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硫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
硫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1. 引言在我们的生活中,硫可是个“大人物”哦!你知道吗,硫的化合物无处不在,从你每天用的肥料到火药,甚至连我们体内也有它的身影。
这次,我们就来轻松地聊聊硫和它的化合物,带你走进这个充满趣味的化学世界。
2. 硫的基本知识2.1 硫的特性首先,咱们得了解硫这个家伙长啥样。
它是一种黄色的固体,外表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却有着丰富的化学特性。
想象一下,硫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明星,虽然不显眼,但一旦登台,就能引爆全场!硫的味道有点像火柴味,别小看它,这种气味其实来自它的化合物,像是二氧化硫。
2.2 硫的用途说到用途,硫简直是个“全能王”。
它可以用来制造硫酸,这可是工业界的“灵魂人物”。
此外,硫还常常被用在农药和化肥中,帮助作物茁壮成长。
甚至连我们平时用的火柴,也离不开硫的帮助,想想看,没有硫,生活可得多无聊啊!3. 硫化合物的魅力3.1 常见的硫化合物咱们再来聊聊硫的化合物。
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可是两位“明星选手”。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闻起来刺鼻,主要用作防腐剂和漂白剂。
硫化氢呢,就更神奇了,别看它名字难听,其实它是一种气体,闻上去有点臭鸡蛋的味道,但在实验室里,它可是个了不起的实验助手哦!3.2 硫化合物的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硫化合物常常会表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性格。
比如,硫与氧反应,就能产生二氧化硫;而硫与金属反应,又会形成金属硫化物。
这就好比一场化学派对,硫总能找到合适的搭档,一起欢快地跳舞,产生各种有趣的产物。
4. 教学设计4.1 活动安排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硫的魅力。
比如,观察硫在高温下的变化,或者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硫化氢的实验。
这种亲身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4.2 知识拓展除了实验,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硫的理解,或是身边与硫相关的趣事。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不仅能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还能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了解知识。
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硫的性质与制取1.1 教学目标了解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原子结构。
掌握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硫的制备方法。
1.2 教学内容硫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位置。
硫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硫的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反应速率等。
硫的制备方法:火山喷发和矿石提取。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硫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位置。
实验室观察硫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
通过实验演示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讲解硫的制备方法,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第二章:硫的氧化物2.1 教学目标了解硫的氧化物的定义及其分类。
掌握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学习硫的氧化物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硫的氧化物的定义及其分类: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二氧化硫的性质: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三氧化硫的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硫的氧化物的制取方法:燃烧硫、与氧气反应等。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硫的氧化物的定义及其分类。
实验室观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颜色、气味等性质。
讲解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制取方法。
展示硫的氧化物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硫酸3.1 教学目标了解硫酸的定义及其性质。
掌握硫酸的制取方法和应用。
学习硫酸的稀释方法。
3.2 教学内容硫酸的定义及其性质:强酸、腐蚀性、氧化性等。
硫酸的制取方法:硫磺燃烧法、硫铁矿烧结法等。
硫酸的应用:肥料、化学品、清洁剂等。
硫酸的稀释方法: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硫酸的定义及其性质。
实验室演示硫酸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讲解硫酸的制取方法和应用。
演示硫酸的稀释方法,并讲解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第四章:硫酸盐4.1 教学目标了解硫酸盐的定义及其分类。
掌握硫酸盐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学习硫酸盐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硫酸盐的定义及其分类:硫酸钙、硫酸钠、硫酸铜等。
硫酸盐的性质:溶解性、稳定性、反应性等。
硫酸盐的制取方法:复分解反应、直接反应等。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硫和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化学反应。
3.了解硫循环的过程及环境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硫和硫化氢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
2.硫酸和亚硫酸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3.硫的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意义。
三、教学内容1. 硫及其化合物概述(1)硫的化学性质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性质活泼。
与氧、氢、卤素等元素形成化合物。
硫的常见化合价为-2、0、+4、+6。
(2)硫化氢的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易燃易爆。
可溶于水,生成弱酸性的硫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热。
硫化氢是一种还原剂,可与氧、卤素反应生成硫酸、卤化物等。
(3)硫酸的性质硫酸是一种无色、无臭、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能与大部分金属反应,形成相应的盐。
硫酸是一种强酸,在水中能迅速反应放热。
硫酸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作为化肥和农药的原料。
2. 硫及其化合物的制备(1)硫的制备方法硫的主要制备方法有:烧制硫铁矿、热解硫酸铜、卤化物法等。
其中,烧制硫铁矿是硫的主要制备方法。
该方法的反应式为:$$\\mathrm{FeS_2 + 3O_2 \\rightarrow Fe_2O_3 + 2SO_2}$$硫在1 atm 下呈淡黄色液态,在25℃时密度为2.04g/cm^3。
(2)硫化氢的制备方法硫化氢的制备方法有:酸与硫化物反应法、金属与酸反应法和烧制硫化物法等。
在实验室中一般采用酸与硫化物反应法制备硫化氢。
例如:$$\\text{FeS} + 2\\text{HCl} \\rightarrow \\text{H}_2\\text{S} +\\text{FeCl}_2$$(3)亚硫酸盐的制备方法亚硫酸盐的制备方法有:二氧化硫和碱反应法、二氧化硫和金属反应法等。
例如:$$\\text{NaOH} + \\text{SO}_2 \\rightarrow \\text{Na}_2\\text{SO}_3 +\\text{H}_2\\text{O}$$3. 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硫的应用硫广泛应用于化肥、农药、橡胶、塑料、制药等领域。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
课 题 硫及其化合物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2.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指导,抓住价态变化规律,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1.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指导,抓住价态变化规律,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2.从物质属类去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教法及学法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学法指导1.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指导,抓住价态变化规律,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2.从物质属类去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及内容一、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1、 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2)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2、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深度思考1.如何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2.哪些事实能说明硫的氧化性比Cl2的氧化性弱?二、二氧化硫(SO2)(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氧化性二氧化硫(SO2) 还原性漂白性实验探究将SO2分别通入下表所列的溶液中,填写有关问题。
反应物品红溶液石蕊试液溴水氢酸性KMnO4溶液硫酸(H2S溶液)BaCl2溶液反应现象SO2的性质例1.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例2:下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4.2.1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2. 拓展要求:
(1)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拓展内容,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探讨,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3)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自主设计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硫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6号元素,它具有……(详细解释概念)。硫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硫及其化合物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5)鼓励学生阅读化学相关的书籍、期刊和研究报告,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培养自己的学术素养。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我们了解了硫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理解。
当堂检测:
1. 选择题: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包括硫粉、氧气、水、氢硫酸、二氧化硫等,以及实验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实验桌椅、防护用品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前进行实验器材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在教室内摆放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巩固学生的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硫及其化合物
教学设计硫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是化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分支,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应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应用,建立对其的深刻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硫的性质、结构和应用;2. 了解硫化物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3. 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室合成、实验室检测方法;4. 能够正确命名和解析硫及其化合物分子式。
教学内容:I. 硫的性质硫是一种黄色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S,原子序数为16,是一个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元素。
硫的物理性质是比较稳定的,它的熔点和沸点较高,而且硫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硫是一种高活性元素,能与氧、氢、卤素等其他元素反应形成多种化合物。
II. 硫化物硫化物是硫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硫化铁、硫化锌、硫化铜等。
硫化物的结构和特点因元素的不同而异,但它们都有比较稳定、不易挥发的性质。
硫化物的应用广泛,如硫化铁在炼铁、制酸等行业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III. 硫的化合物硫的化合物有很多种,如二氧化硫、硫酸、硫酰氯等。
它们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实践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1.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是硫磺制取过程中的副产物,它在化工、食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 硫酸硫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一种广泛用途的化学物质,用于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
3. 硫酰氯硫酰氯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液体,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教学方法:1. 讲述法。
通过讲述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演示法。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高学生对硫的认识。
3. 课堂讨论法。
在课堂上指定某个主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增加学生们的活跃性,深化学生们对硫及其化合物的认知。
教学评价:1.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可以了解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掌握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硫的存在形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
(3)理解硫酸的性质,如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硫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2)通过对二氧化硫对环境危害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硫、二氧化硫、硫酸的化学性质。
(2)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教学难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实验探究。
(2)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山喷发、硫磺温泉等图片或视频,引入硫元素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硫的性质(1)硫的存在介绍硫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如单质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石等。
(2)硫的物理性质展示单质硫,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通过简单实验感受其溶解性、熔沸点等物理性质。
(3)硫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硫与氧气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总结硫的可燃性。
3、二氧化硫的性质(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硫气体,让学生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了解其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引导学生回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与水、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②漂白性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原色的现象,解释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
③还原性通过二氧化硫与氧气、氯水等的反应,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3)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及酸雨的形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1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导学案
《5.1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2H S 、2SO 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过程方法: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3、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 类比,问题引导 【教学过程】引入:初中我们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样的?不难看出氧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硫的性质应该与氧相似。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硫有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 一、硫(S )展示:单质硫图片或实物 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举例说明3.硫的化学性质 硫的常见价态2-、0、4+、6+思考:单质硫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能与什么样的物质发生反应呢? (1)氧化性 与铜反应:22Cu SCu S +思考:为什么不是2+价铜? 回忆:S 与钠、铝、铁的反应 与氢气反应:22H S H S +(2)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22S O SO +演示燃烧视频? (1)与碱反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22326NaOH 3S2Na S Na SO 3H O +++提示:歧化反应的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4、用途: 用于制取硫酸引入: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例如草编织物的漂白,某些商人的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呢?板书:二、二氧化硫(2SO )2SO ,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研究其物理性质让学生思考了解物理性质应注意什么,观察2SO ,闻气味(注意操作方法) 1.2SO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毒。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 教案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通过分析硫的原子结构,推断硫元素可能的化学性质并进行证实,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通过二氧化硫与水、与氧气反应的学习,初步建立可逆反应的概念。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酸的酸性和浓硫酸的特性,能设计实验检验硫酸根离子。
知道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或验证,增强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能说出含硫物质进入大气的主要途径,知道二氧化硫进入大气能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浓硫酸的特性,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可逆反应。
难点:浓硫酸的特性教学过程:一、硫1. 物理性质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
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 化学性质写出硫、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它们非金属性强弱。
引入: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与同主族的氧元素相比,硫元素的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得电子能力相对较弱,而失电子能力则相对较强。
所以S 在反应中既可以表现氧化性又可以表现还原性。
(1)氧化性 表现为与金属、H 2反应:与Fe 、Cu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S +Fe=====△FeS ,S +2Cu=====△Cu 2S 、S +H 2=====△H2S ,在这些反应,S均作氧化剂。
(2)还原性 表现为与O 2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S +O 2=====点燃SO 2,反应中S 作还原剂。
微点拨:(1)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2)硫与氧气反应,无论氧气是否过量,只生成SO 2。
二、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溶于水。
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约40体积的SO 2。
高中化学必修1《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介绍本教学设计是为了帮助高中化学教师设计一堂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硫的性质、特点和化合物,并掌握相关实验操作和化学反应。
教学目标1. 了解硫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硫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掌握硫化物、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硫的性质和特点:- 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硫的自然存在形式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 硫化物的制备和化学反应:- 硫化钠的制备和性质。
- 硫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
- 硫化氢气体的制备和性质。
3. 硫酸盐的制备和化学反应:- 硫酸铜的制备和性质。
- 硫酸钠的制备和性质。
4. 亚硫酸盐的制备和化学反应:- 亚硫酸钠的制备和性质。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硫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硫的重要性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 实验演示:进行硫化物、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所学内容,共同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小型测验:通过小型测验考察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3. 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程度和表达能力。
4. 案例解析: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本资料:使用相关高中化学教材中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章节。
2. 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3.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播放相关知识点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延伸1. 学生自主研究:鼓励学生通过参考相关学术资料,深入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其他特性和应用。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硫及其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硫的性质、特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硫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性质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加深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教学内容:1. 硫的性质和特点:a. 硫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等)。
b. 硫的化学性质(与氧、氢、金属的反应等)。
c. 硫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制备硫酸、硫磺药膏等)。
2. 硫的常见化合物:a. 二氧化硫(SO2):命名、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b. 三氧化硫(SO3):命名、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c. 硫化氢(H2S):命名、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d. 硫酸(H2SO4):命名、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e. 硫化物(如硫化铁、硫化锌等):命名、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入硫的概念,与学生讨论硫的一些常见应用。
b. 引发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 硫的性质和特点(15分钟):a.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硫的外观和性状。
b. 介绍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c.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硫的燃烧实验,观察硫的变化过程。
3. 硫的常见化合物(30分钟):a. 依次介绍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硫酸和硫化物的命名、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b. 利用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4. 实验探究(30分钟):a.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硫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操作。
b.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
c.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a.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b. 提供相关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提问和讨论等。
硫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的性2H S 2SO 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过程方法: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3、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类比,问题引导【教学过程】引入:初中我们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样的?不难看出氧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硫的性质应该与氧相似。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硫有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一、硫(S )展示:单质硫图片或实物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举例说明3.硫的化学性质 硫的常见价态、0、、2-4+6+思考:单质硫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能与什么样的物质发生反应呢?(1)氧化性与铜反应:22Cu S Cu S+思考:为什么不是价铜?2+回忆:S 与钠、铝、铁的反应与氢气反应:22H SH S+(2)还原性与氧气反应:演示燃烧视频?22S O SO +(1)与碱反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22326NaOH 3S 2Na S Na SO 3H O +++提示:歧化反应的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4、用途:用于制取硫酸引入: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例如草编织物的漂白,某些商人的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呢?板书:二、二氧化硫()2SO ,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研究其物理性质2SO 让学生思考了解物理性质应注意什么,观察,闻气味(注意操作方2SO 法)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2SO 毒。
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教学目标:1. 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2. 掌握硫的化学符号、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硫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实验;4. 能够运用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硫及其化合物的概述1.1 硫的发现与历史1.2 硫的物理性质1.3 硫的化学性质1.4 硫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第二章:硫的制备方法2.1 硫的矿物资源2.2 硫的提取与净化2.3 硫的储存与运输2.4 硫的安全操作与防护第三章:硫的化学反应3.1 硫的氧化还原反应3.2 硫的置换反应3.3 硫的加成反应3.4 硫的消除反应第四章:硫的化合物及其性质4.1 硫化氢的制备与性质4.2 硫单质的性质与应用4.3 硫化物的制备与性质4.4 硫酸的制备与性质第五章: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5.1 硫在工业中的应用5.2 硫在农业中的应用5.3 硫在医药中的应用5.4 硫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硫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3.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领域;4. 布置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1. 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2. 实验仪器和试剂;3. 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硫及其化合物是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高中化学中,学生需要学习硫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反应特点等知识,进一步了解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以及与生活和环境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中元素及化合物的认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 了解硫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存在形式;- 掌握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硫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理解硫与氢、氧等元素的反应特点;- 了解硫在生活和环境中的应用情况。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硫的基本性质及存在形式:硫的性质、硫的同素异形体、硫的存在形式。
(2)硫化氢的制备与性质:硫化氢的制备方法、硫化氢气体的性质。
(3)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
(4)硫酸的制备与性质:硫酸的制备方法、硫酸的性质及应用。
(5)硫的环境问题:硫在大气中的排放、酸雨的形成与危害。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实验,观察其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4)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硫在环境中的问题及应用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课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2. 介绍硫的基本性质和存在形式,让学生了解硫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3. 讲解硫化氢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硫及其化合物设计教案
(4)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
(5)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石蕊试液褪色
1、归纳硫的主要性质:黄色粉末固体,具有可燃性。
2、分析硫与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理解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1、突出硫的溶解性特征。
2、把硫的可燃性与反应热效应,反应速率进行串联复习。
2、SO2的性质
展示:SO2的重要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设问1:比较SO2与次氯酸漂白原理的区别
设问2:向煤中加入混合后燃烧为什么可以有效去除SO2污染?
3、总结工业上生产硫酸涉及的方程式
4、总结硫酸根离子检验时产生干扰的离子、归纳出与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重视对浓硫酸氧化性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复习,并在化学反应中突出对性质的复习。
4、练习反馈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
(2)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2S2O +4H+===SO +3S↓+2H2O()
A.酸性B.吸水性C.脱水性D.强氧化性
(4)将(2)中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____________,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________性;将(2)中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水中可生成一种不稳定、易分解的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设问3:分析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设问4:工业上为何能用铝或铁槽车盛放、运输浓硫酸?
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是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将此部分内容划分为两个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这是因为学生对硫及硫的氧化物初次进行系统学习,且二氧化硫的性质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故本课时的教学课题为《二氧化硫的性质》,主要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再上升到性质对生产的作用及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本节内容是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以及氯、硅及其化合物后,进一步学习另一种重要非金属元素--硫及硫的氧化物。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了解的酸雨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硫的其它重要性质、酸雨成因及防治措施。
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
此课时的学习为氮的化合物学习提供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能力分析高中生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方面意识有所提高,能够借助报纸、电视、网络了解到当今的环境问题,所以有关空气质量的信息应该不陌生,在初三接触了酸雨的概念。
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SO2对环境影响的学习,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2.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和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在此之前,学生已了解金属元素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非金属元素氯、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且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方法基础。
另外,他们根据已有的认知策略和信息加工能力,应用类比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高效率地进入SO2的性质学习。
(三)设计基本思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授,还应当引导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
”本课正是努力践行这样的追求。
我按照“3S”化学教学模式(即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生活、生产和实验来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框架和程序)来设计的。
SO2的性质为实践“3S”化学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硫及其化合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硫的产生、加工和应用技术。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硫的产生、加工和应用技术。
3.硫的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掌握硫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2.了解硫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用途。
四、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硫的产生、加工和应用技术。
2.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操作技巧。
五、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
2.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3.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知识讲解: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应用领域,重点讲解硫的产生、加工和应用技术。
3.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硫的实验操作,如硫的燃烧反应以及制备硫酸等实验。
4.讨论和分析:就实验操作的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潜在问题。
5.拓展应用: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应用。
6.总结归纳:对硫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产生、加工和应用技术进行总结归纳。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估1.听课评估: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反应。
2.实验评估: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质量。
3.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
八、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和讲义。
2.实验设备和试剂。
3.相关教材、参考书和文献。
九、教学反思硫及其化合物是化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了解硫的基本性质和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本教案通过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化学教案 硫与硫的化合物
高三化学教案硫与硫的化合物高三化学教案硫与硫的化合物硫与硫的化合物考点1 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硫有同素异形体。
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
常温为色晶体(淡黄色固体有:等)。
2.化学性质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Na+S (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Al+S (制取的唯一途径) Fe+S (黑色)(2)与非金属的反应:S+O2 S+H2 H2S(3)与化合物的反应S+6HNO3(浓)S+2H2SO4(浓) S+NaOH[特别提醒]:①在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少量硫时,有时称乳白色。
②硫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因此用物理方法洗去试管壁上的硫,只能用CS2作溶剂。
③由硫能溶于热碱溶液可知,用热碱溶液可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由于NaOH碱性强,腐蚀玻璃,故实验室常用热Ca(OH)2溶液而不用热NaOH溶液除去试管内的硫。
[例1](1)将m g铁粉和n g硫粉均匀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红热,冷却后加入____Lb molL1的盐酸就不再产生气体。
若把已放出的气体收集起来,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
(2)若把0.1 mol铁粉和1.6 g硫粉均匀混合后,铺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引燃,完全反应后,将残渣全部放入过量的稀H2SO4中充分反应,结果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明显少于2.24 L,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Fe+S FeS,FeS+2HCl FeCl2+H2S,得Fe~2HCl;又由Fe+2HCl FeCl2+H2,得Fe~2HCl,即产生气体的总体积和消耗的盐酸的量与硫粉量无关,只由铁的量确定。
设加入b molL1盐酸的体积为V,则2=Vb molL1,得V= L或 mL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22.4 Lmol1=0.4m L。
硫及其化合物 教案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硫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硫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 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点、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2. 实验材料:硫、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实验用品;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含有硫的物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硫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介绍硫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质(与氧、氢等元素的反应);2. 硫的常见化合物:介绍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物(硫化氢、硫化钠等)的命名规则和特点。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实验一:制备硫化氢气体a.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b. 演示制备硫化氢气体的实验过程;c.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二:二氧化硫的性质演示a.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b. 演示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c. 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自由讨论硫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总结硫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问题:硫的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相关研究,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理解;2. 要求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命名规则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实验演示环节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硫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讨论与总结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5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分析硫的原子结构,推断硫元素可能的化学性质并进行证实,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3.通过二氧化硫与水、与氧气反应的学习,初步建立可逆反应的概念。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酸的酸性和浓硫酸的特性,能设计实验检验硫酸根离子。
5.知道含不同价态破元素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或验证,增强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6.能说出含硫物质进人大气的主要途径,知道二氧化硫进人大气能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2)浓硫酸的特性;(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4)可逆反应。
2.教学难点:浓硫酸的特性。
三、图片和栏目分析(一)图片分析(二)栏目分析1【实验5-1】栏目功能:(1)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的演示实验;(2)助读系统的“提示”提供了实验有关的图标的说明,有助于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安全意识。
知识点:实验类教学内容可针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要点、实验现象、实验教学重点”进行分析和解读:(1)实验目的:实验用于验证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和生成物亚硫酸的酸性;(2)实验操作要点:①实验时试管内二氧化硫的纯度要高,否则实验现象不明显,可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②教材中检验生成的亚硫酸采用pH试纸而不用石蕊溶液,是为了保留产物做下面的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③注意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3)实验现象:①试管内液面上升,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小于7;②实验分析: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导致液面上升,同时生成了亚硫酸,使溶液显酸性;(4)实验教学重点: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质。
2【实验5-2】栏目功能:(1)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的演示实验或学生课堂实验;(2)助读系统的“提示”提供了实验有关的图标的说明,有助于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案【整理提升】1.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思考1: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利用浓硫酸干燥哪些气体?思考2:在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中体现出浓硫酸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
写出相对应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3: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能够制备哪些气体?写出相对应的方程式: C 2H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4:如何验证亚硫酸钠已变质?思考5:如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S SO 2 SO 3 H 2SO 3 H 2SO Na 2SO 3 Na 2SO 4 BaSO 3BaSO 4 SO 42- 的检验【典型例析】【例1】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实行相关实验。
请回答:(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
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因为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a.水b.酸性KMnO4溶液c.浓溴水d.饱和NaHSO3溶液(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铁粉b.BaCl2溶液c.银粉d.Na2CO3溶液(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碱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试剂瓶中液面下降,而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d(4)①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②a、d【例2】当前测定空气中SO2含量主要用氧化还原反应。
已知SO2气体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时,MnO-4被还原为Mn2+,SO2被氧化成SO-24。
为测定某地方的空气中SO2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①其中:或表示密闭容器;表示气体流速管(单位时间内通过气体的体积恒定,且无除尘和吸收气体作用);表示棉花;颗粒吸附剂能够吸收可吸入的颗粒;表示气体的流向。
②酸性KMnO4溶液体积为200mL,浓度为0.1mol·L-1。
颗粒吸附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00mL0.1mol ·L -1酸性KMnO 4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按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有 、玻璃棒、 、 、 。
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写出并配平测定SO 2含量的离子方程式:(3)若气体流速管中气体流速为a cm 3/min ,当t min 时酸性KMnO 4溶液恰好褪色,则空气中SO 2的含量为 (g/cm 3)。
(4)实验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测定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含量(g/L ),还需要测出的数据是 。
(5)乙同学按照同样的方法测量空气中SO 2的含量,所测得的数值总是比实际含量偏低,最可能的原因是(假设溶液配制、称量或量取及各种读数均无错误):(1)托盘天平、烧杯、2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搅拌和引流。
(2)5SO 2 + 2MnO 4- + 2H 2O = 5SO 42-+ 2Mn 2+ + 4H +(3)at2.3 (4)防止可吸入颗粒堵塞导气管或进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测量质量不准 吸收前后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
(或将装置用编号表示回答,或答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的增加值)(5)通入气流速率过快,二氧化硫未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就已经被排出【巩固提升】1.为了降低燃煤产生SO 2的排放量,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
措施之一是推广使用低硫煤,并向煤中加石灰的方法,可减少SO 2的排放。
此法称为“钙基固硫”。
这种煤燃烧后,绝大部分硫元素最终存有形式为A .CaSB .CaSO 3C .CaSO 4D .SO 32.将SO 2通入BaCl 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A .CO 2B .NH 3C .NO 2D .H 2S3.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①HClO 比H 2SO 4氧化性强 ②HClO 4比H 2SO 4酸性强 ③H 2S 能被Cl 2氧化生成S ④HCl 比H 2S 稳定 ⑤氯最高价为+7价而硫为+6价 ⑥常温下氯气为气态而硫为固态 ⑦跟铁反应分别生成FeCl 3和FeSA .②③④⑦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⑤⑥D .全部4.下列结论准确的是①微粒半径:S 2->Cl >S >F ②氢化物稳定性:HF >HCl >H 2S >H 2Se③离子还原性:S 2->Cl ->Br ->I - ④氧化性:Cl 2>S >Se >Te⑤酸性:H 2SO 4>HClO 4>H 2SeO 4 ⑥非金属性:F >Cl >S >SeA .②④⑥B . ①③④C . 只有①D . 只有⑥5.能够用于鉴别SO 2和CO 2气体的试剂是A .品红溶液B .紫色石蕊试液C .澄清石灰水D .氯化钡溶液6.能够用于除去CO 2中含有少量SO 2的试剂是A.饱和NaHCO3溶液B.澄清石灰水C.溴水D.稀硫酸7.能够用来证明在SO2气体中含有CO2,应选择的试剂是A.澄清石灰水B.氯化钡溶液C.NaOH溶液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8.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B.甲、乙两试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C.甲试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D.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没有9.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相关说法准确的是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10.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实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能够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有的是A.Br-B.SO42-C.H2SO3D.NH4+11.下列离子方程式准确的是A.将0.1mol·L-1HCl溶液数滴缓缓滴入1mol·L-1 50mLNa3PO4溶液中,且持续搅拌:3H+ + PO43-=H3PO4B.将1mol·L-1 NaAlO2溶液和1.5mol·L-1的HCl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6AlO2- + 9H+ + 3H2O = 5Al(OH)3↓+ Al3+C.向1mol·L-1明矾溶液50mL中滴入数滴0.1mol·L-1Ba(OH)2溶液:Al3++2SO42-+2Ba2++3OH-=Al(OH)3↓+2BaSO4↓D.将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2+H2O+ ClO-=SO42-+Cl-+2H+12.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Br、CO2、S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将该气体通入适量的氯水中,恰好完全反应,不再有气体剩余。
将所得的无色溶液分装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则下列判断准确的是A.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一定没有HBr B.原气体中可能含有SO2C.原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不能确定有无HCl D.原气体中一定含有HCl13.在检验SO42-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准确的是A.先加入稀硝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有B.先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有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有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有14.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A.SO2B.Cl -C.Fe3+D.NO3 -15.在15世纪后半叶,已有文献记载:古老的硫酸的工业制法是采用强热绿矾晶体(FeSO4·7H2O)的方法得到的,所以又称硫酸为“绿矾油”。
加热绿矾晶体,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褪色,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剩余的固体呈红棕色。
⑴请写出上述加热绿矾制硫酸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试分析当将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时,所生成的沉淀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此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16.一种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Fe3+、Ba2+、Al3+、NH4+、Cl-、、NO3—、HCO3—、SO42—现做以下实验:(1)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红色;(2)取少量溶液,加入用稀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将(2)中的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另取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只看到有红棕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不减少。
由此能够推断:溶液中肯定存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溶液中肯定不存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