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88ff7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f.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
本课包括《荷叶母亲》和《春水》两篇散文诗。
这两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通过学习这两篇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
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诗的特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突破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深入理解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篇散文诗的作者和课文大意。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30e288551810a6f52486a4.png)
7 散文诗二首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1.强调熟读诗歌,理解诗意诗情,在读中感悟。
首先让学生通读,整体感知;再精读诗歌,品味诗情;接着研读诗歌,探究难点;最后比较阅读,探究主题与写法。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提倡同桌间、小组间交流,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提高能力。
3.重视鼓励点评,让学生有成就感,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补充。
方法指导: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应根据上下文,结合语句原意,从词语的使用、色彩的变化、句式的运用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揣摩词句的意义,并从鉴赏的角度进行评价。
这里适合从词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角度切入,着重从该词表达的情景分析。
素材积累:穿越生死的母爱河南省郑州电视台主持人邱园园因癌症去世,留下了刚满百天的宝宝。
在2014年春天的孕检中,邱园园被发现患有恶性肿瘤,为了保住胎儿,她执意拒绝接受化疗。
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年轻的生命,如果非要你做出抉择,你选择什么?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孩子可以再要,为何不珍惜生命呢?可邱园园却选择了要孩子,面对病魔的折磨,她宁可不化疗,采取保守治疗,这是多么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啊。
都说母爱是世界最伟大的,或许只有经历的人才会体会那种感动。
但母爱是最无言的,不需华丽的言语,往往一个抉择,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足以感天动地,让世人落泪。
尽管这个孩子早产了两个多月,出生时也只有三斤多,但这毕竟是邱园园用生命换来的。
之后在孩子出生的当天,医生就给邱园园实施了手术,切除了癌变组织,但因为癌细胞已扩散,邱园园还是在孩子出生百日之后告别了人世。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两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两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c6510c580216fc700afd7b.png)
7 散文诗二首学习目标1.掌握并落实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
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体验。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表现的亲情美。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真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嗅.( ) 罗摩衍.那( )匿.笑( ) 祷.告( )笑嘻.嘻( ) 姊.妹( )菡萏..( )( ) 攲.斜( )荫.蔽( )2.《金色花》的作者,印度著名、。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有、、、。
所作的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3.《荷叶·母亲》的作者,原名,现代著名作家,诗集有、等。
二、整体感知4.这两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三、局部探究5.从《金色花》人物的言行中感受人物形象,然后说说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妈妈和怎样的孩子?6.《荷叶·母亲》风雨中几看红莲?写出每一次的环境情况、红莲表现和作者心境变化的词句。
四、当堂检测7.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宁愿化作一朵圣洁的金色花,悄悄地爱着母亲,带给母亲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个惊喜。
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们呢?你将以怎样的方式回报母亲呢?请填写下列句子,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妈妈,我想变成,当您时,我;当您时,我。
8.仿照下列句式,另写两句话送给母亲。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xiùyǎn nìdǎo xīzǐhàn dàn qīyìn2.泰戈尔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伽利》3.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二、整体感知4.略三、局部探究5.充满母爱的伟大的母亲,热爱母亲的顽童。
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孩子是天真活泼的,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圣洁的。
6.四次写看红莲①一写看红莲。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201x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学案 新人教版
![201x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71aeb280eb6294dd886cc0.png)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的《散文诗两首》(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师: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字词,请及时举手帮助更正。
2、生轮流朗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师及时表扬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
3、可能读错的字词匿(ni)菡(han)萏(dan)攲(qi)斜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赏析课文。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再读《金色花》,回答下列问题。
(8分钟)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
201X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201X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ccf0df52ea551811a687a1.png)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7散文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金色花》《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二、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磁带),学生仿读。
(范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范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师:)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朗读一下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0d1f78e53a580217fcfe0f.png)
7 *散文诗二首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金色花》导入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在5·12特大地震中,发生了众多感人的一幕幕,其中有一条感动全中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毫发未伤。
这说明什么呢?父母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一种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导入二(故事导入):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
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1.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
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ac461c2f60ddccdb38a039.png)
精 品 试 卷17* 散文诗二首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课件、朗读MP3。
第1课时 《金色花》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一个婴儿即将降临人世,他问上帝:“他们说,明天就要把我带到地球上去了,可是,我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我该怎么办呢?”上帝慈祥地说:“放心吧,孩子,我已经选定了一位天使,她正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你的降临,并且,她会用一生一世的爱无微不至地关心你、照顾你,直到生命的终结。
”这位天使是谁呢?对,是母亲。
那么,孩子又该怎样回报母亲呢?就让我们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2.生难字词 匿.笑(nì) 祷.告(dǎo) 沐浴..(mù yù)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朗读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3)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步骤三 精读课文 领悟情感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交流点拨】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几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得的样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c54da6804d2b160a4ec0e2.png)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要了解作者,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技能目标:反复诵读,品悟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德育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品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7·12模式。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一、德育专题:二、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播放《鲁冰花》,以渲染课堂气氛。
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个调皮孩子的故事。
2、明确目标(1)读一读,品一品,感知诗之美。
(2)找出自己喜欢的文句,细品诗之味。
(3)再读诗歌,感受诗之情。
(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1)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识记生字词。
(2)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知内容,感知诗之美。
(3)小组内交流比赛,竞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细品诗之味。
(4)从母子嬉戏,相伴的情形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以“金色花”为题,有什么用意?4、小组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布置的任务。
5、(教师)检查指导。
教师随堂指导。
(三)释疑解惑6、(师生)释疑解惑。
教师帮助小组解决有疑惑的地方。
(四)梳理归纳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交流相关资料。
(2)识记生字词。
(3)小组内朗读课文。
(4)感受到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母子之间融洽亲密的感情。
这是世间最值得珍爱的情感。
我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诗人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这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以此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
(五)讨论巩固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课后第一题,第三题第1小题。
10、讲解点评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11、课堂小结: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花儿一样美好,孩子对妈妈的爱也像花儿一样纯洁。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331afc90c69ec3d4bb758d.png)
不同点:
比较维度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人物形象
思想内容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朗读设计
『学习任务二』
请大家自主练习朗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可以标画朗读符号,写提示语,还可以提出朗读疑问。
原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是冰心歌颂母爱最为脸炙人口的诗句之一,同学们,推荐大家读一读冰心先生的《繁星》《春水》。
随堂练习
荷叶母亲阅读题: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
2.本文用什么方法引出对家庭的回忆的?
3.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心情?
4.倒数第2段她深受感动,为什么?
荷叶母亲阅读〖答 案〗
1.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在自家庭院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质疑批注:
1.同样经历了一夜的风雨,“白莲已经谢了”,“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感觉不合理。
2.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往事,感觉没有必要,直接从第四段写起就好。
请你读一读这些语句,品一品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习任务三』
找到一首适合的音乐,再次朗诵这首散文诗吧!
推荐的学习资源
3.通过象征手法,理解散文诗中的形象,尝试用散文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前学习任务
1.请大家运用一二单元相关的朗诵知识,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荷叶˙母亲》,读的时候,请关注生字词,批注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问题等。
2.比较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你觉得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af0d1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d.png)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草原》和《丁香结》,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2)品味散文诗的语言特色:如《草原》中的“绿草如茵,羊群如云”,“丁香结”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3)掌握散文诗的鉴赏方法:理解散文诗的形式、情感、哲理等方面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1)理解散文诗的深层寓意:如《草原》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丁香结》中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散文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认为散文诗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场景?”
3.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散文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散文诗两首》中的意象和寓意:草原的辽阔、丁香花的美丽与哀愁,以及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散文诗的深层寓意,品味语言特色,掌握鉴赏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a2536e192e45361066f5d7.png)
散文诗二首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1.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
导入⇒研读《金色花》⇒研读《荷叶·母亲》⇒拓展延伸导入一:情境型[设计意图]由耳熟能详的歌曲带学生进入一个爱母、念母的情境,再直接引出课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在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
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两篇以母爱为主题的作品。
导入二:激趣型[设计意图]交流关于母爱的诗句、名言,以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能够激发学生尽快进入课堂。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提起母爱,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于它的名言名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有关母爱的名言名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是的,一次回眸,一个微笑,母亲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现母爱的《散文诗二首》。
一、研读《金色花》[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这一手段,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赏析诗歌语句的优美,体会其深刻的内涵,进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教育。
(一)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课件出示】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9ba74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b.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两首散文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
《再别康桥》通过对康桥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青春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而《乡愁》则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情感和意象。
但同时,由于年纪较小,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出发,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分析并欣赏诗歌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理解并体验诗人的情感,提高情感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诗歌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诗句进行讲解。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写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源。
2.教材:准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材。
3.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以供学生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新课的内容进行引入。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诗歌的文本,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基本情节。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d2a5a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e.png)
(3)散文诗的情感表达:散文诗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情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
2.教学难点:
1.散文诗的定义与特点:散文诗是一种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诗意的文学体裁,具有自由、散乱、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等特点。
2.《天上的街市》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发表于1926年。诗歌通过描绘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3.《静夜思》的作者、背景及主题:《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创作于唐代。诗歌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的《天上的街市》和李白的《静夜思》。以下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1.散文诗的定义与特点:散文诗是一种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诗意的文学体裁,具有自由、散乱、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等特点。
2.《天上的街市》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发表于1926年。诗歌通过描绘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6.散文诗的想象与创新:散文诗在表达上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诗人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诗意世界。
7.散文诗的朗读与欣赏:朗读散文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其韵律美和语言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8.散文诗的创作技巧:学习散文诗的创作技巧,如如何选择题材、如何描绘景物、如何表达情感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9.散文诗与诗歌、散文的关系:散文诗既有诗歌的韵味,又有散文的自由,它是诗歌和散文的一种融合体。
10.散文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散文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都曾创作过散文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ce7af05901020207409ce5.png)
散文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总结作者真挚淳朴的感情。
2.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写感情,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情感。
难点:把握诗文基调,提高自己的鉴赏诗文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母亲》。
二、先学环节(一)了解作者,并完成相关测试。
走近作者(结合课下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组内成员互相补充)(二)走进文本(大声朗读课文,独立完成下面题目如果遇到读不准的字,勾画出来,查字典,寻求同伴解决)(三)自学检测(相信自己,顺利过关)1.作者作品简介: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2.注音。
并蒂(dì)菡萏(hàn dàn)攲斜(qī)荫蔽(yìn bì)3.展示朗读每个小组推荐一人朗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其他小组作评价或者示范。
三、后教环节研读课文,品味语言小组鉴赏5-7段。
提示: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探究1.5-7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你觉得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作者怎么就会想起了母亲呢?可能问题穿插: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红莲却不摇动了。
(作者的担忧解除了,所以他不宁的心绪散尽了)①此时的作者应该是很高兴的,但为什么高兴会成为感动?作者看到这一幕,想到了母亲就是那荷叶,而我就是那个躲在母亲身下的红莲。
②作者怎么就想起母亲了呢?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的《散文诗两首》(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师: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字词,请及时举手帮助更正。
2、生轮流朗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师及时表扬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
3、可能读错的字词
匿(ni)菡(han)萏(dan)攲(qi)斜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赏析课文。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再读《金色花》,回答下列问题。
(8分钟)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学生对照自学指导自学,老师巡查、指点。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共同订正。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赏析《荷叶·母亲》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朗读《荷叶·母亲》,回答问题。
(8分钟)
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四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4、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5、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
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学生对照自学指导自学,老师巡查、指点。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共同订正。
四、当堂训练:
五、教学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