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胃溃疡的病因及防治

猪胃溃疡的病因及防治
猪胃溃疡的病因及防治

猪胃溃疡的诊断与治疗

猪胃溃疡的诊断与治疗 核心提示:胃溃疡是一种慢性应激性疾病,本病在集约化、机械化封闭饲养的猪群中发生较多。在猪的某些疾病过程中也可形成胃肠道溃疡,如口蹄疫、猪瘟、慢性猪丹毒、红色猪圆线虫等疾病中,胃腺区可见有溃疡出现。本节所涉及的溃疡主要是指胃食管区的溃疡。 【病因/病原】 1.饲喂含高玉米淀粉、低蛋白的饲料可引发猪胃食管区溃疡。 2.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和氧化性不稳定的脂肪酸及维生素E和硒的平稳被打破。 3.养猪户误把浓缩料中硫酸铜含量高,颗粒大,甚至米粒大小视为上品,再加上追求“黑粪便”的误导,个别厂家饲料中硫酸铜含量已超过高铜标准,做成浓缩料,加之颗过大,使用时混合不匀,猪胃黏膜遭受硫酸铜损伤,加之后期饲喂过细的饲料,胃酸过多,势必加剧炎症,以致辞造成溃疡. 4.神经及其它因素引起。 【流行病学】 胃溃疡的发生率大多在13%-23%范围,以病猪对象的调查比以屠宰场的出槽猪为对象进行调查的发生率高。这项调查是在大型肥育养猪场的病猪和屠宰场的肉猪中进行的。胃溃疡的发生率,病猪15.5%,肉猪6.5%-8.6%。除胃溃疡外,可见作为其前兆病的角化占34%-42%、糜烂占20%。

【病理学】 剖检时常可发现胃很软、膨大,呈异常状态。沿胃大弯切开后,可见胃内充满血块、未凝固的血液及纤维渗出物、夹杂不等量的食物等混合物,这种变化是最急性型的表现。在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胃肠内容物的量、坚实度及颜色取决于出血的程度、出血持续的时间及出血到死亡的时间。几乎所有慢性溃疡的胃中均含有不等量的黄褐色液状内容物,且大多呈水样。这些胃内容物有时具有发酵酸败气味。胃粘膜的变化,早期可见胃食管区粘膜表现出现皱纹、突起或不规则、粗糙不平,粘膜易于揭起,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局部糜烂,上皮的完整性被破坏,进而引起伴有出血的活动性溃疡。溃疡灶可以单个或多个,形状可以是弥漫性的或无规则的,病灶的大小由几平方毫米到遍及整个胃食管区。当引起胃溃疡的致病因素消除后溃疡病灶可愈合,局部由结缔组织瘢痕替代,同时粘膜出现萎缩。 【症状】 发病很急,常常在运动或兴奋之后突然死亡或虚脱。死亡原因主要是胃溃疡出血,剖检可见尸体、粘膜极度苍白,广泛性胃内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1)急性型。可见明显的贫血症状,病猪虚弱无力,呼吸加快,有时可由于胃痛而出现磨牙。有的表现阶段性厌食,或出现呕吐、便血。大便干结也是本病常见的特征性症状。体温略低于正常或正常。 (2)亚急性和慢性型。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临床可见厌食、贫血、体重减退等。有的可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地排出黑色粪便。有些慢性病例临床症状很轻,仅

常见的猪皮肤病诊断及防治

常见的猪皮肤病诊断及防治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流能渠道的增多,饲养密度的增大,为疾病流行创造了客观条件。历此,疾病越来越成为养猪业发展的重大障碍,皮肤病也不例外。为此,我们对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一、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1、口腔坏死杆菌病;此病是仔猪皮肤受伤而断发感染坏死梭状杆菌(Fusiformis necrophorus)引起,常见病变为双侧脸颊或口腔溃疡。本病主要因缺乏经验的养猪人员未能正确断齿、仔猪吮浮时相互争斗受伤被感染而致。另外窝产仔数较多时,其中瘦弱仔猪常发生面部坏死;母猪无乳或乳汗减少时仔猪常发。 治疗时先将痂皮刮除,以3%过氧化氢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涂上抗生素药膏。严重的病例,应同时注射抗生素如青链霉素连续3天。防制措施为出生的后24小时内,剪掉仔猪高出牙床部分的犬齿和侧切齿。断牙器械必须严格消毒。大窝仔猪分散饲养,以避免吮乳时相互抢争乳头。并同时注意产房卫生和防制母猪射乳缓慢等疾病。 2、猪油皮病;此病常发生于1-4周龄猪只,由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所引起。此病通过打架咬伤,粗糙地面磨擦及患疥螨发痒抓伤等伤口感染而引起。其发病率10%-90%,死亡率为5%-90%(平均为20%)。主要症状为逐渐形成厚膜皮肤变得黏湿及呈油脂状,随后形成龟裂硬层,皮毛粗刚,另外四肢蹄上还有创伤。本病治疗效果不一,病发早期,以针剂抗生素治疗可收良效,感染的部分可彩局部皮肤防腐剂如碘制剂冲洗,大量发生时用阿莫西林、土霉素或TMP增效磺胺群体拌料或饮水给药治疗。疾病暴发时,应注意搞好卫生,尤其是产房和仔猪舍卫生。增加每日粮锌和B族维生素(尤其是生物素)的含量有利于该病的治疗。仔猪为断奶后混群饲养时连续3天喷洒皮肤消毒剂可避免断奶后因争斗引起的油皮病暴发。控制疥螨对防制该病也是有必要的。此外,打耳号的器具不干净、剪除犬齿不合理,地面粗糙及分娩栏不卫生等也可引起。 3、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所引起的传染病。急性猪丹毒的特点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亚急性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亚急性猪丹毒为良性,主要症状为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疹块出现1-2日体温逐渐恢复,经1-2周痊愈。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慢性型以跛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发病初期为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治疗方法: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推荐远征药业)治疗,每天1次,连续3-5天。病情较重的猪两次注射时装间隔为12小时。目前猪丹毒菌苗用于预防有良好效果。

胃溃疡介绍

胃溃疡 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及十二指肠最为常见,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基本相似,明确诊断主要靠胃镜检查。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指胃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 疾病简介 胃溃疡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作为消化性溃疡中的常见类型,胃溃疡的地理分布大致有北方向南方升高趋势,且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此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吸烟、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胃溃疡的发病率开始呈下降趋势,然而其仍属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胃酸分泌异常是引起溃疡的常见病因。典型的溃疡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其中,胃溃疡多好发于在胃角和胃窦小弯,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其发病与季节变化有一定关系。 发病原因 胃腔内,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液中重要的消化物质。胃酸为强酸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侵蚀性;胃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可破坏胃壁上的蛋白质,然而,在这些侵蚀因素的存在下,胃肠道仍能抵抗而维持黏膜的完整性及自身的功能,其主要是因为胃、十二指肠黏膜还具有一系列防御和修复机制。我们将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有害侵蚀性称之为损伤机制,而将胃肠道自身具有的防御和修复机制称之为保护机制。目前认为,正常人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机制,足以抵抗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蚀。但是,当某些因素损害了保护机制中的某个环节就可能发生胃酸及蛋白酶侵蚀自身黏膜而导致溃疡的形成。当过度胃酸分泌远远超过黏膜的防御和修复作用也可能导致溃疡发生。近年的研究已经表明,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是损害胃肠保护机制导致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胃酸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此外,药物,应激,激素也可导致溃疡的产生,各种心理因素及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可诱发溃疡的出现。 病理生理 典型的溃疡底部活动期常分为四层:第一层急性炎性渗出物,由坏死的细胞、组织碎片和纤维蛋白样物质组成;第二层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非特异性细胞浸润所组成;第三层为肉芽组织层,含有增生的毛细血管、炎症细胞和结缔组织的各种成分;第四层为纤维样或瘢痕组织层,可扩张到肌层,甚至达浆膜层。由于内镜下活检取材只能达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通常不能观察到典型的溃疡的四层结构,其病理组织上主要表现为黏膜层炎症细胞侵润,固有膜

麻疹试题(含答案)

麻疹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计50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 天内天内天内天内天内

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二、判断题:(每小题10分,共5题,计50分。) 1、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 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之所以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消化性溃疡。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难以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能明确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那就可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西医学 名: 胃溃疡 所属科 室: 内科 - 消化内科 发病部 位: 胃部 主要症状:上腹痛及上腹不适,消化 不良,等 主要病 因: 吸烟,生活及饮食不规律,精神 心理因素,等 多发群 体: 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传染性:无传染性 目录 编辑本段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Marshall和Warren因1983年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作用而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2.药物及饮食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似亦有一定关系。 易致胃溃疡的药品: (1)各种阿司匹林制剂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痛及不适,严重者可有呕血、黑便等,胃镜检查可发现胃黏膜炎症、糜烂及溃疡形成。 (2)激素替代药消炎痛和保泰松这类药物属激素替代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导致急性胃溃疡。 (3)解热镇痛药如A.P.C,扑热息痛,去痛片以及感冒通等感冒药。 (4)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藻酸双酯钠(,也可导致胃溃疡,甚至胃出血。(5)消炎药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容易造成胃的不适。

胃溃疡

胃溃疡 这些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你认为有哪些? 上腹部疼痛病因 胃炎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疲乏皖腹痞闷腹胀 肝炎巩膜黄染肝区痛肝肿大食欲不振肝臭 胰腺炎腹痛右上腹痛左上腹痛上腹部疼痛上 电冰箱胃炎胃痉挛恶心与呕吐寒战绞痛上腹部疼 胆石胆绞痛腹痛恶心与呕吐消化不良畏寒 右上腹部疼痛的原因一:肝病。当出现右上腹疼痛后,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肝病,肝病除了常出现右上腹疼痛的症状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浑身没劲、头晕、皮肤发黄等相关症状。临床上多发的肝病有酒精肝、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右上腹部疼痛的原因二:胆管病。胆管和肝脏距离较近,胆管发生的疾病多见于胆常癌、胆囊炎、胆囊切除后综合症、肝曲结肠癌等。胆管病往往引起的疼痛症状是间歇性阵痛。 右上腹部疼痛的原因三:肠胃病。多是由于大肠右段和十二指肠、胃部出现了炎症,常见的肠胃疾病有胃炎、胃溃疡、胃出血、肠炎、肠道肿瘤、肠扭转等等。肠胃病往往表现出的症状是腹胀、烧痛、肠鸣、呕吐、发泄。 右上腹部疼痛的原因四:胸膜、肋骨疾病。例如胸膜炎、肋骨受损、肋骨炎等。所表现的症状多是放射性刺痛、疼痛位置明确,用手按压疼痛加剧。 右上腹部疼痛的原因五:其它病因。这些疾病临床上发生率较低,例如泌尿系结石、右侧大叶性肺炎、急性阑尾炎、肾脏炎症、胰脏炎症等。 黑便的原因 1、消化道疾病:为便血最常见原因,包括食管静脉曲张、食管异物、溃疡病、急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肠套叠、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绞窄性肠梗阻、美克耳憩窒、肠息肉、肛裂等。 2、血液疾病: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过敏性紫癜等。 3、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伤寒等,新生儿吞入母亲产道血或乳头破裂的血,鼻、咽、齿龈出血的吞入等。 4、食物或药物的影响:某些食物和药物也可引起大便颜色的变化,有时容易与便血混淆。如夏天吃大量西瓜和西红柿后可以使大便颜色变红,贫血小儿服用铁剂后大便可发黑,食用了动物的血、肝和较多的肉类或服用铁剂、碳剂后,大便颜色也可发黑。 胃液的主要成分、胃粘膜屏障与胃溃疡有何关系? 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gastric ulcer)是指发生于胃的一种界限清楚的局限性组织损伤,可累及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其发病其多因素所致,或“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茵过强,或“防御因子”(胃黏膜、胃黏液、碳酸氢盐等)减弱而形成。胃黏膜在溃疡发生和愈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胃黏膜屏障是指胃黏膜具有防止胃液自身消化,抵御食物或

麻疹培训习题及答案

麻疹培训习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2015年麻疹培训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50分,每题5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是() A.远离患者 B.戴口罩 C.注射麻疹疫苗 D.做好消毒 3.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先由耳后,到发际、额、面部、颈、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掌足底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下列关于麻疹粘膜斑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发疹前2-3天出现 B.麻疹粘膜斑开始见于上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以后累及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C.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D.一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保护麻疹易感人群,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猪胃溃疡的病因及防治

猪胃溃疡的病因及防治 猪胃溃疡主要是指胃食管工粘膜出现角化,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形成圆形溃疡面,甚至胃穿孔。症状包括厌食、腹部不适、肠道运动异常导致便秘或腹泻和某些病例胃出血及黑粪症等。本病初期胃呈轻微出血,仅表现消化不良,人们往往不易察觉。当胃穿孔后,伴发急性弥慢性腹膜炎时,可迅速死亡。常呈散发,在一群猪内引起个别猪死亡。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50kg以上生长迅速的猪及饲养在单体限位栏内的母猪。一年四季都有发病,但以炎热的夏秋季节较多见。1.1饲料因素(1)饲料粗硬不易消化。(2)饲料中缺乏足够的纤维。(3)饲料粉碎得太细。(4)长期饲喂高能量特别是玉米含量过高的饲料。(5)在谷类日粮中不适当混合大量有刺激性的矿物质合剂。(6)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B1、硒等。(7)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过多。(8)饲料霉变。 1.2 环境应激及饲养管理因素(1)噪音、恐惧、闷热、疼痛、妊娠、分娩、过多打扰猪(如经常转群、称重)。(2)猪舍狭窄、活动范围长期受限制。(3)猪舍通风不良、环境卫生不佳。(4)饲喂不定时,时饱时饥,突然变换饲料。 1.3 疾病因素(1)常继发于慢性猪丹毒、蛔虫感染、铜中毒、霉菌感染(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2)常见于维生素E缺乏、肝营养不良的猪。(3)体质衰弱,胃酸过多。症状如下: 3.1 隐性与健康猪无异,无明显症状,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几乎不受影响。在屠宰后才被发现。 3.2 慢性食欲降低或不食,病猪体表和可视粘膜明显苍白,时有吐血或呕吐时带血,弓背或伏卧,因虚弱而喜躺卧,渐进性消瘦。开始时便秘,后变为煤焦

油样粪便,潜血检查呈阳性。病情有时恶化,有时缓解,引起消化障碍和腹痛。少数病例有慢性腹膜炎症状。病程7~30天。 3.3 急性本病急性发作时,由于溃疡部大出血,病猪可突然死亡;也有的病猪在强烈运动、相互嘶咬、分娩前后进突然吐血、排煤焦油样血便、体温下降、呼吸急促、腹痛不安、体表和粘膜苍白、体质虚弱、终因虚脱而死亡。当病猪因胃穿孔引起腹膜炎时,一般在症状出现后1~2天内死亡。 【剖检变化】 溃疡主要在胃的食道区,也见于胃底部和幽门区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及大小数量不等、形态往往不一的糜烂斑点和界限分明、边缘整齐的圆形溃疡。胃内有血块及未凝固的新鲜血液,有纤维素渗出物,肠内也常发现新鲜血液。在无临床症状的病猪,早期病变有粘膜角化过度以及上皮脱落,而无真正的溃疡形成。病猪的胃常比正常的胃有更多的液体内容物;也有胆汁自十二指肠逆流至胃使胃粘膜黄染。慢性胃溃疡引起出血的病猪。因髓外造血而脾肿大。有的溃疡自愈猪,可留下瘢痕。若是胃已穿也,则可见弥漫性或局限性的腹膜炎。也常见膈膜炎症,腹腔内容物进入胸腔呈现膈病变。 【诊断】 本病生前诊断较困难,特别是早期确诊更难。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是:粪便变黑,皮肤和粘膜明显苍白。唯一的证据是取可疑的粪便作潜血检查。应与出血性肠炎综合征、急性猪痢疾加以区别。 【治疗】

猪蛔虫病症状有哪些-猪蛔虫病防治措施分析.doc

猪蛔虫病症状有哪些?猪蛔虫病防治措施分析 概述:猪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寄生在猪小肠中的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在猪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随粪便排出。猪蛔虫病的流行很广,一般在饲料管理较差的猪场,均有本病的发生;尤以3~5月龄的仔猪最易大量感染猪蛔虫,常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死亡。我们来详细了解下猪蛔虫病的情况。猪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寄生在猪小肠中的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在猪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随粪便排出。猪蛔虫病的流行很广,一般在饲料管理较差的猪场,均有本病的发生;尤以3~5月龄的仔猪最易大量感染猪蛔虫,常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死亡。我们来详细了解下猪蛔虫病的情况。 猪蛔虫幼虫和成虫阶段引起的症状和病变是各不相同的。 (1)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直径约1cm。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临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病猪伏卧在地,不愿走动。幼虫移行时还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出现荨麻疹和某些神经症状类的反应。 (2)成虫寄生在小肠时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蛔虫数

量多时常凝集成团,堵塞肠道,导致肠破裂。有时蛔虫可进人胆管,造成胆管堵塞,引起黄疸等症状。 (3)成虫能分泌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血管,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成虫夺取宿主大量的营养,使仔猪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被毛粗乱,常是造成“僵猪”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猪蛔虫病诊断要点临诊症状大量幼虫移行至肺脏时,引起蛔虫性肺炎,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被毛粗乱,常是形成僵猪的重要原因。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肠阻塞、肠破裂。有时蛔虫进入胆管,造成堵塞,引起黄疸症状。又因虫体的毒素作用,可能引起仔猪痉挛、皮疹等过敏表现。 防治措施治疗可用左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或伊维菌素等药物治疗。造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应经常清扫、消毒猪圈和运动场,及时清除粪便并堆积发酵。 可使用下列药物驱蛔虫,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l0~20mg,混在饲料中喂服。 (2)氟苯咪唑每千克体重30mg,混在饲料中喂服。

胃溃疡常见的结局和并发症有哪些(一类特选)

1.胃溃疡结局和并发症:(1)愈合(2)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 2.血栓:影响:a.止血b.栓塞c.阻塞血管d.心瓣膜变形e.广泛性出血。形成条件:心血管 内皮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结局:a.软化,溶解和吸收b.机化和再通 c.钙化 3.癌前病变(良性病变):a.皮肤慢性溃疡b.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c.大肠腺瘤d.慢性溃疡 性结肠炎e..乳腺纤维囊性病f.粘膜白斑g.Barrett食管 4.炎症:结局:(1)愈合:完全愈合;不完全愈合(2)迁延为慢性炎症(3)扩散蔓延:a.局部蔓延b.淋巴道蔓延c.血行蔓延:败血症;毒血症;菌血症;脓毒败血症。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a.内皮细胞收缩b.内皮细胞损伤c.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d.新生毛细血管高通透性 5. 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乳头状瘤,脂肪瘤,结核瘤,血管瘤(有包膜),甲状腺腺瘤, 神经纤维瘤。 恶性肿瘤: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象无或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缓慢较快 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侵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继发改变少见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转移不转移可转移 复发不复发或很少复发易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 织;出血、坏死、合并感染;恶病质6. 细胞(神经节细胞) 7.高血压:致病因素:a.遗传和基因因素b.超重肥胖、高盐膳食及饮酒c.社会心理因素d.体 力活动e.神经内分泌因素。良性分期:功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内脏病变期。 8.肠结核: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椭圆形长轴与肠管长轴垂直。肠伤寒:溃疡的长轴与肠管 的长轴平行。肠阿米巴病:溃疡呈烧杯状口小底大。细菌性痢疾:溃疡浅而不规则。溃疡型肠癌:溃疡边缘呈火山口状。 9.适应性变化: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0.变性:a.水变性b.脂肪变:心,肝。c.玻璃样变:良性高血压d.淀粉样变e.粘液样变f.病 理性色素沉着g.病理性钙化 11.非毒性甲状腺肿:增生,胶质贮积,结节。病因:a.缺碘b.致甲状腺肿因子的作用:大量 钙和氟、某些食物、硫氰酸盐及过氯酸盐、药物c.高碘d.遗传与免疫 12.心肌梗死:靠近心尖的左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部。胃溃疡:胃小弯近幽门处。十二指肠 溃疡:球部。胃癌:胃窦近胃小弯侧。乳腺癌:外上象限。大肠癌:直肠和乙状结肠。 食管癌:食管中段。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内囊和基底核(豆纹动脉)。原发性肺结核: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大、中动脉。 13.风湿病: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北方寒冷地区发病率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 织,与自身免疫有关,初次发为儿童和青少年。变质渗出期,增生期(肉芽肿期),纤

麻疹的表现及图片

麻疹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 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流行病学】 天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

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 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

【并发症】 (一)喉、气管、支气音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的小儿喉腔狭小、粘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需行气管切开术。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二)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AIDS病人合并麻疹肺炎,伴有皮疹,常可致命。 (三)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 (四)神经系统 1、麻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改变为:轻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

母猪胃溃疡的防治措施.doc

母猪胃溃疡的防治措施 概述:母猪皮肤与黏膜发白,体质虚弱,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排煤焦油样的干粪球,吃食时常出现呕吐,吐出黄绿色粘稠的液状胃内容物,急性发作时可见突然死亡。我国猪群中发病率为5%~25%,淘汰率可达13%以上。母猪胃溃疡病因 发生胃溃疡的原因很多,主要的病因有:饲料质量不佳、粗糙、霉变、缺乏营养、缺乏纤维;日粮中玉米比例过高,粉碎过细,颗粒料饲喂时间过长;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过多;高铜、高锌饲料;缺乏维生素E、B1和硒;各种应激因素、遗传因素,高热、寒冷,寄生虫病(蛔虫)和传染病如猪瘟、蓝耳病等,均可诱发胃溃疡。 母猪胃溃疡防治技术 (1)消除各种诱发病因,保证母猪的营养标准,调整日粮配比,增加维生素E、B1和硒。 (2)镇静止痛:肌注2.5%盐酸氯丙嗪4~5毫升(每公斤体重1~3毫克),或肌注安溴注射液10毫升,每日1次; (3)中和胃酸:口服小苏打,或抗酸剂氢氧化铝,硅酸镁,氧化镁等; (4)保护胃粘膜:口服次硝酸鉍,每次5~10克,每日3次;或口服韖酸蛋白,每次2~5克,每天2次; (5)促进溃疡愈合:猪用转移因子(10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加排疫肽(五种高免球蛋白,每50公斤体重1毫升),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4次;

(6)止血:止血敏,每次肌注0.25~0.5克;或维生素K,每次肌注0.03~0.05克;或安络血,每次肌注2~4毫升,每日2次,连用2-3天; (7)抗菌:30%氟苯尼考,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次;或阿莫西林,每公斤体重4~7毫克,每日2次,连用3天; (8)补液:10%葡萄糖盐水注射液500毫升,加维生素C1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3次。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的防治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的防治 近期,天气炎热,不同地区一些猪场的猪皮肤上出现急性红、粉红甚至紫斑性的皮疹,与疥螨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渗出性皮炎和猪痘等有明显的区别。病猪生长缓慢。这种病被称为猪皮炎肾病综合征,多发生于炎热的夏季,其他季节呈散发,常同其他疾病如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等混发。 临床症状病猪皮肤出现斑点状丘疹,丘疹开始呈红色,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紫红色的病灶,继而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病变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并可延伸到下腹以及前肢,严重的可覆盖全身各处。体外寄生虫(疥螨)感染严重的猪场该病症状相对较严重。个别猪出现发热,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呼吸急促,甚至衰竭死亡。症状轻微者可于一周后逐渐康复,症状严重者通常在3天内死去,也有一些病猪在出现临床症状后2周至3周才死亡。 病理变化主要的病变一般发生于皮肤和肾脏。剖检常见淋巴结出血性肿大,肾脏早期肿胀,外观呈土黄色贫血状态,肾皮质变薄易碎,中晚期质地坚实,肾包膜较难剥离,透过肾包膜可见到表面有大小不一、灰白色的坏死灶;心包积液、心肌柔软;肺可见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等病变;个别可见关节腔出血。肾脏的变化可作为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 病因1.病原。猪皮炎肾病综合征是由猪圆环病毒病引起的一种疾病,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疫苗预防。另外,蓝耳病毒、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等均可引发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有关。 2.饲料中霉菌毒素。猪长期摄入霉菌毒素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也较容易发生此病。 3.应激因素。猪场饲养条件差,猪群转栏和混群频繁,猪群饲养密度大,猪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均能使发病率升高。

胃溃疡

沙棘油和兰索拉唑对小鼠实验性胃溃疡的 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XXX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1198) 摘要目的:研究沙棘油和兰索拉唑对小鼠胃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口服乙醇胃粘膜损伤的小鼠胃溃疡模型,观察实验药物对小鼠急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麦特( Mett)氏毛细管法测定胃蛋白酶的活性。结果:沙棘油高、低剂量组都能明显抑制乙醇致小鼠胃溃疡(P<0.01),兰索拉唑低剂量组的胃溃疡抑制效果不理想(P=0.067),兰索拉唑高剂量组的胃溃疡抑制效果较明显(P<0.01)。结论:沙棘油能有效预防乙醇致小鼠急性胃溃疡,实验室合成兰索拉唑高剂量组对胃溃疡有一定抑制作用。 关键词沙棘油;兰索拉唑;胃溃疡;胃蛋白酶; Study on the Actions of Sea Buckthorn Oil and Lansoprazole Against Gastric Ulcer Zhou Ruiqi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ction of sea buckthorn oil and lansoprazole against gastric ulcer. METHOD:Gastric ulcer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mice by ethanol and the anti-gastric ulcer action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Both the high and low dosage of sea buckthorn oil can prevent gastric ulcer (P<0.01) while the low dosage of lansoprazole didn’t show a well effect and the high dosage of lansoprazole inhibited the gastric ulcer evidently. CONCLUSION:Sea buckthorn can prevent gastric ulcer clearly and the high dosage of lansoprazole can inhibit gastric ulcer while the low dosage of lansoprazole was not very well. KEY WORDS: Sea buckthorn oil; Lansoprazole; Gastric ulcer; Pepsin 沙棘油主要有沙棘籽油和沙棘果油,是分别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的种子和果肉中提取出的油液,皆含有维生素E、C、β-胡萝卜素、亚油酸、黄铜醇、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用于临床防治某些疾病,并用作化妆品等。研究证明,沙棘油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治疗多种常见病上具有重大临床价值。近年来对沙棘油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据报道沙棘油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还具有抗氧化、抗放射、抗炎、抗过敏等作用。[1] 沙棘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它具有消炎、止痛、杀菌的作用; 能促进组织再生, 并对皮肤和粘膜具有特殊的修复作用;沙棘油还能活化胰腺的分泌、抑制胃液的分泌、对肝脏中的脂肪代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能保护细胞的生理代谢不受外来化学物质的破坏等。

胃溃疡病理学分析

《胃溃疡病理学分析》 1、简介: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 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之所以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消化性溃疡。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难以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能明确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那就可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2、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Marshall和Warren因1983年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作用而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2.药物及饮食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似亦有一定关系。 易致胃溃疡的药品: (1)各种阿司匹林制剂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痛及不适,严重者可有呕血、黑便等,胃镜检查可发现胃黏膜炎症、糜烂及溃疡形成。 (2)激素替代药消炎痛和保泰松这类药物属激素替代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导致急性胃溃疡。 (3)解热镇痛药如A.P.C,扑热息痛,去痛片以及感冒通等感冒药。 (4)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藻酸双酯钠(P.S.S)、潘生丁、利血平,也可导致胃溃疡,甚至胃出血。 (5)消炎药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容易造成胃的不适。(6)抗癌药及其他各类化疗药物往往造成胃肠刺激。 3.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4.应激精神因素 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疡。 5.遗传因素 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发性内分泌腺腺瘤I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表现一部分。 6.胃运动异常 部分胃溃疡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如胃排空延缓所致胃酸分泌增加和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胆汁、胰液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

麻疹试题及答案

姓名 成绩 单位 一、填空题 1、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发热, 上呼吸道炎症,颊粘膜或口腔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全身斑丘疹。 二、选择题 1. 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 A. 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C) A. 少去公共场所 B. 隔离检疫 C. 注射麻疹预防计 D. 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8呼吸道飞沫传播 9垂直传播 10血液传播 11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A) 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至⑴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看,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 特点(C)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C.呕吐 (D)A.发热B.呼吸道卡他症状与腹泻D. 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 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B) 麻疹 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A】 A、5 天内 B、7 天内 C、10 天内D 、12 天内、最有效预防麻 疹的措施是【B 】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B】 A、出疹后3天 C、出疹后7天 E、出疹后14天B、出疹后5天D、出疹后10天 、判断题 1 、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 天。() 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E、14 天内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

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

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40例中,男175例,女子65例,年龄最大51岁,平均28岁。按季节发病情况:春季84例,夏季42例,秋季19例,冬季95例,所有病例的诊断符合《传染病学》麻疹的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24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39℃者31例,39℃~40℃者191例,>40℃者18例,热程3~9天,平均3~6天,有咳嗽240例,畏光流泪214例,结膜充血221例,有腹泻症状179例,发热3~4天出疹192例,1~2天出疹15例,5~6天出疹32例。出疹顺序:172例自颜面部,46例自胸背部,22例自四肢。斑丘疹199例,猩红热样皮疹41例,无出血性皮疹,有麻疹黏膜斑者187例。 1.3 预防接种:240例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165例,不详75例。 1.4 并发症:合并支气管肺炎93例,合并喉炎5例,支气管炎36例,无心力衰竭者。 1.5 辅助检查:189例血细胞正常,26例低于正常,25例高于正常,ALT 增高者108例。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者213例,其余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X 线胸片:95例可见片状阴影,141例双肺纹理增多。 1.6 治疗与转归:全部病例采用综合疗法,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痰热清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第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4天。 2 讨论 麻疹曾经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1960年我国研制成麻疹减毒活疫苗并实施计划免疫后,小儿麻疹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我市近年来成人麻疹比例明显增加,并且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又有了新的特点:(1)发病季节不仅限于冬春季,夏秋季病人并不少见;(2)合并症较多,且ALT升高者108例,占全部病例的45%;(3)出疹顺序与典型麻疹不一致;(4)疹型多样性,但仍以斑丘疹为多;(5)伴腹泻者179例(75%),大便化验均为病毒性改变,未经治疗,随其它症状好转而自愈,推测与麻疹病毒感染有关[2]。造成成人麻疹发病率上升的原因考虑为:(1)计划免疫施行之初免疫体系不够健全,疫苗接种率不高,存在一定的漏种现象,当时出生的人现在正是20~30岁,如今发生感染是这部分易感人群的积累;(2)随时间的延长,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

关于胃溃疡方面的知识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这种疼痛与饮食有关,常因饥饿、服药、酸性食物或饮料而诱发。疼痛可以因进食、饮水、服用碱性食物而缓解。其他可能症状是烧心、吐酸水、嗳气、食欲丧失、体重减轻、贫血、偶尔呕吐,呕吐后就会使疼痛缓和下来,黑色或柏油样大便…… 胃溃疡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恶变为癌。所以一定要重视,及时治疗,注意饮食、 饮食疗法是预防和治疗溃疡病的重要环节。加强营养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软米饭、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C有益胃溃疡娱乐。少服用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饮食注意 对于医生而言,所能做的是通过药物及手术等手段竭力控制缓解溃疡的症状,而对于患者,则应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积极配合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的预防溃疡的发作。具体而言,应注意如下几点: 1.调整心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焦虑与劳累; 2.戒烟戒酒,饮食规律,不宜过量; 3.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辣椒等; 4.少食过甜及过酸的食物及水果,如巧克力、冰淇凌、苹果及桔子; 5.少食易胀气的食物,如淀粉含量较高的红薯,藕,土豆等。 药膳巧疗胃溃疡 桃仁猪肚粥 原料和制法:桃仁(去皮尖)、生地各10g,熟猪肚片、大米各50g,料适量。将肚片切细;取二倍水煎取汁,加猪肚、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味服食,每日1剂。 功效:可益气活血,化淤止痛。

佛手扁苡粥 原料和制法:佛手10g,白扁豆、苡米、山药各30g,猪肚汤及食盐适量。将佛手水煎取汁,去渣,纳入扁豆、苡米、山药及猪肚汤,煮为稀粥,略放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 功效:可泻热和胃,适用于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便秘等。 鸡蛋三七炖 原料和制法:鸡蛋一个,蜂蜜30ml,三七粉3g,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入三七粉拌匀,隔水炖熟再加蜂蜜调匀服食。 功效:可舒肝理气,和胃健脾,适用于上腹疼痛,呕吐、伴恶心、嗳气等。 仙人掌炒牛肉 原料和制法:仙人掌50g,嫩牛肉100g,调料适量。将仙人掌去皮刺,洗净,切细;牛肉洗净,切片,置热油锅中炒熟后,调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