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带状疱疹临床路径及表单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新整理

临床路径新整理

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ICD-10:I5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时间:年月日时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5天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M47.1↑G99.2*)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81.02-81.0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5天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ICD-10:M17)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20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21天慢性胃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脑出血后遗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脑梗塞恢复期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带状疱疹临床护理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护理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护理路径日期项目护理内容1、一般评估:体温、脉搏、呼吸、心理状态。

评估2、专科评:局部皮肤情况,水疱分布、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性质。

1、静脉输液、局部物理治疗。

治疗2、外用药物湿敷、外涂。

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全胸片;协助检查患者留取各项标本。

1、正确使用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如应用镇痛剂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入院药物眼花等。

当天2、按医嘱给予应用外用药物,用药后注意局部皮肤变化。

注意卧床休息,但可进行适度的活动,注意劳活动逸结合。

饮食根据辨证与病情指导饮食。

1、勤巡视,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耐心治疗疾病。

护理2、床单被褥应保持清洁,穿着干净柔软宽松的棉质衣裤。

3、指导患者勿搔抓或用力擦洗患处,健侧卧位。

4、指导患者勿滥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的注意事项。

5、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跌仆、烫伤等意外。

1、向家属及患者介绍病房及医院的设施使用须知及相关住院制度。

健康 2、向家属和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服药宣教须知、安全须知、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知识,连心卡作用等。

评估评估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余同前。

检查遵医嘱抽血,继续完成各项检查。

治疗按医嘱执行治疗。

1、病房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

2、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会护理阴、头发清洁。

第 2 天3、保持床单位整洁,指导患者避免磨擦局部皮肤。

健康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宣教其余同前注意水疱的干涸、结痂情况;疼痛的程度、持评估续时间、发作次数是否减轻、减少。

第 3~健康指导患者勿自行剥痂,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10 天宣教保持良好心态,坚持治疗。

其余同前可正常活动,但注意劳逸结合。

坚持适度的体活动育锻炼。

适当参加有益活动,使患者精神愉快。

l、耐心、详细地解答患者护理知识的疑问。

出院2、指导患者正确按医嘱服药,服药完毕后门前一健康诊复查。

天宣教3、勿滥用外用药物。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宜穿宽松棉质的衣裤及日期项目护理内容出院健康前一时修剪指甲,勿搔抓皮肤。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

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得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2。

止痛:药物治疗。

3。

物理治疗。

4。

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6。

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

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

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得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得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

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

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临床路径皮科个

临床路径皮科个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临床路径 皮科 个

临床路径 皮科 个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带状疱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带状疱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三、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基本诊疗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住院病历
□完成初步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
临时医嘱□出院带药□源自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创面护理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后疾病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是否转上级医院
□是□否,原因:
1.
2.
□是□否,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主治医师进行诊疗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完成出院小结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长期医嘱:
□抗生素(必要时)
□丙种球蛋白(必要时)
□调整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
□调整止痛药(根据病情)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必要时)
长期医嘱:
□停调整抗生素临时医嘱:
□停糖皮质激素
长期医嘱:
□免疫增强剂(必要时)
□止痛药(必要时)
临时医嘱:
□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
主要
护理
工作
□进行疾病和安全宣教
□入院护理评估
□制定护理计划,填写护理纪录
□指导病人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模板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模板
长期医嘱:
□停/调整抗生素(根据创面培养及药敏结果)
临时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创面护理
□预防坠床和跌倒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后疾病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止痛药(必要时)
□糖皮质激素(必要时)
临时医嘱:
□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

主要
护理
工作
□进行入院和安全宣教,打一壶开水
□告知患者所用药的名称和服用方法
□告知静脉采血和留取尿便标本的注意事项
□指导病人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静脉取血
□创面护理
□疾病知识相关宣教
□糖皮质激素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必要时)
二、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住院历及首次病程录
□完成初步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告知及授权委托书”
□上级医师查房
□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完成病情评估并制订治疗计划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签署“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B02.9 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 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 X 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 B 超、CT、 MRI 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 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 1 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 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 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外耳带状疱疹

外耳带状疱疹

外耳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外耳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外耳带状疱疹(ICD-10:B02.801+H62.1*)(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耳内和(或)耳周疼痛,可非常剧烈。

2.耳甲腔和(或)外耳道和(或)耳周出现疱疹。

3.面瘫开始为不完全性,数日或2-3周内迅速发展为完全性面瘫。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一.非手术疗法。

1.抗病毒治疗。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血管扩张剂。

7.免疫增强剂。

8.抗生素。

9.局部用药。

二.手术治疗:面神经减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外耳带状疱疹(ICD-10:B02.801+H62.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4)声导抗、电测听、耳内镜检查,面神经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定位实验。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外耳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最全版)

外耳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最全版)

外耳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最全版)一、外耳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外耳带状疱疹(ICD-10:B02.801+H62.1*)(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耳内和(或)耳周疼痛,可非常剧烈。

2.耳甲腔和(或)外耳道和(或)耳周出现疱疹。

3.面瘫开始为不完全性,数日或2-3周内迅速发展为完全性面瘫。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一.非手术疗法。

1.抗病毒治疗。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血管扩张剂。

7.免疫增强剂。

8.抗生素。

9.局部用药。

二.手术治疗:面神经减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外耳带状疱疹(ICD-10:B02.801+H62.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4)声导抗、电测听、耳内镜检查,面神经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定位实验。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中医科带状疱疹诊疗规范、诊疗路径

中医科带状疱疹诊疗规范、诊疗路径

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

(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炒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大青叶、生甘草、泽泻、延胡索、车前子、柴胡、当归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清开灵口服液(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推荐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厚朴、炒苡仁、陈皮、茯苓、板蓝根、延胡索、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临床路径.皮科个

临床路径.皮科个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护理篇)

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护理篇)
p部分描述
p完全描述
观察皮肤红斑,集簇小泡,单侧分布
能够了解外用药,及物理治疗情况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
p完全描述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
p完全描述
责任护士对用药进行指导
能自己说出使用药物的目的,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
p完全描述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
p完全描述
执行护士签名:
熟悉病房环境、设施
能掌握宣教内容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告知患者化验检查目的及两便的留取方法,今日凌晨后禁饮食
能了解检查的目的,按照指导正确留取标本。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责任护士对用药进行指导
疾病预防指导
能进行有效自我管理
能掌握健 康的生活方式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p完全描述
发放联系卡、定期复查
门诊:6298263 病房:6288261
有效回访
执行护士签名:
饮食情况: 口正常 口一般 口差
皮肤情况:口正常 口一般 口差
疼痛情况:口正常 口一般 口差
护理处置
执行打√
执行护士签名
通知病人出院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终末消毒
护理指导
预期目标
效果评价
出院后饮食方案
能自己有效合理饮食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p完全描述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嘱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感染性疾病筛查
□根据病情补充检查 □对症处理
□对症处理
□胸部X线片
□心电图
□超声
□其他检查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 协 助 患 者 或 其 家 属 办 理“入院
手续”等工作 □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
□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
□入院健康宣教
主要 护理 □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1. 2.
□有,原因: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无 1. 2.
□有,原因:
□无 1. 2.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
□无 □有,原因: 1. 2.
时间
年月日 (第7-13天)
年月日 (出院日,第14天)
主要 诊疗 工作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定 出院时间。 □完成查房记录 □复查异常化验检查
□ 继 续 执 行 拟 定 的 治 疗 方 案, 病情变化可调整方案 □完成病程记录
工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及住院病历
□继续蛇串疮“常规治疗”,
作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 □病情变化者调整治疗方案
意事项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普食
□普食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2022年版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022年版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2022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 编码:BW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或带状疱疹性神经痛(ICD-10 编码:B02.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21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与《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 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或带状疱疹性神经痛(ICD-10 编码:B02.202+)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首先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
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7.抗生素:必要时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8.物理治疗:可选用氦氖激光或半导体激光、紫外线等,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

9.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

(八)入院后复查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情况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九)出院标准。

1.皮疹痊愈:无水疱、皮疹或创面已结痂。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神经痛剧烈、常规治疗无效者,需请神经内科或镇痛科会诊协助治疗。

2.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二、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