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与化学

合集下载

烹饪与化学

烹饪与化学

引言:烹饪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则是烹饪背后的科学支撑。

烹饪与化学密不可分,从食材选择到食物味觉的形成,都离不开化学的参与。

本文将深入探讨烹饪与化学的关系,从5个大点着手,分别是食材与化学反应、加热过程中的化学变化、香气与味觉的化学基础、催化剂在烹饪中的应用和调味品的化学组成。

概述:烹饪涉及到食材的选择、处理和加工过程,化学反应不可避免地发生在这个过程中。

化学变化可以改变食材的组成和性质,产生出丰富多样的食物口感和味道。

同时,烹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也会引发化学反应,并且香气和味道的产生也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催化剂在烹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调味品则是由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

接下来将详细阐述这些内容。

正文内容:1.食材与化学反应1.1食材的组成和结构1.2食材处理的化学反应1.3食材的变色和变质机理1.4食材的储存和保鲜化学方法1.5食材的营养价值与化学成分分析2.加热过程中的化学变化2.1加热对食材的影响2.2锅底油烟的形成机理2.3烤焦食物中的化学反应2.4炒菜中的蛋白质破坏与变性2.5煮沸对食材中营养成分的影响3.香气与味觉的化学基础3.1香气的化学成分与感知机制3.2食物的味觉感知与化学反应3.3食物的酸碱平衡与味觉的影响3.4食物的烟熏和醋制对味觉的影响3.5食材搭配与化学反应对味道的改变4.催化剂在烹饪中的应用4.1酶的应用与催化作用4.2烹饪过程中的加酸和加碱反应4.3蛋白质酶解与嫩化原理4.4菜肴色泽的催化作用4.5食材降解与催化剂的关系5.调味品的化学组成5.1盐的溶解与味觉增强5.2酱油和酱的发酵过程5.3味精与味觉刺激机制5.4辣椒与辛辣味觉的化学基础5.5柠檬与酸味的化学反应总结:烹饪与化学的关系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深入的联系。

从食材的选择、加热过程、香气与味觉的形成、催化剂的应用到调味品的化学组成,都离不开化学的参与。

通过深入了解烹饪与化学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烹饪的技巧和食物的口感,让美食更加美味可口。

烹饪中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烹饪中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烹饪中的化学反应有哪些烹饪的味道,不仅产有物理的反应作用,还使得食材内部有了进一步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产生可能就是能够及时补取了人体的营养,那么烹饪中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烹饪中的化学反应,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中的化学反应1.炸油条、油饼时,向面团里常加入小苏打和明矾明矾[KAl(SO4)2·12H2O]在面点中常与小苏打(NaHCO3)一并用作膨松剂,高温油炸的过程中由于Al3+和CO32-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油条膨发。

反应方程式如下:6NaHCO3+2KAl(SO4)2=3Na2SO4+K2SO4+2Al(OH)3↓+6CO2↑利用明矾与小苏打共同作用,可以降低小苏打的碱性,反应较缓慢,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全部得到利用,不至于使部分二氧化碳跑掉,使面团得到充分膨发。

但明矾不能加得过量,否则会给面点带来不良口感。

油条经放置冷却,二氧化碳逐渐逸出,冷却后的成品就会出现“塌陷”,软瘪;生成的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以保护胃壁粘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

2.石灰水用于鲜蛋的消毒、防腐鲜蛋放在石灰水中,蛋内呼出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Ca(OH)2+CO2=CaCO3↓+H2O生成的难溶性碳酸钙微粒沉积在蛋壳的表面,堵塞了蛋壳表面的气孔,阻止了外界维生物的入侵,使蛋的呼吸作用下降,而且气孔堵塞,向外边排出的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便在蛋内积存。

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使蛋白酸度升高,从而阻止了蛋内微生物的作用,鲜蛋就得到了保护。

3.硝酸钠、亚硝酸钠用于肉制品上色硝酸钠加热时能分解生成亚硝酸钠,并放出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NO3=2NaNO2+O2↑在动植物体内硝酸钠很容易转化为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亚硝酸:NO2-+H+=HNO2亚硝酸是一种弱酸,它很不稳定,仅存在于稀溶液中,微热甚至冷时,即按下式分解:2HNO2=NO2↑+NO↑+H2O当亚硝酸钠加入肉中能与肉内有机酸反应生成亚硝酸。

化学教案:应用化学在烹饪中的重要性 (2)

化学教案:应用化学在烹饪中的重要性 (2)

化学教案:应用化学在烹饪中的重要性一、烹饪中的化学原理与应用在烹饪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调味品和材料来提升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这些调味品和材料不仅仅是简单的食材,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化学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从酸碱中和、蛋白质的变性、蔬菜在烹饪中的颜色保持以及冷热交换等方面,介绍应用化学在烹饪中的重要性。

二、酸碱中和在烹饪中的应用酸碱中和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

在烹饪中,我们经常使用柠檬汁、醋等酸性物质来中和过于咸的食物。

这是因为酸能够与食物中的钠离子形成水溶性盐,并降低咸味的浓度,使食物口感更加舒适。

此外,酸还能够促进食材的煮熟,提高食物的口感和咀嚼性。

三、蛋白质的变性与烹饪技巧蛋白质是食物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烹饪中一个关键的化学物质。

在加热过程中,蛋白质会发生变性。

这种变性会导致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使食物的质地变得更加松软。

例如,我们在制作蛋糕时会加入蛋白质,通过搅拌和加热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蛋糕体变得柔软松脆。

四、蔬菜颜色保持的化学原理在烹饪过程中,蔬菜的颜色保持对于美观和食欲的提升至关重要。

这涉及到一种名为“酶促氧化”的化学反应。

当蔬菜切割或破碎后,细胞内的酶会与氧气接触,产生氧化反应,导致蔬菜的颜色变暗。

为了保持蔬菜的原有颜色,我们可以添加一些酸性物质(如柠檬汁)来抑制酶的活性,减缓氧化反应的进行。

五、热交换与食物烹饪热交换是烹饪中至关重要的化学原理。

在烹饪过程中,热量的传递对于食物的烹制非常重要。

热交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我们在烹饪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烹饪锅具的选择、火候的掌握以及热量的传导等。

了解热交换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烹饪技巧,保持食物的原有味道和营养。

六、结语综上所述,化学在烹饪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了解酸碱中和、蛋白质的变性、蔬菜颜色保持以及热交换等化学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烹饪技巧,提升食物的美味和营养价值。

烹饪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充满化学知识的艺术。

烹饪与化学的神奇联系

烹饪与化学的神奇联系

烹饪与化学的神奇联系1.食品中的一般化学成分包括哪些?【水分、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酶类】2.简述食品一般化学成分在烹调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食物的烹调方法是各式各样的,成分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烧、盐渍时水分损失大。

脂肪在加热时部分流出。

蛋白质在受热时一般损失较少。

在蒸煮食品时,可溶性成分(盐类、糖类、维生素等)、呈味成分等的一部分转移到煮汁中。

】3.根据自己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在烹调加工中的色、香、味的变化。

【】4.烹饪的含义、作用?、【含义:烹:烧煮加热。

任:成熟。

狭义:指饭菜的制作。

广义:指将主食、副食的原料,由生到熟加工生产的过程。

烹饪:是就所吃饭菜制作的全过程而言。

它包括原料的选择、初步加工、切配、烹调、美化装盘等。

/作用:1、烹的作用:(1)杀菌消毒。

(2)促进大分子的营养素分解,有利于消化吸收。

(3)形成芳香物质,使食物变得芳香可口。

(4)促进复合味的形成。

(5)使原料色泽鲜艳,形状美观。

2、调的作用:(1)除去异味。

(2)增进美味。

】5.中国风味菜系--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四大风味:川,鲁,苏,粤/八大菜系:鲁川浙湘皖苏闽粤】6.合理膳食概念、要求?【概念:合理膳食系由多种食物构成,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多种食物组成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利适宜、合理均衡、美味可口、全面达到营养素推荐量标准的膳食,而膳食的质和量均符合人体正常生理需要、劳动条件及生活环境对营养的需求以及符合卫生的要求,这种膳食称为合理膳食。

/要求:1、摄取的食物应供给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保证机体活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能量;保证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维持和调节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适应和种环境和条件下的机体需要。

2、摄取的食物应保持各种营养素平衡,包括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和消耗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3、食物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率。

烹饪中的化学技巧

烹饪中的化学技巧

烹饪中的化学技巧烹饪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烹饪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运用到一些化学技巧,以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烹饪中的化学技巧,帮助您在厨房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化学技巧。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调整食材的酸碱度,以达到更好的口感和风味。

例如,当我们烹饪某些菜肴时,会加入一些酸性食材,如柠檬汁或醋,来中和食材的碱性,使菜肴更加鲜美。

另外,当我们烹饪肉类时,可以用一些酸性调料来软化肉质,使其更加嫩滑。

二、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食材,它具有很强的变性能力。

在烹饪过程中,当蛋白质受到高温或酸性环境的作用时,会发生变性,从而改变食材的质地和口感。

例如,当我们煮鸡蛋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从而使蛋白质凝固成为固体,形成熟蛋。

另外,当我们烹饪肉类时,可以用一些酸性调料来腌制肉质,使其更加鲜嫩。

三、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烹饪中常见的一种化学反应。

在烹饪过程中,食材常常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改变食材的颜色和风味。

例如,当我们切开水果时,水果中的维生素C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使水果变色。

为了防止水果氧化,我们可以在切开水果后,滴几滴柠檬汁或者放入冰箱中保存。

四、乳化乳化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化学技巧。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以制作一些乳状的酱料或者调味品。

然而,由于油和水是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它们很难混合在一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乳化剂来帮助油和水混合。

常见的乳化剂有蛋黄、花生酱等。

当我们制作蛋黄酱时,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以作为乳化剂,将油和水乳化在一起,形成稳定的乳状酱料。

五、发酵发酵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化学过程。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发酵剂来促进食材的发酵,以改变食材的质地和口感。

例如,当我们制作面包时,会使用酵母菌作为发酵剂,使面团发酵,从而使面包变得松软。

另外,当我们制作酸奶时,会使用乳酸菌作为发酵剂,使牛奶发酵,从而使酸奶变得酸甜可口。

烹饪与化学

烹饪与化学

第2章烹饪与化学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十分重视烹饪和食品加工,其中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

本章主要讨论厨房中的化学知识和烹饪过程及有关炊事中的化学问题。

2.1厨房化学概述一、厨房用品1.锅子厨房里有各种各样的锅:煮饭锅、炒菜锅、蒸锅、高压锅、平底锅等等。

从制造的原料来看,一般只有铁锅和铝锅两种。

由于人类发现和使用铜比铁早得多,所以古代人用铜锅烧水做饭。

铜有光泽,比铁美观,传热能力强。

但是,用铜做炊具,易产生有毒的锈――铜绿,还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C,且价格较贵。

后来,铁锅就取代了铜锅。

铁有熟铁和生铁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超过1.7%,熟铁含碳量在0.2%以下。

生铁又硬又脆,熟铁软而有韧性。

熟铁可以做炒菜锅和铁勺。

铁锅具有价格便宜、可预防缺铁性贫血等优点,但也有笨重、易锈、传热性差等缺点。

现在厨房里的用具很多是铝或铝合金制品,锅、壶、铲、勺几乎全是铝质的。

和铁相比,铝的传热本领强,既轻盈又美观。

因此,铝是制炊具的理想材料。

有人以为铝不生锈。

其实,铝是活泼的金属,它很容易和空气里的氧化合,生成一层透明的、薄薄的铝锈--三氧化二铝(Al2O3)。

不过,这层铝锈和疏松的铁锈不同。

它十分致密,好象皮肤一样保护内部不再被锈蚀。

可是,这层铝锈薄膜既怕酸,又怕碱。

因为铝盐有神经性毒性,所以使用铝锅时需小心。

在铝锅里存放菜肴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用来盛放醋、酸梅汤、碱水和盐水等。

若用铝锅煮茶水会溶出较多的铝,原因是由于茶中含有较多的氟,易与铝形成可溶性的氟铝配合物。

正常自来水中含氟量大约是1毫克/升,往这种自来水中加柠檬酸调成PH=3的水溶液在铝锅中煮沸10分钟,即溶出200毫克/升的铝,为无氟时的1000倍。

西红柿中的维C、糖醋鱼中的醋都呈酸性,均会加重铝的溶出,所以不宜用铝锅来烹制。

铝合金是在纯铝里掺进少量的镁、锰、铜等金属冶炼而成的,抗腐蚀本领和硬度都比纯铝高。

用铝合金制造的高压锅、水壶,质量比纯铝制品好。

美食与化学原理

美食与化学原理

美食与化学原理美食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家庭聚会、还是在各种餐厅里,食品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享受。

具有丰富口感、奇特味道和健康价值的美食总是能让人们回味无穷。

但是,除了美味味道之外,还有什么让美食如此吸引人呢?事实上,美食背后有许多化学原理。

热力学、物理化学、实验室科学等专业领域都与美食密切相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美食与化学原理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简单的示例。

1.烹饪中的化学原理尽管人们很少将厨师和化学家联系在一起,但烹饪和化学的确有很多共同点。

事实上,烹饪是一种应用化学知识的艺术。

烹饪中的化学原理主要与热力学相关。

热力学是研究热量和物质之间转换的一门科学。

在烹饪过程中,炉火产生的热量使食材发生化学变化。

例如,炖牛肉时,热能转化为分子运动,从而改变牛肉的物质结构。

这些变化会影响饭菜的口感和风味。

除了热力学之外,物理化学也在烹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热、光和电性能关系的学科。

例如,在烹饪过程中,水的沸点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

煮一锅汤时,水的沸点会影响时间和温度,从而影响菜肴的味道。

2.面包中的化学原理面包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它的特殊的口感和腥味是由其成分和烤制的过程决定的。

这里介绍几个与面包相关的化学原理。

首先,面包的制作依赖于酵母发酵。

酵母是一种微生物,它可以转换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面包中,酵母通过发酵使面团发酵。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酵母生长”。

酵母的二氧化碳释放导致面团膨胀和成为发面。

这解释了为什么面包会有气泡。

其次,烘焙是面包中的其次个化学过程。

烘焙是指面包放入烤箱,通过高温烤制。

在烤焙中,面团中的蛋白质被加热,组成了一个网络。

这个网络将面团的空气储存在其中,使其体积增大并得到烘焙。

这就是面包能得到体积更大和脆而香的原因。

最后,外皮脆和内部松软是面包的另一大特点。

这种矛盾的口感由其发酵和烘焙的化学性质共同决定。

面团在发酵时被塑造为几个球形,而在烤焙时它们被压扁。

烹饪化学教案课件

烹饪化学教案课件
脂肪可以保持食物的温度 ,减缓食物的散热速度, 从而延长烹饪时间和提高 食物的口感。
润肠作用
适量的脂肪可以润肠通便 ,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作用与影响
凝固作用
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发生凝固作用,从而形 成食物的结构和质地。
调味作用
蛋白质可以与香料结合,增加食物的风味 和口感。
保水作用
蛋白质可以吸附水分,从而保持食物的水 分和口感。
03
烹饪化学实践应用
烹饪中食材的营养成分变化
01
02
03
蛋白质的变化
烹饪过程中,蛋白质会发 生变性,影响其消化率和 营养价值。
脂肪的变化
高温下烹饪会使脂肪酸氧 化,产生有害物质,同时 影响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 值。
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烹饪过程中,淀粉会糊化 ,糖会发生焦化反应,影 响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
保留食物中的膳食纤维
烹饪过程中尽量保留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如选择全谷物、蔬菜、水 果等食材。
合理烹饪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蒸、煮、炖、焖等低温烹饪方法
01
这些方法能够较好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同时使食物更加软
烂,易于消化。
炒、煎、炸等高温烹饪方法
02
这些方法能够使食物更加香脆可口,但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
避免过度烹饪导致营养流失。
营养价值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对于维 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碳水化合物在烹饪中的作用与影响
甜味剂
碳水化合物中的糖类 物质可以增加食物的
甜味和口感。
粘合剂
碳水化合物可以形成 粘稠的溶液,从而增 加食物的粘性和质地

保湿作用
碳水化合物可以吸附 水分,从而保持食物

化学与食物变化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奥秘

化学与食物变化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奥秘

化学与食物变化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奥秘烹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化学在烹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食材的变化到口感的改变,化学反应贯穿了整个烹饪过程。

本文将探讨化学与食物变化的关系,揭示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奥秘。

一、食材的变化食材在烹饪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化学变化,其中最常见的是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是食物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它们由氨基酸组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复杂的结构。

在加热过程中,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

这种变性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改变了食材的质地和口感。

例如,当我们煮鸡蛋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从而使蛋白质凝固成固体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煮鸡蛋会变硬。

同样地,当我们煮肉时,蛋白质也会发生变性,使肉变得更加嫩滑。

这是因为蛋白质的变性使其分子结构更加松弛,从而使肉质更加柔软。

此外,食材中的碳水化合物也会在烹饪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中的主要能量来源,它们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在加热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会发生糊化反应,即淀粉分子在高温下吸水膨胀,形成糊状物质。

这就是为什么米饭在煮熟后会变得粘稠。

二、食物的味道除了食材的变化,化学还影响着食物的味道。

味觉是人类感知食物味道的一种感官,它与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与味蕾中的受体结合来产生味觉感知。

例如,食物中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可以激活味蕾中的受体,产生鲜味和鲜美的味道。

这就是为什么鸡精和味精可以增加食物的味道。

此外,食物中的脂肪和糖类也可以通过与味蕾中的受体结合来产生丰富的口感和甜味。

三、食物的颜色化学还可以影响食物的颜色。

食物的颜色是由其中的化学物质吸收和反射光线的结果。

不同的化学物质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例如,当我们煮红薯时,其中的花青素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红薯变成紫色。

同样地,当我们煮胡萝卜时,其中的类胡萝卜素会发生化学反应,使胡萝卜变成橙色。

这些化学反应不仅改变了食物的颜色,还影响了食物的营养价值。

烹饪化学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

烹饪化学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

腌制、发酵等非热加工方 法
这些方法通过酶或微生物的作 用改变食材成分和风味。但腌 制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酸盐等 有害物质,需控制加工条件和 时间。
22
综合评价
不同烹饪方法对食材成分的影 响各有利弊,应根据食材特性 和烹饪目的选择合适的烹饪方 法。同时,注意控制加工条件 和时间,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和营养损失。
烹饪化学完整版全套PPT电 子课件
2024/1/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7
• 烹饪化学基础概念与原理 • 食材中水分、矿物质及维生素 • 食材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 烹饪过程中色香味形成原理 • 烹饪方法对食材成分影响 • 现代技术在烹饪化学中应用
2
01
烹饪化学基础概念与 原理
16
呈香物质及其相互作用
呈香物质种类
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 挥发性化合物,以及含硫化合物
等。
相互作用机制
呈香物质在烹饪过程中挥发、氧 化、还原等反应,形成独特的香 气组合,如酯化反应产生的果香
、美拉德反应产生的肉香等。
影响因素
食材种类、烹饪温度和时间、调 料使用等因素都会影响呈香物质
的产生和相互作用。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 生理功能、保护细胞免受 氧化损伤等。
10
03
食材中蛋白质、脂肪 和糖类
2024/1/27
11
蛋白质结构与性质
2024/1/27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
氨基酸、肽链、多肽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性质
两性、胶体、变性、沉淀等
12
脂肪组成与性质
脂肪的基本组成

烹饪与化学

烹饪与化学

提高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化学与健康
结合水
自由水
矿物质的生理酸碱性
矿物质的生理酸碱性P Cl、
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
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
pH值的变化可导致蛋白质变性而凝固,如松花
密封保存或高压锅烹制,现切现烹、上浆挂糊煮:以水作导热材料,将食物煮熟的方法。

炖:以汤水为导热材料的烹调方法,火力较小,时焖:微火长时间焖至软烂。

煎:以油为导热材料。

熘:
烤:谷类原料
用米蒸饭时,淘米的次数、时间和水温不同,营
蔬菜原料肉、蛋等动物性原料
可以用来烹调菜肴,而且其营养成分较之菜心和茎、紫茄子富含维生素P
管出血,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咯血、紫癜
z蔬菜洗法不合理,也会使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素严
z蔬菜汆水重损失。

烹饪与化学论文(合集五篇)

烹饪与化学论文(合集五篇)

烹饪与化学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烹饪与化学论文食品营养与健康浅析摘要: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健康对我们来说实在的太重要了,面对现在社会的各种食物,已不是以前那种粗茶淡饭的生活了,各种多样化的食物不断涌现,而人们也出现各种困惑,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不断出现,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

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

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

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健康习惯在学校里,每次去食堂吃饭,以前我都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挑食,总结一下,发现几个月来我吃的不过就单调的几种菜。

一半以上的菜基本没吃过。

上了营养课后,我就开始平衡自己的食物了。

想均衡一下各方面的营养。

也开始每天吃个鸡蛋,多吃点素菜和水果,尽量多元化。

要明白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

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

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

其次我们应明白营养是什么。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

“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

化学反应与食材烹饪揭秘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与食材烹饪揭秘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与食材烹饪揭秘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烹饪是一门艺术,不仅仅是将食材煮熟或炒熟,更是一道让人们愉悦的味觉盛宴。

然而,烹饪过程中的美味并不仅仅来自于食材本身,而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的综合作用完成的。

本文将揭秘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厨房,探索食材经历的化学奇迹。

一、热量转化与酶促反应在烹饪过程中,热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当食材受热时,热量会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包括酶促反应。

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在烹饪过程中,酶的活性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举个例子,当我们将生的蔬菜快速放入开水中烫熟时,酶的活性会迅速降低,从而保留了蔬菜更多的维生素和营养成分。

二、蛋白质的变性与焦糖化反应蛋白质是烹饪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当蛋白质受热时,它会发生变性,即原本的结构被破坏并形成新的化学结构。

这种变性使蛋白质在烹饪过程中更易消化和吸收。

例如,当我们将蛋白质丰富的鸡肉炒熟或煮熟时,鸡肉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使其更易于吸收,提供更丰富的营养。

另外,焦糖化反应是烹饪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化学变化之一。

当食材中的糖分受热时,糖分会被分解,并与氨基酸等物质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赋予食物独特的色泽和香气。

我们通常在烹饪甜品时会利用这一反应,比如焦糖布丁或焦糖奶黄糯米球。

三、氧化与还原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在烹饪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而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氧气。

许多常见的食材和烹饪过程都涉及到这些反应。

例如,当苹果切开后暴露在空气中,它暗淡的外观就是由于氧化反应导致的。

而当我们将食材放入油中煎炸时,油和食材表面的氧化反应会形成美味的金黄色外表。

四、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在烹饪过程中起到平衡味道和调整食材口感的作用。

酸碱中和反应指的是酸性和碱性物质相互作用,使酸碱度趋于中性的过程。

在烹饪中,我们经常使用柠檬汁、醋或酸奶等酸性物质来中和食材中的碱性成分,调整味道。

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小苏打等碱性物质来中和食材中的酸性成分,改变食物的口感。

化学反应在烹饪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在烹饪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烹饪过程中,化学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反应可以改变食材的性质、口感和味道,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在烹饪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例子。

一、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烹饪中常见的一种化学反应。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经常使用柠檬汁、醋或酸奶等酸性物质来调味。

这些酸性物质可以中和食材中的碱性物质,使得食物更加鲜美。

例如,在制作沙拉时,我们常常会加入柠檬汁或醋来调味。

柠檬汁和醋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中和沙拉中的碱性物质,使得沙拉更加爽口。

二、蛋白质的变性反应蛋白质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在加热过程中,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反应,从而改变食材的性质和口感。

例如,当我们煮鸡蛋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反应,使得蛋白质凝固成为固体。

这样,鸡蛋变得熟透,口感更加细腻。

三、糖的焦糖化反应糖的焦糖化反应是烹饪中常见的一种化学反应。

当糖受热时,会发生焦糖化反应,产生焦糖的香味和颜色。

焦糖化反应可以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增加食欲。

例如,在制作焦糖布丁时,我们会将糖加热至溶化并变成焦糖,然后倒入布丁模具中。

焦糖化反应赋予布丁独特的香味和颜色,使得布丁更加诱人。

四、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在烹饪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制作面包时,面团中的酵母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产生使得面团膨胀发酵,从而使得面包松软可口。

此外,氧化反应还可以改变食材的颜色和口感。

例如,当我们切开苹果时,苹果的表面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使得苹果的颜色变暗。

五、酶促反应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在烹饪中,酶促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制作酸奶时,我们会加入酸奶菌,这些酸奶菌中的酶可以加速乳糖的分解,使得牛奶发酵成酸奶。

酶促反应可以改变食材的性质和口感,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在烹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酸碱中和反应、蛋白质的变性反应、糖的焦糖化反应、氧化反应和酶促反应等化学反应都可以改变食材的性质、口感和味道,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浅析烹饪化学在烹饪中的实践应用(一)2024

浅析烹饪化学在烹饪中的实践应用(一)2024

浅析烹饪化学在烹饪中的实践应用(一)引言:烹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食材选择和烹调方法,还与化学这门科学密不可分。

烹饪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探索了食材在加热、烹调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并对烹饪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烹饪化学在烹饪中的实践应用。

一、加热过程中食材的化学变化1. 食材的淀粉糊化2. 蛋白质变性的影响3. 食材的酶活性与温度关系4. 食材中维生素的热稳定性5. 食材的色素变化二、调味料的化学作用1. 酸碱调节及酸碱平衡2. 调味料的氧化还原反应3. 食材与调味料的相互作用4. 对味觉的影响5. 调味料对食材保存的影响三、烹调方法对营养成分的影响1. 高温烹调方法与维生素流失2. 油炸烹调与食物脂肪氧化3. 蒸煮与食物营养保存4. 煮汤和炖煮对食材中营养成分的提取5. 原材料切割方式与对维生素C的影响四、烹调中的催化反应与反应动力学1. 高温下小分子化合物的产生2. 食材酸碱性质对催化反应的影响3. 不同烹饪时间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4. 热传导与热扩散对烹调过程的影响5. 烹饪中多相催化反应的应用五、烹饪中的物理化学变化1. 焦糖化反应与食材的变化2. 反应温度对食材颜色的影响3. 湿热与干热的物理效应4. 乳化与分离的原理与应用5. 热传递方式对固体食材的渗透性质的影响总结:通过对以上五个大点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烹饪化学在烹饪实践中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深入理解烹饪化学对于掌握烹饪技巧和提高烹饪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实现更好的营养均衡和味觉体验。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有望进一步挖掘和应用烹饪化学的潜力,为创新烹饪方式和美食创作带来更多可能。

烹饪化学教案ppt课件

烹饪化学教案ppt课件

不同菜系的烹饪化学特点
中式菜系
中式菜系注重火候和调味的运用,烹饪过程中常使用蒸、煮、炖、炒等多种方法。这些方 法对食物的化学成分和口感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中式菜系的烹饪化学特点在于掌握火候 和调味技巧。
西式菜系
西式菜系注重食材的原味和口感,烹饪方法以烤、煮、煎、炸为主。西式菜系的烹饪化学 特点在于掌握食材的搭配和烹饪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以保留食材的原味和营养价值。
调味料的作用原理

盐能降低溶液的冰点,使食材保 持水分,提高口感。同时,盐还 能与食材中的氨基酸反应,产生
鲜味。

糖能与食材中的氨基酸反应,产生 甜味。此外,糖还能在高温下发生 褐变反应,产生香气。

醋中含有醋酸,能软化食材中的钙 、镁等矿物质,使其更容易被人体 吸收。同时,醋还能抑制细菌生长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食材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烹饪过 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如淀粉
和糖。
脂肪
脂肪可以为食物提供丰富的口 感和风味,同时也有助于人体
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食材细胞和组织 的主要成分,对于食材的质地
和口感有重要影响。
维生素与矿物质
这些微量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人 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食材中的水分与温度
印度菜系
印度菜系注重香料和香草的运用,烹饪过程中常使用咖喱、肉桂、丁香等香料。印度菜系 的烹饪化学特点在于掌握香料和香草的搭配和烹饪技巧,以制作出具有独特风味的菜肴。
烹饪化学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烹饪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烹饪 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食物变质的原因,能够帮助厨师选择正 确的保存方法和烹饪方式,以避免食物中毒和其他食品安全 问题。

烹饪与化学——精选推荐

烹饪与化学——精选推荐

烹饪与化学关键词:烹饪方法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我国人民十分重视食物的烹调与加工,烹调是指经过加热与加工,将加工切好的原料做成菜肴的过程,这其中包含着很多的化学知识。

这篇文章将从化学的角度来讨论食物的一般化学成分以及在各种烹调过程中的物质的变化,即厨房中的化学知识。

食物的烹调方法是各式各样的,成分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脂肪在加热时部分流出。

蛋白质在受热时一般损失较少。

在蒸煮食品时,可溶性成分(盐类、糖类、维生素等)、呈味成分等的一部分转移到煮汁中。

烧、盐渍时水分损失大。

另外,与清炸相比较,对于脂肪含量丰富的原料,挂糊油炸对水分和脂肪含量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对不同类肌肉组织原料,挂糊油炸对样品水分含量显示出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蛋白质和维生素BZ显示出微弱的保护作用,对脂肪不显出保护作用。

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食物的不同特点来选择不同的烹饪方式。

一、水水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约占人体的三分之二以上,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含水量的高低和水分的存在状态,不仅对原料的品质(如新鲜度、硬度、脆度、光滑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原料的营养价值和保藏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水的沸点高、热容量大、导热能力强,用水作介质烹饪食物时,加工温度可以很高且容易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这样既可使食物原料中的腐败菌和病原菌被杀灭,满足食用卫生的要求,又可使烹饪原料中的蛋白质适度变性、结缔组织软化、淀粉糊化、植物纤维组织软化,利于食物的咀嚼及其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

水具有大的相变热(汽化热、熔化热),潜热大,有利的一面是在加工中可利用热蒸汽进行杀菌及烹饪加工,不利的一面是在冷冻食品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才能达到目的。

另外,烹饪材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如淀粉、果胶、蛋白质、脂肪等也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或胶体溶液,供加工各种烹饪食品,如利用淀粉进行勾芡处理,用鱼或肉熬制各种浓汤。

烹饪化学教案ppt课件

烹饪化学教案ppt课件
调味的时机
调味的时机也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和 风味,过早或过晚添加调味料都可 能影响食物的味道。
烹饪过程中的色泽变化与影响因素
色泽的变化
烹饪过程中,食物的颜色会发生 变化,这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的色
素与氧气发生反应所致。
影响因素
食物的色泽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加热方式、加热时间、
调味料等。
保持食物色泽
营养价值。
03
食物的保存与加工
通过了解食物的化学性质和保存方法,可以采取适当的加工和保存措施
,保证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同时也可以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特点
,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
05 烹饪化学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烹饪化学与营养学结合
营养学在烹饪中的应用
烹饪化学与营养学相结合,研究食物 中的营养成分和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膳食提供理论 支持。
为了保持食物的色泽,可以采取 一些措施,如使用抗氧化剂、控
制加热时间和温度等。
04 烹饪化学在烹饪实践中的 应用
烹饪化学在烹饪原料加工中的应用
原料的选择与鉴别
通过烹饪化学知识,了解原料的成分、性质和特点,有助于选择 优质的烹饪原料。
原料的清洗与加工
利用化学知识,掌握正确的清洗和加工方法,可以去除原料中的杂 质和有害物质,提高烹饪质量。
05
04
蛋白质
是烹饪原料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主要 来源于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具有丰富 的味道和质地。
烹饪原料中的色素、香气、滋味等成分及其性质
01
02
03
色素
是烹饪原料中重要的成分 之一,赋予食品色泽和风 味,如叶绿素赋予蔬菜绿 色。
香气
来源于烹饪原料中的挥发 性化合物,如氨基酸、酮 类等,赋予食品独特的风 味和香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0
2.2 烹饪基础知识
烹饪化学是从普通化学和食品生物化学中衍生而来 的一门年轻的学科, 的一门年轻的学科,主要研究和讨论烹饪原料的化学 成分和烹饪过程中相互反应和变化的化学现象,是进 成分和烹饪过程中相互反应和变化的化学现象, 一步了解烹饪加工制作和烹饪营养卫生的重要基础。 一步了解烹饪加工制作和烹饪营养卫生的重要基础。 简单地讲,所谓烹饪就是指做饭做菜, 简单地讲,所谓烹饪就是指做饭做菜,后者即烹炒调 制菜蔬又称为烹调。
2.3色香味与化学 2.3色香味与化学
令人垂涎的“垃圾食品” 2.4 令人垂涎的“垃圾食品”
2.5思考与练习题 思考与练习题
08:34:41 生活与化学 3
2.1厨房化学概述 一、厨房用品 二、厨房安全 三、洗菜淘米的学问
08:34:40
生活与化学
4
一、厨房用品
• 1.锅子 厨房里有各种各样的锅:煮饭锅、炒菜锅、蒸锅、高压锅、平底 锅等等。从制造的原料来看,一般只有铁锅和铝锅两种。 • 2.点火用具 厨房中点火,以前常用火柴,现在多用打火机或电子点火装置。 • 3.燃料 家庭使用的燃料有多种,有固体的、液体的或是气体的。其共同 点是它们都是碳或碳氢化合物。
08:34:40
生活与化学
31
四、烹饪助剂
1.添加剂 • (1)发酵粉(疏松剂) 发酵粉(疏松剂) • (2)嫩化剂 • (3)稳定剂、增稠剂和防结块剂 稳定剂、 • 2.佐料 • 包括烹调时的调料和食用时的辅料两大类。 包括烹调时的调料和食用时的辅料两大类。
08:34:40 生活与化学 32
(1)调料 • ①一般调料。如八角、花椒(油溶性)、葱、姜、 一般调料。如八角、花椒(油溶性) 辣椒、胡椒、 味精、 水溶性) 蒜、辣椒、胡椒、糖、味精、盐(水溶性)等, 它们不仅呈味、赋香,而且有杀菌功能( 它们不仅呈味、赋香,而且有杀菌功能(如蒜苷 受热或在消化器官内酵素的作用下生成蒜素或丙 烯亚磺酸, 有强杀菌力) 烯亚磺酸 , 有强杀菌力 ) , 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如葱头含大量维B ( 如葱头含大量维 B ) 。 市场上有干粉调料如姜 粉、洋葱泥、胡椒粉、辣椒面供应。 洋葱泥、胡椒粉、辣椒面供应。 • ②其它调料。主要有酒、醋、酱油等。 其它调料。主要有酒、 酱油等。
08:34:40 生活与化学 30
三、刀法与火候
烹饪技术非常讲究刀法与火候,其中不乏化学道理。 熟练的厨师操刀,把整块的瘦肉飞快地切成丝,多 长、多宽、多厚,都有一定的分寸,均匀、整齐。不同 的菜,块是块,丝是丝,片是片,斜刀,连花,都有讲 究。在炉灶上,厨师掌握火候,争分夺秒,几翻、几颠、 几铲,都恰到好处。烧、煮、爆、炒,各是各味。该 “嫩”的要嫩,该“酥”的酥透,该“脆”的松脆。 “不到火候不揭锅”。
08:34:40 生活与化学 35
一、食物的颜色
食物的色素主要有天然色素、合成色素和人工着色物质三类 • 1.天然食用色素 • 指未加工的自然界的花、果和草木的色源。常用的天然食用色 素主要有: • (1)红曲色素。 • (2)姜黄素。 • (3)虫胶色素。 • (4)甜菜红。 • (5)红花黄色素。 • (6)β-胡萝卜素。
08:34:4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与化学
14
中华美食烹调方法 14种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5

• 溜:溜菜需两步完成。第一步先将挂糊 或上浆原料用中等油温炸过,第二步将 芡汁调料等放入锅内,倒入炸好的原料, 颠翻出锅。溜菜具有香脆、鲜嫩、滑软 等特点。一般在第二步溜炒时宜用旺火, 快速翻炒出锅。常见菜肴有“焦溜肉 片”、“醋溜白菜”。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6

• 炒:是指锅内放油、油烧熟,下生料炒 熟。一般用旺火快炒,以减少菜的维生 素损失。炒肉一般用中火。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7
砂锅
• 砂锅:将原料加工后,装入砂锅中,调 入作料、配料,用文火慢慢煨炖至熟烂, 营养丰富。如“砂锅豆腐”、“砂锅 鸡”。
08:34:40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0

• 炸:将主料挂糊或不挂糊下热油锅,由 生炸熟的方法,外焦里嫩。如“干炸里 脊”“软炸虾仁”等。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1

• 酥:先将原料下锅煮熟或蒸熟再用油炸 至香酥的方法,特点是外焦脆,里嫩软、 鲜香可口,如“香酥鸡”、“香酥肉”。
08:34:40
生活与化学
08:34:40 生活与化学 6
2.化学灭火
• 家里煮饭、取暖,如果用火不当或不慎,会造成火灾。 发生小火灾时,可以自己及时用灭火器灭火。发生大火 灾时,应打“119”电话报警,请消防队扑救。 • 灭火器有多种,如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 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弹等。 • 泡沫灭火器的钢筒里分装着碳酸氢钠、硫酸铝和发泡剂 等化学物质,使用时要把灭火器倒立过来使里面的化学 物质充分混合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和 泡沫。。
08:34:40 生活与化学 33
(2)辅料
辅料一般不直接单独食用, 辅料一般不直接单独食用,但可用于就餐提味的固体 或液体成品,通常已熟制。主要有: 或液体成品,通常已熟制。主要有: • ①花椒盐。 花椒盐。 • ②花椒油。 花椒油。 • ③辣椒油。 辣椒油。 • ④葱姜油。 葱姜油。 • ⑤清汤。 清汤。 • ⑥奶汤。 奶汤。 • ⑦高汤。 高汤。 • 08:34:40 ⑧各种酱。 各种酱。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4

• 炖:此法比较多见,方法简便,是先将 主料切1块煸炒,再兑入汤汁,用文火 慢煮的方法。特点是有汤有菜,菜软烂, 汤清香。如“清炖鸡”。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5

• 爆:是旺火热油,原料下锅后快速操作。 要求刀工处理粗细一致,烹前备好调味 品,动作要麻利迅速。“葱爆羊肉”、 “酱爆鸡丁”。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3
3.微波炉加热法 其特点是不用炉火或电热,而用微波作热源。微波是 一种不会导致电离的高频电磁波,可被封闭在炉箱的 金属壁内,形成一个类似小型电台的电磁波发射系统。 由磁控管发出的微波能量场不断换方向,象磁铁一样 在食物分子的周围形成交替的正、负电场,使其正、 负极以及食物内所含的正、负离子随之换向,即引起 振动或振荡。
22

• 烩:是将原料油炸或煮熟后改刀,放入 锅内加辅料、调料、高汤烩制的方法。 有香嫩、鲜的特点。烩制方法简单,要 注意火候,一般用中火使汤收浓。常见 有“烩三鲜”、“烩鸡丝”。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3

• 扒:是锅底加油烧熟,炒锅加汤,放入 主料及调料,用文火扒烂,勾芡收汁的 烹制法。鲜软,汁浓,易消化,有“扒 三鲜”等。
08:34:40 生活与化学 7
二氧化碳气比空气重得多,它既不能燃烧又不助燃, 二氧化碳气比空气重得多,它既不能燃烧又不助燃,它盖在燃 烧物上面,使燃烧物质和空气隔绝开来, 烧物上面,使燃烧物质和空气隔绝开来,火就被扑灭了
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液体的二氧化碳,救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液体的二氧化碳, 时一开阀门, 时一开阀门,强大的二氧化碳气流就通过连接着的喇 叭口喷灭火焰。 叭口喷灭火焰。 1211灭火器很适宜居民家庭使用 它体积小巧, 灭火器很适宜居民家庭使用, 1211灭火器很适宜居民家庭使用,它体积小巧,使用 方便。内装二氟一氯一溴甲烷。 方便。内装二氟一氯一溴甲烷。这种物质在高温下能 分解产生游离基,参与燃烧反应而中止燃烧,是典型 分解产生游离基,参与燃烧反应而中止燃烧, 的化学抑制法灭火。 的化学抑制法灭火。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8

• 汆:汆是用生料加工调味后,放开水 锅中煮熟的方法。氽菜简单易做,重在 调味。一般用鸡汤、骨肉汤,同时加入 配料增味。特点是清淡、爽口。有菜有 汤,适宜冬季适用。如“汆丸子”。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9

• 蒸:是将生料或半熟原料,加调料调味 后上笼屉蒸熟的方法。蒸分清蒸、干蒸 和粉蒸。原汁原味,形状完整,质地鲜 嫩。如“清蒸鸡块”、“米粉肉”。
生活与化学
28
拔丝
• 拔丝:是将糖加沙(或油)熬成糖棉后挂 上主料的方法。拔丝菜要有丝,有口味 香甜腻的特点,属技术菜,重在掌握炒 糖稀。老了发黑不行,嫩了色泽浅拔不 起丝也不行。要掌握火候,操作要快。 有“拔丝菜果”、“拔线山药”等
08:34:40
生活与化学
29
(1)粗粮细粮的搭配 某些粗粮的营养成分决不比细粮低,如糙米加工成精 米就失去了55%的铁和86%的锰以及大部分的锌;玉米含 有细粮所缺乏的镁和胡萝卜素;高梁中脂肪和铁的含量高; 小米含丰富的氨基酸等。 (2)蔬菜粮食巧搭配 粮食能给人提供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是 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来源;但蔬菜也不能忽视,它是人类 获得粗纤维、矿物质和纤维素的重要来源。 (3)荤素食巧搭配 荤食是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动物蛋白质和 植物性主食、豆制品搭配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将 肉食和蔬菜搭配,可以使机体获得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如果注意了以上的食物搭配,就可以较好地保持体内 的酸碱平衡。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1
一、熟食的作用
熟食的作用主要有分解、解毒、 熟食的作用主要有分解、解毒、杀菌和提味 四点。 四点。 1.分解 2.解毒 3.杀菌 4.提味
08:34:40
生活与化学
12
二、烹饪的方法
随食物的品种(主食或副食,肉或蔬菜)及食用要求而 异,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1.湿法烹饪 指煮、蒸、闷、燉、煨及氽等的总称。其中煮、蒸、闷 主要用于主食如米、面的加工,也适于肉、鱼的烹调。 湿法加热的特点是火小、水多、时间长。比较富特色的 有: (1)文火缓烧。 (2)氽、焯、涮。 (3)红烧。 2.干法烹饪 包括烤、烧、燻、煎、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