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3—坛庙建筑讲解共32页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课件-第六讲坛庙
![中国建筑史课件-第六讲坛庙](https://img.taocdn.com/s3/m/3d2b22f2852458fb760b56be.png)
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至封建 社会结束迄未少衰,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有的现 象,也是张光直谓中国是“连续性的文明”的主要依 据。它的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有很大的连续性,一直 保持着“巫”的传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祭祀这些神祗、祖先的建筑称为坛庙,建筑史家 又称其为礼制建筑。它们既不同于宗教建筑的寺观, 也不同于直接服务于人的宫殿、官署、园林和住宅。
象数之法
方圆之法
对比之法
色彩之法
象数之法——象法 位置
象数之法——象法
象数之法——数法
• 方圆之法——
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 于矩。……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 方。……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 出于句,句出于矩。 ——《周髀算经》
矩、圭表与通天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巨,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巨或从木矢。 矢者,其中正也。——《说文》
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说文》 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
与工同意。——《说文》 巫是通天地鬼神之语的人,先公先王则有资格“宾
帝”,在上帝的左右,为天神与人间勾通的鬼。两者皆以 “工”(矩)为表征,这似乎是说人(巫)、鬼皆可籍诸 “工”(矩)上下于天地之间。“工”(矩)何以有如此 法力?
先农坛的位置在南郊西偏,与天坛相对
古祀代上男;耕皇女帝织亲的耕社,会皇分后工则,亲也饲蚕反桑从映于在先祭
蚕坛,其位置自汉以后皆位于北郊,或 在西郊 以与先农坛相对而立为原则。北 京的先蚕坛巳泯灭不存。“社” “稷”, 反映我国古代以农 立国的社会性质。
亡国之社盖掩之,掩其上而柴其 下。——《公羊传 ·哀公四年》
• 明堂者大朝诸侯,讲礼之处;宗庙,享鬼神,岁觐之宫;辟雍大 射养孤之处;大学,众学之居;灵台,望气之观;清庙,训俭之 室。各有所为,非体一也。——《礼记·明堂位》孔颖达疏引袁准《正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祭祀这些神祗、祖先的建筑称为坛庙,建筑史家 又称其为礼制建筑。它们既不同于宗教建筑的寺观, 也不同于直接服务于人的宫殿、官署、园林和住宅。
象数之法
方圆之法
对比之法
色彩之法
象数之法——象法 位置
象数之法——象法
象数之法——数法
• 方圆之法——
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 于矩。……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 方。……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 出于句,句出于矩。 ——《周髀算经》
矩、圭表与通天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巨,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巨或从木矢。 矢者,其中正也。——《说文》
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说文》 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
与工同意。——《说文》 巫是通天地鬼神之语的人,先公先王则有资格“宾
帝”,在上帝的左右,为天神与人间勾通的鬼。两者皆以 “工”(矩)为表征,这似乎是说人(巫)、鬼皆可籍诸 “工”(矩)上下于天地之间。“工”(矩)何以有如此 法力?
先农坛的位置在南郊西偏,与天坛相对
古祀代上男;耕皇女帝织亲的耕社,会皇分后工则,亲也饲蚕反桑从映于在先祭
蚕坛,其位置自汉以后皆位于北郊,或 在西郊 以与先农坛相对而立为原则。北 京的先蚕坛巳泯灭不存。“社” “稷”, 反映我国古代以农 立国的社会性质。
亡国之社盖掩之,掩其上而柴其 下。——《公羊传 ·哀公四年》
• 明堂者大朝诸侯,讲礼之处;宗庙,享鬼神,岁觐之宫;辟雍大 射养孤之处;大学,众学之居;灵台,望气之观;清庙,训俭之 室。各有所为,非体一也。——《礼记·明堂位》孔颖达疏引袁准《正论》
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b7214c70c22590102029d72.png)
• 克罗地亚的普拉,也是古罗马名城,保存 有一座奥古斯都神庙
• 突尼斯的杜加遗址 也有很多古罗马神庙
• 在意大利蒂沃利有座圆庙,也是祭祀灶神 的,美国白宫就是仿照它的
• 罗马的古广场原本是各种神庙最多的地方, 但无一座完整留下来,只有农神庙的前廊 尚存,农神是宙斯的父亲,祭祀农神的节 日后来演化为狂欢节
关岳庙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寺庙古建筑。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北侧。原为 清醇亲王宅地依例改建的醇亲王庙, • 1914年改祀关羽、岳飞,遂称关岳庙,又 称武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前院有宰牲 亭、神库、神厨,后院有正殿、后寝殿及 东西庑殿。
“坛”、“庙”的释义
• • 一般而言,祭祀自然神多为坛祭(一部分次要的自然神,人格化后亦用庙 祭),人文神祗多用庙祭。 东汉许慎《说文》:“坛,祭场也。”即封土为祭祀的场所。为了与天地、 日月、星辰、山川诸神沟通,祭祀活动在露天进行,这种仪式从先秦一直持 续到明清。在先秦,凡属重大仪典,如诸侯会盟、誓师、封禅、拜将等,都 在坛上举行,汉代以后礼制完备,坛不再用于祭祀天地以外的其他用途。 《说文》:“庙,尊先祖貌也。”可见庙是专为尊崇祖先的建筑。但先秦时 代,按宗法制的要求,帝王重大事件亦多在庙中举行,故从广从朝。(佛教 寺庙的“寺”,来源于汉代的高级官署——鸿胪寺,“庙”也是由祖庙之庙 借用移来。) 祭祀自然神多以牌位(木主、石主)作为祭祀对象,“坛而不屋”,露天而 祭;太庙、祖庙,古代设尸而祭,以后仍用木主,宋元以后亦用“神御” (画像);而一般名人祠,以立偶像者居多。
• 早期神庙的模型,出土于Argos的赫拉圣地
• 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的帕埃斯图姆, 是古希腊人的殖民地,保留了三座神庙, 其中二号殿,又称波塞冬神苗,保存最为 完好
第五章坛庙建筑(1)
![第五章坛庙建筑(1)](https://img.taocdn.com/s3/m/12ac4edf59eef8c75ebfb396.png)
第五章坛庙建筑(1)
w 北京的太庙以高达九米的厚重墙垣包绕,封闭性
很强。南墙正中辟门,以琉璃镶贴,下为白石须
弥座,线脚丰富,色彩鲜明,与平直单调的墙面
形成强烈对比。太庙周围全部种植了松柏树,高
大的殿堂被簇拥于苍绿的树海之中,倍添庄严、
肃穆与高贵。
第五章坛庙建筑(1)
曲阜孔庙
w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 阜市南门内,是奉 祀孔子的庙宇。全 国各地保存了许多 历朝历代的孔庙, 尤其是以孔子的故 乡——曲阜的孔庙 规模最大、时代最 早,它与孔府、孔 林并称“三孔”,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 四大古建筑群之一。
第五章坛庙建筑(1)
圜丘
第五章坛庙建筑(1)
w 圜丘是祭天的地方,是所有祭祀中等级最高 的一种。它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 乾隆十四年(1749)改建。由于祭天必须露 天,坛而不屋,因而只有三层高的圆形石台, 以汉白玉中最高级的品种艾叶青砌成。这种 露天的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殊类型,它 与中外的神殿建筑都有巨大的差异,它不追 求神灵的神秘与压抑,而是显示大自然的博 大与广阔;没有高大威严的神像,而是以祭 祀仪式来表达人与天地的和谐。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经明嘉靖、清 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 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 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 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 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 “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章坛庙建筑(1)
社稷坛——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祭坛
w 社稷坛是国家重要祭祀坛庙,位于紫禁城午门之 西,每年春秋仲月致祭,祈求上天保护国家政权。 社稷是土地之神。
w 北京的太庙以高达九米的厚重墙垣包绕,封闭性
很强。南墙正中辟门,以琉璃镶贴,下为白石须
弥座,线脚丰富,色彩鲜明,与平直单调的墙面
形成强烈对比。太庙周围全部种植了松柏树,高
大的殿堂被簇拥于苍绿的树海之中,倍添庄严、
肃穆与高贵。
第五章坛庙建筑(1)
曲阜孔庙
w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 阜市南门内,是奉 祀孔子的庙宇。全 国各地保存了许多 历朝历代的孔庙, 尤其是以孔子的故 乡——曲阜的孔庙 规模最大、时代最 早,它与孔府、孔 林并称“三孔”,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 四大古建筑群之一。
第五章坛庙建筑(1)
圜丘
第五章坛庙建筑(1)
w 圜丘是祭天的地方,是所有祭祀中等级最高 的一种。它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 乾隆十四年(1749)改建。由于祭天必须露 天,坛而不屋,因而只有三层高的圆形石台, 以汉白玉中最高级的品种艾叶青砌成。这种 露天的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殊类型,它 与中外的神殿建筑都有巨大的差异,它不追 求神灵的神秘与压抑,而是显示大自然的博 大与广阔;没有高大威严的神像,而是以祭 祀仪式来表达人与天地的和谐。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经明嘉靖、清 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 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 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 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 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 “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章坛庙建筑(1)
社稷坛——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祭坛
w 社稷坛是国家重要祭祀坛庙,位于紫禁城午门之 西,每年春秋仲月致祭,祈求上天保护国家政权。 社稷是土地之神。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4.2坛庙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4.2坛庙](https://img.taocdn.com/s3/m/663f02eaf705cc1754270906.png)
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 圣母殿为现存最著名的宋代建筑之一
殿身五间,副阶周匝;角柱显著生起,檐 口正脊弯曲明显;外貌轻盈富丽。
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
鱼 沼 飞 梁
晋祠圣母殿正前方有一方形水池,上架有一座木梁石柱十字
形桥梁,其中梁柱和桥梁交接处至今仍保存有宋代的斗拱, 此十字形桥即是著名的“鱼沼飞梁”(上图)。
北京太庙东角门
北京太庙前殿
北京太庙前殿室内彩画· 中间三间梁坊、斗栱、 天花满贴金箔,单线勾勒图案,规格 高于故宫 太和殿。其余各间用金量也很大
北京太庙牺牲所六角井亭
太原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西南郊,始建年代相
当久远,历代又多有建设,目前的整体 格局仍保存较完整,祠中有宋、金古建 筑和宋代雕塑等珍贵文物,是山西乃至 全国最重要的古建筑群。
社稷坛祭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 ,古代以农立国,社稷象征国土和政权。所以不仅京师 有社稷坛,诸侯王国和府县也有,只是规制低于京师的 太社和太稷。左祖右社
先农坛是皇帝祭神农和行藉田礼之处。为了表示鼓 励耕作,天子有藉田千亩,仲春举行耕藉田礼并祭神农 于此。
地坛
明北京城坛庙分布
月坛 社稷坛 太庙
中心——太室,又名通天屋,是帝王“通天人”之所 。 其下四方又有玄堂、总章、明堂、青阳各室,分别代 表冬、秋、夏、春和水、金、火、木,太室则代表土 。
武则天在洛阳所建“万象神宫”
高80米
北京大享殿效果图
(二)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祖庙称家庙或祠堂。 帝王宗庙仿宫殿前朝后寝之制:前设庙(前殿) ,供神主,四时致祭;后有寝(后殿)。庙有两种形 制:一种是分别建立7所或9所建筑,每一所奉一祖先 ;另一种是在一座建筑中设7室或9室,每一室奉一神 主。当神主超过7或9数时,则按功德大小和与在位皇 帝的亲疏关系决定去留,殿内只留7或9个神主,其余 的迁至殿东西夹室供奉,所以历代太庙殿宇以7间或9 间加两夹室为基本形式。
中国建筑史-15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3(坛庙建筑)
![中国建筑史-15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3(坛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4eea658ca32d7375a5178083.png)
一九至九九 十九至十八九 十九九至二七九
天心石
2
1
9
3
4
8
5 6
7
1
1
2
1
2
3
栏板:三层有栏板,与祈年殿手法不同,
上层:四面,每面18块,计:4×18=72 块 (每块栏板长1.309m);
中层:四面,每面27块,计:4×27= 108块 (每块栏板长1.454m);
下层:四面,每面45块,计:4×45= 180块 (每块栏板长1.222m);
廷内广植林木,以成肃穆、深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 祗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 “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 (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 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 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 要的根基。
社稷坛占地23万M2,正门是戟门(祭祀 时门前列戟72杆) (今中山堂)和拜殿。 戟门五间,单檐歇山;拜殿五间,楠木
丹陛桥 成贞门
皇穹宇
西配殿
东配殿
琉璃门
皇 穹 宇 内 景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 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 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 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 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 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 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 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 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 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 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 佐。
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 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zhuānxū),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 天的水神辅佐。
中式建筑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2)
![中式建筑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2)](https://img.taocdn.com/s3/m/ad64ae5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a.png)
典型建筑——祈年殿
祈年殿形制特点: 1、祈年殿的形制,原是天地合祀的大祀殿, 平面为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 外檐柱十二根,十二应一周之数。 2、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 层径约90米,殿身高约38米,柱枋隔扇为朱红 色, 上为三重檐青色琉璃瓦檐,顶尖以鎏金宝顶结 束,檐下彩绘金碧辉煌,整个建筑色调纯净, 造型庄重典雅,其南为祈年门,与殿北的皇乾 殿是天坛内仅存的两座明代建筑。
二、专题研究
乾陵双阙
二、专题研究
乾陵神道
乾陵石柱 乾陵石马 乾陵石狮
名词解释 石象生 是皇帝陵墓前供奉的仪物之一,是石雕人物、动物成对立于神道两侧。神道两旁排列着一 群石兽,它们按照一定的次序在特定的方向排列,石兽如同一批“卫士”护卫着皇陵。这 些石兽又名“石象生”, 是陵墓的装饰性建筑。
阙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 第二节 坛庙专篇 一、坛庙分类 1、祭祀自然神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
北京地坛
2、祭祀祖先
太庙(帝王) 家庙或祠堂(臣下)
3、先贤祠堂
孔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
二、专题研究 专题一 北京天坛
一 布局特点
1、明清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大街
月
的东侧,双重城墙,东南、西南成方角,
坛
东北、西北成圆角,象征天圆地方。
2、天坛面积273公顷,相当于北京紫禁城
的3.7倍。
地 坛
社 稷 坛
紫
禁 城
太
庙
日 坛
先
天
农
坛
坛
一 布局特点
3、其轴线偏东,轴线南端为祭天的圜丘坛 祈年殿
组群,轴线北端为祈祷丰年的祈谷坛组群。 斋宫
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课堂PPT)
![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2b1591de80d4d8d05a4f0b.png)
孔庙是祭祀春秋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地方。是明清修建的一组规模宏大 的古建筑群。
孔庙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
布局:孔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奎文阁、碑亭、 杏坛等。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 覆以蓝色琉璃瓦。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三大碑林:昭陵碑林、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碑林。
• “右社”:是在宫殿右前 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 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 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图二:太庙
图三:社稷坛
4
• 3、前朝后寝
•
• “前朝”,即为帝王 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 “后寝”,即帝王与 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图四:太和殿室内图片
图五:乾清宫室内图片
5
(三)宫殿陈设
1、室外陈设
11
(5)吉祥缸(门海):置于宫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 水缸,古代称之为“门海”,以比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扑 灭火灾。
12
(6)鼎式香炉:用来 燃檀香和松枝(有盖为 鼎,无盖为炉)
13
(7)铜龟、铜 鹤:象征长寿 (龙头龟、仙鹤)
14
(二)室内陈设
• 屏风 • 太平有象—天下太平、
五谷丰登 • 甪端仙鹤—圣明永久 • 盘龙香筒—天下大治 •生:帝 王陵墓前安设的 石人、石兽统称 石像生,又称" 翁仲"。 石像生 的作用,主要是 显示墓主的身份 等级地位,也有 驱邪、镇墓的含 义。
72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蹲驼73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立74象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文 臣
75
—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武 将
(1)华表:皇家建筑 的特殊标志。
6
孔庙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
布局:孔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奎文阁、碑亭、 杏坛等。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 覆以蓝色琉璃瓦。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三大碑林:昭陵碑林、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碑林。
• “右社”:是在宫殿右前 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 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 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图二:太庙
图三:社稷坛
4
• 3、前朝后寝
•
• “前朝”,即为帝王 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 “后寝”,即帝王与 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图四:太和殿室内图片
图五:乾清宫室内图片
5
(三)宫殿陈设
1、室外陈设
11
(5)吉祥缸(门海):置于宫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 水缸,古代称之为“门海”,以比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扑 灭火灾。
12
(6)鼎式香炉:用来 燃檀香和松枝(有盖为 鼎,无盖为炉)
13
(7)铜龟、铜 鹤:象征长寿 (龙头龟、仙鹤)
14
(二)室内陈设
• 屏风 • 太平有象—天下太平、
五谷丰登 • 甪端仙鹤—圣明永久 • 盘龙香筒—天下大治 •生:帝 王陵墓前安设的 石人、石兽统称 石像生,又称" 翁仲"。 石像生 的作用,主要是 显示墓主的身份 等级地位,也有 驱邪、镇墓的含 义。
72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蹲驼73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立74象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文 臣
75
—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武 将
(1)华表:皇家建筑 的特殊标志。
6
中国古代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https://img.taocdn.com/s3/m/0bd5065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9.png)
天安门
端门
午门
太和殿模型
太和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五、清沈阳故宫
1、全宫分为三部分:
①东部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清帝举行大典及王公大臣 议政之处;十王亭分列两端,呈八字形,南端八亭 是八旗首领办事场所;北端二亭是左右翼王亭;
②中部崇政殿:是日常处理朝政之处;后清宁宫是寝 宫,属前朝后寝制,但呈前低后高;
含元殿复原图
宋东京宣德门
明清故宫午门
唐长安城里坊和东市鸟瞰复原图
唐長安城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
唐長安城太极宫复原鸟瞰图
大明宫模型图
唐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
麟德殿复原图
麟德殿遗址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唐大明宫含元殿模型
三、宋朝宫殿型制(见图)
北宋东京汴梁城模型
天坛祈年殿
天坛皇穹宇
天坛斋宫正门
斋宫前殿
斋宫前殿内景 砖拱结构的无 梁殿,利于防 卫、防火
(二)、太庙(见图)
❖ 昭穆之法:古代太庙制 度,父曰昭,子曰穆, 始祖神居中,以下皆父 曰昭,子为穆,昭居左, 穆居右
太庙庙门
太庙戟门
太庙前殿
太庙前殿室内彩画
太庙前、中、后三殿
太庙中殿及后殿
乾陵附墓——懿德太子墓甬道终端所绘双阙之一
乾陵永泰公主墓壁画
6、宋陵 ①八座,位于河南省巩县,洛河南岸,嵩山北麓,东 西绵延二百里 ②陵墓名称为永□陵(以永昭陵为例见图)
宋仁宗永昭陵
宋陵石象生
宋陵方上
宋陵神道驭马宫
宋陵驭象蕃臣
宋陵瑞禽图
宋陵石兽、石羊
宋陵石雕文、武臣像
专题坛庙建筑ppt
![专题坛庙建筑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23e83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f.png)
解州关帝庙
宗祠
宗祠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宗庙,过去遍布全国 各地。规模较大、建筑较精美的有安徽绩溪县 龙川胡氏宗祠和广州市陈家祠堂。
龙川胡氏宗祠初建于宋,明兵部尚书胡宗宪 对祠堂进行过一次大修缮,古建筑具有明代风 格。祠堂精雕细刻,是徽派古建筑艺术砖木石 雕的宝贵遗产。
安徽绩溪胡氏宗祠
安徽绩溪胡氏宗祠
檐
• 檐柱 大成殿的石檐柱最具有代表性。殿 周28根独石雕成的擎檐高达6米,直径0.8 米,下饰莲花柱础。左、右、后檐下18根
石柱,皆为八棱形水磨浅雕团龙,每柱雕 龙72条。前檐10柱,为深浮雕双龙戏珠, 衬以波涛,缀以山石。10根龙柱两两相对。 造型精美,雕刻剔透,为域内罕见 。
勾 心 斗 角
❖ 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中国从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 川等自然物并建庙祭祀。最著名的是祭祀五岳的神庙,以泰山的 岱庙规模最大。此外,各地还建有众多后土庙(土地庙)。
• 五岳五镇 •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 五镇:东镇沂山, 在今山东临朐;西镇岳山(又名
吴山),在今陕西陇县;中镇霍山,在今山西霍 县;南镇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市;北镇医巫闾 山,在今辽宁北镇县。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思想中,包含着浓重的 对祖先的崇敬,对天地、日月、土地、粮食以及各 种神的崇拜,对文神、武神的尊敬。
历代帝王为了宣扬君权神授思想,将自己比 作天地之子,受命于天统治百姓,增强政权的合理 性,强化自己的政权统治。祭祀天地因而成了中国 历史上所有王朝重要的政治活动。而且发展到后来, 成为统治阶级的专门权利。《礼记》中规定“天子 祭天地,祭山川,祭五祀”,而诸侯只能“祭山川, 祭五祀”。
祈年殿
第一节 概述
• 坛的起源:黄帝轩辕氏多次封土为坛,祭 祀山川鬼神,成为“封禅”,可作为坛的 起源;
中外建筑史4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中外建筑史4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PowerPoin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6a257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a.png)
• 南三所——南——火——长——皇太子居 住
42
3.故宫的人力物力消耗
1406年准备,1420年建成,前10年备料,四 年施工. (1)工 (2)木 (3)砖 (4)石
43
5.几处重点庭院的设计手法 (1)太和殿庭院 (2)太和门廊院
44
(1)太和殿庭院 • 位于组群中最重要的位置,突出、显要。 • 最大的廊院尺度,可容纳万余人举行仪式。 • 单体建筑的最高等级——太和殿,九开间,
• 商代,宫殿建筑由单体变为群体。 • 西周,从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的
宫殿也应采用合院的形式,且已由前堂后室演变为前朝 后寝。
6
7
(2)、发展中的宫殿形制(春秋至南北朝) 使用高台建筑 前朝后寝(汉) 东西堂制(汉) 宫殿前设阙
阙,最初是供守望、显示威严的建筑。 春秋时宫殿正门开始建阙。
渎,建庙祭之
61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山东沂山、西镇陕西吴山、北 镇辽宁医巫闾山、南镇绍兴会稽山、中镇 山西霍山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四渎:江渎/淮渎/河渎/济渎
62
第二类 祭祀祖先 太庙:皇帝祭祖 家庙:平民祭于“祠堂”
· 北京太庙(“左祖右社”,规定布置的) ----似为宫寝建筑的原型,等级高,用色 简单。 实例: A.北京历代帝王庙(最多时100余位帝王) B.其它
·凶礼:对丧葬的有关礼制------陵墓建筑 ·军礼:指出征、命将、狩猎、行军等方面的礼仪规定 ·宾礼:指朝觐、聘使、君臣相会时的礼节 ·嘉礼:日常服饰、车仗等规定
54
②吉礼建筑分为两大类:坛与庙----“敬天 法祖”思想的具体体现:
· 属于祭祀自然保护神的称之为坛,祭 坛
42
3.故宫的人力物力消耗
1406年准备,1420年建成,前10年备料,四 年施工. (1)工 (2)木 (3)砖 (4)石
43
5.几处重点庭院的设计手法 (1)太和殿庭院 (2)太和门廊院
44
(1)太和殿庭院 • 位于组群中最重要的位置,突出、显要。 • 最大的廊院尺度,可容纳万余人举行仪式。 • 单体建筑的最高等级——太和殿,九开间,
• 商代,宫殿建筑由单体变为群体。 • 西周,从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的
宫殿也应采用合院的形式,且已由前堂后室演变为前朝 后寝。
6
7
(2)、发展中的宫殿形制(春秋至南北朝) 使用高台建筑 前朝后寝(汉) 东西堂制(汉) 宫殿前设阙
阙,最初是供守望、显示威严的建筑。 春秋时宫殿正门开始建阙。
渎,建庙祭之
61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山东沂山、西镇陕西吴山、北 镇辽宁医巫闾山、南镇绍兴会稽山、中镇 山西霍山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四渎:江渎/淮渎/河渎/济渎
62
第二类 祭祀祖先 太庙:皇帝祭祖 家庙:平民祭于“祠堂”
· 北京太庙(“左祖右社”,规定布置的) ----似为宫寝建筑的原型,等级高,用色 简单。 实例: A.北京历代帝王庙(最多时100余位帝王) B.其它
·凶礼:对丧葬的有关礼制------陵墓建筑 ·军礼:指出征、命将、狩猎、行军等方面的礼仪规定 ·宾礼:指朝觐、聘使、君臣相会时的礼节 ·嘉礼:日常服饰、车仗等规定
54
②吉礼建筑分为两大类:坛与庙----“敬天 法祖”思想的具体体现:
· 属于祭祀自然保护神的称之为坛,祭 坛
中国古代坛庙建筑(精品)
![中国古代坛庙建筑(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4b655d7f61fb7360b4c6596.png)
天坛
• 平面接近四方形,但 北面的两角采用圆形, 南面则为直角,是附 会中国古代“天圆地 方”之说而设计的, 其中圜丘和祈年殿是 全部建筑的主体。各 主要建筑用蓝色琉璃 瓦顶象征着“青天”,
祈年殿
祈年殿
• 祈年殿是一座三重檐尖 顶圆形大殿。是天坛的 主体建筑,皇帝祈祷五 谷丰登的所在。大殿建 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 石台上,纯系砖木结构, 直径32米,高 38 米,白墙、红殿、蓝檐、 金顶。
万代瞻仰石牌灵的庙
• 代表: • 岱庙
中国古代坛庙建筑
• • • • 坛庙建筑的种类: 1、祭祀天地 2、祭祀祖先 3、祭祀圣贤
一、坛
• 坛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社稷等活 动的台型建筑。 • 著名的祭祀坛有天坛、地坛、日坛、 月坛、社稷坛
祭祀天地
• 祭祀天地山川是朝廷的重要政治活动。 《礼记》中规定:“天子祭天地、祭四方、 祭山川,祭五祀”,按照礼制关于郊祭的 原则,祭天于南,祭地于北,祭日于东, 祭月于西。
棂星门
奎文阁
杏坛
武庙(解州关帝庙)
• 祭祀关羽的活动开始较晚。隋开皇九年(589 年),其故乡人在山西运城解州镇盖庙祭祀,成 为武庙之祖。从北宋末年以后,随着关羽的地位 不断升高,直至清顺治九年(1652年),被封为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以后又下诏天下郡县立 庙奉祀,关帝庙才遍布全国各地。解州关帝庙也 不断重修、扩建,现占地近100亩,平面布局分 南北两大部分。南以结义园为中心,由牌坊、君 子亭、三义阁等组成,北部为正庙,仿宫殿式布 局,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轴线分明。
• 五祀:风水学中指祭门神、户神、井神、灶神、 中溜(土地神和宅神)。
天坛
• 天坛位于北京外城南 部永定门的东侧,系 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明朝迁 都北京时所建,是明 清两代皇帝祭天与祈 祷丰年的地方。现在 的规模是明嘉靖九年 (1530年)建成的。 天坛整个组群由内外 两重墙环绕,总面积 280公倾。
坛庙
![坛庙](https://img.taocdn.com/s3/m/d3dc308ad0d233d4b14e694e.png)
享堂内两侧悬 挂罗应鹤制定 的“八大宗仪” 牌匾来传教子 孙,但文革时 其中七块被销 毁,一块幸免 遇难的被当地 人拿回去糊上 报纸当床板用 了。现在唯一 幸存的那块, 在模糊的字上 还带着文革的 报纸,见证着 一段特殊的历 史。
穿过享堂,左, 中,右三条甬道 各七级台阶进入 核心地带“后 寝”。后寝不同 与一般的祠堂, 有两层。据说后 寝原本一层,但 被中进大堂遮蔽, 有失对祖宗的尊 敬,所以后人加 盖一层阁。但这 个阁又有压在祖 先头上的意思
/share/detail/13813047
太庙平 面图
坛庙—祭祀祖先
• 官员家庙。明代定制:3品以上可建5~9架, 奉5代祖先;3品一下可建3~5架,奉4代祖 先。庙之东侧设祭器库,供储存祭器,衣物, 遗书之用。各地所留明清祠堂数量颇大
我国的徽州和浮梁两地留有一批明代祠堂, 平面布置都用封闭的院落2进,入门卫宽敞 的廊院,大堂3间或5间,敞开无门窗。堂 北设后寖,供祖先神主,后寖有多至9间的, 但内部仍分隔为3间一组,似是当事制度所 限。安徽呈坎东舒祠即属此类。
北京故宫紫禁城前出端门往东,经太庙街门进入太庙区。此 区于太庙垣墙外满布古柏。用常绿树丛造成肃穆气氛,是古 代建筑绿化的成功经验。进入太庙戟门,则庭院空敞,与垣 外适成对比。
太庙占地约十六万五千平方米。太庙本身由高达9米的厚墙 垣包绕,封闭性很强。南墙正中辟券门三道,用琉璃镶贴, 下为白石须弥座;凸出墙面,线脚丰富,色彩鲜明,与平直 单一的长墙强烈对比,十分突出。这一入口处理是相当成功 的。
祠的正门为木制,旁边有两边门,中门无大事不开,平时走 边门,门上几张破旧的门神图让人心仪,但历史不足十年, 完全是装点门面的赝品。呈坎东舒祠
•
从右边门入,里面偌大一个院子进入视野,中间一条长十多 米,宽四,五米的甬道,甬道通向拜台。甬道边原有多株大 树,现只剩一株四百多年的桂花树,它区别一般桂花树是枝 干出土就分出四根主干,向上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