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传输线-平面传输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6
MMIC
14
0.68
MMIC
10
3.3
MMIC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平面传输线
性能: 超常的层间结合; 低吸水率; 增强的尺寸稳定性; 低Z轴膨胀; 频率使用范围稳定的介电常数; 增强的挠性强度。 应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和连结器;无源元器件;天线。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平面传输线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平面传输线
材料名称 表面粗糙 10GHz时的 介电常 导热率
应用与特点
度(um) 损耗正切(10-4) 数 (W/cm℃)
聚四氟乙烯
10~15
2.5~2.8
厘米波段MIC
纤维加强板
价格低,加工容易
氧化铝99% 2~15
2~5
9~9.5
0.3
厘米至毫米波段
蓝宝石
0.5~1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平面传输线
对于金属材料的要求:
(1)高的导电率; (2)低的电阻温度系数; (3)对基片的附着性能好; (4)好的刻蚀性和可焊接性; (5)易于淀积和电镀。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平面传输线
材料 表面电阻率 趋肤深度 热膨胀系数 与介质
(f单位:Hz) 2GHz(μm) (10-8/℃) 附着力
2.2.1 微带线
➢准静态分析:步骤1
假设介质不存在,金属导体之外到处都是空气,算 出其每单位长电容及电感分別为C0及L0,此时: 特性阻抗为
Z0a L0 / C0
相位传播常数为
0a L0C0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0
2.2.1 微带线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1 微带线
➢微带线特性分析
微带线分析方法有两种: (1)准静态法 (2)全波分析法 把微带线的工作模式当作TEM模来分析,这种分析方法 称为“准静态分析法” 。 全波分析法是利用高等电磁理论,求满足完整Maxwell方 程式及边界条件的电磁场之解。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同轴线
矩形波导
圆波导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微带线
2.1 引言 ➢毫米波传输线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1 引言
➢毫米波传输线分类
• 平面传输线
• 微带、悬置微带、倒置微带 • 共面波导、共面带线、槽线
• 准平面传输线
• 鳍线(准TE10)
• 金属波导
• 矩形波导 • 圆波导等
• 介质波导
• 矩形介质波导 • 介质镜像波导等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1 微带线 微带线的构成
微带线由介质基片、介质基片 上的导带与金属接地层组成。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1 微带线 微带线的分析方法
• 1952年时, Grieg and Engelmann采用分析方法基于平行双线 的准静态分析。
• 20世纪60年代,保角变换、格林函数、有限差分法等发展; • 1971年时,严格的场解方法已经能够计算色散特性。
2.2.1 微带线
微带线目前是混合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和单片微波毫米波 集成电路使用最多的一种平面型传输线。
微带线结构及内部场结构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1 微带线
• 1952年, Grieg and Engelmann,首次发表关于微带 线的报道,“Microstrip-A New Transmission Techn ique for the Klilomegacycle Range”,IRE proceedi ng。
毫米波传输线
2.1 引言 2.2 平面传输线 2.3 波导 2.4 鳍线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1 引言
➢毫米波传输线的要求
损耗低; 弱色散,单模传输; 具备一定的功率容量; 成本低; 便于电路和系统集成; 体积小、重量轻。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1 引言 ➢微波常用传输线
平行双线
• H波导、槽波导等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 平面传输线
平面传输线通常由介质基片、介质基片上的导带与金属接 地层组成,制备工艺包括厚膜工艺和薄膜工艺。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平面传输线
对基片材料的要求:
(1)较高的介电常数,使电路小型化?; (2)低损耗; (3)在给定的频率和温度范围内介电常数 稳定; (4)纯度高,性能一致性好; (5)表面光洁度高; (6)击穿强度高; (7)导热性好,以适用于较大的功率; (8)适应环境能力强。
• 1955年, ITT Ferearl Telecommunications Laborato ries(New Jersey), 报道了多篇关于微带线的报道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 nique.
• 1960年,薄基片厚度的微带线流行。
• 薄膜与厚膜工艺产品之差异分析
精度 镀层材料 镀层表面
设备 镀层附着 性 电路对准
薄膜工艺
高,<±1%
材料稳定度高
表面平整度高,误差 <0.3μm
成本高
无需高温烧结,不含 氧化物、附着性好
使用曝光显影,对准 性高
厚膜工艺
较低,<±10%
易受浆料影响
较差,误差 <3μm
成本低
易受基板材质影 响
易受丝网张力及 使用次数影响, 对准性较差
薄膜工艺制备过程:
研磨抛光
基片处理
镀膜
金属层减薄
版图制作
图形放大 照相制版
光刻腐蚀
甩胶 曝光 腐蚀
接地/电镀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接地金属化 电镀防护
2.2 平面传输线
微带线
平面传输线
带状线
悬置微带和倒 置微带
槽线与共面波导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相速和波长 特性阻抗 衰减常数 功率容量 设计原则
银(Ag) 2.5
1.4
21
差
铜(Cu) 2.6
1.5
18
差
金(Au) 3.0
1.7
15
差
铝(Al)
3.3
1.9
26
差
铬(Cr) 4.7
2.7
9
好
钯(pd)
3.6
11
中
钽(Ta)
7.2
4.0
6.6
好
工艺方法
蒸发 电镀/蒸发/淀积
电镀/蒸发 蒸发 蒸发
蒸发/电镀/溅射 溅时
《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讲义
2.2平面传输线
1
9~9.5
0.4
毫米波MIC
高介陶瓷
1~2
20~80 0.01~0.05 用于小尺寸电路
Duroid
2.2~4.0
毫米波MIC
石英
氧化铍
硅 砷化镓 磷化铟 碳化硅
0.1~0.5
2~10
1 1
1wk.baidu.com
1
10~100 6
3.8
0.01 毫米波MIC,但易
碎
6.6
2.5
导热好,用于功率
器件
12
1.5
MMIC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