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

合集下载

第8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汇总

第8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汇总



颌下腺: 分泌浆液为主,少量粘液,开口于舌
系带两旁的舌下肉阜 ,易赌塞致颌下腺炎

舌下腺: 最小,分泌粘液为主,小导管多
七、颞下颌关节



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具有转动和滑动两 种功能 组成:下颌髁突、颞骨的关节凹与关节结 节,关节盘、包绕关节周围的关节囊 每侧三条关节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碟下 颌韧带和颞下颌韧带

二、肌肉

可分为浅(表情肌)和深(咀嚼肌)两部 分 主要功能为咀嚼、语言、表情和吞咽动作

表情肌:主要有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上 唇方肌、额肌、笑肌、三角肌和颊肌等 咀嚼肌: 1.闭口肌群(升颌肌):咬肌(masseter)、 颞肌(temporalis)、翼内肌(medial pterygoid) 2.开口肌群 :有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 舌骨肌 3.翼外肌
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介绍了人体口腔颌面部、牙列的正 常解剖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 应用,简要阐明口腔、颌面的层次关系和 器官形态,辨识其结构特点,以及功能活 动原理、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 口腔临床护理的教学打下基础。
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学》
第8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制作
口腔颌面部范围
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间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器官
本章内容将分为3部分讲述:



(三) 牙位记录

V V 8 8
部位记录法:临床上常用 乳牙的临床牙位: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恒牙的临床牙位: 7654321│12345678 7654321│12345678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课件
运动神经:舌下神经(第XII对脑神经)所 支配。
味觉神经:面神经(第VII对脑神经)的鼓 索支。
(五)舌:舌乳头
舌背黏膜有许多乳头状突起,这些乳头主要包括丝 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
丝状乳头:刺状细小突起,数量较多,遍布于整个舌背 菌状乳头:色红,大而圆,散布于丝状乳头间。含有味觉
骨折应及时复位,以免发生错位愈合 感染易引流,较少发生颌骨骨髓炎
(2)解剖薄弱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上颌骨存在骨质疏密、厚薄不一,连接骨缝多, 牙槽窝的深浅、大小不一致等因素,从而构成 解剖结构上的一些薄弱环节或部位,这些薄弱 环节则是骨折常发生的部位
三条薄弱线:Le Fort I 型、II型、 III型骨折线
恒牙的标志与书写
记录:1、2、3、4、5、6、7、8 右上第一磨牙:6
(三)乳牙与恒牙的替换
乳牙期:6-8个月开始萌出乳中切牙,两岁半左 右萌齐。
替牙期: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磨牙(六龄齿), 7岁左右开始替牙,12左右岁替牙结束。从乳牙 开始替换到替换结束,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 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
临床上常将颌面部分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 两眉弓中间连线为第一横线,以口裂平行线为第 二横线。(图1-2)
颌面部解剖区域
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摄食:牙、唇、舌、唾液腺等共同参与完成 咀嚼:主要由口腔内的牙协同作用来完成 吞咽:经吞咽反射运动使食物进入食管和胃 感受味觉:舌背上的味蕾可感受酸、甜、苦、
神经未梢 轮廓乳头:8-12个,较大,沿人字沟排列。含有味蕾以
司味觉 叶状乳头:位于舌根部两侧缘,为数条平行的皱襞。平常
不明显,炎症时充血发红,突起而疼痛,有时误诊为癌。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课件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即是
口腔与颌面颈部的统称。 咀嚼和吸吮功能; 吞咽和呕吐功能; 言语功能; 感觉功能; 表情功能; 唾液功能; 呼吸功能。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颜面部皮肤向不同方向形成自然的皮肤皱纹,简 称皮纹。皮纹的方向随年龄增高而有所变化。颌面部 手术切口设计应沿皮纹方向,并选择较隐蔽的区域作 切口,如此伤口愈合后瘢痕相对不明显。
第一节 口 腔
(二)固有口腔及其外表形态: 1.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 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 牙弓,后界为咽门。牙列及牙、牙槽骨及牙龈、 舌、腭、口底等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态则构成固有 口腔的外表形态。 2.固有口腔的外表形态 主要为牙冠、腭、舌及口 底的外形。
二 、口腔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
(六)腭
腭(palate)腭构成口腔的上界,且将口腔与鼻腔、鼻咽部 分隔开。前份硬腭的骨质部分有两侧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水平板 组成,口腔面覆盖以致密的粘骨膜组织,后份软腭为可以活动的 肌性部分。
第一节 口 腔
(七)口底
口底(floor of the mouth)又称舌下部,为位于舌体和口底粘
二 、口腔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
(四)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 咀嚼时,下颌骨作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 齿发生各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相互接触的关系称 为咬合关系。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 作为判断咬合关 系是否正常的基础。
二 、口腔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
(五)舌 舌(tongue)具有味觉功能,还能协调相关的组织器官完成 语言、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
颊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庭的外侧壁,主要由皮肤、 浅层表情肌、颊脂垫( buccal part of masticatory fat pad)、颊肌和粘膜所构成。颊脂垫与颧后及颞下脂体联为一体, 当感染时,可通过相连的蜂窝组织相互扩散。 颊肌和粘膜之间,有薄层脂肪和粘液腺组织,与颊脂垫不 相连续隔以颊肌,称为颊脂垫,它使口内颊部表面的粘膜形成由 前向后微凸的三角形,其尖端正对翼下颌皱襞(即翼下颌韧带) 前缘,大张口时,此颊脂垫尖略高于下颌支内侧下颌孔的平面, 临牙颈、牙根、牙髓腔

《口腔解剖学》教案颌面部生理

《口腔解剖学》教案颌面部生理

《口腔解剖学》教案颌面部生理教案名称:《口腔解剖学》颌面部生理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颌面部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理解颌面部的各个部位、相关肌肉、神经和血管的结构及功能,为后续的口腔解剖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了解颌面部的骨骼结构,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

2. 掌握颌面部肌肉的分布、功能及神经支配。

3. 熟悉颌面部血管的走行及分布。

4. 理解颌面部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 颌面部骨骼结构1.1 上颌骨1.2 下颌骨1.3 颧骨1.4 其他相关骨骼2. 颌面部肌肉2.1 咀嚼肌2.2 表情肌2.3 其他相关肌肉2.4 神经支配3. 颌面部血管3.1 主要血管走行及分布3.2 血管供应4. 颌面部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4.1 咀嚼功能4.2 表情功能4.3 呼吸功能4.4 临床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模型展示颌面部骨骼、肌肉和血管的结构。

2. 邀请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进行临床案例分享,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颌面部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颌面部生理功能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颌面部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颌面部骨骼、肌肉和血管的示意图,以检验其理解能力。

3. 临床实践:安排学生参观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观察和分析临床病例,提高其临床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口腔颌面部模型3. 临床病例资料教学时间: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颌面部生理的重要性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2. 颌面部骨骼结构:讲解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骨骼的结构特点。

3. 颌面部肌肉:介绍咀嚼肌、表情肌等肌肉的分布、功能及神经支配。

4. 颌面部血管:讲解主要血管的走行、分布及血管供应。

第二课时:1. 复上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问答。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牙周病
总结词
牙周病是指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和破坏,常见症状包括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 动等。
详细描述
牙周病的主要病因是牙菌斑和牙结石,长期吸烟、糖尿病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治疗牙周病的方法包括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以及牙周手术、正畸治疗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总结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疾病,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
言语
口腔颌面部结构参与发音和语言形成 ,通过舌头、牙齿、嘴唇等部位协同 作用,产生清晰和特定的语音。
发声
发声是通过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再 经过口腔颌面部的调制,形成不同的 音调和音色。
表情与微笑
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表达情感和情绪状态,如喜悦、悲伤等。
微笑
微笑是口腔颌面部肌肉协同作用的结果,能够展示友好和亲近的情感,增强人 际交往的效果。
定期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 现和处理口腔问题,预防口腔疾病的 发生。
牙齿美白与矫正
牙齿美白
牙齿矫正
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牙齿变白,常用 的牙齿美白方法有冷光美白、激光美白等 。
通过矫治器对牙齿施加外力,使牙齿逐渐 移动到正确的位置,改善牙齿排列不齐、 上下牙弓关系异常等问题。
隐形矫正
肌肉
口腔颌面部肌肉主要包括咀嚼肌 和表情肌,对维持面部形态、咀 嚼、言语和表情等功能具有重要
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 和翼外肌等,主要负责咀嚼动作

表情肌主要分布在眼裂、口裂和 鼻孔周围,能够表达情感和形成
面部表情。
血管与淋巴系统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三、乳牙与恒牙
㈠ 乳牙
正常乳牙有20个,上下左右各5个。 从前往后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
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 乳牙自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出齐。
乳牙萌出时间:生后6个月~两岁半
乳牙萌出时间(单位:月)
upper
I II III IV V 8 9 18 14 24
lower 6 7
9
10
12
6
12
16
㈡ 恒牙
恒牙共28-32个,上下左右各7-8个。 从前往后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
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切牙和尖牙称为 前牙,前磨牙和磨牙称为后牙。 恒牙自6岁开始萌出,第一恒磨牙最早 萌出,称六龄牙。
㈢ 乳牙与恒牙的替换
6-12岁之间,乳牙逐渐脱落,恒牙逐渐 萌出,恒牙和乳牙发生交替。此时牙 列中既有乳牙,又有恒牙,称为混合 牙列期。
第三节 颌 面 部
一.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1、界线:上:鼻底;下:颏唇 沟;两侧:唇面沟。 2、标志: 1)口角:在34 34之间; 2)人中:由鼻中柱延伸至唇红 端的纵行浅沟。
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腭中缝至龈缘水 平距离中、外1/3处的粘膜凹陷。深面为腭 大孔,腭前神经经此穿出。是腭前神经阻 滞麻醉的表面标志。
二.口腔的组织器官:
㈠. 牙齿:
牙齿由牙冠、 牙根、牙颈 以及牙髓腔 组成。
显露于口腔中的部分为牙冠,埋于牙槽窝 内的部分为牙根,牙冠与牙根交界的部分 为牙颈部。牙冠包括唇颊面、舌面、颌面、 近中面及远中面五个面,牙冠形态因功能 不同而异。上下颌前牙及前磨牙为单根牙 (上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双根牙),磨牙均 为多根牙。

第一章 口腔颌面解剖生理 PPT课件

第一章 口腔颌面解剖生理 PPT课件
第一章 口腔颌面解剖生理
1
概述
2
口腔
3
颌面部
一、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二 、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摄食 咀嚼 感受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语言和呼吸
三、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1位置显露 2 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 颌面部疾病影响形态和功能 6 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
1
至伤及颅脑; • 所附丽的肌束薄弱,骨折较少发生移位; • 血运丰富,骨质疏松,再生修复能力强,骨折易愈合;抗
感染能力强,炎症易引流,较少发生骨髓炎。
(二)下颌骨(mandible):面下部的主
要支架,颌面部骨中唯一能动者。分为一体 (水平部---下颌体)二支(垂直部---下颌升 支)。
下颌骨图片
牙槽突:有牙槽窝,牙槽嵴,硬板 (筛状板)等结构
额 突
牙槽 突
腭突
上颌骨薄弱线
Le Fort Ⅰ:梨状孔下部 →上颌结节→蝶骨翼突
Le Fort Ⅱ:鼻骨、泪骨 →颧颌缝(外下)→蝶骨翼突 ↓
颧骨下方
Le Fort Ⅲ:鼻骨、泪骨→颧颌缝(外上) →蝶骨翼突 ↓
颧骨上方
临床意义
• 具有一定的支持力,轻微外力可分散; • 与邻骨连接复杂,较大外力易造成自身和邻骨的骨折,甚
牙冠 牙颈
牙根
(外面观)
牙根管
1 牙冠的形态
5个面
2 牙根的数目和形态
3 牙的组织结构
内部观察
牙釉质(enamel)高度钙化 半 透明
牙本质( dentin)淡黄色 牙骨质(cementum) 与骨相似 牙 髓( pulp) 富含神经血管
CT组织
三硬一软 (剖面观)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及检查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及检查
能。
颞骨
位于颅骨两侧,与颧骨 、上颌骨等结构相邻, 参与听觉、平衡等功能

面部解剖
01
02
03
04
皮肤
覆盖面部的组织,具有保护、 感觉等功能。
肌肉
面部有许多肌肉,如咬肌、笑 肌等,具有运动等功能。
神经
面部有许多神经分支,如三叉 神经、面神经等,具有感觉、
运动等功能。
血管
面部有许多血管,如面动脉、 面静脉等,具有供应氧气和营
牙齿
人类共有32颗牙齿,分为切牙 、尖牙、磨牙等类型,具有咀 嚼食物的功能。
牙龈
围绕牙齿的软组织,具有保护 牙齿、固定牙齿等功能。
颌骨解剖
上颌骨
位于面部中部,与鼻腔 、上颌窦等结构相邻, 参与咀嚼、发音等功能

下颌骨
位于面部下部,与舌骨 、颞骨等结构相邻,参 与咀嚼、语言等功能。
颧骨
位于面部两侧,与上颌 骨、颞骨等结构相邻, 具有保护颅内组织的功
面部软组织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外 界冲击对脑部的损伤。
感觉功能
美容功能
面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能够感知外 界刺激和温度等感觉。
面部轮廓、肌肉和皮肤的状态影响个体的 外貌和美感,是人体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03
口腔颌面部检查
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是口腔颌面部检查的重要部 分,包括观察牙齿、牙龈、舌、唾液 腺等部位,以及检查口腔感觉、运动 和分泌功能。
养物质等功能。
02
口腔颌面部生理功能
口腔生理功能
咀嚼功能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通过牙齿的咀 嚼将食物研磨成食糜,便于消化。
呼吸功能
口腔是呼吸的通道之一,在发音和言语时辅 助鼻腔进行呼吸。

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和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和生理

口底
(一)牙冠、牙列及牙弓 (teeth)
根据部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为前、后牙
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 牙和磨牙
牙冠的表面标志
(一)唇(lips)
有上唇和下唇 ,联合处 构成口角
唇部皮肤:丰富的汗腺、 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 发部位
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本章内容将分为3部分讲述: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1节 口腔应用解剖生理
口腔(oral cavity) : 消化道的开端
➢ 包括:牙齿、颌骨及唇、颊、腭、 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
以牙列为界, 分为:
1. 口腔前庭 2. 固有口腔
一、口腔前庭
硬腭: a.腭中缝 b.腭皱襞 c.切牙孔 d.腭大孔
软腭: a.腭帆张肌 b.腭帆提肌 c.舌腭肌 d.咽腭肌 e.悬雍垂肌
(四)口底(floor of the mouth)
指舌体以下,下颌骨体以内的口腔底 部
重要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舌下肉阜:颌下腺导管的开口 口底黏膜下有颌下腺导管和舌神经走行
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 和生理
口腔颌面部范围
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 水平
✓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 间
✓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
器官
以经过眉间点、 口裂水平的二水 平线为界,可将 颜面部分为三等 份,上1/3、 中 1/3、下1/3。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颌面部解剖

口腔颌面部解剖
口腔:颌面区域内, 由牙、颌骨、唇、 舌、颊、腭、口底、 唾液腺等组织构成 的功能器官
.
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 能
摄食 咀嚼 感受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言语和呼吸
.
三.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1.位置暴露 2.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影响形态及功能 6.易波及毗邻器官
(一)乳牙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 牙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 须经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2.其外表形态
牙冠、牙列或牙弓
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腭与软腭
.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
系带(frenum)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
腮腺导管口(parotid gland duct)
.
五、神经
口腔颌面部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学习_口腔医学【口腔】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00)

学习_口腔医学【口腔】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00)

图1-7唇部正常的解剖结构(图1-6)
二、口腔的组织器官
(二)颊: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
庭的外侧壁
上界:颧骨颧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鼻唇沟,口角 后界:咬肌前缘
口腔的组织器官
(三)牙:牙体由冠、牙根及牙颈三部分组成 牙冠的形态:分为五个面,组成不同的牙冠
形态,切牙主要切割食物,尖牙撕裂食物, 磨牙研磨食物。
颞骨骨面
下颌骨喙突
翼外板内侧面
下颌升支及下颌角内侧面
翼外板外侧面,蝶骨大 翼下面
前腹起于下颌骨二腹肌 凹,后腹起于颞骨乳突
切迹
下头止于踝状突颈,上头止 于颌关节盘前缘及部分关节

舌骨体中间腱
下颌骨颏棘
舌骨体前面
提下颌向上
提上颌向上,后部肌 纤维可拉下颌骨向后
提下颌向上,并有前 伸及侧颌功能
主要是张口和前伸, 单侧收缩则下颌偏向
恒牙
恒牙有28~32个。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特性,恒牙分类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双尖牙 (第一、二前磨牙),磨牙(第一、二、三磨牙 )。
恒牙32个
牙的标识和书写
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区。符号的水平线
用以区分上下;垂直线用以区分左右。或以A B C D
分别代表各区,A代表右上区,B代表左上区,C代表
口腔科学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 理
第一节 概 述
一、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颜面部的定义:上自发迹,下至下颌骨下 缘或达舌骨水平,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 突之间的区域通常称为颜面部。
口腔:位于颌面部的区域内,是指由牙、颌 骨及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 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口腔颌面部(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是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

【口腔】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2、分部:當閉口牙尖交錯合時,由上下牙列、牙齦 及牙槽粘膜將口腔分為兩部,前外側部稱口腔前 庭,後內側部稱為固有口腔。
(一)、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標誌
1、口腔前庭 2、表面解剖標誌
口腔前庭溝、腮腺導管口 、上、下唇系 帶 、磨牙後區 、頰系帶、翼下頜皺襞 、頰脂墊 尖
(二)、固有口腔及其表面解剖標誌
頸總動脈及其分支
(二)靜脈
口腔頜面部靜脈由面前靜脈及面後靜脈匯合而成總 靜脈再流入頸內靜脈。 頜面部靜脈的特點是缺乏靜脈瓣,面前靜脈通過眼靜 脈、翼靜脈叢與顱內海綿竇相交通,因此面部炎症有 向顱內擴散的可能。 臨床上將鼻根部和兩側口角連成的三角區稱為面部危 險三角。
面頸部靜脈及其顱內的交通支
五、淋巴組織
口腔頜面部淋巴組織比較豐富,是重要的防禦 機構。
主要的淋巴結群按解剖區域可分為面部淋巴結、 頜下部淋巴結、頸部淋巴結三組。面部淋巴結包 括頰淋巴結、眶下淋巴結、腮腺淋巴結等。頜下 部淋巴結包括頦下淋巴結和頜下淋巴結。頸部淋 巴結包括頸深淋巴結和頸淺淋巴結。
這些淋巴結與其引流部位組織的炎症擴散、腫 瘤轉移等有密切關係。
第二節 口腔
口腔(Oral Cavity)為消化道的起始部分,是 一個多功能的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參與 消化過程、協助發音和言語動作,具有感覺等功 能,並能輔助呼吸。
一、口腔的唇間的口裂通向後界, 後經咽門(由齶帆、齶舌弓和舌根共同圍成)與 口咽部延續,兩側為頰,上下壁分別由齶和舌下 區組成。
(四)舌
舌,具有味覺功能,並協助完成語言、咀嚼、吞咽等 功能。
乳牙與恒牙
人一生中先後要長兩副牙齒,根據萌出的時間和形 態可分為乳牙和恒牙。
(一)乳牙 乳恒牙萌出時間
圖1-10 乳牙20個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④内侧面(鼻面)。内侧面构成鼻腔的外侧壁,有三角形的上颌窦裂孔通向鼻腔(见图1-6)。施行上 颌窦根治术或上颌骨囊肿摘除时可通过该裂口在下鼻道开窗引流。
(3)上颌窦。上颌骨体内的空腔为上颌窦,呈底向鼻面,尖向颧突的棱锥状,周围骨壁菲薄, 内衬黏膜, 是鼻窦中容积最大者。上颌窦的下壁与上颌前磨牙和磨牙的根尖接近,有的仅隔以薄骨板或黏膜。因 此,上述牙齿的根尖发生感染时极易侵入上颌窦内,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拔除上述牙齿时也应注意避 免将牙根推入上颌窦内而造成口腔上颌窦瘘。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1.1 颌骨
1.上颌骨 上颌骨为颜面中1/3最大的骨,左右各一,互相对称并与邻骨连接,参与眶底、口腔顶、鼻腔底及侧 壁,以及颞下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等结构的组成。上颌骨的解剖形态极不规则,大致由“四突”(额 突、颧突、牙槽突、腭突)和“一体”(上颌骨体)组成。 (1)“四突”。 ①额突。额突为一尖细的骨板,位于上颌骨内上方,向上突起至鼻与眶之间。额突分别与额骨、鼻 骨和泪骨相连,其外侧面参与构成眶内缘及鼻背。若上颌骨骨折累及鼻腔及眶底,则应仔细复位,以保 证鼻泪管通畅。 ②颧突。颧突为一锥形突起,粗而短,向外与颧骨相接,向下延至第一磨牙槽突,称为颧牙槽嵴,是上 牙槽后神经麻醉的标志。
2.下颌下腺 下颌下腺为分泌唾液量最多的唾液腺,左右各一,分别位于两侧下颌下三角内,在下颌骨体的内面, 舌骨舌肌和茎突舌肌之间。下颌下腺的导管自腺体深部发出,长约5cm,走行于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 肌之间,最后开口于口底舌系带两侧的舌下阜。因导管长而弯曲,唾液在其内运行缓慢,加之导管开口 较大,故常有异物进入下颌下腺,易形成结石,造成导管堵塞。 3.舌下腺 舌下腺是三大唾液腺中最小的一对,位于两侧舌下区,口底黏膜舌下皱襞的深面与下颌舌骨肌之间, 由多个小腺体组成。舌下腺的导管数量较多,且短小、纤细,多数直接开口于舌下皱襞的表面,也可与 下颌下腺的导管融合。因其分泌物黏稠,导管细小,故有炎症、结石或损伤时常发生腺液潴留,形成舌 下腺囊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颌神经
自卵圆孔出颅 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神经纤维 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下牙槽神经:1-8 8-1牙龈及牙槽骨 舌神经:舌前2/3,舌侧牙龈和口底粘膜 颊神经:磨牙颊侧牙龈、颊粘膜和皮肤
重点内容回顾
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表情肌、咀嚼肌包括哪些主要肌肉 口腔颌面部的血液供应来自哪根血管的分支 口腔颌面部主要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 面神经的分支 大涎腺包括哪些
起止点:骨壁与筋膜;皮肤 功能:表情(喜怒哀乐)
分类:环状排列;放射状排列
神经支配:面神经
特点:浅、薄、短、小、围绕面部孔裂




升颌(闭口)肌群:
咬肌、颞肌、翼内肌
降颌(开口)肌群:
二腹肌、颏舌骨肌、下颌舌骨肌
翼外肌:牵引下颌骨前伸和侧方运

咀 嚼 肌 群

下颌骨(mandible)
薄弱部位
颏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 髁状突颈部
血供和神经支配
下牙槽动脉、下颌神经
第二节 肌 肉
面 颈 部 肌 肉
表情肌 咀嚼肌群 舌部肌群 咽腭肌 颈部肌群


主要表情肌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上唇方肌与下唇方肌 笑肌 额肌 颊肌



特点:静脉瓣较少或无瓣膜(危险三角)
第四节 淋巴组织与涎腺
淋巴组织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淋巴结和淋巴管) 十分丰富;共同组成此部的防御系统。正常 情况下,淋巴结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 触及。感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肿 瘤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分类 根据分泌功能:浆液腺,粘液腺,混合腺 根据体积:大涎腺,小涎腺 小涎腺:分布于粘膜下层,主要为粘液腺 大涎腺: 腮腺:浆液腺,体积最大 颌下腺:以浆液为主的混合腺,分泌最多 舌下腺:以粘液为主的混合腺
三叉神经
第五对脑神经(最大) 感觉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 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功能:司口腔颌面部感觉,麻醉

上颌神经
自圆孔出颅 翼腭窝 眶下裂 眶下沟 孔 出眶下孔后称眶下神经

眶下管
眶下
上颌神经
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上牙槽后神经:876 678膜、骨、颊龈 上牙槽中神经:654 456膜、骨、颊龈 上牙槽前神经:123 321膜、骨、颊龈 鼻腭神经:123 321腭侧粘骨膜及牙龈 腭前神经:8-4 4-8腭侧粘骨膜及牙龈
上、中、下三部分区法
器官功能分区法
上1/3
中1/3 下1/3
口腔颌面解剖特点
功能部位多(畸形与功能障碍) 位置表浅(早发现) 血运丰富(抗感染,易出血) 皮肤易于伸展(成型手术,邻位皮瓣) 有较多潜在间隙 特殊组织——牙齿
第一节 骨 骼
颌面部骨骼
颌面部相关的骨骼(共18块):
空部分为上颌窦,呈锥形。 前外侧面(脸面):眶下孔 后面(颞下面):上颌结节 上面(眶面) 内侧面(鼻面)
四面:
四突:
上颌骨(maxilla)
四突:
额突 颧突 牙槽突 腭突:切牙孔、腭大孔

上颌骨结构特点
上颌骨体内腔宽大
近邻腔、窝、裂隙较多。
与邻骨连接复杂。 支柱与支架
A、尖牙支柱
第五节 神 经




第七对脑神经 口腔颌面部主要的运动神经 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 经茎乳孔出颅 分支(见下页) 功能:支配表情肌;舌前2/3味觉;涎腺分泌
颞支
颞 面 颧支 干
颅 外 段
颊支 颈 面 下颌缘支 干 颈支



面神经各支损伤后的表现
颞支:不能抬眉且额纹消失 颧支:眼睑不能闭合 颊支:鼻唇沟变浅,不能鼓颊 下颌缘支:口角歪斜,流涎 颈支:颈部皮纹消失
B、颧突支柱
C、翼突支柱
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
上颌骨骨质疏松,附着肌束(表情肌)薄弱。
下颌骨(mandible)
是颌面骨中唯一可以活动且最坚实的骨骼 呈马蹄形 分下颌体和下颌支
下颌骨(mandible)
结构
下颌体:内面、外面、牙槽突、 下缘 下颌支:内面(下颌孔)、外面、 喙突、髁突 下颌角:
口腔颌面部 应用解剖生理
口腔外科
王维丽


口腔颌面部界限与分区
界限
上界:额部发际线 下界:舌骨 左右界:颞骨乳突连线
口腔颌面部界限与分区
分区
上、中、下三部分区法 器官功能分区法 13个解剖区
美人标准(三停五眼)
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对人的面部美特别重视,三停五眼是古代画家 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一种人物面部的普遍规律, 它阐明人体面部正面观的纵向和横向的比例关系,因此,三停五眼是衡 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三停 指将人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三个等分,即从发际至眉间点为一停、眉间点 至鼻下点为二停、鼻下点至颏下点为三停。 五眼 是指将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个单位,即两眼之间 距离为一个眼的距离,从外眼角垂线至耳轮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 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距离。
脑颅骨:额骨、颞骨、蝶骨。 面颅骨:共14块 成对(6对):上颌骨、颧骨、鼻骨、 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 颈部骨:舌骨。
上颌骨(maxilla)
位置及特点: 位于面中部,解剖形态
极不规则。
结构:一体(上颌窦)(四面),四突。
上颌骨(maxilla)
一体(窦):中心部分为上颌骨体,其中

咀嚼肌运动主要有三叉神经下颌神经的前股 纤维支配
第三节 血 管


颌面部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 颈外动脉自下向上分出以下分支: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平舌骨大角水平 颌外动脉(面动脉)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 颌内动脉 颞浅动脉 颧弓根部上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类

浅静脉网 面前静脉 面后静脉 深静脉网 翼静脉丛(翼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