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凤凰县新建官庄乡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刻、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把握利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大体技术。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进程。

4.慢慢培育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学习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习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预习案: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若是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3.如何利用刻度尺?如何利用停表?探讨案: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实验结论与分析: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窗相同吗?什么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案:1.甲物体的速度是72㎞/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比较可知()A.甲物体运动的最快B.乙物体运动的最快C.丙物体运动的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的一样快2.某同窗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跑完100m 用了12s,该同窗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A、6m/s;B、8. 3m/s;C、7. 15m/s;D、7.75m/s.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依照v=s/t 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依照v=s/t 可知,运动的时刻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刻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刻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4.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说明在竞赛全进程中:()A.琼斯用的时刻最短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5.小明在班上给同窗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动身后,兔子专门快把乌龟落在后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

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 展示问题: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学生活动1学生复习、讨论后回答【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维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新课讲授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t sv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讨,学会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刻、距离,并求平均速度,从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认真认真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学习进程】一、新课引入: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学生观看,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刻t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咱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讲义P23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实验原理:二、实验时用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在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你能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吗?请在下面画出来。

三、合作合作学习:一、你会正确利用刻度尺、停表吗?试着给大伙儿交流下。

二、你以为要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哪些方法?3、小组内交流讨论实验步骤、分工与合作。

以上问题解决后,分组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2)确信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测量前途程S1。

(3)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1的时刻t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刻t2.(6)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上面的表格中。

四、展现引导学习:一、请结对子展现以上各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二、小组长派代表给大伙儿展现,其他小组对展现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对学习情形进行评判或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判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1、高速公路上为了幸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别离竖有50m、100m、200m的标志牌,如图1所示.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腕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到200m标志牌的时刻为5s,那么他估测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人教版[2]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人教版[2]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学生探究实验报告提出问题: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猜想或假设: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设计实验方案:让小球从斜面顶端A下滑,通过相同的路程(距离) sAB、sBC、sCD所用的时间为tAB、tBC、tCD,根据v=ts,算出小球通过AB、BC、CD段路程时速度vAB、vBC、vCD,就可以知道小球在斜面上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了。

为了便于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用金属片(金属档板)分别固定在B、C、D三个位置。

实验器材:斜面、刻度尺、小球、停表、金属片.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作记号B、C、D,让sAB=sBC=sCD=10m 2.将金属片固定在B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1,tAB=t1,记在下表中。

3.将金属片固定在C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2,tBC=t2t1,记在下表中。

4.将金属片固定在D处,用停表测邮时间t3,tC D=t3t2,记在下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1)路程s/m0.1m0.1m0。

1m时间t/s速度v/m·s1实验结论:(小球在斜面上下滑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快)实验评估:(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实验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学案同步练习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学案同步练习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学案导学目标知识点:①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②能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③进一步练习使用停表测时间。

学习重点:量测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准确计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测量平均速度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小车的路程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测时间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小车在做________运动。

2、实验原理:____,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____、____。

3、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上半段的长是s1,运动的时间是t1。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下半段路程是____,运动的时间是____,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

4、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____;在斜面____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

结果表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的路段同中,平均速度一般是____。

5、如图1.4-1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cm/s.达标测试1、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A.跟实际值相同B.比实际值偏大C.比实际值偏小D.不能确定2、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快慢的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3、如图1.4-2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4、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1.4-3所示。

八上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八上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课题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第 4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学过程教学札记讲解实验课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本节内容是初中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而且又是在操场上进行,所以教师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和实验纪律,使学生知道物理实验课并不是娱乐课,也不是劳动课,更不是体育课。

它是把理论知识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并不断进行思维的动眼、动手、动脑等全面性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主要途径。

而听懂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又是上好实验课的根本保证。

因此实验前应让学生知道以下注意事项。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

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因为第一次实验课的好坏对学生们今后学习的兴趣和如何上实验课有重要影响。

所以有必要在此重复课本序言中第二节部分内容。

二、讲解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1.测量距离(路程)教师指导三名学生用卷尺从百米起点(或某一位置)量出25米和50米两段距离后用石灰粉画线标明如图1所示。

2.说明小组责任分工及轮换顺序的规律方法:让第一组的四名学生按图2所示的位置站好后讲解实验过程第一轮:乙同学把红色发令旗向下甩下(发令)后,甲同学开始起跑。

丙、丁二位同学分别在25米处和50米处开始按表计时,当甲通过后,丙、丁二人分别把甲通过25米和5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各自记录在自己手中的表格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能力目标1、掌握用秒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1、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根据数据求出平均速度。

3、计时,绘制表格。

4、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器材秒表、小车、长尺、木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课前感悟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________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________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在学生自学本章的基础上理解本章学习内容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了本章内容,对本章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忆本章知识点引入新课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

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V=S/t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停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回答自学导航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原理:4.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论:【交流评估】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3.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跟踪训练】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计时的同学反应较慢,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课堂检测1.一小汽车在一段10 km的平直公路上,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小汽车( )A.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B.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小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C.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D.在第1 s内通过的路程与第2 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在记录数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记录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纠正错误.3.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2)从10 m处到2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3)从2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4)在这40 m内王军同学做的是运动.参考答案自主探究跟踪训练1.刻度尺停表v=2.小3.大课堂检测1.C 解析: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等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故A、B两项错误;小汽车的速度v=36 km/h=10 m/s,表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10 m/s×10 s=100 m,故C项正确,D项错误.2.答案:不可以原因解析:实验数据的记录必须符合实验事实,不可以把不合理的数据加以修改,因为不合理数据可以反映实验过程中的不合理的地方,便于纠正错误,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错误.3.答案:(1)4 (2)6.7 (3)8 (4)变速解析:(1)从起点到10 m处的路程s1=10 m,所用时间t1=2.5 s则平均速度v1==4 m/s.(2)从10 m处到20 m处的路程s2=10 m,所用时间t2=(4-2.5) s=1.5 s.则平均速度v2==6.7 m/s.(3)从20 m处到40 m处的路程s3=20 m,所用时间t3=(6.5-4) s=2.5 s.则平均速度v3==8 m/s.(4)王军同学在40 m内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他做变速运动.。

3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3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问题导入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

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呢?推进新课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小车、带金属档片的斜面、停表、刻度尺3.设计实验——实验装置:4.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步骤进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和“测量平均速度”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测量平均速度”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从而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4. 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确保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准确性,减小误差等。
5. 能够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误差的减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测量平均速度”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强调“测量平均速度”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4. 团队合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v=Δx/Δt。
(2)掌握计算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能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问题驱动: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成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过程与方法:3.能写出比较完整的探究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知道个人的见解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难点】1.调整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能让小车滑得太快。

2.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一定要注意停表的使用。

【教学步骤】【自主学习案】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__量程和分度值__。

2.长度的测量值中,一定要有一位__估读__值。

3.使用秒表要会按表上的按钮,读数时小圈读__分__,大圈读__秒__。

4.长度的测量时,刻度尺的__放法__和__读数__要规范准确。

5.秒表的使用要熟练,读数要正确,每次读完后要__归零__。

【课堂导学案】一、讲授新课1.测量平均速度:(1)想想议议:①实验原理是什么?②你能说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吗?③你能简单描述实验的操作方法吗?④你会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吗?(2)学生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2.停表的使用:(1)教师展示停表(指针式或数字式),介绍使用方法及技巧。

(2)学生练习停表的使用。

3.学生实验:(1)学生实验注意:①分组实验,每组至少6人,实行组长负责制;②在斜面上选取三个点:起始点A、终点B和中间位置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这三段路程的长度;③两个同学配合反复练习停表的使用,力争计时准确;④注意斜面的坡度不要太大。

(2)学生实验,教师适时点拨。

(3)分组展示实验成果。

(4)操场上实测平均速度(3人一组进行)。

二、课堂小结1.实验原理:v =s t 。

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方法:用停表测出小车在斜面某段路程上运动的时间t ,用刻度尺标出这段路程的长度s ,利用v =s t求出平均速度。

【拓展练习】1.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 m 用了4 s ,跑完100 m 用了12 s ,该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 B )A .6 m/sB .8.3 m/sC .7.15 m/sD .7.75 m/s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 s 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 ,则它在前2 s 内通过的路程是( A )A .等于4 mB .大于4 mC .小于4 mD .以上均有可能3.钢球沿20 m 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 m 距离才停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 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1.2过程与方法: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2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 专家建议用实验法教学,观察实验仪器,看各部分的在实验中的作用,并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该物理量,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对应着哪步的测量结果。

要分小组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小组可以有发令成员,负责使小组各位准备完善后统一进行实验。

有手持小车准备实验的成员,当听到发令后进行实验,有记录成员,当小车到达铁片时,听到撞击声就记录钟表所用的时间,并记录在表格中,三个成员共同完成本实验。

还可以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学生中使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只要能完成测量平均速度的目的就可以采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物理学科集体备课教案一、探究: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 v= .2.实验设计:(1)如何测量小车运动的每一段路程及时间?答案: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刻度尺来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用停表来测量.(2)如何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答案:全程的平均速度用全程的总路程除以通过全程所用的总时间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用上半段的路程除以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3)在实验过程中,测量小车在斜面上全程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思路分析:时间t=10:50:10-10:50:4=6s;路程可以用车的左端为对象,也可以用车的右端为对象,这里用车的右端:s=8.50cm-4.00cm=4.50cm=0.045m (这里要注意将单位cm化成单位m,因为所求的速度单位为m/s ),再用公式v=s/t求解。

答案:7.5×10-3技巧点拨:度的原理为v=s/t ;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在实际测量中,要注意单位换算。

例题2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

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 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 v甲>v乙B. v甲<v乙C. v甲=v乙D.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思路分析:可采取下图所示的方法比较,在横轴上(时间轴)任取一点t0,过t0作横轴的垂线AB,交甲、乙两图线于A、B 两点,分别过A、B两点作纵轴(路程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s甲、s乙两点,由图象可知s 甲>s 乙,则甲甲甲t s v =,乙乙乙t s v =,所以v 甲>v乙。

答案:A技巧点拨:物理学中,常需要用图象来描述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要分析图表中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弄清坐标系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

四、提分宝典【高频疑点】区分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完剩下的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22v v + B.12v vC. 1212v v v v + D.12122v v v v +技巧点拨:(1)平均速度等于总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2)v =122v v +只是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

5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5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时间和长度,并求平均速度。

2过程和方法:体会设计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的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1重点: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难点:如何准确计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

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你能否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来研究呢?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复习平均速度的公式了解各个字母的含义。

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 2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如何组装实验设备? 3该如何进行实验?请安排好实验步骤。

4该如何记录实验数据?请设计好表格。

5分析实验数据,物体在斜坡上、下半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一样吗? 6斜坡的长短,以及斜坡的坡度大小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

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速度公式: ,s 表示物体运动的总路程,t 表示运动的时间。

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

2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3)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110m852m/s1291s s v .t .===110m852m/s1291s s v .t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4)实验步骤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③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道金属片的距离S2。

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划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1.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绘制表格。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 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我们要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速度的测量。

激流勇进的视频,学生带着兴趣观看视频中人下滑的速度变化。

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教师顺势提出:当人从轨道顶端下滑到底部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测量平均速度?(二)新课讲授:实验原理教师提出问题:测量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用到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实验原理是v =s t。

学生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停表。

小组同学讨论以下问题:(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2)要使用停表前应观察什么?教师点拨:1.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

2.观察停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停表的最小刻度是0.1 s ,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

教师提问: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学生讨论得出: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设计请同学们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初步组装,试着操作,思考如何把路程分段。

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2.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明确实验步骤。

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实验前练习测量几次,并根据要测量的数据讨论交流如何绘制实验表格。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4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2、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自学自测(自学教材23-24页)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装置:4、实验步骤参考教材23页的步骤。

5、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2)必须在小车下滑的同时计时。

6、数据记录: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例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为,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例2、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路程/m010203040时间/s03、25、36、89、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

自学检测1、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m/s。

2、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如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 tBC= s,vAC= m/s。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习采用将路程或时间分成若干段的方法来研究速度的变化。

2、认识科学探究活动。

3、培养对物体运动快慢判断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温故而知新1、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3、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4、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观察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合作探究一、问题的提出:如下图,一辆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问题:小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二、猜想与假设: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做出的猜想是: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1、制订计划: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我们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然后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

(在上图画出示意图)因为要计算小车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和,我们要选择的实验器材是。

2、思考:(1)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哪一段呢?请你在上图中标出来(2)在我们分的时候,你是把时间分成两段还是把路程分成两段?在图上标出来并写上分得的大小。

(3)你是如何测量上边一段的时间的?(4)我们该如何测量下面一段的时间?是把小车放在中间松手后直接测量吗?3、实验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测量什么?需要计算什么?你觉得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应该包含有哪些项目?请把实验表格画在下面的空白处。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根据刚才的分析与研究,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入刚才设计的表格。

注意:对于在实验中的发现、心得以及什么改进方法可以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处,实验后与同学们交流。

五、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把小车不同时候的速度计算出来,得出结论。

我的结论是:六、评估交流:1、对比其它同学的结论,看是否与你相同?2、与同学交流一下实验的经验?训练1、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测量平均速度》
一、学习目标:
1.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养成和其他同学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训练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训练准确计时的实验技巧和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课题
从速度的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实验目的: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图1.4-1,找出所需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各小组按照教材P23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教材设计的表格中,最后求出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4.交流评估:各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看那一组做的最好。

5.阅读教材P24“科学世界”,了解超声波测距的过程和原理。

四、自我小结: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我还存在的疑问。

五、达标检测:
1.以下有关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速度越大,物体跑得就越远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速度小的物体跑的距离不一定小
D.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接反映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3.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既可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也可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

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

4.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

当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

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