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公开课
说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三、探究意识
3、课外探究
(1)如图4,将圆上所有的点的纵坐标压缩为原来 的一半,横坐标不变,所得的曲线是什么曲线?压
缩为原来的,1
3
,1
4
,1
5
…,1(n
n
N, n
2)呢?
(探究工具,手段不限)
(2)如果已知圆的方程为 x2 y2 16 ,你能分别
求出按(1)压缩后所得的曲线的方程吗?
二、过程意识
2、引导探究,构建新知-----标准方程的建立 在实际生活中,椭圆形的实物无处不在,
如盘子、油罐车的横截面,还有人造卫星绕地 球运行的轨迹等等,可见椭圆与圆一样是无处 不在的,因而很有必要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我们知道研究曲线及其性质的基本方法是坐标 法。用坐标法研究曲线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 建立坐标系,二是建立方程。
所得的方程也不同,但不同的方程对应的椭圆是
不变的,我们要通过方程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那当然是方程的形式越简单越好。最后经过分析、
比较不难得出坐标原点选在椭圆的中心时得出的
方程形式最简单,这样的方程我们把它称为椭圆
的标准方程。其中a、b、c是确定椭圆大小、形状
的特征量,且满足:
,a b 0 a2 b2 c2
二、过程意识
5、归纳小结,内化新知 我们最后选择了坐标原点在椭圆的
中心去建系是因为得出的方程形式最简 单,由这种建系方法得到的方程叫椭圆 的标准方程。在用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决 问题时,要注意分清不同的“型”和 “形”,要注意定义的灵活运用。
二、过程意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不是对这节课所学 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思想方法的 渗透以及对学生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的剖析,来加深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进一 步内化。
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本节课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圆后,“坐标法”研究“曲线方程”的又一实例,是解析几何初步知识的深化和延续;从知识的前后联系来看,椭圆的学习是坐标法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它也是学习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后续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的重要模型.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上讲,三种圆锥曲线独编一章,更突出了椭圆的重要地位。
将曲线及其方程结合起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对探究点的轨迹问题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实现从“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由于椭圆的几何特征比圆复杂,学生对于从哪个角度入手抽象椭圆的几何特征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在方程推导过程中,对于含两个根号的方程的化简,学生之前接触较少,完成起来有些困难,需要教师作适当的引导与小组合作讨论。
故本节课难度设置不应过高,设计问题时应多作铺垫,扫清学习障碍,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确定依据]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 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推导,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 通过动手画图的实践操作,感知、观察动点形成轨迹的过程,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3.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列出方程并化简变形,体会含有两个根式方程的化简过程,同时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用以解决简单问题,培养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优质课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下面, 我将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选修2-1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 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2.教材地位“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第一节的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坐标法研究了直线和圆的性质,及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对椭圆概念与方程的研究是坐标法的深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及其性质, 曲线与方程的关系, 对解析几何有一定的了解, 已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2)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对椭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仍没有上升到成为“概念”的水平, 将感性认识理性化将会是对他们的一个挑战.含有两个根式的方程的化简也会使学生的探究受阻, 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学生的实际, 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 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2.在椭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3.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 体会数形美的统一,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敢于探索, 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 感受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过程,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为了突出重点, 让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通过画图揭示椭圆上的点所要满足的条件, 由此得出定义, 推出方程.2.难点: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为了突破难点, 关键是抓住“怎样建立坐标系”和“怎样简化方程”两个环节来进行方程的推导.四、教学方法及准备(一)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教师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并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使学生经历实践、观察、交流、分析、概括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一支铅笔、两个图钉(或胶带)、一根细绳、一张硬纸板.五、教学过程设计按照“引入课题——形成概念——推导方程——对比分析——例题讲解——归纳小结——作业布置”这七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层层推进, 实现教学目标.(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本节课的开始由多媒体演示“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绕地球旋转运行的画面.提出问题: “神州八号”的轨道是什么形状?待学生回答后,请学生叙述生活中见到的椭圆形象, 并用课件展示我所搜集的椭圆形象, 让学生形成椭圆的感性认识, 引入课题.[设计意图] 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为引出新知做铺垫.通过举例和展示生活中椭圆形的图片, 让学生认识到椭圆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使他们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二)实验探索, 形成概念有了对椭圆的感性认识,如何来研究椭圆呢?提出问题: 曲线可以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这时借助于多媒体演示椭圆的画法, 请学生拿出准备的学具动手画图, 并思考问题.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继续用问题引导: 圆是如何定义的,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学生回答后我继续追问: 在画图的过程中, 哪些量在变, 哪些量保持不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 观察回答: “两定点间的距离没变, 绳子的长度没变, 点在运动.”我继续提问:你们能根据刚才画椭圆的过程, 类比圆的定义, 归纳概括出椭圆的定义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归纳,然后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重点关注学困生,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叫椭圆.”接着对得到的概念进行剖析, 提出问题: 这个常数是任意的吗?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交流, 尝试找出答案, 若有困难, 教师借助于演示实验再次探索观察, 学生不难发现, 这个常数必须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这样, 就得到了完整的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高中数学公开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高中数学公开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分教材分析和过程设计两部分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阐述与说明.一、教材分析我着重从教学内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重难点的确定这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上册)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初步应用.(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在学生已学过坐标平面上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运用“曲线和方程”理论解决具体的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上讲,它是解析法的进一步运用,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讲,它为我们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从教材编排上讲,现行教材中把三种圆锥曲线独编一章,更突出了椭圆的重要地位.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三)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定本节课相应的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会根据条件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2)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2.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1)通过教学情境中具体的学习活动(如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在作出合理推导的基础上,形成椭圆的定义;(2)引导学生寻求椭圆标准方程的研究途径,并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分教材分析和过程设计两部分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阐述与说明.一、教材分析我着重从教学内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重难点的确定这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上册)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初步应用.(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在学生已学过坐标平面上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运用“曲线和方程”理论解决具体的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上讲,它是解析法的进一步运用,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讲,它为我们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从教材编排上讲,现行教材中把三种圆锥曲线独编一章,更突出了椭圆的重要地位.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三)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定本节课相应的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会根据条件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2)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2.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1)通过教学情境中具体的学习活动(如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在作出合理推导的基础上,形成椭圆的定义;(2)引导学生寻求椭圆标准方程的研究途径,并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分教材分析和过程设计两部分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阐述与说明.一、教材分析我着重从教学内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重难点的确定这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上册)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初步应用.(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在学生已学过坐标平面上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运用“曲线和方程”理论解决具体的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上讲,它是解析法的进一步运用,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讲,它为我们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从教材编排上讲,现行教材中把三种圆锥曲线独编一章,更突出了椭圆的重要地位.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三)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定本节课相应的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会根据条件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2)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2.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1)通过教学情境中具体的学习活动(如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在作出合理推导的基础上,形成椭圆的定义;(2)引导学生寻求椭圆标准方程的研究途径,并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说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 录
• 课程导入 • 椭圆的标准方程 • 椭圆的几何性质 • 椭圆的实际应用 • 课堂练习与巩固 • 课程总目的
01
02
0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有趣的导入内容,引 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 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 与到课堂中。
在说课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流 畅,需要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下节课的展望
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措施 ,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椭圆的标
准方程。
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 学生的说课水平。
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满足学 生的探究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
THANKS
观测数据
通过观测椭圆轨道上的天体,可以获 取精确的天文数据,有助于科学家研 究宇宙的奥秘。
工程设计
桥梁设计
桥梁的曲线设计有时采用椭圆形状,以实现结构的稳定和美 观。
建筑设计
椭圆在建筑设计中也常被用作装饰元素或结构设计的灵感来 源。
05
课堂练习与巩固
基础练习
01
02
03
04
椭圆的标准方程
请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并解 释其含义。
形。
04
椭圆的实际应用
地球轨道研究
椭圆轨道
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是一个 椭圆,通过研究椭圆的性质,可 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卫星轨道
卫星的轨道设计也经常采用椭圆 形,利用椭圆的特性实现卫星的 精确控制和稳定运行。
天文观测
天体轨迹
椭圆形状在天文学中广泛用于描述行 星、卫星和其他天体的运动轨迹。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第一课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第一课时)成都市龙泉二中童升(一)说教材本节课是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的第一节课,主要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它是本章也是整个解析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
这一节课是在学完《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将研究曲线的方法拓展到椭圆,又是继续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的基础;同时还为后面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作好准备。
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课时是概念性教学,而椭圆的概念是教材的一个重点,且是《圆锥曲线》这一章重点中的重点。
这是因为:1、它的概念对学生来讲,相对于圆来说,是全新的,但它是对曲线概念的补充和深化;求椭圆的方程的过程是对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和方法的巩固和加深。
2、它是后继课程的一个出发点(转折点)。
前一节的圆,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而从椭圆开始,到双曲线、抛物线,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很熟悉的,对椭圆概念的掌握好坏,不光会影响对它本身的性质的掌握,而且直接影响对双曲线、抛物线的学习效果。
因为对双曲线、抛物线的学习过程,都可以仿照学习椭圆的过程进行。
3、后继课程中的双曲线、抛物线概念,都可以椭圆概念来类比,椭圆方程的标准形式与后继课程中的双曲线的方程的标准形式有混淆的地方,对它的特点不清,会影响对双曲线的掌握。
(二)学生现状分析、本课的背景随着普高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地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习,各地一、二、三流学校早已形成高、中、差分层筛选学生的模式;而一流学校毕竟是少数,较多普高学校的生源情况较差,在初中阶段就带了帐的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能力我们都非常清楚是怎样一个情况。
在此就以这样的学生作为背景来设计这堂课,使之成为一节很有必要的研究性课。
这类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数学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设计课的时候往往要多作铺垫,扫清他们学习上的障碍,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本课是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及其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学生对解析几何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开始学习圆锥曲线方程的第一课时。
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第一课时)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的分析、教法分析、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等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继学习必修2“圆的方程”以后又一个二次曲线的实例。
它是对运用坐标法探讨曲线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也为我们探讨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供应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重点、难点重点:驾驭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二、目的分析“以学问为载体、留意学生的实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培育”是本教学设计中要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
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椭圆的定义,驾驭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能够依据给定的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能用标准方程推断曲线是否是椭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帮助学生领悟视察、分析、归纳、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在相互沟通、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合理表述、科学抽象、规范总结的思维习惯。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在同等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亲身经验椭圆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胜利与欢乐,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念,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学问的主动看法。
三、教法分析闻名教化家布鲁纳说过:“学问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当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学问获得的主动参加者”。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力求给学生供应活动的空间,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老师的教学方法则干脆确定了是否有利于创设一种好玩、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干脆关系到学生接受学问的过程是主动还是被动。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纳探究式教学方法,即“问题诱导—启发探讨—探究结果”,留意“引、思、探、练”的结合。
【2024版】河北省邯郸市-说课比赛一等奖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新人教A版选修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我来自肥乡一中,今天我要跟大家共同探讨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我们知道,新一轮的高中课改其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教学的基础,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重结论,更应重过程,应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基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本节课力图贯彻上述新课程理念,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设计说明这几方面内容向大家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曲线与方程〞思想解决二次曲线问题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上说,本节课是对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又一次实际运用,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进一步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并初步学习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但学生仍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存在障碍.〔2〕学生的数学能力分析:学生通过几何图形来发现轨迹上点的特征的能力较强〔数形结合〕,但计算能力较弱,因此在方程的推导中会遇到障碍,成为本节的难点.三、教学目标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会根据条件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再次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2.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动手画椭圆、分组讨论探究椭圆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等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在形成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四、教法学法设计1.教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情境、问题诱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2.学法新课标的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因此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4种机会: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观察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2.提供操作、尝试、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利用资源,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3.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愿想愿说.4.提供成功的机会:赞赏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乐趣.3.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支铅笔、两个图钉、一根细绳、一X硬纸板.(2)教师准备:用几何画板制作的相关课件.五、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设置情境、问题诱导首先,复习提问:圆的定义是什么?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形式?接下来我用课件演示一些生活中的椭圆的例子,还有一些天体运行的轨迹图,并提出问题:“这些天体运行的轨迹是什么呢?〞学生经过观察,很直观地看出是椭圆,从而引出课题.再次提问:“我们能否求出这些天体运行的轨迹方程呢?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设置依据]一方面,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本节课学习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明确学习椭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激发他们探某某际问题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二〕动手实验,归纳概念我用多媒体演示画椭圆,同时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自制教具:木板、细绳、图钉、铅笔,同桌一起合作画椭圆.我在学生的绘图纸上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1、在作图时,视笔尖为动点,两个图钉为定点,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符合什么条件?其轨迹如何?2、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3、绳长能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这样,学生边作图、边思考、边讨论,每组学生都可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研究比较,我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画出的不同图形,然后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发言,相互补充,从而探究出三个结论并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F1、F2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在归纳定义时,再次强调定义要满足三个条件:①平面内〔这是大前提〕;②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③常数大于|F1F2 |.[设置依据]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通过画椭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感性经验.同时,我力求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这样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归纳概括的能力.〔三〕启发引导,推导方程接着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方程与不在原点的方程哪个形式更简单?为什么?[设置依据]让学生明确思维的目的,通过复习旧知,为下一步学习搭桥铺路. 提问:怎样建立坐标系,才能使求出的椭圆方程最为简单?通过前面知识的回忆,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很容易选定以下建立坐标系的方案.〔1〕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出动点的坐标以两定点F1、F2的连线为x 轴,以线段F1 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设M ( x , y )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F1F2 | = 2 c (c>0) ,那么有F1〔-c, 0〕、F2 (c ,0). 又设M与F1和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 a ( a > 0 ) .〔2〕写出动点M满足的集合让学生利用两点的距离公式,根据椭圆定义列出:P={M |│MF1│+│MF2│| =2a}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安排进行小组讨论交流.(3)坐标化引导学生在设点的基础上,将前面得到的关系式用坐标表示出来.这里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方程:〔4)化简带根式的方程的化简,学生会感到困难,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特别是由点适合的条件列出的方程为两个二次根式的和等于一个非零常数的形式,化简时要进行两次平方,且方程中字母多,次数高,初中代数中没有做过这样的题目,教学时,要注意说明这类方程的化简方法.一般来说:①方程中只有一个二次根式时,需将它单独留在方程的一边,把其它各项移到另一边,平方一次;②方程中有两个二次根式时,需将它们分散,放在方程的两边,使其中一边只有一个根式,平方两次.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始化简.我安排一名程度较好的学生上来板演,以便点评.待大多数学生都有了结果(a2-c2)x2+a2y2=a2(a2-c2).指出:此方程形式还不够简捷,还有变形的必要,让学生观察图形:提出问题:“你们能从图中找出表示a、c、的线段吗?〞通过观察,学生容易得出结论,并理解了换元的合理性.这样不仅使方程具有了对称性,而且使字母b也有了明确的几何意义.从而将方程简化为:告诉学生:可以证明它就是椭圆的方程,我们称它为椭圆的标准方程.[设置依据]掌握椭圆标准方程及推导方法;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及目标设定本节课是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椭圆的学习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节和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标准方程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难点.椭圆的定义是通过描述椭圆的形成过程而生成的,是一种发生性定义.它既揭示了椭圆的本质属性,又是椭圆标准方程的基础,理应作为本节的重点.同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作为研究椭圆性质的根本依据,也应成为另一个重点.由于学生对用坐标法求方程还没落实到位,对含有根式的方程的化简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定为标准方程的推导.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并初步学习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的学情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坐标法研究曲线的方法,熟练此法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数学的观察思考和归纳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思维和能力训练有很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椭圆、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椭圆定义的获得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2)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求简意识并能懂得欣赏数学的“简洁美”.(3)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二、教学分析新的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不仅要熟练教材,研究教材,更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情,弄清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哪些知识、思维、能力上的障碍,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做好做足文章,教学才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学效果才能突出.本节课既有概念的教学,又有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在概念学习上,学生可能会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忽略对概念本质的深入学习,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导致学生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出现偏差,也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中,按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过程,学生存在一定的障碍,具体表现为:如何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学生在认知上还不是很到位;对于含两个根号的式子的化简,平时接触不多,方程中字母超过三个,且次数高,项数多,计算量较大,学生没有信心和能力自我解决这一难题;方程中字母b的引入,学生更是较难想到.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学上作了以下设计:(1)在椭圆定义的教学上我花了大量时间,课前精心准备了实验教具,课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椭圆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总结椭圆上点的运动规律.当学生定义不准确、不严谨时,不是否定学生,而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最近发展区”继续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探索.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对条件c2 的理解水到渠成.这样,不仅完善了椭圆的定义,也有助于学生能a2力的培养.(2)如何建立坐标系?对这一问题,教师并不是急于给出坐标系,而是给学生时间和机会,放手给学生做.又通过折椭圆,展示椭圆的对称性.再借助圆来说明(在求圆的方程式,若把圆心作为坐标原点建系时,得出的方程比另外的不把圆心作为原点得出的方程简洁美观).启发引导学生找出最好的建系方案,让学生明白哪种坐标系更合适,这样,不用老师叮嘱,在以后的建系中,学生自然会注意到平衡对称对简化问题的作用.(3)①无理方程的化简这是一难点,但也是学生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必经的过程,所以我放手并鼓励学生自我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投影展示学生推导化简结果.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学习才会变得既有趣又有意义.②b的引入.主要是结合着图形,由学生观察图形直观获得a,c的几何意义,进而自然引进b.过渡自然,并为下节课学习椭圆几何性质打下基础.三、教法特点为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本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4个自主探究的机会:探究1:椭圆定义的得出.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出椭圆的定义;探究2:如何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积极鼓励学生用不同建系方法,让他们充分暴露自然思维,通过比较,自己得出最简洁的方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或老师所给的方案;探究3:标准方程的推导.先放手给学生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协从指导,师生共同完成;探究4:巩固应用.对例题的处理,不是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而是学生自主分析,相互讨论,形成解题思路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环境进行引导,用激发兴趣、自主探究的讲解、讨论相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探索研究状态之中,促进学生说、想、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主动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捕捉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和思维的火花,对学生的积极表现都给予鼓励和肯定.四、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实施从整体上说是比较顺利的,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得比较充分,课堂上认真参与,积极探索,学习热情较高.在概念的理解、方程的认识、基本思想的体会、以及动手合作、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1.学生对椭圆定义中的关键词:和、常数、22有非常清晰的理解,对a c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标准方程中a,b,c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2.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加强了学生代数运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了类比发现法、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为下一节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三个例题,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独立完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椭圆,让学生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椭圆定义的获得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2)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求简意识并能懂得欣赏数学的“简洁美”.(3)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自制教具:呼啦圈,绘图板、图钉、细绳.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椭圆.材料1:对椭圆的感性认识.通过演示课前准备的生活中有关椭圆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材料2:“嫦娥一号”模拟轨道图.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 开始了举世瞩目的太空之旅,流传了几千年的飞天神话,变成了现实 ,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请问: “嫦娥一号” 绕地球飞行的运行轨道是什么?(课件演示轨道图)引入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常见的椭圆形状的物品,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通过“嫦娥一号”的轨道录像,让学生感受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国思想.)(二)动手实验,亲身体会.1.教师演示,引出研究思路.教师将一圆形的呼啦圈朝一方向用力压或拉,变成一椭圆形状的呼啦圈,以说明圆和椭圆的密切关系,点明可以像学习圆一样来学习椭圆.思考:在上一章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那么,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设计意图:对于生活中、数学中的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但对椭圆,学生只停留在直观感受,基于它俩的关系,引导学生用上一章所学,来研究椭圆.)2.学生分组试验.(1)取一条细绳;(2)把细绳的两端用图钉固定在板上的两点1F 、2F ;(3)用铅笔尖(M )把细绳拉紧,在板上慢慢移动观察画出的图形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成果)3.分析实验,得出规律.(1)在画出一个椭圆的过程中,细绳的两端的位置是固定的还是运动的?(2)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的长度变了没有?说明了什么?(3)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长度与两定点距离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教师应用多媒体,把其它建系得出的方程展示给学生,相比之下,其它。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等奖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等奖说课稿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这几方面内容向大家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的许多几何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是《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第一节课,主要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它是本章也是整个解析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原因如下:第一,在教材结构上,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前面学生用坐标法研究了直线和圆,而对椭圆概念与方程的研究是坐标法的深入,也适用于对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学习,更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对椭圆定义与方程的研究,将曲线与方程对应起来,体现了函数与方程、数与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而这种思想,将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第三,对椭圆定义与方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了运算能力,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1.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初步了解了用坐标法求曲线的方程及其基本步骤,经历了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建立模型的基本过程,这为进一步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奠定了基础。
2.经过两年的高中学习,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建模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使得进一步探究学习本节内容成为可能。
但是,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椭圆定义的归纳概括、方程的推导化简对学生是一个考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探究学习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指导。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证明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并根据条件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定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我借助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通过将知识的学习前移,课堂上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设计说明这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位于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
教学安排了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曲线和方程”理论解决具体的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
从知识上讲,它是解析法的进一步运用,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
鉴于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并学会初步应用。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探究、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加强用解析法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是本节课的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去根式的策略。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初步掌握了用解析法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对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这为进一步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椭圆定义的归纳概括,方程的推导化简对学生是一个考验。
三.教法分析通过对学情的分析,制定教法。
在椭圆定义形成环节采用数学实验教学法;在标准方程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法;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四.学法分析本节课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在类比中发现,在思考中概括,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课件
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中,有时会出现 椭圆振动,如单摆的振动 、弹簧振子的振动等。
椭圆在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椭圆被广泛应用 于造型设计,如穹顶、旋转餐厅
等。
机械零件
在机械零件中,椭圆经常被用作 孔、槽等的形状,以满足不同的
功能需求。
道路工程
在道路工程中,椭圆被用于道路 标志、护栏等的设计,以确保行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一种简洁明了的数学表达方式,它反映了椭圆的基本特征,也为解决与椭圆相关的 实际问题提供了方便。
下一步学习的建议与指导
01
建议学生加强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理解和掌握,尤其 是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
0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进一步加深对椭圆及 其标准方程的认识和理解。
03
02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两种形式
焦点在x轴上
此时椭圆的长轴在x轴上,短轴在 y轴上,长短轴关系为|x2/a2 y2/b2 = 1|。
焦点在y轴上
此时椭圆的短轴在y轴上,长轴在 x轴上,长短轴关系为|y2/a2 x2/b2 = 1|。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导
通过椭圆的定义,我们知道一个椭圆是由一个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所构成的轨迹。这个常数叫做椭圆的半长轴 ,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半焦距。
标准方程的理解与应用
理解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描述椭圆形状和大小的重要工具。通过观 察标准方程,我们可以得知椭圆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它的长 短轴关系。
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椭圆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物理学中, 椭圆可以用来描述天体运动的轨迹;在工程学中,椭圆被用 来设计各种形状的零件和结构;在经济学中,椭圆被用来描 述股票价格的波动等等。
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人教版选修二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地位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人教A版数学选修1—1第二章第一单元《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第一课时.本节的内容是继学习圆之后运用“曲线和方程”理论解决具体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上说,它是对前面所学的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我们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节乃至本章的重点.2.课标要求:“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3.教学目标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的地位,我提出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②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2)过程与方法:①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获取过程,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②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问题,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②通过椭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4.教学重点、难点椭圆定义是通过它的形成过程进行定义的,揭示了椭圆的本质属性,也是椭圆方程建立的基石;椭圆标准方程是研究几何性质的根本依据,椭圆的几何性质是通过研究它的方程展开的,因此我认为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应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推导椭圆标准方程时会遇到含有两个根式之和的等式化简问题,这个问题利用现有知识完成有难度.因此我提出本节的难点为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说教法、学情与学法】1.说学情与学法从生活经验储备来看:高二学生对椭圆实物实例有所了解,但只限于感性认识,缺少理性分析;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认识了椭圆的实物,却无法像“圆” 一样,定性、定量分析,产生概念;从学习心理方面来看:文科生对数学有一种畏惧心理,但由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学生渴望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年龄特征上来看:高二学生身体和心理正趋于成熟,骨子里有一种敢创敢拼的冲劲,对新生事物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及教案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及教案一、说课稿1. 椭圆的定义椭圆是一种平面内到两个固定点(焦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这两个固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常数称为椭圆的长轴。
椭圆的焦点可以在平面上任意位置,但椭圆的对称轴必须通过焦点。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frac{x^2}{a^2} + \frac{y^2}{b^2} = 1 \]其中,a是椭圆的长轴的一半,b是椭圆的短轴的一半。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分别与x轴和y轴平行。
3. 焦点与椭圆的关系椭圆的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等于椭圆的长轴的长度。
即\[ 2a = |PF_1| + |PF_2| \]其中,\( PF_1 \)和\( PF_2 \)分别是椭圆的两个焦点。
4. 椭圆的性质(1)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互相垂直,且通过椭圆的中心点。
(2)椭圆的焦点在长轴上,且距离中心点的距离分别为\( c \)和\( -c \),其中\( c \)满足\( c^2 = a^2 b^2 \)。
(3)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椭圆的长轴的长度。
(4)椭圆的面积为\( S = \pi ab \)。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椭圆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3. 能够应用椭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椭圆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3. 椭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置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椭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状物体,引导学生关注椭圆的形状特征。
2. 讲解椭圆的定义及其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椭圆的基本概念。
3. 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让学生掌握椭圆方程的求法。
4.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椭圆知识进行分析。
5. 课堂练习:设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一等奖说课稿3篇
1、《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一等奖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椭圆及其方程——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这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第八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方程”的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向各位评委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㈠说教材在第七章中,学生已学过利用坐标法求简单曲线的方程和利用方程去研究曲线的性质.在本章的学习中,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研究都按照定义、方程、几何性质等几项来讨论,最后再将三者有机的柔和起来,其中椭圆为学习圆锥曲线的重点。
从应用来看,圆锥曲线在生活、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针对上述分析,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考虑到高二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目标①知识型目标: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求符合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②能力型目标:1.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特征量a、b的确定.方法2.掌握点的轨迹条件满足某曲线的定义时,用定义法求其标准方程.③德育型目标:学会从具体问题中寻求关系建立数学模型.⑵教学重点、难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教学重点;定义法的应用是教学难点。
㈡说教法和学法⑴教学方法为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在教学中以讨论、探索为核心构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出有适度有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反思,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⑵学法指导①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帮助他们排除障碍,形成解题的通性通法。
②使学生通过交流、探索、说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㈢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具体如下:⑴把握基础知识,突出分类与整合的思想试题1填空1. 椭圆的定义是--------------------------------------------------------------------数学语言是--------------------------------------------------------------------2. 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3. 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4. 椭圆的三个特征量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通过直接提问,相互补充,完善规范知识的准确性;设计意图:再现基础知识,体会分类与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第一小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法与学法、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这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 "曲线和方程"理论解决具体的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也是圆锥曲线这一章的一节入门课。
从知识上说,它是对前面所学的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我们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
另外,对椭圆定义与方程的研究,将曲线与方程对应起来,体现了函数与方程、数与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而这种思想,将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椭圆的认识及其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加强用坐标法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同步的,本课在教学中要学生同桌合作画椭圆,通过画去探究椭圆的条件、归纳椭圆的定义,符合新课程所追求的"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学生的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在学习本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与运用的经验,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也较浅,加上受高二这一年龄段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
如:学生对含有两个根式之和等式化简的运算还比较生疏,因此去根式的策略选择不当等是导致"标准方程的推导"成为学习难点的直接原因。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确定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为本课的难点。
4、教材处理根据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推导。
第二课时,运用椭圆的定义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二、教学程序教学程序设计:认识椭圆→画椭圆→定义椭圆→推导椭圆方程→椭圆方程知识讲解→椭圆方程知识运用→本课小结→课后作业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认识椭圆 1、图片展示:身边的椭圆并提出本节课就是研究椭圆的方程。
观察图片(1)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激发学生探求实际问题的兴趣。
(2)、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后面要学的内容。
画椭圆 2、画椭圆: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同时指点归纳椭圆定义时可类比圆的定义且注意定义中常量与变量的关系,即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变?(1)拿出课前准备的硬纸板、细绳、铅笔,类比圆的画法,同桌一起合作画椭圆,再一起讨论归纳出椭圆的定义。
(2)学生回答:"两定点间的距离没变,绳子的长度没变,点在运动。
" (1)以活动为载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画椭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
归纳椭圆的定义 3、椭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1)、引导学生归纳定义时要注意:a.强调椭圆是个平面图形b.引导学生观察变量(动点)与常量(绳长和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小关系)c.条件:常数大于|F1F2| (也可通过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理解,但要忽略动点在长轴两端点的情况)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2a>∣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记∣F1F2 |=2c.(2)、椭圆定义的进一步认识。
问题:为什么要满足2a>2c呢?(1)当2a=2c时,轨迹是什么?(2)当2a<2c时,轨迹又是什么?结论:(1)、当2a>|F1F2|时,轨迹是椭圆;(2)、当2a=|F1F2|时,轨迹是线段;(3)、当2a<|F1F2|时,轨迹不存在。
学生认真听讲并仔细观察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椭圆定义中的条件。
(1)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这样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归纳概括的能力。
(2)让学生了解归纳概念的严密性;(3)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椭圆定义中含有的内在条件,突破了重点。
推导椭圆的方程 4、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师引导)设问1: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是什么?设问2:本题中可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教师引导):根据建系的一般原则是使点的坐标、几何量的表达式尽可能简单化,并使得到的方程具有"对称美""简洁美"的特点,因此可以类比利用圆的对称性建系,我们也可以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建系,得到如下两个方案:方案1:(如图1)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轴,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方案2:(如图2)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轴,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图1 图2方程:和注意:(1)区别焦点在不同坐标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2)了解中b的几何意义;(3)说明方程与曲线的等价关系说明:①(由中可判断出);②利用对称性交换x、y即可得到焦点在y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不是重新推导。
强调:椭圆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解法而非两种情况,其形式完全由焦点位置决定。
(1)学生回答:建系、设点、列式、化简;(2)启发学生按照方案1建系、设点(使焦点及长轴两个端点的坐标不出现分数形式,方便计算),再根据椭圆的定义,写出动点M满足的集合,即:P={M |│MF1│+│MF2│| =2a}在设点的基础上将上述关系式用坐标表示出来。
(1)引导学生自己去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给学生较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2)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3)让学生感受椭圆方程、图形的对称美和谐美并且方便记忆。
(4)按照曲线方程的定义说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的方程,让学生有所体会即可。
问题点拨 5、方程推导中的化简:问题1:推导椭圆的方程中:如何化简?问题2:化简后得到的方程为何要令?教师引导设问:①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②对于本式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能简化计算过程并得到结果。
①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
②学生自己动手开始化简③观察b的几何意义(1)通过精心设问突破了椭圆方程推导的难点,深化了学生的探索活动;(2)令使得方程具有对称性,还明确了b的几何意义,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椭圆方程知识讲解 6、讲解知识例1:判断下列各椭圆的焦点位置,并说出焦点坐标、焦距。
(1)(2)(3)(4)例2: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
(课本第34页的例1)教师再问: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待定系数法)学生口答例1,例2听讲并做适当的笔记 (1)、为了让学生掌握椭圆方程的焦点位置及方程中a,b,c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设计了例1;(2)、例2的两个小题让学生分别掌握运用椭圆定义法、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运用定义法时要强化根式化简计算;运用待定系数法时强调"二定"即定位定量。
(3)、让学生学会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决问题。
椭圆方程知识运用7、运用知识1、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M、N两点,则的周长为。
2、平面内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8,一个动点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建立适当坐标系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学生动手做这两道练习题,由于时间关系可写关键步骤(1)、第一小题培养学生运用椭圆的定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第二小题让学生熟悉利用定义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过程。
(3)、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4)、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小结1、一个定义:(椭圆的定义)2、二类方程:(焦点分别在轴、轴的上的两个标准方程)3、二种方法:(坐标法及步骤、待定系数系法)学生听讲并做适当笔记(1)归纳小结有助于学生学习、记忆和应用;(2)巩固新知,形成知识网络。
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36页第2、3题2、研究性题:反思画图,观察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最大最小的点是哪个点?(1)、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落实教学目标;(2)、巩固知识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3)、研究性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为了使学生更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
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等。
1、引导发现法:用课件演示动点的轨迹,启发学生归纳、概括椭圆定义。
2、探索讨论法:由学生通过联想、归纳把原有的求轨迹方法迁移到新情况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其创造性。
引导发现法和探索讨论法是适应新课程体系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师生、生生交流,体现课堂的开放性与公平性。
教学手段:由于圆锥曲线对同学们来说比较陌生,还有用动点到两定点距离和为定值而形成动点的轨迹这些方法都比较抽象,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化抽象为具体,降底学生学习难度,增强动感及直观感,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经历椭圆图形的形成过程、定义的归纳概括过程、方程的推导化简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指导学生归纳椭圆定义时要注意条件,体现概念引入的严密性。
四、板书设计五、教学评价本节课一方面因为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而且在过程设计上尽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估计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容量大,学生的题型训练还不充分,在课后具体的解题中,还会出现很多疑问也是在所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