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导案(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课时)
学案
一. 课前预习作业(练习册)
1.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
2.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生活时间距今约年。他们已使用的工具是,用耕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简单的和。
3.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时间距今约年,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用石器和木制的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半坡原始居民住在的房子里,能制造,已会纺线、和。
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着等动物,还用骨制、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半坡遗址中的出土文物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的国家。
4. 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出现在遗址的陶器上。
5. 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时间距今约年,其主要农具有、等,陶器有和。
6. 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 小组活动任务
1. 编一场情景剧,内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对话,要求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渗透进去。
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解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大汶口原始居民等三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了祖国境内南北原始居民的不同生活、居住、生产情况,从时间上来讲河姆渡、半坡和大汶口原始居民分别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时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法指导】知识点比较分散,区域跨度比较大,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比较的方式可以让知识点归类比较集中,这样有利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作业检查(5-10分钟)
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组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竞赛加分的方式进行。
导入新课设计(2-5分钟)
回忆提问:“北京人、山顶洞人获取食物的方式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北京人、山顶洞人获取食物主要依靠的是采集、渔猎等方式,这些方式是不稳定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采集和渔猎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了。于是原始农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远古人类开始进入到原始农耕生活时期。
原始农业是如何产生的呢?现在已经很难了解其具体情况了。但在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里却保存了与之相关的传说。相传,上古时候有一只遍身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谷物,谷粒坠落在地上,神农氏把谷粒捡了起来,种在地里。此后,神农氏又把种植技术教给人民,从此就有了农耕。
从这个传说中,你能推测出原始农业是如何产生的吗?从这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合理的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用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出现。
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力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那么,原始农耕时期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又都有哪些进步呢?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一时期的几个典型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对当时的人类生活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讲解,主要问题如下:
(1)河姆渡和半坡氏族在生产生活上有以下共同特征:①原始种植农业普遍;②磨制石器的使用;③制造陶器;④定居村落(2)分析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河姆渡和半坡氏族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从农作物和住房两个方面分析
(3)分析半坡氏族比河姆渡氏族由于时间上的不同,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进步之处。主要从生产工具中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4)农耕定居对于河姆渡和半坡氏族的生产生活具有决定性影响。
对于大汶口文化遗址,教师在教学中简述其基本内容即可,注意点出其与以前相比进步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并着重分析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原因。
在以上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根据课前预习小组活动任务2,让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此活动的难点在于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教师课前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师在活动完成以后,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其中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来调动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学生记忆掌握教材相关知识即可,知道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学生自主完场图表中的知识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课堂小结:强调三个居民生活的时期、流域、突出贡献。
本节我们学习了原始农耕文明的三个典型代表,它们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即将出现,这预示着我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
【知识网络】
初一(七年级)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还没有初步的印象,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历史课及历史课中所讲的内容还很茫然。另外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课堂上还要不断地重复强调课本上的知识点让学生记下来或在课本上标出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比较差,在新课讲解结束时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时,学生总是无所事事,还需要老师适时提醒强调。
巩固案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A.北京周口店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2. 能最早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 假如你是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生活中不可能
...出现的是
A. B. C. D.
A B C D
4. 下列有关半坡农耕遗址表述,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