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合集下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制度设计:1.目标和原则:确保医疗安全事件的及时上报,促进事故的处理和预防,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管理机构:建立医疗安全委员会,负责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上报制度和流程,提供政策支持和培训等。

3.设立责任部门: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责任部门,如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负责接收、登记和处理上报事件。

4.信息库建设:建立医疗安全事件信息系统,包括事件登记、溯源追责、统计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功能,为事件处理和事故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5.奖惩机制: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对积极上报和质量改进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故意瞒报或不配合处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二、流程建立:1.发现事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任何医疗安全风险或不良事件时,应立即向责任部门报告,责任部门应设立专人接收上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事件登记:责任部门接收到上报后,应及时进行事件登记,记录事件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患者情况以及事件的性质和后果等。

3.事件调查:责任部门组织调查小组进行详细的事实调查,收集证据,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责任主体,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4.事件处理:医疗机构根据调查报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对责任人的处罚和整改措施的落实,以及对受伤患者的赔偿和善后工作等。

5.信息反馈:医疗机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处理情况,并向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信息反馈,做到阳光透明。

三、案例分析:假设医院发生了一起手术中发生器械残留的不良事件。

按照上报制度和流程,事件发生后,手术人员及时将事件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登记案件,并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调查小组通过核查手术室的手术记录、手术器械日志和医疗废物处理等资料,发现事件是由于手术室护士在手术结束后未及时清点手术器械导致的。

调查小组撰写了调查报告,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包括加强手术室器械清点培训和定期进行手术室巡查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结合《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4个等级。

1、1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分三个级别:(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

2、11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111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IV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成事实。

四、报告原则及时间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h-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报告,报告原则为自愿性、主动性、非惩罚性和保密性。

I级和II级事件属于必须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执行。

lll、IV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和非处罚性的特点。

一般发生在2 个工作内上报五、根据医疗安全(不良)时间所属类别不同,划分是一个类别(一)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背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并及时妥善处理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结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7版)》的具体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定义及范围(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 诊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2. 药物、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导致的医疗事件。

3. 医院感染事件。

4. 医疗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件。

5. 医疗环境不良导致的医疗事件。

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

7. 其他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医疗安全事件。

三、报告制度(一)报告原则1. 主动报告:医务人员应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2. 及时报告: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3. 保密性: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 非处罚性:凡主动报告者为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医疗责任追究和医疗技术鉴定等依据。

(二)报告程序1. 科室报告:医务人员发现或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医院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建立,旨在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实施及时、有效的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1.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 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诊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2)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护理事件。

(3)医院感染事件,包括传染病漏报、医院感染漏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等。

(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包括药物过敏反应、药物中毒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反应等。

(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包括医疗器械故障、医疗器械污染、医疗器械过期等。

(6)医疗运行事故,包括火灾、爆炸、漏电、电梯故障等。

(7)其他可能影响病人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等级划分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1. 级事件(警训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

2. 级事件(严重事件)——非预期的导致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的事件。

3. 级事件(不良事件)——虽未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但可能导致延长住院时间或增加医疗费用的事件。

4. 级事件(潜在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事件,但未造成伤害。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简介
医疗安全是保障患者权益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方面。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非常必要。

制度建立
1. 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原则和要求,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 设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渠道和方式,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指定专责人员负责统计和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数据,提供定期报告和分析结果。

工作流程
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所有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立即上报。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各部门设立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报告不良事件信息。

3. 事件调查和分析:医院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原因和责任。

4. 处理和改进措施: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审核和监督:建立评审机制,定期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以上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的简要介绍,该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提升医疗安全的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及时报告和分析不良事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疾病恶化、死亡或医疗资源浪费的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制定、实施和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制定1. 成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护理、药学、检验、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 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范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范围。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诊疗失误、用药错误、手术并发症、设备故障、医院感染、患者跌倒、坠床等。

3. 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事件发生、事件报告、事件调查、事件处理、事件反馈、事件总结、事件改进。

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职责,确保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在线报告、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系统应具备匿名报告功能,保护报告人隐私。

5. 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奖励和保护措施为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定奖励和保护措施。

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恶意报告、隐瞒不报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实施1. 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认知和报告意识。

2. 宣传和推广通过医院内部网络、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提高全院职工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以促进医疗安全的持续改进。

本文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的相关内容。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错误、手术并发症、药品不良反应、设备故障、患者跌倒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甚至死亡,同时也可能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产生负面影响。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纠正医疗安全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责任主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责任主体是医院全体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时间和方式医务人员应当自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之日起72小时内,通过医院指定的上报渠道(如电话、邮件、网络等)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4.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信息: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事件发生的科室和地点、涉及的患者基本信息、事件的具体情况、事件的可能原因和后果、已采取或拟采取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等。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和处理流程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接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应当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后果和可能原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对于涉及医疗质量问题的,应当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6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6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打到___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时间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不良)时间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记性又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

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

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科通过网络、新建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处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

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____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一句,也____对设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一句,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5、公开性。

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和公式,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可是开放____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____,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它是手机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4、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四、处理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科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一般不良事件要求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只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缓解缓解并制定改进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下面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事件发生: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或患者及其家属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事件报告:相关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制定的报告流程,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给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事件管理部门。

3.事件调查:质量管理部门或事件管理部门将对报告的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主要包括通过查看病历、会诊、专家评估等方式,获取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和原因。

4.事件评估:调查结果通常将呈交给医疗机构的专家组进行评估。

专家组将综合调查结果,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和责任归属。

5.报告结果:医疗机构将调查结果和评估意见整理成报告,并将报告存档。

如果事件涉及医疗纠纷或赔偿需求,相关报告将作为依据。

6.处理措施:医疗机构根据专家组的评估意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可包括对责任人员的纪律处分、对制度漏洞的改进以及对患者的赔偿等。

7.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及时总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经验,根据事件反馈的问题,改进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影响与意义1.导致医疗过失的原因得到深入挖掘,有助于改进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2.通过报告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医疗质量意识,从而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事件报告和处理能够增强医疗机构的公信力,在群众中树立起医院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共同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制度目标:2.制度范围和依据:3.上报主体和责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主体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内部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患者。

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技师等。

管理人员包括院长、副院长、质控科科长等。

患者及其家属也可以直接向医疗机构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上报。

每个主体在上报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如医务人员要及时发现和上报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和经验总结,患者及其家属要配合医疗机构的调查。

4.上报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患者基本情况、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危害程度、处理措施和后续监测等。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还需要将相关资料和证据一并上报,如病历记录、治疗方案、手术记录等。

5.上报时间和方式: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事件发现和报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医疗安全问题或不良事件后,应当及时报告给所在科室或部门的负责人,如果负责人无法解决或认为需要上级机构介入的,应当将事件报告给上级管理人员。

2.事件调查和处理:上级管理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调查过程中应当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收集证据和资料等工作,以查明事件的真实原因和责任人。

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处理措施,如对相关人员进行警告、停职、辞退等,并采取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上报和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将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上报给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

上报的内容应当准确、详细,并附上相关资料和证据。

医疗机构还要将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事件的发生、调查过程、处理结果和后续监测等。

4.监测和总结:医疗机构应当对上报事件进行监测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事件的上报和调查处理,医疗机构可以积累经验教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管理,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5.反馈和通报:医疗机构应当向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及时反馈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医疗质量不良事件制度和工作流程

医疗质量不良事件制度和工作流程

医疗质量不良事件制度和工作流程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而医疗质量不良事件则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和工作流程。

二、定义和范围1. 定义: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技术、管理、设备、环境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病情恶化、死亡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疗活动,包括门诊、急诊、住院、手术、护理、检验、放射、药剂等。

三、组织机构1. 医院成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质量不良事件的调查、处理和监督工作。

2.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报告中心,负责接收、登记、分析、处理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报告。

3. 各科室设立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报告员,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报告工作。

四、报告制度1. 医疗质量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报告员报告,报告员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信息报告给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报告中心。

2. 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报告中心对报告的事件进行登记、分析,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报告中心将事件信息通报给相关科室和部门,共同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4. 对涉及医疗事故、重大医疗质量不良事件,医院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五、调查处理1.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疗质量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分清责任。

2. 对医疗质量不良事件责任人,根据其责任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批评教育、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等。

3. 对医疗质量不良事件,医院应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培训和宣传1. 医院定期组织医疗质量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医疗质量不良事件制度的宣传,提高全院职工对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医疗安全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从制度的建立、报告的流程以及工作的完善等方面,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以确保医院和医务人员能够高效准确地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制度的建立1.1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件基本信息、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事件的影响等。

同时,还应该对事件的处理情况以及处理结果进行跟踪报告。

1.2报告途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应该设置多种途径,包括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电子报告等方式,以满足不同人员的报告需求。

1.3报告时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时限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而定。

一般而言,对于重大事件和紧急事件,报告时限应设定为24小时内完成,对于一般事件,报告时限可设定为72小时内。

1.4保障机制: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负责收集和统计报告,并做好保密工作,确保报告者能够安全报告,同时要为报告者提供保护和激励机制。

二、报告的流程具体而言,报告的流程如下:2.1报告: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将事件报告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2收集信息: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应迅速收集事件相关信息,并对事件进行初步的搜集、整理和分类,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情况。

2.3初步分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应进行初步分析,找出事件的原因和责任所在,了解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2.4核实事实: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应进一步核实事件的事实,通过现场调查、事故重现等方式获取更多的证据和细节。

2.5评估事态严重程度:根据核实的事实,报告事务专员或小组应对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患者安全目标》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设备、药品、操作技术、医务人员行为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病情恶化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类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为以下几类:1. 医疗技术类:包括手术、输血、药物治疗、检验检查等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

2. 医疗管理类:包括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3. 医疗设备类:包括医疗设备故障、医疗设备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4. 药品类: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5. 环境类:包括医院环境不整洁、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医务科。

4.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医务科应在48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院领导。

6. 院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院领导应在72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核实,明确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医疗安全意识。

3. 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赔偿,保障其合法权益。

4.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保密和保护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人和知情人员实行保密和保护措施,防止其受到不良影响。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相关规定和具体操作流程。

通过该制度与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及时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制度的目标和原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标是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其原则主要包括主动报告、公平公正、透明公开以及保护报告者等。

2.制度的范围与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范围包括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及相关风险事件。

内容则包括报告的主体、报告的内容和方式、报告的时限等。

3.报告主体:报告主体可以是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也可以是医疗设备的生产企业、供应商等。

4.报告内容和方式: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如时间、地点、人员等)、事件的原因分析、事件的危害等信息。

报告方式可以是书面报告或电子报告。

5.报告的时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通常要求在事件发生之日起24小时内报告。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事件发现与判断:医疗机构应建立事件发现、判断和分类的机制,及时发现和判断潜在的安全不良事件。

2.事件报告: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相关人员应填写事件报告表,详细记录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3.事件收集与分析:医疗机构应设立安全不良事件的收集和分析系统,收集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进行及时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

4.事件评估与反馈: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

同时,对报告人进行反馈,告知事件的处理结果。

5.事件处理和改进:医疗机构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并对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

6.信息共享与借鉴:医疗机构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匿名化后的共享,供其他医疗机构借鉴和学习。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1. 引言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关注医疗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许多医疗机构实施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相应的工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基本流程、报告的内容要求以及有效执行该制度的必要措施。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基本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一套旨在收集、记录和分析医疗安全事件的程序。

其基本流程包括事件发生的报告、事件的初步调查、事件的归档和进一步的分析。

2.1 事件发生的报告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在发现任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都应及时上报。

报告可以通过电子系统、书面报告或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并需要注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相关人员以及受到影响的患者信息等。

2.2 事件的初步调查一旦报告提交,医疗机构将进行初步调查以了解事件的具体细节。

初步调查通常包括与事故相关的当事人的询问、收集相关的相关文档资料以及对事件进行现场考察等。

这有助于确保事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提供进一步处理的依据。

2.3 事件的归档经过初步调查后,医疗机构会将相关的信息进行归档,以便日后参考和分析。

归档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调查结果、有关当事人的证言和证据等。

这些信息对于未来的改进和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2.4 进一步的分析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归档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这可以帮助识别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确定改善医疗过程和制度的措施。

这种分析可以包括数据统计、经验总结和文献研究等方法。

3. 报告内容要求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须包括以下要素:3.1 事件发生信息报告应明确描述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人员的身份,以及受到影响的患者信息(如患者姓名、病历号等)。

3.2 事件的详细描述报告应提供对事件的清晰描述,包括事故发生的过程、涉及的医疗操作和设备,以及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描述应该详尽、客观,并尽可能提供必要的证据。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六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六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源性损害,包括医疗意外、并发症等。

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医务人员个人的疏忽或技术缺陷,但更多的原因的来自长期潜在于整个业务管理中的疏漏。

增进患者安全,关键是能够捕获关于医疗不良事件和高危隐患的综合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将其中的教训深刻汲取,为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奠定基础。

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有利于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缺陷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形成深入的认识,便于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的合理性,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为牢固树立患者安全意识,强化安全保证措施,有效防范医疗缺陷,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提供实质性支持。

根据“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成立____:成立医疗不良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报告项目:手术病人及部位错误、病人识别错误、用药错误、输血意外、重大并发症、医院感染。

三、报告方式: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已采取的医疗措施及效果;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专业、科室、职务或职称。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形式:科室或个人以书面方式为主,应以____,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

四、报告处理: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将立即____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五、督查考核:医务科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主动报告不予处罚,对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二)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特制订本制度。

一、基本概念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1、制度设计医疗机构是为了治疗和护理患者而建立起来的,安全是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之一。

然而,医疗机构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些事件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甚至威胁其生命。

因此,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1.1 制度目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汇报和记录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不良事件,以便机构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相似事件再次发生,并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水平。

1.2 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不论是患者的死亡、损伤,还是其他不良事件。

1.3 制度要求1.医疗机构应明确不良事件的定义和标准。

2.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所有不良事件都进行记录和报告。

3.医疗机构应认真评估每一起不良事件,包括对事件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以防止相似事件再次发生。

4.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责任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5.医疗机构应及时跟踪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落实改进措施,保证患者的权益。

2、工作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工作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也充满了细节和复杂性。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工作流程:2.1 不良事件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首先应当立即停止所有操作,保护现场并预留抽样物品或图像资料。

如果患者伤势严重,应当及时救治,保护其生命安全。

2.2 不良事件报告不良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负责对事件进行记录和汇报。

2.2.1 报告填写和提交不良事件报告应当在发生后2小时内完成,负责报告的部门应当填写相应的表格,并提交审核。

2.2.2 报告审核报告审核人员应当对报告进行审批,审核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对不同的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预警。

2.2.3 报告确认当报告审核通过后,相关人员应当确认报告,并及时开展事件处理和调查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如瞒报而造成后果的由科室负责。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五、职责(一)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1、识别与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2、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

(二)护理部: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护理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于每月8日前将上月所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汇总,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后上交质量控制科。

2、对全院上报的护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三)质量控制科: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2、对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每个季度将发生频率较高(每月或数月发生一次)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组织相关部门或科室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或院长书记会)讨论。

4、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四)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1、每季度讨论质量控制科提交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制定相关事件的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或建议。

2、根据事件的性质、是否主动报告、报告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是否得到持续质量改进等方面,给予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一定的奖惩建议。

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部门、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报告。

(二)Ⅰ、Ⅱ级事件报告流程1、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事件时,应及时汇报科委会,科委会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2、当事科室需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有关职能科室(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

(三)Ⅲ、Ⅳ级事件报告流程报告人在5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关职能科室(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七、奖惩(一)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建议,以医疗部会议为准。

(二)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不及时上报造成后果的由科室及责任人负责。

(三)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

评定标准:1、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达到3例以上,并且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实现流程再造达到3项以上的科室;2、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取消评选资格。

(四)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质量控制科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予当事人或科室相应的处理。

(五)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医疗事故和差错处罚规定(修订)的通知》(附一办[2004]33号)执行。

(六)对于已经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

海城市正骨医院2009年1月附件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分类1、提供何种服务时发生:手术、麻醉、镇痛、分娩、输血、输液、介入诊疗(导管)、处置、医技检查、口腔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饮食、转运、住院、门诊、急诊、留观、公共服务设施、洗浴、卫生间、清扫、采集标本、计划免疫、服务项目不明、其它2、所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名称:信息传递错误医师判定意见护理判定意见医技判定意见口头医嘱书面医嘱其它方式口头医嘱传递书面医嘱传递其它方式传递其它信息与传递药品管理药品准备错误药品用法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动脉注射周围静脉滴注中心周围静脉滴注外用口服直肠内用药滴眼、滴耳、滴鼻其它用法调配与管理内服药调配与管理外用药调配与管理注射药调配与管理血液制剂管理其它种类抗肿瘤(细胞毒化)制剂血液制剂循环制剂糖尿病制剂抗菌制剂抗癫痫制剂镇静制剂麻醉制剂其它输血输血前检查放射线照射实施输血手术开颅开胸开腹心脏四肢内窥镜下眼耳鼻口腔其它麻醉局部麻醉全身吸入麻醉静脉全身麻醉脊髓与硬膜外麻醉全身吸入+静脉全身麻醉其它产科经阴道分娩剖腹产会阴切开分娩产钳牵引分娩人工流产人工辅助生殖其它其它处置血液净化放射线治疗核医学治疗化学治疗康复治疗针灸按摩其它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周围静脉导管插入动脉导管插入静脉导管插入支气管导管插入导尿管插入胸腔导管插入腹腔导管插入膀胱造痿导管血液净化回路导管脑室引流导管插入其它急救处置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脏除颤胸外心脏按摩开胸心脏按摩创伤处置其它诊疗门诊急诊住院健康检查其它医疗设施/设人工呼吸机备氧气吸入装置人工心肺机主动脉反博装置血液净化装置内窥镜电刀输血器(加压泵)输液泵注射泵除颤装置心电图仪超声诊断装置吸引装置电疗装置康复治疗装置超声聚焦治疗装置热疗装置放射线治疗装置监护仪床边电解质/生化检测装置血气分析装置其它医疗装置导管/介入中心静脉导管周围静脉导管动脉导管静脉导管心脏血管介入肺血管内介入神经系统血管介入腹腔脏器血管内介入肾脏血管内介入四肢血管内介入其它口腔口腔义齿根管治疗口腔填充物其它标本采集血标本尿标本便标本痰标本体液标本其它标本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波检查脑电图检查负荷运动检查肌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电生理检查其它检查内窥镜上消化道内窥镜下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尿道内窥镜腹腔内窥镜胸腔内窥镜关节内窥镜其它内窥镜医学影像X线透视一般摄影WORD格式断层摄影CTMRI血管造影上消化道造影下消化道造影泌尿系统造影其它功能检查眼科检查耳鼻咽喉检查口腔检查其它检查普通体格检查核医学检查糖耐量检查病理检查其它护理气管内吸痰口鼻腔吸痰翻身清扫床单位测体温更衣排尿排便康复活动搬运、转运沐浴其它进食经口进食经胃管道进食经造瘘管道进食其它方式其它情况院内活动离院不归轮椅平车患者、物品搬运电梯自动扶梯放射防护其它诊疗记录文件医师记录文件护理记录文件WORD格式影像记录文件营养记录文件康复记录文件出院与随访记录文件患者知情同意记录文件患者授权委托记录文件病危、病重、死亡通知住院病历门诊病历急诊病历留观病历其它记录文件诊疗常规/指有,但未执行南/操作规程有,过时未更新有,更新未培训未建立其它3、所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要情况:a)信息传递与接受1)正确信息,传递与接受错误2)正确信息,信息传递与接受延迟3)正确信息,信息传递与接受不准确4)错误信息/或传递错误5)信息传递与接受其它错误形式b)治疗1)患者选择错误2)部位选择错误3)器材选择错误4)其它选择错误c)方法/技术1)遗忘,未治疗2)中止3)延期4)时间错误5)程顺序错误6)不必要的治疗7)灭菌/消毒错误8)体位错误9)其它诊疗错误10)误吸11)误咽12)其它d)药品调剂分发1)多给药2)少给药3)重复发药4)配伍禁忌5)发药时机错误6)拿错处方7)其它8)用药速度过快9)用药速度过慢10)其它用药速度错误11)用法/途经错误12)取药对象错误13)用药剂量错误14)未核对药品15)其它16)调剂管理17)重量错误18)规格错误19)包装错误20)数量错误21)违规调剂22)其它23)与说明书不一致24)发药时错误告知患者25)过期药品26)血液制剂ABO不符合27)其它错误28)异物混入29)细菌污染30)混合错误31)包装破损32)其它33)装错药袋34)药袋破损35)药袋说明错误36)药袋无说明37)药品丢失38)其它调剂错误e)输血1)输血前检验项目未执行2)未输入3)血型错误4)配型错误5)输错患者6)放射线照射错误7)记录错误8)其它f)器械使用1)设置错误2)无电源3)条件设置错误4)故障5)修理状态6)停止运行7)操作失控8)漏电/触电9)未接地10)未定期检修11)未行剂量检测12)违反操作规程13)其它g)导管操作1)静点滴漏/渗2)导管脱落3)导管断裂4)连接错误5)未连接6)错误速度7)三通方向错误8)导管闭塞9)导管内异物10)混入空气11)其它h)医学技术检查1)检查人员无资质2)患者识别错误3)方法/技巧错误4)技术不熟练5)有禁忌症6)无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室内质控)7)使用“计量”检测不合格设备8)标本采集时机错误9)标本采集储存错误10)采集标本破损11)采集标本丢失12)采集标本不合格13)未抗凝14)标识错误15)部位识别错误16)非医师检查申请单所要求的检查内容17)试剂管理18)分析仪器/准备19)检查仪表/准备20)图像编码错误21)信息记录错误22)记录信息丢失23)计算机系统故障24)结果传递错误25)结果报告丢失26)结果未报告27)造影剂过敏反应28)患者病情意外变化29)无应急抢救药械30)需有医师随同监护而执行31)未执行“危急值”报告制32)其它i)基础护理1)摔倒2)坠床3)误吸4)误咽5)误食6)其它7)禁食/禁水医嘱不执行8)行动限制医嘱不执行9)其它控制医嘱不执行10)约束固定无医嘱11)约束固定未告知12)约束固定后未做到观察病情13)其它14)错误获取15)延迟16)遗忘17)行动在先,未通告18)其它错误行动19)患者自带药品忘服忘注射自带药品用完带药未告知医师其它20)患者自动出院21)患者自行留宿院外22)未告知院方的其它行动j)营养与饮食1)饮食类别错误2)未按医嘱用餐3)数量错误4)未按医嘱禁食5)未按医嘱禁水6)未按治疗饮食医嘱执行7)肠道内灌注给食错误8)其它k)物品运送1)延迟2)遗忘3)丢失4)破损5)未按急需急送6)品种规格错误7)其它l)放射安全1)放射线泄漏2)放射性物品丢失3)未行防护4)误照射5)其它m)诊疗记录1)诊疗记录丢失2)应记录而未记录3)记录内容失实4)涂改记录内容WORD格式5)无资质人员书写记录6)其它n)知情同意1)知情告知不准确2)未行知情告知3)未告知先签字同意4)告知与书面记录不一致5)未行签字同意6)其它o)设备设施1)停止运行2)故障3)损坏4)违规操作5)其它4、与当事人可能相关的因素:确认确认不认真确认错误没有执行确认程序其它观察观察不仔细没有进行观察其它诊断/判断经验不足判断有误未执行诊疗常规其它知识/经验知识储备不足应用知识有误应急经验不足其它技能/处置技术不成熟技术应用有误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技术未执行技术操作常规无技术操作常规非授权技术不具备资质其它报告/汇报错误报告报告不准确未报告报告时机不当其它身体状态睡眠不足体力不足连续夜间加班服用镇静剂患病其它心理状态过度紧张恐惧同事间不和/纠纷思想不集中工作压力过大家庭不和无意识受到威吓其它人员配合/协调医师与护理人员之间配合/协调有误医师与医技人员之间配合/协调有误医师与管理人员之间配合/协调有误医师与后勤人员之间配合/协调有误医师之间配合/协调有误护士与后勤人员之间配合/协调有误护士与医技人员之间配合/协调有误护士之间配合/协调有误医技人员之间配合/协调有误口腔与其它人员之间配合/协调有误其它病历等记录字迹不清识别与判定有误字母大小写不一致缩写符号全院不统一记录方法不统一格式不统一记录遗漏错误记录记录者不具备资格其它类似/类同患者外观相似、姓名、年龄相同药品外观、名称、缩写、读音相似其它类似/类同服务状态当班工作超负荷服务中断夜间值班非当班非本岗位脱离岗位临时替班其它环境状态常规工作环境自然灾害状态紧急状态突发事件停电停气低暗照明床边抢救/操作就地抢救/操作其它医疗设备器材不合格产品发生故障耗材规格不一致配置错误供品数量不足配发错误错误操作气并错混误用其它药品药品容器/包装类同药品外观类同药品缩写类同药品名称类同药品配发错误药品剂量错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管理错误未进行核对未告知用法非批准药品自制制剂配伍禁忌药品说明书错误超常规剂量其它辅助用品不合格产品发生故障耗材规格不一致配置错误供品数量不足配发错误错误操作其它环境设备/器材管理系统错误电气系统空调系统升降电梯自动扶梯清洁卫生通讯系统消防系统应急照明中心气体供应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避雷系统接地不良建筑其它教育与培训继续教育与培训不足未接受过继续教育与培训技能操作训练不足未接受过技能训练其它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知情同意工作不规范未进行知情同意工作患者与家属理解错误知情同意对象错误进行告知人不具备资质WORD格式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