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上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_龚建伍

合集下载

小净距隧道先后行洞相互影响的数值分析

小净距隧道先后行洞相互影响的数值分析

小净距隧道先后行洞相互影响的数值分析摘要:小净距隧道作为分岔隧道的其中一段,结构受力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现以某铁路隧道为依据,针对埋深大,地质状况复杂的小净距隧道,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当隧道净距改变时先后行洞之间的影响,分析包括围岩塑性区,衬砌位移和应力。

计算模型为二维平面模型,通过应力释放的方法模拟隧道三维应力问题。

本构模型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净距增大,后行洞对先行洞衬砌和围岩的影响逐渐减小,当隧道净距达到2.5倍~3.0倍的隧道开挖宽度时,先后行洞之间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先后行洞;塑性区1 引言小净距隧道是一种上下行双洞洞壁净距较小,不能按独立双洞考虑的隧道结构[1],先行洞的开挖会影响后行洞围岩的应力以及应变。

小净距隧道多出现在分岔隧道中,其连接隧道分离段和连拱段,结构受力复杂,工序转换频繁,设计、施工的综合难度较大。

国内很多学者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小净距隧道的力学特性。

龚建伍等[2]提出了浅埋小净距隧道考虑双洞先后施工过程的围岩压力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杨建平等[3]结合漆树槽分岔隧道,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荷载释放比例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姚勇等[4]以紫坪埔隧道为背景,对该隧道小净距段进行衬砌内力、围岩压力、位移及地表沉降等项目展开监测工作。

本文以铁路隧道为依托,拟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小间距隧道的受力特点,侧重于定性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从而为小间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 工程概况隧道左线全长14069m,分修段右线全长3412.41m。

隧道设计轨面高程为733.927~980.048;线路纵坡为17.8‰及6‰的单面上坡;最大埋深约680m。

隧道处于龙门山山脉,属中低山构造侵蚀地貌。

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中生代和古生代(T~D)沉积岩,可溶岩段落约9.5km(T2j+l、P2、P1、C1zn、D3tn、D2gn),非可溶岩段落约为3.57km(T3x,T1f+t),岩溶弱~中等发育,局部强烈发育。

简述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

简述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

简述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摘要: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隧道工程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急速前行。

而小净距隧道作为当前在我国特殊的地形条件下,一种能够解决隧道路线高级分布的全新结构形式,已经在我国现有的交通建设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净距隧道下的施工方法中,其产生的施工爆破极有可能对相邻的隧道结构产生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隧道塌陷。

对此,本文基于在某隧道工程下的隧道概况以及爆破参数,针对此工程中的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爆破数值进行计算,并通过现场真实检测与模拟数值的对比分析后,在针对小静距隧道下的施工爆破方案进行改进,以此来减轻由于施工爆破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关键字: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监测控制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迅速增长,我国基础设施总数量也在逐年上涨。

其中铁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本,更需要应用全新的技术来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率。

而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作为我国当前在公路、铁路以及水利工程上的主要措施,关于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爆破缺陷也逐渐凸显出来。

例如,如果爆破范围过大,那么轻则导致爆破区相邻的围岩结构损伤,重则甚至会影响整体的隧道结构,影响隧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因此必须要针对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下的施工爆破技术进行振动监测,确保我国工程建设的安全。

一、工程概况及爆破参数某隧道位于我国某工程中的一个施工内容,在此隧道的建设当中,主要利用分离式的双洞双向隧道,分为西线与东线两种起止形式,图一为该隧道全貌。

图一某隧道全貌图在该隧道的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爆破技术的利用当中,其爆破下所需要利用到的技术也具有非常显著的减震功效。

对此,该隧道工程重点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在爆破上的炮孔起爆顺序分别为掏槽眼、辅助眼、底板眼以及光炮眼,以此按照从内到外的方式进行逐步爆破。

但这里也要注意,每次爆破的时间差必须控制在100ms之内,以此来达到最高强度的抗震效果。

小净距大断面隧道合理净距研究

小净距大断面隧道合理净距研究
渝邻高速公路
工程地质条件 隧址区位于铜锣峡背斜北西翼, 地层单斜产出, 产状 300° ∠21° ~ 310° ∠9° , 自南东向北西有减小的 主要发育两组裂隙: 进洞口及洞身段裂隙产 趋势, : 125° 15° ∠80° , 状 ∠77° , 出洞口段裂隙产状: 130° 220° ∠28° 。裂隙间距一般 2 ~ 5 m, ∠67° , 地面见裂 局部充有低液限黏土。 区内无断 宽一般 2 ~ 5 mm, 层及次级褶皱发育, 地质构造相对简单。 隧址区主要地层由第四系残坡积土 ( Q4el + dl ) 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泥岩、 粉砂质泥岩、 砂岩互 层组成。隧道进出口附近的斜坡上土体零星分布, 未见滑坡、 崩塌、 泥石流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洞身段岩层呈单斜产出, 无断裂构造, 出口所处的浅 缓冲沟中覆土为低液限黏土, 厚 2 ~ 6 m, 下伏基岩 面坡度 5° ~ 10° , 无滑动变形迹象, 因此现状稳定。 2 . 2 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大岩口 ~ 沙湾岩口一线的山岭为地下水 分水岭, 分水岭南东侧隧道进口段斜坡带 , 以泥岩为 坡陡, 地势高, 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 , 主, , 补给条件差 排泄条件好, 该地带呈贫水状。分水岭 地表池塘较多, 地下水 北西侧隧道中部以砂岩为主, 除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外, 池塘、 稻田亦为其稳定的 补给条件好, 出口段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 补给源, 区内地下水多顺坡向作短途迳流后排向 水的补给, 地势低洼的冲沟中。
第 29 卷第 1 期 2010 年 2 月
重 庆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 29 No. 1 Feb. 2010

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及其施工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及其施工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及其施工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及其施工方法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道路的拓宽和交通流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交通隧道建设需要考虑小净距隧道的施工。

小净距隧道是指净高或净宽小于标准的隧道,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保证其安全性和施工质量。

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小净距隧道内挂墙施工困难、加固措施难以实施、净距不足造成的振动和噪声等问题,因此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及其施工方法进行研究,为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设置原则,充分考虑施工质量、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2. 研究小净距隧道挂墙施工的技术难点,分析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3. 研究小净距隧道加固措施的技术难题,明确加固方式、材料选择和加固施工流程等关键问题。

4. 研究小净距隧道净距不足时对振动和噪声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

三、研究内容1. 小净距隧道的净距设置原则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总结小净距隧道净距设置的原则,包括结构尺度、施工工艺、安全评估等方面。

2. 小净距隧道挂墙技术研究分析小净距隧道挂墙施工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如墙板的支护、墙板的铺设、墙板的固定等,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3. 小净距隧道加固措施的研究研究小净距隧道加固措施的关键问题,如加固方式、材料选择、加固施工流程等,提出合适的、通用的加固方案,以解决小净距隧道加固难的问题。

4. 小净距隧道净距不足时振动和噪声的影响及控制方法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小净距隧道净距不足时对振动和噪声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减振和降噪措施,确保隧道运营期间的安全和舒适性。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为:1. 确定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为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2. 分析小净距隧道挂墙施工难题,提出解决方案。

3. 提出小净距隧道加固措施方案,为加固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爆破震动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研究

爆破震动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研究

爆破震动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研究程高峰【摘要】为深入研究爆破震动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问题,结合横岭底隧道的工程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取值影响因素,采用现场测试手段研究了后行洞爆破震动的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不同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塑性区分布情况,从而综合确定了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期刊名称】《山西交通科技》【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73-75)【关键词】爆破震动;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现场测试;数值模拟【作者】程高峰【作者单位】山西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西临汾 041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2.130 引言随着国家公路网建设的不断完善及中西部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高速公路逐步向崇山峻岭地区迈进,由于小净距隧道能够更好地适应山区的地形地貌,因此小净距隧道修建规模越来越大,但其在修建过程中多次扰动围岩,其围岩应力多次重分布,且小净距隧道结构受力体系复杂,极易引起隧道局部塌方、变形、基地失稳等病害。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祁寒[1]等人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15种工况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开挖进行了模拟,对均质硬岩、均质软岩和竖向半软半硬岩中不同净距隧道的拱顶沉降、中岩墙的水平位移、中岩墙最大主应力和围岩塑性区进行了分析。

张学富[2]等人以重庆南山隧道出口端浅埋偏压小净距段为依托工程,对其进行现场监测,并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各工况围岩位移、应力场及锚杆轴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其施工力学特性。

张运良[3]等人运用ANSYS软件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在不同的偏压角度、间距、埋深条件下,先开挖深埋侧和先开挖浅埋侧两种工况下的受力变形特性,并对比分析了围岩拉应力、洞周最大位移、中岩柱水平位移和竖向应力等。

胡华星[4]等人以艾坪山隧道为依托工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软弱围岩洞口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采用先挖埋深较浅和先挖埋深较深两种工况,提出了先开挖埋深较浅隧道再采用预应力对拉锚杆支护的施工方法。

小净距大断面隧道群施工技术浅谈

小净距大断面隧道群施工技术浅谈

小净距大断面隧道群施工技术浅谈摘要:以京沪高铁南京枢纽韩府山隧道群为例,简要介绍超小净距大断面隧道群施工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施工合理,有效解决了该隧道群的施工难点,希望对此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隧道群;小净距; 大断面Abstract: Making the Hanfushan tunnel group in Nanjing hub of Beijing-Shanghai express railwa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unnel group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ith large sections of ultra small clear distance.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with this technology is reasonable, and has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of tunnel group, hoping to have reference meaning for this kind of engineering.Keywords: tunnel group; small clear distance; large sections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韩府山一、二、三号隧道均为双线隧道,隧道彼此之间净距在6m~10m 范围内,属于超小净距大断面隧道。

考虑到这三座隧道之间的超小净距情况,隧道采用控制爆破和预加固隧道间夹岩体技术,因此控制爆破和加固隧道间夹岩体是本隧道群施工安全技术控制的重点、难点。

2.主要施工技术2.1专家论证并合理选择隧道的开工顺序及开挖方法,减小隧道之间相互影响。

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效应数值模拟分析

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效应数值模拟分析

工程建设与设计Construction&Oes ign For P roject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效应数值模拟分析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Blasting Vibration Effect in SmallClear Distance Tunnel郝瑞军迅郝永明(1.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北京100027;2.中交路建南方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47)HAO Rui-jun1,2,HAO Yong-ming1,2(1.Zhongjiao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Co.Ltd.,Beijing100027,China;2.Zhongjiao Road Construction Southern Engineering Co.Ltd.,Chongqing400047,China)【摘要】为了分析小净距隧道爆破围岩动力响应,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了不同中夹岩厚度和施工超前距离下隧道爆破,分析了围岩及先行洞隧道衬砌的应力、振动速度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不同中夹岩厚度隧道,围岩应力随着中夹岩厚度的增大而较小,且主要分布在中夹岩墙和拱底部位;不同施工超前距离的隧道,随着超前距离的增大,先行洞隧道衬砌不同部位的振动速度呈“V”型分布,得出了安全合理的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超前距离,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 unounding rock in small-space tunnel blasting,the blasting of t unnels under different tunneling thickness and construction lead distance is simul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variation of stress and vibration velocity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lining of prior tunnel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is small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middle-slung tunnel,and the stress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clip rock wall and the bottom of the arch.With the increase of t he lead distance,the vibration velocit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 he tunnel of the first tunnel is"V"type distribution,and the safe and reasonable advance distance of the blas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small clear tunnel is obtained,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similar projects.【关键词】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数值模拟;中夹岩;超前距离[Keywords]small clear distance tunnel;blasting vibration;numerical simulation;middle rock;advance distance【中图分类号1U45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467(2020)09-0198-04【D01]10.13616/ki.gcjsysj.2020.09.0701引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构建交通强国的宏伟蓝图,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O 小净距隧道是介于连拱隧道与分离5»道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⑴,由于其中夹岩厚度比常见的隧道要小得多,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位 于 南 充 西 山风 景 区 的西 山 隧 道 最 小 净距 为 4 m, 隧 浆 终压 达 到 2 M P a以上 , 并持续注浆 3 0 m i n方 可 结 束注 浆 。
道内轮廓净宽 1 3 . 1 6 , 属于典型的双线、 双洞、 小净距隧道。
1 _ 2超 前 小 导 管 V3型衬 砌 及 隧 道 净 距 大 于 1 2 m 且 其 余 衬 砌 地 质 钻 探 资 料 揭 示 该 隧道 岩 石 条 件 较 差 , 以泥 岩 、 砂岩 为 下 穿 构 筑 物 的 V2型衬 砌采 用超 前 双 层 小 导 管 , b 4 2 x 3 . 5 mm 热 主 。 隧 道 岩层 近 于 水 平 , 受 西 山 向斜 影 响 , 局 部 存 在 小 扭 类 型均 采 用单 层 超 前小 导 管。 小导 管 采 用 q
管身按梅 花形布 设注浆孔 , 间距 1 5 c m, 孔径 曲, 褶皱现象 , 主 要泥 岩 构 成 , 易吸 水 软 化 , 失水开裂 , 相 对 轧 无缝钢 管 , 于上、 下 层 位 的 泥 质砂 岩 , 便形 成了“ 泥 化 软 弱夹 层 ” 。 此 隧 6 ~ ① 8 。水泥 砂 浆注 浆 , 水灰 比 O . 8 : 1 — 1 : 1 注浆压力 为 0 . 5 — MP a 。 超 前 双 层 小 导 管 小 外插 角< 1 0 。 , 大外 插 角 为 4 0 o , 小 道 以 Ⅳ ~V 类 围 岩 为 主 。 隧 道 左 线 长 1 1 4 0 m,右 线 长 1
关键词 :隧道 ; 小净距 ; 中夹岩柱 ; 注浆; 对拉 预应 力锚杆
Ke y wo r d s : t u n n e l ; s ma l l i n t e r v a l ; r o c k p i l l r; a g r o u t i n g ; p r e — s t r e s s e d a n c h o r

小断面、小净距隧道立体化快速施工技术

小断面、小净距隧道立体化快速施工技术

小断面、小净距隧道立体化快速施工技术摘要:杭绍城际铁路试验段牛头山1号隧道分左右线,均为单洞单线隧道,线间距小,隧道独头掘进距离长、断面小,洞内施工交通干扰大,隧道快速施工组织难度高。

为有效解决牛头山1号隧道快速施工组织问题,本文对隧道开挖、仰拱及二次衬砌各施工工序组织,对施工机械设备选型及配套、工艺工法选择和出碴交通组织等进行研究。

通过优化和改进,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小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难题,有效提高了小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效率。

关键词:小断面小净距隧道立体化快速施工机械化选型配置爆破参数优化浅埋段施工合理化建议1、工程概况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牛头山隧道试验段位于绍兴市柯桥区,总长2.19km。

主要工程为“两隧一桥”,分别为牛头山1号、2号隧道及牛头山大桥。

牛头山1号隧道设计起点(进口)与杨汛桥车站相接,右线隧道长1864.864m,左线隧道长1856.864m。

隧道单洞标准尺寸5.4米×5.55米,左右线均为单洞单线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

隧道为小净距隧道,标准开挖断面37.5平方且断面型式多达12种,独头掘进,施工组织难度大,存在工期风险。

隧道穿越地段主要以凝灰岩、灰岩为主,不良地质条件含浅埋偏压、断层破碎带、岩溶等,牛头山1号隧道为全标段控制性、重难点工程。

2、项目施工难点2.1隧道断面小,洞内施工组织难度大牛头山1号隧道左右线均为单洞单线,且独头掘进,左右线净距为7米,隧道标准断面内净宽5.4m,内净高为5.55m,施工空间非常狭小。

各工序之间相互干扰大,如何让各种大型机械设备进入场地且充分发挥作用、出渣车辆快速出渣、各种工序交叉作业时快速组织且有条不紊的进行等都是施工难点。

如何在这“方寸之间”辗转腾挪,优化施工组织、强化资源配置、保障施工进度,是我们施工最大的难题。

2.2浅埋段地表加固施工难度大不仅洞内空间狭小,洞外施工作业条件也很不理想。

距离隧道出口220米处为浅埋段,最小埋深1.9米,该段设计采用钢管桩及钢筋混凝土盖板进行地表加固。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及荷载分布力学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及荷载分布力学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及荷载分布力学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是隧道工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技术难题。

其中,大断面是指隧洞的截面积很大,通常是300至500平方米。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质,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加之隧洞高陡,洞内温度高、氧气含量低,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此外,在运营和使用阶段中,隧洞内的水和土石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隧道的安全和顺畅通行。

为了解决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需要对其施工方法和荷载分布力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这对提高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及荷载分布力学机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将重点研究以下两个方面:1.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研究在考虑到地质条件、隧道断面大小、施工所需时间和安全等多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采用人工掘进和机械钻进等方法的可行性及其适用性。

本研究还将关注相应的施工材料、设备和技术方案等。

2.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荷载分布力学机制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研究隧道荷载分布的力学机制,分析荷载分布对隧道结构和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还将研究隧道荷载分布规律及其与土体类型、地形地貌和地下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掌握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能够选择并应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方案。

2. 对隧道荷载分布的力学机制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预测隧道荷载分布规律及其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3. 能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样品试验和数值模拟等综合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措施如下:1. 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类整理,了解国内外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和荷载分布力学机制。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小净距及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小净距及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小净距及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显。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兴的便捷交通工具,特别是地下铁道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重庆环线民安大道站至重庆北站区间隧道及站后四号线共建段隧道,全长约2249.38m(其中与四号线共建段400m),里程桩号:YDK18+873.759~YDK20+723.139、四号线共建段K12+000~K12+400,共9种设计断面,最大开挖断面281㎡,属于大断面隧道,采用地下暗挖法施工。

隧道区间所处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表多为城市道路以及建筑物,穿越地层主要为中风化的砂质泥岩,局部含砂岩夹层,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IV级,隧道埋深20~56m。

环线与四号线共建段中涉及5-5、6-6、7-7断面,其与四号线隧道的距离分别为10.3m、6.1m及4.4m,属于小间距隧道。

左、右洞施工存在较为明显的干扰,中夹岩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否则会影响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质量及安全。

关键词:小净距;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1施工难点及应对策略1.1 施工难点本工程施工难点主要包括以下3点:1)大断面隧道开挖对周边围岩的扰动及地表沉降的控制。

区间隧道5-5、6-6、7-7断面面积分别为114.3㎡、177.4㎡、281㎡,均为大断面隧道,且处于城市主干道下方,施工对周边围岩的扰动和地表沉降的要求较高。

在该地质条件和工程条件下,以何种方式高效完成开挖与支护作业至关重要。

2)环线与四号线共建段小间距隧道中涉及5/6/7断面,其与四号线隧道的距离分别为10.3m、6.1m及4.4m。

左、右洞施工存在较为明显的干扰,确保中夹岩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否则会影响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质量及安全。

如何减少对先行初期支护扰动也是本项目的重难点。

3)断面多、工法多、工序转换频繁,环线民北区间隧道总长1849.38m,共计9种断面,5/6/7断面线路长度分别为24m,50m,57m,涉及台阶法、CD法、双侧壁导坑法,工序转换频繁,如何合理安排、科学规划,确保施工安全。

浅埋小净距及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

浅埋小净距及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

浅埋小净距及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摘要:随着国内交通工程的推进,东南的区级城市群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各种连接主干高速公路网的射线路网,由于所处城市受群山环绕,为改善城市形象,提升交通便利化,新建城快捷道路多为市政一级快速路标准,采取隧道形式穿过山体。

文章隧道施工穿过多段不良地质条件,通过前期的科学策划,逐一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经验。

关键词:浅埋;小净距;大断面;隧道1 工程概况1.1 项目简介1.1.1 总体概述本项目隧道标准段为分离式双洞单向二车道行驶的长隧道,进口端100 m 范围内为三车道加宽段以及过渡段,左线起止里程为SZK+181.46~SZK2+091.46,右线起止里程SZK+183~SZK2+098,左线长度为1 910 m,右线长度为1 915 m。

本隧道进、出口洞门设计分别为端墙式、削竹式结构。

进口端两洞相距14.92 m,隧道开挖洞宽16.22 m,出口端两洞相距23.5 m。

隧道开挖洞宽12.48 m,高9.7 m,全隧道共设4个人行横通道、3个车行横通道、3对紧急停车带。

1.1.2 地形地貌隧道横穿大梁山,大梁山地貌属构造剥蚀脊状低山地貌,山脉两侧地势陡峻,山脊高程380~634.7 m,最高峰背斜顶部的大梁山,高程为634.7 m。

隧道洞身平面呈直线形,洞轴线走向约250°,隧道顶板最大埋深约207.34 m。

隧道进口段至SK0+780呈喇叭形,南北两侧均为山脊,中间为冲沟,出口段为较陡斜坡。

1.1.3 项目周边情况隧道洞口左侧与既有众力汽修厂距离约70 m,与南涪公路相距约为170 m,左、右线洞口位于一小沟槽边的坡地上,地表为第四系坡残积物。

进口端浅埋及小净距隧道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进口端浅埋及小净距隧道平面图隧道出口位于大梁山西翼,出洞口位于山脊缓坡上,整体地形起伏较小。

山脊左侧各发育有小型冲沟,周围地形空旷,在300 m范围内均无既有民房。

大跨径小净距偏压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大跨径小净距偏压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大跨径小净距偏压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作者:刘朋来源:《卷宗》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以某大跨进小净距双洞公路隧道为例,具体分析三台阶七步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继而结合施工要求提出优化方案,旨在通过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公路隧道开挖技术,提高公路隧道施工水平。

关键词:大跨径小净距隧道;三台阶七步法;施工优化三台阶七步法隧道开挖方法通常在小净距隧道施工中能获得比较好的施工效果,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根据隧道的跨径、单双洞等结构设计要求对开挖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以确保该方法能够适应不同工况的施工要求。

在本文中,笔者以某大跨进小净距双洞公路隧道为例,具体分析三台阶七步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继而结合施工要求提出优化方案,旨在通过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公路隧道开挖技术,提高公路隧道施工水平。

1 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小净距双洞公路隧道。

左隧道长369m,右隧道长373M,隧道跨度最大开挖宽度21.58m,属于大跨度公路隧道。

受地质构造影响,隧道Ⅲ、Ⅳ级围岩段主要为黄棕色碎屑强风化混合片麻岩。

局部岩层在强压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形,但岩体的产生相对清晰,岩体的走向与隧道中线形成相对小的角度。

隧道工作面岩体属于水文地质条件欠发达的干岩体,软硬块体均一。

2 初定的隧道施工工法2.1 工法描述该工程初步采用三步七步施工法。

首先,采用小导管超前开挖顺序进行截面钢锚喷支护施工。

增加I18工字梁临时支撑以提高支撑结构抵抗拱顶压力的承载能力。

完成支护结构后对其他分项依次开挖,搭设初期支护架体并将I18临时支护结构拆掉,最后进行核心土的开挖并施作仰拱。

施作完成后的立体效果如图1所示:2.2 工法的不适应性分析三台阶七步法将大跨径隧道分解成几个区域,采用分区闭合的工艺按顺序施工,但是实际施工前后工序之间衔接非常紧密,但是,以往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够严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不严谨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初期支护结构受力不均匀,型钢的两拱脚和水平方向构成的角度小于设计角度,带锁脚锚管的悬索支护不能承受拱下垂向岩体的内应力,支护结构整体不稳定。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摘要】本文通过对实际隧道概况,详细介绍了对应的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隧道建设迅速,许多地方相应建造了隧道,方便了火车高铁、高速公路等运输工具的通行。

这就要求我们对小净距大跨度隧道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制定有效的施工控制措施,并为我们概述了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的风险管理,仅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小净距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风险管理二、前言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间的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规范建议值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其双洞净距一般小于1.5 倍洞径。

一些特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以及某些桥隧线的衔接使得只有小净距大跨度隧道才能满足要求,同时小净距大跨度隧道也有利于公路整体线型规划和优化。

越来越多的该类隧道的设计与建成,为我国小净距大跨度公路隧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管理的风险应对措施。

二、“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1.隧道洞身开挖方法(一)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环形开挖进尺一般为0. 5 m~1. 0 m。

开挖后应及时按设计施作喷锚支护、安设钢架支撑,必要时增加超前支护手段。

该方法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好;但施工干扰大、工效低。

(二)侧壁导坑法根据侧壁导坑开挖的个数,分为单侧壁导坑法及双侧壁导坑法。

单侧壁导坑法侧壁导坑宽度不宜超过1/ 2 洞跨、双侧壁导坑法侧壁导坑宽度不宜超过1/ 3 洞跨,侧壁导坑高度以到起拱线为宜。

(1)单侧壁导坑法。

单侧壁导坑开挖工序横断面示意图见图1 。

a. 后掘进隧道(上台阶222 ①/ ②) 的开挖一般应落后于先掘进隧道(下台阶212 ⑤) 5 m~10 m。

或滞后于先掘进隧道仰拱及填充或二次衬砌完成后进行。

b. 侧壁临时支护拆除应在(下台阶21/ 22 ⑤)完成20 m~30 m 后,二次衬砌紧跟前进,监时支撑拆除后,仰拱回填和拱墙二次衬砌应尽早施作。

c. 二次衬砌、仰拱及填充混凝土与(下台阶21/ 22 ⑤) 开挖面的合理距离应根据(下台阶21/ 22 ⑤)开挖放炮振动情况作具体确定,一般设定为20 m~30 m。

鹤上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_龚建伍

鹤上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_龚建伍
3. Fujian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Fuzhou 350004,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of Heshang small-space tunnels with large section in Fuzhou International Airport Expressway,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rogram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program, the double-heading construction method, middle wall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benching tunneling method have been simulated; and the settlements of vault and ground, stress of the interspace rock and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n the advantages of the three methods are compare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shang Tunnel, the practical construction scheme is optimized. The experience and conclusions can be for reference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tunnels. Key words: Heshang tunnel; large section; small-space tunnel; construction scheme; optimization

波动理论在岩土工程测试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波动理论在岩土工程测试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波动理论在岩土工程测试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随着弹性动力学的研究的进展以及学科交叉发展的需要,波动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回顾波动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工程波动理论在岩土工程测试中应用的主要方面以及最新研究的进展。

标签:波动理论;岩土工程测试;应用研究;进展1、波动理论波动就是扰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扰动总是具有某种能量的,因此波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能量在介质中的传递。

2、波动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2.1岩土体声波测试声波测试技术具有测试快速、分辨率高、完全无损等优点,因此自引入岩土工程中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1.1岩体弹性参数测试及性能评价根据波速和弹性参数的关系,可通过波速测试确定岩土体的动弹性参数,一般而言,岩体中波速传播速度越快,表面岩体越致密、坚硬、完整、分化程度低,反之波速越低,表明岩体越疏松、软弱、破碎,结构发育、风化严重、因此,可根据岩体声波测试进行岩体结构分类。

2.1.2围岩松动圈的确定在岩体开挖过程中,开挖过程扰动了围岩初始应力状态,岩体表明应力释放,从而在岩体表面附近出现了一个由松弛向集中过度的层状分布地带,在工程中称为松动圈或松散层。

松动圈的厚度直接影响岩体的稳定性,必须对其作定量的测定。

由于波速测试操作简单,测试效果良好,因此许多学者通过声波波速的测试来确定围岩的松动圈或松散层,从而为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如龚建伍结合大断面小净距鹤上隧道,采用声波法和多点位移计法对隧道围岩松动圈进行了测试分析,获得了整个隧道断面松动圈的分布,并基于测试结果,验证了该隧道锚杆设计支护参数的合理性,从而为围岩松动圈支护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陈庆法从层状岩体的力学特性、声波在层状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围岩塑性区和剪裂区的分布特征 3 个方面,对缓倾薄层弱结构松动圈声波测试测孔布置的理论依据进行研究,提出声波测孔布置 3 项基本原则。

并基于测孔布置的理论和原则,在工程中合理设计了声波测孔布置方式。

中亚高原某地区小净距隧道施工优化措施

中亚高原某地区小净距隧道施工优化措施

中亚高原某地区小净距隧道施工优化措施[摘要]当今世界各地都在进行着隧道工程建设。

本文注重对中亚高原地区小净距隧道施工以及其在施工过程中易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浅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亚高原某地区;小净距;施工措施引言:中亚高原地区隧道常处于地质条件不良的构造带上,岩层极不稳定,给小净距隧道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如果在施工中不注意相关的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到隧道的质量和结构的稳定性。

文章侧重分析了小净距施工控制措施,为相关工程在实践中提供了参考价值。

一、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本隧道项目全长为3750.00m,由主洞和导洞构成。

其行车大洞位于服务导洞左边,与导洞纵向为平行设计,两洞之间的中线间距18250mm,两洞之间的初支前的开挖净距间隔为88200mm,路面标高相差2000mm,设计纵坡为2.4%,下图为隧道截面示意图。

2、工程地质本隧道地质状况较为复杂,埋入深度(顶点)为776.1米,道路绝对标高为2511米(北口)和2520.7米(南口)。

依据工程地质的勘探数据分析出,掌子面岩体特征情况。

掌子面里程桩号PK448+90开始,围岩岩层较薄,岩层间夹杂白色软岩,围岩呈黑褐色,局部呈灰白色。

掌子面岩层裂隙中含有较大量的水,出水呈雨淋的形状,较大破碎形态,呈块--块碎状,裂隙节理的发育状态。

探测结果及分析,在对地质雷达探测数据进行认真的处理和分析,结合地质调查与判断结果,综合两条测线数据分析,预测里程桩号PK448+90~PK449+22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如下:1、0~90s(电磁波速为0.1m/ns)参考深度0~5m:里程桩号(PK448+90~PK448+95)回波信号幅度前段较强,后段强。

顶底反射信号较明显,推断围岩基本与掌子面相似,岩层较薄、呈块~块碎状,裂隙水有出现,出水情况为点滴状,需谨慎进行开挖作业。

2、90~590s(电磁波速为0.1m/ns)参考深度5~32m:里程桩号(PK448+95~PK449+22)回波信号幅度段强,顶底反射信号明显,同相轴错断。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力学行为研究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力学行为研究
( 上接 第 1 6 4页)
[ 2 ] 李 凯. 舒家湾 隧道结 构安 全计 算分析 [ J ] .湖南 交通 科技 ,
2 0 1 2, 1 8 ( 2 ) : l l 7—1 2 0 .
的 V级 围岩 , 较低 的扁平 率 导致 三车 道 大 断 面小 净
距稳 定性 要 比两 车 道小 净 距 隧道 差 , 且 中间 岩柱 是
混凝土材料, 根据规范 C 2 5混凝土弯曲受压及偏心 受压 强度 为 9 . 6 M P a , 因此通 道衬砌 是安 全 的。
下工程与隧道 , 2 0 0 1 ( 2 ) : l 4 —1 8 .
4 结论及 建议
某新 建 隧道 穿 越 既有 地下 车 行通 道 , 该 区域 围
1 7 8

南 交

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l卷


岩稳定 性差 , 且车 行通 道 衬 砌 与 新建 隧 道 之 间 的距 离仅 为 2 . 5 m, 隧 道开挖 会对 车行 通 道产 生影 响 , 为
了保证 车行 通道 的安 全 , 本 文 对 新建 隧 道衬 砌 进 行
了设计 , 采用 双侧 壁导坑 法对 隧道进 行开 挖 , 并 采用 mi d a s 数值 计 算 软 件 进 行 计 算 , 得 出 了 隧 道 开 挖 之
学报 , 1 9 9 5 。 8 (2 ) : 1 0 9—1 1 3 .
宁, 廖少 明, 等. 大跨度 小净距群洞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 J ] . 地下空间与工 程学报 , 2 0 0 7 , 3 ( 1 ) : 9 6— 1 0 0 .
[ 8 ]龚建伍 , 夏才初 , 郑志东 , 等 .鹤 上三车道小 净距隧道爆 破振动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1.1 设计概况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单洞长582m。

最大埋深48米,洞门墙采用C20级砼浇筑,洞内路面采用240mm厚水泥混凝土。

1.2 隧道地质(1)工程地质进出口围岩以松散低液限粘土及强风化泥岩为主,岩性呈松散及碎裂结构;中部围岩为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粉细砂岩,属软质岩,受构造影响轻微,岩石为弱风化,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局部地段较破碎,呈块状砌体结构及块石状镶嵌结构。

(2)水文地质隧道进出口地下水活动呈浸润状,围岩稳定性差,易坍塌。

仰坡低液限粘土在施工时应全部清除,保证施工安全;中部泥岩主要以浸润状滴水为主,泥质粉砂岩及粉细砂岩则以裂隙、层间线状或小股状产出。

围岩基本稳定,由于岩层倾角平缓,层间结合一般--较差,加之裂隙切割,洞室开挖后拱部无支护时易顺层面塌落,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

1.3 结构形式及支护参数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时采用复合衬砌,以药卷锚杆、管棚、注浆小导管为超前支护,以锚杆、挂钢筋网、湿喷混凝土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拱架、中空注浆锚杆、药卷锚杆、自进式锚杆等支护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隧道衬砌长度表序号衬砌类型衬砌长度(m)适用地段及主要支护措施1 Ⅱ管浅20 Ⅱ类围岩浅埋地段,拱部主要为泥岩强风化带(带管棚超前支护,工安钢钢架全封闭)2 Ⅱ超浅86 Ⅱ类围岩浅埋地段,拱部主要为基岩强风化带(带小导管超前支护,仰拱不带格栅钢架)3 Ⅲ超浅65 Ⅲ类围岩浅埋地段,拱部主要为基岩强风化带(带药卷锚杆超前支护,仰拱不带格栅钢架)4 Ⅲ格120 洞身深埋拱部稳定性差的Ⅲ类围岩地段(带仰拱,带格栅钢架)注:初期支护喷射砼均采用湿喷法喷射,严禁采用干喷法喷射。

2 施工组织安排2.1 工期安排隧道在2005年5月10日开始进场准备,2006年7月31日完工。

施工准备:2005年5月10日至2005年7月31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工程概况
鹤上隧道位于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1 期) 工程 A3 标段,为福建省第 1 座 3 车道小净距公路 隧道(图 1),该隧道桩号为 K6+250~K6+700,全 长 450 m,隧道单洞最大开挖跨度为 16.692 m,中
收稿日期:2007-05-23 基金项目:福建省交通厅交通科技发展项目。 作者简介:龚建伍,男,1978 年生,博士,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和地下结构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 gjwfang@
名称
Ⅴ级围岩 注浆加固
弹性模量 E / GPa
1.5 1.5
泊松比 µ
0.32 0.32
重度 γ / (kN/m3)
20 22
凝聚力 c / kPa
200 280
摩擦角 ϕ / (º)
30 32
表 2 梁、杆单元计算参数表 Table 2 Parameters of beam and bar elements
双侧壁导坑法为中隔壁法,顺利完成了施工,对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
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 键 词:鹤上隧道;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U 455
文献标识码:A
Optimal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schemes for Heshang small-space tunnels with large section
3 隧道施工数值模拟
3.1 计算模型与参数 数值模拟采用平面应变弹塑性本构模型、
Druker-Prager 屈服准则和相关联流动法则,通过设 置不同开挖步模拟隧道开挖阶段,并以对各开挖步 在不同荷载增量步加设锚喷支护或衬砌结构来模拟 支护施作时机的影响,由此达到模拟隧道开挖施工 过程的目的[7]。
计算模型中,围岩采用四边形实体单元模拟, 锚杆和初衬采用二维杆单元模拟,二衬采用二维梁 单元模拟。考虑初衬与二衬之间有一定滑动,在二 者之间设接触面单元。超前支护等效为围岩材料性 质的提高。
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开挖前设置超前注浆小 导管预加固,以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等为初 期支护,并辅以钢支撑、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6]。
节点采用竖直方向约束[8],计算网格划分如图 2 所 示,具体计算参数见表 1~2。
表 1 实体单元计算参数表 Table 1 Parameters of solid element
GONG Jian-wu1, 2, XIA Cai-chu2, ZHU He-hua2, TANG Ying3
(1. School of City Construction,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Geotechnica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3. Fujian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Fuzhou 350004,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of Heshang small-space tunnels with large section in Fuzhou International Airport Expressway,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rogram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program, the double-heading construction method, middle wall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benching tunneling method have been simulated; and the settlements of vault and ground, stress of the interspace rock and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n the advantages of the three methods are compare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shang Tunnel, the practical construction scheme is optimized. The experience and conclusions can be for reference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tunnels. Key words: Heshang tunnel; large section; small-space tunnel; construction scheme; optimization
开挖方式
双侧壁法 中隔壁法
台阶法
最大主应力/ kPa
A
B
C
517.9 496.4 504.2
561.2 520.9 563.9
851.5 593.2 897.1
名称
系统锚杆 初衬
中隔壁 二衬
弹性模量 E / GPa
200 25 25 28.5
重度 γ / (kN/m3)
78 23 23 25
截面积 A / m2 0.000 6 0.27 0.18 0.55
惯性矩 I / m4
0.000 49 0.013 86
图 1 鹤上隧道断面图(单位: cm) Fig.1 Cross-section of Heshang tunnel(unit: cm)
1引言
随着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穿越崇 山峻岭,相应公路隧道尤其是大断面隧道的修建工 作尤为突出[1]。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以及隧 道分建带来的展线困难与占地多等因素的影响,人 们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小净距隧道的结构形式,投资 和技术两个方面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3]。
B
A
C
图 4 3 种施工方案下中间岩柱应力选取特征点 Fig.4 Typical points of interspace rock stress under three
construction schemes
表 5 3 种施工方案下中间岩柱应力 Table 5 Stress of interspace rock under three schemes
表 3 3 种施工方案拱顶最终下沉值 Table 3 Values of crown settlement under three schemes
开挖方式
双侧壁法 中隔壁法 台阶法
拱顶下沉/ mm
左洞
右洞
10.7
9.6
11.1
10.3
12.8
12.1
4.2 地表沉降分析 地表沉降分析点选取左、右洞中线及中间岩柱
第1期
龚建伍等:鹤上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237
间岩柱最小净距仅为 5.66 m。 该隧道最大埋深约为 62 m,洞口浅埋段埋深
4~10 m,从外到内穿越Ⅴ、Ⅳ和Ⅲ级围岩,隧道 中部约有 40 m 的 F9A 断层影响区域,断层带内岩 体呈碎块状、角砾状松散结构,在开挖爆破及地下 水作用下围岩易发
4 计算结果分析
通过对大断面小净距鹤上隧道出口段围岩采用 双侧壁法、中隔壁法和上下台阶法施工过程的模拟 计算,得到隧道围岩位移、应力以及稳定性等在上 述 3 种施工方法下的变化与分布特点。 4.1 拱顶下沉分析
拱顶下沉是评价围岩位移大小及稳定性的一个 重要指标,3 种施工方案下左右洞最终拱顶下沉值 见表 3。从表 3 可以看出,双侧壁法开挖产生拱顶 下沉最小,中隔壁法次之,但差别不大,台阶法最 大。以双侧壁法下沉值为基准,中隔壁法施工引起 左、右洞拱顶下沉分别比双侧壁法大 3.6 %和 7.1 %,而台阶法施工引起的左、右洞拱顶下沉分别 比双侧壁法大 19.3 %和 25.8 %,即台阶法施工引起 拱顶下沉明显大于双侧壁法和中隔壁法。
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型式,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 道围岩的稳定性及支护结构的受力较为复杂,目前 尚缺乏足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而不同的开挖方式
对隧道的影响是不同的,一定程度上开挖方式的选 择正确与否可能决定隧道建设的成败[4-5],因此, 有必要对不同开挖方式下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及 力学特征进行研究,优化隧道施工方案,对于推动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发展和应用,也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岩柱中部 B 点和岩柱近右洞侧 C 点(图 4)。采用 双侧壁法、中隔壁法和台阶法开挖时,中间岩柱 A、 B、C 处最大、最小主应力值见表 5。
从各点应力分布情况看,不论采用哪种施工方 案,中间岩柱近左右洞开挖边界侧(A、C 点)应 力均大于岩柱中间部位(B 点),而 A、C 两点应力 差别不大。同时,采用不同开挖方式时 A~C 三点 的应力变化程度也是不同的,A、C 点变化显著, 而 B 点则相对较小。
3.2 隧道开挖计算方案 本文选取计算断面为出口端 K6+630,该断面
隧道围岩为Ⅴ级围岩。根据工程经验及小净距隧道 的特点,本文选取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和台阶 法 3 种施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以确定该 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最优化施工方案。3 种方 案开挖示意如图 3(图中数字代表开挖施工步)所示。
竖向轴线与地表的 3 个交点,3 种方案下 3 个选取 点处地表的最终沉降见表 4。由表 4 可见,双侧壁 法开挖产生地表沉降最小,中隔壁法次之,但差别 不大,台阶法最大。仍以双侧壁法最终沉降为基 准,则中隔壁法施工引起的 3 点地表沉降分别比双 侧壁法大 3.5 %、8.8 %和 9.4 %,而台阶法分别达到 24.3 %、37.9 %和 34.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