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针灸推拿学概述

合集下载

针灸推拿学习课件

针灸推拿学习课件

推拿按摩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推拿按摩前要确 定患者病情及治 疗部位
推拿按摩时要保 持清洁,避免损 伤皮肤
推拿按摩时要根 据患者的病情和 部位选择合适的 按摩手法和力度
推拿按摩后要注 意观察患者的反 应和感受,如有 不适及时处理
04
针灸推拿临床应用
常见疾病的针灸推拿治疗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肩周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
针灸推拿学习心得分享
掌握基本理论:熟悉经络、穴位等基本概念,了解针灸推拿的基本原理。 实践操作技能: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技能,如针刺、艾灸、拔罐等,通过实践提高操作水平。 不断学习和提高:针灸推拿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 对未来从事针灸推拿工作的展望:希望通过学习针灸推拿,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福祉。
适用范围:适用于缓解多种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
禁忌症:孕妇、婴幼儿、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针灸推拿前需明确诊断,避免加重病情或延误治疗 操作规范:针灸推拿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操作过程严格遵守无菌原 则
常用穴位与手法
常用穴位:包括头面部、颈部、上肢部、下肢部等 常用手法:包括毫针法、艾灸法、推拿法等 针灸推拿基础知识中常用穴位与手法的应用 针灸推拿基础知识中常用穴位与手法的配合使用
与针灸推拿相关的经验分享
掌握基础知识:了解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穴位和手法等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 多实践:多进行针灸推拿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巧,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学习传统中医文化:学习传统中医文化,了解其与针灸推拿的关系,加深对针灸推拿的理解。 参加专业培训: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学习更高级的针灸推拿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02
针灸技术学习
针灸器具与消毒

第一章 推拿学导论

第一章  推拿学导论
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推拿医生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推拿学是研究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的一门系统科学。主要研究推拿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治疗方法、适用范围等。推拿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成书的两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黄帝歧伯按摩》(已佚)反映当时推掌独特的治疗体系已经形成。在这两部医著中,推拿所占比重之大,可以看出推拿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宋金元时期,推拿运用范围更加广泛,而且更为注重对手法的分析。《圣济总录》首列“按摩”专论,对按摩疗法进行总结和归纳,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推拿专论。首先,作者就按摩的含义及按与摩的区别进行了解释:“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曰按曰摩,适所用也。”其次,作者认为应当将按摩与导引分别开来:“世之论按摩,不知析而治之,乃合导引而解之,益见其不思也”。接着,作者对按摩治疗的机制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雍敝者以之发散,抑遏则悍者有所归宿。”这一论断,被认为是对按摩机制的精典概括,多次为后世所引用。而后,作者以《内经》原文为基础,对推拿疗法的应用范围详加阐发,指出在何种情况下,“按之痛止,按之无益,按之痛甚,按之快然”。这一区分,对于推拿疗法的临床运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圣济总录》中这篇推拿专论文字虽不长,但就推拿疗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分析透彻,结论准确,对推拿疗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这一时期,膏摩疗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太平圣惠方》记载了六首治疗目疾的摩顶膏,为膏摩治疗眼病的最早记载,该书还首次记载了摩腰膏,是历代医书中记载膏摩方最多的医书,对后世膏摩发展影响巨大。金元四大家中,对推拿介绍最多的,首推张从正。他在其著作《儒门思亲》中将按摩列为汗法之一,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超越前人的独特见解。《世医得效方》中所载肩关节脱位的坐凳架梯法、髋关节脱位的倒吊复位法和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等都可以替代拨伸手法,是推拿史上的重大发明,开辟了中国医学史上以器械牵引治疗骨科疾病的新篇章。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一、绪论:1、针灸理论(简述《内经》《甲乙经》《针灸大成》成书年代、作者及学术观点)2、对外传播。

公元6世纪,已经传到朝鲜、日本、印度;14世纪,越南;针灸传入欧洲是从公元17世纪开始的。

二、经络总论(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一)经络总论1、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2、奇经八脉(名词解释)3、经络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通讯);运行气血、营养全身(运输、营养);抗御病邪、保卫机体(免疫)。

4、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说明,见书P19)(1)说明病理变化(2)指导辩证归经(3)指导针灸治疗5、小结:(1)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行上肢阴面,上中下,太厥少,肺包心,在手交手三阳经;(2)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行上肢阳面,上中下,阳少太,大焦小,在头交足三阳经;(3)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阳明胃经在前,少阳胆经在侧,太阳膀胱在后,在足交足三阴经。

(4)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内踝上、八寸一下,前中后,厥太少,肝脾肾;八寸以上,前中后,太厥少,脾肝肾,在胸(腹)交手三阴经。

(5)任脉行体前,督脉行体后。

(6)当两手上举时,阴经脉气从下往上,阳经脉气从上往下;(7)阴经与阳经在手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交接,阳经与阴经在足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交接。

三、腧穴总论P22(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1、腧穴的治疗作用有哪些?(/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双向良性调整作用、相对的特异性)2、腧穴的主治规律(1)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2)分部主治(头身部经穴)3、特定穴(P25)(1)五输穴;(2)原穴、络穴;(3)郄穴(急性出血、疼痛);(4)背俞穴、募穴(五脏六腑器质性疾病);(5)下合穴;(6)八会穴;(7)八脉交会穴;(8)交会穴等.4、腧穴的定位方法(核心)(1)标准解剖学体位: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针灸推拿治疗学总论PPT课件

针灸推拿治疗学总论PPT课件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定义、技术原理及在 医学领域的应用
效果评估:提高学员 操作技能、增强学习 兴趣及降低教学成本
推拿培训中虚拟现实 技术的具体应用:模 拟操作、场景还原及 互动教学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针灸推拿领域的应用前景
1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概述
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及在医学中的价值
在针灸推拿领域的应用
刺激类手法
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做较重而缓 慢的按压,具有止痛、镇静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头痛、胃痛等病
症。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等指腹相对用力挤 压皮肤,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 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肌肉疲劳、
颈椎病等病症。
拿法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 皮肤和肌肉,具有祛风散寒、通 经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
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医师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不同医师 的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难以量化评估
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往往难以用客观 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估,更多依赖于患 者的主观感受。
部分疾病限制
对于某些严重疾病或急性病症,针灸 推拿治疗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 果,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手段。
个体差异
推拿治疗
运用滚、按、揉、拿等手法,在肩部及上肢进行 推拿操作,以缓解肩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注意事项
避免肩部受凉、保持正确姿势、加强肩部肌肉锻 炼等。
其他常见病症
头痛
针灸治疗可选百会、风池等穴 位进行针刺;推拿治疗可运用 按揉太阳穴等方法缓解症状。
失眠
针灸治疗可选神门、内关等穴 位进行针刺;推拿治疗可运用 头部按摩等方法促进睡眠。
针灸推拿治疗学总论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针灸推拿治疗学概述 •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 推拿手法分类及应用范围 • 常见病症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案设

针灸推拿学 一级学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针灸推拿学 一级学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针灸推拿学一级学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这样:针灸推拿学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医学学科,它结合了中医经络学和按摩理论,通过对人体穴位和经络的刺激以及按摩手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起到疗养、保健、治疗疾病的作用。

作为中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针灸推拿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应用。

针灸学是指通过将细针插入人体特定穴位,刺激特定的经络和穴位来治疗疾病的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

在针灸学中,针刺穴位是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起到治疗作用。

推拿学是指通过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手法主要包括推、拿、按、揉等,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以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

针灸推拿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已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康复治疗和疾病预防等领域。

针灸推拿学的研究发展现状表明,它不仅在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针灸推拿学正逐渐融入到一个更加综合的医学体系中,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针灸学和推拿学的定义、历史、原理和作用、应用领域以及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对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针灸推拿学的视角。

同时,还将从针灸推拿学的重要性、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这一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阐述针灸推拿学作为一级学科的意义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则对整篇文章的框架进行了简要描述,包括了针灸学和推拿学的定义、历史、原理和作用、应用领域以及研究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针灸推拿学对个人健康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针灸推拿学习

针灸推拿学习

经络的根结、标本 气街、四海
标本
• 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 标——上,本——下 • 四肢为本,头面躯干为标
根结
• 根,根本,开场;结,结聚,归结。 • 根结所表述的是一种向心性的经气循行输注,即从四肢末端流向
头、胸、腹。 • 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头、胸、腹 三部为结——“四根三结〞 • 根结的理论,说明经气循行两极相连的关系,阐述了人体四肢与
• 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 离 —— 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别〕——四肢肘膝上下 • 入 ——进入胸腹腔称“入〞 • 合 ——与表里经别同行称“合〞 各会合于相表里的阳经 • 出 ——于头颈部出来称“出〞
十二经别循行示意图
阴、阳经别 出于项部 阴经经别
阴阳经的经别于均腘中 阳经经脉
• 定义:水谷、气、血、髓四者的聚集所在,称为四海。 • 胃为水谷之海;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膻中为气之海;脑为髓海。 • 四海概括了人体经气的生成、输布、聚集的四个主要部位。 • 原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共同构成人体的真气〔正气〕,真气行于经
络者称做“经气〞或“脉气〞。 • 四海的部位与气街类似: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
病候及专属腧穴与主治,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局 部,故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
十五络脉
• 定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 称为“十五络脉〞。
• 命名:以所别出的经脉、腧穴名称而定名
• □□□之别 □□□络脉 □□
• 循行分布:
• 十二经脉的别络从本经络穴别出——四肢肘膝关节以下〔11〕
针灸推拿学习课件,针灸学,经络总论
第一章 经络总论
针灸理论
主讲:陈红银
经络的定义

《针灸推拿学一》课件

《针灸推拿学一》课件

针灸推拿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针灸推拿学起源于中国古代,几千年 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发展
现代针灸推拿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不断发展创新,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提高了临床疗效。
针灸推拿的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
通过针刺、艾灸和推拿 等方法调节人体阴阳平 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扶正祛邪
扶助正气,祛除病邪,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
CHAPTER
04
常见病症的针灸推拿治疗
感冒的针灸推拿治疗
总结词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针灸推拿治疗感冒具有显著的效果。
详细描述
针灸推拿治疗感冒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和推拿等,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缓解症状 、缩短病程的目的。
头痛的针灸推拿治疗
总结词
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针灸推拿 治疗头痛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VS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类型的头痛,针灸推拿治疗采用 不同的穴位和方法,如针刺太阳穴、百会 穴等,推拿头部、颈部等,以缓解头痛症 状。
失眠的针灸推拿治疗
总结词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针灸推拿治疗 失眠具有非药物、无副作用的特点。
详细描述
针灸推拿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 拔罐和推拿等,通过调节身体各系统的功能 平衡,改善睡眠质量。
颈椎病的针灸推拿治疗
总结词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针灸推拿治 疗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针灸推拿治疗采用 不同的穴位和方法,如针刺颈部穴位、推拿 颈部肌肉等,以缓解颈椎病症状、改善颈椎
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进疾病康复。

针灸推拿学习

针灸推拿学习

智能化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数字化针灸推拿诊疗系统,实现智能化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效率。
国际学术交流
01
通过国际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不断推广针灸推拿技术在国外的应用和发展。
针灸推拿技术在国外的推广
海外医疗服务
02
针灸推拿师可以通过海外医疗服务,为更多国外患者提供治疗服务,推广针灸推拿技术的应用。
教材出版和国际培训
03
通过出版专业教材和举办国际培训班,提高国外针灸推拿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促进针灸推拿技术在国外的普及和应用。
提高自身素质,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针灸推拿的定义
针灸推拿起源于古代,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开始,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和创新,针灸推拿在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灸推拿的历史
针灸推拿的定义与历史
针灸推拿的原理
针灸推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达到调和阴阳平衡的目的。同时,针灸推拿还可以刺激机体自身的免疫和修复能力,促进机体自愈。
03
推拿基本技能
推、拿、按、摩、揉、捏、弹、拨等,每种手法有不同的作用和适用部位。
推拿手法
根据作用和适用部位,推拿手法可分为全身推拿和局部推拿,以及根据不同治疗需求和目的进行的具体手法分类。
分类
推拿手法与分类
常用推拿穴位
头、颈、肩、背、腰、骶、臀、髋等部位的穴位,如太阳、风池、百会等。
作用
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缓解疼痛、改善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推拿操作流程与要领
04
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感冒

针灸推拿学绪论+经络总论

针灸推拿学绪论+经络总论

著作总结
书名
成书年代 作者
穴名数
《黄帝内经》 战国时期 黄帝
约160
《针灸甲乙经》 魏晋时期 皇甫谧
349
《铜人腧穴针 北宋时期 王惟一
354
灸图经》
《针灸大成》 明代 杨继洲
359
《针灸逢源》 清代 李学川
361
备注
为针灸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针灸学的第一次总结 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
• 联系脏腑:腰脊、下肢、头肩。 • 主要病候: 恶寒发热,腰痛。
奇经八脉——跷脉
跷脉:主肢体两侧的阴阳,调节下肢运 动与寤寐。
• 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 ,交会足 少阴经穴。
• 主要病候:多眠、癃闭。
• 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眼), 交会足太阳等经穴。
奇经八脉——带脉
带脉:束带,如束带行于腰腹,交会足少阳经穴,约束 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的诸条经脉。
奇经八脉——维脉
维脉:维系一身阴经和阳经。
• 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第三侧线和颈部,交会足少阴等经及任 脉穴,主一身之里。
• 联系脏腑:心包、腹。 • 主要病候:心痛,忧郁。
• 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交会足少阳等经及督脉穴,主 一身之表 。
理论体系——发展时期 宋金元
• 在北宋政府的支持下,考证354个腧穴,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并设计制作2具铜人模型(这是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外刻经络腧穴。
• 南宋针灸学家闻人耆年著《备急灸法》,王执中撰《针灸资生经》等。
• 元代滑寿考订经络循行及其与腧穴的联系,著《十四经发挥》,将十二经 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及气血流注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推拿基础知识

推拿基础知识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 来量取穴位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比量法”或“指寸 法”。此法常用的有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 寸三种。 1 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图 2-3)。 2 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的拇指指间关节之宽度为1寸(图2-4)。 3 横指同身寸 当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时,以中指近侧指间 关节横纹水平为标准,四指宽度为3寸(图2-5)。四指相 并为一夫,合三寸,故此法又称“一夫法”。
3.隋唐时期,推拿已发展为一门专业的治疗方法,隋代所设置的全国最 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有按摩博士的职务;唐代太医署所设 置的四个医学部门中就有按摩科 。 4.明代,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按摩科于明隆庆五年(1571 年)被官方取缔,此时恰逢小儿推拿的蓬勃兴起,其影响之大,以至 于本来专指小儿按摩的“推拿”一词,从明代起,广泛取代了按摩的 概念。二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5.民国时期,推拿学科的发展特点是存在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发展为 各具特色的推拿学术流派,如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 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等等。 6.新中国成立后,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推拿著作的出版和推拿队 伍的建设,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 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阴 经 (属脏) 阳 经 (属腑) 循行部位 (阴经行于内前
中 后 前 下 肢 中 后

线 缘 缘 线 缘
手 厥阴心包经 少阳二焦经
少阴心经 太经脾经* 太阳小肠经 阳明胃经 少阳胆经 太阳膀胱经

推拿学概论

推拿学概论

整理ppt
24
先秦至两汉时期
当时的名医扁鹊指 导徒弟运用按摩, 针灸,成功的抢救 了尸厥患者
整理ppt
25
2.最早的按摩工具:在 《内经.灵枢》“九针 十二原”记述针灸的 “圆针”和“鍉针”针 具中,也描述了最早的 推拿工具。
整理ppt
26
即“九针”中的“圆 针”“鍉针”。这两 针的特点是不刺入皮 下,只在体表揩摩。
整理ppt
41
宋金元时期:
1.治疗范围的扩大:宋金元时期,推拿 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除了用于外感、 眼科及急救外,突出表现在开始运用按 摩催产法。据记载宋代庞安时“为人治 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当产,七日 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 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肠 胃微痛,呻吟接间生一男子”。母子皆 无恙,其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
旧—是研究中医推拿起源、发展、治疗原理和
治疗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整理ppt
3
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一种无创 疗法。但也有推拿意外。原因:
1. 诊断不明或误诊 2. 对疾病的机理和手法作用原理缺乏 认识 3. 手法操作或选用不当 4. 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整理ppt
4
如何减少推拿意外?
整理ppt
30
在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 略》中最早出现了“膏 摩”的记载,由此可见, 在先秦两汉时期推拿疗 法已被广泛运用。
整理ppt
31
《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介绍“救自 溢死”的方法:
将自溢者“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 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 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揉胸上,数动之; 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 屈之,井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 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

第一章推拿手法发展简史

第一章推拿手法发展简史
第一章推拿手法发展简史
2020/11/26
1
学习《推拿手法学》的意义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推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手法技能的学习、充分 训练和把握,为后续的《推拿治疗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技 能课之一。
第一章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推拿※明代龚云林 《小儿推拿活婴秘旨》
《黄帝岐伯按摩经》 ※ 《 黄帝内经》有九篇论及推拿,并有“圆针”、“缇针”的记载。 《金匮要略》推拿治疗自缢;膏摩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葛洪《肘后备急方》 1、颞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 2、用于急救 3、膏摩术
按摩科 四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
隋代设有按摩博士
唐代又将按摩医生分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
谢谢!
25
2020/11/26
六、建国以后 1956年上海开设推拿训练班 1958年成立推拿专科门诊,建成专科学校 1960年代我国建成一支推拿队伍,推拿麻醉。
70年代,推拿学术活动逐渐恢复。之后,全国 中医院校相继成立了推拿专业、推拿系。
80年代,河南中医学院成立了气功推拿教研室
90年代在针灸系的基础上成立针推系,目前 又形成了推拿学科。
古称案杌、按跷、跷摩、按摩、挢引、爪幕、推按、摩挲 。
对按摩与推拿在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1、按摩无医疗治病作用。 2、只有医生做的治病推拿才是推拿,保健按摩叫“乱摩” 3、治病的叫推拿,保健的叫按摩。 4、按得痛的叫医病,按得舒服的叫保健。 5、正骨、整复错位才叫医病,揉按的叫保健。
原始社会 殷商时代:甲骨文;拊(付)
一、春秋战国时期
《导引图》最早的自我推拿图谱※ 搓腰、揉膝 《五十二病方》按、摩、抚、蚤挈、中指蚤(搔)、括(刮)、捏、摹、靡(磨)、循。

针灸推拿学课件1总论

针灸推拿学课件1总论
1、皮肤破损处及皮肤病,如疱疹、脓肿、烧烫伤等 局部一般不宜做推拿;
2、各种肿瘤患者,肿瘤部位一般不宜做按摩; 3、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如骨髓炎、化脓性关
节炎、结核、急性肝炎等也不宜; 4、开放性损伤,如骨折、关节脱位、肌腱、韧带断
裂及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当时禁止做按摩. 5、内外科危重病人,如严重心脏病、肝病、肺病患
▪ 1.过饥、过饱、酒醉、劳累过度、过于虚弱、精神过度紧张 时,应少针或缓针。
▪ 2.孕妇三个月以内者,少腹部、腰骶部以及一些强针感的穴 位,应禁止针刺。妇女行经时,若非为调经,也不应针。
▪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小儿一般不留针. ▪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 6.注意避开血管针刺,以免出血。针刺胸腹背部腧穴,要防
➢ 按摩的方向:多沿着静脉和淋巴液回流方向进行, 淋巴结部位不宜按摩。
➢ 施治时间:治疗时间的长短以用力的大小、病程长 短、气候冷热而定。
➢ 推拿强度:由轻--重--轻.推拿面积:由大--小--大。 ➢ 可用介质如擦剂:滑石粉,姜汁,冷水,鸡蛋清,白酒等。
二、针 灸
▪ 概念: 包括针刺和艾灸。属于中医外治范畴,
疡,其治易砭石。”
九针:镵针(皮肤针)、圆针、鍉针、锋针(三 棱针)、铍针(剑头针)、圆利针、毫针、长针 (环跳针)、大针。
2.灸法的起源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 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芮,故 灸芮者,从北方来。”
止刺伤重要脏器。 ▪ 7.人体有部分禁针或禁深针的腧穴,应斜刺或浅刺,以免发

针灸推拿学概述

针灸推拿学概述
明堂三人图: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 腧穴图
手指同身寸法取穴法、首创阿是穴 2、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54个腧穴
五、明清时期
1、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针灸学的第三座丰碑 359个腧穴,海外影响最大的针
灸专著 2、清-李学川:《针灸逢源》 361个腧穴,沿用至今
六、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
第一章 针灸推拿学概述
针刺
针灸 推拿
推拿
艾灸条 隔姜灸
耳穴 火针
皮肤针 皮内针
穴位贴敷
刮痧
放血
刮痧
2011年11月16日 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拿:抚摸、拍打 灸法:火的利用→艾叶
二、先秦两汉时期(理论基础)
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
2、《黄帝内经》
学术价值: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医学典籍,奠定了针灸推拿学的 理论基础。
《内经》现存《素问》、《灵枢》。 其中《灵枢》又称《针经》 ,标志
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 针灸学的第一座丰碑。
➢《内经》以伪托黄帝与其臣子歧 伯等的问答方式,系统地阐述了经 络、腧穴、刺灸方法等问题。
➢ 2006年“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 会议在日本举行,对十四经穴 361个穴位制定了国际标准
作者何人?
三、魏晋时期
1、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针灸学的第二座丰碑 349个腧穴
论述藏象、经络、 腧穴、刺法等内

学术 价值
内容
2、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世界上最早的颞颌关节脱 位的整复方法
爪切人中治疗猝死 抓脐上3寸治腹痛

第一章 推拿学基础

第一章  推拿学基础
2.是促进气血的流动; 3.是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
行气活血:通过 〝动〞可推动气血的流动,气血得以畅通,以 促进瘀血的吸收,因此可以说是动则通,通则不痛。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两层含义 1.通过手法对人体体表直接刺激,推动气血的运行。 2.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做功,产生热效应,从而加速 了气血的流动。
一、推拿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推拿
别名:按摩、按跷、案扤、挢引、乔摩
定义: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在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 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推拿的古今名称
按摩 按跷 乔摩 乔引 案扤 导引 推拿 手法
1、把按摩改称为推拿,是推拿发展史上
(六)养生保健
(七)以指代针
(八)以推代药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如网络一样遍布全身。它是 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推拿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机理:
1、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损伤而引起的 血肿、水肿及渗出物的吸收促进其修复。 2、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耐痛阈。 3、拉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
2.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我国第一部按摩著作。东汉 已失传。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比较全面的阐述中医学 理论体系的医学著作。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者众,其民食杂而不劳, 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 出也。”
我国按摩术最早起源于河南洛阳一带黄河流域。 《金匮要略》——首创手法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等病症的 方法。 首次提出“膏摩”一词,并将其与针灸、导引等法并 列。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针灸推拿学》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能运用针灸推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根据各科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电影、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本科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

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针灸推拿基本技能。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上篇经络与腧穴第一章经络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1.1经络学、经络系统的定义1.2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2.熟悉2.1经络系统和组成2.2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特点。

2.3经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3.解 3.1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3.2经络的标本、、气衔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教学内容:重点:1、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2、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

第二章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1.1腧穴的定义、分类方法1.2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 2.1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2.2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教学内容:重点:腧穴的分类及分类原则腧穴的命名及命名原则难点:腧穴的定位方法特定穴的定义和内容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1.1十四经脉的循行及脏腑属络关系和组织器官的联系。

1.2掌握。

100左右常用经穴和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操作要求。

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侯和主治特点、操作要求。

3.了解一般经穴的定位、主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先秦两汉时期(理论基础)
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
2、《黄帝内经》
学术价值: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医学典籍,奠定了针灸推拿学的 理论基础。
《内经》现存《素问》、《灵枢》。 其中《灵枢》又称《针经》 ,标志
世界上最早的颞颌关节脱 位的整复方法
爪切人中治疗猝死 抓脐上3寸治腹痛
四、唐宋金元时期
1、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明堂三人图: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 腧穴图
手指同身寸法取穴法、首创阿是穴 2、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54个腧穴
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 针灸学的第一座丰碑。
➢《内经》以伪托黄帝与其臣子歧 伯等的问答方式,系统地阐述了经 络、腧穴、刺灸方法等问题。
作者何人?
三、魏晋时期
1、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针灸学的第二座丰碑 349个腧穴
论述藏象、经络、 腧穴、刺法等内

学术 价值
内容
2、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大家好
第一章 针灸推拿学概述
针刺
针灸 推拿
推拿
艾灸条 隔姜灸
耳穴 火针
皮肤针 皮内针
穴位贴敷
刮痧
放血
刮痧
2011年11月16日 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针灸推拿学发展简史
一、远古时期(起源)
针刺:砭石、针石
砭石法:火的利用→艾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