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使用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总氰化物作业指导书

总氰化物作业指导书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作业指导书警告: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操作时应氨规定佩戴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服;检测后的残渣残液应做妥善的安全处理。

1参考标准《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4-2009方法2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测定水质中的总氰化物。

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L;测定下限为0.016mg/L,测定上限为0.25mg/L。

3定义3.1总氰化物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于pH<2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铵的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但不包括钴氰络合物。

3.2 易释放氰化物在pH=4介质中,硝酸锌存在下,加热蒸馏,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铵的氰化物)和锌氰络合物,不包括铁氰化物、亚铁氰化物、铜氰络合物、镍氢络合物、钴氰络合物。

4原理4.1蒸馏原理4.1.1总氰化物:向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二钠,在pH<2条件下,加热蒸馏,利用金属离子和EDTA络合能力比和氰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特点,使络合氰化物离解出氰离子,并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1.2 易释放氰化物:向水样中加入酒石酸和硝酸锌,在pH=4条件下,加热蒸馏,简单氰化物和部分络合氰化物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2 反应原理在中性条件下,样品中的氰化物和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和异烟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和吡唑啉酮缩合生成蓝色染料,其颜色和氰化物含量成正比,在638nm波长进行光度测定。

4仪器4.1分光光度计;4.225ml具塞比色管;4.3500ml全玻璃蒸馏器;4.4100ml量筒或容量瓶;4.5600W或800W可调电炉;5药品及试剂测定过程中,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不含氰化物和活性氯的蒸馏水或具有同等纯度的水。

抗氰急救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抗氰急救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抗氰急救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抗氰急救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急救氰化物中毒的药物。

氰化物是一种强力的毒物,它能够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的传递,导致组织缺氧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急性氰化物中毒的患者来说,及时使用抗氰急救注射液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来了解一下抗氰急救注射液的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抗氰急救注射液需要经过专业医务人员的操作,不建议在没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的情况下自行使用。

在进行注射前,需要检查药物的包装是否完好,确认药物没有过期。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便调整剂量和使用方法。

注射前需要准备好一些工具,包括一支注射器、一根注射针和一根输液管。

首先,用消毒棉球将注射部位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

然后,将注射针插入注射器上,并将药液抽入注射器中。

接下来,将注射器轻轻敲击几下,使液体充分均匀。

在注射之前,需要将注射器上的空气排出,以确保注射时不会有气泡进入人体。

在注射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注射部位,一般可以选择臀部肌肉或者大腿外侧肌肉。

将注射针插入皮肤下,并将药液注入肌肉中。

注射时需要保持手稳定,注射速度要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

注射完毕后,用消毒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按压,以减少出血和药液流失。

在使用抗氰急救注射液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使用时应该注意药物的储存条件,避免高温、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同时,药物需要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免误食。

其次,使用前需要检查药物的有效期,过期的药物不能使用。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抗氰急救注射液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使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抗氰急救注射液在急救氰化物中毒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使用抗氰急救注射液,可以迅速中和氰化物的毒性,减少中毒对人体的伤害。

氰化物安全操作规程

氰化物安全操作规程

氰化物安全操作规程氰化物是一类非常危险且具有剧毒性的物质,因此在进行氰化物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及防止环境污染。

以下是氰化物安全操作规程的一些主要内容,供参考: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熟悉氰化物的性质、危害及应急处理措施,并取得相关的安全技术资料。

2.在进行氰化物操作前,需获得上级领导的批准,并严格按照操作许可证的要求进行操作。

3.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氰化物的危险性,以及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

二、实验室安全1.氰化物的实验室应设立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以确保实验室内的气体能够迅速排除,并保证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2.实验室内的所有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状态,并且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防止设备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实验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且明确操作人员的急救流程。

三、个人防护措施1.在进行氰化物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和安全鞋等。

2.所有的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经过彻底清洁和维护后,方可使用,并且要定期更换磨损或受损的装备。

3.操作人员在进行氰化物操作后,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进行完全的清洁,包括充分清洗双手和身体,以避免氰化物残留。

四、操作环境控制1.在进行氰化物操作时,要确保操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稳定,并且要尽量避免产生火花、火焰或静电等可能导致氰化物燃烧或爆炸的因素。

2.对于需要加热氰化物的实验,要特别小心控制加热温度,以避免氰化物的分解或挥发导致危险性增加。

3.在进行氰化物操作时,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振动和震动,以避免氰化物的泄漏或飞溅。

五、废弃物处理1.在氰化物操作结束后,所有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2.废弃物的包装和贮存必须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进行安全密封,以防止泄漏污染环境。

3.废弃物的储存和运输必须进行标识,并且明确操作人员的防护要求和处理流程。

六、其他安全注意事项1.氰化物操作作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体力和健康状态,不得饮酒、吸烟等影响工作安全的行为。

氰化物中毒原理

氰化物中毒原理

氰化物中毒原理氰化物是一种极其有毒的化学物质,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导致中毒。

氰化物中毒的致命危险性极高,因此了解氰化物中毒的原理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氰化物中毒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用的帮助。

一、氰化物中毒的来源氰化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界的物质。

在自然界中,氰化物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组织中,包括一些蔬菜、水果、种子和肉类等。

而在工业界中,氰化物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电镀、制药、纸浆制造、农药制造等领域。

氰化物还被用于杀虫剂和毒气等方面,因此其具有极高的致命危险性。

二、氰化物中毒的原因当人体吸入氰化物时,氰化物将被迅速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到达各个器官和组织中。

氰化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导致中毒:1. 抑制细胞呼吸氰化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线粒体呼吸链,阻断氧气在细胞内被利用的过程,导致细胞无法正常呼吸,无法产生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理功能。

中毒者会感觉到呼吸困难、乏力、虚弱等症状,最终可能会导致昏迷和死亡。

2. 影响细胞氧合作用氰化物能够结合血红蛋白,阻碍其正常运输氧气,从而导致身体缺氧。

中毒者因此会出现头晕、胸闷、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

3. 干扰神经系统氰化物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对大脑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晕眩、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三、氰化物中毒的症状氰化物中毒的症状表现得十分迅速、急剧和严重,常常在接触后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出现,需要及时识别并采取应急措施。

中毒者会出现以下症状:1. 头痛、头晕、眩晕等2. 心慌、胸闷、气喘等3. 恶心、呕吐、腹泻等4. 眼泪、流涎、流汗等5. 肌肉抽搐、呼吸困难等6. 意识丧失、昏迷等中毒程度越深,症状越严重。

在大量吸入氰化物后,会形成严重的代谢酸中毒,患者面部和四肢会出现红斑和发绀,呈口唇、舌根等黏膜和周围部位的青紫色,这种现象被称为“青紫色症”。

四、氰化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措施当发现有人中毒后,需要马上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以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抗氰急救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抗氰急救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抗氰急救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原创实用版3篇)《抗氰急救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篇1抗氰急救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氰化物中毒急救的药物,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使用方法:1. 立即停止接触氰化物。

2. 迅速给予抗氰急救注射液,剂量为10-20 毫升,静脉注射,速度要快,最好在1-2 分钟内完成。

3. 如果需要,可以在10-15 分钟后重复注射一次。

4. 同时,给予氧疗和其他支持性治疗,如呼吸机辅助呼吸、输液、维持血压等。

注意事项:1. 抗氰急救注射液仅供急救使用,不能作为常规治疗药物。

2. 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肤试验,以防过敏反应。

3. 抗氰急救注射液含有氰化物,使用时需要谨慎,避免误用或过量使用。

4. 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其他治疗。

5. 抗氰急救注射液不适用于儿童和孕妇。

6. 使用抗氰急救注射液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得自行使用。

总结起来,抗氰急救注射液是一种紧急救援药物,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抗氰急救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篇2抗氰急救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氰化物中毒急救的药物,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使用方法:1. 立即停止接触氰化物。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

3.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

4. 将抗氰急救注射液缓慢注射,成人每次5-10ml,儿童每次1-2ml/kg,每次注射时间不得小于10 分钟。

5. 观察患者症状,如症状无改善,可重复注射,但总剂量不宜超过20ml。

注意事项:1. 抗氰急救注射液仅供急救使用,不得作为常规治疗药物。

2. 使用前应做过敏试验,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3. 抗氰急救注射液不能与酸性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影响疗效。

4. 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

5. 抗氰急救注射液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处,避免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

6. 抗氰急救注射液有效期较短,应注意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总结起来,使用抗氰急救注射液时应严格遵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氰化钠相关注意事项说明

氰化钠相关注意事项说明

氰化钠相关注意事项说明氰化钠属高毒类,人口服致死量约为1~2mg/kg。

它的毒性作用是在体内释放氰基(-CN),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使细胞色素失去传递电子能力,使呼吸链中断。

出现细胞内窒息引起组织缺氧而致中毒。

氰化物中毒急救措施:1.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

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

人口服氢氰酸0.06克,氰化钠0.1-0.3克即可死亡。

2. 吸入氰化钠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当身上沾上氰化钠粉尘或被氰化钠溶液溅污时,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

3. 解毒剂的应用如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 葡萄糖溶液40ml静脉缓慢注射。

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

如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氰化钠操作注意事项及贮存:1、操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口罩并备好防毒面具,避免氰化钠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氰化钠粉尘。

工作结束后,必须用清水或5% 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反复冲洗,并进行沐浴,换上清洁衣服。

工作期间严禁饮食、吸烟。

2、操作时,因氰化钠极易水解(在60℃以上的水溶液生成氨及甲酸钠), 在使用氰化钠过程中,氰化钠水溶液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生成甲酸钠影响使用效率。

另外,一定浓度的氰化钠水溶液,随放置时间的增加,氰化钠含量会因水解而降低,这在操作过程中切记并加以注意。

3、贮存和使用氰化钠过程中,要切记不要与酸类、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物质放置一处,或者把氰化钠暴露于酸性环境下,这样会降低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也不可长期贮藏在潮湿的环境里和露天堆放,宜在通风干燥地点贮藏,实行专库或专柜,双人双锁保管,贮存时要进行检验,定期养护,控制贮存场所的温湿度,并进行相应的通风或降潮湿措施,贮藏地点要准备相应的防毒口4、防护措施:在生产使用、搬运、贮存氰化钠过程中,为保护作业人员免受伤害,工艺设备要严格密闭,防止泄漏,并且要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操作人员与氰化钠接触;岗位要保证良好的通风,减少氰化物粉尘的伤害,生产场所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0.3mg/m&sup3;;卫生设施要齐全,并有急救措施,岗位应配备有专用工作服、手套,防HCN的防毒口罩及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洗眼器及MF2-8型干粉灭火器。

药品生产技术《氰化钠使用注意事项》

药品生产技术《氰化钠使用注意事项》

氰化钠使用考前须知氰化钠为立方晶系,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

剧毒,皮肤伤口接触、吸入、吞食微量可中毒死亡。

使用时要十分小心。

操作时要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防止产生粉尘。

防止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氰化钠会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

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

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

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

可引起皮疹。

发生泄漏时,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如果是小量泄漏,防止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枯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时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发生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21,立即就医。

如果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立即就医。

食入时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立即就医。

储存于阴凉、枯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氰化物有关技术资料

氰化物有关技术资料

氰化物有关技术资料1、氰化物毒性机理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所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暴的氰化氢气体。

当摄入(吸入或从伤口进入)上述毒物,会在体内迅速析出氰离子,氰离子与人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具有强大的亲合力,会牢固结合,阻止铁离子的还原,使酶失去活性,妨碍生物氧化过程,造成机体缺氧,导致细胞“内窒息”。

吸入氰化物迅速致死的病例,除见血液鲜红,不易凝固,各脏器色泽微红,带苦杏仁味外,病理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可见。

如中毒持续较久方发生死亡,尚可见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气管内有泡沫性或血性液体,有时胸膜下、心外膜下、心内膜下、肺内也可有出血情况,大脑皮层则可见较弥漫的神经细胞变性及对称性坏死,但上述变化均不具特异性。

本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完整皮肤吸收,故在皮肤沾染本品粉末或溶液时,应注意认真清洗,勿用酸性溶液冲洗,以免本品释出HCN造成吸入中毒。

本品为剧毒化学品,人的口服致死量约1-2mg/kg,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如胃内有无食物、服后需呕吐、有无其他毒(药)同时摄入、患者健康状态等。

以氰化氢为例,若在短期内吸入氰化氢或误服高浓度的氢氰酸,可在几秒内突然昏迷痉挛倒地,造成“闪电型”死亡;人对氰化氢的嗅觉阈为0.22-5.71mg/m ³,氰化氢对人的吸入毒见表1。

2、中毒表现(1)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流泪、流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口中有苦杏仁味等。

(2)重度中毒除轻度中毒症状逐渐加重外,由于缺氧加重,引起气急、胸部紧迫感、心律不齐、烦躁不安、抽搐、意识障碍、昏迷、血压下降,呼吸变浅,变慢以致完全停止。

口服或吸入大量高浓度氢氰酸可立即造成呼吸、心跳骤停。

3、氰化物的中毒的治疗急性中毒:由于氰化物毒性强烈迅速,无延迟作用,故接触氰化物而无症状者无需留观或给予治疗,但出现症状者应迅速积极处理,不应有任何延迟。

其要点如下:时中断氰化物的侵入,患者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抢救。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氰化物是一种具有极强毒性的物质,常被用于金属表面处理、有机合成以及矿山工业等领域。

在进行氰化物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以及应对氰化物事故的应急措施。

氰化物的危害及预防氰化物的气味难以察觉,极易被吸入、接触或摄入,会造成严重的中毒、呼吸衰竭、心脏麻痹等危害。

因此,在氰化物操作中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保持通风:氰化物操作区域必须保持通风良好,以避免氰化物的积聚。

2.穿戴个人保护装备:工作人员必须全程穿戴相应的个人保护装备,包括手套、防护眼镜、呼吸面罩等。

3.定期接受培训: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培训,了解氰化物的性质及危害,掌握紧急处理的技能。

4.远离明火:氰化物易燃,操作时应远离明火及其他易燃物质。

氰化物的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氰化物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操作前的准备: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流程及事故应急措施,在操作前进行全面准备。

2.精准计量:应用量必须精确,不能随意变更实验条件,以免出现不可预测的危险。

3.隔离操作:必须将氰化物操作区域隔离开,避免他人进入区域内。

4.勿慌张: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必须保持冷静,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氰化物事故的应急处理即使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情况下,氰化物事故仍有可能发生。

当出现氰化物泄漏、中毒等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降低事故损失。

1.施救中毒人员:中毒人员应立即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供给新鲜空气,迅速脱下中毒人员的衣物,并立即进行冲洗、吸氧和口吸等救护。

2.处理泄漏:如遇到氰化物泄漏,应立即迅速进行措施,包括封锁现场、隔离风险区域、注意通风和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等,以防止事故扩散。

3.报警求救: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主管单位或者拨打医疗急救电话“120”求助,择优选择就近的医疗服务设施进行就医和处理。

结语氰化物操作必须极其慎重,任何不慎的操作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氰化物是一类极其有毒的化学物质,其毒性极强,即使是微小的剂量也足以致命。

因此,在操作氰化物时,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知识,遵循相关操作规程,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关氰化物操作的安全知识。

1. 氰化物的了解氰化物一般为颗粒状或固体,可溶于水、酸和碱。

在常温下,氰化物可以释放出有毒氰化氢气体。

氰化物常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电镀、制备化学品等工艺中。

在操作前,要对所使用的氰化物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解,掌握其危险性。

2. 相关设备在操作氰化物时,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如化学防护服、护目镜、手套、鞋套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对化学品的有效隔离和保护,减少与其接触的风险。

3. 通风和防护措施操作氰化物时应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有毒气体的积聚和浓度。

操作区域应设立警示标志,制定实施标志、管制方法和应急措施。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并了解事故处理程序。

同时要清除作业场所和设备的氰化物残留物,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4. 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置在操作氰化物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化学防护服、呼吸器等,保护身体免受有毒物质的侵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氰化物有很高的吸收性,即使通过皮肤接触也可能导致中毒。

因此,接触氰化物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立即就医。

5.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氰化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操作时不得饮食、吸烟或喷嚏,以免吸入氰化物。

-严禁与酸、漂白剂、氧化剂等物质接触,以免产生有毒物质。

-严禁单独操作,尽量保持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进行。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工具和设备,避免氰化物残留。

6. 废弃物处理在操作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废物收集容器要涂抹明显的标识、警示标志,并加以安全隔离和专门管理。

7. 突发事故的应对若发生氰化物泄漏、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紧急撤离、封锁事故现场、呼叫专业人员进行处置等。

同时要做好事故记录,以供事后调查和分析。

总之,操作氰化物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程和操作规定。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规程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规程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规程1. 概述氰化物溶液是一种具有高度毒性的危险物质,因此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需要特别谨慎地操作,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氰化物溶液的配制和使用安全规程,帮助用户正确、安全地进行氰化物溶液的实验和生产工作。

2. 配制氰化物溶液的安全规程2.1. 实验准备在配制氰化物溶液前,必须保证实验室内或生产车间内有足够的通风设备,以避免危险气体的积聚。

同时,操作者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具,包括化学安全眼镜、手套、实验室外套等。

2.2. 氰化物的选择与储存选择氰化物物质时,必须仔细阅读相关的安全操作手册和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选择合适的氰化物物质,同时氰化物必须存储在特定的储存器中,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2.3. 溶液的配制在配制氰化物溶液时,必须严格按照配比进行,不要超量使用或注入更多的化学物质。

同时,溶液的配制必须在特定的容器内进行,在用量和容器的选择上应遵循相关安全规定。

氰化物溶液配制完成后,必须尽快使用,并妥善存储。

3. 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规程3.1. 实验准备使用氰化物溶液前,操作者必须了解有关氰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特性,并穿戴好防护用具和设备,包括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护工作服和护肺器材等。

同时,必须确保实验室内有足够的通风设备,防止氰化物毒气聚集。

3.2. 操作规程在使用氰化物溶液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

操作注意事项包括:•避免直接接触氰化物溶液,一旦接触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及时就医;•不要将氰化物溶液与其他化学溶液混合,以免发生化学反应;•避免将氰化物溶液放置于易碎或易燃物品旁,以免发生事故;•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事先设置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化学品泼溅或其他事故的发生;•使用完氰化物溶液后,要及时清洗实验设备,保持实验室整洁。

3.3. 废物处理对于使用过的氰化物溶液和其他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进行安全处理。

氰化浸出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5篇)

氰化浸出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5篇)

氰化浸出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5篇)篇11.安全操作:佩戴防护设备,遵守氰化物处理的安全规定,防止泄漏和吸入。

2.参数监控:实时监测搅拌速度、温度、ph值等,确保工艺稳定。

3.质量控制:定期分析浸出液成分,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4.设备维护:定期检查搅拌器、加热装置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5.废液处理:妥善处理废液,避免环境污染。

6.训练与指导:员工需接受专业培训,理解并掌握操作流程。

7.应急预案:制定并演练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氰化浸出作业是一个技术性强、风险高的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生产安全和效率。

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始终保持警惕,以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篇21.在进行氰化浸出工作前,务必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2.检查工作区域的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避免有毒气体积聚。

3.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氰化物溶液,以防皮肤或眼睛接触引起中毒。

4.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取样和测量,避免直接用手操作。

5.如遇溶液溅出,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报告上级,启动应急预案。

6.定期检查设备的密封性,防止溶液泄漏。

7.在处理废物时,要遵守相关环保规定,不得随意排放。

8.工作结束后,及时脱下防护装备,按规定清洗,防止带出有毒物质。

9.学习并熟悉应急预案,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升应对突发的情况的能力。

10.发现异常情况或身体不适,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切勿自行处理。

氰化浸出是一项高风险作业,每个细节都关系到安全。

每位氰化浸出工都应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规程,共同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篇31.安全操作:氰化物为剧毒品,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泄漏和误吸。

2.浸出条件:控制好温度、ph值和氰化物浓度,以优化浸出效率和降低毒害风险。

3.废水管理:确保废水经过充分中和、脱氰处理后再排放,符合环保法规。

4.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防止腐蚀和泄露,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5.监测与记录:定期进行浸出液和废水的监测,详细记录工艺参数,以便分析和改进工艺。

氰化物溶液安全管理制度与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

氰化物溶液安全管理制度与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

氰化物溶液安全管理制度与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氰化物溶液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氰化物是一种具有剧毒性的化学物质,其使用及管理需要极高的技术技能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氰化物溶液的使用及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二、概述氰化物溶液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易于挥发和吸收水分,其具有剧毒性,并具有煤气状,易自燃的特性,因此使用上要格外小心。

三、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须知(1)查看氰化物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其特性及危害;(2)检查是否有泄漏,气味是否正常;(3)检查保护设施是否完备,如喷淋装置、防护板等;(4)穿戴好防护装备,如橡胶手套、面罩、口罩等。

2.操作中要点(1)避免氰化物接触皮肤和眼睛;(2)操作室内必需有抽风设备;(3)避免直接混合其他物质;(4)稳定性差的氰化物不能加热。

3.放置及储存(1)氰化物应该存储在防腐蚀材料中;(2)远离热源、火源、阳光等;(3)避免与酸性、碱性物质接触;(4)禁止长时间储存,应尽早使用或处理。

四、事故应急处理不小心接触氰化物时,尽快离开现场,将受到污染的衣物倒掉,立即冲洗相关部位,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及治疗。

五、结论针对氰化物的特殊性,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加强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氰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但其具有很强的毒性和易燃性。

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不仅能够减少人为疏忽的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也能保障员工的安全。

二、概述氰化钠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具有极强的毒性和易燃性,同时也具有易挥发,易溶解于水的特性。

三、使用注意事项1.安全设施(1)在使用氰化钠的地方应该配备有灭火器和抽风机等设备;(2)氰化钠储存地点应该设有隔离装置;(3)使用过程中应该戴上手套、面罩等防护设备。

2.操作要点(1)避免震动,撞击氰化钠;(2)禁止氰化钠接触皮肤和身体其他部位;(3)避免氰化钠与其他试剂发生强烈反应;(4)避免放置在无关位置上,杜绝员工私自借用等。

3.储存(1)储存位置选择低温、阴凉、干燥的地方,不可以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2)氰化钠与酸、碱等他种物质遇到后,不可以存储在同一个储物箱中或混合存储;(3)不可以与易燃、易爆物品混存。

氰化物 职业危害告知卡

氰化物 职业危害告知卡

氰化物职业危害告知卡一、危害概述氰化物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经皮肤、吸入和吞食,都可能导致氰化物中毒。

常见的氰化物有氢氰酸、氰化物盐等。

氰化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符合嗅觉剂量即可感受到。

长期接触氰化物会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二、危害表现氰化物中毒后,会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瞳孔扩大、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死亡。

三、防护措施1. 加强通风换气和室内空气流通,确保空气新鲜。

2. 戴上防护口罩和手套,避免氰化物直接接触到皮肤和呼吸道。

3. 接触氰化物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立即送往医院就医。

4. 在使用氰化物之前,应参阅相关安全技术资料和操作流程,并全程佩戴防护用品。

四、急救处理如误食、吸入或接触氰化物,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处,并通风。

建议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五、应急预案1. 在存放、使用和运输氰化物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2. 在发现氰化物泄漏时,应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撤离人员,并及时报警。

3. 在处理氰化物泄漏时,应全程佩戴防护用品,并注意自身安全。

注意事项1. 氰化物是一种有毒、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存储、运输、使用时应当格外小心。

2.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规定操作。

3. 氰化物应存放于密闭、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烘烤。

氰化物中毒防护

氰化物中毒防护

一、氰化物中毒的防护1.氰类化合物分几类氰类化合物分为有机氰化物和无机氰化物。

有机氰化物种类较多,其中丙烯腈毒性较大,其他的毒性较小。

氰化物毒性大小取决于它进入机体之后释放氰离子的速度快慢,释放越快,毒性越大。

无机氰化物如氰化钾、氰化钠等,进入机体后释放氰离子速度较快,因此毒性大。

2.氰类化合物有什么气味,常温下呈什么状态?含氰离子的化合物多有苦杏仁味。

氰的金属盐类,如氰化钠、氰化钾等多呈粉末状固体,而氰化钠也有液态存在;氢氰酸、氯化氰等多为气态;有机氰化物如丙烯氰呈液态。

3.接触氰化物的生产岗位人员如何防氰化物中毒?接触氰化物生产的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安装报警装置或根据生产要求规定防护等级,包括全身防护和局部防护(防毒衣、防毒面具、手套、靴套),如无呼吸道接触者戴手套和穿防护服。

防止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以免中毒。

4.氰类化合物警口服中毒者如何急救?误服者立即用手指、勺子等伸入喉头,引发恶心呕吐;有条件时欧诺个0.5%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根据误服计量,如未出现中毒症状课就地观察。

如中毒症状较轻微:只有头痛、头晕、无力。

因人体自身对氰化物有一定的解毒能力,不经治疗可以缓解。

如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呈鲜红色或苍白时可口服抗氰胶囊一粒进行观察。

如发生意识不清、昏迷、阵法或强直惊厥者应立即肌肉注射抗氰急救注射液或者抗氰自动注射针一支;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辅助通气及心肺复苏后送医院治疗。

5.氰类毒物中毒时如何急救气态氰类毒物经呼吸道吸入或者固态、液态氰类毒物经口误食时,发生中毒症状较快,而液态氰类毒物经皮肤吸收时出现症状要缓些。

首先根据中毒程度决定用什么药物急救,还要根据现场有什么急救药来决定。

如果中毒程度较轻,未发生惊厥时可口服抗氰胶囊1粒或者吸入亚硝酸异戎脂1到2支;如果中毒者出现惊厥时应立即注射抗氰自动注射急救针1支或抗氰注射液1支,然后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

如呼吸困难、心跳微弱者应行心肺复苏术,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后送医院继续治疗。

氰化物毒理学

氰化物毒理学

氰化物的毒理学陈帅邓炜孙建波禹钢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一)氰化物简介氰化物(cyanide)是对含有氰离子或氰基的一类化合物的统称。

常见的毒性很大的无机氰化物有KCN,NaCN,HCN,溴化氰等,有机氰化物(腈类)有乙腈、丙腈、丙烯腈等。

一般小分子或离子具有苦杏仁味,剧毒。

其中NaCN,KCN被列为代表性A级剧毒化学品,致死量为1~2mg/kg。

HCN是一种具有苦杏仁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26.5摄氏度。

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

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

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

氰化氢水溶液称氢氰酸。

氢氰酸属于剧毒类。

其主要应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此外也可在制备氰化物的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本物质。

氰化氢曾是原始地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后来转化为其他含氮物质进入生物圈。

现在许多含氮塑料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相当量的HCN,因而许多在火灾中丧生的人都是因为CO,HCN气体而窒息而死。

HCN致死量仅60mg左右。

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痒。

某些植物的器官:如苦杏仁、桃仁、白果、枇杷叶、木薯、垂盆草等含有带—CN的苷类物质,因此也有毒,桃核、李核中也有类似物质,也有一定毒性。

它们的主要有读成分为氰苷,在酶和酸的作用下释放出氰化氢,从而使人中毒。

(二)普通人中毒的阶段:前驱期:口服中毒者,口咽部有麻木、灼热感,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乏力、耳鸣、胸闷、大便紧迫感;吸入性中毒和接触性中毒者,可有眼、咽喉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两侧瞳孔先缩小后扩大,此后神志模糊、昏迷。

呼吸困难期:出现胸闷、脉快、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瞳孔先缩小后扩大、视力和听力减退、呼吸困难、神志模糊、昏迷。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氰化物是一种剧毒化学物质,能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导致死亡。

它的毒性比多数其它有机和无机物质都要强,因此,如果不正确处理这些物质,将会导致极大的危害。

这篇文档则介绍了氰化物的应急处理指南,包括氰化物的标识、应急处理程序等原则,以便在面对这种化学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首先,应该摆脱谬误:氰化物仅在实验室或化工厂中才有,实际上,氰化物也存在于生活中。

例如:在医疗领域中会使用到的药剂、苹果籽(核果中含有极微量的氰化物)、金属镀浴池和色卡、还有一些草药。

面对这些来自日常生活中、实验室和厂房的氰化物,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在这里,我们来介绍各种氰化物处理的程序,以确保您的安全。

首先了解氰化物的危害,它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颇为严重,它能破坏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从而引起中毒。

氰化物能够以吸入、食入、皮肤吸收或注射等方式进入体内,只需极少的氰化物就足以致命,甚至只要吸入500毫克的氰化物,就能导致死亡。

当意识到存在氰化物危险时,必须立即采取适当措施。

这里提供几个应急处理注意事项:1. 立即撤离如果遇到氰化物泄漏,要立即将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保持警惕。

如果氰化物泄漏在室外,请保持最小距离(通常约为1公里)。

2. 通风如果泄漏物质发生在封闭空间内,请立即开启通风,以便尽早减少氰化物空气中的浓度。

3. 不可轻易地触碰泄漏物质接触氰化物的最常见途径是皮肤吸收,所以要避免直接触碰氰化物。

如不小心碰到,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检查是否有异常感觉或症状。

尽量保持舌头和手部干燥。

4. 使用呼吸器氰化物是空气吸入型毒药,所以应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防毒面具或呼吸器。

如果呼吸机没有准备好,请尽量使自己尽量低,呼吸较好的空气。

5. 与泄漏物品保持距离在遇到泄漏后,应该避免靠近泄漏物质,不要试图尝试打捞或修理泄漏源,而是应该咨询、联络気体供应商和应急救援部门无论是警察、消防队还是医疗人员,并远离泄漏点。

6. 救治如果存在任何疑问,如呼吸急促、呕吐、头痛、肌肉痛或其他感觉不适等症状,请立即诊断,到医院救治或与应急救援部门联系以获得帮助。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操作氰化物需要十分谨慎,因为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

正确的操作和安全知识对于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十分重要。

以下是关于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包括存储、操作和处理氰化物的注意事项。

1. 存储1.1 氰化物应该存放在单独的贮存区域,与其他化学物质分开存放,以防交叉污染。

1.2 氰化物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日晒和高温环境。

1.3 存储氰化物的容器必须密封良好,以防止气体泄漏。

1.4 在氰化物贮存区域内,应该明确标识危险性和应急信息,如有毒标志、警示标志和急救指南。

2. 操作2.1 操作氰化物时,必须穿着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和呼吸器具。

2.2 在操作前,应该了解氰化物的性质和危险性,熟悉操作步骤,并且要有相关的实验经验。

2.3 操作氰化物时,应该在抽风设备下进行,确保实验室空气流通和排气。

2.4 在操作氰化物时,应尽量避免产生氰化物的气体或蒸汽。

如果需要处理液体氰化物,应在安全柜内进行。

2.5 氰化物应该小心慢慢地添加到其他溶液中,避免剧烈反应和溅溢。

2.6 氰化物的溶液应该小心地搅拌,避免飞溅或产生气泡。

2.7 操作结束后,应该立即清洁操作区域,并及时处理废液和废料。

3. 废物处理3.1 废液和废料含有氰化物的,必须进行专门的处理。

不得将氰化物排入污水系统或普通垃圾桶。

3.2 废液和废料应该收集在特殊的容器中,并且密封好。

在等待处理时,应该存放在专门的地方。

3.3 废物处理应该由专业的处理机构进行,并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4. 紧急情况和急救措施4.1 如果发生泄漏或故障,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并启动紧急预案。

4.2 在发生氰化物泄漏时,应立即撤离人员,并确保周围的人员不会接触到泄漏的氰化物。

4.3 发生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告知他们涉及到氰化物的情况。

4.4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急救。

例如,如果皮肤接触到氰化物,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土总氰化物注意事项

土总氰化物注意事项

土总氰化物注意事项
土总氰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有毒物质,它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在使用土总氰化物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我们需要了解土总氰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土总氰化物是一种无色、有毒的化学物质,常用于金属加工、电镀、冶炼等工业领域。

在使用土总氰化物时,我们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土总氰化物。

我们需要注意土总氰化物的储存和运输。

土总氰化物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土总氰化物泄漏或损坏。

我们需要注意土总氰化物的处理和废弃物处理。

土总氰化物是一种有毒的废弃物,不能直接倾倒到环境中。

在处理土总氰化物时,应采取专业的处理方法,如化学中和、高温焚烧等,确保废弃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我们需要注意土总氰化物的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土总氰化物泄漏或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迅速撤离人员、隔离污染区域、通风换气等,避免事故扩大。

土总氰化物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我们在使用、储存、运输、处理和应急处理时都需要注意相关的安全事项,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
环境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氰化物使用注意事项
氰化物固体白色球形硬块,粒状或结晶性粉末,剧毒,在潮湿空气中易潮解并释放出微量的氰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微溶于醇,水溶液弱碱性,并很快水解。

接触皮肤的伤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与酸接触分散能释放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混合能发生爆炸。

氰化钠的毒性
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主要来源于氰根(CN),它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进入人体使人中毒:1、呼吸系统;2、消化系统;3、皮肤系统。

氰根进入人体后,生成氰化氢,并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吸收血液中的溶解氧,最后导致体内组织急速全面缺氧而窒息死亡。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长期少量接触氰化物会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同呼吸系统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体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烟火禁止饮食,工作完毕要彻底清洗,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被污染衣服要单独存放,作业人员要学会自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需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
硝酸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穿戴专用全身防护服。

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使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泄露应急处理:
对泄露物处理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泄露物收集倒入大量水中,加入过量次氯酸钠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污染区用次氯酸钠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

使用和保管
氰化物必须密封保存,要有严格的领用保管制度,取用时必须戴口罩、防护眼镜及手套,手上有伤口时不得进行使用氰化物的实验;研碎氰化物时,必须用有盖研体,在通风橱内进行(不抽风),使用过的仪器、桌面均得亲自收拾,用水冲净;手及脸亦应仔细洗净;实验服可能污染时,必须及时欢喜。

取用时候要小心,千万不要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废物处理
先用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次氯酸钠分解。

氰化物管理规定
1. 在使用氰化物时必须戴好合格的防护用品(过期品不得使用).
2.参与氰化物操作及相关管理员必须经过剧毒上岗培训.
3.使用氰化物时必须由部门负责人监视氰化物在槽内彻底溶解后方可离开现场.(双人操作)
4.操作员必须明白氰化物的中毒机理及急救措施.
5.操作员添加氰化物时,有仓库管理员及部门责任者仔细确认品名及数量,并及时如实登记.(使用登记)
6.用完后的氰化物包装物必须返回剧毒品仓库并核实数量.(废物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