复原来的小动作,或更换为乱翻书,东张西望、歪来歪去,伴随咬铅笔、切橡皮、招惹邻座的同学。平时手脚不停,无目的地乱闯、乱跑,自控能力差,大人说话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插嘴。对同伴时常有莫名其妙的挑衅行为等。 2、这类儿童注意力很难集中,边做作业边玩,随便涂改,不加考虑地突然站起来动一会儿,或正在做作业的时候对别人说话进行插嘴。很少有做某一件事精神投入,注意力集中的表现。 3、这类儿童自控能力差,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跑又跳,手舞足蹈,莫名兴奋,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对大人的厌烦表情和制止不能产生约束性心理反应。受到强制性约束的时候,不是安静下来,而是表现出闹脾气、不高兴、发泄沮丧情绪,采取敌意和对抗性行为。令大人既厌烦又无可奈何,令同伴讨厌、害怕和敬而远之,因此不合群,得不到别人尊重。 4、运动的协调性差,并有知觉、语言、记忆的障碍。如辨认符号和声音费时很久,搞不清含义,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儿,记事慢而忘事快等。 三招教你认识“多动症” “我家孩子整天手脚动个不停,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鬼?,不知道是不是…多动症、抽动症??”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不好动反而奇怪吧?”……对于家长们的这些疑问,有关专家总结了“三招”,便于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多动、抽动,学习困难,冲动任性等问题。

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

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 文章目录*一、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1. 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呢2. 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要注意什么3. 8岁儿童多动症有什么表现*二、8岁儿童多动症要注意什么*三、儿童多动症怎么预防 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 1、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呢 1.1、注意力方面 正常男孩虽然好奇、好动但遇到感兴趣新鲜事物时不仅会聚精会神地去听、去看、去做还讨厌别干扰;而多动症儿童几乎没有什么注意力玩什么都是心不焉和无法有始有终。 1.2、自我控制能力方面 顽皮儿童陌生环境里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等待而多动症儿童则没有种自我控制能力坐不住静不下来。 1.3、行为活动方面 顽皮儿童好动般都是有原因、有目的的,而多动症儿童行为多具有冲动缺乏目的性。 1.4、药物观察方面 顽皮儿童服用镇静药物可以产生催眠作用,多动症儿童服用此类药物之后不仅不会安静反而更加兴奋。 2、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要注意什么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下

课时、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而他仍约束不住,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 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所谓“不伴多动的多动症”。在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3、8岁儿童多动症有什么表现 3.1、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是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注意是意识的一个属性,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心理学将注意区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3.2、过度活动 活动过度是ADHD儿童另一个主要症状,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of relevant research about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Xxx Xxx xxxxxx 单位,城市,邮编 摘要 随着国家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设,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度被众人提及,国家也大力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仍有众多的问题儿童,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的;相关人员也作了调查及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理论也指出了诸多原因,目的都是找出原因,制定切实可行解决方法,进而大力宣传推行;总之,希望每一个儿童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理论研究原因解决方法 Abstract As countrie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chil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had been mentioned, all countries are vigorously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 children, then what factors; Has also made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personnel,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related theory also points out a number of reasons, the objective is to find out the reason, formulate feasible solutions, and vigorously promote implementation; In short, I hope every children have a healthy psychology, there is a better tomorrow. [keywords]: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Factors;Theory research ;Solutions 引言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二者缺一不可。我国目前正处在进

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多动症,ADHD)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多动症,ADHD)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Medicinal Produc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2008年12月 欧洲药品管理局发布 2010年3月 药审中心组织翻译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翻译 药审中心最终核准

目录 概要 (4) 1. 引言 (4) 1.1 诊断 (5) 1.2 鉴别诊断 (5) 1.3 流行病学和合并病症 (6) 2. 范围 (6) 3. 法律依据 (6) 4. 患者特征和选择 (7) 4.1 诊断和入选标准 (7) 4.2 排除标准 (8) 5. 疗效评价方法 (8) 5.1 主要疗效终点 (8) 5.2 次要疗效终点 (9) 5.3 其他的支持性疗效标准 (9) 6. 临床试验的策略和设计特点 (9) 6.1 在人体中的早期研究 (9) 6.1.1 药效学 (9) 6.1.2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9) 6.1.3 剂量效应研究 (9) 6.2 治疗验证性研究 (10) 6.2.1 短期试验 (10) 6.2.2 长期试验 (10) 6.3 在特殊人群中的研究 (11) 6.3.1 成人 (11) 6.3.2 学龄前儿童 (12) 7. 临床安全性评价 (12) 7.1 一般建议 (12) 7.2 特殊的不良事件 (12)

7.2.1 反跳/撤药/依赖 (12) 7.2.2 中枢神经系统(CNS)不良反应 (13) 7.2.3 血液学不良反应 (13) 7.2.4 心血管不良反应 (13) 7.2.5 内分泌不良反应 (13) 7.3 评价包括长期治疗安全性的临床安全性人群暴露程度 (13)

ADHD综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的研究与展望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量表;测验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一类行为问题,是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性疾病。其中,注意缺陷被认为是本病的核心症状。发病年龄在7岁之前。主要临床表现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是一常见于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是儿童精神科和儿童心理门诊中最多见的行为问题。近年已占儿保门诊病例的第一或第二位。 1.ADHD的病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多动症的病因到目前为止尚未明确,只知为生物、心理和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遗传 通过对家族研究、寄养子研究和双生子研究等提示,ADHD具有家族聚集性。而这也被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得到了证实。1963年Rutter和Kom 等人首次有关ADHD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子(MZ)ADHD患儿的症状比双卵双生子(DZ)的更相似,从而证实了遗传的重要性。本病患者双亲患病率20%,一级亲属患病率10.9%,二级亲属患病率4.5%。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1%-64%,双卵双生子同病率33%。寄养子研究发现患病者血缘亲属中患病率高于寄养亲属的患病率。 1.2 神经递质 几年来,研究相对集中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三类神经递质上。患者多DA功能不足,NE功能不足或者5-HT功能亢进都会引起ADHD。最近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儿茶酚胺类物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在注意缺陷障碍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的作用。 1.3铁,锌等微量元素 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铁、锌等微量元素,若偏食则会导致铁和(或)锌的缺乏。,缺铁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当缺锌时脑组织中DNA合成减少,可致三碘甲状腺原胺酸减少,脑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延迟,还可使脑内超微结构改变,神经介质的反应性全面降低,造成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导致多动。零食中含有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如果含量超标或食用过量会影响儿童的发育,零食食用过多又会导致主食的摄取减少从而进一步导致微量元素缺乏,更增加了多动的危险。当身边环境污染或有爱啃手指、咬铅笔的习惯时,会使体内铅含量增高,严重者可出现铅中毒。在工业染或闹市区,工业三废,汽车尾气排放中都含有大量的铅,而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吸收。当铅含量在体内增多时,可干扰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的正常代谢,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紊乱,同时由于锌等微量元素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机体在缺锌及钙的情况下.对铅的吸收明显增加。 1.4 母亲妊娠史 母亲妊娠因素中有病毒感染服药史、营养不良、外伤、情绪异常,使胎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影响,脑功能出现轻微异常,致使孩子长大后易出现多动症。我国学者研究发现难产,新生儿窒息,分娩时脑缺氧,幼年有过高热昏迷这四项因素与多动症存在高度的相关。 1.5 家庭社会因素 儿童正处于个性和人格的塑造期,家庭社会环境对孩子起了示范和强化作用。家长,教师以及同伴关系都影响儿童的行为。Biederrnan等哺认为儿童期不良的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可导致其广泛范围的适应不良,如家庭关系不和睦、、管教方式不良、在校受体罚或歧视。Rutter和他的同事最早开始(1975年)研究问题家庭孩子的精神病理学。通过对英国两个地方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的感觉统合训练

(内容设置和项目说明可以参考--) 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的感觉统合训练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6295655.html,/ 一,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的界定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是一组以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唤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行为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行为情绪的综合症候群,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主要的行为表现有以下五方面: 1.注意力缺损 ADHD儿童的注意障碍一方面表现为主动注意功能极差,难以根据一定的任务和要求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项活动或任务上.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被动注意功能相对亢进,非常易于被外界任何小变化所吸引,将注意力转向无关事物. 2.多动注意缺损多动儿童不分场合,特别好动. 3.冲动此障碍儿童往往行动之前缺乏思考,难以在做出某一行动前思考其行为的后果. 4.唤醒不足 ADHD儿童对那些要求长时间坚持注意的活动表现出倦怠,懒散,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常常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思想开小差,易分心,不能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 5.角色管理失控行为注意缺损多动儿童,由于情绪不稳定,缺乏克制力,往往表现得较幼稚,任性,他们要什么立刻就得满足,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摔东西. 二,感觉统合的意义,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j.ayres,根据神经生理学的理论,最初提出了感觉统合这一理论和方法.她认为,作为人类行为,动作发育的基本感觉系统,如触觉系,前庭感觉系,本体感觉系,这些系统对于人类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国内资料报道: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中,各种运动协调失衡的约占28%,学习困难的约占3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约占41%,可见感觉统合失调与多动症,学习困难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能力一般指获得知识与保持知识的能力,与听,说,读,写等一般学校技能关系密切,如感觉统合失调,前庭系统不健全,肌张力不足,平衡觉差,大小肌群协调能力不足,以致于视觉,听觉,手眼口协调配合运动差;患儿坐在椅子上,很难维持举头姿势,常下巴垫在手背趴在桌子上,或动来动去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体位.由于知觉发育不足,听的识别力和专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儿童多动症(ADHD)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存在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且持续时间短,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人际交往困难。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过多 大都开始于幼儿早期,进入小学后更显著。有部分儿童在婴儿期就开始有过度活动,表现为格外活跃,会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开始学步时,往往以跑代步。看简单的绘本时翻了几页,就换一本,翻几页就换一本,或干脆把书撕了;有时翻箱倒柜,搞得乱七八糟。开始上学后,患儿常常手脚不停、坐不住。上课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话多、乱跑、乱跳、爬上爬下、不知危险。喜欢惹人、常与同学吵嘴打架等。 2.注意集中困难 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患者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

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注意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患儿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怒、易哭、易冲动、常发脾气。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表现幼稚、不辨是非,有的说谎、逃学、欺骗、有的外出不归、甚至染上恶习。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是ADHD的核心症状,具有诊断价值。 4.学习困难 患儿虽然智力正常,但都表现出学习困难,记忆辨别能力差、常把“b”写成“d”或把“6”写成“9”等,学习成绩不理想,忽上忽下、成绩波动很大,成绩呈跳板样改变,抓一抓成绩就上去,不抓就下降,甚至造成留级。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 1.什么叫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暂,活动过度,性格冲动的综合症,不只是行为障碍,有时候也伴有神经运动,品行异常,情绪异常,社交困难 2.多动症的分型有哪些? 1、注意力缺陷型多动 2、多动冲动型多动 3、混合型多动 3.从哪几点可以初步判定患者是多动症? 1、活动过多: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2、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被转移,容易被干扰,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 秩序和纪律。 3、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和自己的智商不成正比 4、冲动任性:情绪易波动,容易激动恼怒,与人争吵,缺乏自控力,不合群。 5、感觉统合能力失调。感知觉异常,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 6、语言过多:在正常场合说话多、废话多。看电视也说个不停, 7、上网进入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人格障碍,物质滥用,广泛焦虑系、心境恶劣。情绪波 动大、社交障碍(成人多动症) 4.多动症的病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全以及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紊乱,也就是中枢神经递质GABA(r-氨基丁酸) 、GLU(谷氨酸)、5-HT(5-羟色胺)、ACH(乙酰胆碱)、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等六种神经递质的失衡。 多动:主要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注意力缺陷:主要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对注意力神经的控制作用,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短暂,上课走神等

5.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患上儿童多动症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患上儿童多动症呢?专家介绍,诊断儿童多动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诊断方法有指鼻测试、翻手测试、点指测试等。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家长早日发现孩子的病情。 1、指鼻测试 让儿童分别用左手和右手食指,指自己的鼻尖。双眼闭合打开各指5次,观察儿童在此过程中的协调性和速度。 判别:若动作笨拙,出错多,尤其是闭眼时,那么儿童可能患儿童多动症。 2、翻手测试 让儿童坐于桌前,两手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手掌朝下,拇指沿桌边下垂,其余手指并拢,随后尽量快速地翻动手掌手背。 判别:翻手时若不让摆动肘部,儿童出现动作笨拙,乱翻一气,两手小指靠不拢,则可能为儿童多动症。 3、点指测试 让儿童一手握紧拳头,另一只手用拇指依次触碰其它手指的指端。然后换手,继续重复一系列动作。也可以选择正反两个方向的接触手指,按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顺序来接触。 判别:如果儿童的动作不连贯、不灵活、错误多,则可能为儿童多动症。 相信广大家长通过阅读上述文章,已经对诊断儿童多动症的方法有了了解。孩子患上儿童多动症的危害很大,所以,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儿童多动症的研究综述

儿童多动症的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关于儿童多动症的报道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性逐渐提高,家长们特别关心子女的异常行为,认为自己子女患此病的家长也越来越多,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认识儿童多动症。本文旨在阐述关于儿童多动症的各方面的研究,包括概念、病因、症状、治疗等,使人们对儿童多动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多动症儿童,让一些家长、老师走出误区,使儿童多动症患儿尽可能得到好的治疗。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障碍神经递质 一儿童多动症的概念及简介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俗称,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儿童多动症一般发生于6-12岁的学龄儿童,通常起病于学龄前期,10岁是高发期,至13-15岁少年期有自行缓解和好转的倾向。ADHD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发性症状,另一类是继发性症状④。 (一)原发症状 1 、注意困难。这是儿童多动症最关键的症状,因为有的患儿并无明显的多动不安的症状,而主要表现为注意上的困难,与同龄儿童相比,这类儿童的注意显著涣散,很难集中,无论多么令他感兴趣的事物,都无法长久吸引他的注意,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因而做事常常有头无尾,半途而废,上学后这一症状更为明显,在课堂上,总是东张

西望,心不在焉,集中注意听课的时间非常短暂,常对老师的讲解和布置的作业听不清楚;做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粗心大意,不能顺利完成作业。 2、活动过多。这是儿童多动症最显著的特点,也是许多儿童来就医的原因,表现为活动明显的增多,这样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表现为不安宁,手脚不停的乱动,好哭闹,母亲只能抱着他在地上走来走去。幼儿时在家到处乱翻乱动,上桌上窗,打翻东西,而且常常以跑代步。上学后更是坐立不安,摇晃桌椅,骚乱别人,小动作不断,课间在教室中乱跑,喜欢玩危险的游戏。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调皮好动不同,因为其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晚上睡觉前在床上还要闹腾一番,入睡后也不能安静下来,经常是乱踢乱滚,爱磨牙,说梦话,甚至尿床,夜游。这种孩子身上好象装上个发动机一样,总是忙碌不停。 3、行为冲动,情绪不稳。这些孩子比较冲动任性,做事不考虑后果,上课时,他们会突然无故得喊叫或随便插话,做游戏时不守游戏规则不能耐心地等待,过多频繁的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难以引导,控制调节其活动。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变化无常。有的孩子表现出感情脆弱,喜欢和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儿,这实际上是情感脆弱的一种表现。另外,这些儿童做事之前不假思索,不考虑行为的后果,行为多先于思维,行动具有突然性,所以往往惹事生非。 4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相当一部分患儿存在着知觉活动和综合分析障碍。如在临摹图画时往往分不清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的各部分综合成一个整体,约有一半患儿会出现

社会工作对儿童多动症患者介入的个案研究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曾经这样子提到过“一个人的童年是决定他一生的,世界给我们的最初图像就是在这时候出现。每个人其实都一样,童年会左右他的人生,虽然他长大以后可能会做这样或那样的工作,但无论他做什么,世界的图像是不可能更改的,充其量只是做了一些修改而已。只不过有些人修改得多一点,有些人修改得少一点。决定命运的最好时机就是童年。” 全球最大的心理学家协会,一个代表美国心理学界的专业科学组织——美国心理学会在2000年指出ADHD的患病率为3%-5%,男生与女生的比率为4:1到9:1,而在中国的患病率已达到4.31%-5.83%。直系家属如果有患ADHD的话,还会相对地增加患病的可能性,最高达57%。 本人在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道的正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辖下的钟村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习,在整个钟村街道(包括了8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居委)管辖范围里面包括11间小学(其中2间为综合学校),幼儿园更是多达20多间。其中在读小学生有7500多人,儿童总人数达1万多人,潜在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患者接近600人。 因此,本文以ADHD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了社会工作中的三大方法之一——个案工作方法,利用社会工作理论和专业方法,对现有介入ADHD的方法进行整合和梳理的基础上,利用实际的案例,探究有关社会工作如何有效介入ADHD的儿童患者,以及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或者长处,从而总结出更加系统的方法。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ADHD的儿童患者研究,探究社会工作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为日后相同的案例提供参考依据。由于国内关于多动症方面的书还是比较多的,但绝大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原因和矫治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原因和矫治 案例介绍:明明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家里是爸爸妈妈头疼的宝贝,天天喝可乐、雪碧,上蹿下跳没有一刻安稳,情绪不稳定,常常冲动任性,一不高兴就对家里的东西摔摔打打。在学校是老师头疼的问题小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手脚动个不停,需要老师多次课堂提醒;好捉弄人,常干扰或打断别人的说话和活动,自控力差,脾气暴躁,智商正常但学习成绩时好时坏,一事未完又换另一件事……爸爸妈妈怀疑明明是多动症孩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以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且伴有学习困难,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 一、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问题核心为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活动过多。多动症孩子不论在何种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轮流活动时迫不及待,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他们常常胆子很大,不避危险,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可能出现不良行为,如说谎、偷窃、斗殴、逃学、玩火等。喜争吵打骂,常称王称霸。 注意力不易集中。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不符合实际年龄特点,如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溜号”,听而不闻。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便涂改,马马虎虎,潦潦草草,错误不少。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虎头蛇尾。 冲动任性。多动症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 当玩得高兴时,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常使同学和伙伴害怕他,讨厌他,对他敬而远之。多动症儿童也常常因此而不易合群,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发生自伤与伤人的行为。 学习困难。多动症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这类孩子考试成绩波动较大,到3-4年级时,留级的可能相对较多。但因智商正常,如课后能抓紧复习、辅导,尚可赶上学习进度。 二、儿童多动症的原因 国内外学者虽然对多动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其发病原因,以下几点可能是多动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遗传因素。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同胞和其他亲属,在童年也患过此病,同卵双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异卵双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这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脑损伤或脑发育不成熟导致的脑功能轻微失调。研究表明,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基底核系统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难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中毒或脑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儿童多动症主要有以下五大特征

儿童多动症主要有以下五大特征。 (1)注意障碍难全部多动症儿童有注意不能集中,或不能持久,但意志控制的主动注意削弱,听课不专心,作业难完成。而被动注意却亢进,容易被外界刺激而分心,注意力随环境转移并容易被自已感兴趣的电视或游戏机所吸引迷恋。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习不专心,可是玩游戏机或看有兴趣的电视却能目不转睛,高度集中。这是由于被动注意相对亢进所致。而学习较为枯燥无味,需要由意志控制的主动注意才能好好学习。多动症儿童正是缺乏学习上的坚强意志可和毅力。因此无法好好学习,甚至厌学。 (2)活动过多其实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并不主要在"多"字,而是他们的行动存在"质"的差异,表现心不在焉,心神不宁,心慌意乱,有头无尾,杂乱无章。在课堂座位上不停地扭动,做小动作,东张西望;下课后则如脱缰野马,无目的地狂奔乱跑。有少数儿童看上去较文静、少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思想开小差,对讲课内容一问三不知。 (3)冲动任性表现难以自控的性清急躁、易激动、好发脾气、冲动任性;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事缺乏思考,不顾后果,没有耐心好好和同学游戏,而且随心所欲进行捣乱。甚至破坏东西、偷窍、斗殴、惹事生非。 (4)心理改变表现情绪不稳,有的兴奋不安,话多,爱管闲事,做事粗糙,难以入眠。有的表现反应迟缓、动作懒散、作业拖拉,情绪容易波动,感情脆弱,易哭易笑,不能耐受挫折,不能合群或喜欢与较自己幼小儿童为伍;性格孤僻、倔强,即使打骂也无济于事;往往不听劝告,不服管理,我行我素。有的产生自卑、逆反执拗心理,甚至出走、犯罪或自杀。 5.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有性别差异吗

无论男孩或女孩都可以患多动症,但据各方面统计,本病的发病率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男女之比约为3:1~9:1。来我院门诊的男孩也明显多于女孩。在临床方面,男女虽都有注意缺陷,但男孩子由于天性爱动,因此伴有多动症状较多。易给人以"多动症"的印象,而女孩相对少动,易误认为非多动症或人以智能较差的印象。因此男孩多为注意障碍伴多动症(ADHD),而女孩以注意障碍不伴多动型(ADD)较多。如将诊断侧重在注意障碍,则两者发病人数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据统计大约为1.5:1。 6.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有种族、区域差别吗 根据万国斌等对湖南省城乡6911名7~16岁儿童多动症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农村多动症的患病率重型者为1.3%,轻型者为1.77%,城市多动症的患病率重型者为0.69%,轻型者为2.54%,农村重型多动症的比例较高,而城市轻型病例偏多。根据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包头地区城乡32所小学147424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多动症的发病与民族间无相关性,因为混居生活的少数民族,如蒙、汉、回、满等族的学龄儿童,其社环境、接受教育的方式基本相同,民族间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相近。该调查结果还表明,农村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 7.多动症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的症状也有所差异: (1)婴儿期约30%的多动症儿童出生后就显得多动,不安宁,易激惹,过分哭闹、叫喊,母子关系不协调。 (2)幼儿期约有50%~60%多动症儿童在2~3岁时就显得与其他小孩不一样,特别不听话,难管教,睡眠不安,常有遗尿,大多饮食差,培养排便、睡眠习惯均困难。 (3)学龄前期症状渐明显,干事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多,不能静坐,爱发脾气,不服管理,缺乏自控能力,参加集体活动困难,情绪不稳,破坏东西,玩具满地撒,不爱惜,不整理,对动物残忍,有攻击性、冲动性行为,常和小朋友打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