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学前教育课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结果类,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这种结 果不是现实中的学习结果,而是限于计划中所期待的结果。
(4)知识类,主要强调的是课程内容,而且把课程内容限于源自 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
(5)活动类,把课程视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儿童获得 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突出强调两点,一是活动,二是过程。
4.目标的水平要符合儿童的实际 目标拟定要依据本班儿童的实际、在一个活动中,你定的目标容 量不宜过大。 5.上、下位目标之间要保持一致 6.要根据儿童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目标 三、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课程内容的范围
根据学前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含以 下四种基本成分: 1.关于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粗浅的知识经验 2.关于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3.关于发展儿童智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经验 4.关于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的经验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
行为课程就是指孩子们在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实践,他强调的是以儿童行为为 中心,注重行为的实践,并依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能力,拟定中心 活动,配合实际教育内容,如扫地、拔草等进行教育活动的实践。他认为 课程是“适应生长的一切有价值的材料”。
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观
他认为,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强调 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指活动”理论,即健康活动、社 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在课程实施上,提出“整个教 学法”,即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3.学前教育两种课程的交互作用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形态
1.以特殊命名的学前教育课程
福禄贝尔的课程论;蒙台梭利的课程论;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观。
福禄贝尔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唤醒人类内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神本性和力量,培养万物统一的人 生观。
蒙台梭利
她是个经验主义者,她认为知识是人通过感官收集信息而获得的,因此在她的 课程设计中,感官训练具有突出的地位。
(1)行为目标:一种用可观察到的或可测量的儿童的行为来表 达的课程目标。
构成要素:核心行为、行为产生的条件、行为表现的标准
(2)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幼儿身心的一般变化,而非某种特 定行为。
比较适合表述中长期目标、难以用具体行为来表述的那些情感态 度类目标。
(三)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
1.目标的内容要有机整合 2.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 3.目标的表述要清晰 注意:避免交叉重复、表述的角度要统一
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拟定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儿童在一定学习期限内学
习效果的预期。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组织教学策 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1.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 分类依据:从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的维度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月(或几周)计划(主题活 动)的教育目标、某一教育活动目标。
学前教育的课程
蒙城职教中心
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概述
一、学前教育课程及其特点
(一)课程的内涵
课程界定大致可以归为五类:
(1)计划类,把课程视为教学的预先计划。其特点在于课程计划 和课程程序。
(2)经验类,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 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
注:每一级目标都是上位级目标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下位级目标的抽象与概括。
在目标纵向层次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 (1)通过观察研究,把握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状况 (2)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水平层次的活动目标
2.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结构 分类依据:从儿童心理结构的维度和教育范畴或内容的维度 (1)儿童心理结构的维度(美.布鲁姆) 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意领域的目标、技能领域的目标 (2)教育范畴或内容的维度 教育范畴的角度:体育、智育、德育、美育 教育内容领域的角度:健康、科学、艺术、社会、语言 (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 1.目标表述的角度 (1)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 的教育效果。 (2)从儿童的角度表述,指明儿童通过学习应达到的发展。 2.目标表述的性质 按其性质可分为: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3)综合课程形态(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形式,强调学科之间 的关联性和内在的有机联系,倡导合理的综合、有效的 综合和适度的综合。
第二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编制 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笼统的说,是指包括学前教育课程 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 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编制的依据一般认为主要有: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 一、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依据 学前教育课程编制要以《纲要》为依据。 (一)教育哲学 (二)心理学研究成果 (三)社会人才培养要求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 1.过程性和经验性 2.启蒙性和潜在性 3.生活化和游戏化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形态
(一)课程的分类
1.显性课程
它是有计划的、预期性的、显现的、正式的课程。包括教育机 构设计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安排,以及为实现教育 目标而设计的各种教育活动方案。
2.潜在课程
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课程计划和课程设计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无 计划、无意识的活动。包括教育机构的各种环境、人际关系与 文化氛围等。
2.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
(1)分科课程形态(建国)
是以科目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编制的一种方式。注重 学科知识及其系统性,但忽视各科目内容间的联系及其 整体性,忽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情况。
(2)领域课程形态(改革开放)
领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某一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这 种课程打破学科的界限,围绕一个组织核心把分支学科 内容整合起来,使得领域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 学前教育课程可界定为:是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有目的、 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创设适宜于儿童发展的环境,引导 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益经验的各种活动和 过程的总和。 学前教育的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性课程; 2.学前教育课程是适宜性发展课程。
(4)知识类,主要强调的是课程内容,而且把课程内容限于源自 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
(5)活动类,把课程视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儿童获得 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突出强调两点,一是活动,二是过程。
4.目标的水平要符合儿童的实际 目标拟定要依据本班儿童的实际、在一个活动中,你定的目标容 量不宜过大。 5.上、下位目标之间要保持一致 6.要根据儿童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目标 三、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课程内容的范围
根据学前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含以 下四种基本成分: 1.关于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粗浅的知识经验 2.关于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3.关于发展儿童智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经验 4.关于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的经验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
行为课程就是指孩子们在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实践,他强调的是以儿童行为为 中心,注重行为的实践,并依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能力,拟定中心 活动,配合实际教育内容,如扫地、拔草等进行教育活动的实践。他认为 课程是“适应生长的一切有价值的材料”。
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观
他认为,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强调 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指活动”理论,即健康活动、社 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在课程实施上,提出“整个教 学法”,即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3.学前教育两种课程的交互作用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形态
1.以特殊命名的学前教育课程
福禄贝尔的课程论;蒙台梭利的课程论;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观。
福禄贝尔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唤醒人类内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神本性和力量,培养万物统一的人 生观。
蒙台梭利
她是个经验主义者,她认为知识是人通过感官收集信息而获得的,因此在她的 课程设计中,感官训练具有突出的地位。
(1)行为目标:一种用可观察到的或可测量的儿童的行为来表 达的课程目标。
构成要素:核心行为、行为产生的条件、行为表现的标准
(2)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幼儿身心的一般变化,而非某种特 定行为。
比较适合表述中长期目标、难以用具体行为来表述的那些情感态 度类目标。
(三)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
1.目标的内容要有机整合 2.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 3.目标的表述要清晰 注意:避免交叉重复、表述的角度要统一
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拟定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儿童在一定学习期限内学
习效果的预期。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组织教学策 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1.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 分类依据:从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的维度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月(或几周)计划(主题活 动)的教育目标、某一教育活动目标。
学前教育的课程
蒙城职教中心
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概述
一、学前教育课程及其特点
(一)课程的内涵
课程界定大致可以归为五类:
(1)计划类,把课程视为教学的预先计划。其特点在于课程计划 和课程程序。
(2)经验类,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 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
注:每一级目标都是上位级目标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下位级目标的抽象与概括。
在目标纵向层次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 (1)通过观察研究,把握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状况 (2)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水平层次的活动目标
2.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结构 分类依据:从儿童心理结构的维度和教育范畴或内容的维度 (1)儿童心理结构的维度(美.布鲁姆) 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意领域的目标、技能领域的目标 (2)教育范畴或内容的维度 教育范畴的角度:体育、智育、德育、美育 教育内容领域的角度:健康、科学、艺术、社会、语言 (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 1.目标表述的角度 (1)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 的教育效果。 (2)从儿童的角度表述,指明儿童通过学习应达到的发展。 2.目标表述的性质 按其性质可分为: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3)综合课程形态(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形式,强调学科之间 的关联性和内在的有机联系,倡导合理的综合、有效的 综合和适度的综合。
第二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编制 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笼统的说,是指包括学前教育课程 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 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编制的依据一般认为主要有: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 一、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依据 学前教育课程编制要以《纲要》为依据。 (一)教育哲学 (二)心理学研究成果 (三)社会人才培养要求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 1.过程性和经验性 2.启蒙性和潜在性 3.生活化和游戏化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形态
(一)课程的分类
1.显性课程
它是有计划的、预期性的、显现的、正式的课程。包括教育机 构设计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安排,以及为实现教育 目标而设计的各种教育活动方案。
2.潜在课程
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课程计划和课程设计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无 计划、无意识的活动。包括教育机构的各种环境、人际关系与 文化氛围等。
2.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
(1)分科课程形态(建国)
是以科目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编制的一种方式。注重 学科知识及其系统性,但忽视各科目内容间的联系及其 整体性,忽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情况。
(2)领域课程形态(改革开放)
领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某一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这 种课程打破学科的界限,围绕一个组织核心把分支学科 内容整合起来,使得领域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 学前教育课程可界定为:是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有目的、 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创设适宜于儿童发展的环境,引导 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益经验的各种活动和 过程的总和。 学前教育的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性课程; 2.学前教育课程是适宜性发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